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IP RAN发展研讨
IPRAN技术解决4G网络承载的研究与部署实现
IPRAN技术解决4G网络承载的研究与部署实现引言;本文介绍了MPLS技术的原理,并阐述了LABEL标签的转发过程的应用,给出了IPRAN分组传送网中解决LTE网络的回传和接口问题。
前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的使用驱动着无线网络从2G到3G,再到现在将要发展的4G-LTE网络。
无线网络宽带化需求已经使得承载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信运营商传统的承载网技术主要是SDH和MSTP等技术,这种传统的传送技术缺点是钢性带宽,使用效率低,优点是QOS性能、网络保护策略、网络安全、网络管理方式等非常好。
但如果使用这种技术解决大带宽、动态流量的4G网络是非常浪费投资,并且网络的改造成本高安。
为了解决4G网络的动态流量的承载问题,新出现了分组统计服用技术,也即是PTN技术和IPRAN技术,但PTN技术是L2层技术,无法解决4G网络的X2业务需求,只有IPRAN技术是L3层技术,真正解决了无线移动4G网络的回传难题。
一、4G-LTE网络架构与传统3G网络相比,LTE网络结构更加扁平化、网络结构功能也更加复杂。
省去了RNC一层,原有RNC部分功能上移至EPC设备,而另外一部分功能则下移至eNodeB设备。
这种架构使得eNodeB承担了原有RNC的部分控制功能,网络资源分配,网络切换直接由eNodeB完成,并定义了几个新的接口。
从图中可见,本地承载传送网针对LTE网络需要承载的业务主要包括:eNodeB到MME的S1-MME控制面接口业务;eNodeB到S-GW的S1-U用户名接口业务;eNodeB到O&M系统的管理控制信息;eNodeB之间的X2接口业务,包括X2_C(控制面)、X2_U(用户面)。
EPC核心网初期一般采用集中放置,局点少,各类网元间互联主要在局内,跨局互联链路数量少。
除S1/X2接口以外的其他接口仍纳入IPRAN分组网CE 网络承载。
二、IPRAN技术IPRAN技术中的IP 指的是互联协议,RAN指的是Radio Access Network。
IPRAN技术的优劣与应用前景初探
术 为 基 础 的 ,拥 有 数 量 巨大 的 业务 通 道 ,且 不 需 要 人 工 的干
预. 就 可 以 实现 相 关 业务 通 道 的 自行 配 置 . 这 种 灵 活 的 配 置 大
量 减 少 了 人 工 配 置 的 过 程 与 成 本
其 的 网络 维护 具 有 较 大 的 复 杂性 .导 致 I P R A N 网络 的 故 障检 测 能 力很 弱 , 这 也是 I P R A N 技 术 的 实施 过 程 中的一 大 劣 势。 ( 3 ) 建 设 成 本 过 高 。 在 进 行 网络 部 署 方 面 , 我 国 当前 的
f r r N技术完全承载 了 S DH 组 网 的 强 大 能 力 。 规 划 建 设 的相 应
( 2 ) 网络 拓 展 性 。 运 用 I P / MPL S的 三 层 动 态 技 术 为 基 础 .
使得 I P R A N技 术 具 有 同 一 的 I P 架构 ,在 网络 扩 展 性 方 面 具
成 为城 市 现 代 服 务 与 三 网 融 合 的重 要 支 撑 平 台 。 本 文 对 我 国有 线 数 字 电视 管 理 构 建进 行 研 究 , 以供 相 关 人 士参 考与 交 流 。
【 关键词 】 有线 电视 ; 数字 电 视; 管理 ; 构建 【 中图分类号 】 T N 9 4 8 . 6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2 2 2 ( 2 0 1 4 ) 1 4 — 0 0 0 4 — 0 2
A M 能 力 方 面 存 在 着很 明 显 的劣 势 , 在 O A M 能 力方 面 , 传 入层 中 , 支持传送 多协议标 记交换 ( M P L S — T P ) 标 准 协 议 的 运 在 O 统 的 回 传 网络使 用 的是 C U I 配置方式, 其 配 置 简单 . 可有效实 用, 可 有 效 解 决数 据 业务 的相 关 需求 。
IP RAN网络关键问题与其发展方向分析
IP RAN网络关键问题与其发展方向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ip ran进行介绍,并针对当前移动分组承载网建设需求急迫性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针对移动承载网ip化演进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ip ran、关键问题、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 tn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ip ran概述移动传送网方面,业界提出了几种取代传统mstp的承载方式来实现“ip ran”,其中包括国内提出的ptn(分组传送网)方式和以思科等路由器厂家为主提出的ip ran方式。
目前移动网络业务主要是通过mstp网络进行回传,其典型的接入环容量为155m或者625m。
从现有网络的实际流量监控来看,在相当长时期内,mstp技术仍可作为以2g、3g移动回传为主的、带宽需求不大的站点的综合接入手段。
但是由于应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特点的限制,现有的mstp技术在高带宽供给、三层网络功能提供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面对业务ip化和宽带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ip ran的部署还需要兼顾3g与lte网络的回传需求。
二、ip ran特点及优势ip ran是指ip化的无线接入网,虽然狭义上的ip ran专注于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到核心网(cn)之间的ip化。
但是目前业界常说的ip ran是指使用ip/mpls技术来承载业务的组网方式。
由于使用ip/mpls组网可以从根本上实现移动回传的ip化,因此业内就直接使用ip ran来命名这种组网方式。
ip ran具有如下技术特点和优势:2.1端到端的ip化端到端的ip化使得网络复杂度大大降低,简化了网络配置,能极大缩短基站开通、割接和调整的工作量。
另外,端到端ip减少了网络中协议转换的次数,简化了封装解封装的过程,使得链路更加透明可控,实现了网元到网元的对等协作、全程全网的oam管理以及层次化的端到端qos。
ip化的网络还有助于提高网络的智能化,便于部署各类策略,发展智能管道。
浅析IP RAN技术在传送网应用中的承载能力
通信技术数码世界 P.28浅析IP RAN技术在传送网应用中的承载能力姚健 天津市邮电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现阶段,IP RAN技术具备规模组网能力,可解决移动承载网构建的各项问题。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IP RAN技术发展现状,从IP RAN技术含义、IP RAN技术种类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并论述了IP RAN技术在传送网应用中的承载能力,从具备大交换容量、支持路由协议、支持MALS VPN技术、支持多样保护技术、支持精确同步技术、综合业务承载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IP RAN技术 传送网 承载目前,在国内通信运营领域,诸多电信企业认识到业务融合的重要性。
在业务融合中,静态配置寻址作为传统的网络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动态寻址要求。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中国移动研发了约万端设备,而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也在诸多省市先后进行了端到端分组化承载技术实验及商用试点。
由此,依据IP RAN技术发展现状,笔者探析了该技术在传送网应用中的承载能力。
1 IP RAN技术发展现状1.1IP RAN技术含义如今,传统的MATP/SDH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网络传输需求,而IP RAN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传送技术,可增强本地传送网的承载能力,在综合业务承载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IP RAN,即是IP化的无线接入网。
在接入网构成中,应包括GSM、GDMA等部分,而IP RAN技术可实现该部分的IP化。
究其原因,在IP RAN中,采用MPL技术系统,可达成无缝衔接要求,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切实满足大客户多项业务的高质量传送要求,其中就包括专线类业务、语音类业务、视频类业务等。
1.2IP RAN技术种类在IP RAN技术应用中,探析该技术的种类,应包括VPN技术、VPLS技术、MPLS技术等。
VPN,即为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应用于公共网络,属于该网络的专用网络技术。
在虚拟专用网络中,公共网络服务商可提供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构架,使之作为平台,促进网络传输。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IPRAN技术是指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即基于IP传输技术的无线接入网络。
它将传统的无线接入网从基于传统电路交换的技术转变为基于IP网络的技术,实现了多业务融合和扁平化网络架构。
IPRAN技术的特点和承载方式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IPRAN技术的特点1. 多业务融合IPRAN技术采用了大量的IP技术,将语音、数据、视频等不同业务统一在一个网络平面上进行传输和交换。
这样可以实现多业务的融合,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和业务的传输效率。
2. 扁平化网络架构与传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相比,IPRAN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的扁平化架构,即将核心网和接入网的网络层次减少到最少,简化网络结构,降低网络运维成本,加快网络的运行速度。
3.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IPRAN技术采用了虚拟化、自动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网络资源可以实现动态配置和灵活调整,能够适应各种业务需求的快速变化。
IPRAN网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展和升级,可以很好地适应未来网络的发展。
4. 高效的传输和交换能力IPRAN技术使用IP数据包进行传输和交换,其处理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
5.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IPRAN技术采用了一系列成熟的安全和可靠技术,包括数据加密、认证、数据完整性保护等手段,保障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1. 语音传输承载IPRAN技术可以采用VoIP技术进行语音数据的传输承载。
VoIP技术利用IP网络进行语音的数字化编码和传输,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语音通信,同时能够有效减少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IPRAN技术能够支持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承载,可以满足各种数据业务的需求,包括互联网接入、企业网接入等。
IPRAN网络的扁平化结构和高效的传输能力,能够实现快速、可靠的数据传输。
随着移动视频业务的快速发展,IPRAN技术可以支持高清晰度、高带宽的视频传输承载。
IPRAN承载网技术探讨
电信科学2009年第11期特别关注:IP RAN2007开始,随着以iPhone 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移动宽带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AT&T 的移动数据流量从2006年到2007年,增加了350%,但是移动数据业务的收入却只增加了50%。
全球3G 业务开展较好的运营商均面临这样的挑战:如何解决数据业务流量增长与运营收入的严重不均衡难题。
由于IP 技术具有更符合数据业务流量特点的统计复用能力和在大带宽条件下比TDM 更低的每比特成本特点,因此移动网络向All -IP 的技术转型成为了必然。
移动网络的IP 化只是一个接口的改变,而承载网络的IP 化则涉及端到端的网络演进,涉及网络管理、保护、故障定位等诸多因素,因此会更加复杂。
1IP RAN 承载需要在灵活性和易维护之间找到平衡点IP 技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承载多种业务,但是网络复杂度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对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和故障快速定位方面,传统的IP 技术还存在很多挑战。
传送网络的特点是覆盖面大,需要承载几千甚至数万的基站,并要求5个“9”的可用性,这意味着一年内网络只允许中断5min 。
这就要求传送网络简单、容易维护并具备快速故障定位和自愈能力。
灵活多业务和简单易维护之间本质上是互斥的,在传送网络向IP 转型过程中,需要找到平衡点。
基本原则是:一个较小规模的网络可以实现更大的灵活性,而网络规模越大,越需要关注易维护能力。
2IP RAN 承载的本质需求是传送基站和基站控制器之间的Iub/Abis 接口为私有接口,业务IP 不可见,Iu 接口和将来LTE 的设备接口均采用有连接的GTP 隧道封装,有连接的隧道建立和删除由状态机控制,如果要终结就需要解析状态机的上下文,这意味需IP RAN 承载网技术探讨杜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现网情况选定了MPLS 叠加部署模型,进行了包括MPLS 、多业务QoS 、网络可靠性、网络同步和网络管理等的设计工作。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IPRAN(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是一种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的无线接入技术,它将无线接入网络和IP网络进行了融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IPRAN技术采用了统一的IP网络架构,将无线接入与核心网接入统一到一个IP网络中。
这种统一的架构简化了网络的设计和管理,降低了网络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
IPRAN技术还能够提供高效的互联互通能力,支持不同类型的无线接入技术,如2G、3G、4G和5G等,以及不同制式的接入设备。
IPRAN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由于采用了IP网络架构,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设备和接入点,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和流量需求。
IPRAN技术还支持灵活的网络配置和动态的资源分配,能够根据网络负载和业务需求自动调整网络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IPRAN技术具备高可靠性和冗余性。
采用了分布式节点和多路径通信技术,能够实现网络的冗余和备份,以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IPRAN技术还支持多种冗余技术,如链路冗余、设备冗余和协议冗余等,可以在网络中提供灵活的冗余保护机制,以应对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
然后,IPRAN技术还具有高性能的数据传输能力。
采用了高速数据接口和协议,能够支持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满足高带宽和低延迟的应用需求。
IPRAN技术还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以便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传输方式。
IPRAN技术具备灵活的承载方式。
可以支持多种承载协议和技术,如以太网、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和IP/MPLS 等,以满足不同类型的业务需求。
IPRAN技术还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如无线接入、有线接入和光纤接入等,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用户需求。
IPRAN培训材料
QoS能力,保证带宽和承载质量能达到SLA协议要求50ms保护倒换能力,确保用户业务不中断保护企业信息安全,防止被窃听,被攻击
组播和带宽扩展能力,高清TV带宽高达8M提高业务体验,实现快速频道切换、错包重传、50ms故障倒换等功能简化IPTV运维,实现故障定界
业务
网络
接入
综合业务承载网
WirelessVoice
WirelessData
HighSpeedInternet
Voice
Streaming
Dial-up
VoIP
Message
过去
现在
企业专线/高价值业务
IPTV业务
3G业务
LTE业务
时钟同步能力。带宽扩展能力:HSPA下行带宽高达14.4MQoS能力。iPhone、数据卡等业务大大增加移动数据业务的流量,为避免像AT&T那样影响语音业务,承载网络需要有强大的QoS能力
四川电信IPRAN网络架构
网络架构
IPRAN网络完全新建,不依托于现有城域网。对于2013、2014年新增基站,不通过城域网直接接入RAN ER。
接入层
汇聚层
核心层
BSC
B
A
A
A
A
A
B
GE
10G
10G
GE/10GE
BTS/eNodeB
BSC CE
BSC CE
CN 2
PE
PE
链路速率
RAN ER
RAN ER
承载网面临的挑战——LTE承载的需求
成本高:一套GPS的硬件成本高,数量庞大。安装和维护费用也非常可观施工难度大:GPS天线对安装环境有特殊要求,长距离下GPS天线馈线较粗失效率高,无失效备份保护:GPS每年失效率大约在5%;基站每站只配置1块星卡,
IP RAN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展望
单个设 备 掉 电时 , 间语 音 MOS 主观平 均得 分 ) 瞬 ( 值 下 降 , 现为 瞬间通话 掉 字 l 表 ~2个 , 通话不 受影 响 。
1 Qo ( 务 质 量 ) 术 . 3 S服 技
时钟 。C SAC E R通 过 C S业 务报 文携带 时钟信 息 , E 在接 收端恢 复 时钟 , 保证 时钟 同步 。 接收 端 的设 备根 据 网络 侧 接 收报 文 引起 C S业 务 接 收缓 冲 区 的变 E
化情 况恢 复 T M 时钟 ,或 根 据 网络侧 接 收报 文携 D
场调测 工作 量 , 于海 量站 点 的安装 和 升级来 说 , 对 节 约 了大量 的人力 成本 。b 核 心 、 聚 、 入设 备均 支 ) 汇 接 持 完 善 O M 协 议 ;通 过 L P层 采 用 MP SO M A S L A
检测 、W 层采 用 P O M 检 测 、业 务层 采用 E H P W A T ( 以太 网 ) AM , 现层 次化 检测 ; O 实 通过 专用 的硬 件
统 的限值 5 相差 不多 , 0ms 基本 能满足业 务需 求 。 在
恢 复时钟的技术 。 以太 网线路上 的串行码流里 提取 从 时钟并选源后 , 时钟锁相环 跟踪其 中一个 以太 网线 路 时钟 , 产生 系统时钟 。 系统时 钟作 为以太 网物理 层 将 发送 时钟 , 于发送 数据 , 用 实现 时钟 向下级 传递 。b )
2 1 O 2年 第 5期
换 路径 ) 自动将数 据切换 到保 护链 路上 去 。 ) 能 b 以太
IP RAN构筑LTE网络发展之基石
C ommun icatio ns World Weekly承载传送I P R A N 构筑L T E 网络发展之基石L T E 承载网络的IP 化已经成为必然,运营商在移动承载网建设中除了考虑IP化和大带宽的需求外还需要考虑诸如组网、同步、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由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成熟、HSPA 的规模商用和无线数据业务资费的下降,移动对固定业务的替代也从语音蔓延到宽带领域,现在是全球无线宽带市场的快速发展期。
无线宽带的快速发展加剧了运营商的竞争,也加速了L TE 的商用节奏。
分析认为,2010年~2011年为全球移动市场L TE T rail 期,2012年L TE 将会有一定规模商用。
MBB (移动宽带)从技术上可以分为传统式、跳跃式、替换式与中国特定式四类技术演进路线,最终都会使用LTE 无线技术进行MBB 部署。
从承载网络的容量上看,无线接入容量要求随着L TE 的部署将成倍增加,2012年承载网络容量将是目前的3倍。
承载网络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规划,必须考虑3~5年。
移动宽带是全球运营商发展的主旋律,宽带化过程中运营商面临的主要压力在于承载网络带宽和收益的矛盾。
急需高传输资源利用率、低维护成本、支持大带宽的网络承载解决方案,以满足LTE 部署建设的承载要求,确保运营商在新一轮MBB 发展高潮中获得有利地位。
大带宽需求与IP 化改造O vu m 最新分析认为,“预计到2012年,全球手机用户总数将达到49.9亿”。
从目前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移动终端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日益强烈,运营商也希望能提供更多的移动话音之外的增值服务。
移动互联网将会成为未来移动网发展的主流。
沃达丰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将对移动网络承载带来巨大带宽冲击。
向移动用户提供多媒体业务,将是未来十年内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潮流。
手持终端的功能将不断完善和增强,为多种移动应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IP_RAN网络解决方案概览
IP RAN网络解决方案概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目录1 RAN网络的历史演进 ..................................................................................................................... 1-11.1 RAN网络的发展 ................................................................................................................................................... 1-11.2 IP RAN网络概况 .................................................................................................................................................. 1-21.2.1 IP RAN网络的出现 .................................................................................................................................. 1-21.2.2 IP RAN网络的传送需求 ........................................................................................................................ 1-31.2.3 IP RAN网络的组网形式 ........................................................................................................................ 1-51.2.4 我司IP RAN网络的设备演进............................................................................................................. 1-82 IP RAN网络解决方案概况........................................................................................................ 2-112.1 我司IP RAN网络解决方案简介................................................................................................................ 2-113 无线业务需求与IP RAN网络规划设计.............................................................................. 3-143.1 概述.......................................................................................................................................................................... 3-143.2 无线业务需求 ...................................................................................................................................................... 3-153.2.1 业务QOS和可靠性............................................................................................................................... 3-163.2.2 流量模型..................................................................................................................................................... 3-183.2.3 业务带宽..................................................................................................................................................... 3-183.2.4 时间要求..................................................................................................................................................... 3-193.2.5 业务安全..................................................................................................................................................... 3-203.2.6 业务广覆盖................................................................................................................................................ 3-213.3 物理网络规划设计............................................................................................................................................. 3-213.3.1 设备选型..................................................................................................................................................... 3-213.3.2 物理拓扑设计 ........................................................................................................................................... 3-213.4 逻辑网络规划设计............................................................................................................................................. 3-233.4.1 设备/链路/逻辑通道的命名规范 ...................................................................................................... 3-233.4.2 带宽规划..................................................................................................................................................... 3-243.4.3 VLAN规划................................................................................................................................................. 3-25 3.4.4 IP规划.......................................................................................................................................................... 3-30 3.4.5 IGP路由规划............................................................................................................................................. 3-31 3.4.6 BGP路由规划 ........................................................................................................................................... 3-38 3.4.7 MPLS规划.................................................................................................................................................. 3-41 3.4.8 VPN规划..................................................................................................................................................... 3-45 3.4.9 可靠性规划................................................................................................................................................ 3-53 3.4.10 QOS规划.................................................................................................................................................. 3-63 3.4.11 时钟规划 .................................................................................................................................................. 3-69 3.4.12 OAM规划 ................................................................................................................................................ 3-77 3.4.13 网络DCN规划 ..................................................................................................................................... 3-791 RAN网络的历史演进1.1 RAN网络的发展移动承载网,又名RAN(Radio Access Network),指的是承载从基站到基站控制器之间网络流量的网络。
IPRAN技术的优劣及应用前景分析
IPRAN技术的优劣及应用前景分析作者:肖光伟来源:《中国新通信》2017年第01期【摘要】移动通信中,IPRAN技术是最具发展力的承载网,逐渐成为网络IP通信模式的主流。
电信运营商方面,比较注重IPRAN技术的应用,将其作为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以此来满足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要求。
本文主要探讨IPRAN技术的优劣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IPRAN技术优劣应用前景近几年,移动通信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业务转型、变革,对承载网有很高的需求,实现移动网络的多样化。
移动网络中,逐步引入IPRAN技术,综合分析此类技术的优劣,同时分析IPRAN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此来提高IPRAN技术的有效性,提高其在移动网络中的作用。
一、IPRAN技术分析IPRAN技术经常出现在网络内,与IP地址类似,是指互联网的一类协议,或者可以表示为虚拟移动网络中的地址代号。
IPRA技术来源于网络服务,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方式,IPRAN技术在移动网络中,是一种能够实现移动网络资源回传的技术,汇聚到城域网、IP城域网内,实现了移动网络的汇集,IPRAN技术,增强了移动网络的能力,尤其是接入层、核心层方面,体现出了IPRAN技术的重要性。
目前,在移动网络的定义下,IPRAN技术可以表述为无线接入网IP化,一方面顺应移动网络中原有的IP服务,另一方面构建新型的电信移动网络承载运营方式,保障业务的承载能力,提供超高的宽带服务能力,便于提高移动网络的工作效率[1]。
IPRAN技术逐渐走向成熟,运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加强IPRAN的互通力度,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可挖掘的技术特点。
二、IPRAN技术的优劣1、优点。
IPRAN技术的优点很明显,其可简单汇总为4个方面。
根据IPRAN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分析IPRAN技术的优点,如:(1)IPRAN技术具有多业务承载、多进程、多分区的技术优势,其可对现行的移动网络进行承载,如TDM业务、以太网、LTE业务等,为各种移动业务提供承载的平台,能够统一协调网络资源,提高移动网络的运行水平;(2)IPRAN技术的IP构架相同,是在IP/MPLS三层动态技术上发展而来的,利用IGP以及IGPFC 技术,完善组网的运行,促使宽带具备多样化的路径;(3)IPRAN技术的质量较强,能够根据移动网络的协议标准,分层定义业务的执行标准,对不同的业务,提供不同的业务保障方式,提高移动业务的承载质量;(4)IPRAN技术的业务通道数量很大,保障业务通道配置的可靠性,可实现业务的自动化调节。
IPRAN技术作为综合承载网的实践探讨
• 73•随着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得到广泛的应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宽带的需求都与日俱增。
LET 网络的出现充分满足了人们的需求,LET 网络的承载能力和传统的2G 或3G 网络有着很大的提高。
传统的承载网为SDH 网络,其曾在移动互联网的应运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面对当下多业务以及大宽带的需求,串通承载网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相较于传统的承载网,IP 技术在宽带上有着较高的性价比,因此在现代化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但是,因为其无法提供可靠性较好的OAM 技术而受到很多人的质疑。
IPRAN 技术的出现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基于IP 技术在多种传输介质中都有良好的适用性,添加了QoS 与OAM 机制,是一种能够完美实现无线回传需求的技术。
本文就IPRAN 技术作为综合承载网的实践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2013年,我国发放了第一张TD-LTE 牌照,随后我国LTE 技术在不断的应用中得到快速发展。
2014年中国移动在全国建立4G 基站70万个,拥有4G 用户9000万之多;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公司相继在很多城市开始发展TD-LTE 和FDD-LTE 混合组网,对LTE 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
相较于以往的3G 网络,LTE 技术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移动流量的需求得到爆炸式的增长,我国已经成为当下移动互联网第一大国。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固网互联网用户。
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和通信需求新格局的转变意味着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LTE 时代的互联网应用必将超过以往的3G 时代,那么怎样才能够打造出能够适应LTE 的综合承载网络,充分满足未来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需求呢?这是当下移动互联网行业应当重视的问题之一。
1 IPRAN 技术提出的背景面对当下FMC 、LTE 、3G 、三网融合等新形式的出现,移动互联网、高清视频、增值业务以及固定通信等融合业务的发展对于各个电信运营商而言,是对自身承载网的巨大挑战。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IPRAN(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互联网协议无线接入网)是一种基于IP协议的无线移动通信接入网络,主要用于无线宽带接入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多媒体承载。
IPRAN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基于IP协议的传输IPRAN技术采用的是IP协议,通过将不同种类的协议数据透明传输在网络上,实现了基于统一网络的无缝互联。
使用IPRAN可以支持数据、语音、视频等不同种类的业务流量,实现多种业务的混合传输和多层次的服务质量保证。
2.高效的数据传输IPRAN技术使用的是分组交换技术,可实现对所传输数据的有效压缩,采用多种技术对传输效率进行优化,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降低传输成本,能够有效地应对数据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
3.多层次的服务质量保障IPRAN技术支持多种不同的服务质量保障机制,包括DSCP、IP Precedence、Diff-Serv等,可根据应用场景和网络负载自动进入不同的服务级别,从而保障不同业务在网络中的传输质量和优先级,有效应对多种复杂的应用场景的需求。
4.高可靠性和扩展性IPRAN技术支持多种冗余和备份技术,保障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如网络链路冗余、设备冗余等。
同时,IPRAN技术还支持网络的快速扩展和灵活性,如逐步扩容、模块化设计等,能够有效应对网络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变化。
IPRAN技术的承载方式主要有:ATM承载方式、MPLS承载方式、以太网承载方式等。
1. ATM承载方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承载方式是一种可靠、高效的传输方式。
ATM技术采用基于VC(Virtual Channel,虚拟信道)和VP(Virtual Path,虚拟路径)的承载结构,在理论上可提供高达622Mbps的传输速率,支持多类业务的传输和隔离,适合于对业务质量和响应时间有要求的场合。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承载方式是一种基于标签交换的承载技术。
IPRAN网络相关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原 始 的 路 由 器 网络 配 置 管 理 有 一 定 的 优 势 ,其 通 过 应 用
执 行 网络 命 令 的 形 式 . 统 一 协 调 各 平 台 与 网络 , 管 理 配 置 的 速
度 也 非 常快 . 而 且命 令设 置 的 形 式 多样 化 , 但 同 时存 在 一 定 的
参考文献
f 1 1 唐雄 燕 , 张 沛. I P RA N: 移动 回传 向全 I P化 演 进 [ N 】 , 人 民邮电报 ,
2 01 2, 5 .
4 . 4 端 对端 网络服 务 质量保 障
原 始 的 网络 承 载 系统 ,一 般 建 立 在 较 高的 宽 带 依 赖 的 基 础 上, 对 宽 带 的要 求较 高 , 虽然 能 给 端对 端 的 网络 服 务 质 量 提 能得 到较 好 的优 化 配置 , 网络利用率也较低。针对上述情况 ,
一
7 结束语
随着 3 G和 L T E等 业 务 不 断发 展 ,对 宽 带 的 需求 也 不 断
增 长 .在 新 形 势 下 , I P RA N 技 术 是 3前 - 移动通信 不断 I ' P化 和 宽 带 化 条 件 下 的 必 然 要 求 , 该技 术 可 采 用成 熟 的 I P组 网技
移 动 业 务 的发 展 方 向 又 不 能 满足 移 动 业务 的 综合 需 求 , 已逐 渐 被 运 营商 放 弃使 用 。 国 内外许 多 运 营 商逐 渐认 识 到 多种 业
4 I P R AN网络相 关问题
4 . 1 组 网规模
纽 网规 模 是 I P R A N 网络 关键 问题 的 其 中一 个 , 从 其 具 体 要 素 上 看 . 目前 的 I P承 我 网还 未 能 够 满 足 该技 术 的 需 要 , 单 个 I P承 载 网 的媒 介 得 不 到足 够 多 的 节 点 来 支撑 。 此 外 , 为了 保 持 网络 的 完整 性 , 必 须 保 证 组 成 完 整 网络 的 I P承 载 体 系能
面向5G业务的IP RAN承载思路探讨
面向5G业务的IP RAN承载思路探讨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5G转型,并积极构建5G网络。
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持5G的业务需求,IP RAN(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技术也被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面向5G业务的IP RAN承载为视角,探讨如何将IP RAN技术应用于5G网络中。
1. IP RAN技术简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IP RAN技术。
IP RAN,即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是物联网的一种基础网络技术,是建立无线宽带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网络和设备上的无线接口将移动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中,从而实现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交互。
在5G网络下,IP RAN技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IP RAN技术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由于5G网络传输速度非常快,因此在IP RAN技术的帮助下,对于大量的数据传输和处理业务来说,IP RAN技术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应用性能。
其次,5G网络下的IP RAN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延迟。
在5G网络下,网络延迟对于许多重要的应用程序来说都很关键。
IP RAN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延迟,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快的数据交互和响应时间。
此外,5G网络下的IP RAN技术还可以通过优化网络资源、简化网络部署和管理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网络维护效率,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网络运营的挑战。
另一方面,IP RAN技术还具有许多其他优势,这些优势也使得它成为5G网络下的关键技术之一。
具体来说,IP RAN技术具有如下几点优势:(1)灵活性。
IP RAN技术可以基于业务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和选择,从而如实地实现业务需求,并支持技术的升级和优化。
(2)可扩展性。
IP RAN技术可以在需要时扩展和增强网络功能和容量,从而有效地应对网络的不断增长和变化。
(3)安全性。
未来移动承载网IPRAN
未来移动承载网IPRAN浅析沈 浩 徐 丹(中国电信 襄阳分公司 湖北 襄阳 441003)摘 要: 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网络发展的最大趋势是网络的IP化,在此大趋势下,移动网络的IP化进程也在逐步展开。
论述基站IP RAN的需求和趋势,浅述IPRAN技术及特点。
关键词: IP RAN;MPLS技术;静态隧道;动态隧道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120034-01随着3G和LTE等业务的发展与部署,数据业务已经成为了于IPRAN的网络更具备与其他网络整合的能力[1]。
运营商承载主体,这对传统的基于TDM/SDH建成的基站回传网 3 IPRAN承载网技术特点及浅析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独享管道TDM的网络扩容模式已经IPRAN以传统的路由器架构为基础,基于灵活的IP通信设难以支持,在这种背景下,分组化承载网IPRAN慢慢成为一种计理念,增强分组时钟传输能力、业务保护机制以及OAM机趋势[1]。
制,业务转发推荐采用自动路由机制。
IPRAN以路由器为基础1 基站IPRAN需求分析的硬件结构,其更好的支持多业务承载,具备丰富的三层路由网络的演进是循序渐进的,2G、3G乃至4G基站共站址情况功能。
未来的通信网络中会有较多的点对点的应用场景,比如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存在,所以基站IPRAN需要能够在BTS基在4G技术LTE网络中,MME/SAE池以及X2接口中多个eNB之间的流站侧支持IP、IMA、E1,在BSC/RNC侧支持IP、STM-1接口,即需量交换都需要支持多点到多点的连接,这让IPRAN平滑支持要考虑统一综合承载。
首先,3G运行初期因空口的限制,对带LTE业务变得更易实现;对于语音业务,其对实时性要求比较宽的要求不是特别大,不过一旦到了后期,甚至到了LTE网高,IPRAN采用TE隧道技术结合层次化的QoS来保障通话质量,络,大量多媒体业务以及空口性能的提升,对带宽的需求会更采用网络静态约束路由的方式来规划承载路径。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IPRAN(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是一种基于IP技术的无线接入网络,它将移动通信技术和IP网络技术相结合,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活的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IPRAN技术特点明显,是当前无线接入网络的主流技术之一。
一、IPRAN技术特点1. 灵活性强IPRAN技术采用了分布式的无线接入架构,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部署,满足各种不同规模和不同密度的网络场景,包括城市热点、农村地区和室内覆盖等各种应用场景。
2. 高可扩展性IPRAN技术采用了IP网络技术,具有高可扩展性和高度的标准化。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扩展,支持大规模的用户接入。
而且,IPRAN技术还能够与现有的网络无缝集成,提供了一种无缝演进的解决方案。
3. 高性能IPRAN技术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算法,具有高性能的特点。
它能够提供高速、低时延的数据传输,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
IPRAN技术还能够支持多种业务,包括语音、数据和视频等,提供了多元化的业务支持。
IPRAN技术采用了高可靠性的设计理念,能够提供高可靠的通信服务。
它支持网络冗余、链路保护等多种技术手段,保证了通信网络的高可靠性。
IPRAN技术还能够对网络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和恢复,保证了网络的高可用性。
IPRAN技术具有灵活性强、高可扩展性、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等特点,是一种先进的无线接入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场景下的网络需求。
1. 宽带接入IPRAN技术能够提供高速的宽带接入,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
它支持各种不同的接入方式,包括FTTH、DSL、电缆等,能够为用户提供高速、稳定的宽带接入服务。
IPRAN技术还能够支持多种不同的接入协议,包括PPPoE、IPoE等,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接入需求。
2. 移动接入3. 企业接入IPRAN技术支持宽带接入、移动接入和企业接入等多种接入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IPRAN网络相对于MSTP网络的优势及其存在问题
IPRAN网络相对于MSTP网络的优势及其存在问题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蔡 微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的推动下,IPRAN网络得到高速发展与应用,并以其高资源利用率、多业务融合、简便运维管理、高校故障处理等优势,逐渐成为当前运营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用的重要网络载体。
基于此,本文以IPRAN网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探寻了IPRAN网络相对于MSTP网络存在的优势,以及现阶段IPRAN网络应用存在的不足,旨在加强对IPRAN网络的认知与理解,促进IPRAN网络应用的优化发展。
引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社会进入到信息化、大数据化时代,技术与信息、技术与文化、技术与经济等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并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与水平,满足人民物质与精神需求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网络强国,促进网络技术在更领域各行业中的有效应用成为人们关注与思考的重点。
而网络强国的构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网络运营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IPRAN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则为网络运营商网络业务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动力,相对于传统网络技术而言更具优势。
因此,有必要加强IPRAN网络的研究,以便促进其优势的充分发挥,改进IPRAN网络的不足。
1 对“IPRAN网络”的基本认知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数据通信、多媒体业务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兴起与发展。
在此背景下,用户对高宽带手机入网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强宽带容量、提升网络业务安全性与可靠性、增强回程网业务承载能力等成为运营商网络业务发展的必然需求。
在此背景下,以优化IP化基站回传应用场景为目标,制定的路由器/交换机整体解决方案——IPRAN,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需求,为第五代移动通信业务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IPRAN网络进行解读,可从“IP”与“RAN”两个层面入手。
其中IP(Internet Protocol)主要是指互联网协议,表明IPRAN 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基础上得以实现的,与传统MSTP网络的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依据ITU-T定义)传送存在根本上的差异。
浅析 IPRAN 本地网络优化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131·2017年第9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17)09-0131-02浅析IPRAN 本地网络优化陈光洪(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000)摘要:本地传输网络优化能使传输网络结构清晰化,最大化提升网络的利用率。
这样,不仅有助于整体网络的扩容及升级,保障优质业务网络的提供,同时还能促进网络的演进。
基于此,对IPRAN 本地网络的优化进行研究,以期发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IPRAN ;本地网络;组网方式;结构优化中图分类号:TN929.53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17.09.131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高效益的生产和活动促使人们更加珍惜时间,也促使传输系统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
目前,IPRAN/PTN 改进了数据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的需求,兼容和支持多业务传送,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承载了光传输网络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可扩展性好、OAM 网管便捷和带宽动态管理的优势。
1IPRAN 网络概况1.1组网方式本文拟定某本地网采用的是IPRAN/PTN 设备混合组网,IPRAN 设备组建成核心汇聚层,PTN 组建接入层。
PTN 设备形态大多是在传统二层交换机基础上改进而成,基于MPLS-TP技术,静态寻址,提供二层以太网业务服务,而IPRAN 设备形态大多是在传统路由器+交换机基础上改进而成,基于IP/MPLS 动态技术,以动态寻址理念为初衷,可以直接承载各类IP 三层业务。
1.2IPRAN 网络现状建网初期,谨慎起见,结合技术和设备的成熟情况,IPRAN 设备组网根据厂家技术建议采用了相对保守的全静态技术组网。
当IPRAN 设备升级至新的版本后,设备对动态三层技术有较好的支持,即实施了IPRAN 静转动态部署调整割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IP RAN发展研讨业务网All IP化对承载网的挑战网络发展的驱动力n业务的增长-带宽的变化l未来5年内,带宽将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干线带宽流量将达到50T以上,其中97%以上是数据带宽。
n Triple play:l新业务HDTV,VODl到2009年,视频点播将占74%的传送带宽n以太网商用用户和存储类业务n无线IP RAN业务l HSDPA 带来10倍的带宽增加固网、移动全业务运营的准备Ø网络基础设施:有线网络的巨大优势不言而喻,3G网络的承建准备已全面展开。
Ø业务层面:固网语音、宽带业务稳中求升,为全业务运营准备。
ØFMC:固定与移动融合,基于固定和无线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提供通信业务。
“话音业务变为一种互联网的应用,移动和宽带成为两大重心,全业务+全IP化是方向。
”引用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语音业务的发展IP技术的发展电信重组的趋势综合业务的承载业务向All IP转型对承载网的挑战n对承载网的挑战l业务分组化——大流量业务的承载和统计复用l时钟同步——继承和发展原有传送网的时钟方案l QoS机制——业务感知、端到端区分服务l接口兼容性——网络演进导致接口类型复杂l网络可用性——电信级的OAM和保护l利润最大化——降低CAPEX/OPEXIP化是基站传输的必然趋势n3G业务发展需要IP化的传输网络l3G 、LTE和4G都是基于IP技术,IP UTRAN是无线接入网的必然;l中移李跃总发言:等到3G来临的时候我们就不用SDH了,因为3G的基站是IP化的,系统也是IP化的,我们每年几十亿的SDH设备以后就都用不上了,因此,我们为什么不早点过渡到IP上去呢?如果我们的接入系统IP化了,我们的传输就可以真正做2G3G 早期3G 中期3G 远期3G及未来的无线技术的传送基础为分组技术已是共识!TD UTRAN的关键接口n TD UTRAN的关键接口l Iub接口:R4采用ATM传输技术,R5开始引入IP传输技术。
3G传输需要一个低成本、高Qos的分组传输网络;RRU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层次化网络转变成扁平网络,扩展性好•降低投资和运维成本•TDM电路的点到点连接由智能IP承载网路由可达性替代•符合电信网发展趋势IP专网业务种类业务支撑网(例:BOSS,网管,IT系统)集团客户MPLS VPN业务自有业务(例:流媒体,会议电视)数据类业务IMS业务3G CS域业务3G PS域业务,3G业务2G GPRS 核心网端局软交换信令端局软交换语音省际软交换汇接网语音业务2G业务3G网络发展初期相关业务省内延伸一期相关业务中国移动面向全业务运营的全IP网络架构骨干网 CMNet IP 专网MSCS MGW/ GGSN核心网接入控制城域网骨干层CR 移动IP城域网 BASCRBSC RNCSRSR无线接入网控制城域网接入层电信级以太网 Switch xDsl PON公众客户视频监控NodeBBTS大客户专线 业务公众客户平面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电信业务及专线业务平面中国移动承载网ALL IP 的三个维度1. 采用高性价比2G/3G接入承载方式,满足移动语音/数据业务的发展; 2. IP城域网建设,向固定网络、数据、综合信息服务转型; 3. 核心网2G/3G 业务的IP化承载;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网络转型遇到的难题MSTP MSTP MSTP MSTPMetro-SDH/MSTPBackbone-DWDM Metro-Ethernetn n n n n采用哪种技术和产品构建NG承载网? 何时引入NG 承载网? 原有承载网络何去何从?如何保护投资? 新建NG承载网和原有网络的关系? 如何实现网络的平滑过渡,实现网络转型?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中国移动IP网络组成CMNET主要用于承载安全要求不高的电信业务;作为 全球互联网的一部分,继续提供传统的互联网业务中 国 移 动 IP 网IP专用承载网:主要用于承载高要求、高价值、可控性 高的具有封闭特性的电信业务;包括软交换话音、3G、 网管及BOSS自有业务等。
MDCN网:用于自有专用系统的承载,提供漫游清算中 心、客服帐务等BOSS系统互联,各种网管系统远程联 网及办公系统互联。
业务将逐步向IP专网迁移。
城域网:中国移动城域网正在建设中,有些省份已经建 设完成,为宽带业务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中国移动IP 网络现状Internet 平面 承载网平面核心网MSCS MGW/ GGSN骨干网CMNetIP 专网省网省网出口 IP省网 城域网出口 专网ARIP/MSTP/WDM/FiberBSC RNC无线接入网控制本地网接入层以太接入网MSTP大客户专线业务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NodeBBTS目 录n n n n业务网 All IP化对承载网的挑战 中国移动IP RAN需求分析与演进思路 移动IP RAN关键技术分析 中兴移动IP RAN解决方案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G业务发展对承载网的需求业 务 量以语音业务为 主,兼顾到分组 业务,适宜以 MSTP设备承载。
分组业务持续发展, 和语音业务长期共 存,承载设备IP/ATM 方式可灵活配置。
以分组业务为 主,采用全IP化 设备承载。
2007无线数据业务2009无线语音业务2012时间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G RAN承载组网模型1 -MSTPNode B Node B BTS E1 FE E1 BTS FE FE E1 FE E1 FE/GE STM-1/E1 RNCSDH/MSTPFE/GE STM-1/E1 FE STM-1/E1BSCBTSNode B 2G/3G基站共址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G RAN承载组网模型2 -分离承载Cell-SiteBTST1/E1 T1/E1 SDH T1/E1 SDH/MSTPBSC 移动运营商 PLMNFENode-BFE 电信级以太网RNCFE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G RAN承载组网模型2 -IP 统一承载Cell-SiteBTST1/E1 FE T1/E1 FERNC ATM Over E1/STM-1 BSC 移动运营商 PLMN电信级以太网Node-BMPLS伪线 统一传送TDM Over E1 IP Over FE/E1采用MPLS 数据网,对ATM/TDM/IP业务进行统一承载!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G RAN承载组网模型比较分析MSTP 方式 接入方式 组网模式 传输设备接入,单 一 单一MSTP传输网 组网 传输,数据分离模式 语音业务,分组业务分别接 入不同设备 语音业务由传输网承载 分组 业务由数据网承载 双重承载 方式 IP 统一承载模式 数据设备接入,单一 电信级以太网接入统一 承载 采用数据网承载,兼顾 传送效率和可靠性 IP 统一承载,符合3G业 务IP 化发展趋势 新方案,需要作进一步 验证适合业务 拓展阶段 技术先进 性 运营商接 受程度3G发展初期数据业 传输网/数据网分别扩容,适 务量大不时适用 宜业务发展不同阶段 兼顾语音/少量数据 业务,技术成熟 对未来数据业务大 发展有瓶颈 需要维护两张网,适宜具有 SDH网络资源的运营商 双网运行,运维成本高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移动Backhaul IP化的发展n n n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驱动着承载网分组化 UL、DL的峰值速率不断提高 每比特的盈利率不断下降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Mobile Backhaul需求Backhaul 网络EthernetNodeBE1 N*N* E1BSC/RNC Ethernet traffic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NodeBEthernet…Etr henetü ü ü ü ü ü ü面向连接和端到端的OAM 区分业务和不同的QoS保证 汇聚和统计复用 高可靠性和保护,可用性99.999% TDM和IP业务的混合传送NodeB时钟同步要求低成本中国移动RAN IP化主要议题承载网平面IP 专网MSCS核心网MGW/ GGSNInternet 平面专网ARIP/MSTP/WDM/FiberBSC RNC1. 无线接入网控制 2.IP RAN 对 2G/3G业务接 入方式。
IP RAN 和 MSTP 网络融 合。
IP RAN 和城 域网的关联。
MSTP IP RAN3.NodeB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BTSCE/PTN在移动Backhaul中的演进BSC RNCMSTP MSTPMSTP 汇聚层MSTPMSTPCE/PTNMSTPCE/PTN以承载 以太网业务为主FE/GEMSTPMSTP 接入层MSTPMSTPFEFEFE/GEE1新建原有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IP RAN 组网模型IP专网 城域网 骨干网SR AR RNC/BSC汇聚层N-PE N-PE汇聚层具有传送及交换能 力,可采用 QinQ,PBT,MPLSTP,MPLS技术,根据业务发 展,需要增强网络扩展能 力。
接入主要实现传送功能,可 采用QinQ,PBT,MPLS-TP 技术。
接入层U-PEBTS大客户专线?WiFi?WiMAX?NodeB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FMC全业务场景—与城域网融合IP/MPLSNGN 业务平台PSTN/DDNIPTV业务局RNC BSC汇聚层接入层MSAGE1WIFI/WiMaxE1POTS/ISDN ADSL,ADSL2+ LANFEMSANMSAGTriple play宽带无线大客户2G/3G 基站MSAN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目 录n n n n业务网 All IP化对承载网的挑战 中国移动IP RAN需求分析与演进思路 移动IP RAN关键技术分析 中兴移动IP RAN解决方案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电信级IP RAN 的技术需求服务质量保证多接口的接 入能力电信级可靠 性电信级IP RAN多业务统一 传送 时钟同步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面向基站的多接口能力TDM ATM (IMA) IP E1 FR Ethernet FR Ethernet Pseudowire PWE3电路仿真封装电路 TDM ATM IP E1 Ethernet接口类型 E1,chE1 E1(IMA), chSTM1 E1,chE1 FE,GE格式 N*64k,码流 ATM Cell MLPPP,FR 以太功能 TDM Frame/Unframe 成 帧 ATM Cell 总结,大容量 E1 IP报头压缩,适应卫星链 路 Ethernet压缩,MAC 过滤对传统接口支持,平滑过渡到全FE接口!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面向移动&固定数据的多业务能力ATM/PPP/FR/Ethernet IP Routing MPLS Tunnels (Traffic Engineering) IP VPN (RFC 2547bis)TDM ATM (IMA) IP over PPP/HDLC FR EthernetMPLS LSP MPLS LSPn主要功能l l l lIP 路由 MPLS流量工程 (1层MPLS标签) RFC2547bis方式的IP VPN RFC4762,RFC4664 ( VPLS,VPWS)在网络接入层实现U-PE功能,满足多业务承载接入需求!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对TDM业务的透传处理面向时隙:结构化电路仿真面向码流:非结构化电路仿真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对ATM业务的分布式汇聚NodeB HUB HUBIMARNCATM E1透传IMA1.支持IMA终结 2.ATM VP/VC 交换 HUBIMA IMAHUB HUB ATM E1 汇聚IMARNCNodeB1.支持chSTM_1. HUBIMA2.ATM VP/VC 交换减少对RNC E1/STM-1接口的容量需求!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各种移动技术下RAN对时间同步要求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ITU G.8261建议的时钟同步技术1.网络同步 -同步以太网 -时钟同步网(PSN/TDM),GPS,BITS2. TDM CE侧网络时钟提取3.自适应时钟穿透 -通过监视缓冲队列长度调整输出频率 -通过比较本地和远端的时间戳(Timestamp)值来获取定 时信息,单方向 4.差分方式 -两边采用高精度的时钟参考源,对业务时钟与参考时钟差 异网络穿透进行补偿 5.时间戳方式 -IEEE 1588 V2 -相位同步以太网G.8264 -NTPv4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同步以太网DataPacket NetworkDataL2-L7 (Packet) L2-L2-L7 (Packet) L2-Stratum 1 Traceable referenceL2-L7 (Packet) L2-new晶振Physical LayerPhysical LayerPhysical Layernew晶振new晶振Timing FlowData Flow1.类似SDH/PDH/SONET相同原理,实现基于PHY的时钟恢复 2.与网络负载、延迟、抖动无关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IEEE 1588 V21. 基于网络特性对称的假设,采用主从方 式,周期时钟发布,接收方进行时钟偏移测 量与延迟测量 2. 点对点的链路可提供最高的精度,引进边 界时钟 ,与延迟抖动无关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时钟同步标准比较时钟同步技术 同步以太网 专用时钟同步网 GPS/BITS 差分方式 自适应时钟穿透 标准 ITU G.8261 ITU G.8261 ITU G.8261 ITU G.8261 ITU G.8261 分类 网络同步 网络同步 网络同步 基于Packet方式与网络同 步相结合 基于Packet方式 优缺点 基于PHY的时钟恢复;与网络负载、延迟、抖 动无关;不能实现时间同步 与网络负载、延迟、抖动无关;专有网络 与网络负载、延迟、抖动无关;外接时钟输入 不受网络延时、网络延时变化和包丢失的影响; 两端需用高精度的时钟参考源 不需要发送端和接收端具有公共的参考时钟;性 价比高和布局简单,单向,无需协议支持;不能 实现精确的时间同步;专有技术 以同步以太网(G.8261)为基础,相位信息由 SSM中扩展的TLV格式携带,各网络节点精确对 齐到统一的秒脉冲参考,相同路径上实现频率同 步和相位同步,利用相同的SSM帧维护单一的 同步拓扑; 点对点的链路可提供最高的精度,引进透明时钟 后,与延迟抖动无关;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可 穿越非1588设备;可实现频率、相位和时间同 步相位同步以太网ITU-T G.8264网络同步+基于Packet方 式1588,802.1asIEEE基于Packet方式考虑到网络部署和综合实现难易程度,PTN可以采用同步以太网和1588两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