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新版)北师大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上课。
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第二页。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翻到前面,第一单元的单元说明,我们先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单元说明)师:好了,我们看一下。
学习本单元的说明,给了我们什么提示?生: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要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然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然后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师:对了。
好,你再说说看。
生:文章是记录人的成长历程。
师:在这儿涉及到成长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也会有小小的烦恼,我们仔细想想看,我们有过幸福的回忆。
生:有。
师:这就不多说了,美好的向往,小小的烦恼,现在没有很大的烦恼,可能你认为已经很大了,但是至少在这儿都属于成长的过程。
成长的过程,有美好的,也有烦恼的,这是很正常的,你不要想一切都是美好的。
然后,我们注意一下学习技巧,刚才孟之沫说了,一是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那么在学文章的时候,这两点注意一下,结合文章的表达技巧,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文章的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文章的标题,我们一起读一下。
预备起——生:(齐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师:那这个标题读了之后,你能看出一些什么门道来?生:这篇文章是从一个地点写到另一个地点。
师:对不对?生:对师: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也就是两个地点。
哪两个地点?生:百草园,三味书屋。
师:那么就是说,由这个标题,我们知道文章的什么?文章的内容是不是写这两个地点呢?没看文章,有极大的可能。
那么,还有“从”“到”呢?顺序,先写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
过渡词,我们快速的浏览文章,找到“到”对应是的哪个段落?生:第十段。
师:你读一下。
生:(读第十段)师:刘洛含找到第十段,你是否同意?生:我觉得是第九段。
(读第九段)师:现在有两种意见。
哪种意见正确一点?生:第九段。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重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下面两段话是同一个人写的,你觉得他应该是怎样的人?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
人生如梦。
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
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二、读出韵味,读懂母爱的深沉。
1.学生自主选读课文,其他学生作出评价,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刚请的朗读。
2.重点品读: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三、读出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1.重点品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又是秋天,当作者来到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四、读出感悟,“读懂好好儿活”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版]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三、检查预习。
1、注音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斑蝥máo,珊瑚shānhú,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倜傥tìtǎng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3、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五、整体把握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a) 前后两个生活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b) 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说说你的印象。
c) 圈出你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字词,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2.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一、(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二、(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六、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再次快速读课文第一部分分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第一部分内容分析:1、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生活片段?———雪地捕鸟,美女蛇的故事分析:7、8节,请学生朗读2、谁能说说如何在雪地捕鸟?教师可以范读———把关键词划出来: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七年级语文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主题、题材范围主要是“童年”、“亲情”、“品行”等方面,6个单元分别是:童年梦痕、秋日撷英、亲情歌吟、品行善恶、生命礼赞、性灵愚慧。
主要培养精读能力,重点开拓比较阅读,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初步接触探究性阅读。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相应为:永葆童心、寻找自己的秋天、感悟亲情、生活的棱镜、关注动物朋友、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
这些活动旨在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开口,认识到写、说的要求比小学提高了,但都不是太难的事。
“语文趣谈”六个单元的题目是:有趣的汉字、“秋”与颂秋悲秋、三口之家父母子、从“蛇”说到问候语、“猫狗”语义面面观、“睡”与“寐”。
第一单元:童年梦痕每个人都从童年走来,也许大家都曾在泥墙跟下听过油蛉的低唱,但未必都有过嫁给卖灶糖老汉的痴想;也许你家也有个会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但你一定没有收到过雪人寄来的贺卡……刚刚告别了童年的初一学生,童年就好比是刚睡醒时朦胧又清晰的梦,美丽而幼稚,快乐又可笑。
本单元的童年主题,主读课文2篇,分别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鲍尔吉•原野的《雪地贺卡》;“比较•探究”课文4篇,分别是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张洁的《拣麦穗》、舒婷的《童年絮味》和沉河的《生命》。
这些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不同时代儿童的生活情景和感觉、趣味。
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精读和比较、拓展阅读,唤起自己童年生活的记忆,咀嚼品味美好的童心、童趣,并对某些事情作出初步的理性分析和判断,比如说: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吗?为什么说相信神话、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等等。
同时通过精读,深入体会经典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强语感。
然后,说说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有值得回味、怀念的故事,看看是不是比他们更精彩,更调皮,有着更多的梦幻和秘密?最后把同学所说的童年故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居然也粗略成文,继而就会发现,刚才在同学口中挺生动的语言,写在纸上似乎有些别扭,于是明白:原来说和写,并不是一回事。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最新审定)
b.各门学问广泛联系c.各门学科首先都可以当作语文去学习四、关于语文课堂(一)语文课的特点1.语言材料是散乱的2.语文知识不系统,语文课本呈现的不是语文知识,知识藏在语言运用即言语(词语、句子、篇章等)的背后3.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活动是吸收别人的言语(听、读),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表达为自己的言语(说、写);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和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活动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二)语文课堂上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法和认识1.老师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表达活动2.学生用记住老师讲解的结论代替自己的阅读、思考、发现、感悟必须明确:语文阅读训练的意义在过程而不在结论(三)语文课堂上应怎么做1.老师:安排任务,讲解知识,组织活动,引导、启发思维,答疑解惑2.学生:认真听讲,按老师的要求认真阅读、查找、分析、批注、交流、表达;要勇于质疑,善于思考,善于发问,乐于表达。
第一单元童年梦痕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注意字词句的积累和应用,能正确识记、熟练应用。
2、能了解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体裁,作者、出处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3、了解叙述故事的要求:清理要素,讲清关键情节。
能用简介的语言复述故事。
二、能力目标1、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学习铺垫的写作方法,了解人物语言,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三、德育目标1、懂得珍惜纯正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与信心。
2、学习长妈妈、卖灶糖老汉作为底层劳动人民所具有的仁爱、善良的优秀品质单元阅读指导本单元以童年生活为主题,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从而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审美情趣,养成好的语感。
在诵读中清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仔细钻研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材名称: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要词语。
2. 能正确理解和朗读课文。
3. 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4.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朗读课文。
2. 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1. 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 音频设备3. 录音机4.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利用图片、真实生活情景等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二、展开讲述(20分钟)1. 教师通过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
2.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的图示、表格、地图等辅助材料。
三、合作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思考点。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班讨论,搜集各小组的观点和结论。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 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默写,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课文话题的表达和讨论。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想象等方式,拓宽课文的内涵。
2. 教师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在全班讨论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反馈。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
2. 布置字词练习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互动,利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综合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一单元教案
教案名称: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能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进行导入。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4.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6.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捡麦穗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生命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生命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沉河,原名何性松,1967年生于湖北潜江,现供职于长江文艺出版社,当代作家,著有《致》、《孩子等诗歌和《几种手工》《生命》等散文。
《生命》为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课文。
以下是整理的生命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生命》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自主理解和积累好词好句2、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优美句子所蕴含的哲理。
3、感悟生命的真谛并热爱、尊重生命。
学习重点:有感品读文章,品味优美句子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感悟生命的真谛学习方法:品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导入(1分钟)为捕捉生命的踪迹,屈原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悲壮誓言,为了实现生命的实用价值,李清照唱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了描摹生命的雍容,泰戈尔刻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沉河《生命》原文阅读这个词在我活了五十年后才占据了我的脑海。
但我仍然无法直接谈论它,一想到这个词,我的脑海就会一出现那一张吗许或天真的、或年轻的、或饱经风霜的脸。
我的心太重得无法承受。
最近,每次外出、回家、走到二楼,我的眼光总会在那扇褐色防盗门上停留片刻,我总忍不住想像承续那门里的人是如何努力地在延续那叫“生命”的二个词。
有时偶尔碰到门微开着,向里搜寻,可以看到茶几上放着的玫瑰花。
那花如阳光般绚丽多彩,但我知道它永远未能像阳光那样永恒。
刚放假,她还与我同在车棚里推出车,西行同行去进修学校读书,去少年宫上课。
虽然我们不熟,但相视一笑还是让人感受到了邻里的温情。
再说,只有三十出头的她因为在原学校的出色表现,我们学校的领导已在考虑要把她调到我们尚未学校来。
那时,我总在想,下学期,我们在车棚遇上时,一定不只是相视一笑了。
可是,十几天后,同事来探望生病卧床的我病重时,给我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位年轻而美好的女教师患上美丽了不治之症——胃癌晚期。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课本的基本字词和文学常识。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第一单元:《古文观止》选读第二单元:《古诗选读》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第五单元:《散文阅读》2.写作训练记叙文写作说明文写作议论文写作3.课外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阅读理解与分析写作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的指导2.教学难点:古诗文的理解与鉴赏写作技巧的掌握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四、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古文观止》选读课文导入:介绍《古文观止》的背景及作者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逐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课堂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探讨作者观点写作训练:以课文为素材,进行记叙文写作2.第二单元:《古诗选读》课文导入:介绍古诗的发展历程及特点课文阅读: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味,理解诗意课堂讨论: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写作训练:以古诗为素材,进行散文写作3.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课文导入:介绍现代文的发展趋势及特点课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现代文的内容和主题课堂讨论:分析现代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写作训练:以现代文为素材,进行议论文写作4.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课文导入: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及学习方法课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语法课堂讨论: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写作训练:以文言文为素材,进行说明文写作5.第五单元:《散文阅读》课文导入:介绍散文的特点及阅读方法课文阅读: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美,理解作者情感课堂讨论: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写作训练:以散文为素材,进行记叙文写作6.课外阅读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定期检查阅读进度,鼓励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问题解答能力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3.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包括结构、语言和创意六、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重难点补充:1.第一单元:《古文观止》选读难点:古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阅读《古文观止》时,有没有发现它的语言和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学生:“老师,我觉得它的语言比较简练,而且有些词的意思我们现在不太常用。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导入新课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采摘邻居家的花儿,偷尝隔壁家的枇杷,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与童趣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简介作家作品1、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了解文意2、正音正字确凿záo 菜畦qí攒cuán 油蛉 líng 桑椹shèn 斑蝥máo珊瑚shān 蟋蟀shuài 敛liǎn 脑髓suǐ陌mò人迹罕至hǎn3、学生结合标题和文章内容,探究写作思路明确:从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那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课文以空间的转换为序,大致包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起止段和过渡段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点生读1—8自然段2、小组合作探究:①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明确: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②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明确:优美的景物——乐景我的乐园美女蛇故事——乐闻雪地里捕鸟——乐事③百草园中景物繁多,作者是怎样匠心独运,把景物描写清楚传神的?明确:a.写景顺序清楚;(先概说:静物动物,后细说:动物静物)b.写景既抓住景物特点,有符合儿童心理;c.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④文章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⑤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说说这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孩子们兴奋惊喜之情,及从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五、小结,布置练习1、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参加过的一种活动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雪地贺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导学目标
- 了解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全册内容
- 掌握每课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 为研究安排提供指导,提高研究效果
导学内容
本文档将简要介绍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全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每课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为研究安排提供一些指导。
第一课
- 研究重点:课文内容及其中的人物和事件
- 研究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感情变化和情节发展
第二课
- 研究重点:研究和运用诗歌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
- 研究难点:理解抽象诗意表达和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第三课
...
研究安排
- 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语文研究
- 预每课的内容,了解研究重点和难点
- 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
- 完成课后作业和练,巩固研究成果
结语
本导学案提供了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的整体概述,并对每课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通过合理的研究安排和认真的研究态度,相信学生能够在语文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教案 北师大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的]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重点难点] 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理解和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教学时间]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1.读准“读一读”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释中的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已学过鲁迅的作品《风筝》,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三、正课1.听课文录音。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3.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备课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备课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阅读和理解。
教学时长本节课预计需要45分钟。
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2. 生词研究:介绍和讲解本单元中的生词,帮助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
3. 阅读训练:通过课文阅读和相关练,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语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生词研究:介绍和解释本单元中的生词,让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
3. 阅读训练:让学生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语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写作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资源1.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2. 生词表3. 阅读材料和练题4. 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课堂评估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测试。
2. 学生的写作成果评估。
扩展活动1. 提供更多相关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 组织阅读小组或写作小组,让学生共同合作、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过程有足够的互动和参与。
2.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在讲解生词和课文时,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复杂的法律术语。
4. 关注学生的研究进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以上是《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备课》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问。
谢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北师大版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阿长的形象特点
-《山海经》的文化价值
-鲁迅笔下的劳动人民关怀
②关键词:
-阿长
-山海经
-鲁迅
-劳动人民
-文学鉴赏
③重点句:
- “阿长,一个普通的名字,却承载着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厚谊。”
│ └──民族文化的瑰宝
└──鲁迅笔下的劳动人民关怀
├──对平凡人物的尊重
├──社会现实的批判
└──深刻的人文关怀
```
板书设计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通过采用树状结构,将重点知识点、关键词和重点句清晰地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采用不同颜色和字体突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山海经》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北师大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阿长与山海经》的文学鉴赏,通过对鲁迅先生笔下阿长形象的解读,理解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与尊重;二是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对文学表达技巧的认识;三是通过对《山海经》的简要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四是从课文延伸至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用心观察和思考。五是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教学活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童年絮味》教学设计 北师大
童年絮味【教材内容分析】舒婷作品《童年絮味》是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部分的自主阅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梦痕”。
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学习单元,教材选择“童年”这一话题,旨在让七年级学生由小学自然、轻松地过渡到初中,充分考虑了这一过渡阶段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梦痕”二字极富文学色彩,意指用丰富的情感和理性的笔触来抒写童趣的生动、童真的美好和童年生活记忆的深刻。
本单元精读课文是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鲍尔吉·原野作品《雪地贺卡》,鲁迅作品《阿长与<山海经>》和张洁作品《拣麦穗》作为“比较·探究”课文出现,《童年絮味》是在以上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对主题的再丰富,是对阅读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童年絮味》和以上课文相比,其大词小用、贬词褒用的夸张用词带来的风趣、诙谐的语言效果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其层次清晰、详略得当的写法更适合学生借鉴和模仿。
【教学目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者对此的解读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的综合素养,重在培养学生语感,利用小组学习模式,尽力实现生活和语文的有机融合。
本课三维学习目标具体是:1.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并赏析文中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神态、心情、动作等的词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快速默读,通过拟写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倾情朗读,通过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的变化读出童真、童趣,品味风趣、诙谐的语言。
(重点、难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回味自己的童年,永葆童心,分享触动心灵的体验和共鸣。
【学情分析】通过有趣的准备课和自然而紧凑的第一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基本适应学校自创的“二·五游艺课堂”模式,并大体熟悉了该模式下的课堂流程,游艺形式、多媒体和小组计分机制的运用,成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圈点标划之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以学习生活为主题,学习这些文章,能让学生体味名家的成长历程,回顾自己成长的足迹,从而触发联想,受到教育,获得丰厚的精神财富。
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段生活经历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因此,有必要通过朗读活动来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问题探究来把握文章的主旨,通过品味语言来学习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引领学生探究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渗透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升入初中第一次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文章内容比较丰富,有的部分还比较含蓄难懂,根据单元教学目标,从初一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教学目标应适中、集中。
教学方式:利用初一学生有活泼好动、乐于参与的特征,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握主旨、品味语言、学习写法,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准确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作者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写景的方法,学习遣词造句的精准。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以及与百草园和谐统一的文章主旨。
五、教学流程示意图六、教学过程七、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引导评价:根据学情,课堂上需要引导评价,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让学生关注别人的发言,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信息。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或发言及时给予点评和引导,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千古涛声本单元的主题,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
2篇主读课文,郭风的《长江》,抒发着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深情,而袁鹰的《筏子》,则描写人与自然的搏斗。
原来,同样的对象,是可以用不同的笔调抒发很不相同的情感的。
由此拓展,“比较•探究”中的课文,余光中的《当我死时》、光未然的《黄河颂》、胡宏伟的《长江之歌》、刘元举的《一条大河》、陈衡哲的《运河与扬子江》、毛姆的《江之歌》和叶其扬的《壶口与龙门》等等,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同样赞美黄河长江,或一往情深,或慷慨激昂;同样是江涛河浪,或抒发战斗的豪情,或倾诉人生的苦难……而且,同样写黄河长江,还有各种不同的体裁:诗歌、歌词、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
对这些各种各样的不同,加以发现、分析、领悟、体会,慢慢地使自己的心灵宝藏丰富起来。
然后,试着从家乡的小山、门前的小溪、学校的操场、老屋的天井中,寻觅那些曾经有过的感动,再选择一种合适的文体,把这份完全属于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看看是不是与别人“不一样”。
先从当众口述开始,是说得“一样”有人听还是说得“不一样”有人听?第1课长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2)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作者对长江,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2)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难点: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长江之歌》,思考: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2.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的]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重点难点] 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理解和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教学时间]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1.读准“读一读”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释中的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已学过鲁迅的作品《风筝》,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三、正课1.听课文录音。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3.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
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
“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
所以不矛盾。
4.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声:长吟、弹琴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5.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四、布置作业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2,二、1.2.完成第一课时补充作业。
第二课时一、继续学习第一部分。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5.捕鸟。
6.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四、小结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五.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1.学生齐读过渡段。
2.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3.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
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5.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6.问:“他有一条戒尺。
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
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7.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
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8.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
9.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让学生讨论“研讨与练习”:一题的3小题)四、小结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生活。
五、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做第二课时补充作业。
第三课时这节课的任务是:一、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二、订正作业。
三、作相关的补充练习。
(如课后的练习和练习册上的练习)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阅读下面文字。
回答问题。
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
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3.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
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后写,再写;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再写;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4.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答:5.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 )。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
D.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
6.模仿文中的比喻旬和拟人句各写一个句子。
比喻句:拟人句:第二课时补充作业阅读下面语段。
回答问题。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
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
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荫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
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诗句中丰富自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鹏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语段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段“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3.文中写<千家诗>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很多古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风光的名句,你能另外再默写四句吗?春:____________________夏:____________________秋:____________________冬: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补充作业:1.略2.B 3.植物、动物、植物;整体、局部;听觉、触觉、味觉。
4.有无限趣味5.B 6.略第二课时补充作业:1.读书给了我学生时代生活的乐趣2.<千家诗>使我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比喻3.风物美意境美色彩美4.略2.雪地贺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2 能力目标: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情感目标:珍惜纯真的童心,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
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新词。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