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863计划

合集下载

科技反哺环境——使科技发展促进环境保护.

科技反哺环境——使科技发展促进环境保护.

科技反哺环境--用科技发展促环境保护科技政策作业姓名:李焕强向曾辉学号:2010030,20100037班级:行政1001班日期:2013年06月30日科技反哺环境——用科技发展促环境保护一.科技与环境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科技发展在给我们带来经济上的腾飞和生活上的便利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回顾英国工业革命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历史,可以看到,英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环境的破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通过投入巨资,耗时100多年才重新改善了生态环境。

面对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快速前进的今天,我国似乎也在走这样一条老路。

如今科技对环境的破坏己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生态环境空气、水和土壤等开始劣化,使人类健康及生存受到威胁。

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热带雨林之滥伐、土壤沙漠化及可耕地盐化、海洋污染、水缺乏水污染、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有害废弃物扩散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渐突出。

面对由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并对现有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部分国家纷纷提出“科技反哺环境”,利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来促进环境保护视野的发展。

环境科技一词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大部分国家和科学家们的认同与接受。

二.科技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谈到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我们不能忽视科技进步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而要将科技反哺环境,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减小和避免科技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效应。

科技的发达极大地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厉害。

联合国经合组织曾在2000年进行的一份统计数据说明:科技先进国家每人每年平均耗能相当于六吨煤落后国家每人每年平均不到半吨煤;先进国家每人每年用纸不止120公斤落后国家每人每年用纸不到8公斤;先进国家每人每天平均产生垃圾不止四公斤落后国家每人每天产生垃圾不到半公斤。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本专项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场地土壤污染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研发与典型示范,形成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系统解决技术方案与产业化模式,在典型区域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本专项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2020年拟安排24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不超过6亿元。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对于基础研究类项目,鼓励相关单位提供自筹资金并吸收其它渠道配套资金;对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2;对典型应用示范类和企业牵头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得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

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开展。

企业牵头项目,按照配套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同一指南方向下,除专门约定之外,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对于非定向申报的单个指南方向,若申报团队数量不多于拟支持的项目数量,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发布指南。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说明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说明

附件3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项目名称: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项目统一编号:15.1.1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筹),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场地及地下水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要起草人:谷庆宝,李发生,胡清,黄沈发,张倩,马福俊,李方,刘翔,陈梦舫,林匡飞,邵春岩,杨洁项目管理负责单位及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何连生环保部科技标准司项目管理人:许丹宇目录1任务背景 (1)1.1任务由来 (1)1.2工作过程 (1)2指南编制的目的及原则 (3)2.1编制的目的 (3)2.2编制原则 (4)3指南编制的方法、依据和技术路线 (6)3.1编制方法 (6)3.2编制依据 (6)3.3技术路线 (7)4国内外污染场地管理规范 (8)5行业技术现状分析 (11)6指南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14)6.1修复技术分类 (14)6.2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14)6.3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 (17)6.4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筛选及应用方案 (18)6.5污染场地修复过程次生污染预防 (20)8指南实施建议 (22)1任务背景1.1任务由来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环办函[2010]486号下达编制任务,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该指南的具体编制工作。

本指南为首次制订。

1.2工作过程为了完善污染场地相关制度体系,应环保部的要求中国环科院开展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的编制工作,具体过程如下:接到环境保护部的通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立即成立了编制组,召开专门会议探讨并开展相关编制任务,同时制订工作计划,为定时定量完成任务打好基础。

按照工作计划的要求,编制组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专利,并邀请污染场地相关专家领导就编制的任务目标、整体框架和编制思路等进行指导,确定工作开展的方向。

针对其中需进行考察和调研的案例,通过现场考察、对相关修复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咨询等方式开展调研工作。

山东省高等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季度检查报告

山东省高等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季度检查报告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许多位于城区的污染企业 从市中心迁出,产生大量污染场地,所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风险日益突出。对工业污染场 地进行修复,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已是当前国家环保工作的新热点。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 发展,污染土壤修复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市场需求,但我国在土壤修复技术、工程化 实践运用、修复和监测设备上起步较晚,因此迫切需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 染土壤修复技术,推动土壤修复产业发展。
2018.06.15—2018.09.15
( √ )按计划进行、( )进度提前、( )进度 滞后
研究内容
完成情况
检索查询国内外土壤修 复技术与修复案例 相关资料
制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 流程
已完成 已完成
项目研究成果(已取得的成果)
序号 1
项目成果名称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流程 与框架展示
成果形式 纸面呈现
二、项目季度报告(项目执行的进展情况,取得了哪些成绩,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以及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六、学校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闫涛 2018 年 09 月 23 日 季度检查结果类别 (请在对应结果中打“√”) 通过 限期整改
不合格
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
高效石油降解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及菌剂的研
态修复技术与示范(中国 制等
“863”计划)
典型工业污染土壤修复
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
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中 发与示范;
国 “863”计划)
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
与示范;
EPA(美国)
水环境中无机砷和硒的氧化还原转化。络合 和土壤/沉积物的交互作用;
项目执行进展顺利,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了解了当前国内外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研 究现状,但有机污染场地的自活化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目前仍处于国际垄断,国内空 白阶段。通过参考国内外已有的修复成功案例,制定了完整的污染场地原位化学氧化修 复技术方案和修复流程,为场地的现场修复工程提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廖晓勇

廖晓勇
廖晓勇简历表
姓 名 从事专业 工作单位及职位 廖晓勇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7 年 3 月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副研究员
学习及工作经历: (从大学开始填,内容包括时间、单位、学位、所学专业、从事专业、专业技术 职务情况,时间段要连续,准确到月份) 廖晓勇现为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污染土地修复课题组组长,―污染场地修复 创新联盟‖第一届理事长,(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环境保护部华南环科所)城市土 地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工业场地污染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2007 年度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2009 年度获北京青年科技奖。具体经历如下: 2009.7-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4.8-2009.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1.9-2004.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学专业 获博士学位 助理研究员 环境科学与工程 副研究员 环境科学与工程
如内容较多,本栏目填不下时,可另纸接续(以下各栏目均如此) 。
1
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 (简要概括,不超过 500 字) 主要从事城市工业场地和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 是我国较早从事污 染土地修复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的学者之一。 在北京、 湖南和广西等地建立了在 环境修复领域有影响力的污染土地修复技术示范工程。 《Environmental Science 在 & Technology》《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 、 《科学通报》等国内外环境领域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或 通讯作者的SCI收录论文10篇,英文专著1篇,合作培养博士后2名,培养研究生9 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其中9项已经授权。负责或参加20余项重金属污染 土壤修复领域的重要课题,现主持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主要科技成果及创新点如下: 1. 开发以超富集植物为核心的植物修复技术,并发展植物—微生物联合修 复技术,揭示微生物强化修复的过程与原理。已在湖南、广西和云南等地建立了 修复技术示范工程,污染土壤中砷的年去除效率高达15%,处于国际同类技术的 先进水平。该技术已入选《2010年度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 (重金属 污染防治技术领域) 。 2. 研发工业污染场地的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和土壤气相抽提修复技术,研制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染场地修复装备2套,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并采用 该技术和装备在北京焦化厂开展中试应用, 修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且修复成本要 远低于国际同类技术所需费用,这一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3. 结合环境科学、地学、土壤学、流行病调查学等方法,对北京、湖南、 广西和甘肃等典型区域进行大尺度土壤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价, 发现并揭示了我国 工业活动导致大面积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规律, 这对土壤污染的风险控制和管 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作为召集人和负责人之一,建立“污染场地修复科技创新联盟” ,该联盟 聚集行业优势力量联合攻关, 构筑污染土地修复产业链以加快修复技术市场化进 程, 为促进污染土地修复领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基础性平台, 这种科技新模 式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并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科技成果目录: (1.论文作者、年份、题目、期刊名称、卷期、页;2.著作:著者、年份、书名、 出版社;3.专利:名称、专利号、授权时间、负责人;4.其它可以代表申请人科 技贡献的成果) 1. 主持污染土地修复相关课题

工业废弃场地再开发的土壤环境评价与修复研究

工业废弃场地再开发的土壤环境评价与修复研究

些土地含有有机污染物的废弃工业用地 ,污染物以有机溶剂 此, 业主及土地开发商要求修复过程在尽量短 的时 间内完成, 因而
修复中必须选择合适的方式 , 最大程度 的进行工业废弃厂 的开发 土壤 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 、 潜伏性 , 不 可逆性和长期性 , 因 以及 合 理 的利 用 。 此其 后果十分严重而且具有长期效应钢铁企业 在生产 、 冶炼 和尾 矿处理 中产生 的大量污染物 ,特别是 c u 、 P h 和z n等重金属 污染 参 考 文 献 物 ,通过大气沉降及废渣渗滤等方式进入废气 工业 区周 边土壤 , 【 1 】 张胜 田. 林玉锁 . 华小梅 . 徐亦 刚. 田猛 . 江希 流. 中国污染场地管 导致 土壤严重污染 , 土壤质量迅速下降 。 理 面临的问题及对策l J J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 0 0 7年 0 6期. 2 4 — 2 6 . 1 . 2 . 2持续性有机污染物( P O P s ) 污染场地 [ 2 ] 程国玲. 李 培军. 石 油污染土壤 的植 物与微生 物修复技术 环 P O P s 在 土壤 中的降解率 、 温度 、 植 被覆盖 , 生 态系 统碳循 环 境 工程 学 报 . 2 0 0 7 年0 6 期. 3 3 — 3 4 . 都极有 可能对 P O P s 在大气一 土 壤的交互作用 和归趋产 生重要影 [ 3 ] 谢 红彬 . 林 明水. 杨 英武. 城市褐 色土地再利用经验思考 环境 响。在土壤水 环境 中, P O P s 污染 物将 发生一系列的物理 、 化学 和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 2 0 0 9年 0 2 期. 4 1 — 4 4 . 生物行为, 其 中一部分 污染 物降解 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一部分通 过挥 发等途径进 入其它途 径 ,还有一 部分会 长期存在 于水环境 中, 进而对环境产生长期和深远的影响。 1 . 2 . 3以有机污染为主的石油 、 化工 、 焦化等 污染场地 作者简介 : 张鹂 ( 1 9 8 2 . 9 一 ) , 女, 河南西乎县人 , 工程师 , 从事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 的研究 。

浅析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过程与修复技术

浅析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过程与修复技术

浅析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过程与修复技术作者:安大力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与此同时,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颁布实施,使全国范围内很多大中型城市都面临着重污染行业搬迁和倒闭的问题,由此产生的污染场地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仅工业污染场地的数量高达6位数之多,为了能够使这些污染场地获得重新利用,就必须对场地当中的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处理。

基于此点,本文就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过程和修复技术进行浅谈。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修复技术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1 我国污染场地的产生原因分析大多数情况下,污染场地都是在工业或是矿业等活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就我国而言,污染场地的种类非常繁杂,这种情况的形成与工业和矿业的建设时间以及生产历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污染场地当中,有一些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有一些新近产生的,有些是国企生产造成的,有些则是乡镇企业及合资企业造成的。

大部分的污染场地通常都分布在城区当中,也有一些分布在生态敏感区内,工业和矿业生产是导致场地污染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正因如此,矿区以及一些重污染行业是污染场地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如有色金属矿区、黑色金属矿区、石化、冶金、电镀、机械加工制造、印染以及制造等等行业。

除此之外,污染场地还包括垃圾填埋场、加油站、金属矿渣堆场、电子垃圾处置场、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区等等。

工业和矿业生产的类型不同,所产生出来有毒有害的污染物也均不相同,较为常见的有无机类污染物、有机类污染物、有机与无机类混合的污染物。

在我国污染场地中的典型污染物包括以下几大类:其一,重金属污染物。

如铅、汞、镍、镉、砷、锌、铬、铜等等;其二,农药污染物。

如DDT(滴滴涕)、六六六(六氯环已烷)、开乐散(三氯杀螨醇);其三,石油烃。

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_土壤污染修复等相关领域的技术成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_土壤污染修复等相关领域的技术成果

土壤所概况、有关土壤污染修复方面的工作介绍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概况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其前身为1930年创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

自成立以来,土壤研究所一直肩负着为中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重任,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面向全国的土壤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5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0余项,已成为在土壤科学领域研究实力雄厚、分支学科齐全并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国家级研究中心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乃至世界土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土壤研究所的发展目标是面向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国家需求,以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土壤生物与安全为核心研究领域,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生态与环境科技创新基地的组织下,推动系列重大科研计划的实施,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竞争,为我国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土壤研究所现有在编在职30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47人。

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研究员45人,副高级研究人员69人,中初级研究人员131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百人计划”及“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者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团队各1个。

作为国家首批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1个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生态学和环境学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环境与遥感信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7个硕士授予点,并建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20多人,硕士研究生126人。

已累计培养研究生800多名。

围绕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土壤生物与安全4大重点领域,拥有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土壤资源与遥感应用研究室、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土壤化学与环境保护研究室、土壤物理与盐渍土研究室、土壤生物与生化研究室、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农业生态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红壤生态国家实验站(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熟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秭归实验站、 CERN土壤分中心、土壤所、浸会大学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

湖南石门砷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工程

湖南石门砷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工程
为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落实《土壤污染 防治行动计划》的工作安排,湖南常德市作为全国6个 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之一,邀请中国科学 院地理资源所主持编制《湖南常德土壤污染综合防治 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率先开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湖 南石门砷污染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为此,国家领导人 已经针对湖南石门砷污染问题作了多次重要批示。 2012年10月由石门县人民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 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编制了《石门典型区域土壤污 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湖南石门砷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工程
Arsenic-contaminated farmland soil remediation project in Shimen, Hunan
■文/陈同斌 杨军 雷梅 万小铭
一、项目背景
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因重金属造成 的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体健康 构成严重威胁。2015年5月28日,国务院发布《土壤污 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以改善土壤环境质 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 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 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 现阶段我国亟需建立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综合 试验区。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境修复中心
58 WORLD ENVIRONMENT 2 All Rights Reserved.
结合石门土壤修复技术综合示范区建设成果,形 成了《农用地土壤修复工程项目管理指南》、《农用地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萃取技术指南》、《蜈蚣草育苗 技术规范》、《蜈蚣草栽培手册》、《污染土壤修复后 评估技术指南》,实现植物修复技术模式的规范化和 标准化,指导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和实施。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废水排放到土地上,导致污染问题日发严重。

许多地方的土地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污染,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还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因此,对污染场地的修复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从事土壤修复的人员和机构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但是由于修复技术的不成熟、修复成本的高昂等问题,困扰着整个领域。

因此,需要开展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综合示范项目,落实科技创新,开展高质量、有效的环境治理工作。

修复技术研究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土壤修复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加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利用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去降解或吸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通过添加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来处理污染土壤,将一部分添加了微生物的土壤与未添加的土壤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添加微生物后有机物的分解、重金属的吸附等方面都有所改善。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代谢和吸收的特性,通过植物对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和植物与细菌共同的修复作用,实现污染土壤的修复。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被污染土壤中栽种特定植物,例如夏枯草、大米草等,通过这些植物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去除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达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目的。

综合示范项目为了验证修复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需要开展一系列综合示范项目。

在综合示范项目中,需要考虑多种修复技术的应用,从而达到最好的修复效果。

青岛港区修复案例青岛港区是典型的工业污染场地,由于化工、重化工等行业在此繁盛,形成了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为了修复污染场地,提高环境质量,青岛港区投入了1.5亿元人民币,用于实施土壤修复综合示范项目。

在该项目中,采用了多种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技术等。

经过三年的修复时间,该区域的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得到极大改善,取得了显著的修复成效。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863计划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863计划

附件1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进行修复,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已是当前国家环保工作的新热点。

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并进行工程示范,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引领和支撑我国工业污染场地整治与再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十分迫切。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的总体部署,本领域2009年拟启动“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重点项目,围绕受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污染的工业场地土壤修复,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本重点项目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2500万元,下设四个课题,以课题为基本单元受理申请,各课题在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有义务与其他课题协作共同实现项目目标。

课题鼓励产学研结合,每一个申请团队必须有企业参与(部分课题需由企业牵头)。

每个课题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

对于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由申请单位自行组合形成课题申请团队(同一个课题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提出课题组长和依托单位。

由课题依托单位具体负责课题的申请。

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各课题申报单位须根据项目申报指南中各课题的控制性考核指标提出详细的课题考核指标,且不得低于指南中的控制性指标。

二、指南内容1.项目名称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2.项目总体目标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选择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典型工业污染场地,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建立一批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示范工程,制订相关的风险评估与修复技术管理规范,引导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高技术发展方向;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典型工业场地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与治理

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与治理

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与治理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以及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工业企业搬迁和改造造成的污染场址数量显著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应重点解决的棘手问题。

为了及时缓解场地污染,国家政府部门对污染场地的整治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合理部署,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与土壤污染控制和整治有关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治理一、受到污染的土壤场地原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土壤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土壤污染有几个主要原因:第一,是管理不善。

污染处理不当和工农业废水、废气的排放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

在国家层面,忽视污染场地的整治,相关立法单位没有颁布相关法律,对场地污染的监管不到位,管理显得随随便便,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第二,缺乏资金。

地面污染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修复过程不是时间就能完成的,具有耗时、见效慢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正常运行,但相关管理单位规划未到位,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相关现场污染数据不完整,使监理工作不到位,不能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第三,其他因素。

地面污染涉及的主体有很多,如工业生产,企业为了省钱,没有任何处理随意排放废水排放,过度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农业企业的肥料浪费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到处扔垃圾,餐饮企业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等都是造成地面污染的原因。

土壤修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封堵法,切断“污染源-污染模式-易受污染”,恢复土壤的正常功能。

二、影响土壤修复技术实施的主要因素1.污染物的自身性质所决定土壤中常常存在着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性物质形态各异,植物受到化学作用出现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有效性特征。

不同污染物的单一性同时也决定了生物自身的修复性能不同。

在影响土壤修复效果的众多因素中,其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影响较大,污染物的有机污染结构出现差异,将直接影响土壤修复的实际降解能力。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2024年度拟立项课题清单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2024年度拟立项课题清单

根据2024年863计划的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拟立项的课题清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课题:
1.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研究新型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土壤修复和重金属污染防控等方面。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技术研究:面对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技术研究,包括水资源系统研究、水污染治理技术等。

3.空气污染治理与监测技术研究:研究大气污染源与传输路径,开发空气污染治理和监测技术,提高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的效率和精度。

5.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研究替代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6.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研究:开展低碳经济和气候变化适应研究,推动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7.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技术研究,提高环境污染的检测和评估能力,并提供科学依据支持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8.农药和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研究农药和化学品对环境的风险评估方法,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农药和化学品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9.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研究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等。

10.环境规划与管理技术研究:研究环境规划和管理技术,包括环境监管、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这些课题分别涉及到土壤、水资源、空气、生态系统、能源、气候变化、环境监测、农药和化学品、固废资源等多个方面。

通过开展这些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我国的资源环境技术水平,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浅析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过程与修复技术

浅析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过程与修复技术
! Q : !
Sc i enc e a nd Te ch no l o gy I n nov e t i o n Her a l d
环 境 科 学
浅析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过程与修复技术
安大力
( 沈 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辽宁沈阳
1 1 O 0 1国 经济的飞 速 发展 , 推 动了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与此同时, 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颁布实施 , 使全固范围内 很多 大中型城
1 我 国污 染 场地 的产 生 原 因分析
法 虽 然可 以 解 决 某一 个 场 地 的 污 染 问 题 ,
大 多数 情 况下, 污 染 场 地 都 是在 工业 或 但 是 却 仅 能 起 到 治 标 不 治本 的效 果 , 污 染 2 . 3 物 理 技 术分 离 便 会在 另 是 矿业 等 活 动过 程 中产 生 出来 的 。 就 我 国而 土 壤 从一个 地 方 被 转移 到 另一个 ,
和 矿 业 生 产 是 导 致 场 地 污 染 最 主 要 的原 因 之一 。 正因如此, 矿 区以 及一 些 重 污 染 行业 用各 类 微 生 物 对 污 染 土 壤 中的 有 机 物 进 行 是 污 染 场 地 分布 最为 集 中的 区域 , 如有 色金 降 解 , 在 这一 过 程 中, 微 生物 会将 土 壤 的有 属 矿 区、 黑色 金 属 矿 区、 石化、 冶 金、 电镀 、 o 和H: o 。 该 技 术 按 照处 理 方式 的不 同 , 机 械 加 工制 造 、 印 染以 及 制 造 等 等行 业 。 除 c
这 是 一 种 借 助植 物 对 土 壤 当中 的 污 染 物进行吸收、 转移、 降解的方法。 植 物 本 身

所 谓 的 微 生 物 修 复 技 术 实 质上 就 是 利 能 够 将 有 毒 的 有 机 化 合 物 矿 化 , 也 可 以 将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与管理已成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重点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以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原则1.综合治理原则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和管理应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综合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蔓延。

2.可行性原则选用修复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包括技术成熟度、经济成本、修复效果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场地实际情况的修复技术方案。

3.保护环境原则在进行土壤修复和管理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确保修复与管理工作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技术1.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挖掘、覆盖和固化等技术。

对于较浅层污染的场地,可以通过土壤挖掘的方式将污染土壤剔除,然后进行填埋处理;对于大面积污染场地,可以采用土壤覆盖的方式,即在污染土壤表面覆盖一层无机材料或植物覆盖层,减少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还可以采用土壤固化技术,通过在污染土壤中添加固化剂来稳定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不易迁移。

2.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氧化、盐基萃取等技术。

化学还原技术是指通过还原剂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化合物,减少其活性;氧化技术则是将土壤中的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减少毒性物质的危害;盐基萃取技术则是通过添加盐基萃取剂来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转移到水相,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3.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土壤微生物修复等技术。

植物修复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蓄积作用来修复土壤污染,适用于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场地;土壤微生物修复则是通过添加生物修复剂来降解或者修复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一种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的修复技术。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问题逐渐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旨在对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在国际范围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多种修复方法和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大致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联合修复等几大类。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挖掘换土、热解析、电动修复等,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或分离土壤中的污染物化学修复技术则利用化学试剂与污染物发生反应,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如化学氧化、化学还原、土壤淋洗等生物修复技术则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活动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联合修复技术则是将上述两种或多种技术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化、智能化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修复材料和技术的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法规政策的完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环保要求和更高的技术标准。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成功案例以及存在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动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实现土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研究背景:污染场地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因生产活动、不当处理废物等行为而遭受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这些污染场地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且深远的影响,也对周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

中国土壤环境管理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

中国土壤环境管理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

中国土壤环境管理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摘要: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本文系统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壤环境管理政策发展历程,并将其划分为土壤环境基础调查、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试点示范、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四个阶段,提出了当前基于风险管控的土壤环境管理总体思路,以及土壤污染预防和保护、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等主要制度具体要求。

立足土壤污染防治实际和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要求,分析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土壤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并从制度标准完善、分级分类分区差异化防控、风险协同管控、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完善对策与建议。

引言土壤环境事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是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大事。

近年来,中国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总体思路,以管控土壤污染风险为核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土壤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完成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步建成全国土壤环境监测网;颁布《土壤污染防治法》,发布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出台一系列土壤环境管理规章,基本建立了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土壤环境管理框架,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1-3]。

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粗放,污染物排放量较高,局部地区土壤污染风险较高。

相关调查表明,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点位超标率达到19.4%,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4]。

一些重有色金属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影响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镉等重金属[5,6]。

部分学者对全国土壤污染及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局部地区污染严重、污染程度高[7-11]。

本文通过对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发展历程和管理制度体系的系统回顾,立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中长期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环境工程中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环境工程中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环境工程中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引言: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还承载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潜在威胁。

因此,研究和应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成为当今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第一部分:土壤污染的成因及影响1.1 工业活动对土壤污染的贡献工业活动中的化学品、重金属等物质的排放和泄漏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石油化工厂的废弃物、电子垃圾的处理以及农药的使用都会对土壤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1.2 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它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地下水和河流的污染,进而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健康。

第二部分: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分类及原理2.1 传统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传统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土壤挖掘、覆盖和固化等;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进行土壤污染物的转化和分解;生物方法则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体对土壤污染物进行修复。

2.2 新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其中,电动修复技术、生物炭修复技术和纳米材料修复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电动修复技术利用电场作用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或固化;生物炭修复技术则是利用生物炭吸附和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纳米材料修复技术则通过纳米材料的吸附、催化和还原作用来修复土壤污染。

第三部分: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3.1 电动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以某重金属污染场地为例,介绍电动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原理和应用过程。

重点讲述电场设计、电极布置和电流密度控制等关键技术,以及修复效果评估和长期监测。

3.2 生物炭修复技术在农田有机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以某农田有机污染为例,介绍生物炭修复技术在农田有机污染修复中的原理和应用过程。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研究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研究

河南农业2016年第7期(上)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主办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研究河南省土肥站 庞少浦 房振宇近期,常州毒地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社会公众对该话题的讨论不断升温,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话题再一次被推到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如此严峻的形式下,守住土壤污染防治的红线,就是守住公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列入环境保护六大重点工作之一。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

当前,全国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十分严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达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中毒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

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在工矿业废弃场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同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更令人担忧,总体呈现“老债新账、无机有机、耕田场地、土壤水体”等并存交错和复合污染的严峻局面。

初步统计,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 2,有机污染物污染农田达3 600万hm 2,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hm 2,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hm 2,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 200万t,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从国家层面来说,进一步重视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尽快启动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土壤修复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大规模发展还有一定难度。

在起步阶段,不能简单要求数量,而是要把产业基础做牢做实、要进一步做好土壤污染调查,做好修复技术储备,做好法规标准建设。

就目前来看,从政策、法规、标准到资金、技术、商业模式,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远未成熟,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国务院《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明确了“谁污染,谁治理”这一基本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863计划863打算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进行修复,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已是当前国家环保工作的新热点。

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并进行工程示范,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进展,引领和支撑我国工业污染场地整治与再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十分迫切。

依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进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一五”863打算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的总体部署,本领域2009年拟启动“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重点项目,围绕受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污染的工业场地土壤修复,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本重点项目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2500万元,下设四个课题,以课题为差不多单元受理申请,各课题在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有义务与其他课题协作共同实现项目目标。

课题鼓舞产学研结合,每一个申请团队必须有企业参与(部分课题需由企业牵头)。

每个课题能够由一家单位承担,也能够由多家共同承担。

关于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由申请单位自行组合形成课题申请团队(同一个课题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提出课题组长和依靠单位。

由课题依靠单位具体负责课题的申请。

本项目采取择优托付的方式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各课题申报单位须依照项目申报指南中各课题的操纵性考核指标提出详细的课题考核指标,且不得低于指南中的操纵性指标。

二、指南内容1.项目名称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2.项目总体目标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选择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典型工业污染场地,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建立一批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示范工程,制订相关的风险评估与修复技术治理规范,引导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高技术进展方向;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进展,为我国典型工业场地土壤污染操纵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3.项目的课题分解和要紧研究内容本项目分解成如下四个课题。

各课题的题目和要紧研究内容如下:课题一: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研究目标:针对目前我国关闭和搬迁典型有机氯类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氯丹、灭蚁灵等)生产企业后遗留场地污染土壤修复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高效的有机氯农药类土壤修复关键技术和设备,并进行示范,提升我国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1)高浓度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的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针对高浓度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选择环境友好型高效洗脱剂,提出最佳清单、配方及使用方法,优化洗脱修复技术工艺参数,研制具有规模化应用的移动式成套洗脱修复设备;研发洗脱后土壤和洗脱液的配套处理技术及设备。

(2)高毒性有机氯农药复合污染场地土壤的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针对高毒性、高浓度有机氯农药(包括有机氯农药生产原料、中间体及成品等)复合污染场地土壤,研发催化氧化修复技术,优化修复工艺技术参数,研制具有规模化应用的移动式成套催化氧化修复设备。

研发氧化修复后土壤及其他产物的配套处理技术及设备。

(3)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选择1-2个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进行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的集成与工程示范,形成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1)选择高效洗脱剂2-3种,配套洗脱处理工艺2-3套,形成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及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土壤能力许多于10 m3/d,使土壤中要紧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2)形成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10 m3/d,使土壤中要紧目标污染物去除率达到85%以上;(3)建成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示范工程2个,提供配套技术设备2套以上,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不小于500 m2,修复的污染土方量达到1000 m3以上;增效洗脱修复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10 m3/d,修复成本不高于80元/ m3土;催化氧化修复设备处理能力许多于10 m3/d,修复成本不高于60元/ m3土;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液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4)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6-8篇,提供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2009年5月至2020年5月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操纵额不超过60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许多于60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舞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研究目标:针对我国石油化工等污染场地土壤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高效气提修复技术、尾气处理技术与设备,以及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通风及其强化降解技术与设备,形成挥发性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系统,并进行工程示范,提升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1)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气提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针对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土壤,基于拖尾效应抑制技术的研究,突破土壤气提修复和尾气强化处理技术,研发具有气体抽提、收集、气水分离、尾气处理功能的关键成套设备。

(2)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通风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针对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土壤,研发强化生物通风修复技术,优化通风方式及其工艺。

研究增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微生态调控技术,形成物理脱除与微生物降解相协同的强化土壤生物通风修复技术。

(3)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选择1-2个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进行土壤气提和生物通风修复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1)研制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集成技术及其成套设备1套,单套批次处理能力120~150m3,使土壤中要紧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2)研制尾气收集与处理成套设备1-2套,尾气处理能力不低于120 m3/h,尾气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二级标准;(3)提供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强化生物通风修复集成技术与设备,研制能强化生物通风的高效降解菌剂制备系统. 使土壤中要紧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4)建成高浓度和中、低浓度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示范工程2个,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不小于1000 m2,修复的污染土方量许多于1000m3,修复设备运行费低于国际同类的25%以上,并提供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报告。

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气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5)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6-8篇,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2009年5月至2020年5月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操纵额不超过60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许多于60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舞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三: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研究目标:针对我国多氯联苯(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度PCBs 污染场地土壤的高效热脱附修复技术和设备、以及中低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建立成套的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系统,进行工程示范,提升我国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1)高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针对高浓度(>30 mg/kg)PCBs污染场地土壤,研发适用于热脱附的土壤预处理技术,开发高效低能耗的热脱附修复技术和脱附尾气的安全处理处置系统;优化进料系统、热脱附器系统、燃油和供气系统、废气处理系统、装置操纵和操作系统的工艺参数,研发适用于不同污染程度的具备自动化功能的移动式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成套设备,实现高效、安全、稳固运行。

(2)中低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针对中、低浓度(<30 mg/kg)PCBs污染场地土壤,研制微生物固定化功能材料和高效复合修复菌剂以及相关制备工艺及设备;研发PCBs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和针对高氯代PCBs污染土壤的生物联合强化修复技术,进行相关技术的环境安全性评估。

(3)典型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选择典型PCBs污染场地,进行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和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1)研制高浓度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及其设备1套,单套设备连续进料且处置能力不低于15m3/d,使土壤中PCBs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实现尾气安全处理与排放。

(2)研发中、低浓度PCBs污染土壤的强化生物修复技术1套,研制微生物固定化材料2-3种、高效复合修复菌剂2-3种及其设备1套,使现场生物修复2个月内土壤PCBs总量的下降率达到50%以上;(3)建成典型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和强化生物修复技术集成示范工程1个,热脱附修复的污染土方量许多于1000m3,修复设备运行费低于国际同类的25%以上;生物修复的污染土方量许多于200 m3,提供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报告。

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气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4)申请发明专利4-6项,发表学术论文8-10篇,编制PCBs 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2009年5月至2020年5月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操纵额不超过75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许多于75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本课题要求企业牵头,鼓舞产学研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