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基催化剂上CO_2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合集下载

《CuZn基催化剂催化CO加氢制乙醇和高级醇的研究》范文

《CuZn基催化剂催化CO加氢制乙醇和高级醇的研究》范文

《CuZn基催化剂催化CO加氢制乙醇和高级醇的研究》篇一摘要:本文对CuZn基催化剂在催化CO加氢制备乙醇和高级醇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催化剂的制备、性能评价以及反应机理的详细分析,揭示了CuZn基催化剂在CO加氢过程中的催化作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合成乙醇及其相关的高级醇作为一种可持续替代化石能源的化学品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众多制备方法中,通过CO加氢制取乙醇具有工艺简单、原料丰富等优势。

CuZn基催化剂以其优良的活性和选择性成为了这一反应的主要研究对象。

二、CuZn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质1. 制备方法:本文通过采用溶胶凝胶法,控制制备条件得到CuZn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2. 催化剂性质:CuZn基催化剂在组成、晶型和颗粒尺寸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这对于其催化性能至关重要。

三、CO加氢反应机制研究1. 反应路径:在CuZn基催化剂的作用下,CO首先被吸附并活化,随后与氢气反应生成醇类。

其中,乙醇是主要产物之一。

2. 影响因素:研究反应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分布的影响,发现适当的反应条件有利于提高乙醇的产率和选择性。

四、催化剂性能评价1. 活性评价:通过对比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组成的催化剂的活性,发现适当的Cu/Zn比例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2. 选择性评价:通过分析产物分布,发现CuZn基催化剂在反应中具有良好的醇选择性,特别是乙醇和高级醇。

五、催化剂性能提升策略1. 添加剂的引入:在催化剂中加入少量促进剂(如其他金属氧化物)能够进一步增强其活性与选择性。

2. 催化剂的优化:通过优化制备过程,如调整溶胶凝胶法的pH值和老化时间等参数,可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

六、结论与展望本研究表明,CuZn基催化剂在CO加氢制取乙醇和高级醇的反应中具有显著的催化效果。

通过优化制备方法和反应条件,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以乙酰丙酮盐为前驱体的铜基催化剂CO-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研究

以乙酰丙酮盐为前驱体的铜基催化剂CO-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研究

以乙酰丙酮盐为前驱体的铜基催化剂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研究由于我国富煤、缺油、少天然气的化石能源资源结构特点,煤炭的大量消费使用导致CO<sub>2</sub>的排放量不断上升。

但是,CO<sub>2</sub>具有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惰性的特性,活化困难,将CO<sub>2</sub>转化为化学品的关键就是活化稳定的CO<sub>2</sub>分子,一般需要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

将CO<sub>2</sub>加氢转化为甲醇是CO<sub>2</sub>的一个有效的转化途径,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目前的研究集中Cu-Zn O基催化剂的改进,方法包活添加助剂改性、改变制备方法改性、改变前驱体改性等。

传统的催化剂都采用碱式碳酸盐作为前驱体,本文以乙酰丙酮盐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和水热负载法制备不同铜锌比(Cu和Zn物质的量之比为5:4和3:6)的Cu-Cu<sub>2</sub>O-Z n O、Cu-Cu<sub>2</sub>O-Z n O-Zr O<sub>2</sub>(Zr物质的量占比10%)催化剂。

通过XRD.H<sub>2</sub>-T PR、CO<sub>2</sub>-T PD.H<sub>2</sub>-T PD等一系列表征以及CO<sub>2</sub>加氢催化反应活性评价,探究不同制备方法、不同配比对催化剂的影响。

得到以下研究结果:(一)以乙酰丙酮盐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和水热负载法(铜上负载锌和锌上负载铜)制备Cu:Zn为5:4和3:6的Cu-Cu<sub>2</sub>O-Zn O催化剂,XR D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中铜的物相为Cu<sub>2</sub>O和Cu。

催化剂在CO2催化加氢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催化剂在CO2催化加氢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催化剂在CO2催化加氢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CO2的排放成为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减缓CO2的排放压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利用催化剂在CO2催化加氢中应用,以将CO2转化为高能量燃料,或者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

本文旨在对当前国内外关于CO2催化加氢催化剂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CO2催化加氢的反应机理在CO2催化加氢中,催化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加速反应速率,还可以改变反应机理、改善产物选择性、增加反应稳定性等。

目前,CO2催化加氢的反应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甲烷:CO2 + 4H2 → CH4 + 2H2O该反应需要一个弱酸性的催化剂,常用的包括Ni、Ru等过渡金属。

(2)二氧化碳加氢生成一氧化碳:CO2 + 2H2 → CO + 2H2O该反应需要一个强酸性的催化剂,常用的包括Cu-ZnO-ZrO2、Rh/MgO等材料。

(3)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甲醇:CO2 + 3H2 → CH3OH + H2O该反应需要相对于甲烷反应而言更强的酸性催化剂,如ZnO、Cu-ZnO等。

(4)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碳氢酸:CO2 + 4H2 → HCOOH +2H2O该反应需要一个弱碱性的催化剂,如Pd-MgO等。

二、CO2催化加氢催化剂的分类与研究进展CO2催化加氢催化剂主要可以分为金属催化剂、无机非金属催化剂以及杂多催化剂三类。

(1)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是最常用的一类催化剂,包括Ni、Cu、Pt、Pd等。

其中Ni和Cu催化剂对CO2加氢生成甲烷的催化活性最高。

近年来,人们通过调控Ni和Cu的化学状态、不同载体等方面对其进行优化,提高其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

例如,研究表明,将Ni/CeO2催化剂中的Ni粒径控制在2-3 nm左右,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甲烷选择性,同时还能使反应速率增加2倍以上。

(2)无机非金属催化剂无机非金属催化剂包括氮化物、氧化物、硫化物等,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2024年光热双重响应Cu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CO2加氢合成燃料的性能研究》范文

《2024年光热双重响应Cu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CO2加氢合成燃料的性能研究》范文

《光热双重响应Cu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CO2加氢合成燃料的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高效、绿色地转化利用CO2已经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CO2的催化加氢合成燃料作为一种有潜力的解决方案,已受到广泛关注。

在此过程中,设计并制备高效的纳米催化剂至关重要。

本文着重介绍了一种光热双重响应的Cu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在CO2加氢合成燃料中的性能研究。

二、设计理念与催化剂构成1. 设计理念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基于对催化剂的双重响应能力的提升,即光热双重响应。

这种响应能力不仅包括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还涉及到对热能的利用和调控。

我们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催化剂在CO2加氢过程中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催化作用。

2. 催化剂构成本研究所涉及的催化剂主要由Cu基纳米材料构成,通过引入特定的助剂和结构调控,使其具有光热双重响应特性。

其中,Cu基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可调的电子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催化反应中。

三、制备方法与工艺1. 材料选择与预处理首先选择合适的Cu基前驱体材料,并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表面活性和稳定性。

2. 纳米结构设计通过控制合成条件,设计并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和尺寸的Cu 基纳米结构,如纳米线、纳米片等。

3. 光热响应性能调控通过引入光敏性物质和热敏性物质,对催化剂的光热响应性能进行调控。

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物质和比例,以达到最佳的响应效果。

四、CO2加氢合成燃料性能研究1. 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催化剂在CO2加氢过程中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同时,利用各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研究。

2.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u基纳米催化剂在CO2加氢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光热双重响应性能。

在光照和加热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明显提高,CO2的转化率和燃料的选择性均有显著提升。

此外,催化剂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光热双重响应Cu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CO2加氢合成燃料的性能研究》范文

《光热双重响应Cu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CO2加氢合成燃料的性能研究》范文

《光热双重响应Cu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CO2加氢合成燃料的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减少二氧化碳(CO2)排放并实现其有效利用已成为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

其中,光热双重响应的纳米催化剂在CO2加氢合成燃料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重点研究光热双重响应Cu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在CO2加氢合成燃料中的性能。

二、设计思路1. 材料选择:选择Cu基材料作为主要成分,因其具有较高的CO2加氢反应活性。

2. 光热响应设计:通过掺杂其他元素或利用特定结构,使催化剂具备光热双重响应特性,提高其催化活性。

3. 纳米结构设计:采用纳米技术,设计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分散性和优异光热性能的纳米结构。

三、制备方法1. 合成原料:选用适当的铜源、助剂和其他掺杂元素。

2. 制备过程:采用溶胶-凝胶法、化学还原法或模板法等制备Cu基纳米催化剂。

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实现催化剂的纳米级结构和光热双重响应特性的调控。

四、性能研究1. 结构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制备的Cu基纳米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确认其形貌、尺寸和晶相。

2. 光热性能测试:通过测量催化剂对光和热的响应性能,评估其光热转换效率。

3. CO2加氢反应性能测试: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氢气流量下,对催化剂进行CO2加氢反应测试。

通过检测反应产物的种类、产量和选择性,评估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4. 反应机理研究: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研究CO2加氢反应的机理,揭示催化剂的光热双重响应特性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五、结果与讨论1. 结构分析:通过结构表征手段,发现制备的Cu基纳米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分散性和特定的纳米结构。

2. 光热性能:光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能够在光照和加热条件下产生良好的光热效应。

3. CO2加氢性能:CO2加氢反应性能测试显示,制备的Cu 基纳米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Mo基催化剂CO2加氢制甲醇研究

Mo基催化剂CO2加氢制甲醇研究

Mo基催化剂CO2加氢制甲醇研究Mo基催化剂CO2加氢制甲醇研究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愈发严重,CO2资源化成为解决CO2排放和化石燃料依赖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中,CO2加氢制甲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Mo基催化剂在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包括Mo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反应机理、反应条件优化以及活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研究发现,Mo基催化剂能够有效地将CO2转化为甲醇,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

然而,目前存在一些挑战,如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机理的解析以及反应条件优化等,亟待解决。

1.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因此,如何高效利用CO2资源成为当今科学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CO2加氢制甲醇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源转化途径。

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液体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易储存和运输等优势,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对石油等有限资源的依赖。

2. Mo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目前,制备Mo基催化剂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温度或机械力来制备催化剂,例如高温煅烧和球磨法。

化学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催化剂,例如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

生物法是利用生物体内的酶或细胞来制备催化剂,例如微生物法和酶法。

3. 反应机理CO2加氢制甲醇反应的机理包括CO2的吸附、还原、转化和甲醇的生成等步骤。

吸附是指CO2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并与催化剂发生相互作用。

还原是指CO2经过还原反应变成CO和O,并与Mo基催化剂发生反应。

转化是指CO和O进一步还原生成CH3OH。

甲醇的生成则是CO、H2和CH4的反应生成甲醇。

反应机理的解析是理解CO2加氢制甲醇反应的关键。

4. 反应条件优化反应条件对CO2加氢制甲醇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和反应物比例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

《CuZn基催化剂催化CO加氢制乙醇和高级醇的研究》

《CuZn基催化剂催化CO加氢制乙醇和高级醇的研究》

《CuZn基催化剂催化CO加氢制乙醇和高级醇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能源的持续需求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清洁能源的研究逐渐增多。

其中,乙醇和高级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制备过程和催化剂的研发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CuZn基催化剂在催化CO加氢制乙醇和高级醇方面的应用和性能。

二、CuZn基催化剂概述CuZn基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广泛应用于多种化学反应中。

在CO加氢制乙醇和高级醇的反应中,CuZn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较高的反应活性。

三、CO加氢制乙醇和高级醇的原理CO加氢制乙醇和高级醇的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主要涉及到CO的氢化、加氧和水解等反应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uZn基催化剂通过提供活性中心,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产物的选择性和收率。

四、CuZn基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一)制备方法CuZn基催化剂的制备主要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等方法。

其中,共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通过将铜盐和锌盐混合后与沉淀剂反应,得到CuZn基催化剂的前驱体,再经过煅烧、还原等步骤得到最终的催化剂。

(二)表征方法通过XRD、SEM、TEM等表征手段对CuZn基催化剂进行表征,可以了解其晶体结构、形貌、粒径等性质。

这些性质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具有重要影响。

五、CuZn基催化剂催化CO加氢制乙醇和高级醇的实验研究(一)实验条件实验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压力、空速等参数的优化。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影响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选择性。

(二)实验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CuZn基催化剂对CO加氢制乙醇和高级醇的反应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产物的分布情况和收率等数据。

六、结果与讨论(一)催化剂性能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CuZn基催化剂在CO加氢制乙醇和高级醇的反应中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CO_(2)热催化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CO_(2)热催化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CO_(2)热催化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陈宇昊;周岭;张燚
【期刊名称】《塔里木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36)2
【摘要】CO_(2)作为原料制备甲醇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碳减排技术,但其工业化仍面临许多挑战。

CO_(2)具有很强的化学惰性,在反应过程需要利用活性金属使催化剂具备较强的活化CO_(2)的能力以及适宜的加氢性能。

本文致力于介绍目前CO_(2)热催化转化为甲醇的反应机理,总结了CO_(2)热催化加氢制备甲醇的过渡金属基、贵金属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11页(P1-11)
【作者】陈宇昊;周岭;张燚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1
【相关文献】
1.CO_(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助剂效应
2.以类水滑石为前驱体的
Cu/ZnO/Al_(2)O_(3)催化剂用于CO_(x)加氢合成甲醇:CO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作用3.CO_(2)加氢制甲醇用Cu基催化剂研究进展4.Zn含量对于Cu-Mn-Zn/ZrO_(2)催化剂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影响研究5.CO_(2)加氢合成甲醇
MO_(x)/In_(2)O_(3)(M=Zn,Ga,Zr)催化剂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锰系催化剂与钒钛催化剂对co的反应

锰系催化剂与钒钛催化剂对co的反应

锰系催化剂与钒钛催化剂对co的反应锰系催化剂与钒钛催化剂对CO的反应引言: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

锰系催化剂和钒钛催化剂作为常见的催化剂,对CO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

本文将对锰系催化剂和钒钛催化剂对CO 的反应进行详细探讨,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一、锰系催化剂对CO的反应锰系催化剂是一类以锰为主要成分的催化剂,常见的有MnO和Mn2O3等。

锰系催化剂对CO的反应主要集中在低温下,如低于200℃。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锰系催化剂可以将CO氧化为CO2。

锰系催化剂对CO的催化活性较高,主要是因为锰在反应中起到了氧化剂的作用,它能够与CO反应生成CO2。

此外,锰系催化剂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中毒性,可以在长时间的反应中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二、钒钛催化剂对CO的反应钒钛催化剂是一种由钒和钛元素组成的复合催化剂。

钒钛催化剂对CO的反应主要发生在高温条件下,如300℃以上。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钒钛催化剂可以将CO还原为CO2。

钒钛催化剂对CO的催化活性较高,主要是因为钒钛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还原性,能够将CO还原为CO2。

此外,钒钛催化剂还具有较高的催化稳定性和选择性,能够在复杂的反应体系中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三、锰系催化剂与钒钛催化剂的比较锰系催化剂和钒钛催化剂在对CO的反应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锰系催化剂在低温下对CO的催化活性较高,能够有效将CO氧化为CO2,具有较好的氧化能力和稳定性。

而钒钛催化剂在高温下对CO 的催化活性较高,能够将CO还原为CO2,具有较好的还原性和选择性。

两种催化剂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对CO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结论:锰系催化剂和钒钛催化剂是常见的催化剂,对CO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

锰系催化剂主要在低温下将CO氧化为CO2,具有较好的氧化能力和稳定性;钒钛催化剂主要在高温下将CO还原为CO2,具有较好的还原性和选择性。

《2024年光热双重响应Cu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CO2加氢合成燃料的性能研究》范文

《2024年光热双重响应Cu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CO2加氢合成燃料的性能研究》范文

《光热双重响应Cu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CO2加氢合成燃料的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开发可持续能源已成为全球科学界的关注焦点。

二氧化碳(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高效转化和利用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中,CO2加氢合成燃料作为一种可行的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和减少CO2的排放。

然而,此过程的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因此设计高效、稳定的催化剂至关重要。

本文重点研究光热双重响应Cu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在CO2加氢合成燃料中的应用。

二、催化剂设计针对CO2加氢合成燃料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一种光热双重响应的Cu基纳米催化剂。

该催化剂通过纳米工程的设计思路,利用纳米级颗粒的高比表面积和量子效应,增强其光热响应能力和催化活性。

此外,我们还通过引入特定的助剂和结构调控,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抗中毒能力。

三、制备方法本研究所用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法、热还原法以及光化学还原法相结合的方式制备。

首先,在特定的溶液中,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出前驱体纳米颗粒;然后,通过热还原法使Cu基纳米颗粒的尺寸更加均匀、分散;最后,通过光化学还原法增强其光热响应能力。

通过上述步骤,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分散性、高比表面积和高活性的光热双重响应Cu基纳米催化剂。

四、催化剂性能研究我们研究了该催化剂在CO2加氢合成燃料反应中的性能表现。

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性能评估,包括:通过XRD、SEM和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性质进行表征;通过FTIR和TGA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光热响应能力进行测试;通过催化实验研究其在CO2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选择性以及稳定性等。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性能表现,如高的活性、良好的选择性以及出色的稳定性。

五、结果与讨论(一)物理性质分析通过对催化剂的XRD、SEM和TEM等测试结果分析,我们发现该催化剂具有均匀的颗粒尺寸和良好的分散性,同时具有良好的结晶度。

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研究碳二氢化过程是一种用于将碳二氢化物转化为烃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使用氢气和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今化学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潜在用途。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研究小组致力于开发高效的碳二前加氢催化剂。

其中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如铂、钯等)、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镍、钼等)以及非金属催化剂(如铝、硼等)。

这些催化剂的选择取决于催化反应所需的特定条件和目标产物。

例如,贵金属催化剂通常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但成本较高;而过渡金属催化剂则更加经济实惠,但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可能较低。

目前,许多研究人员主要关注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开发。

一些有前途的候选催化剂包括钼硫化物、氮杂环化合物和纳米材料等。

例如,钼硫化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已被广泛用于碳二前加氢反应中。

同时,氮杂环化合物也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这是由于其能够形成氮氢配体,从而增强了氢气的活化能力。

此外,纳米材料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催化剂,其较小的尺寸和高的表面积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增强催化反应的效率。

此外,还有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改善碳二前加氢反应的反应条件,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例如,调节反应温度、压力和氢气流量等参数可以显著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布。

此外,改进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以及优化反应体系的设计和工艺也是提高反应效果的关键因素。

碳二前加氢反应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碳二前加氢反应可以将廉价的碳二化物转化为高价值的烃类产品。

这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降低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其次,碳二前加氢反应可以用于可再生能源领域。

利用碳二前加氢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可再生燃料,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

因此,进行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NiCCA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的开题报告

NiCCA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的开题报告

NiCCA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化石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替代能源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物质、废弃物等可再生资源因其广泛存在、丰富性和可再生性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但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杂质,提纯过程需要高成本与高耗能,因此必须采用高效的催化剂来实现生物质的转化利用。

催化剂是干涉化学反应的物质,能够改变反应的活化能、选择性和反应速率。

其中,NiCCA催化剂以其高效、稳定性好等优点,在生物质的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了不错的催化性能。

因此,本文围绕NiCCA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加氢反应性能进行了探究。

二、研究内容1. NiCCA催化剂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制备NiCCA(Nickel Catalyst Cobalt Acetate),主要步骤为:在一定温度下混合适量的氯化钴和乙酸钴,在其溶液中加入硝酸镍,配制生成NiCCA催化剂。

2. NiCCA催化剂的表征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NiCCA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表征。

3. NiCCA催化剂的催化加氢反应性能测试在高压电气式反应釜中进行反应测试,利用质谱分析仪(MS)对反应气体进行在线监测和分析,研究NiCCA催化剂对生物质的加氢反应性能。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结果:1. 成功制备NiCCA催化剂,实现生物质加氢反应的催化转化利用。

2. 对NiCCA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分析,探究其影响生物质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因素。

3. 研究NiCCA催化剂对生物质加氢反应的性能,从而为该催化剂应用于生物质加氢反应提供理论基础。

四、结论与展望本研究将探究NiCCA催化剂在生物质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以期为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该催化剂的性能探究,拓展其应用范围,为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CO2加氢反应的活性位之争

CO2加氢反应的活性位之争

CO2加氢反应的活性位之争/wp-content/uploads/co2-496x294.jpg编者按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将“CO2的捕获和利用”这一课题推至科研高点。

其中比较典型的反应之一是由合成气制备甲醇而演化过来的CO2加氢制备甲醇。

而关于此反应中的活性中心、反应机理的认识因为研究体系的不同而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前期我们已经以CO氧化反应为切入点进行了简单的机理分析方法和一起争议的原因。

载舟或覆舟?催化反应中神奇的H2O分子此次本文将结合目前的热点话题“碳利用”对CO2加氢制备甲醇催化反应过程中各种角色进行简单分析。

背景介绍Cu-Zn-Al是催化CO2加氢的典型催化剂,其中氧空位和载体金属通常在反应中都扮演着要角色。

而关于该体系的活性中心一直在Cu-Zn双金属和Cu-ZnO界面之间存在争议。

针对这一问题2017年的一篇Liu Ping教授等人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入手对比了模型催化剂ZnCu 和ZnO/Cu的甲醇合成活性变化,并发现该反应的活性中心为Cu和ZnO界面。

实验验证首先他们分别在单晶Cu(111)和多晶Cu上沉积不同厚度的ZnO,在未沉积ZnO之前纯Cu催化CO2加氢制甲醇的生成速率极低,随着表面ZnO比例的增加甲醇生成速率差呈现先快速增加随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表明Cu-ZnO界面对甲醇产率的确有促进作用。

同样在ZnO (000ī)面的O-端生长Cu随着Cu比例的增加催化活性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图1)。

而从XPS结果来看,ZnO/Cu(111)在反应条件和还原条件下仍能够保持ZnO不还原,而CuZn双金属则在反应条件下发生Zn的氧化转化成ZnO(图二)。

于此同时原本低活性的CuZn催化剂在反应一段时间后活性逐渐增加到与同样ZnO覆盖度的ZnO/Cu(111)相同。

图1. CO2转化甲醇的速率。

(a) 不同反应温度下ZnO/Cu(111)催化剂转化甲醇速率随着ZnO覆盖度变化曲线。

(b) 550 K下,在Cu/ZnO(000ī)表面和Cu/ZnO(000ī)表面上沉积0.4 ML ZnO后甲醇生成速率随ZnO覆盖度变化函数。

碳化对超细Fe-Mn催化剂亮 CO加氢反应行为的影响

碳化对超细Fe-Mn催化剂亮 CO加氢反应行为的影响

碳化对超细Fe-Mn催化剂亮 CO加氢反应行为的影响张建利;张侃;房克功;李德宝;李文怀;孙予罕【摘要】以超细Fe-Mn催化剂为前驱体,对其进行了CH4/H2气氛下的高温碳化及反应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碳化后,催化剂比表面积明显降低,主要物相结构为FeO-MnO尖晶石和α-Fe相,并有大量碳化铁微晶生成.在CO加氢反应中,碳化过程明显提高了烯烃选择性,降低了CH4选择性,促进了链增长.结果认为,碳化过程改变了催化剂表面化学性质,增强了表面碱性,抑制了二次加氧反应,提高了烯烃选择性.%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carburization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s over an ultrafine Fe-Mn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catalyst distinctly decreased after carburization. The carburization process favored the formation of FeO-MnO spinel phase and α-Fe, and small iron carbide crystallite was also formed. The catalyst after carburization exhibited high light olefin selectivity and low methane selectivity during CO hydrogenation, also, the chain propagation ability was promot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atalyst indicated that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 after carburization were improved. The carburization process enhanced the basicity of the catalyst and suppressed the secondary reactions of hydrogenation, and resulted in high selectivity to light olefins.【期刊名称】《燃料化学学报》【年(卷),期】2011(039)003【总页数】5页(P207-211)【关键词】低碳烯烃;碳化处理;碳化铁;Fe-Mn催化剂【作者】张建利;张侃;房克功;李德宝;李文怀;孙予罕【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宁夏大学,能源化工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75002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11.1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C1化学的迅速发展,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即以非石油路线为主,从煤基或天然气基合成气出发经费托(F-T)合成一步法合成低碳烯烃。

CO_(2)加氢制低碳醇CuFe基催化剂中的Mn助剂效应

CO_(2)加氢制低碳醇CuFe基催化剂中的Mn助剂效应

CO_(2)加氢制低碳醇CuFe基催化剂中的Mn助剂效应张昕昕;许狄;王艳秋;洪昕林;刘国亮;杨恒权【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年(卷),期】2022(43)7【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Mn掺杂的CuFeZnK催化剂,研究了Mn助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CO_(2)加氢制低碳醇合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适量的Mn(质量分数2.1%)能有效提高低碳醇的选择性和时空收率(STY),在320℃和5 MPa的条件下,CO_(2)的转化率为29.4%,低碳醇选择性(CO-free)达到23.2%,时空收率达到41.1 mg·g_(cat)^(-1)·h^(-1),且低碳醇在总醇中的比例达到96.9%.利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等手段对制得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适量Mn可以起到结构助剂的作用,减小Cu颗粒尺寸的同时促进Fe_(5)C_(2)相的形成,从而构建丰富的Cu-Fe_(5)C_(2)活性界面,用于低碳醇合成.而过量的Mn 反而会堵塞催化剂的孔道,覆盖活性位点,降低了催化性能.【总页数】8页(P14-21)【作者】张昕昕;许狄;王艳秋;洪昕林;刘国亮;杨恒权【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相关文献】1.K、Mn助剂协同效应对Fe基催化剂上CO加氢制低碳烯烃反应性能的影响2.Zn、Mn助剂对CuFe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影响3.Mn促进CuFe催化剂合成气制低碳醇的研究4.助剂对K-CuFe/ZrO2催化剂CO加氢制低碳醇的改性研究5.前驱体结构及Cu含量对CuFe基催化剂CO_(2)加氢制C_(2+)醇性能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锰系催化剂与钒钛催化剂对co的反应

锰系催化剂与钒钛催化剂对co的反应

锰系催化剂与钒钛催化剂对co的反应锰系催化剂与钒钛催化剂对CO的反应引言:锰系催化剂和钒钛催化剂是两种常用的催化剂,它们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探讨锰系催化剂和钒钛催化剂在CO反应中的性能和应用。

一、锰系催化剂对CO的反应锰系催化剂是以锰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催化剂,具有高度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在CO反应中,锰系催化剂能够有效地将CO转化为二氧化碳。

该反应是通过氧化剂的参与实现的,锰系催化剂能够促进氧化剂与CO之间的反应,从而实现CO的氧化。

锰系催化剂的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使其在CO的处理和清除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钒钛催化剂对CO的反应钒钛催化剂是以钒和钛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

在CO反应中,钒钛催化剂能够将CO转化为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该反应是通过催化剂表面上的钒和钛活性位点的协同作用实现的,钒钛催化剂能够吸附CO分子并加速其与氧分子的反应,从而实现CO的氧化。

钒钛催化剂的高催化活性和能量释放使其在CO的燃烧和能量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三、锰系催化剂与钒钛催化剂的比较锰系催化剂和钒钛催化剂在CO反应中具有不同的催化性能和应用特点。

首先,锰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高,能够有效地将CO转化为二氧化碳,适用于CO的处理和清除。

而钒钛催化剂在CO反应中不仅能够将CO转化为二氧化碳,还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适用于CO的燃烧和能量转化。

其次,锰系催化剂和钒钛催化剂的催化选择性也有所不同。

锰系催化剂在CO反应中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实现CO的高效转化,而钒钛催化剂在CO反应中的选择性较低,容易产生副反应。

最后,锰系催化剂和钒钛催化剂的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锰系催化剂主要应用于CO的处理和清除,而钒钛催化剂主要应用于CO的燃烧和能量转化。

结论:锰系催化剂和钒钛催化剂在CO的反应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锰系催化剂能够将CO转化为二氧化碳,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适用于CO的处理和清除。

Cu基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研究进展

Cu基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研究进展

Cu基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研究进展
黄艳;王贵文;杨龙;徐冬;高腾飞
【期刊名称】《当代化工研究》
【年(卷),期】2024()4
【摘要】二氧化碳(CO_(2))的捕集与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其
中CO_(2)催化加氢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能将其转化为甲醇等高价值的化工产品。

催化剂和反应器设计是CO_(2)催化加氢的关键,其中,Cu基催化剂是最为常用的催
化剂。

本文针对CO_(2)催化加氢现状,归纳了CO_(2)催化加氢的基本原理,重点从Cu基催化剂的结构特性与催化机制、催化反应器等综述了CO_(2)催化加氢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黄艳;王贵文;杨龙;徐冬;高腾飞
【作者单位】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26
【相关文献】
1.用于CO_(2)催化加氢In_(2)O_(3)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前驱体结构及Cu含量对CuFe基催化剂CO_(2)加氢制C_(2+)醇性能的影响
3.CO_(2)加氢制甲醇用Cu
基催化剂研究进展4.铁基催化剂活性相调控及其催化CO_(2)加氢制线性α-烯烃研究进展5.Cu基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_(2)的性能调控及其产物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铁含量对Fe-Mn-K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铁含量对Fe-Mn-K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铁含量对Fe-Mn-K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任冬梅;周亚松
【期刊名称】《工业催化》
【年(卷),期】2004(12)7
【摘要】在370 ℃、2.0 MPa和600 h-1条件下,考察了Fe-Mn-K复合催化剂上的CO2选择性加氢合成低碳烯烃性能.XRD表征表明,复合催化剂中负载的金属组分主要以Fe2O3和MnO2形式存在.通过H2-TPR和CO2-TPD研究了Fe-Mn-K 催化剂对H2的还原性能和CO2吸附性能的影响,当催化剂中Fe负载质量分数为12%时,H2-TPD温度较低,CO2转化率大于30%,C=2~C=4低碳烯烃选择性也较高.CO2-TPD结果表明,随Fe含量的增加,初始脱附温度提高,脱附量增加,催化剂对CO2的吸附强度逐渐增大.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任冬梅;周亚松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26.83;TQ221.21
【相关文献】
1.预处理和反应条件对铁催化剂上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J], 王翀;王清遐;谢素娟;徐龙伢
2.Fe-Zn-Zr/分子筛复合催化剂上CO2加氢合成异构烷烃Ⅰ.不同分子筛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J], 白荣献;谭猗生;韩怡卓
3.Fe含量对Fe-Zn-M/HY复合催化剂上CO2加氢性能的影响 [J], 白荣献;谭猗生;韩怡卓
4.锰基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J], 刘艳; 刘大壮
5.锰基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J], 刘艳; 刘大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e—Mn催化剂CO+H2两段法合成汽油:ⅡMn在铁催化剂...

Fe—Mn催化剂CO+H2两段法合成汽油:ⅡMn在铁催化剂...

Fe—Mn催化剂CO+H2两段法合成汽油:ⅡMn在铁催化
剂...
关玉德; 周敬来
【期刊名称】《《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年(卷),期】1991(016)005
【摘要】Fe-Mn催化剂在CO+H_2合成汽油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前报)。

本文将反应结果与催化剂的表征相关联,阐明该催化体系中Mn的作用实质。

从XRD、XPS等分析看出,Mn具有能改变铁催化剂体表相的结构、分散度和稳定金
属活性位的作用。

尤其是Mn对活性位的分隔和Fe-Mn尖晶石相的生成及抑制
H_2的吸附等,是提高生成低碳烯烃选择性、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5页(P8-12)
【作者】关玉德; 周敬来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517.43
【相关文献】
1.担体对Fe-MnO催化剂CO+H2反应性能的影响 [J], 徐龙伢;蔡光宇;王清遐;陈国权
2.FeMn、FeMnNa和FeMnK催化剂上合成气制低碳烯烃的比较 [J], 李江兵;马
宏方;张海涛;孙启文;应卫勇;房鼎业
3.合成气在铁锰/沸石催化剂上合成低碳烯烃的研究Ⅲ.碱改性ZSM-5沸石担载
Fe-MnO催化剂的强碱作用及MnO助剂的作用 [J], 徐龙伢;陈国权;蔡光宇;王清

4.CO+H2两段法(MFT)合成汽油Ⅰ.助剂对沉淀铁催化剂物化性能的影响 [J], 张志新;周敬来;林恒生;唐曙光;王琪;吴爱萍
5.Fe-Mn催化剂CO+H2两段法合成汽油(Ⅰ)催化剂性能及反应条件的考察 [J], 关玉德;曾庆健;周敬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O_2催化氢化研究——REY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CO_2催化氢化研究——REY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CO_2催化氢化研究——REY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银小龙;吉媛媛;阴丽华;王常有;李香兰;李爱秀【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年(卷),期】1993(14)5【摘要】用高压釜实验评价了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负载于REY和ZSM-5分子筛上的多种过渡金属对CO_2加氢合成醇和甲烷化的催化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双金属催化剂的活性按下列顺序降低,CO_2甲烷化:Ru>NiRu>NiPd>Nilr;合成醇:NiCu>Ni>NiMn>NiCo。

用2%Ru/REY催化剂,在473K、3.9MPa、CO_2/H_2=1/5、反应时间20h条件下,76%的CO_2转化为甲烷。

反应温度、压力和溶剂等条件对NiCu/REY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时(443-473K),醇的选择性高(约100%),增加温度和压力降低了醇的选择性,而增加了甲烷和CO_2的选择性。

此外溶剂极性对反应产物和催化活性也有较大影响。

催化剂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催化氢化;二氧化碳;双金属催化剂【作者】银小龙;吉媛媛;阴丽华;王常有;李香兰;李爱秀【作者单位】太原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太原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2【相关文献】1.负载型Pd-Pt双金属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非均匀型分布研究Ⅱ:活性组分非均匀分布对双金属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J], 南军;隋芝宇;石芳;于海斌;刘晨光2.对甲酚液相氧化中高分子负载的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催化剂的制备与反应活性研究 [J], 杨坤国;张曼征3.0.4nm分子筛负载Cu-Ni双金属催化剂用于CO_2和CH_3OH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英文) [J], 陈惠玲;王栓紧;肖敏;韩冬梅;卢一新;孟跃中4.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备高分散负载型催化剂——Ⅵ.聚合物负载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研究 [J], 吴世华;黄唯平;王序昆;赵维君;张书芨;徐彤5.BaTiO_3负载Ni-Co双金属催化剂催化CH_4/CO_2重整反应 [J], 陈娟荣;黎先财;杨沂凤;魏元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5期燃 料 化 学 学 报Vol .26 No .51998年10 月JO U RN A L OF FU EL CHEM IST RY A ND T ECHN O L OG YOct. 1998锰基催化剂上CO 2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刘 艳 刘大壮(郑州工业大学化工系 郑州 450002)摘 要 研究了M n 基催化剂上CO 2的加氢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CO 2活化吸附量的增加有利于CO 2转化率的提高。

M n 具有较好的CO 2加氢生成CO 的催化活性,CuO 、F e 2O 3和ZnO 的加入使催化剂活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N iO 的加入增加了催化剂对H 2的活化吸附量,从而使催化剂对CH 4的选择性得到提高,同时使CO 2的转化率与Ni / A l 2O 3相比略有下降。

关键词 CO 2加氢,锰基催化剂,金属氧化物氧化锰是常用的氧化还原型催化剂,不但M nO 2对CO 的氧化[1],异丙醇和环己烷的氧化脱氢[2,3]和H 2O 2的分解[1]有较高的活性。

而且,非化学计量的M nO x (2>x >1.5)也是高活性的催化剂[4]。

同时,M nO 也是合成气[5]和甲烷氧化偶联[6]产生C 2化合物的催化剂的主要成分。

最近,徐龙伢[7]和Kuei Chi Kung [8]等人分别对Fe Mn 催化剂的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烃的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都认为烃的转化率受到水煤气变换反应逆反应平衡的限制。

为了进一步考察锰基催化剂上CO 2的加氢反应性能,在本文中,我们以 Al 2O 3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M n 催化剂样品,研究了CO 2加氢的反应活性和产物的选择性,以及Cu 、Fe 、Ni 、Zn 等金属氧化物的加入对M nO 2/ Al 2O 3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1.1 催化剂制备 样品以 A l 2O 3为载体,金属硝酸盐的水溶液为浸渍液,用孔充满共浸法制备。

改变M nO 2的含量为1%、3%、5%、7%、10%(质量百分比)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样品M 1、M 2、M 3、M 4、M 5。

以 Al 2O 3为载体的CuO 、NiO 、MnO 2、Fe 2O 3、ZnO 催化剂分别以C 3、N 3、M 3、F 3、Z 3表示,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均为5%(质量百分比);M nO 2/ Al 2O 3中掺入CuO 、NiO 、Fe 2O 3、ZnO 的催化剂分别记为M C 、M N 、M F 、M Z,双组分催化剂中各金属氧化物组分含量均为5%(质量百分比)。

1.2 活性测试 反应在微型反应器上进行。

测试条件:催化剂粒度40~60目,每次反应用量0.5ml ,反应温度500℃,常压,空速2000h 1,CO 2∶H 2=1∶1,实验结果用Pro park Q 和活性炭双柱气相色谱分析。

在反应之前,催化剂在400℃进行原位还原4h 。

1.3 程序升温还原(TPR ) 样品用量150mg ,氢气流速30ml/min,升温速率13K/m in,色谱仪热导检测。

1.4 程序升温脱附(TPD ) 样品用量150m g ,吸附前用氢气对催化剂于400℃进行原位还原4h 。

室温吸附H 2、CO 210min,升温速率20K/min,色谱仪热导检测。

2 结果与讨论通讯联系人。

收稿日期:19980111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1 CO2加氢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CO2加氢反应的化学行为,首先对CO2加氢反应生成CH4、CH3OH和CO这三个化学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反应的热力学分析T able1 T her modynamic analysis o f reactionsReaction773K873KK P X e(CO2/H2=1∶1)K P X e(CO2/H2=1∶1)CO2+4H2=CH4+2H2O H f,298=164.95k J/mol19.4100.1860.8030.136CO2+3H2=CH3OH+H2O H f,298=49.57kJ/mol 6.076×109 3.645×109CO2+H2=CO+H2O H f,298=41.16kJ/m ol0.2030.3110.3920.385 H f,298-reaction heat at298K and0.1M P a;K P-equilibr ium constant;X e-equilibr ium co nver sion at CO2/H2=1∶1在本实验反应条件下,体系中没有CH3OH生成,这与上面的热力学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热力学趋势不利于CH4的生成,而相对有利于生成CO,以下的实验结果也同样地说明了这一点。

2.2 Mn系列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2.2.1 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产物的选择性 用sel.(%)表示转化的CO2(mo l)中生成相应产物(mol)的百分数。

各样品上CO2的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结果见表2。

表2 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T able2 A ct ivity and selectiv ity of t he cat aly st sCatalyst773K873KCO2conv./%CH4sel./%CO sel./%CO2conv./%CH4sel./%CO sel./%M110.8010028.70100M214.7010031.40100M317.0010032.00100M419.6010032.20100M519.9010032.10100 M1~M5-M nO2co nt ent in M nO2/ Al2O3is1%,3%,5%,7%,10w%,r espectiv ely 从表2可以看出,在MnO2/ Al2O3催化剂上,无论Mn含量的高低(在本实验范围内),CO2加氢反应都只选择生成CO。

在M nO2含量较低时,CO2转化率受催化剂中MnO2含量的影响较大,当M nO2含量大于7%时,CO2转化率已基本不随含量的变化而改变。

同时,我们也发现,与平衡转化率相比,M nO2/ Al2O3催化剂已达到了较好的催化活性,说明Mn对CO2加氢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2.2.2 TPR测量 为考察催化剂的还原性能,我们测定了M系列各样品的T PR谱图,结果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从M2到M5催化剂的还原峰温基本没有变化,所改变的只是随M nO2含量的增加,还原量有所增加,这与文献[9]的结果基本一致。

低温峰和高温峰分别与文献[9]的 和 峰大体相对应,由于本实验中T PR的最高测试温度为400℃,因此,文献[9]中的 峰(~700℃)未测出。

M1样品还原峰温较高且只有一个峰,可能是由于MnO2含量太低,处于高度分散状态,以412 燃 料 化 学 学 报 26卷图1 M 系列样品T PR 谱图Fig.1 T PR spectra o f the M ser ies samplesM 1~M 5-legends:see table 2及 Al 2O 3表面活性位的不均一性,使MnO 2难以集中还原所致。

依照文献[9]的解释,TPR 谱图的低温还原峰相对于M nO 2中晶格氧的还原,即:MnO 2[H ]M n 2O 3,高温还原峰则相对于Mn 2O 3的进一步还原。

M 2和M 3样品的高温还原峰很不明显,这说明催化剂样品上的MnO 2绝大部分只还原到三价锰(即Mn 2O 3)。

当锰的含量进一步提高(M 4和M 5),随着高温峰的出现,锰组分可以进一步还原为更低价态。

2.2.3 CO 2T PD 和H 2T PD 为了更好地理解M nO 2催化剂上CO 2加氢反应的化学行为,我们测试了各样品的CO 2T PD 和H 2T PD,结果见图2。

由CO 2T PD 谱图可以看出,随M n 含量的增加,CO 2的脱附峰温度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CO 2的活化吸附量有所增加(以M 1的峰面积为1,M 2~M 5的峰面积依次为1.29、1.36、1.39、1.41),与表2的活性数据对比可以发现,CO 2的活化吸附量的增加将有助于CO 2转化为CO,提高CO 2的转化率,这与我们在研究Cu Ni O/ Al 2O 3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时所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10]。

图2 M 系列样品CO 2T PD 和H 2T PD 谱图F ig.2 CO 2T PD and H 2T PD spectra of M ser ies cataly stslegends :see table 2从H 2T PD 谱图中,也可以看出,随M n 含量的提高,H 2的低温脱附峰温变化不大,但是,各样品的图谱却有较大差别,M 2、M 3有明显的H 2高温脱附峰,其他样品则没有。

由前面的TPR 分析结果可知,M 2、M 3样品中的M nO 2绝大部分只还原到三价锰(即M n 2O 3),因此,可以认为,H 2的高温脱附峰可能是由M n 2O 3吸附氢的强度较强造成的。

当锰的含量进一步提高(M 4和M 5),M n 2O 3进一步还原,这时,更低价态的锰组分也许削弱了三价锰对氢的吸附强度,造成H 2高温脱附峰的消失。

4135期 刘 艳等:锰基催化剂上CO 2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2.3 其它金属氧化物的加入对Mn 基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2.3.1 活性和选择性的测量 对于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活性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为考察金属氧化物与Mn 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测定了一些双组分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CO 2加氢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见表3。

为了便于对比,在表中还列出了其它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表3 催化剂样品的活性和选择性T able 3 Cataly st samples act ivity and selectiv ityCatalyst 773K 873K CO 2conv ./%CH 4sel ./%CO sel./%CO 2conv ./%CH 4sel ./%CO sel.(%)M 317.0010032.00100C 324.7010030.20100M C 24.3010032.20100N 323.823.876.231.60100M N 21.755.444.631.60100F 320.6010031.90100M F 23.3010031.40100Z 315.2010030.10100M Z22.210032.1100 C 3-CuO / A l 2O 3;N 3-N iO / A l 2O 3;F 3-Fe 2O 3/ A l 2O 3;Z 3-ZnO / Al 2O 3;M C-M nO 2CuO/ A l 2O 3;M N -M nO 2NiO/ A l 2O 3;M F -M nO 2F e 2O 3/ A l 2O 3;M Z -M nO 2ZnO /Al 2O 3.Eachmetal ox ide s content in catalysts is 5.0w %由表3看出,在773K,CuO 、NiO 、Fe 2O 3和ZnO 的加入,与M 3样品相比都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873K 各催化剂的活性改变并不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