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机器人在船舶液舱容积测量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无人船测绘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无人船测绘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无人船测绘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船作为一种创新的测绘工具,正逐渐在水质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水质监测工作需要人工操作和巡查,耗时耗力,且存在一定的隐患。

而无人船测绘技术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监测效率,还能够降低人力风险,并且能够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

无人船测绘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和设备的搭载,能够对水体进行多方位的监测,获取更加全面的数据。

例如,通过声波测深仪可以测量水体深度,通过水质监测仪器可以测量水体的PH值、溶解氧浓度等指标,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检测水体中的异常温度分布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数据能够为水质监测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依据。

除了数据的准确性外,在监测过程中,无人船还具有灵活性和实时性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无人船可以通过遥控操作或者预设路线自动驾驶,从而避免了人力劳动的风险和不便。

此外,无人船可以根据需求随时调整巡航速度和采样频率,实现更加个性化的监测策略。

这种实时性的监测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反应速度。

在水质监测中,无人船的应用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巡测航线的规划和水域环境的评估等方面。

通过先进的测绘技术,无人船可以对水域进行高清晰度地图的制作,并结合深度数据和水质指标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无人船还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对水域中的植被覆盖、水生生物等进行监测和评估,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支持。

尽管无人船测绘技术在水质监测中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是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复杂的水域环境中,无人船需要面对各种水流、水质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对其自身稳定性和设备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虽然无人船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但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无人船测绘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它通过提高监测效率、降低人力风险、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和实现实时监测等优势,能够为水质监测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效益。

船舶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

船舶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

船舶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船舶运输的不断增加,对船舶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愈发重要。

船舶测量技术是指对船舶各项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测量和分析。

它涉及到船体结构、载重能力、安全性能等各个方面,对船舶的设计、建造、运行和管理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船舶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船舶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始于19世纪末期,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船舶测量技术不断得到了发展。

现在的船舶测量技术可以说已经成熟,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的特点。

在船舶测量技术的研究中,利用激光测量方法和三维测量技术已经成为了主流。

激光测量技术具有高速度、高精度和无接触测量的优点,可以准确测量船舶多种信息,如船体形态、吨位、重心位置等。

三维测量技术则是通过三维视觉测量、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对船舶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测量。

这样的测量方法可以将船舶的形态、结构、体积等信息直观地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对船舶进行形态分析和故障检测。

二、船舶测量技术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在船舶设计中,船舶测量技术是十分关键的。

在船舶设计过程中,船舶的稳性、载重能力和航行性能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测量和分析。

船舶测量技术可以为设计师和造船厂提供船体结构、布局、装配和校验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为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提供重要支持。

三、船舶测量技术在造船工艺中的应用在造船工艺中,船舶测量技术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船舶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在不同阶段需要进行测量和检查,以确保船舶的结构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船舶测量技术可以在造船过程中实时测量船体结构的变化,及时检测并纠正任何错误,确保船体质量和安全性能。

四、船舶测量技术在船舶运营和维护中的应用船舶测量技术在船舶运营和维护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航行过程中,船舶需要随时测量并监控船舶的运行状态和水下物体,以确保船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船舶测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船体偏斜和震动,帮助船员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对船舶进行维护和维修,减少维护费用和时间。

浅谈基于流量计量法的船舶液舱容量计量系统

浅谈基于流量计量法的船舶液舱容量计量系统

U 刖 吾
着计 量 周 期 长 , 自动 化程 度 低 的缺 点 。 于 以 上 原 基
舰 艇 舱 室 的 容 量 计 量 技 术 一 般 可 以 分 为 几 何 测 量法 与容 积 比较 法两 种 。目前 由于 测 量技 术 的发
因 . 般 在 船 舶 的计 量 过 程 中 , 少 采 取 容 积 比较 一 很
h g e r eo u o t n me s r me t r c s n a c r c , a u e n mew ss o t n Oo . i h d g e f t ma i , a u e n e ii c u a y me s r me t i a h r d S n a o p o t a Ke wo d :h p f w me e ; e e a g ; a a i a u e n . y r s s i ; o tr lv lg u e c p ct me s r me t l y
[ 稿 日期 ]0 9 1— 7 收 2 0 — 2 0 [ 者 简 介 】 荣 淇 (9 5 4 ) 男 , 南 南 阳人 , 理工 程师 , 事 容 量 计 量 研 究 工作 。 作 杨 18 . 一 , 河 0 助 从 孙 庆 文 (9 30 一 , , 苏 常熟 人 , 16 . )男 江 4 高级 工 程 师 , 长期 从 事 容 量 计 量 研 究 工 作 。
随着 现代计 量技 术 的发 展 以及计算 机控 制技 术 的更新 。 采用 流量 计测 量 进入容 器 的液体 的体 积 、 质
量 和密 度 。 同时使 用液 位计 测量 液 面的高 度变化 值 , 解 决狭 小空 间 和 内部 结构 复杂 形状 容器 的计量 校准
难 题 以替代 传统 容积 比较 法 已成为 可能 。

工程勘察船的水下机器人技术应用

工程勘察船的水下机器人技术应用

工程勘察船的水下机器人技术应用工程勘察船是一种专门用于海洋、河流、湖泊等水域的勘察与测量工作的船只。

在工程勘察过程中,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扮演了重要角色。

水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水下环境中执行特定任务的自主机器人,可以携带各种传感器和工具,对水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勘察,从而提高勘察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讨论工程勘察船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并解释其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首先,水下机器人技术在海洋工程勘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勘察船需要对海床地形、海底管线和结构物进行测量和勘察,以评估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影响。

传统的海洋勘察工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水下机器人可以帮助提高勘察的效率。

水下机器人可以利用高分辨率的声纳和激光测距技术,在没有直接观察的情况下生成详细的地形图和三维模型。

这种能力使得勘察人员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评估海洋工程项目的风险和成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水下机器人在海洋生物研究和保护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而保护和研究海洋生物需要大量观测数据。

水下机器人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探索深海环境,记录和分析海洋生物的分布和行为。

水下机器人配备的摄像设备和传感器可以捕捉高清晰度的图像和视频,并对水质、水温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这些数据不仅对于科研和生态保护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还有助于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水下机器人技术在水下考古和文物保护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沉船、古代文化遗址等水下文物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证据,但其保护和发掘都面临巨大挑战。

水下机器人可以下潜到深海底部,对沉船和古代遗址进行勘察和探寻。

通过配备先进的摄像设备和机械臂,水下机器人可以拍摄高清晰度的图像,并进行精确测量和采样。

这种非侵入性的探测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物的破坏,并提供有关古代文化遗址的宝贵信息。

在工程勘察船的运营管理中,水下机器人技术也具有诸多优势。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在船舶行业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在船舶行业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在船舶行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除了常见的智能语音助手、自动驾驶汽车等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行业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今天,我们将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行业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I. 人工智能在船舶行业的应用在船舶行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船舶自主导航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船舶实现自主导航。

通过搭载传感器、相机等设备,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周围环境,并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航行调整。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基于历史数据进行自动学习,以优化船舶的航行路线,提高航行效率和安全性。

2. 船舶设备监测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监测船舶的关键设备,例如发动机、机械设备等。

通过收集设备传感器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进行维修,避免设备失效引发的安全事故。

3. 船舶货物装载和舱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等方法,帮助船舶确定最佳的货物装载方案,以达到最大化货舱空间的利用。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为船舶提供实时货物追踪服务,并在货物异常时及时做出响应。

II. 未来的发展前景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行业的应用范围还将不断扩展。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无人化船舶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船舶有望实现完全的自主导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

无人化船舶不仅可以提高航行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 船舶环保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管制政策的进一步加强,船舶环保问题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海洋环境数据,例如海洋温度、海水PH值等,及时预测海洋变化,帮助船舶调整航线和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3. 船舶维护船舶的维护是行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收集各种传感器数据,实现对船舶关键设备的预测性维护。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帮助船舶设计更加可靠的设备和系统,从而提高船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

便携式船舶液舱容积查询系统的设计

便携式船舶液舱容积查询系统的设计
(. 海 船 舶研 究设 计 院 , 海 2 10 ; . 1上 上 0 2 3 2 中科 院 上 海 光机 所 , 海 2 10 ) 上 0 8 0
[ 摘 要 】 绍 了便 携 式 船舶 液 舱 容 积 查 询 系统 的软 硬 件 设 计 思 路 。 该 系 统通 过 现 场 获 得 液 面高 度 , 入 纵 倾 值 、 介 输 视 密 度 、 温 度 等参 数 后 , 视 由人 机 界 面 自动 显 示 液 舱 内油 品 的质 量 和 容 量 , 可 对 输 入 参 数 以 及 计 算 结 果 进 行 存 储 记 并
第 1期 ( 总第 10期 ) 3
21 0 2年 6月






N 1S f N 1 0 O.( e  ̄ O.3 ) i
J n 01 u e2 2
J OURNAL OF S P S GN HI DE I
便携式船舶液舱容积查询系统的设计
赵 立峰 1 高 敏 2 董作人 2
使 用极 为不 便 。本文 介绍 的船 舶液舱 容 积查询 系统
U _ 一昌 ^ 刖 0 ● 0 ‘ 一
可 以实 现在 输 入相 关 的计 量 值后 , 统 自动 显 示 液 系 舱 的液 货 质量 和 容积 . 服 了人 工 查 表 带来 的种 种 克
我 国 目前 主 要按 油 品 的质 量 进行 贸 易 结算 。 油
2 S a ga Is tt o O t s n ie c a i , hn s cd m S ine ,hn h 2 10 , hn ) . h h intue f pi dFn h nc C iee a e yo ce csS a g m,0 8 0 C ia n i ca Me s A f

IMO新规:货舱水位探测器那些要掌握的知识点

IMO新规:货舱水位探测器那些要掌握的知识点

IMO新规:货舱水位探测器那些要掌握的知识点本文重点!货舱水位探测器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2021年以远程视频形式召开第103届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9份海安会正式决议,批准了9份海安会通函和1份MSC-FAL联合通函。

其中MSC.482(103)决议对《1974 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第II-1章进行了修订,要求散货船和液货船以外多舱货船应装设货舱水位探测器。

MSC.482(103)决议规定决议对SOLAS公约第II-1章进行修订,新增第25-1条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01水位探测器的适用范围2024年1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散货船和液货船以外的多舱货船应在干舷甲板下的每个干货舱内装设水位探测器。

02探测器的功能要求1、当货舱水位达到货舱底部以上不少于0.3m时在驾驶室发出一次听觉和视觉报警,当水位达到不少于货舱深度15%但不超过2m时再发出一次听觉和视觉报警;2、安装在货舱的后端。

对于偶尔用做水压载的货舱,可安装一个报警越控装置。

视觉报警器应能明显区分每一货舱中探测到的两种不同的水位;3、0.3m处的水位探测器可以使用舱底水传感器代替。

SOLAS公约第II-2章第11条、第XII章第12条、第II-1章25条,分别规定了液货船装设货舱液位测量装置、散货船大舱装设进水报警装置以及散货船和液货船以外单舱货舱装设水位探测装置的要求。

至此,货舱水位探测装置实现了对散货船和液货船以外其他多舱货船(现有船舶除外)的覆盖。

水位探测器的详细要求01两个具有视觉和听觉的报警水位到达货舱底部不少于0.3m时,传感器触发预报警;到达较高水位时,传感器触发主报警。

02探测系统在船舶运营期间,持续工作。

对货舱的报警能够逐舱识别,并且主报警的声音应与预报警声音有所区别。

探测器的精准度应限定在±100mm范围内,其传感器应布置在尽可能靠近船舶中心线或货舱左右两侧位置。

在货物区域的电气部件应为本质安全型,并满足IP68的要求。

建筑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 李青岳. 工程测量学[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84[2] 李青岳, 陈永奇. 工程测量学[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5[3]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4] 张正禄等. 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7[5] 张正禄等. 地下管线探测和管网信息系统[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7[6] 黄声享,郭英起,易庆林.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M]. 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7] 张希黔,黄声享,姚刚.GPS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 5[8] 黄声享,尹晖,蒋征.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9] 张正禄主编. 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0] 尹晖编著.时空变形分析与预报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2[11] 张正禄等. 工程测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12] 齐民友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3] 张正禄等. 科傻系统使用说明书[M], 2006.[14]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5] 潘正风,杨正尧等.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16] 李庆海,陶本藻. 概率统计原理和在测量中的应用[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82[17] 张正禄, 吴栋材等. 精密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2[18] 吴翼麟, 孔祥元等. 特种精密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3[19] 陈龙飞, 金其坤. 工程测量[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0[20] 于来法, 杨志藻. 军事工程测量学[M]. 北京: 八一出版社, 1994[21] 覃辉等. 土木工程测量[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22] 王兆祥等. 铁道工程测量[M] . 北京: 铁道出版社, 1998[23] 陈永奇, 李裕忠等. 海洋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1[24] 吴子安, 吴栋材. 水利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0[25] 钱东辉. 水电工程测量学[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26] 秦昆, 李裕忠等. 桥梁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1[27] 吴栋才, 谢建纲等. 大型斜拉桥施工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6[28] 张项铎, 张正禄. 隧道工程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8[29] 田应中,张正禄等. 地下管线网探测与信息管理[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8[30] 冯文灏. 工业测量[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31] 李广云等. 工业测量系统[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2[32] 于来法等. 实时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6[33] 梁开龙. 水下地形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5[34] 陈永奇, 张正禄等. 高等应用测量[M].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35] Pelzer H, 张正禄译. 现代工程测量控制网的理论和应用[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 989[36] 卓健成. 工程控制测量建网理论[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37] 顾孝烈. 城市与工程控制网设计[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38] 晁定波, 薄志鹏. 现代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原理[M].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39] 彭先进. 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M].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40] 陈永奇.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88[41] 陈永奇, 吴子安等. 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8[42]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43]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中国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44]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中国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7[4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TJ 8-2007. 中国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46]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国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5[47] 宁津生等. 测绘学概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48] 潘正风等.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49] 林文介等. 测绘工程学[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50] 孔祥元等. 大地测量学基础[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51] 周忠谟等. 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2[52] Gruenter Seeber,赖熄安等译. 卫星大地测量学[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8[53] 余学祥等. 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自动化-似单差法的理论与方法[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54] 於宗俦等. 测量平差原理[M].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0[55] 李德仁. 误差处理和可靠性理论[M].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88[56] 杨元喜. 抗差估计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 八一出版社, 1993[57] 胡鹏等.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58] 龚健雅. 整体GIS的数据组织与处理方法[M].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 93[59] 宋文尧,张牙. 卡尔曼滤波[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60] 王之卓. 从测绘学到Geomatics[J].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1998(4):294-296[61] 李广云等. 基于1- 范解的加权最小二乘平差[J]. 军测学报, 1993(2): 10-17[62] 李广云,李宗春. TC2002极坐标测量系统在大型天线检测中的应用[J]. 测绘通报, 2000(10): 41-44[63] 李广云等. 工业坐标测量系统在多波束天线安装检测中的应用[J]. 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 1998(3): 173-177[64] 李宗春,李广云. 我国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现状与进展[J]. 测绘通报, 2002(10): 19 -21[65] 靳奉祥. 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LEP精密工程测量[J]. 测绘科技通讯, 1992(2): 24-29[66] 潘国荣. 大型设备安装测量的精密定位[J]. 测绘通报,1993(4):15-17[67] 潘国荣等.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球体网架的精密定位[J]. 工程勘察, 1999(2):50-52. [68]岳建平. 大坝安全监测专家系统研究[J]. 测绘通报, 2000(6):7-9[69] 张正禄等. 超站式集成测绘系统STGPS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1 (5):446-450[70] 张正禄.工程的变形分析与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2(5):37-39[71] 张正禄等. 大坝安全监测、分析与预报的发展综述[J]. 大坝与安全. 2002(5):13-1 6[72]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发展方向[J]. 现代测绘. 2003(6):3-6[73] 张正禄等. 20-50km超长隧道(洞)横向贯通误差允许值研究[J]. 测绘学报, Vol 3 3, 2004(1):83-88[74] 郭际明, 梅文胜, 张正禄等. 测量机器人系统构成与精度研究[J].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2000(5):421-425[75]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J]. 测绘通报, 2000(1),11~14;2000(2): 9-10[76] 张正禄, 罗年学, 黄全义, 梅文胜. 一种基于可靠性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新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Vol26, 2001(4):354-360[77] 张正禄. 工程的变形分析与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2(5):37-3 9[78] 张正禄, 梅文胜, 邸国辉.用测量机器人监测三峡库区典型滑坡研究[A].湖北地矿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论文专辑(C), 2002(4):56-59[79] 张正禄, 张松林, 张军等.特高精度水电站施工控制网分析与研究[J]. 大坝与安全.2 002(5): 17-20[80] 张松林, 张正禄, 张军等. 关于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准高程控制测量[J]. 大坝与安全. 2002(5): 24-26[81] 黄全义, 张正禄、巢佰崇、罗年学、郭际明、梅文胜. 现代工程测量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 大坝与安全. 2002(5):7-12[82] 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发展方向[J]. 现代测绘, 2003(6):3-6[83] 张正禄, 罗年学, 冯琰. 多维粗差定位与定值的算法研究及实现[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3(4): 400-404[84] 张松林, 张正禄, 罗年学. GPS平面控制网的模拟设计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 武汉大学学报.Vol 29, 2004(8):711-714[85] 梅文胜,张正禄,郭际明,黄全义.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软件系统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2002(2):165-171[86] 王志华, 张正禄等.远程位移监测系统及其试验分析[J].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2): 37-38[87] 罗长林, 张正禄, 邓勇等.基于改进的高斯-牛顿法的非线性三维直角坐标转换方法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1), 50-54[88] 蒋征, 张正禄.滑坡变形的模式识别[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Vol 27. 2002 (2):127~132[89] 刘旭春,张正禄.云阳宝塔滑坡监测的变形模式识别与分析[J].测绘科学.Vol.31 20 06(1):38-40[90] 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 胡绪清. 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一等水准测量的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06(1): 5-8[91] 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梅文胜. 大气折光对边角测量影响及对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06(6): 37-40[92] 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等.论精密工程测量及其应用[J]. 测绘通报, 2006(5): 17-2 0[93] 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等.利用GPS 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J]. 2006(4), 14-17[94] 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等.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高精度平面控制网设计研究-以向家坝为例[J]. 测绘通报, 2007(1): 33-35[95] 张正禄,黄琦,彭璇,许雪晴,徐莉.论附合导线及其之改进[J].测绘通报, 2007(10): 1 -3[96]张昆等. 大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大坝与安全.2002(5):30-32 [97] 黄声享. GPS实时监控系统及其在堆石坝施工中的初步应用[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813-816[98] 黄声享. 小波分析在高层建筑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 测绘学报. 2003, 32(2): 15 3-157[99] 黄声享. GPS变形监测系统中消除噪声的一种有效方法[J]. 测绘学报. 2002, 31 (2): 104-107[100] 黄声享, 尹晖, 蒋征.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101] 黄声享, 向东. GPS系列化教学实习的设计与实践[J]. 测绘通报, 2004(10):64-66[102] 梅文胜,张正禄,郭际明,黄全义.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软件系统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2):165-171[103] 梅文胜. 测量机器人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大坝与安全[J]. 2002(5): 33-35 [104] 梅文胜. 斜拉桥索塔三维相对基准定位方法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 007(2): 168-171[105] 梅文胜. 测量机器人在船舶液舱容积测量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 2005(3):4 6-48[106] 邹进贵, 花向红. 手持激光测距仪的在线控制与应用研究. 地矿测绘, 2000(3): 1 7-21[107] 徐进军. 基于测距信号强度最大原理的自动化测量[J].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6(5): 28-29[108] 徐进军. 几种动态测量传感器综述[J].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5(2): 44-46 [109] 丁士俊,陶本藻. 半参数模型及其在形变分析中的应用[J]. 测绘科学, 2004(5):3 8-40[110] 丁士俊,陶本藻. 半参数模型的统计诊断量与粗差检验[J]. 大地测量学与地球动力学, 2005(3), 24-28[111] 赵建虎, 刘经南. 精密多波束测深系统位置修正方法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2(5):.473-477[112] 赵建虎, 刘经南, 多波束测深数据系统误差的削弱方法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5): 394-397[113] 丁士俊. 平差不适定问题解性质与正则参数的确定方法[J]. 测绘科学, 2006(2).: 22-24[114] Heribert,Kahmen.Vermessungskunde. Walter de Gruyter[M], Berlin N ew York 1997[115] Guenter Seeber. Satellite Geodesy. Walter de Gruyter[M], Berlin New York 2003[116] Pelzer H (Hrsg). Ingenieurvermessung. Verlag Konrad Wittwer[M]. St uttgart, 1987[117] Brandstaetter (Hrsg).Ingenieurvermessung 96[M]. Duemmler,Bonn, 1996[118] Hans Pelzer (Hrsg). Geodatische Netze in Landes und Ingenieurverm essung I[M]. Konrad Wittwer, Stuttgart, 1980[119] Hans Pelzer (Hrsg). Geodatische Netze in Landes und Ingenieurverm essung Ⅱ[M]. Konrad Wittwer, Stuttgart, 1985[120] Welsch/Heunecke/Kuhlmann. Ausgleichung geodaetischer Ueberwachu ngsmessungen[M].. Herbert Wichmann Verlag Heidelberg, 2000[121] Schlemmer. Ein Strategiepapier der Deutschen Geodaetischen Kommi ssion[J]. ZfV, 1998(6): 173-176[122] Chen Y. Report of the Chairman of Commission 6.FIG XXI Internatio nal Con gress 7[P]. Brighton UK, FIG Commission 6.Engineering Surveys, 1 998[123] Schnaedelbach K, Ebener H.Ingenieurvermessung 88[M]. Duemmler, Bonn, 1988[124] Kahmen H. Hybrid Measurement Robots in Engineering Surveys[J]. I SPRS Congres, Washington, 1992[125] Gruen A, Kahmen H. (Hrsg). Optical 3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Ⅲ[M] Wichmann Verlag. HuethigGmbH, Heidelbert, 1995[126] Ingenieurvermessung 84 Ⅸ.Internationalen Kurs fuer Ingenieurvermessung[M], Graz, 1984[127] Ingenieurvermessung 84 Ⅹ.Internationalen Kurs fuer Ingenieurverme ssung[M]. Muenchen, 1988[128] Ingenieurvermessung 96 Ⅻ.Internationalen Kurs fuer Ingenieurver m essung[M].Graz, 1996[129] Ingenieurvermessung 2004, 14th International course on Engineering Surveying[C]. ETH Zuerich, 2004[130] Marco Unguendoli. High Precision Geodetic Measurement[M]. CUSL U niversity of Bologna, 1984[131] Leica. Axyz/STM/MTM Manual [M]. 1997[132] Leica. Axyz/Mathematics for Users[M]. 1997[133] Leica. GeoCOM,Reference Manual[M]. 1997[134] L.Zhang,etc. The Dead Weigh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Revised Ca ssegranian Antenna[J]. Optical 3D Measurement TechniquesⅡ, 1993[135 H.Chikatsu,etc. On automated distance measurement of ski jump usin g a video theodolite[J] Optical 3D Measurement TechniquesⅣ, 1997 [136] S.Robson, M.R.Shortis.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from Tracting Discre te Targets[J]. Optical 3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Ⅳ, 1997[137] ZHANG Zhenglu, etc. Research into an Automatic System of Terrestr ial Control Surveying [J] .Data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Festschrift Hann over, 1996(209): 241-248[138] ZHANG Zhenglu, ZHANG Songlin. A Method for design of GPS horizo ntal network with simulative calculating[A]. Festschrift Univ-Prof. Dr.-Ing. Habil. Dr. h. c. mult. Hans. Pelzer zur Emeritierung anlaesslich seines 68 [C].Geburtstages,Hannover:2004:211-219.[139] ZHANG Zhenglu, ZHANG Songlin. Research on the allowable value of Lateral Breakthrough Error for super long Tunnel from 20 to 50 Kilometer s[A].Ingenieurvermessung 2004. 14th International Course on Engineering Surveying[C]. ETH Zuerich Contributions.[140] ZHANG Zhenglu etc. Research on Geological Landslide Problems Rela ted on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A]. IAG Workshop on Monitoring of Constr uctions and Local Geodynamic Process[C] .Wuhan, China, May 22-24 2001:36-44[1431 ZHANG Zhenglu, etc. Precise leveling of very long Qinling Mountain Tunnel[J].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nce, 2000(1): 57-[142] ZHANG Chuanyin, ZHANG Zhenglu. Deformation Data Processing App roach from the Viewpoint of Deformation Reference Frame[A]. IAG Worksh op on Monitoring of Constructionsand Local Geodynamic Process[C]. Wuhan, China, May 22-24,2001:204-215[143] S.Turner, Applied Geodesy for Particle Accelerators[P].CERN, Accelera tor School, CERN, Geneva, Switzerland, April 14-18, 1986[144] Fengxiang JIN, Deformation and Movement Analysis of LEP[J]. Post-d octorial thesis, CERN, 1999[145] Fengxiang JIN, M. MAYOUD , J-P. QUESNEL. Situation Analysis and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Large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 in CERN[J]. AVN, No. 2, 2002: 42-49[146] Fengxiang JIN, M. MAYOUD, J-P. QUESNEL, Vertical Deformation Ana lysis of LEP in CERN[J]. AVN, No.4, 2002: 135-142[147] GUO Jiming, LUO Nianxue, ZHANG Zhenglu, Samwel Simon Katambi. GPS Network Adjustment and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fo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roject[C]. IAG Workshop on Monitoring of Constructions and Lo cal Geodynamic Process Wuhan, China, May 22-24 2001:237-242[148] ZHANG Zhenglu, ZHANG Songlin. Allowance of Lateral Breakthrough Error for super long Tunnel from 20 km to 50 Km[J]. Geo-Spatial Informat ion Science, Vol.7 2004(3): 198-203[149] ZHANG Zhenglu,ZHANG Songlin. Research on the allowable value of Lateral Breakthrough Error for super long Tunnel from 20 to 50 Kilometers [A]. Ingenieurvermessung 2004. 14th International Course on Engineering Surveying [C].ETH Zuerich Contributions. 51-60[150] ZHANG Zhenglu, DENG Yong, LUO Changlin, MEI Wensheng. Influenc e of atmospheric refraction to horizontal angle surveying[J].Geo-Spatial Inf ormation Science, Vol.9 2006(3): 157-161[151] ZHANG Zhenglu, LUO Changlin, DENG Yong, Xie niansheng. Design of High Precision 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 for large-scale Hydropower Project[J]. Geo-SpatialInformation Science, Vol.9 2006(4): 235-239[152]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工程研究所网址: /ise/ [153]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工程测量学》精品课程专题网址: / jpkc/gccl[154] 武汉大学精品课程专题网址: /。

货舱水位探测器(大舱进水)报警系统知识

货舱水位探测器(大舱进水)报警系统知识

货舱水位探测器(大舱进水)报警系统知识一、报警装置安装的目的散货船上安装货舱进水探测报警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船舶货舱意外进水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基本工作原理进水探测报警装置的测量、控制、报警、显示以及自动启动排水设备的原理基本相同,就是当某一货舱进水达到探头安装设定高度时,探头送出一个开关量电信号或连续的模拟电信号到控制箱,经事先设定并安装在驾驶台的控制报警箱发出相应的声光警报并连续指示或显示相应货舱号,声光警报信号根据需要可连接到机舱控制室和排压载水控制室,对自动化半自动化船可以把警报信号接入自动排水系统,同时可按要求对某货舱进行隔离和消除声音警报及灯光闪烁。

三、探头类型根据探测报警系统探头的探测(采样)形式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式。

①声波、超声波探测型,利用声波、超声波易被液体吸收的原理进行探测报警。

此类装置可靠、寿命长、免维护、无活动件、适应范围广,但不能连续显示水位的变化,价格较高。

②磁浮子开关探测型,有竖立式磁性浮子开关和横放式磁性浮子开关。

此类型设备简单,安装容易,费用比较低,但有活动元件,容易受货物的影响,不能连续显示水位的变化。

③压力变送器探测型,把水压或气压信号变换成电信号进行探测报警。

此类装置免维护、无活动件、适应范围广,在设定范围内可连续指示水位的变化(可以达到货舱的高度),但价格比较高。

④压力开关探测型,此类与磁浮子开关型相似,设备简单,安装容易,费用比较低,但有活动元件,不能连续显示水位的变化。

⑤电极探头探测型,利用水能导电的特性,当电极与水接触时电路接通送出信号,此类装置简单、可靠、无活动件、易安装、价格相对较低,不能连续显示水位的变化。

四、规范公约要求(1)500 总吨及以上国际航行的所有散货船应安装水位探测器(2)在每一货舱内,当水位达到高出任何货舱内底0.5m 时应发出听觉和视觉报警(预报警),并在水位高度达到不小于货舱深度15%但不超过2m 时也应发出听觉和视觉报警(主报警)。

恩拉福伺服液位计安装及使用手册XTG_Rev1.4

恩拉福伺服液位计安装及使用手册XTG_Rev1.4

2.5.1.1. 外部保险丝 ....................................................................................................... 19
2.5.1.2. 电缆密封和穿线导管......................................................................................... 19
2.5.1.3. 接地.................................................................................................................. 20
2.5.1.4. 接线端子室 ....................................................................................................... 20
2.4.4. 螺栓.................................................................................................................. 16
2.4.5. 接地.................................................................................................................. 17
3.1.1.1. 液位测量 .......................................................................................................... 28

船舶液舱受静压力作用引起的舱容量值变化的初步研究

船舶液舱受静压力作用引起的舱容量值变化的初步研究
李 静 孙 庆 文 胡 铁 牛 z
(. 防 科技 工 业大 容 量 一 级计 量站 , 海 2 0 3 2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 海 2 0 3 ) 1国 上 002 . 上 0 0 0
[ 要 ] 静 压 力 影 响 , 舶 在 不 同 的装 载 工 况 下 , 舱 内 围壁 会 产 生 不 同程 度 的 结 构 变 形 , 量 测 深 管 也 会 随 之 摘 受 船 液 计 发 生 位 移 , 而 引 起 舱 容 量 值 变 化 。本 文 以 满 载 工 况 下 的某 典 型 油船 为 例 , 助 有 限 元 软 件 MS .at n和 曲 面 积 从 借 CN s a r 分 方 法 分 别 对 甲板 板 架 、 底 板 架 、 侧 板 架 和 舱 壁 板 架 的 变 形 和 计 量 测 深 管 的 位 移 求 解 . 而 对 该 船 满 载 工 况 船 舷 从 下 受 静 压 力 影 响 引 起 的舱 容 量 值 变化 进 行 初 步 研 究 , 船 舶 液 货 舱 容 量 计 量 修 正 提 供 依 据 。 为 [ 键 词 ] 压 力 ;MS .at n C r ; 容 量 值 变 化 ;测 深 管 关 静 CN s a ; a a 舱 r l [ 图分 类 号 ]T 9 83 中 B3. [ 献标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 14 2 (00 0 — 0 4 0 文 10 — 6 4 2 1 )2 0 5 — 5
Ab ta tS isu d rdf rn a igc n i o sw ud e d r iee t y r s t rsu ewhc ud la o sr c :h p n e i ee t o d n o dt n o l n uedf rn d ot i pe s r ihwo l e d t f l i f h ac

舰船液舱容量机器人自动测量系统简介

舰船液舱容量机器人自动测量系统简介

第1期(总第118期) 2008年6月船舶设计通讯J O U R N A L O F SH I P D E S I C NN O.1(S er ial N O.118)J une2008舰船液舱容量机器人自动测量系统简介孙庆文t巢佰崇2胡敏捷1(1国防容量计量专业站2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擒要】简要介绍液舱容量计量的机器人自动测量系统,包括系统的的组成、机器人控制、图像采集与传输、无线局域网通信等有关技术以及系统的功能。

[关键词】液舱容量计量;测量机器人;测量自动化[中图分类号】T P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l粕24(2008)O l一0064一04T he R es ea r ch of A ut o.M eas ur e R obot Sys t em f or N aval Shi pSun Q i ngw en C hao B ai c hong H u M i nj i anA bs t髓ct:This pape r i nt r oduced aut om at i c m e踮ur e s ys t em w hi ch b∞ed on m e龉ur e m bot.F unher m or e i t i nt r oduced t he c ont r ol0f m bot,t he t m ns m i s s i o n of i m age and诵r el es s com m uni cat i on and som e r el a t ed t ec hni que锄d f unc t i on of t he w hol e sys t e m.K eyw or ds:l j qui d caF go c apa ci t y m et r ol og)r,m eas ur e r obot,aut o眦t ic m e鹤ur e m ent^_●L-一U刖罱为了快速、精确地测定舰船液舱的容量和各液舱容量与垂向坐标、倾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计量液舱在舰船不同姿态下的不同液面的容量.我们研制了液舱容量测量机器人。

人工智能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

在船舶设计中,AI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而让船舶的设计更加高效、精确以及安全。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在船舶设计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其所带来的变革。

1. AI在船舶外形设计中的应用船舶外形设计对于船舶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船舶外形设计中,AI技术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已有的海洋数据进行分析来优化设计。

例如,通过海洋环境和气候数据,AI可以提供不同方案的模拟和可行性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选择合适的船舶外形。

除此之外,在实际的出图过程中,AI技术也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进行船舶三维建模。

这种技术可以使用摄像机或者无人机对船舶进行扫描,再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三维建模。

与传统的手工制图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修改等显著优势。

2. AI在船舶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船舶结构设计是船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船舶结构设计方法往往需要依赖大量的经验和知识。

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在船舶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船舶结构设计中,AI技术主要通过有限元分析来进行优化设计。

有限元分析是指将复杂的结构分成有限个小单元,再通过数学计算来模拟结构的力学行为和应力状况。

AI技术可以通过模型快速分析和优化,从而提高船舶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船舶结构强度评估、疲劳寿命分析、存储船舶历史数据和对比分析等方面,从而帮助设计人员预测船舶在不同工况下的结构变形和损伤情况,优化设计、减少能耗。

3. AI在船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船舶系统设计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系统,如电气系统、船舶动力系统、通讯系统等。

这些系统在船舶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设计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这些成本。

在船舶系统设计中,AI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为设计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使用无人船进行水下测量的步骤与技巧

使用无人船进行水下测量的步骤与技巧

使用无人船进行水下测量的步骤与技巧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无人船成为了进行水下测量的重要工具之一。

无人船在水下测量领域具有许多优势,例如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力与成本投入,同时还能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使用无人船进行水下测量的步骤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这一技术。

一、选型:在选择无人船时,需要考虑测量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条件。

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测量的水域的深度和复杂程度,以确定无人船的适用类型。

其次,需要考虑测量的范围和准确度要求,以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传感器。

最后,还需要考虑无人船的驱动方式、续航能力和操作便捷性,以确保能够满足实际测量需求。

二、准备工作:在使用无人船进行水下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测量设备和传感器进行检查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其次,需要对测量任务的区域进行调查,了解水域的环境条件和潜在的风险,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同时,还需要在所在地区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合法操作。

三、现场操作:在进行现场操作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需要根据实际任务确定无人船的航行路线和航速,以保证全面覆盖目标区域。

然后,需要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并确保其正确安装和校准。

接下来,需要启动无人船,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航行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测测量数据的采集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纠正。

最后,在完成测量任务后,需要及时备份和存储测量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处理。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无人船进行水下测量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

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剔除异常值和噪声干扰,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然后,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进行地形重建、水质监测等。

最后,需要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解读和评估,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如何使用AI技术进行船舶检测与识别

如何使用AI技术进行船舶检测与识别

如何使用AI技术进行船舶检测与识别使用AI技术进行船舶检测与识别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利用AI技术进行船舶检测与识别已成为海上安全管理、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需求。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AI技术进行船舶检测与识别,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挑战。

一、船舶检测与识别的背景1. 船舶检测与识别的重要性船舶作为海上交通工具,扮演着货物运输、旅客接送以及军事活动等多种角色。

然而,在庞大而复杂的海上环境中,准确地对船舶进行检测和识别是一项棘手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实现对船只的自动化检测和识别,能够提高对海上交通情况的监控水平,有助于预防事故、保障海上安全。

2. AI技术在船舶检测与识别中的应用前景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船舶检测与识别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对于卫星图像、雷达图像和监控视频等各种类型的海上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更加可行,从而实现船舶自动化检测与识别。

二、使用AI进行船舶检测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在进行船舶检测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样本,并将其进行预处理。

数据可以包括卫星图像、雷达图像和监控视频等。

预处理过程包括去除噪声、调整图像大小和色彩平衡等操作,以提高后续检测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2. 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与训练针对已经预处理好的数据,可以选择适当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船舶检测。

常见的深度学习模型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

通过不断优化网络结构并训练大规模样本,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3. 船舶检测算法的实现基于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后,可以实现船舶检测算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滑动窗口技术对图像进行分块,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判断每个窗口是否存在船舶。

人工智能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船舶工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也开始积极探索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本文将讨论人工智能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可视化智能、识别智能、辅助智能等方面。

一、可视化智能可视化智能是指在船舶工业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可视化的数据展示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为船舶工业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数据支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船舶制造中,可视化智能技术可以应用在船体设计、制造过程监控等方面。

例如,针对船体结构设计,可视化智能技术可以模拟不同结构的应力状态,掌握关键节点的应力分布情况,从而预测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提高设计效益。

此外,还可以利用可视化智能技术对制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和解决异物混入等问题。

二、识别智能识别智能是指在船舶工业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识别、检测、诊断和评估等方面的智能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保证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检测和诊断方面,船舶工业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船舶结构、船舶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故障检测和剩余寿命评估。

例如,通过对某些测量、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找到一些不易察觉的设备故障,进而实现及时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此外,在船舶运营方面,识别智能还可以帮助员工自动化管理,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船舶运营。

三、辅助智能辅助智能是指在船舶工业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决策方面的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船舶工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和管理,实现高效、高质、低耗的生产方式。

例如,在船舶的自动化控制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实现船体姿态控制、导航控制等方面的功能。

同时,在生产管理方面,辅助智能还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优化供应链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其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也会愈发广泛和深入。

使用无人船进行水体测量的方法与技巧

使用无人船进行水体测量的方法与技巧

使用无人船进行水体测量的方法与技巧水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体的状况和变化,科学家们常常需要进行水体的测量。

而在这项工作中,无人船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测量数据,并且相比传统的手工测量方法更加高效、安全。

本文将介绍使用无人船进行水体测量的一些方法与技巧,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用无人船进行水体测量工作。

一、选择合适的无人船首先,对于不同的水体测量任务,需要选择适合的无人船。

一般来说,无人船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测绘船、采样船、水质监测船等,每种类型的无人船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根据实际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无人船非常重要。

二、配置合适的传感器设备在选择了合适的无人船之后,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配置相应的传感器设备。

常见的传感器设备包括测绘设备、水质传感器、声纳设备等。

测绘设备可以用于绘制水体的地形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水质传感器可以测量水体的气温、氧含量、盐度等指标,声纳设备可以测量水深和水底地形等信息。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备能够提高测量效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制定合理的航线和测量计划在进行水体测量时,需要制定合理的航线和测量计划。

航线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测量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测量要求进行,可以结合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来确定最佳的测量路径。

同时,测量计划也需要考虑到天气条件和工作时间等因素,以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完成测量任务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加工和筛选,以提取出需要的信息。

在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软件等工具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水体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五、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水体测量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

无人船测量通常需要在水体中操作,因此需要确保人员的安全。

在操作无人船时,需要注意船只和设备的稳定性,并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海底管道巡检船的多机器人协作控制技术

海底管道巡检船的多机器人协作控制技术

海底管道巡检船的多机器人协作控制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深海开发和海洋资源利用领域对于海底管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海底管道的安全和维护,海底管道巡检船成为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

然而,传统的单一机器人巡检方式存在着许多局限性,例如效率低、面临的危险性高等。

为此,多机器人协作控制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渐崭露头角。

多机器人协作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多个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对目标任务的高效完成。

在海底管道巡检船中,多机器人协作控制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巡检效率、降低风险,并且更加全面地掌握管道的实时情况。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技术和方法,用于海底管道巡检船的多机器人协作控制。

首先,多机器人路径规划是实现协作控制的关键之一。

考虑到海底环境复杂、管道曲折的特点,合理有效的路径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机器人之间的碰撞风险,并且保证管道全面的覆盖。

针对大规模海底管道网络,可以使用分布式路径规划算法,将管道区域划分为小块,并分配给不同的机器人完成巡检任务。

同时,通过实时通信和协调,机器人之间可以相互交换自身位置、距离等信息,以避免碰撞和交叉巡检的问题。

其次,多机器人协作控制技术中的控制策略也至关重要。

根据海底管道巡检的特点,控制策略需要具备一定的自适应性和弹性,以应对不同的环境变化和风险情况。

例如,当发生机器人故障或者阻塞时,其他机器人需要能够通过重新分配任务或者引导无人机进行救援等方式,保障管道巡检的连续进行。

此外,控制策略还可以考虑优化巡检路径和节能减排等因素,以提高巡检效率和节约能源。

另外,多机器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也是多机器人协作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无线通信在海底深处存在传输距离短、带宽有限的问题,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声波、激光或者光纤等新型通信方式,以实现多机器人之间的远距离通信和数据传输。

同时,为了减少通信时延和数据传输的带宽消耗,可以使用数据压缩、数据融合等技术,使得多个机器人可以共享传感器数据和环境信息,提高巡检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国家船舶舱容积计量检定站

国家船舶舱容积计量检定站

国家船舶舱容积计量检定站
佚名
【期刊名称】《交通标准化》
【年(卷),期】2009(000)018
【摘要】国家船舶舱容积计量站(以下简称“国家舱容站”)是经国家质检总局授权,承担全国范围内液货船舶舱容积计量检定的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国家舱容站的原名是交通部船舶燃油舱计量检定站,其成立于1985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船舶舱计量检定机构,为我国的船舶舱计量检定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1993年经国家质检总局授权升级为国家站。

国家舱容站业务上受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总页数】2页(P3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94.82
【相关文献】
1.船舶倾斜时液货舱槽型舱壁对液舱容积的影响 [J], 杨博良
2.克服困难圆满完成舱容检定工作创新技术促进检定能力上新台阶——2009年国家船舶舱容积计量站工作回眸 [J], 周金河
3.国家船舶舱容积计量站积极贯彻落实“计量服务和计量创新”理念 [J], 曹光浩
4.船舶液货计量舱容量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容积比较法 [J], 周金河;曹光浩;熊鸿文
5.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国家铁路罐车容积计量站通过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授权复查考核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船舱内液面高度测量雷达系统

油船舱内液面高度测量雷达系统

油船舱内液面高度测量雷达系统
齐国清
【期刊名称】《中国造船》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本文介绍一种微波雷达舱内液位高度测量系统,该系统推广了一般调频连续波雷达的测距原理,利用FFT技术从雷达回波信号的频率和相位中提取距离信息,并采用高速信号处理芯片DSP实现雷达信号的实时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距离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mm。

【总页数】1页(P96)
【作者】齐国清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74.133.1
【相关文献】
1.飞机灭火系统灭火效能验证的简易方法—测量动力装置舱内灭火剂浓度 [J], 钱崇和
2.基于DASP的船舶舱内噪声信号测量系统研究 [J], 蔡旭东;崔滋刚;曲丰;吴磊
3.油船化学品船液位测量和报警系统 [J], 骆顶林
4.基于嵌入式系统和OpenCV的玻璃熔窑液面高度测量 [J], 杨展飞;葛启帆
5.超声波测量罐中液面高度的系统设计 [J], 朱命怡;张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监 视 系 统 ! 则 可 实 现 船 舶 液 舱 容 积 测 量 的 自 动
化 * 以下将给出具体的实现方法 *
& ’()*&&"& 测量机器人及 #$%&’( 基本原 理
&’&
测量机器人 测 量 机 器 人 ()* % 8]PG"T]K]JL 7)^)L $! 是 一 种 能代替人进行自动搜索 + 跟踪和精确照准目标并获取 角度 ( 距离以及三维坐标等空间信息的智能型电子全 站仪* 目前! 已有多个厂家可以生产测量机器人!
目前 ! 船舶液舱容积测量一般是采用全站仪人工 测量特征点完成 ! 既费时费力 ! 又容易测错或测漏 ) 测量机器人出现后 ! 配合专用的三维移动测量平台和 户端 % /& 机 &! 一个作为服务器 % 测量机器人 &* 通 讯由请求 % T]a"]GL & 和应 答 % T]YCPH& 组 成 ! 当 客 户 端发送一个请求到服务器且服务器返回一个应答到客 户端 ! 则完成一次通讯 *
"
!"#
断面自动扫描的实现
断面自动扫描的目的及基准面的选取 为计算船舱容积" 可在舱外遥控测量机器人 #$%,""!"" 按 断 面 法 自 动 测 量 大 量 点 位 坐 标 信 息 $ 断面扫描中 " 可按水平断面 &等高面 ’ 或竖直断面等
+ ’) ,
定义参考面 ( 扫描方向 扫描起始点 *’点
!"$
自动扫描的实现
由于船舱是个不规则体 " 所以扫描方向很难和每 个舱面保持平行 $ 如图" 所示 $
图#
扫描的空间关系示意图
当对曲面舱面进行扫描时 " 扫描方向不平行于该 面 $ 设 *# 为扫描起始点 " ! 为测站 $ 按照扫描方向和 扫描间隔可以计算出满足扫描要求的理论点 H%Q 由于 H% 是空间中的三维点 " 从测站 ! 照准 H% 位置时 " 实际测 量的点是船舱面上的另一点 * %; $ H%和 * %; 点不是同一 点 " 有时候相差很大 " 为了实现等间距的平行扫描 " 就要不断的纠正 * %; 的位置 " 直到 * %; 和 H%两点之间的 误差小于扫描的容许误差限 $ 整 个 扫 描 过 程 的 实 现 就 是 不 断 纠 正 * %; 点 位 置 " 当 H%- * %; 两点之间的误差小于扫描的容许误差限时 " 即以 * %; 为新的扫描起始点 " 去寻找下一个满足扫描 要求的 * 6;点 " 接着是*<; " * =; ## *2; 点 " 直到这一断 面扫描的完成 " 然后根据设置的断面间距自动进入下 一断面的扫描 " 直到完成整个船舱面的等间距平行扫 描 $ 软件详细设计逻辑图如图6所示 $
&’! ’()*+,基本原理 -])W/8 是 .]RNP 全站仪的串行通讯接口 ! 按点对
点的方式进行通讯 ! 相互通讯的两部分 ! 一个作为客
收稿日期 !!""!"#"$"%
W/8 的一个子集 2QX %2"L)KPLR_PLR)J& 中 ! 测量机器 人的+4&55 命令字符串格式为 " +4&55 请 求 格 式 " b c56 d e f 74g ! c71W d b h c XT4Fde i bcY)de bjcY<d,e cXETKd +4&55 应 答 格 式 " 9 ),/! c-7W d b j cXT4F d e i c 7Wd bjcY&de bjcY<dj,e cXETKd 格式中 -. 表示可选项 * c.:d用来初始化并清空 接收缓冲区 / 9),; 表 示 该 请 求 为 -E)W/8 第 一 种 类 型的请求 / c)/&d 远程过程调用码 ! 其值在 #<=> >"> 之间 / c*T4Fd 为任务标示符 ! 通常从 , 增加到 $! 且应 答中包含相同的 5’ 值 / 分号 %"$ 用来分隔头与后贯
% 武汉大学 测绘学院 ! 湖北 武汉 ! !"##$% & 摘 要 ! 介绍了应用测量机器人 !"#$%%&% 进行船舶液舱容积自动化测量的操作控制方法 ! 给出了液舱测量盲区里测量机 器人自动进行散点测量及断面扫描的软件实现方案 " 关键词 ! 液舱 # 容积测量 # 测量机器人
!""#$%&’$() (* +,-./0,1,)’ 2(3(’ ’( 4/05,6$)7 8/3-79 (: ;,..,<
-])W/8 有两种接口方式 " 一种为高级函数接口 方 式 ! 就 是 在 & 0 & 11 或 23 中 直 接 使 用 普 通 的 函 数 调
用 ! 这种方式只需简单地调用函数 ! 所有的请求 ( 应 答和解码都封装在 -])W/8 的函数中 * 另一种为低级 的 +4&55 接口方式 ! 由请求和应答构成 ! 即计算机应 用程序通过串行线发送一个请求到测量机器人 ! 等候 应答并对应答解码 * 远程的测量机器人中有可以调用 的过程 ! 且每个过程都对应着一个唯一的标示码 ! 每 一标示码又与一个特定的请求 % 包括隐含的参数 & 相 联系 ! 这样可以通过发送 +4&55 请求 ! 并得到 +4&55 应 答的方式来控制测量机器人 ! +4&55 接口一般用在不 支持 (467RJ[)\G的平台上 *
!"# $%&’()*&+! ,-. /)*&’01% ! 23"/ 41%’5%&+! 678 !%&9:;%&+ %0AB))C )D -E)FEGH IJF -E)KILMNG ! O"BPJ QJRSETGMLH ! O"UPJ ;+&&?V! WBRJP& =3.’0-%’> XBRG YPYET RJLT)F"NEG LBE XW72<<&< 87X’G KPJRY"CPLRJZ PJ[ P"L)KPLRN G"TSEHRJZ ( GNPJRJZ LBE GENLR)J \U]J LB] 87X "J[]T ^CRJ[ PT]P$ 2J[ LB]J LBRG YPY]T [RGN"GG]G LB] T]PCR_RJZ )D LBRG GHGL]K ^H G)DL\PT]$ ?,6 @(0A.> S]GG]C‘ G"TS]H N"^PZ]‘ K]PG"T]K]JL T)^)L
-])W/8 包含操作 .]RNP 系列全站仪的全站函数及
命令 ! 而对测量机器人的函数与命令则集中在 -])8
*&)+,,#, 测量机器人被装载在我们研发的三维 移动测量平台上 ! 同时在机器人上安装 &&’ * 该 &&’
图像监视系统用于清晰辨识舱体特征点和测量公共 点 ! 同时兼顾视场 ! 指导三维移动测量平台的移动 *
!""# 年 $ 月 第 % 卷第 % 期
中图分类号 ":%;<$+






-./0123425 4,6/782349,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 $&+@&&;>@&+
测量机器人在船舶液舱容积测量中的应用
文仁强 ! 罗年学 ! 陈雪丰 ! 梅文胜
点距进行扫描" 也可按任意给定的断面间距进行扫 描 " 断面之间互相平行 $ 在一个船舱里 " 为了按照平行于某个平面 &这个 面称作 ) 基准面 *’ 并以等间距完成一周 & 圈 ’ 的扫 描 " 只以一个 ) 基准面 * 作为参照是远远不够的 $ 为 了控制扫描点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实现等间距扫 描 " 还必须再选取一个面来控制间隔距离 " 我们叫做 ) 参考基准面 *$ 在船舱里 " 当扫描到舱位角落的两个 面相交的地方时 " 这时候不能按照原来的扫描方向继 续进行下去了 " 就必须考虑更换扫描方向了 " 所以还 得再选取一个面来重新计算换面后的新扫描方向 " 并 能与原来的扫描方向有很好的衔接 " 以达到完成一周 的扫描 $ 因此 " 为完成一周的等间距扫描 " 我们最少 要选取三个基准面 $
第 ! 卷第 ! 期
文仁强等 ! 测量机器人在船舶液舱容积测量中的应用
. RD .
的参数 ! !"#$ " !"%$ " # 表示参数 !" 参数 " " #! ! #&’($ 为 终 止 字 串 " 缺 省 身 为 $% & ’(! )%"* 表 示 为 +&)*+, 第 一 种 类 型 的 应 答 ! !+%$ $ 为 +&)*+, 返 回 码 " 此码 反 映 通 讯 是 否 成 功 " 返 回 值 为 ! 表 示 成 功 ! !%$$ 远程过程调用返回码 " 此码反映远程过程调用 是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