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六年级下册 “ 习惯篇 ” 的教学
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集合五篇
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集合五篇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篇1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学期,也是小学生学习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为了使本届小学生能顺利完成小学阶段学习任务,确保毕业考试的全面丰收,我们六年级级组的全体教师,决心团结一致,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为导向,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在上学期已经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上,努力把新学期的每项工作抓紧、抓严、抓实,为此,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以德为首各班继续坚持和完善《六年级学生操行评分评比制度》,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对学生开展纪律、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以此带动整个年级的班风、学风好转。
班主任的工作要做到有主动性和远见性,特别是对于那些“调皮生”,更要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细心。
注重全体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要利用好班会、队会、校艺术节、大课间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以“团结向上”、“勤奋好学”、“成功来自努力”、“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等理念激励学生,促使他们树信心,鼓勇气,作好最后冲刺。
二、以人为本毕业班学生学习任务重,他们面临着升学,承受的心理压力特别重,这压力有来自于教师、家长的期盼,也有来自于自身的考试焦虑。
如果不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就及时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任课教师应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谈心,分析问题,寻求与家长沟通,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出适合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学校的安排,通过校组织的“六年级学生生理卫生讲座”,深入对学生开展青春期心理、生理卫生教育。
三、以教促学扎实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
关注学困生。
在情感教育上多下功夫,对学困生做到有爱心、细心、耐心;在教育教学上,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表扬奖励优先;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扶植起步点,把握反复点,促进飞跃点;对待学困生不歧视,不放弃,有效地保证学困生成绩的提高。
2024《好习惯伴我成长》说课稿范文
2024《好习惯伴我成长》说课稿范文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2024年《好习惯伴我成长》这本教材中的一堂课——《比例尺》。
首先,让我们来说一说这个教材。
《好习惯伴我成长》是2024年出版的一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本节课是第四单元的第6课时。
这个课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例尺作为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是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首先是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应用;其次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比例尺的相互转换中灵活应用;最后是情感目标,通过比例尺的运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接着是教学重难点。
在深入研究教材后,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够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以及如何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下面是教法学法。
我相信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课前预习法和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积极参与。
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和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是教学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的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是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谈话引入,通过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引入比例尺的概念。
然后是检验课前自学成果,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课前预习成果。
接着是探究新知,突破难点,通过展示地图和比例尺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含义。
然后是实际运用,让学生在解题时将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
最后是多重训练,巩固运用,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巩固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
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就是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二、了解何为“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之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语文习惯课教案——巧妙培养小学生的语文习惯
语文习惯课教案——巧妙培养小学生的语文习惯。
一. 课程目标通过语文习惯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好的语文习惯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同时能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价值。
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和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难点:让学生从别人的作文中发掘优点,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三. 教学过程1.热身阶段在开始课堂正式教学之前,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热身活动,比如:背诵古诗文、朗读经典文章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状态,增强课堂参与度。
2.教学主体阶段(1)学习归纳整理优秀的语文习惯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语文作品和课本中的优美语言,掌握好的语文习惯,如规范的书写、塑造形象的描写、语言得体,周密的构思等等。
(2)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好的语文习惯,并尝试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这个过程需要安排一些针对性的活动,如填空、改错、自我评价等等。
(3)分享与交流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课后作业课后可以布置一些写作和背诵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评估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如:听课笔记、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练习和作品评价等。
五. 总结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成功的关键。
通过巧妙的语文习惯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语文习惯,将来把握更多的机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
2.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3.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民俗作品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但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知道的民风民俗吧。
二、畅谈风俗习惯1.什么是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风俗。
(提示:可以是调查了解到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是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1)生产习俗。
水稻是湖北的主要农作物,在选种和插播的过程中都有着当地盛行的一些习俗。
过去,在播种前农户会选取少量谷物,放在神龛或灶台前,点上香烛,观察它发芽的情况,预测年成好坏。
插秧时,有打“秧鼓”、唱“秧歌”、送“秧茶”的。
(2)建房习俗。
正式动工时,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称之为“吃神福”。
“架桁条”“起梁”等也都有一定的讲究。
(3)过节习俗。
黄冈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整个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历时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
传统习俗里,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接祖宗。
三、写作思路点拨刚才大家一起畅谈了自己所了解或实际体验过的家乡风俗。
这么多的风俗都有着它存在的一定道理,我们如何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呢?请走进第一单元的习作阅读提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全套教案+反思)【最新】
第一单元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正.(zhēng)月掺和..(chān huo)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醋、宵、戚、骆、驼、浒”,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
)2.再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时间风俗习惯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到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续表时间风俗习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预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铺户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逛庙会正月初六多数铺户开张,伙计们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节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3.学生汇报。
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
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等。
详细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元宵节。
教学总结:学生学习习惯可以这样抓
教学总结:学生学习习惯可以这样抓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学习习惯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我们到底怎样抓学生学习习惯。
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总结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观察与了解首先,教师或者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在家的表现,注意他们学习时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提问、写作业是否有拖拉的习惯等。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二、少说教、多做事古语云“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不同的人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问题和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
跟学生喋喋不休的讲道理,往往起不到任何作用,经常听同事抱怨某某同学屡教不改。
那么怎么办?就是让学生多做事。
比如: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如果你跟他们强调预习的好处,希望同学们认真预习,没几个学生能做到。
我们老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并且坚持检查,反馈和激励,坚持一段时间,自然就养成了习惯。
三、从小事做起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我们老师或者家长可以让学生从小事做起,每天做,不停地做,日久天长,习惯在其中,同时孩子的意志力也在其中磨炼出来了。
例如,在养成良好的学英语习惯时,可以让孩子每天背10个单词,这个是很容易做到的,每天坚持背,不停地背,坚持一段时间,学生自然会养成背单词的习惯。
四、重在督促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反复抓,抓反复。
人性中存在一种天然的惰性,很多学生面对学习会选择逃避或敷衍了事。
每次跟家长交流孩子学习时,我都跟家长强调,培养学生学习习惯,重在督促检查。
“水不急,鱼不跳”,很多学生不会做你希望的,只做你检查的。
五、督促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任务,养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学习习惯。
我们教师或者家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模板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15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15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1一、复习目标:1.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45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350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2.复习巩固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结合《语文园地》中出现的思维训练,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习作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能力。
二、复习类型和资料的准备:1.字词部分:看拼音写词语、查字典、根据偏旁写字组词、加偏旁组词、形近字组词、填上适当的词、选字填空、写出近义词、按要求写词、补充成语、划去不同类的词语等2.句段部分:连词成句、补充句子成分、组词造句、加标点、照样子改写句子等3.写话:整理句序、看图写话等4.综合练习5.模拟试题三、复习策略:复习难点是帮助学生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指导学生能够用部分生字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组词,从而达到积累语汇的目的。
1.汉语拼音:立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练习巩固。
2.字词:复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等)。
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音近字。
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偏旁,来判断它们的用法,重在引导学生在运用和积累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用法。
结合具体的语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或者进行一些口答或者书面的填空。
3.句子:通过把句子写完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话,以达到让他们写一句完整话的目的'。
4.积累:避免太枯燥,可以做一做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搭配练习或让学生进行书面的补充填空,也可以让学生照样子来说一说。
5.阅读:阅读的复习其实可以说是各个复习知识要点的一个综合体现。
复习阶段,我们可以注重学生这些阅读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正确、通顺地拼读文字材料,知道大致的意思。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
运用指定的符号在文中找到要求的语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3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3篇对于六年级下册的语文科目如何制定相应的呢?*是六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一:本学期将迎来小学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希望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教材分析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深化与传说,人间天平,科学与发现,情暖人间,中华文化,校园畅想曲。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
这六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学习链接”,全册安排“安排“学习链接”五次,分别在11课《飞天梦圆》、16课《穷人》、21课《青花》、22课《陆羽与茶经》、23课《敦煌壁画》。
“语文百花园”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由“温故知新”、“口语交际”或“语文大课堂”、“习作”三个栏目组成。
其中,“温故知新”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分别安排了四次和两次,“习作”安排了六次。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勇于探索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8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会认生字97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写一写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也可以写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还可以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二、习作目标:1.抓住重点写“家乡风俗”,写出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写出重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前向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一、谜语引入主题1.节日习俗知多少:“十里一风,百里一俗。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都有各自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民风。
老师先带同学们进入猜谜板块。
2.看图猜节日:课件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的一些风俗。
学生一边猜一边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师生一起品味中华大家庭浓浓的家乡情。
二、初步了解民俗1.何为“民风民俗”: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春节习俗大百科:“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和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个简单的介绍词。
现在开始同一个籍贯自由组合,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特色的风俗。
3.图文出示:师生共同梳理各省的春节风俗【浙江】杭州:罗神竹舞、赶十八、打年糕绍兴:送灶、社戏。
温州:分岁酒。
东阳:抲年鬼。
【四川】走人户、游喜神方、人日祭诗圣【福建】过火群、隔年饭、长年菜、分圆【江西】板凳龙、吃隔岁、换茶、掸青、起牙【山东】贴年红、送百神【陕西】做面食、做顶针、扭秧歌……【设计说明:由于寄宿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班级学生籍贯基本不少于10个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语文园地五(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3.能体会到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4.欣赏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了解赵孟頫及其楷书的特点。
5.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2.能体会到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3.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根据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重点)3.读例句,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
(难点)一、学习“交流平台”1.质疑导入:你认为什么是“习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说说自己的认知。
2.说说习惯对人的影响力。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认识。
(2)知识链接:读一读屏幕上关于习惯的名言。
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亚里士多德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
——约·凯恩斯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巴金3.过渡: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六年期间我们学习了很多课程,也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你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和同学分享呢?4.小组交流,教师反馈。
预设1:坚持每天阅读,让阅读成了习惯;边读边思考,学会了质疑,会带着问题去读书了。
预设2:在读书时能展开想象、联系实际;学会了做读书笔记,能不断积累好词好句好文章。
预设3:生活中开始注意观察了,开始留意周围事物的变化了;坚持每天写一写,通过多动笔提高了写作水平。
过渡:同学们从不同方面对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总结,现在请大家读读“交流平台”中几位同学的发言,看看他们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出示交流平台)1:我现在几乎每天都要读课外书,而且读的大多是名著,阅读品位也在提高。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5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5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
回想这一学期的工作有欣喜、有感动、有收获也有着困惑和遗憾,这更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的过程。
回顾本学期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主要做法,特做如下总结。
一、爱而不溺、严而有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我把语文定格为“听说读写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要培养学生会聆听、能读、会表达、会运用。
为此我本学期加强了读书笔记的训练,例如学生在读书课上纪律好我会适当延长他们的读书时间并引导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边读书边写读书笔记(摘抄好的词语、句子),而且家庭作业相应的布置为读书体会。
这样一来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这些本来无书可读的学生也因为相互的交流不仅有书可读而且好书不少。
那些向来喜欢吵吵闹闹不断的孩子一有空就会捧起书来读,班内纪律随之好了,一些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也改为了写读书笔记,效果颇好!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我首先从课堂上入手,对一些阅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读熟、读好,对内容的理解却不做深入地讲解,而只是留给学生一些问题进行引领,让学生自己阅读、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我问学生“你认为鲁滨孙行为表现好吗,好在什么地方?画出相关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
在交流中学生就每个人的具体行为展开了论说。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积极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课后我把自己收藏的一些儿童读本和一些学生自己的阅读资料分批换发给学生。
3养成他们自由表达的习惯。
我班语文课的口号是“独立地思考,自由地表达。
”小学学生进入高年级自然而然地开始沉默寡言,变得保守起来。
我尽量的鼓励学生,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语言的肯定、赞许的眼神、表扬的手势甚至免除扫地等。
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用小纸条和我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因为喜欢我而喜欢语文、喜欢阅读。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主题活动一,记忆的习惯与方法研究,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主题活动一,记忆的习惯与方法研究,全国通用]》摘要:引出研究课题:开启记忆的大门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关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乐趣,小组讨论进行研究的方法研究性学习六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得出结论、交流共享,探究记忆的规律,探究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探究记忆的策略教学准备卡片、课件、案例资料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 1、设置情景,聊天进入课题 2、提出问题①对于我们前面提出的记忆方法和过程,怎么来判断它是否合理呢主题活动一记忆的习惯与方法研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我们的记忆习惯备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记忆规律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记忆具有潜力,培养学生的信心,树立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记忆的相关规律探索记忆的策略。
探究记忆的规律,探究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探究记忆的策。
学习难点探究记忆的规律,探究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探究记忆的策。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案例资料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 1、设置情景,聊天进入课题 2、提出问题一、记忆力小测试活动要求一分钟之内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后二十位投影展示∏=3 . 1 4 1 5 9 2 6 5 3 5 8 9 7 9 3 2 3 8 4 6 学生展示记忆效果(设疑)为什么有的同学记得快而且准确,有的同学记忆的慢?(学生回答)聪明、记性好(记忆力强)等等(师说明)经科学家研究,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的智商没有很本质的差异,人的记忆力没有太大的差别。
追问: 同学们记忆的效果出现巨大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发现问题各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记忆效率?组内互助学生回答分组记忆、谐音记忆引出研究课题:开启记忆的大门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关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乐趣。
二、深入探讨选择子课题分配任务小组讨论进行研究的方法研究性学习六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得出结论、交流共享。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五二、选择题2.最长的三里路倪萍①一生中走过很多路,最远都走到了美国的纽约,可记忆中最长的路却是从崖头长途汽车站到水门口姥姥家那条三里长的小路。
从一岁到三十岁,这条路来回走了一百多趟,走也走不完,走也走不够。
②第一次单独走,也就六岁吧,六岁的我,身上背了大大小小一群包,胳膊挎的、胸前挂的、背上背的、手里拎的全是包,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背包包围着,远看就像是个移动的货架。
包里装的没有一件是废物,对于居家过日子的姥姥来说全是宝。
肥皂、火柴、手巾、茶杯、毛线、被单、核桃酥、牛奶糖、槽子糕……最沉也是最值钱的是罐头,桃的、苹果的、山楂的……口袋里被母亲缝的死死的是钱,这一路我不知得摸多少回,生怕丢了。
每次到了家门口,姥姥都会说:“小货朗回来了。
”姥姥说这话的时候,眼睛转向别处,听声音就知道她哭了。
先前姥姥说滴雨星,后来我说下雨了。
六岁到九岁这三年,我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么多好东西姥姥会哭,九岁之后就懂了。
③三里路,背了那么多包,按说我是走不动的,可我竟然走的那么幸福、那么轻盈,现在回想起来还想再走一回。
那时背着包的八我走在大街上,简直就是在飞。
但快出镇口的时候,我的步子一定是放慢的,为了见见彪春子。
这是一个不知道多大岁数的女人,常年着一身漆黑油亮的棉袄棉裤流浪在街头。
用今天的话说,彪春子就是“犀利姐”。
老人们吓唬哭闹的孩子常说:“让彪春子把你带走!”但同是小孩的我不仅不怕她,在青岛上学的日子还常常想念她、惦记她、八岁那年独自回乡,彪春子老远跟我打招呼,走近才知道是向我讨吃的。
她在吃上面一点也不傻,准确无误地指着装罐头那包说:“你不给我就打你!”我哭了,她笑了;我笑了,她怒了。
没办法,我拿出一个桃罐头给她。
她往地上一摔,连桃带泥吃一嘴。
很多年后我都后悔,怎么那么小气,包里不是还有大众饼干吗?④见了三里路上第一个想见的人彪春子之后,就快步走了,到了丁子山,我又慢下来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家乡的习俗》教案教学目的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
(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
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案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案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小学生习惯的培养对于其个人发展和未来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身体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教案。
二、身体习惯1. 饮食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营养餐会、举办讲座、播放相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教会学生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 锻炼习惯:每天适量的体育锻炼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早操、下午体育课以及课间活动等,持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三、学习习惯1. 自觉完成作业:小学生应该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适量作业、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进行指导与反馈,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2. 认真听讲与主动提问:学生应该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老师应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
四、生活习惯1. 整理物品:小学生要养成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整洁的重要性,并定期组织整理物品的活动,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桌面等个人物品。
2. 节约用水和用电: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模拟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和用电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五、行为规范习惯1. 尊重他人:小学生要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角色扮演和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尊重他人的内涵,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2. 诚实守信:小学生要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班会讲话等形式加强学生诚实守信观念的灌输。
六、纪律习惯1. 守时:小学生应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点名、活动安排的准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守时意识。
2. 守规矩:教师要设定明确的纪律规则,并对违反规则的学生进行适当处理,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守规矩的习惯。
七、学习环境习惯1. 整洁卫生:小学生要养成保持学习环境整洁卫生的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卫生小队定期清洁教室,同时引导学生主动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
培养孩子健康生活习惯——小学六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培养孩子健康生活习惯——小学六年级下册体育教案小学六年级下册体育教案导语: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这也是每一个家长对孩子最重要的期望。
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六年级下册体育教案中,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孩子们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引导孩子从体育运动中感受健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孩子们正确地认识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让他们从根本上明确“运动有益于健康”的概念。
通过有趣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身感受运动带来的身体轻松、心情愉悦等益处。
比如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分享感受,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互助友善的社交性格,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潜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力。
二、让孩子们了解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课堂和家庭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到生活中不良的习惯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提高他们自我保护和预防意识。
比如不吸烟、不饮酒、少油少盐等;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选择各种运动项目并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选择基于运动、休息、饮食偏好等方面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培养孩子们保持睡眠规律孩子的身体成长和脑部发育需要足够的睡眠,而健康的睡眠习惯也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方法使孩子们了解到保持睡眠规律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并鼓励孩子们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睡眠的时间、质量、环境等方面的健康因。
四、推广健康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样十分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品种的丰富多样,孩子们在饮食上的不良习惯越来越严重。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化的健康饮食知识教育、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等方法,让孩子们认识营养成分的作用、了解健康的饮食渠道、实践健康的饮食习惯等,从而通过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方法击败不良的饮食习惯。
五、体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己是任何健康习惯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六年级下册“习惯篇”的教学芮琼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开篇都是“习惯篇”。
每一册习惯篇的内容都是根据“课标”学段训练重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编排的。
低年级主要重视学生具体的行为习惯的训练,如训练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中年级注意培养学生的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高效学习的习惯,如让学生“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等;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具体行为习惯后,教材则更关注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思维习惯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
在六年级下册,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学期的“习惯篇”安排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及“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两个内容。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体现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这种习惯的培养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并使得自己的语文能力不断在游历、实践中提高。
与此同时,语文又在实践中服务于孩子的生活,充实丰富孩子的生命。
本册“习惯篇”强调了语文能力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体现了语文学习过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进”的发展规律。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代人的求知模式,也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读万卷书”意思是多读书,“行万里路”是讲多游历。
这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要求知,首先要“读万卷书”,即广博地学习前人的知识,这实质上是通过博览群书获得间接知识。
但只读书是不够的,在博览群书之后,还需进入求知的第二步,在游历中,在实践中去运用、验证、丰富自已已有的知识。
“读万卷书”,获得满腹经纶,“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知识水平就会飞跃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所以,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获得知识、能力的两个方面的途径,缺一不可。
教材表现这个主题用了一个页面共四幅图。
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第一幅图是几位小学生参观天文台的古代天文馆,从图上可以看到一些天体的图片。
第二幅图是一位老师和两位小学生参观天文台的古代天文仪器。
第三幅图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化遗迹莫高窟,有一些游客正前往参观。
第四幅图是气势宏伟的故宫。
这些图片信息量大,主题明确,细细品味会有许多感受。
这种以简驭繁、直观醒目的图片吸引着学生,再加上教师进一步深入引导,将一幅幅图片变成一个个生活场景,变成沸腾的生活。
1 .理解命题内涵。
本页的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个方面的内容,但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本页主要是针对“行万里路”的内涵来安排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关于读书习惯的问题,前十一册的教材中已有不少的专题,如:二年级上册的“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四年级上册的“读书有选择,读书有记号”、五年级上册的“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等,而且在学校主要的学习方式是阅读书本,即“读万卷书”。
而“行万里路”则是学校学习生活相对薄弱的环节,所以我们面对这个教学主题的时候,教学重点是有侧重的。
相对于前面十一册教材中一些具体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养成,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初期,明理和争取学生的情感认同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这些习惯的养成不像低年级,要一步步训练他怎样做,也不像中年级那样,告诉他一种方法。
这里是要形成一种观念,要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行万里路”,并成为自觉的意识。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认识。
第一,自然界与生活之博大,书是难以言尽的,更何况我们读的书毕竟有限。
所以,“行万里路”可以让我们亲见亲历,增长见识,见多则识广。
第二,人们通过游历可以印证从书上得来的“知”,而且人们亲眼见到的真实具体的物象,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还会有许多真切的体验。
比如:游北京故宫,当亲见金碧辉煌、金雕玉砌的一座座宫殿和威仪的皇帝宝座,你会感受到什么叫威严、什么叫气势、什么叫富丽堂皇……既印证了书上的描写,又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第三,通过亲历亲见可以考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即孔子讲的“我之游,观其所变”。
亲见亲历还可以发现书上谬误,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或学会从多种角度看问题。
2 .激发行动内驱力。
从明理到情感的认同是两个不同的认识层次。
明理不一定会行动,而情感往往支配行动。
所以,在指导学生理解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读书的经验,说一说历史上“纸上谈兵”的故事,来感受实践经验的重要;说一说只有实践经验而不读书的问题;说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大事的名人的例子。
如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即小时候就读了很多书,而后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踏青山,游绿水,因而才有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气磅礴;才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无尽浪漫;才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妙想象,才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百结愁肠。
如徐霞客走遍万水千山;写下《徐霞客游记》,李时珍遍访名医、乡医,走进深山尝百草,写出《本草纲目》,让学生体会到“行千里路”的必要,从思想感情上认同这种学习模式,认同这种提高修养的途径。
从情感到行动上又是另一个提高的层次。
教师要结合图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经验谈谈对行万里路的认识。
当然,更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带领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到社会,走向大自然,进一步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体验,真正地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在“行万里路”中获得许多能力和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在实践中运用。
教材表现这个主题用了两页通版图画,共有八幅图。
第一行有三幅图,左边的方框图片是两位小学生正在设计自办的小报。
另两幅图片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
左图是控制室,几位同学正在操作电脑把信号送到各班教室;右图是学校的小电视台,两位小学生是播音员,他们正在播音,一位女同学使用摄像机摄像,并把这个信号送到控制室。
第二、三行左边共四幅图。
上面两幅中,左图是几位同学正在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右图是学校举行演讲比赛,一位男同学作为参赛选手正侃侃而谈。
下面两幅中,左图是班级古诗文课外活动,表演者是两位女同学;右图是两位同学正在出班级的黑板报,可以看到板报的版面精美,字也写得很漂亮。
二、三行的右边只有一幅图片。
图上两位同学正在表演课本剧,可以看出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
这些图片表达出语文实践的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形象地描画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
在进行这个主题的教学活动中,要和以前的教学相区别。
在低中年级,主要让学生从细节的观察中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以图为范,照着样子做。
而对于这个主题,要综合地看这些图片,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深刻地理解其表达的内涵,抓大放小,延伸拓展,不要死抠图片的细节,变成浅层次的看图说话。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和意识。
1 .培养处处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到了不少语文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语文能力。
学生拥有语文知识和能力,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生活,为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服务,所以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地在各种实践中用语文,让语文为孩子服务。
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综合地看图片内容,指导观察图片中有哪些内容,学生们在进行哪些实践活动,结合图片谈一谈如何开展这些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如何才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在活动中必须要用到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几个方面:(1) 引导学生看图,归纳出我们可以组织开展哪些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是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主题进行宣传活动,如办自己的小报、出黑板报、举行演讲比赛;如植树节,可以举行以“树与人”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结合“雏鹰小队”活动,可以共同创办“雏鹰小报”;结合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可以办“奥运知识知多少”的黑板报;结合传统的春节,进行写春联活动等。
二是结合语文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性的活动,如学了《半截蜡烛》,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学了《长江之歌》,组织歌词赏析、歌咏比赛活动。
也可以开展“话说长江”活动;学了《孔子游春》,组织“走近孔子”的探究活动等。
三是参与学校常规活动,如为红领巾广播站写写稿子,积极参加学校电视台的工作等。
(2) 引导学生看图,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有怎样的好处,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向往。
通过讨论,使全班同学明白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锻炼自己活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
语文知识能力的运用能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3) 引导学生看图,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我们如何开展实践活动。
交流中,应该突出这样几个认识,其一强调实践是自主的,要积极参与.大胆地展示自己,如制作小报,在写稿、誊写或打印、排版、插图等都要由我们同学自己完成。
其二强调实践活动是创造性的,要在活动中动脑筋,想办法,创出新意,做出自己的特点来。
如写春联,除了写现成的,还可以自己创作;比如表演课本剧、撰写剧本就要写得让同学们爱看,包括服装、舞台的设计都可以有自己的创造。
第三要强调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合作,在实践中有许多地方要和同学共同完成的,需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学习。
2 .培养时时学语文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的意义不仅仅是运用,还在于在运用中激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使知识经验的发展获得一个新起点。
我们在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善于抓住机会,就能在实践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图中的情境为话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图中的学生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是你,你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以获得更好的活动效果。
比如,演课本剧时,怎么把课文编成剧本?制作小报时材料不够怎么办?上台演讲的时候忘词了怎么办等?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为学生今后在实践中更充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打下基础。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进行有意识地积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这两个项目既是一种意识。
也是学好语文的方法和途径。
对学生而言,这种意识的形成和方法的掌握归根到底是要在实践中实现,本册的“习惯篇”的教学应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六年级下册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陈明珩严仍江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下阅读教材共 24 课,分 7 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壮丽山川”“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
另外, 7 个单元的“练习”中也安排了相应的阅读内容。
本册教材亦如此前各册,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物化,“课标”的基本精神当然是我们品文的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