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级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题

一、选择题

1.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经济结构的变化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2.《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说明()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3.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D.用牛力耕田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4.张履祥《补农书·总论》申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散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C.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D.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5.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提到:“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B.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

C.田租是当时主要的收入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②传统自耕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C.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8.某学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 5117.2 28:72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10.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11.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12.《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反映了()

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13.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明清时期B.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产物

C.支配某些手工业生产活动D.他们的发展使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的主要来源

1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5.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丛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

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C.海上运输业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D.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16.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7.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8.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0.明清时期很多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往往大兴土木,留下了诸如下图所示的一些著名建筑。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A.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B.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

C.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

21.《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D.长途贩运发展

22.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2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②手工业水平的提高③商品经济空前繁荣④海外贸易不断扩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4.“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资本主义的兴起

C.欧洲的殖民扩张D.工业革命的开展

25.下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向明朝皇帝进献的《坤舆万国全图》。该图的绘制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