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瓷版画制作工艺》 解说词
唐三彩制作流程
唐三彩制作流程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一种,它以鲜艳多彩、造型生动而著称。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独特,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唐三彩的制作流程。
首先,唐三彩的原料主要包括黏土、釉料和彩绘颜料。
制作唐三彩的第一步是选用高质量的黏土,经过搅拌、过筛等工序,使其质地细腻、均匀。
然后,将黏土制成所需的形状,这通常需要经过捏、拉、压等方式塑造,最终形成基本的器型。
接下来是涂釉工序。
在制作唐三彩的过程中,釉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它不仅能保护陶器,还能赋予作品丰富的色彩。
制作唐三彩的陶器在经过初次烧制后,需要进行釉料的涂刷,然后再次放入窑中进行烧制,使其成为坚固耐用的器物。
彩绘是唐三彩制作中最具特色的环节。
在经过釉料烧制后,陶器表面形成了一层光滑的釉面,这时就可以进行彩绘了。
彩绘的工艺要求非常高,需要绘画师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才能完成精美的作品。
彩绘的内容通常包括人物、花鸟、山水等,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最后是再次烧制工序。
在彩绘完成后,唐三彩作品需要再次放入窑中进行烧制。
这一次的烧制温度要比釉料烧制时更高,以确保彩绘色彩鲜艳持久,器物质地坚固。
经过以上几道工序,一件精美的唐三彩作品就完成了。
唐三彩以其鲜艳多彩、造型生动而闻名于世,其制作工艺也是非常独特精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大家对唐三彩的制作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唐三彩讲义
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中国古代,“三”是“多”的意思。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唐三彩的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
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一、历史背景唐三彩之所以在唐代产生,绝非偶然,它和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对外文化交流,与陶瓷手工业的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空前大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
618年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富强的政策,包括改革吏治,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轻赋及检括户口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适时地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家政权日益强大,社会经济日益繁荣。
我们从唐代库存就可以看出唐代社会的富足。
据记载,仅粮食一项,天宝八年(749年)国家粮仓贮粮“几天下诸色米都九千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
从贞观以来,由于粮食库溢,又频岁丰稔,粮价低贱,“贞观之初,率土荒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粟”。
一斗粟米仅值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
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岁时有赠遗……”唐太宗贞观年到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代表了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面貌。
《通典·卷七·食货典》、《历代盛衰户口》记载:“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八年、九年(634、635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
至十五年(641年)米每斗值两钱……”,“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唐三彩的烧制技术
唐三彩的烧制技术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其丰富多彩的釉色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唐三彩的烧制技术是其独特之处,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唐三彩的烧制技术。
1. 背景介绍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产生于唐代,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唐三彩主要包括黄、绿、白三种颜色,因此得名。
唐三彩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独特的釉色和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2. 烧制原料唐三彩的烧制原料主要包括黏土、釉料和颜料。
黏土是制作陶器的基本原料,而釉料和颜料则是赋予唐三彩丰富多彩外表的关键。
在唐代,陶工们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逐渐掌握了各种原料的配比和使用方法,使得唐三彩的色泽更加饱满艳丽。
3. 烧制工艺唐三彩的烧制工艺主要包括胎体制作、施釉、装饰和烧制等步骤。
首先,陶工们需要将黏土制作成所需形状的胎体,然后施釉并进行装饰,最后放入窑中进行烧制。
在整个烧制过程中,温度、气氛和时间等因素都对最终成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4. 烧制技术特点唐三彩的烧制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层施釉:唐三彩通常会进行多次施釉,每次施釉后都需要进行一次烧制,以保证釉色的饱满和均匀。
精细装饰:唐三彩在装饰方面非常讲究,常见的装饰手法包括刻花、镂空、贴花等,这些装饰使得唐三彩更加精致美观。
控温技术:在整个烧制过程中,控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唐代陶工们通过调节窑内温度和气氛,使得釉料能够充分融化并与胎体完美结合。
5. 影响与传承唐三彩的烧制技术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宋、元、明清等时期都有所传承和发展。
现代陶瓷工艺也受到了唐三彩的启发,许多工艺手法和装饰元素都可以在唐三彩中找到影子。
因此,唐三彩不仅是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当今陶艺界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总而言之,唐三彩的烧制技术凝聚了古代陶工们的智慧和心血,在漫长岁月中得以传承发展,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些珍贵文物,并努力传承发扬中国传统陶艺文化。
唐三彩导游词
唐三彩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我是本次讲解员。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
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
有兴趣的旅客朋友可以去搜索深入了解。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
现如今,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早在唐初时,唐三彩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
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对于唐三彩的讲解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的聆听,祝大家旅途愉快!。
唐三彩制作工序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一种独特风格,起源于唐代(618年-907年),因其色彩丰富、图案生动而闻名。
唐三彩通常以三种主要颜色为主:黄、绿、白。
其制作工序繁复,需要经过多个步骤,以下是唐三彩制作的一般工序:### 1. 材料准备:唐三彩的主要原材料是黏土,而颜料则选用矿物质颜料,如铜绿、氧化铁等。
这些原材料的选用对于唐三彩的质地和颜色至关重要。
### 2. 制胎:首先,陶工会将黏土搅拌均匀,然后用轮子或手工方式制成所需形状的陶胚。
这个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陶艺师傅,以确保陶胚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设计要求。
### 3. 雕刻:制成陶胚后,陶工会在陶胚表面雕刻各种图案。
唐三彩的图案通常包括人物、花鸟、动物等,这些图案需要精湛的雕刻技艺。
雕刻过程中要注意深浅的掌握,以呈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
### 4. 涂色:雕刻完成后,陶胚需要晾晒至半干状态,然后再进行上釉和彩绘。
唐三彩釉料主要有黄、绿、白三种颜色,每一种颜色都有独特的配方。
陶工使用细小的刷子或笔,将彩料涂抹在陶胚上,需要精准的手艺以确保图案的精细度。
### 5. 烧制:涂色完成后,陶胚需要进行烧制。
这一步是整个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唐三彩能够保持色彩鲜艳的关键。
烧制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陶器在高温下烧成坚硬的瓷器,并且彩料能够牢固地附着在表面。
### 6. 完工:烧制完成后,唐三彩作品就可以出炉了。
陶工可能会进行一些修整工作,如修剪边缘,擦拭表面,以展现出更加完美的效果。
这一步也是为了确保唐三彩作品符合设计要求,无瑕疵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体而言,唐三彩的制作工序包含了多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环节,需要陶工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
每一个步骤都对最终的作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唐三彩作为中国古代陶瓷的瑰宝,其制作工艺一直备受瞩目。
通过这些独特的工序,唐三彩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传承至今,仍然为人们所喜爱。
唐三彩的传统制作工艺
唐三彩的传统制作工艺《唐三彩》唐三彩的传统制作工艺《唐三彩》唐三彩的传统制作工艺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人是怎样制作唐三彩呢?制作唐三彩的工艺有哪些呢?因为没有文献资料和工艺流程实物来回答,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考古专家、陶瓷专家和收藏大家们。
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截至目前已发现河南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陕西铜川黄堡镇唐三彩窑址及作坊、西安西郊原机场唐三彩窑址等。
通过对这些窑址的考察研究,得出初步的结论,即1957年发现的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是唐代洛阳唐三彩产地所在,是中国最早的一处唐三彩窑址。
文物考古者对巩县黄冶唐三彩窑的发掘,找到了古代唐三彩烧制的窑炉和作坊,并出土大量精美三彩器、半成品和各类窑具。
经过深入研究论证与实际操作,现已总结推断出古代制作唐三彩的工艺流程与工艺技法。
古代唐三彩制品是经过两次烧造而成的,先是将高岭土原料碾碎放入澄泥池中浸泡、沉淀,制成泥浆,在作坊中制坯做成各种器物后,入窑作第一次素烧,素胎烧成后取出上彩釉,再入窑进行第二次釉烧而成。
一、唐三彩的制作胚胎原料目前在河南省发现的唐三彩遗址是在巩义的大黄冶,小黄冶,这一带地质结构属粘土矿层带,有青色、白色高岭土层,也就是优质的北方瓷土。
这种粘土质地细腻,无杂质并且含铁量很低,加工后的泥料可塑性较强。
由此可以推断唐代洛阳三彩的制作,其主要原料采用的就是这一带的高岭土。
一是根据巩县窑出土的唐三彩碎片及胎质分析,二是利用同地域高岭土的配制烧制实验比较,胎质细白。
研究表明黄冶窑在唐代制作三彩胚胎所用的原料就是从当地开采的。
制作原料开采出来后,经过晾晒、挑选、碾碎,再用水浸泡,然后调和成泥浆在澄泥池里进行沉淀,制作坯胎时利用上层的细料,这种材料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浸泡,所以可塑性能好,制作时手感光滑,便于修整,二次釉烧时与釉层结合性较强。
二、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一)模制印坯制作工艺制作唐三彩首先要进行雕塑成型。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鼎盛时期之一,受社会整体氛围的影响,艺匠们的技艺水平达到很高境界,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空前的。
非遗工艺唐三彩,历经千年的古老艺术。
非遗工艺唐三彩,历经千年的古老艺术。
原标题:非遗百科 | 唐三彩制作工艺的“前世今生”唐三彩是中国唐代彩色釉陶艺术品的总称,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因其釉色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差点被遗忘的瑰宝据史书记载,唐三彩始于初唐,盛于中唐,衰于两宋,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其技艺失传的断代史亦有近千年。
20世纪初期修建陇海铁路时,唐三彩在洛阳邙山地段被大量发现,受到王国维、罗振玉等国学大师的极力推崇,从而使这一沉睡千年的古老艺术获得新生。
考古专家发现,洛阳唐三彩多集中在隋唐东都城的周边郊区,即城北邙山、城南关林和龙门、城西谷水一带,在偃师、孟津、伊川等地的唐墓中也多有出土。
▲ 三彩鸡(唐)藏于洛阳博物馆唐三彩,生活中无处不在考古发现,在唐代,凡是和日常生活有关的器物,基本都能找到唐三彩的身影。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考古发掘出土的唐三彩实物较少,加之当时认识有限,人们普遍认为唐三彩只是唐代用于陪葬的器物。
随着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数量增多和对唐三彩窑址的大规模发掘,唐三彩的实用性越来越明显:几乎所有能够叫出名字的其他陶瓷类器物种类,都能找到唐三彩制品。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器物出土的地点多是当时的灶台、水井和房屋遗址中,如碗、盘等器皿大多在灶台附近的灰坑里,而灯、炉子则出现在居住区内。
▲ 三彩人形七星盘(唐)藏于洛阳博物馆而作为陪葬的唐三彩器物则表现了唐代百姓的富裕生活以及当时兴盛的厚葬之风。
唐三彩陪葬品的类别有限,大多是马、骆驼、文武官俑、侍女俑、镇墓兽等。
工匠会根据对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等,“分门别类”地进行精细加工,比如为了表现贵族妇女体态丰满、俊丽动人的特点,有意加大脸部体积来展示圆润;仕女俑则大多塑造成少女形象,面目清秀,神情谦恭。
仅女俑的发髻就有倭坠髻、双丫髻、鹦鹉髻、螺旋髻等数十种,用以显示不同的社会地位。
同为唐三彩,豫陕有差异在洛阳唐三彩研究院学术资料库里,资料显示,唐三彩最早发现于洛阳,之后在中国不少地方都有唐三彩出土。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瓷器,主要存在于唐代。
它运用彩釉技艺绘饰,形制多样、色彩艳丽,是盛唐时期瓷器革新的代表。
唐三彩的制作技艺很复杂,其制作工艺如下:
一、陶土选料
陶土的挑选很重要,唐三彩是一种发色最盛的瓷器,其彩色的鲜艳程度决定于陶土的原料。
唐三彩的陶土原料可分为东晋陶土和唐代陶土,这二类陶土都有一定的含硅量和含粘土量,这些是影响唐三彩彩色鲜艳程度的因素。
二、彩料熔制
彩料是唐三彩的核心要素,唐三彩的彩色元素大多数是以氧化铁为主。
所以在唐三彩的制作中,需要采用釉料的配方,将正确的比例的彩料添加到釉料中,这些彩料大多属于金属氧化物,要熔融在釉料中,形成一体。
三、彩釉施釉
将熔融的彩料添入到釉料中,经过一系列的配方和熔融,制得彩釉,再将彩釉涂布在陶器的表面上,以彩釉覆盖陶器表面,达到装饰性的目的。
四、烧制
将施釉的陶器烧制,温度需要达到1050度以上,烧制的过程中,彩料会发生化学变化,釉料里的彩料会形成一种交联的状态,
使釉料和陶器内部的物料形成一个稳定的结合,使得釉料与陶器的表面形成结合,从而形成最终的唐三彩陶器。
上述是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唐三彩在历史长河中是一种重要的陶瓷,它的特点就是具有鲜艳的彩色,而这种彩色的鲜艳程度由原料的配料和工艺的技术水平决定。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一定的技能与技巧,以获得最美丽的唐三彩陶器。
唐三彩解说词
唐三彩解说词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大名鼎鼎的唐三彩呀!
唐三彩,这可真是个神奇的宝贝!你说它像不像一个穿越时空的魔法盒子呀?一打开,就把我们带到了千年前那个繁华热闹的大唐时代。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工匠们,用他们巧夺天工的双手,一点点地塑造出这些精美的器物。
那色彩,那造型,啧啧,真是绝了!黄、绿、白三种颜色相互映衬,就好像是大唐盛世的绚丽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你看那匹马儿,多么栩栩如生啊!好像下一秒就要撒开蹄子奔跑起来似的。
还有那仕女俑,姿态优雅,神情妩媚,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这唐三彩可不单单是个摆件儿,它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呢!它见证了大唐的辉煌与荣耀,见证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审美。
咱再说说这唐三彩的工艺,那可真是复杂得很呐!从选料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
他们得先挑选出合适的泥土,然后经过精心的塑形、雕刻,再施以那独特的彩釉。
这过程就跟妈妈做饭一样,得一步一步来,可不能马虎。
说起来,这唐三彩不就跟咱现在的艺术品一样嘛!都是人们用心创造出来的美好。
它能流传至今,那可不是偶然的呀!这得感谢那些一直守护着它、传承着它的人们。
你们说,要是咱能穿越回唐朝,亲眼看看唐三彩是怎么制作出来的,那该多有意思啊!说不定还能跟那些工匠们学上两手呢。
哎呀,唐三彩啊唐三彩,你可真是个宝贝!你让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咱可得好好保护这些宝贝,让它们继续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喜爱它们!这就是唐三彩的魅力,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啊!咱可不能把它弄丢了,对吧?。
唐三彩赏析
唐三彩赏析
唐三彩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陶瓷工艺品,其制作始于唐朝时期,鼎盛于唐宋时期。
它以其鲜艳多彩的釉彩和精美的造型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
唐三彩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多种颜色的釉彩,包括黄、绿、褐、白、黑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图案和色彩。
这些釉彩通常被涂在陶器表面,然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
独特的釉彩技法使得唐三彩作品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唐三彩的造型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三彩马,它以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和精致的细节而著名。
唐三彩马通常呈现出骏马奔驰的姿态,栩栩如生的表现了唐代人对马匹的崇拜和追求。
唐三彩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和文化。
通过对唐三彩的赏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人民的审美趣味、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风貌。
唐三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常穿着当时的服饰,反映了唐代时尚的特点;动物形象则反映了唐代人民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
此外,唐三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宗教信仰。
例如,一些唐三彩作品中出现了佛教的形象,如佛像、罗汉等。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
艺术品,更是唐代人民对佛教信仰的表达。
总的来说,唐三彩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鲜艳多彩的釉彩和精美的造型而备受赞赏。
通过对唐三彩的赏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社会的生活、文化和宗教信仰,这使得唐三彩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扇了解唐代历史的窗口。
关于唐三彩的讲解词
五彩缤纷的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五彩
斑斓的色彩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的象征。
唐三彩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
唐代,因为其色彩多样化、造型别致,因此非常受到当时的贵族和富
人的喜欢。
唐三彩先后出土于唐代的陪葬坑、官宅、寺庙、墓葬等地,数量极为庞大。
唐三彩被称为“三彩”是因为它采用三种主要的颜色:黄、绿、白,这些颜色是通过不同的化学配料调制而成,以及在高温
下进行烧制而得到。
唐三彩的形态也非常多样化,从人物、花鸟、器皿、兽形、戏曲
角色等等都可以见到唐三彩的身影。
唐三彩的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融合了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
唐三彩的色彩和形态多样化也反映了唐代盛世时期的繁荣和多
元化。
唐三彩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因为唐三彩的数量非
常有限,而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非常的深厚。
唐三彩也是中国土产
陶瓷的代表性产物之一,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唐三彩不仅是
陶瓷品质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杰出代表。
唐三彩制作方法
唐三彩制作方法
唐三彩的烧制需要经过塑形,印模,上釉等多道工序,首先是原料,唐三彩采用洛阳周边的优质高岭土,黏土和长石粉,要将这些原料混合,晾晒,挑选,粉碎,揉搓均匀,并加水调和成泥浆,这些泥浆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再从中挑选出上等的细料,只有上等的细料才能同釉层完美结合。
然后是制模,要先将人物或者动物的形象用高岭土制成模型,接着浇灌石膏制出模具,最后是将陶土灌入模具压铸成型,由于唐三彩造型十分复杂,不可能一次成型,所以要将各部分分别用模具做出来再用陶土粘合在一起。
《唐三彩工艺》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独孤思贞墓出土 高89厘米 此武士俑造型略显夸张,而服饰基本写实。唐代 甲胄主要是“明光甲”,其形制为头盔有护耳、 护颈,背甲为一整片,胸甲和背甲在肩部以带扣 连。束甲带作十字形。腰带上半露圆形护脐,带 下左右各有一片膝裙穆,膝裙下为战裙。肩部披 膊有两重,上层作兽头吞臂状,下层至腕。另有 一种圆领缺跨的袍衫,是两胯下开衩的袍服,因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45.3厘米 此俑头戴幞头,身穿浅黄色翻领窄 袖袍服,是唐代风行的胡服之一。幞 头是唐代男子的一种巾帽,用一块黑 色的布吊或纱、罗缠裹,其形可随意 变化。唐初顶部较矮平,以后不断变 高变圆、变尖,巾的两脚下垂。中晚 唐时期,幞头内衬巾子(帽胎),摘戴 方便。巾的两脚则由下垂软脚变为硬 脚,并逐渐向两侧作平直式发展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45.2厘米 盛唐时期的女俑已由初唐的清秀型向丰 腆型转变,反映出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 随而妇女服装的衫袖和长裙日渐加宽。由 于纺织、刺绣和印染工艺的发展,服装的 色彩、纹饰及做工也日益精美华贵。至中 晚唐时期,大袖宽衣、多褶阔裙成为时装。 虽然数代皇帝多次下诏限制衫袖和裙幅的 宽度,却屡禁不止。此俑在盛唐墓中出土, 造型丰腴发式与服饰已大别于初唐女俑的 样式。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 土 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 米。舞俑高25.1厘米 唐时,中亚有许多乐帅、歌舞者留 住长安城内,唐高祖曾拜中工安国 出生而长居长安的安叱奴为散骑常 侍。曹国人曹保及其子善才、孙曹 纲都是蜚声艺林的琵琶名手。宪宗 元和时,西域米国人米嘉荣曾为唐 朝廷供奉。是歌曲名家。玄宗开元 时,康国、史国均造使献胡旋女子。 南亚、东亚诸国中的骠国、扶南, 以及日本也有很多乐工旅居长安, 带来了很多新的乐曲和乐器。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流程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流程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流行的陶瓷工艺品之一,以其绚丽多彩、形态
优美、设计精巧而闻名于世。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流程繁琐,需要耐心
和精细的操作,下面我们就一步步来了解它的制作工艺流程吧。
一、原料准备
唐三彩采用长沙泥为原材料,需要对其进行筛选、淘洗、晾晒等工序。
除泥之后,还需配制釉料和彩料。
釉料应该是白色透明、无空鼓、无
釉脱现象的釉料。
彩料其实是用彩色泥制成,通常是红、绿、褐三色。
二、制胎
根据需要造型,将工艺品的侧面、正面、背面,分别制造成为瓶、碗、盘等不同的器物。
在胎的表面涂上一层白色粘土,待晾干之后就可以
将雕刻好的纹饰刻入粘土中。
三、上釉
分别在器物的内圈和外圈上涂上白色釉料,以达到白中透彩的效果。
四、涂彩
待釉涂好后,就可以用彩泥粘贴一些民间神仙、唐朝官员、民间故事
人物等图案,然后粘上彩泥以制作成形状。
五、二次烧制
工艺品经过第一次窑烧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烧制,这时窑温高达1100℃,烧制时间一般在6-10小时左右。
在窑的不同区域,温度会有
所不同,根据温度的变化,工艺品的颜色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六、上红彩
在烧制好的工艺品表面,再涂上第一次烧制时未上过的红色彩泥,然
后放入窑中再次进行烧制。
烧制温度和时间和第一次烧制时的一样,
只不过烧制的时间更加短暂。
综上所述,唐三彩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需要细致的操作和多次
的烧制,制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够更好的表达出唐三彩的独特魅力。
历
经千年,唐三彩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唐代唐三彩的色彩魅力
唐代唐三彩的色彩魅力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其丰富多彩的色彩而闻名于世。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唐三彩正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其色彩魅力不仅体现在艳丽夺目的外表上,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唐三彩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色彩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唐三彩色彩魅力的独特魅力所在。
唐三彩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这为唐三彩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唐三彩起源于隋代,但真正兴盛和发展却是在唐代。
唐三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泽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当时陶瓷艺术中的佼佼者,备受人们喜爱。
制作工艺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胎、釉、绘画和烧制四个环节。
首先是选料和制胎,然后施釉,接着进行绘画,最后入窑烧制。
其中,绘画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环节。
绘画主要采用红、黄、褐、绿等颜料,通过勾线、填色等技法勾勒出各种形态,再经过一次次施釉和烧制,使得色彩更加饱满明亮。
色彩特点唐三彩以其丰富多样的色彩而著称,主要包括红、黄、褐、绿等几种基本颜色。
这些颜色不仅单一鲜明,而且常常运用在同一器物上,形成了对比鲜明、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
红色象征着喜庆和祥和,黄色代表着富贵和权势,褐色则给人一种沉稳和厚重之感,而绿色则带来清新和生机。
这些色彩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使得整个器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对后世的影响唐三彩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丰富多彩的色彩激发了后人对于陶瓷艺术的探索和创新,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
同时,唐三彩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可以说,唐三彩不仅仅是一种陶瓷器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综上所述,唐三彩以其色彩魅力成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夺目光芒。
其丰富多样的色调、精湛复杂的制作工艺以及深厚内涵的文化底蕴使得唐三彩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唐三彩制作工艺
唐三彩制作工艺一、唐三彩的概述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起源于唐代,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唐三彩主要以黄、绿、白、褐、黑等五种颜色为主,其造型多样,包括人物、动物、花鸟等。
二、制作原料1. 黏土:选择质地均匀细腻的黏土,需经过筛分和淘洗。
2. 矿物质颜料:主要有铜绿矾(绿色)、铁红(红色)、钴料(蓝色)等。
三、制作工艺1. 制作胎体:将黏土捏成所需造型的胎体,然后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2. 涂抹白泥:将白泥涂抹在胎体表面,用刮刀修整表面使其平整。
3. 上釉:将釉料涂抹在胎体表面,用刷子均匀涂抹,并进行第一次烧制。
此时釉与泥已经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4. 绘画:在胎体表面上用颜料进行绘画。
由于唐三彩的颜色多样,需要进行分层上色,颜色浅的先上,颜色深的后上。
绘画完成后再次进行烧制。
5. 着色:在绘画完成后,用不同颜色的釉料进行着色,并进行第三次烧制。
四、注意事项1. 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环境保护。
2. 制作胎体时要注意造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涂抹白泥时要均匀涂抹,并修整表面使其平整。
4. 上釉时要均匀涂抹,并注意避免釉料流淌到胎体底部。
5. 绘画时要注意分层上色,避免颜色相互干扰。
6. 着色时要注意不同颜色之间的搭配和渐变效果。
五、总结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珍品,其制作工艺精湛复杂。
制作唐三彩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制作胎体、涂抹白泥、上釉、绘画和着色等。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环境保护,同时还需要注意造型准确性和稳定性、涂抹白泥的均匀性和釉料的均匀涂抹、绘画时的分层上色和着色时的不同颜色之间的搭配和渐变效果等。
《唐三彩瓷版画制作工艺》 解说词
题目:唐三彩瓷版画制作工艺简介:唐三彩瓷版画是在唐三彩基础上,结合现在彩色釉陶工艺,发展起来的一种平面陶瓷版画。
这种版画在国内和国外,销售量均不错。
唐三彩瓷版画主要有两个种类,一类为装饰型,一类为实用型。
制作工艺,也综合了许多现在制瓷技术。
本片重点介绍两种类型版画的制作工艺。
关健词:唐三彩瓷版画装饰手工印刷制作工艺片尾字幕:科学顾问符东平编导张征摄像张跃阔剪辑孔小莹唐三彩瓷版画现在人都喜欢在房间里摆设点小物件,种盆花,养条鱼,增加点生活情趣。
日子越过越好,摆件多了,墙面空间也就被关注起来。
像咱农村贴年画一样,城里人也在房间里,挂起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这版画,就很受人欢迎。
符阿姨家是新装修的房子,空间敞亮了,便琢磨着,在墙壁上挂了几幅唐三彩瓷版画。
还别说,这种版画不但色彩鲜明,题材也挺广泛,有的画的是西洋风景,有的画的是洛阳牡丹。
老太太喜欢京剧,在自己的卧室里,还挂了一副京剧人物像。
您瞅瞅,这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往墙上一挂,俩字:讲究。
要说这唐三彩瓷版画,不但像符阿姨这样的国内人喜欢,还销到了欧美和东南亚。
瞅着行情不错,就有人开始琢磨了,这唐三彩瓷版画是个啥东西?和唐三彩又是啥关系呢?说起这话来,也有些年头了。
大家都知道,唐三彩是立体器皿,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一个总称,烧出来的作品,颜色大多以红色为主,绿、白相辅,因此得了个三彩的称呼。
到了20世纪80年代,洛阳的一些老艺人,便琢磨着,将传统的唐三彩立体器皿的工艺,往平面瓷板上运用,想着让这种传统工艺得到更广的应用。
这不断改良、杂交,就形成了现在咱们看到的唐三彩瓷版画。
说白了,这唐三彩瓷版画,就是在传统的唐三彩制瓷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在的彩色釉陶技术,制作出来的平面陶瓷版画。
日子久了,研究的人多了,这唐三彩瓷版画,花样也是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
现如今的唐三彩瓷版画,大致可分为装饰型和实用型两种。
装饰型的就不用说了,各种样式的版画都是。
这实用型的,像茶杯垫、纸巾盒,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产品。
唐三彩的烧造工艺
唐三彩的烧造工艺
唐三彩是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出土的一种以黄、绿、棕三种颜色为主的陶器。
它的烧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材:唐三彩的原料主要是黏土和其他多种矿物质,如白垩、长石、石英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筛选、搅拌、晾晒等工序,以达到合适的含水率和成型性。
2. 成型:选好原料后,唐三彩的下一步就是成型。
成型分为手工成型和轮盘成型两种,其中手工成型更为常见,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部位的比例和形态,保证造型美观、实用。
3. 雕刻:成型完成后,唐三彩上会雕刻各种图案和纹饰,例如花卉、人物、动物等。
这些图案需要精细、细腻,通过高超的雕刻技艺来打造。
4. 烧制:唐三彩的最后一个步骤是烧制。
通常采用定温烧制法,将唐三彩置于高温窑内进行烧制。
烧制温度一般在800℃左右,本着“虽难必做”的原则,匠人们会耐心地等待数日,直到烧制完成。
唐三彩的烧造工艺虽然历经千年,但至今仍然有许多匠人们沿袭着这一传统工艺进行制作。
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使得唐三彩成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珍品之一。
唐三彩烧制工艺
唐三彩烧制工艺唐三彩烧制工艺 - 简介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唐三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
唐时多以红、1绿、黄为主,故称“唐三彩”。
三彩是通称,并不限于三种颜色。
除红、绿、黄外,还有白、黑、兰紫等颜色。
唐代这种艺术珍品,大部在洛阳发掘出来,故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唐三彩的作法是将做好的坯体,装在窑内烧至1100度左右,取出施彩,然后再放进烧窑内烧至900度左右即可。
唐三彩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铝。
呈色剂是各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
唐三彩采用二次烧成法。
首先使用白色粘土作胎,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经过冷却,再于胎上绘以各种釉料入窑进行釉烧。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850℃-950℃)釉陶器,用含有铜(釉为2绿色)、铁(赭黄色)、锰(紫色)、钴(蓝色)、锑(浅黄)等作釉料着色剂,并加入铅、铝作助熔剂。
其釉色互相渗化,加上年代久远,部分颜色发生变化并产生新色,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水平。
但由于实用性较差,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即明器和俑。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已有百年的历史。
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目前,洛阳唐三彩的生产厂数十家,以洛阳市美陶公司生产的为最佳。
外宾及国内游客来洛观光时,无不带回三彩制品作为纪念,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多以“唐三彩”作为馈赠礼品,洛阳人也多用“唐三彩”作为重要礼品赠送亲朋。
唐三彩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种。
人物有文臣、武将、贵妇、男僮、女仆、艺人、胡人等。
动物有3马、骆驼、牛、羊、狮、虎等。
器物有盛器、文房用具、室内用具等。
古时,唐三彩很少用作日用品和陈设品,大部分用作随葬品,主要出产、流行于中国的中原地区,供这一带的大小官僚们使用。
随着唐朝陵墓的发掘,大量随葬品唐三彩得以面世。
随葬品唐三彩主要分为器物类,如碗、壶、盘、房屋等;以及俑像类,如仕女、文吏、胡人、乐伎、武士、天王、马、骆驼等。
唐三彩
唐墓中出土的三彩骆驼造型生动,神态各异, 好像它们都可以倾述一段迷人的往事。骆驼负重 耐劳,能忍饥渴,是中亚、西亚商人在丝绸之路 上主要的交通工具。有人叫它们“沙漠之舟”。 三彩中的骆驼无论是昂首嘶鸣,还是跪在地上, 都往往被塑造的轩昂生动,气魄强大。这说明了 大唐当时对外交流的频繁,反映繁荣的商路盛况 之中人们对骆驼的依靠。它们不仅满载着各国贸 易的货物,而且还是各国对外交流活动的载体。
唐三彩
了解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 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 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 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 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 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唐三彩的制作过程,首 先是对原料进行加工,即挑选、 舂捣、淘洗、沉淀、捏练和陈 腐等步骤;然后制胚成型修饰, 晾干后入窑炉素烧至1150℃ 左右,再取出施釉;施釉之后 第二次入窑炉烧至800— 900℃。这样便可以烧成三彩 器了。
唐 三 彩 骆 驼 载 乐 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唐三彩瓷版画制作工艺简介:唐三彩瓷版画是在唐三彩基础上,结合现在彩色釉陶工艺,发展起来的一种平面陶瓷版画。
这种版画在国内和国外,销售量均不错。
唐三彩瓷版画主要有两个种类,一类为装饰型,一类为实用型。
制作工艺,也综合了许多现在制瓷技术。
本片重点介绍两种类型版画的制作工艺。
关健词:唐三彩瓷版画装饰手工印刷制作工艺片尾字幕:科学顾问符东平编导张征摄像张跃阔剪辑孔小莹唐三彩瓷版画现在人都喜欢在房间里摆设点小物件,种盆花,养条鱼,增加点生活情趣。
日子越过越好,摆件多了,墙面空间也就被关注起来。
像咱农村贴年画一样,城里人也在房间里,挂起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这版画,就很受人欢迎。
符阿姨家是新装修的房子,空间敞亮了,便琢磨着,在墙壁上挂了几幅唐三彩瓷版画。
还别说,这种版画不但色彩鲜明,题材也挺广泛,有的画的是西洋风景,有的画的是洛阳牡丹。
老太太喜欢京剧,在自己的卧室里,还挂了一副京剧人物像。
您瞅瞅,这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往墙上一挂,俩字:讲究。
要说这唐三彩瓷版画,不但像符阿姨这样的国内人喜欢,还销到了欧美和东南亚。
瞅着行情不错,就有人开始琢磨了,这唐三彩瓷版画是个啥东西?和唐三彩又是啥关系呢?说起这话来,也有些年头了。
大家都知道,唐三彩是立体器皿,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一个总称,烧出来的作品,颜色大多以红色为主,绿、白相辅,因此得了个三彩的称呼。
到了20世纪80年代,洛阳的一些老艺人,便琢磨着,将传统的唐三彩立体器皿的工艺,往平面瓷板上运用,想着让这种传统工艺得到更广的应用。
这不断改良、杂交,就形成了现在咱们看到的唐三彩瓷版画。
说白了,这唐三彩瓷版画,就是在传统的唐三彩制瓷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在的彩色釉陶技术,制作出来的平面陶瓷版画。
日子久了,研究的人多了,这唐三彩瓷版画,花样也是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
现如今的唐三彩瓷版画,大致可分为装饰型和实用型两种。
装饰型的就不用说了,各种样式的版画都是。
这实用型的,像茶杯垫、纸巾盒,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产品。
您又要要问了,光看你说的挺热闹,这唐三彩瓷版画,到底是咋制作出来的啊?别着急,今天咱就在这两类里挑两种,好好的给您说说。
一、装饰型瓷版画的制作工艺制造唐三彩瓷版画的,都是些民间工艺师傅,可不是什么画家。
想做一幅装饰型的瓷版画,首先得找到素材,然后设计和修改一番才行。
就看这幅京剧人物像吧,您现在看到的,是没经过修改的原图,线条和颜色都比较复杂,想就这样把原图做到瓷版画上,实在有点难度。
得让设计人员修改一下。
1、设计通常情况下,完成一件作品,设计人员,要做四件事。
调整尺寸、剔线、制作效果图和扎稿。
(1)调整尺寸咱要制作的这幅京剧人物像,实际尺寸是30×30厘米。
设计时,设计稿也得是这个尺寸才行,这就需要将原图大小,调整一下。
调整时,可得记住了,只能对原图进行整体缩放,千万不能使图片变形。
至于多余的或者缺少的部分,根据具体情况剪裁或者补充上,就可以了。
这种活,要利用专业的图形处理软件来完成。
设计人员常用的软件,叫photoshop。
(2)剔线剔线也要借助软件完成,这款软件的名字叫adobe illustrator。
Adobe illustrator是一款专业的矢量图形绘制软件,借助里面的工具,能轻松的将原图上的图案形体轮廓,绘制出来。
这些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都得专门经过学习,在这里就不详加赘述了,咱们重点说一下,要利用它干那些事情。
利用软件,对原图进行剔线,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简化,另一个是美化。
简化,就是要将图案的背景、或者线条过于复杂的地方,进行简化,去掉琐碎的线条。
像京剧人物的头饰,就过于复杂,在瓷版画制作中,很难表现,需要简化掉。
简化有个原则,就是在不影响作品完整性的基础上,能不要的线条尽量不要,但是主体线条必须保留。
美化,则是指在尊重原图的基础上,对图案线条进行适当的修改,比如,脸部轮廓太宽,可以改窄点,这就看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了。
剔出的图案轮廓线条,实际就是一副简笔画,我们能很容易分辨图形的各个部位,但比之前的原图,看起来就简单多了。
这就是我们后面要使用的线稿。
线稿需要另外保存,导入到photoshop软件中,利用它模拟出,要制作的瓷版画的实物效果图。
(3)制作效果图模拟实物效果图,主要是参考原图的颜色,结合现有的釉色,对线稿中的各部分,重新进行色块填充,填色时,尽可能让色块与色块间的差异大一些,如果釉色太相近,容易使画面色彩看起来不明快。
要说这效果图,作用可不小。
实际上,制作效果图,是在原稿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彩色釉陶工艺水平,对图案重新进行了一次着色、美化。
对制作瓷版画的工艺师傅们来讲,后面的制作,就是参照它来完成创作的。
更重要的是,一个成熟的效果图能让我们,第一时间感受到,将来成品的大致效果,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及时调整。
可谓一举多得。
填色完成后,还得给立线的部分,添加投影和浮雕效果,调整适当的参数,使它呈现出立体感。
有句话得说,这效果图对制作瓷版画的工艺师傅来说,是参照和要求,但却不能直接使用。
制作瓷版画,还得用咱们剔线后的线稿。
(4)扎稿设计人员需要先将线稿上,立线部分的线条,和使用釉色过渡部分的线条,分别设置粗细,来加以区分,将线稿打印出来。
然后将打印出来的线稿,与厚度为0.3mm的聚氨酯薄膜对齐,固定,放在泡沫板上。
用特制的带针头的笔,沿线稿的线条,进行扎孔。
扎孔时,需要立线的部分,或者画面线条较多的位置,需要扎的密一些。
相反,不需要立线,或者画面线条较少的位置,可以扎的稀少一些。
这样,纸上的线稿,便被复制到了聚氨酯薄膜上。
这有什么用,先按下它不说,咱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表。
这是制作京剧人物像版画的用色标注。
这些颜色就是经过专门配制的釉料,制作后的实际颜色。
2、配釉唐三彩瓷版画,使用到的釉色有400多种,全部是由6种基础釉调制出来的。
这6种基础釉也买不到,还是得自已调配。
基础釉是指白、棕、黑、红、绿、蓝六个颜色。
这配釉,就好比中医治病,用药不同、用药量不同,产生的效果都不一样。
就拿其中的蓝色来讲,配制的原料主要有:含铅熔块、红丹、石英、长石和氧化钴几种。
配制的方法到不难。
首先,准备一个瓷坛,在里面放点球形石块。
然后,按比例称出相应量的原料,倒入瓷坛内。
蓝色基础釉的配方为:含铅熔块8-20%,红丹40-65%,石英18-25%,长石1-5%,氧化钴0.5-1.5%。
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数据,和烧制时的炉内温度,都有直接关系。
要想掌握最佳比例的配方,还得根据自己的条件,试验一下。
配完原料,还得再往坛子里加点水,水和原料总量的比例约为1:1。
然后,将瓷坛盖盖好,劲(jin)小,那就拿橡皮锤砸砸。
最后将瓷坛放到球磨机上,开动开关,让球磨机带动瓷坛转动,24小时以后,蓝色基础釉就能用了。
其它颜色的基础釉配制方法也是如此,只是配方有所差别。
从这张基础釉的配方表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配制那种颜色的基础釉,都包括:含铅熔块、红丹、石英、长石四种基础原料,并且所占比例变化不大,或保持不变。
真正引起颜色变化的是氧化铁红、二氧化锰、氧化铜和氧化钴。
例如白色只用四种基础原料即可配制而成,红色则需要在四种基础原料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铁红,黑色需要再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铁红、二氧化锰和氧化钴才能制成。
有了基础釉,配制各种釉色就很容易了。
想要什么颜色,在配色表上查一下,根据规定的基础釉比例,称出相应的量,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这些配完的釉色,没烧制前,光用眼睛看,可不是我们想要的颜色,一定要对相应的颜色,做好编号。
除了配釉以外,我们还要配制另外一种东西,叫立线土。
立线土是用来在瓷板上,绘制设计时标示出的立线部位的线条的。
3、配立线土配立线土的方法同配釉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原料和配方有所区别。
配制立线土的原料和配方是:胚土15-25%,黑毛土20-40%,石英15-35%,长石15-30%。
按比例混合后,打磨24小时,即可使用。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扎好的塑料线稿有了、效果图有了、釉料有了、立线土也有了。
可是这画画得有纸啊,哎,再加上这种市场上买来的陶瓷素面砖,工艺师傅就可以制作瓷版画了,工艺程序里,这叫上釉。
4、上釉上釉也得分几步完成。
首先,就是要准备好规格大小的素面砖。
接下来,就该用到咱们前面复制在聚氨酯薄膜上的线稿了。
(1)印稿印稿,就是将聚氨酯薄膜线稿铺在素面砖上,然后在塑料稿表面,印一层油墨,油墨透过塑料稿上的小孔,渗透到瓷板上,这设计好的图案线条,就又跑到素面砖上去了。
接下来,得先将线稿中需要立线的线条画出来。
(2)立线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工具,是立线用的橡皮球,球的上端有一个直径约1.5毫米的针头。
使用时,先取适量的立线土,如稠度较高,加入适量的水,使其与水的比例,保持在1:1,搅拌均匀,装入到橡皮球内。
然后在瓷板上,面出需要立线的线条。
立线的高度,在1.5-2毫米之间。
立线,实际上是为了增加作品的立体感。
设计时,就已经标出了需要立线的部位。
参照效果图,勾画出来就可以了。
立线时,要注意两个字:慢、稳。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一定要保证立线的位置准确,高度达到规定要求,更不能遗漏线条。
这些活都完了,才开始真正的上釉。
(3)上釉色上釉,通常使用毛笔,每次蘸取的釉料,既要将笔头蘸满,又不能滴落。
上釉时,得严格按着效果图设定的釉色色号和釉色范围,选择对应的色号上色。
一种颜色的釉料要一次上完。
上釉的厚度,为1.5毫米左右。
并且,还要对哪个部位怎么上釉,做到心中有数。
唐三彩瓷版画上釉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手法,有平铺、覆盖、扫釉、点釉等。
平铺是用一种釉色直接填充,覆盖,则是指在一层釉色上面,覆盖另外一种釉色,出现两种釉色相融的效果;扫釉常被运用到背景的纹理制作中(图片);点釉则是为丰富画面效果,在版画上,点缀出其他形体或颜色的方法,例如沙滩上的脚印、树叶等。
在给京剧人物像上釉时,我们使用的手法,大部分是平铺的方法,在给人物头饰上的珠子上釉时,使用到了覆盖的手法,先上灰色,后上白色。
上釉过程中,釉色不能上到规定范围之外,如不小心有釉料滴落到瓷板上,对不起,您得用刀片把它刮掉,要不,色就串了。
同时,还要注意所使用釉料的浓度,浓了就加水调调,釉料太浓,会造成上釉过厚,太稀,则上的釉色又过薄(bao)。
釉料和水的比例,应保持在1:1的比例。
想让上完釉的版画,出现我们想要的颜色,那得经过高温烧制。
5、烧制烧制的炉子都是特制的。
现在,咱们就将上完釉的京剧人物像,混同其它版画作品,一起放进炉子内。
放置时,要分层放置,让上釉的一面朝上,每层版画之间用瓷条隔开,防止版画粘连。
最上面,用废弃的瓷板,再盖上一层,以免浮灰或其它异物,掉在作品上。
放好后,落盖,别盖严,留一条约10厘米的缝,以便在烧制中排湿气,否则,开始烧制时,湿气过重,瓷板可能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