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一高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二历史

合集下载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汝阳一高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40道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它所评价的是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2、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D.荀子的“王道”观点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4、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准确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5、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服从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6、《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太史公认为儒学的社会价值在于A.体现民本思想B.迎合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D.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7、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一高2013届高三历史检测试题(三)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一高2013届高三历史检测试题(三)

洛阳市汝阳一高2013届高三测试题(三)一、选择题(24×2=48)⒈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⒉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A.日心说B.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⒊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其中《十日谈》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A.歌颂反抗斗争精神B.揭露社会的黑暗面目C.推崇人文主义精神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⒋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对该设计的意图理解最准确的是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B.体现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⒌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的实质是()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⒍《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该画()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境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⒎《鲁滨孙飘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⒏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汝阳一高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冲刺训练(二)

汝阳一高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冲刺训练(二)

汝阳一高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冲刺训练(二)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每道题1分,共50分)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3、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4、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5、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6、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

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A.直接民主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C.代议制民主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7、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汝阳一高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冲刺训练(三)

汝阳一高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冲刺训练(三)

汝阳一高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冲刺训练(三)高二历史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2、、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3、《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4、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A.汉朝B.唐朝 C.明朝 D.清朝5、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6、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7、“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一高2013届高三历史检测试题(一)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一高2013届高三历史检测试题(一)

洛阳市汝阳一高2013届高三历史检测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第Ⅰ卷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答案涂黑。

一、选择题1。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

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

”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2。

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3。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4.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5。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2012--2013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2012--2013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2012---201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李新军本试卷共分两大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第Ⅱ卷为材料解析题共三小题,50分。

所有答案请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2、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3、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5、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6、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一高2012届高三质量检测试题(一)历史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一高2012届高三质量检测试题(一)历史试卷

洛阳市汝阳一高2012届高三质量检测试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甚少矣。

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2、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3、官僚政治指机能专业化、讲资格、按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贵族政治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A、分封制的推行B、皇帝制度的确立C、郡县制的建立D、科举制的完善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政府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B.元朝设中书省C。

明朝废除宰相制D。

清朝设军机处5、《十二铜表法》第五表中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这反映出罗马法从根本上A.保护私有财产B.追究刑事责任C.体现公共意志D.保护监护人权利6、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

洛阳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历史试题(含答案)(pdf版)

洛阳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历史试题(含答案)(pdf版)

洛阳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

每题1.5分,共48分。

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

”该思潮A.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源头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反映了平民和工商业者的愿望2.南朝陈时,“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

省有中书舍人五人”,“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纪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

材料反映了南朝时A.出现了三省六部制萌芽B.中书省掌握国家统治大权C.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D.丞相独揽大权的现象突出3.1864年12月,英国《一年到头》周刊上的一篇名为《中国的竞争考试》指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

”它没被动摇的原因是A.有利于选拔治国人才B.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有利于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二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吴道子B.阎立本C.张择端D.郑板桥5.成书于清代的《宋元学案》在论及陆象山(九渊)的学术渊源时指出:“象山之学,先立乎其大者,本乎孟子。

”孟子的下列言论中,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C.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D.仁之实,事亲实也;义之实,从兄是也6.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主权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7.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与一切神明持不第 1 页共8 页。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精品文档)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精品文档)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48分)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C、甲——墨,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2、某校举行一场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人物成就展览。

下列人物在一组中最能恰当表明同一主题的是()A、老子、孔子、孟子、荀子B、董仲舒、程颢、朱熹、李贽C、程颐、朱熹、陆九洲、王阳明D、朱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3、某中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在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时,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以下观点,你认为最确切的是()A、甲: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B、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C、丙:是“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新思潮的萌发D、丁: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4、一天,上课外活动时,同学王力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转凉了”,而同学刘敏则说“今天的风好凉爽,真是好天气”,与他们的说法观点相似的是()A、“水是万物的本原”`B、“人是万物的尺度”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D、“认识你自己”5、“八荣八耻”树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观的反映和表现,但时代不同、道德观和荣辱观不同,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新型道德观的表述正确的有()①要求彻底公开否定宗教神学、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②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③攻击矛头对准封建社会里最神圣的王权、神权和特权④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A、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6、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

河南省汝阳一高12-13学年高二第二次周周清试题历史(附答案)

河南省汝阳一高12-13学年高二第二次周周清试题历史(附答案)

汝阳一高高二历史第二次周周清试题命题人审题人时间:2012.9.13班级姓名1.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

“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2、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

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3、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4、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B.提出“知识即美德”,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C.把古希腊哲学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D.体现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5、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A.“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B.“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6、《十日谈》里的一则故事说:“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

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

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薄伽丘的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A.人的自然天性是无法阻挡的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C.将女人比作祸水是很愚蠢的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7、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河南省洛阳市2013届高三12月“一练”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河南省洛阳市2013届高三12月“一练”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河南省洛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

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3.《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ǜ,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A.自然经济解体B.家庭手工业发展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4.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

据此可知()A.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买卖C.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D.封建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

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

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河南省汝阳一高2010~2011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必修三专题二三)1

河南省汝阳一高2010~2011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必修三专题二三)1

河南省汝阳一高2010~2011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1卷(48分)一、选择题1、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清朝出现“新思想的萌发”,“新”的含义是( ) A 、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 、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C 、抛弃“天朝上国”迷梦,放眼看世界D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值、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之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3、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

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

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绝而不悔。

”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 )A 、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B 、学习西方的变法改革C 、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D 、为人臣必须明哲保身4、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不能验证上述材料的史实是( ) A 、李鸿章、左宗棠创办近代企业 B 、康有为等人推动光绪帝变法C 、李大钊著文宣称“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D 、毛泽东在五四之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5、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开始了救国探索的道路。

其中康粱维新派要在中国变法维新,他们对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 、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C 、明确“中体西用”思想D 、宣传民主共和思想6、下列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A B CD7、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一高201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一高201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卷

汝 阳 一 高 高 三 11 月 月 考 试 题历史试卷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24×2=48)1.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 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

这反映出A .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B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 .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D .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2.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 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 叙述,其中最恰当的是A. 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3.孔子主张“仁”与“礼”,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 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A .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 .封建制度逐步发展4.观察图7,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A .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B .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 .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D .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图7 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5.希罗多德在《雅典政治》中提出:“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 区划分它的国民。

……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反映材料所说的变化A .梭伦改革B .克里斯提尼改革C .伯里克利统治前期的改革D .伯里克利统治后期的改革6.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 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A .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 .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7.图8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河南省汝阳一高2012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汝阳一高2012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汝阳一高2011~2012学年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3.考试中间请认真、规范作答。

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纸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48分。

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这一体裁的出现与发展与下列哪一制度关系最为密切A.礼乐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2、“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汇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助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3、清朝湖南巡抚王文韶的一段话:“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如机器盛行,则失业者渐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胜言矣。

"这段话表达的基本统治思想是A.重农抑商B.中体西用C.以农为本D.农商并重4、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5、“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二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希罗多德《雅典统治》)实现这一转变的执政者是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利克里D.亚历山大6、“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它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且互相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平衡C、全体公民的素质高低D、革命的彻底性7、“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8、1903年,17岁的柳亚子读罢《民约论》,激动难忍,自作主张改名为“柳人权”,字“亚卢"(亚洲卢梭);1905年出版的小说《卢梭魂》,讲到卢梭之魂游东方中国,遇见了黄宗羲等中国思想家之魂的故事。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一高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周周清试题(3)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一高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周周清试题(3)

汝阳一高高二历史第三次周周清试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0·北京)一位同学说:“春秋的楚辞,吸收了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体为主.”他的话违背历史事实的有()A.1处B.2处C.3处 D.4处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B.“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C.“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D.《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3、欧阳修上书说:“京城今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祥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相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4.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

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B.个人与社会、自然界是分不开的C.中国古代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人与自然界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5、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6、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

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7、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

2015-2016学年度汝阳一高3月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

”材料认为雅典A.实施的是直接民主制度B.民主制度还是完美的C.问题出在司法而非民主D.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2.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写道:“雅典民主的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在这样的共同体中,公民享有权利和义务,但这些权利并没有分散到个体手中,而义务也不是一个以维护公民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国家来推行的。

事实上,他们只有公共的权利和义务。

”据此判断,在雅典A.个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B.法律维护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C.城邦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权利受到限制3.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

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作一点显著的事业”。

从中可以看出雅典人A.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B.绝对服从于城邦的需要C.有着强烈的政治需求D.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4.“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B.强化中央政府权力C.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D.确保宗族内部稳定5.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固定粮食税B.实行工业国有化C.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D.允许自由贸易6.《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

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一高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周周清试题(4)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一高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周周清试题(4)

汝阳一高高二历史第四次周周清试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

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其重要原因是()A。

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2、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日心说B.量子论C.经典力学D.相对论3、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4、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5、“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6、《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A.20世纪初期B.19世纪中期C.18世纪中期D.17世纪初期7、“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段材料说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D。

河南洛阳12-13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

河南洛阳12-13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

河南洛阳12-13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

每题1.5分,共48分。

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

”该思潮()A.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源头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D.反映了平民和工商业者的愿望2.南朝陈时,“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

省有中书舍人五人”,“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纪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

材料反映了南朝时()A.出现了三省六部制萌芽 B.中书省掌握国家统治大权C.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 D.丞相独揽大权的现象突出3.1864年12月,英国《一年到头》周刊上的一篇名为《中国的竞争考试》指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

”它没被动摇的原因是()A.有利于选拔治国人才 B.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有利于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二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吴道子 B.阎立本 C.张择端 D.郑板桥5.成书于清代的《宋元学案》在论及陆象山(九渊)的学术渊源时指出:“象山之学,先立乎其大者,本乎孟子。

”孟子的下列言论中,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C.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D.仁之实,事亲实也;义之实,从兄是也6.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主权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7.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与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汝阳一高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历史一、选择题(共32道题,每题1.5分,共48分)1、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

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

"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材料反映A.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B.旧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不复存在D.等级森严的分封制逐渐被中央集权取代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统治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

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乎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

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B.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C.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D.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5、著名学者陈国刚在《民主的审判》一文中说:“有人说,苏格拉底死于民主的暴政。

……但在解读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时,我却宁愿断言,苏格拉底之死不是民主之过,至少不是民主一己之过,苏格拉底死于雅典的司法,死于披着民主外衣的雅典司法。

”作者认为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A.直接民主政治制度B.公民多数人的暴政C.决策失误的公民大会D.不公正的司法制度6、《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依‘现金借贷’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

”由此可见,上述规定A.保留了一些习惯法的残余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利益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D.对贵族滥用权力有所限制7、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8、1904年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曾称誉美国是“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

他认为“美国之政治,是世界中不可思议之政治也。

何也?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各省政府之发生,远在联邦政府以前。

虽联邦政府亡,而各省还其本来面目,复为数多而小独立自治共和国,而可以自存。

此美国政治之特色,而亦共和政体所以实行持久之原因也。

”梁启超这段话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A.联邦主义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人民主权原则D.政党政治原则9、“尽管当时中国拥有那么高比例的GDP,但这些资源并不能有效地组织起来,转化成为政府能力,尤其是军事能力。

……尽管当时英国的GDP并不算高,但国家能够有效动员资源和使用资源。

”这段分析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国家集权程度没有英国高C.政府对军事的投入不够D.国家投资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10、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

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

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B.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C.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D.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11、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C. “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12、在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反帝之后,清廷主管外交的大臣许景澄、袁昶联名上书道:“今朝廷方与各国讲信修睦,忽创灭洋之说,是为横挑边衅,以天下为戏。

……团民非义民,不可恃以御敌,无故不可轻与各国开衅”。

对这份上书最准确的理解是A.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加剧B.两人反对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C.清政府内部关于是否开展反侵略斗争矛盾尖锐D.两人反对清政府支持义和团运动“灭洋”1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14、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文,写道:“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

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

”材料主要说明了A .辛亥革命是一种民众的联合B .辛亥革命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C .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D .辛亥革命与民众没有关系15、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

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上述材料A .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B .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C .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D .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16、五四时期,梁漱溟曾说:“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

”这表明梁漱溟A .为曹、章行为辩护B .认可学生的做法C .主张爱国有理D .主张依法行事17、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

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山东 直隶 河南1926年6月 647,766 814438,150 **** **** 284 1342 270,000 1927年6月 700,000 8144 4,517,140 2,502,600382,617 284 360 245,500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 .北伐战争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18、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

”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 .红军长征,战略转移B .国共决裂,反蒋抗日C .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D .国共对峙,内战爆发19、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 .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B .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 .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D .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20、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认为:“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

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

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巴黎公社A .受到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B .真正实现了选民当家作主C .开创了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D .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2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曾预言当时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

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省 份 农 会 会 员 数 时 间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

下列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A.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欠败的原因C.在俄国七月事件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2、美国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在其采访录《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真实记录了“亲眼所见的一段剧变的历史”。

其中有“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

此书反映的是A.巴黎公社 B.俄国十月革命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3、“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选举制度24、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