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城话因明——中国第五届因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藏传因明学研究历史与现状综述
作者: 贡保扎西
作者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副教授,四川成都610041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41-43页
主题词: 因明;藏传佛教;学术史;方法论;学科建设
摘要:随着佛教的传播,因明之学作为佛教逻辑也广泛传入藏区,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随着藏传佛教的形成,因明学也实现了本土化,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藏传因明学,为藏族历代学者所传承和研习。
千百年来,藏族地区因明大师不断辈出,因明著作层出不穷,研究领域之广,研究层次之深,研究水平之高,已远远超过其印度故土。
但是,传统也需要创造和革新,只有这样,这一优秀传统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
作为藏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藏传因明学,同样不能回避这一问题。
鉴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就藏传因明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第五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 责任 编辑
_ { ÷ *
何 晓琦 )
* ÷} _ *— 粕一 — * +卜
第五 届全 国森 林文化 学术研 讨会 成 功举 办
2 0 1 3年 7月 1 4 —1 8日, 由北 京林 业大学 主 办 , 国际木文 化学会 、 亚洲 绿色 文化 国际交 流促 进 会 、 呼伦 贝
尔学 院协办 的第 五届全 国森林 文化 学术研 讨会 在 内蒙古 呼伦 贝尔成功 举办 。
了微 观方 面的森 林文化 建设 及林业 史考 究 , 如 森林景 观 的文化 价值 和生态效 应 、 各个历 史 时期 的林 业史研 究 等; 来 自内蒙古 呼伦 贝尔本 地 的草 原文化 研究 者 , 结 合我 国 的生态文 明建设 , 针对 草原少 数 民族 的习惯风 俗 , 从生 态伦 理及文 化 的角度进 行 了剖析 , 非常具 有 民族 特 色 , 值得 学界关 注 。
[
式 的增长 , 但在 这些 方 面 与发 达 国家仍 存 在 一 定 的
差距 , 而这 也是 我 国滑 雪旅 游 业 至 今仍 处 于 发 展初
[ [ i i
2 0 1 0 , 2 6 ( 1 ) : 8 3 - 8 4 .
[
级 阶段 的重要 原 因 。因此 , 我 国滑 雪旅 游 业 发 展模
展、 生态 及文化 保 护的平 衡 。又如拉 金丝 滑雪场 , l 7
学术研讨会议欢迎词
学术研讨会议欢迎词学术研讨会议欢迎词范文一:各位领导,各位易学前辈,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胜利召开,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在此,我代表大会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祝大会圆满成功!向支持本届大会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易学专家,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地欢迎,向中央电视台。
央视网络电视台国学耀中华专访栏目地方工作站。
张家界电视台采编播导表亲切问候和感谢易经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宝库,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作;是现代经济管理共创和-谐社会的完美经书。
是我国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石;是中华之魂!“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是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而提出的号召。
社会在发展,人民在与时俱进,易经在社会科学的领域中得到了肯定性的作用和发展,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
让我们紧紧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共创和-谐社会,破除尘迷,用祖先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为民众服务。
最后,祝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祝各位领导,专家及代表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范文二:尊敬的张忠纲、桐树苞先生,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在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纪念杜甫流寓陇右(同谷)1250周年学术研讨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
这是广大杜甫研究专家们和研究人员相聚的一次盛会。
首先我代表陇南师专全体师生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不辞辛劳、远道而来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中国杜甫研究会、天水杜甫研究会的各位专家、会员以及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校是年轻而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
2001年甘肃省成县师范学校与甘肃省礼县师范学校合并建立甘肃省陇南师范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改建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试析因明学在佛教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及作用
哲 学观 不共 的。一种 哲学思 想是所诠 ,而能诠则 是语言 思 而它在佛教 中 占有一 定地 位 ,特 I 在藏传 佛教 中 ,因明 是
维 方法 。因明学 是佛教 用来诠 解哲学 思想 的形式方 法 ,故 后 面藏传 佛教把 印度所 有 的因明 著作 翻译 了过来 还加 以解 学 是义学 一门重 要科 目和论辩 式 ,”从胡 晓光 大师 的这 人 师们都 著书 立说 ,形成 ,闼明学 在藏 传佛教 中的重要地 段 话中可 以推断 因明学不 仅仅 是逻辑 学 ,它 还是一 个非 常 位 ,也更加 的体 现了藏 传佛教大师们对因明的重视程度 。 重要 的论辩方 式 ,所 以它 的 主要 方法 就是立 论 、论 证 ,它 是 内容求真之 学 。故 此 因明学与 佛教 的关系 和其他学 科不 同 ,它在证明 佛教思 想及其 真 浠巾起着 不 可估 量的作用 ,
第一 节 :因 明在佛 教 思想 中 的地位
“ 教 是 一 门 独 特 的 学 l ,它 的 哲 学 规 是 与 一 切 世 间 佛 水
陈那法 称等 的重要著 作传 人藏地 ,被藏 族 的俄 ,洛登 西绕
和法师 子及宗 喀吧 大师和后 来 的萨班 贡嘎坚 藏等大 师继承 和发展 ,所 以藏传佛 教重视 因 明远远超 过了汉 传佛教 ,到
在佛 教 中的地位及其 在佛 教传播 过程 中作用 ,因明学 在藏 观 中所谈 的 因明与 内明 的关 系中 ,我们 不难推 出 ,因明学 与藏传佛 教 的渊源是 不 可孤 立的 。不能 离开藏 传佛教 这个
传佛教 中也是 根深 蒂固 的,就如 胡晓光 大师所说 ,因明学
在佛教用 来诠 释哲学 思想 的形式方 法 ,故 而它在 佛教 中 占 上 ,结合 藏族文 化需求 ,改进 蚱发展 了 印度因 明,将 因明 学说 完全 融化于 藏民族 文化之 中 ,形 成 了一种独特 的 因明
明代的因明研究
明代的因明研究徐东来我们知道,在我国,因明的研究发展是与法相宗(或曰唯识宗、慈恩宗)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在唐朝,玄奘到天竺游历经年,带回了六百五十八部经论,其中有关因明的就有三十六部之多。
由于唐僧西天取经在当时是轰动朝野的大事。
后世也有《西游记》来传颂大师的这一善行。
国人皆景仰大师的品行,更把他从印度取回的经书当宝贝来对待,对佛教经论的研习之风一时盛及全国。
对因明的研究也受到同样的重视,掀起了汉传因明研究的第一次高潮。
这点我们可以从唐朝诸多关于因明的疏记中看出。
从因明学说的发展史来看,它是与印度的瑜伽行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对事与理的说明,多是采用唯识的理论。
因明传入我国后,对它的研究几乎成了法相宗(慈恩宗)的专利,别的宗派很难插足其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对因明研究有所心得者,大多都是慈恩宗门人,或与慈恩有关系的人,如窥基、慧沼、智周等等。
因此,当法相宗走向衰蹶之后,因明研究也就销声匿迹了。
从窥基大师再传弟了智周到唐朝末年,期间有一百五十年之久,然所录的因明论疏书目在日僧风潭的《瑞源记》中仅有十余种,且已全部亡失。
此后从五代至元末,虽然时间长达四百六十余年,仅北宋有一十七种因明疏记见于目录。
尽管如此,只要慈恩义理尚存,则唯识、因明这说就有可寻之处。
唐宋之后,慈恩宗传承“虽已不可详考,但其学说却始终为中国佛学的理论基础,凡是解释名相,分析事象,都不能不取材于慈恩。
例如,因明、六离合释等方法,也要运用慈恩已有之说。
因此,实际还是在那里传习的,不过无慈恩名称而已”。
正是因为这样,即使北宋一十七种有关因明的著述失之一十六种,毕竟还是看得出对因明的研究、探讨、运用在当时的时代中仍是有人在进行着的。
到了明代,佛教中兴盛的主要是禅宗,至于对正统的慈恩一系的研究,到明初时几乎成为绝学。
到明朝中叶神宗万历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从事学识探究的人逐渐增多,专致佛学研究的信徒、居士也名匠辈出。
形成了佛教复兴的新气象。
中国因明学兴衰原因探析
中国因明学兴衰原因探析因明学自唐朝由玄奘传入中国以后,曾经一度比较兴盛,出现了四十多年的研究高潮。
但是很快就衰落了下去,几乎成了绝学。
而清朝末年,在近代佛学复兴的背景下,因明学也一度出现了回光返照。
不过这一次的复兴也仅持续了十多年而已。
关于因明学在中国的遭遇,有很多人从许多角度来进行了分析。
有人认为这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有关,认为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不喜欢抽象。
有人认为中国人喜欢概括而不喜欢烦琐。
尤以吕澂先生的分析最为全面,他在《因明论文集》中认为:“(玄奘)译介因明,始终停留在以立破为主的阶段。
这就大大限制了此学的范围,并使学者很自然地轻视此学,以为无关宏旨”。
“玄奘之讲说因明,只限在译场以内,听者的记述注疏也未能即时流传,这多少带有秘传的意味。
一般学者不得师承,即难窥其门径。
这也使此学派流传受了很大的局限”。
“因明二论的翻译拘于格律,文章比较晦涩。
在表面上讲求,有些地方难得其确解……使人发生一种此学难言的印象,而妨碍了它的流传”。
而姚南强先生的《因明学说史纲要》则认为:“从客观上看这还由于唐武宗会昌禁佛,造成了因明论典的流失,以及从汉民族的文化传统来说,比较忽视理论思维而倾向于具体的形象思维,故而造成了禅宗的兴起和法相宗的式微,而因明也随之失传。
”以上诸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因明衰微的原因。
但是,上述诸说都只是在一些侧面来分析了因明衰微的原因,而没有揭示出因明在中国衰微的根本原因。
一、逻辑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轴心时代里,如同中国其他的学科一样,逻辑学也逐渐兴盛起来,并最终迎来了战国时期名家的出现,名辩之风盛行一时。
当时的名辩之士论题所及范围甚广,比如见于《庄子》中的惠施七题,辩者二十一题。
也出现了如《公孙龙子》、《墨辩》这样的逻辑学专著。
从而为后世中国逻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随着战国的结束,这样的名辩之风却戛然而止了。
对于名辩之风终止原因的探索,将会很有助于我们理解因明学说在中国的遭遇。
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自觉总结与反思_百年中国因明研究_概要之一_汤铭钧
刻的 1896 年到 1919 年“五四 ” 运动。 特别是“现 代阶段” 指从 1919 年到 1949 年, 更是《中国逻辑 ( 现代卷 ) 首次确定的。 其中 , “近代卷 ” 史》 因明 , “现代卷 ” 部分由高银秀撰写 因明部分由郑伟宏 撰写。这一断代成为了此后各种百年因明研究论 , 《中国逻辑史 》 ( 现代卷 ) 的因明 著的共识。此外 部分还指出, 现代阶段掀起了自唐以来又一轮因 明研习的高潮。这一提法首次确定了现代因明研 究在整部汉传因明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 为一些 学者 所 继 承 ( 如 姚 南 强 编 著 的《因 明 学 说 史 纲 ④ ) 。刘培育的 《因明研究三十四年 》 要》 是对于百 年因明的当代阶段进行回顾的第一篇文章。 该文 划分了 1949 年至 1983 年因明研究的三个子阶段: 1949 年至 1966 年“新的起点 ” 、 1966 年至 1976 年 “倒退的十年 ” 。 和 1976 年至 1983 年“抢救因明 ” 这一划分成为了此后的共识。 总体上, 对于百年中国因明研究进行总结的 , 学术成果 主要以郑伟宏、 姚南强和沈剑英的论著
[3 ] ( P. 46 )
这体现
了一位襟怀坦荡的大学问 家 实 事 求 是 的 治 学 品 格, 也指出了笼罩在“据西释中 ” 阴影下的中国因 在越来越多难以解答的问题面前, 唯有经 明研究, 过痛苦的自我否定才有可能实现凤凰涅槃, 为新 世纪的因明研究开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 百年因 明 的 近 代 和 现 代 两 阶 段 的 界 定, 在 1983 年国家六 · 五重点项目成果《中国逻辑史 》 ( 五卷本) , (五 以及配套的《中国逻辑史资料选 》
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
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张忠义程树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逻辑学会、中国玄奘研究中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燕山大学、中山大学、杭州佛学院联合主办,由杭州佛学院、杭州宗教研究会承办的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15日至6月16日在杭州召开。
6月15日上午,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在杭州永福寺举行开幕式(这是永福寺重修之后首次对外开放)。
开幕式由杭州佛学院院长光泉法师主持,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有关领导到会发表讲话,因明专家巫白慧先生、因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培育先生、浙江省逻辑学会名誉会长陈宗明先生、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副会长章长炳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孙晶先生也作了重要讲话。
开幕式之后,大会先后进入专题发言阶段和小组讨论阶段。
专题发言阶段,沈剑英、剧宗林、Kalemashwar·Bhattchartr(法国)、郑堆、郑伟宏等五位因明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因明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因明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小组讨论阶段,代表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互相启迪,互相受益,体现了坦诚交流和自由争鸣的良好学术风气。
本次因明学术研讨会,历时两天,最终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达到了会议预期目标。
用一些专家的话说,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的高度重视。
德高望重的季羡林先生(发来贺信:因明学是一个冷门学科,研究它既没名也没利。
现在有人为此奔波,热心推动这门学科的研究,很不容易,他非常高兴!他说因明再不抓就完蛋了,若不是因为疾病缠身,必将亲赴杭州参加会议)、黄明信先生(挥笔题词:继承绝学,发扬光大)、欧阳中石先生(赠送墨宝:正理穷原析法,明因得道真知)、任继愈先生(对年轻学者寄予殷切期望)、夏威夷大学校董——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博士(发来贺电),分别以不同形式,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寄予殷切的希望。
本次会议与会人员110人,收到论文81篇。
因明与内明的关系
因明与内明的关系印度佛学因明著作,经过千余年来传习研究,藏族学者先后写出了上千部因明论著,藏人伦理,贯以广大圆满为能,论事则向精细处求索,发扬队诤学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因明学。
在这篇文章中所要探讨的是因明在藏地广泛发展,由于它是一直在寺院与佛学一起根植、发展、壮大,因此,长期以来因明与内明的关系问题成为大家所关注的一大难题,因明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明是学习内明的工具?因明是否内明的组成部分?通过因明和内明的各自特点为着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内明为五明学之一。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幸饶弥天如来佛祖对过去原始苯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明学(语言学)医方明、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
中国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的。
五明学科为古象雄文化的精體。
因明亦称“因明论”。
古代印度五明之一。
音译为醯都费陀,意译为因明。
“因'指原因、根据、理由;“明”义为学术。
因明即关于逻辑推理的学说,随佛教传入中国。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案达罗国》:“昔佛世尊善权导物,以慈悲心,說因明论,综括妙理,深究微言。
如来寂灭,大义泯絕。
今者,陈那菩萨福智悠远,深达圣旨,因明之论重弘兹日。
“清龚自珍《发大心文》:“我生天上,久远超出因明,内外五明,神明第一“章炳麟《无神论》:“然则神造万物,亦必被造于他,他又被造于他,此因明所谓犯无穷过’者。
藏传佛教因明:内明:关系藏传佛教因明的发展和传播的角度分析两者关系问题,因明是藏族文化大五明之一,它是早在 1200 多年前随着佛教的传入藏地,最早可追溯到藏王堺松德赞 (755797 年)请寂护到藏地弘法。
寂炉与藏人法光先译出陈那的《因轮论》,之后,吉祥积译出了莲花戒的《正理滴论前品摄》。
这一时期中藏族的“三大译师”(玛格硪罗追、俄•洛丹喜饶、萨班•贡噶坚楚)译出了许至陈那和法称的因明典籍。
因明研究中主体取向的反思
从“真唯识量”的论诤谈起——略论因明研究中的多元取向最近读到香港佛教《法相学会集刊》第六辑所刊范伟涛的《玄奘法师‘真唯识量’的评析》,该文概括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的讨论,并提出了自已的见解。
由此引发了一些想法,略作叙述:一、关于“真唯识量”的论诤玄奘在印度无遮大会上所立的“真唯识量”主要是破斥小乘,宣扬唯识观点的,即:宗:真故、极成色,不离于眼识,因: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喻:犹如眼识。
这是说,色(外部物质世界)不能离开眼识(唯识宗八识之一,指主体精神感知因素)。
“真故”是一种简别,标明我立的宗是一种宗教真理,唯识宗把识分为相分和见分(即认识的对象和认识的主体),实际上这里的色是指相分色,“极成”也是简别词,是指共同认可“色”。
因支的“初三”是指佛家所讲的六根、六境、六识中的第一个组合,即眼根、色、眼识。
这个初三包摄了色在内,但在这个色中,小乘不承认唯识的相分色,故须简别为“自许”。
“眼所不摄”的“眼”是指眼根,色和眼根分别是眼识所派生的相分和见分,两者是并列的,所以眼根不能包摄色在内。
喻:犹如眼识。
这是一个同喻,因为举不出其他同品,故只能以眼识为同喻依,成了“眼识不离眼识”。
这个比量在大乘佛教中被誉之为“万世立量之正轨”,但当时玄奘门人中就有异议,玄奘门人高丽僧元晓的《判比量论》中曾引用小乘的反破论式:宗:真故、极成色,定离于眼识,因:自许初三摄,眼识不摄故,喻:犹如眼根。
对此,高丽僧顺憬不解,曾遣书求释,时玄奘已过世,由窥基代答。
稍后的玄奘门人定宾也论为此量:“今详三藏一时之用,将以对敌,未必即堪久后流行”。
1此量中的宗,实际上要立的是“相分色不离于眼识”的“意许”义,为此一是要在因支的中把“初三摄”的“色”包含敌方所不许的相分色,但这样就有自比量之嫌。
为此,文轨为之辩解说:“此为遮相违故,须自许言。
”2这是说为了避免因犯“有法差别相违”过,所以加了“自许”。
后来的窥基及其弟子均持此说。
对我国因明研究的几点反思
( h i rt e n a S h o f nh n ie i , n u n d o 6 0 4 C ia T e t a r d w c o l Ya sa v r t Qih a g a 6 0 , hn ) Le u a L o Un sy 0
论》 的汉译 本 。在 藏传 因 明中保 存 了 世 界上 数 量 最
多 的因 明著 作 。前 苏联 著 名学 者彻 尔 巴茨基 曾评 价
收 稿 日期 :o 6 0 — 0 2O - 5 3
作 者 简 介 : 恒 刚 (9 4 )男 , 杨 1 7 一 , 山东 莘 县 人 , 山大 学 文 法 学 院 ( 皇 岛 0 6 0 ) 士 研 究 生 , 国 逻 辑 学 会 会 员 , 究 方 向 为 逻 燕 秦 60 4 硕 中 研 辑 学 ; 爱 晶 (9 3 )女 , 程 1 7 一 , 山东 省 高 唐 县 人 , 东 省 聊 城 市第 三 中 学数 学教 师 。 山
维普资讯
重庆科 技学 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 年第 5 06 期
1 6
Ju ao hnqn n e i i c dTcnl y oi c ne dtn o 06 or l f ogig i rtoS e e n eho g( c l i cs io)N . 20 n C U v sy f c n a o S aS e E i 5
12 研究面 较 窄 . 有 关 因 明 的研究 , 无论 是 论 文 数 量还 是 专 著 数 量, 与对 西方 逻 辑 的研 究 都 无法 比拟 。现有 的 论 文 和 著 作大 多 是 对 因 明原 著 的解读 。 不 可否认 , 种 这 做 法 是研 究 之 本 , 问题 是 我们 在 这 一 阶段 花 费 的 但 时 间 是不 是 有些 过 长 ? 毕竟 一 千 多 年过 去 了 . 方 西 逻 辑 早 已超 越 了亚里 士 多德 的那 个 阶段 , 各种 逻 辑
为“因明”一词翻译的辩解——兼论藏文文献分类中的一个观点
的理 解 并 产生 正 确 的认 识
,
我读 了 某些 讲 述 《 因明》
,
的 观 点 我有 不 同 的 看 法 为 了 考 察 这 种 观 点 是
, 。
,
的 论 著 和 某些 论 文 产 生 了 一 定 的 怀 疑 使我 产生 了 这 个 想 法 即 精 通 三 藏 的 大 翻 译 家 玄奖 干 贞观 2 1 年
:
`
”
涵 直 译 为 分 细 环节之学
“
.
”
、
,
,
,
译出
e t 因明 (H u
V i d ya ) 一词
,
梵 文原来没有 译 者
,
因明 者 佛 经 之 名
“
,
。
因 为要 表 示 出这 部论 著 的性 质才加 上 去 的
又在《 因明人正 理论 》 简 介 ② 中 虞 愚 先 生 介绍 l6
,
因 明正 理 俱陈 那 本 论 名
“
”
。
由是 观之 因 明 是 原有 之 名 非 译 者 加 上 去 的
第 八卷 第 三 期 993 年 1 9 月
西 藏 大学 学 报
〕 N
( A U
o
!
冲3
99 V3
.
.
R
T
I
F BE OT
I N
EU
T I
R
I
J
_
.
S1
Y
为
“
因 明
”
一 词 翻 译 的 辩 解
—
摘
:
兼 论 藏 文 文 献 分 类 中 的 一 个 观 点
杨化 群 永 灯 ( 嘉措
要 本 文 以 大 量 典 籍 为 佐证 对 某 些 关于 因 明 一 词及 藏 文 文 献分 类 中存 在 的 错误拴 释 及观 点 进
2022年研讨会致辞讲话稿1500字(通用5篇)
2022年研讨会致辞讲话稿1500字(通用5篇)2022年研讨会致辞1500字篇1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来宾,大家好!我代表青海民族学院校党委以及全体师生,欢迎你们来到夏都西宁参加“第三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并预祝你们在健康、愉悦、团结、求真的气氛中*完成这次研讨会的各项议程!近期我阅读了因明方面的相关资料,对因明这一博大精深的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明系世界三大逻辑系统之一,它发源于古印度,公元4世纪至12世纪时,先后传入中国内地和藏区。
传入内地的因明此刻被学术界称为“汉传因明”,传入藏区的因明被称为“藏传因明”。
汉传因明自构成以来,几经沉浮、历经沧桑,到20世纪70年代时,几乎成为我国的绝学,到了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国家把因明列为抢救项目之后,汉传因明才有了复苏发展的新局面。
在座的大家都明白,到目前为止,全国性的因明研讨会已召开两次,国际性的一次。
与汉传因明的发展状况相反,藏传因明自公元12世纪成型以来,始终处于蓬勃发展、竞相研习的良好态势之中。
据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藏传因明领域内出现的因明大家和因明论着,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
这是藏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宝库作出的一大贡献。
但据说,由于藏语是小语种,学习藏语的其他民族的人本来就很少,再加上因明自身固有的艰涩性,使藏传因明的很多优秀成果至今还没有得到充分而有力度的挖掘和开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就应如何消除这个憾事,我想这就是在座与会者的光荣职责。
青海民族学院作为这次研讨会的主要承办者,我想借此机会对这所青海省的民族院校的基本状况向与会领导和各位代表作简要介绍。
青海民族学院始建于1949年12月,是全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建校56年来,学院将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扩大优势,突出重点,加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刍议藏传因明学科地位及其传承意义
131学习版内容摘要: 因明传入西藏已有1300余年历史。
因明在漫长的本土化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门藏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构建起了自身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
本文重点论述了藏传因明在西藏高校教学中的学科地位及传承意义,论证了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发面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藏传因明 学科地位 传承意义因明是藏族传统“五明”文化之一,在西藏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西藏传统教育中,因明的逻辑方法不但应用于开发智力和研学佛教理论,而且广泛应用于文学、语言、艺术等领域,使其在藏族文化中享有“开启智慧的钥匙”、“断除迷惑的利器”灿烂文化之宝”等众多美誉。
众所周知,藏传因明与世界三大逻辑体系相同,就其重视思维逻辑的合理性、注重培养人的逻辑思维,激发逻辑思想,培养人民逻辑分辨能力和追求真理。
在西藏历史上,自11世纪中叶在拉萨附近桑普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寺院教育体系伊始,因明的用途逐渐得以应用并在其他文化及学科领域广为应用,尤其是其逻辑推理形式和认知方式不但应用于藏族五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也广泛应用于语言、文学、宗教、艺术、伦理等领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探索知识、检验知识、追求真理的逻辑方法。
在现代西藏大学教学中,因明的广泛应用,促使了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及规范,已构建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因明教育体系,这不但促使了因明自身发展,对规范西藏传统教育研习、促进西藏五明文化的向理论化、系统化、逻辑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藏传因明学科体系的发展历程:按照西藏本土历史文献,佛教文化在藏区的传播发展,分为前宏期和后宏期两个阶段。
前宏期时期形成了藏传因明最初讲传风气。
据因明文献记载:“此时研习限于片段讲解,未形成持续、系统的讲传风气”。
藏传佛教遭遇近百年的灭佛运动后,开始进入复苏即后宏期时期。
后宏期初期,有文献记载的讲传因明人有琼布扎色、塔布旺杰、翻译家马格洛(1044—1089)等人。
拓展研究视野推动草原文化走向世界——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赤峰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综述
拓展研究视野推动草原文化走向世界——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赤峰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综述
王海荣
【期刊名称】《实践(思想理论版)》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 2008年8月29日至31日,"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赤峰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中华文明曙光升起之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隆重召开.研讨会主题为:"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红山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本次研讨会充分肯定了近几年草原文化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并结合草原文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明确提出了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王海荣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强草原文化研究推动内蒙古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第八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综述 [J], 乌尼尔
2.深化草原文化研究推进文化大区建设——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综述 [J], 金海
3.深化草原文化研究推进文化大区建设——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综述 [J], 金海;
4.深化草原文化研究和开发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学术综述 [J], 王海荣
5.深化草原文化研究和开发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学术综述 [J], 王海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因明学研究又一次取得重要的成果
我国因明学研究又一次
取得重要的成果
据我记忆,我国因明学术研讨会,先后举办过三届㊂第一届,1983年在陕西敦煌;第二届,1989年在北京;第三届,即今年(2006年)这回在杭州举行的 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 ㊂这三届研讨会,我有幸应邀参加了㊂我的体会:研讨会的组织规模,一届比一届扩大;学术收获,一届比一届丰硕㊂据张忠义教授对这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的总结报告,国内外应邀来参加这届研讨会的学者,数达106人,其中包括一批青年学人和大学生;他们喜爱因明的逻辑理论,特选因明作为专业课程㊂可以预期,他们将是发展㊁推动因明研究的后起精英㊂
我选读了一些与会学者的著作和论文,参加了研讨会的讨论㊂这使我回忆起我在上届研讨会上谈过的一点意见; 因明研究有两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即(1)逻辑体系;(2)推理性质㊂第一个问题, 已经得到解决㊂第二个问题,仍在探讨中
我这意见是说,第二届因明学术研讨会还没有解决因明的推理性质问题㊂现在,在杭州,全面观察㊁分析这第三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因明科研成就,我获得的印象是,因明的推。
百年来的中国因明学研究
作者: 姚南强
出版物刊名: 中国社会科学
页码: 142-151页
主题词: 因明学;因明研究;汉传因明;佛家逻辑;正理论;近代中国;藏传因明;三支论式;逻辑思想;比较研究
摘要: <正> 自中世纪以来,因明自印度传入中国汉地和西藏,又东渐朝鲜、日本、蒙古。
近代以来,又弘传至欧美诸国,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术。
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因明在中国分为藏汉二支。
藏传因明侧重于知识论,故又称为藏传量论(“量”是指认识和知识)。
汉传因明的研究则是以逻辑为中心,只是随着唐初法相宗的衰落,宋、元以后,汉传因明几成绝学,研习的重心反而东移到了日本。
20世纪初,随着佛学在近代中国的复兴,汉传因明亦随之复苏,并与藏传因明交融发展,迎来了中国因明。
简论因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简论因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颜华东
【期刊名称】《甘肃社会科学》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因明是古印度的佛家逻辑,它是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传统之一。
早在1500多年前,因明就随着佛教传入了我国。
我国的佛都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支,它们都对因明的研究、传播和发展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颜华东
【作者单位】甘肃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8
【相关文献】
1.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根本问题--“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三
2.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理念、意义与方法--“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四
3.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若干专题与设想--“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二
4.印度因明的对象、性质、特点及其意义简论
5.因明学的产生、发展与东渐简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青城话 因明
— —
总
第
一 ▲
中国第五届 因明学术研讨 会综述
期
、 一
^)
0 o
厶
张 忠 义 秦
楠
( 山大 学 文法 学院, 燕 河北 秦 皇 岛 0 6 0 ) 6 04
由 中 国逻辑 学 会 因 明专 业 委 员会 主办 , 内
这种“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默
行 了翻译 、 解 与评说 。剧先 生认 为 所谓 “ ” 疏 量 ,
本次会 议的一大重要 主题 便是纪念虞 愚 先生பைடு நூலகம்辰10 0周年。刘培育 、 董志铁 、 张忠义 , 分
别 以 自己的亲身经历 , 向与会人员讲述 了虞愚
先生为抢救 因明绝学所做的贡献 , 讲述 了虞愚 先生为因明培养后备人才所做 的贡献 。他们声 情并茂的演讲 , 仿佛又让我们亲身感受虞愚先 生此刻就在讲 台上 , 带着他那慈祥的微笑为我 们讲述因明。作为后辈的淮芳 , 虽没有亲听过
四、 因明研 究 中的具体 问题
史上是一个重大进步。它使过去仅有“ 譬喻” 性
质的推论具有了归纳与演绎 的性质 , 从喻依到 喻体是典型归纳 , 喻体到宗是演绎 。我 国古 从 代名辩学 中的“ 式推论却始终没有走 出这 譬”
重要 的~步 。
剧宗林对 《 释量论 ・ 成量品・ 首颂广注》 进
二、 蒙古 因明 的独 特价值
会”于7 9 月2 日至3 日 0 在美丽的草原青城 内蒙 古呼和浩特市成功召开。来 自 国各个省、 、 全 市 自治 区的藏 、 、 蒙 汉因明专家和学者5 余人参 0 加 了这一研讨会 。在这次盛会的开幕式 上, 中 国逻辑学会 因明专业 委员会还收到 了一份 重
多 元化 , 现 了 印度 因 明 发展 和 藏 汉 因 明发 展 出 的两种 不 同取 向 。
五、 三大逻 辑 比较 研究
郑伟宏 阐述了以 《 因明百年谁来评说》 为
题 的论 文 , 强调印度 、 日本等代表性著作都对
我 国 因明学 者研 究 有 误导 , 对我 国 因 明 巨匠 并 陈大齐 先生 产 生 了重 要 的误导 , 加 以指 正 。 并
莫 日根 ・ 巴图重点介绍 了第一部蒙古文 因
明学教材——图 ・ 乌力吉编著 的 《 蒙古 因明学 概要》 。书中对“ 蒙古因明” 概念 的界定 , 认为应
从来源和内容两个方面才能更全面 的对“ 蒙古
礼 ,道尔吉处 长代 表内蒙古 自治 区新 闻出版 局 ,向因明专业委员会赠送 了蒙古文大藏经 ,
义 。由此我们可以看 出, 蒙古 因明不仅应作为
一
个 独立 的课 题得 到 更 为 深 入 的研 究 , 而且 还
是一座有待发掘的宝库 。值得庆幸的是 ,蒙古 《
因明学概要》 已经为我们进 一步的研究蒙古 因
明学 点燃 了一 盏指 路 明灯 。
三 、 明 贡 献 因
虞愚先生的讲课 , 但她从虞愚先生的著作 中总 结 出了虞愚先生对因明研究的贡献。虞愚先生
默无 闻的奉献精神怎能不叫我们感动。在这特
蒙古师范大学与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 杭州佛
学 院共 同承 办 的 “ 五 届 全 国 因 明学 术 研 讨 第
殊 的 日子里 , 要记住虞愚先生 的事 迹 , 珍惜虞
愚 先 生 留下 的 因 明财 富 , 励 后 人不 断地 为 因 激 明事业尽 自己 的一份 绵 薄之力 。
论 辩方 式 , 它与 传 统 逻辑 中 的类 比推理 和演 绎
推理是有 区别 的, 并分析 了其与囚明三支作法 与五支作法的区别。指 出新 因明的三支作法对
古 因明 的五 支作 法 进 行 了重 要 改 造 , 是 删 去 一 了 “ 、“ ” 支 , 是 在 “ ” 中增设 了 喻 合 ”结 二 二 喻 支 体 。不 要 小 看这 点 小 小 的改 动 , 在 因 明发 展 它
鼓励我们深入研究 、 发扬光大蒙古因明。
一
因明” 这一概念做 出全新 、 准确 的阐述 ; 其次 ,
介绍 了《 蒙古因明学概要》 的内容 和结构 , 认为 该书的主要特点是开创性 、学术性和基础性 ; 最后 , 阐述其在 因明教学 、 科研方 面的重要意
、
纪念虞 愚 先生诞 辰 一百周 年
陈道德 阐述 了“ ”与 因 明中 的五 支作 法 。 譬
改玛本 阐述 了《 俱舍论颂》 对摄类学 的影 响。认为摄类学与因明学和心明学形成了藏区
独具 特色 的 “ 测码 学 ” 。改玛 本从 摄类 学 的含义 进行 研 究 , 论 证 了摄类 学 “ ” 论 的 中心思 在 摄 量
认 为“ 是 中国古代名辩学 中最 重要 的一种 譬”
五
台
山 研
一 第 1 - 一0 0 4 总 0 期 0 . l
享了他取得 的因明成果。沈剑英句句话语使得
由此 也 会 导 致 对 同 一 研 究 对 象 的不 同认 知 和
究
我们后 辈受 益甚多 , 感受至深 , 让后 辈对其 肃
然 起敬 。
不 同的研究视角下产生 “ 教理派 ” 逻辑派 ” 与“ 的不同研究取向。这就造成了因明本身发展 的
想和主要思路 以外还大量 吸纳 了 《 俱舍论颂》
蠡
很多内容的观点 。改玛本 老师重点阐述 了《 俱 舍论颂》 对摄类学的影响 , 具体体现在 : 摄类学 第一品色处等 的分类 和对摄类学中红 白色品 、 境所境 品 、 大因果 品 、 反是 反非品等章节 的内 容。改玛本老师以图表的形式对其影响加 以展 示, 使内容清晰 、 简洁。
沈剑 英 以 回顾 自己 的 因 明研究 为 主线 , 向
我们介绍了他从事因明工作 的坎坷 与艰辛 , 分
收稿 日期 : 0 —1— 5 2 9 0 1 0
作者简 介: . 1 张忠义 (9 5 ) , 山大学 逻辑与认 知研究所所 长 、 15 一 , 燕 男 教授, 中国逻辑学会 因明专业委员会 主任 , 主要研 究逻辑学。 2 . 秦楠(9 4 )女 , 山大学逻辑专业硕士研究生 。 18一 ,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