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链接)教学教材
初中物理标准课程内容水平层次要求
课程内容标准的水平层次要求类型 考点数 水平层次要求 考点数 考点总数认知性目标 99 了解 81 132认识 11 理解 7 技能性目标 10 独立操作 10 体验性目标23经历 16 认同 7 内化一、物质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3个水平层次要求) 1.认知性目标(9个) 了解:(9个)2.技能性目标(1个) 独立操作:(1个)3.体验性目标(3个) 经历:(2个) 认同:(1个)1.2 物质的属性(8个水平层次要求) 1.认知性目标(6个) 了解:(4个) 理解(2个)2.技能性目标(2个) 独立操作(2个)3.体验性目标(0个)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9个水平层次要求) 1.认知性目标(7个) 了解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 (2个) 认同:(2个)1.4 新材料及其应用(4个水平层次要求) 1.认知性目标(2个) 了解:(2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2个) 经历:(1个) 认同:(1个)二、运动和相互作用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6个水平层次要求) 1.认知性目标(6个) 了解:(6个)2.技能性目标 (0个)3.体验性目标(0个)2.2 机械运动和力(23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16个)了解:(10个)认识:(3个)理解:(3个)2.技能性目标(4个)独立操作:(4个)3.体验性目标(3个)经历:(3个)2.3 声和光(13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9个)了解:(7个)认识:(2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4个)经历(4个)2.4 电和磁(13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9个)了解:(8个)认识(1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4个)经历:(4个)三、能量3.1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5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5个)了解:(3个)认识(2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0个)3.2 机械能(9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9个)了解:(9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0个)3.3 内能(6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5个)了解:(4个)认识:(1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1个)经历:(1个)3.4 电和磁(13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8个)了解:(5个)认识(1个)理解(2个)2.技能性目标(3个)独立操作:(3个)3.体验性目标(2个)经历:(1个)认同:(1个)3.5 能量守恒(5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4个)了解:(3个)认识:(1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1个)认同(1个)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高中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探索,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思维。
本课程将围绕这些核心素养展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科学探究、创新思维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本教学设计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2)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数据处理;(3)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4)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与计算,提高逻辑思维能力;(5)掌握科学思维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2)运用以退为进、以点带面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5)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欲望;(2)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5)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认识到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兴趣,能做到实事求是,在合作中能尊重他人;认识到物理研究与应用应考虑道德与规范的要求,认识到人类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
水平四
认识到物理研究是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抽象的创造性的工作;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内在动机,坚持实事求是,在合作中既能坚持观点又能修正错误;能依据普遍接受的道德与规范认识和评价物理研究与应用,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水平2
能观察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能根据已有的科学探究方案,使用基本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初步的结论;能撰写简单的报告,陈述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
水平3
能分析物理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能在他人帮助下制订科学探究方案,使用基本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分析数据,发现特点,形成结论,尝试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能撰写实验报告,用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表等交流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
水平5
认识到物理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式之一,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相对持久性和普适性,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内在动机,能自觉抵制违反实事求是的行为,在合作中既能主动参与又能发挥团队作用;在进行物理研究和应用物理成果时,能自觉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与规范,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习惯。
科学态度与责任
水平1
认识到物理学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对自然界有好奇心,知道学习物理需要实事求是,有与他人合作的意愿;知道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存在相互联系。
水平2
认识到物理学是基于人类有意识的探究而形成的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并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能与他人合作;认识到物理研究与应用会涉及道德与规范问题,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
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
1.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二)课程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高中物理教学应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学生通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终身发展和应对社会挑战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基本的物理观念,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利用科学术语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保持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内在动机,形成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善于反思、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理解科学的本质,遵守科学伦理和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微专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知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 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 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科学本质,是指对于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科学历史、科学价值、科学限过程、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研究等所持有的稳定心 理倾向,如好奇心、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等。
(3)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科学伦理”和STSE两部分内容。科学 伦理要求应用物理研究和成果时,遵循普遍的社会伦理道德 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等的社会责任。本模块涉及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主 要指在各部分物理知识学习中,对待科学家、科学研究和实 践活动的态度和社会发展的责任心。概括如下:
核心素养微专题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 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 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 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一、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 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 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 础。本模块涉及的物理观念主要是运动与相互作用观,构建 的物理知识系统如下:
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 方法,是基于观察和实验突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 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 反思的能力。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 四个因素。本模块涉及的“科学探究”主要是穿插于课程中的 验证性实验、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课后实验等,总结概括 如下:
最新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链接)
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
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理道德的要求,认识到人类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
4.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
认识到物理研究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学习和 研
究物息理预的报内在天动气机的,科坚学持实家事;求天是气,影具响有合着作我精们神的;生能依活据。普记遍录接每受天的伦各理种天道
科学思维
知道物理学的研究需要建构模型;能对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分析;知道表 水平一
达观点需要证据;知道质疑和创新的重要性。
知道常见的物理模型;能对比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 能 水平二
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质疑和创新的意识。
水平三
能使用简单的物理模型解决问题,能判断现实物体和理想模型的异同;能对常 见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能恰当使用证据表达自 己的观点;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物理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A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附录A 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物理观念 水平一 能从物理学的视角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具有将物理学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
形成初步的物理观念,能从物理学的视角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能应用所学的物 水平二
与他6人. 合测作,量自时觉,抵要制违把反温实度事计求放是的置现到象测;量在进环行境物内理研2-究3和分应钟用物,理待成液果柱
时,不能再自觉升遵高守(普或遍降接低受的)伦时理再道读德数规。范,读养数成时保,护视环境线、要节与约温资度源、计促的进液可柱
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围绕“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展开,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理解物理概念、探究物理现象、解决问题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教学任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此外,学生在物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学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学科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基本概念: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课程要求的基本概念,如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基本物理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操作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水平。
(4)科学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推理、归纳等,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2、过程与方法(1)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从问题提出、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到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跨学科学习:结合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展开,旨在通过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
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发展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针对初中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力、能量、电、磁等,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
(2)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和工具,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和推理等,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5)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总结物理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科学热情。
(2)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与生活、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严谨、客观、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科学的敬畏之心。
(5)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如诚信、合作、尊重他人等,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围绕“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展开,旨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任务包括:通过问题探究、实验操作和团队合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物理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的高中物理教学对象为普通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物理学科素养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集体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等领域的核心知识。
(2)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具备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物理模型构建、计算和论证能力。
(4)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如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提高物理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实验研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核心素养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核心素养标题: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核心素养教案目标:1. 理解物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定律;2. 掌握物理学习方法和实验技能;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物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如力、能量、电流等;2. 理解物理学中的重要原理和定律,如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等;3. 学习并应用物理实验技能,进行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力和运动a. 速度与加速度b. 反射与折射c. 力的合成与分解d. 牛顿三运动定律e. 轻质物体投射运动f. 游泳辅助用具的科学原理2. 电与磁a. 电的概念与熟悉b. 并联与串联电路c. 电流的测量与单位d. 电源的作用与分类e. 磁的概念与熟悉f.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3. 光与声a. 光的传播与折射b. 光的反射与镜子c. 光的色散与滤光d. 声的传播与传声器e. 声的干涉与共振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问题解决,主动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探究、问题解答等任务;3.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实物模型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呈现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4.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答疑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理解和思考。
评价方式:1. 定期考试与作业:检测学生对于核心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与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3. 课堂参与与表现: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问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2.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调和难易度;3. 利用案例和生活实例,将物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应用能力;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注重评价的多样性,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从具体性知识学习到核心观念建构
从知识解析到促进认识转变和发展 从知识结论到彰显知识的功能价值
碎片化——整体化 习题化——真实问题情景
结论为本——思维外显
物理教学的几个本原问题:
价值观
◇为何教? (教学目标)
◇为谁教? (教学主体)
◇教什么? (教学内容) ◇怎么教? (教学方法)
师生观 课程观
(三)科学探究
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是指提出科学问题, 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 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 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新时期的学生已经不再 满足于获得知识,他们更渴望交流合作探讨批判,更希望 知道知识的来源,科学探究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将 会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促进其他科学素养形成的重 要渠道,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主要要素: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 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 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探究” 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学校实践面临的挑战之思考 从知识获得到学科素养发展
从基于经验到基于学习进阶
从知识点课堂教学到主题整体教学
从教学孤立改革到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的系统改革
适应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课堂教学 适应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评价 适应新系统的教师成长和发展
※教学取向改变的思考
从知识记忆到知识理解
从基于习题训练到面对实际问题解决
• 学会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来完善探究计划
•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中相互合作的必要性
•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场所
※通过问题解决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达成 • 应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自然现象 • 用物理概念和原理认识并解释生活中的事物 • 思考大众传媒信息中的科学性 • 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审视日常行为的合理性 • 运用物理方法和知识改进、创制自己常用的工具和器具等
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链接)
精品文档│附录A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附录A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科学思维水平一知道物理学的研究需要建构模型;能对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分析;知道表达观点需要证据;知道质疑和创新的重要性。
水平二知道常见的物理模型;能对比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能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质疑和创新的意识。
水平三能使用简单的物理模型解决问题,能判断现实物体和理想模型的异同;能对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能恰当使用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物理问题。
水平四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建构物理模型;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加以解释;能恰当使用证据证明或质疑物理结论;能采用不同方式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水平五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建构恰当的物理模型;能在新的情境中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正确结论并加以解释;能考虑证据的可靠性,合理使用证据,从多个视角审视检验结论;解决物理问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物理观念水平一能从物理学的视角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具有将物理学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
水平二形成初步的物理观念,能从物理学的视角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能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水平三具有物理观念,能从物理学的视角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能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水平四具有清晰的物理观念,能从物理学的视角正确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物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指导工作和生活实践。
水平五具有清晰、系统的物理观念,能从物理学的视角正确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有效指导工作和生活实践。
精品文档科学态度与责任水平一对自然界有好奇心,认识到物理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描述与解释;知道学习物理需要实事求是,有与他人合作的意愿;认识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存在相互联系。
水平二认识到物理研究是人类有意识的探究过程;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动机,能与他人合作,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物理研究与应用会涉及伦理道德问题,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积淀、思维品质、能力表现、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
“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其中,学科思想方法属于科学思维的范畴,是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3.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2017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内容,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落实物理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强化能力立意,引导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017年高考考纲的修订和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要求物理教学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分析、综合能力,提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关注生产、生活,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初中物理说课稿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说课稿核心素养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物理课程,主题是“力和运动”。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围绕物理核心素养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学生将学习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以及牛顿运动定律。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理解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和归纳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30分钟)2. 力的图示与作用效果(20分钟)3. 牛顿运动定律(30分钟)4. 力与运动的实验探究(30分钟)5. 生活中的力与运动现象(10分钟)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力和运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
2. 讲解力的概念通过举例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3. 力的图示与作用效果通过图示,向学生展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并通过实验演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初中物理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运用物理知识、思想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掌握: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初中物理基本知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2、物理实验能力: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物理实验能力,包括实验方法的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等。
3、物理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物理思维能力,能够运用物理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包括观察现象,归纳规律,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4、科学态度: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包括开放的思维、精神的探究、创新的意识、负责的品质和团队协作的素质等。
二、培养途径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培养途径:1、建立学生的物理实验室和实践基地。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鼓励学生成为实验室的职业化操作员,并建立学生物理实验室。
2、课程设计中注重问题探索。
在教学设计中重视探究性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自主探索,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3、注重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在物理教学中也要注重把物理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体验物理知识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4、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和规律,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实验。
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来实现优化教学方式。
5、学生参与或设计物理实验。
学生可以参与或设计物理实验。
让学生自主排列实验器材,自主控制实验,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实验,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物理课程核心素养
物理课程核心素养物理课程核心素养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物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十二个关键词:认识与理解、分析与综合、实验操作、数理应用、观察与探索、质疑与批判、创新与拓展、寻美求真、学术能力、自主发展、合作与交流、社会责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1、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
“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2、科学思维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实验探究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以“核心素养”来统领。
实际上,核心素养也属于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
核心素养是对国家教育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是高中课程体系和各学科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纠正过去教育的偏差,比前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更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领衔,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的《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中,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总框架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修养三个领域、十项核心素养指标,如以下方框图所示。
在“核心素养体系”的整体框架基础上,提出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共有四个维度: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态度和责任。
各维度主要包含的各要素形成如下的学科素养体系。
在即将颁布的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上述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达成水平都提出了参考评价指标,每个维度都划分为从“水平一”到“水平五”共五个等级。
由于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的特点,所提出的关键指标的是通过各学科教学都可以育成,也是学生的发展最重要的东西。
因此高中物理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实际上也都是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
例如:核心素养体系中的“语言”素养的概念,就不再是语文、外语等语言学科所专有,这一概念的特点是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远超了语言学科的范畴。
高中物理教育在“语言”素养的培养上,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与交流”素养为“核心素养体系”服务,侧重培养学生有机运用文字语言、代数语言、图形语言和图像语言表述物理问题,力求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地把自己的研究或思考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