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2.教学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话通话,引发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从而得出声音传播的条件。

3.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如声波的传播、声音的放大等,从而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4.总结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总结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原理。

5.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通话质量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声音传播的条件2.声音传播的原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懂得如何保护听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听力的意识,养成良好听力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的不同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声音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明确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等2.实验器材:灵敏麦克风、音箱、零食袋等。

3.教学材料:声音传播的动画片、口哨声、手机等。

四、教学步骤1.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播放声音制造器,让学生猜测声音源。

(3)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源振动越强,发出的声音就越响。

(4)介绍声音传播的两种方式: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并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片。

2.实验探究(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利用麦克风和音箱实验,展示音乐在空气中的传播。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将零食袋贴在眉毛上,模拟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不同。

3.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方式和传播原理,探究声音传播速度和声音对人体的影响,懂得如何保护听力。

4.巩固与扩展(1)让学生用手机播放不同的声音,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等方面的差异。

(2)让学生互相模仿口哨声,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通过调整呼气流量、口形等方式,改变口哨声的音色。

五、总结与评价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理解声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掌握保护听力的方法,培养学生爱护听力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讨论和比较等方式,让学生获得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以“声音”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等特征。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对声音的产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为后续学习声音的变化和应用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聚焦: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引发学生对声音传播方式的思考。

2.探索: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包括空气、固体和液体。

3.研讨: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总结声音传播的特点和方式。

4.拓展:介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听诊器、耳机等,加深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教材的编写特点:1.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提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材安排了多个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传播现象。

3.强调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介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观念1.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科学思维1.能够提出关于声音传播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2.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科学结论。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

(三)探究实践1.能够设计并进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实验。

2.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能够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探究任务。

(四)态度责任1.对声音传播的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尊重实验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了解声音传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责任感。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且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规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声音传播的原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来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引导和启发,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能够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活动,探究声音传播的规律,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

2.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比较,声音传播规律的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学习声音传播的原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传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3.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他们面对面讲话,也听不见彼此的声音。

这是因为太空中不但没有空气,而且也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所以他们必须依靠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无线电波动来进行沟通。

科学零距离:视频《一分钟了解无线电波》拓展延伸做个土电话视频《DIY土电话》课件小结制作步骤。

课件出示实验现象、分析。

实验结论: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意识到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空气好得多。

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幻灯呈现应用所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板书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课后训练:一、填空题1、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看到音叉的()引起了水的波动。

这种现象说明,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2、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振动,并通过这些()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4、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的。

二、判断题。

1、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是因为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

()2、声音能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

()3、声音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4、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跢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5、做“土电话”实验时,线不拉直,也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三、选择题。

1、在下面的三种物体中,( )传播声音的能力最佳。

A.空气B.水C.桌面2、把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掉,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将( )。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不变3、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他们面对面讲话,也仍然听不到彼此的声音。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声音的传播原理:介绍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的振动传播的。

2.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声音传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方面,还需要通过实验和引导进一步深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的传播现象已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玻璃杯、水、线、木棒等。

2.教学课件:声音传播原理的动画、实验操作步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声音传播的主题,如:“你们听说过‘隔墙有耳’吗?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墙另一边的声音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如声音是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的。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结果,让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巩固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声音传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我们在电话里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声音在真空中能否传播?”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传播原理及其应用。

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 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和特点。

4.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和特点。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 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游戏来引入今天的课题。

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轻轻拍打桌子,让学生猜猜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

然后让学生交流他们的猜想。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 观察实验(20分钟)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传播的过程。

老师可以使用一个敲击铃声,然后让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现象。

可以有以下实验设置:实验1:将一个哨子放在教室的一角,然后教师用力吹哨子。

要求学生观察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实验2:在教室中间放一个空玻璃瓶,用力吹响哨子,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实验3:将敲击铃声源放在教室的一角,让学生观察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实验4:将敲击铃声源放在教室中间,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

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在每个实验完成后,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发现声音传播的条件和特点。

3. 概念讲解(20分钟)在学生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声音传播的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当介质的分子振动时,声音能够传播。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声音传播的过程。

4. 归纳总结(15分钟)让学生回顾实验和概念讲解的内容,然后帮助他们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可以指导学生以下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吗?声音的传播有什么特点?通过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章节的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主要介绍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培养对声音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 理解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机械波。

b.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传声、固体传声和液体传声。

c.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声音的传播过程。

2. 过程与方法: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并总结规律。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声音的产生和听觉器官的结构。

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楚。

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声音的产生和听觉器官的结构。

b.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吗?有没有听说过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第二环节:呈现新知a. 准备一段录音或演示声音传播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听取。

b.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什么特点?c. 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示例:教师播放一段录音,例如钟声。

学生观察并描述声音是如何从扬声器传播出来的,声音的传播路径是什么,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吗?学生可以提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观点。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a.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空玻璃瓶和一根细棍。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传播,并且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传播的原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难点: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扬声器、泡沫、硬纸板、尺子等。

2.课件:声音传播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扬声器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

提问:“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呈现(10分钟)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过程。

同时,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3. 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一:将扬声器放在泡沫上,让学生听到声音,然后将扬声器放在硬纸板上,再次让学生听到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实验二:让学生用尺子敲击桌子,观察声音的传播。

4. 巩固(5分钟)讨论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提问:“你们观察到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怎样的区别?”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状态有关。

5. 拓展(5分钟)讲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米/秒。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1课时)【课标要求】《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三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

本节课将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声音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最后通过制作土电话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声音传播方式的理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1.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教学重点】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教学难点】通过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学习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认识世界。

【教学方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教学准备】一个音叉、一个水槽、棉线、纸杯子、记录表,教学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聚焦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那么,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评价:同学们非常棒,都有了自己的猜测。

现在我们来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科学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以同桌为一组,仔细聆听并展开讨论,并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

探索一: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同学们观看视频《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并以小组为代表汇报关于“你听到了声音吗?你有什么结论?”的讨论结果。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第1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
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音叉、一个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

【教学流程】
学生励志寄语:
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21.思考活动:学生围绕声音传播的原理,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22.讨论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交流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23.汇报活动:学生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24.设计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其他因素。
通过以上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些问题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材,以实验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我采用了实验法和问题驱动法进行教学。以下是课堂实录:
一、导入(5分钟)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几个声音传播的生活场景,如雷声、电话铃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
二、呈现(5分钟)
我向学生介绍了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
三、操练(10分钟)
八、板书(5分钟)
我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声音传播的原理。
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方法不够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实验前对实验步骤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我还让学生重复实验,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实验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4.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5.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作业设计及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作业设计及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选择题1.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慢慢变成“真空”,闹钟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小。

说明(A)。

A.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B.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无关C.闹钟在真空中停止了振动【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液体>气体。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慢慢变成“真空”,闹钟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传播的方向是(C)。

A.上下B.左右C.四面八方【详解】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四面八方。

3.声音能在空气、水、铁片中传播,其中传播能力最强的是(B)。

A.空气B.铁片C.水【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液体>气体。

选项中,声音在铁片中的传播能力最强。

4.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

A.快B.慢C.一样快【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5.在古代,士兵在空旷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敌方骑兵军队的到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大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快B.通过地面听到的声音比空气传播过来的声音要轻C.马蹄声只能沿着地面传播【详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物体的弹性好,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就快。

一般来说在固、液、气三种物态中,固体的弹性最好,气体最差,因此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6.用纸杯、棉线做一个“土电话”。

“土电话”是通过(B)进行声音传播的。

A.纸杯B.棉线C.空气【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用纸杯、棉线做一个“土电话”。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表格式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表格式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c. 将气球浸入水中,再次敲击气球。
d. 观察气球在水中的振动。
三、声音传播的应用
1. 声音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音乐、通话、声控等。
2. 声音传播在科技中的应用:声纳、超声波、声波通信等。
四、声音传播与环境保护
1. 噪声污染的产生和防治。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声音传播的介质和原理。
2. 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
教学难点:
1. 声音传播的介质和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1. 教材、实验器材(如:气球、尺子、水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思考。
七、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互动探究: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声音传播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拓展延伸:介绍与声音传播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声音传播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声音传播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声音传播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声音传播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4. 声音的传播与环境保护:探讨声音传播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噪声污染的产生和防治,以及声音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优秀教案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教材简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三课。

教材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

教材通过让同学们听鼓声,观察鼓面振动,提出今天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二部分:探究。

通过对比真空和空气状态下同学们的声音体验,知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通过比较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知道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

通过观察音叉在水中的现象,听在水槽璧上的声音,知道声音也能在水中传播。

第三部分:研讨。

通过几个小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加深对于声音在物质中传播途径的掌握和理解。

第四部分:拓展。

通过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活动,让同学们加深对于声波的理解,感知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但由于声波的不可见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仍然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同时也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

虽然很多学生知道“声波”这个词,但对于真正描述什么是“声波”,“声波”的特征等,这部分概念仍然是空白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

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

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

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的传播效果。

难点: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不同传播形式。

三、教学过程:(一)聚焦视频导入:展示蛙鸣的视频并解说:在夏天的傍晚,当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池塘里传来蛙声一片,此起彼伏。

提出问题:蛙声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探索1.播放视频并提出问题: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我们看了什么现象?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吗?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2.PPT展示图片:1.水槽里敲击石头;2.海里的鲸鱼(提问:在水里敲击两块小石头,能听到声音吗?这说明了什么?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3.展示实验视频并提问: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挠桌子的声音。

这样听到的声音与耳朵不贴在桌面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进一步追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4.视频展示并提问: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三)研讨:1.PPT呈现研讨的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2.PPT呈现宇航员太空图景,并提问: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3.总结和概括本课实验探究的结论:物质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边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2020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020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020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并且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

同时,学生还能了解到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声音传播的原理和速度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从而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并且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交流来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尺子、毛巾、瓶子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传播需要什么?2.呈现(10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传播。

实验一:将气球放入瓶子中,气球发出声音,让学生观察气球对瓶子的影响。

实验二:将尺子放在桌子上,拨动尺子,让学生听声音的传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球、尺子、毛巾等材料进行探究,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原理。

5.拓展(10分钟)讨论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如:声音在空气、水、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声音的传播介质
| \
v v
空气 水
声音的传播速度
| \
v v
固体中最快 气体中最慢
```
板书设计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整,以保证板书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声音的故事》:一本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作用的科普读物,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科学原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第3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介质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
b. 声音在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中最慢。
c. 声音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____和____。
3. 简答题:
a. 请简述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b. 请描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c. 请举例说明声音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其次,我在新课呈现环节中采用了讲授、讨论、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时更加主动和积极。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声音传播的理解,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实验环节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时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观察方法。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培训,并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传播过程和传播物质。

2.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的传播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拟。

【教学重难点】1.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探索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教学准备】音叉、“土〞装置、玻璃钟罩、闹钟、水槽【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玻璃钟罩中闹钟声是怎样传给我们的?抽掉空气后,闹钟声听不见了,是怎么回事?2.研讨:证明空气与声音的传播有关系,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之一。

3.比照实验:〔1〕贴着桌子听与不贴着桌子听声音的区别。

〔2〕听音叉在水中的发声情况。

4.研讨:桌子、水能传播声音吗?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研讨:〔1〕声音在传播中是怎样的过程?〔2〕不同的物质传声本领一样吗?〔3〕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没有空气,怎样传播声音,需要借助什么设备?2.结论: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声音在固、液、气体中都能传播,因为声音是通过在物体间以传递振动的方式传播的,有振动源,没有物体的存在,振动无法传递,声音也就无法传播。

在真空中因为没有任何物体声音是无法传播的。

【板书设计】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通过在物体间以传递振动的方式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所有固、液、气体中传播。

【教学反思】要注意在上一节内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根底上,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简单分析来归纳出声音传播的原理。

让学生明白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课后训练:
一、填空题
1、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看到音叉的( )引起了水的
波动。

这种现象说明,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

2、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
筒”传到“听筒”的。

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 )的振动,并通过这些( )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4、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 )的。

二、判断题。

1、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是因为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

( )
2、声音能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

( )
3、声音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 )
4、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跢大,我们
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 )
5、做“土电话”实验时,线不拉直,也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 )
三、选择题。

板书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

1、在下面的三种物体中,( )传播声音的能力最佳。

A.空气
B.水
C.桌面
2、把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掉,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将(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不变
3、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他们面对面讲话,也仍然听不到彼此的声音。

这是因为( )。

A.他们处于真空状态
B. 他们戴着头盔
C. 他们离得太远
4、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里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钢管,这种方法利用了钢管的( )性能好。

A.传声
B. 导电
C.通风
四、简答题
用三个塑料袋分别装上沙子、水和空气封口,将三个塑料袋分别放在桌子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塑料袋上,捂住另一只耳朵。

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击桌面。

请分析隔着哪个塑料袋听到的声音效果好,并试着排序。

五、综合应用
我国的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蕴涵了声音传播的科学原理,请回答下面各题。

1、在《风桥夜泊》中有这样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钟声是通过()传播到船舱内诗人的耳中的。

A.传声
B. 导电
C.通风
2、唐代诗人胡令能写过一首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讲的是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晨风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
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因为他怕声音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

此诗表明()和()可以传声。

3、鱼在水中能听到岸上的声音,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
六、综合拓展
某一天,有一个人找到福尔摩斯,说他碰上了幽灵。

福尔摩斯觉得很好奇,就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乘客说:“我乘坐的客轮触礁沉没了,幸好我会游泳,才没有沉下云。

就当我在水下朝求救生艇游云的时候,突然听见一声巨响,我连忙从水里出来向沉船方向看去,结果又传来一声巨响。

可是后来所有人都说只听到了一声巨响。

你说我是不是遇到幽灵了?”福尔摩斯想了想,笑着说:“你没听错,不过确实只发生了一次爆炸,水里没有幽灵。

”你能利用声音传播的知识,替福尔摩斯向这个人解释为什么会听到两次爆炸的声音吗?
参考答案
一.
1、振动波振动
2、棉线
3、物质物质
4、四面八方
二.
1、×
2、√
3、×
4、√
5、×
三.
1、C
2、B
解析: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被抽掉,传志物质越来越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

3、A
4、A
四、简答题
因为相对液体、气体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最好,所以隔着装沙子的塑料袋听到的声音效果最好,其次是装水塑料袋,效果最不好的是装空气的塑料袋。

五、
1、A
2、空气水
3、声音传到水面后,引起组成水的微粒振动,振动在水中向四面八方传播。

六、
这个乘客游泳时浸在水中。

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一些,他先听到水中传来的爆炸的声音,马上从水里出来,又听到了空气中传来的爆炸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