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精品)
《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设计
《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庐山瀑布的景色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法。
(3)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把握。
(2)运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歌内容。
(2)收集与庐山瀑布相关的图片、资料。
(3)准备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望庐山瀑布》,了解诗歌大意。
(2)查阅生字词,掌握字词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
(2)引导学生交流对庐山瀑布的印象。
(3)简介诗人李白及本诗的背景。
2. 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注意语音语调。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比赛谁读得有感情。
3. 解析诗歌:(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手法。
(3)讨论生字词在诗歌中的含义和作用。
4. 品味语言:(1)学生体会诗歌中的优美语句。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5. 想象与创造:(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教师指导学生创作以庐山瀑布为题材的小诗。
6.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推荐类似的诗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作业布置:1. 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 书写生字词。
望庐山瀑布课教案
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2)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等元素,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庐山瀑布为题材的诗歌或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变化和意境的营造。
(2)古典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或黑板。
2. 学生准备:(1)预习《望庐山瀑布》。
(2)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搜集到的庐山瀑布资料。
(3)简介李白的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望庐山瀑布》,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讨论交流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 学习生字词(1)列出诗歌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诗歌鉴赏与创作(1)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等元素,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庐山瀑布为题材的诗歌或故事。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望庐山瀑布》。
2. 写一篇关于庐山瀑布的短文,可以是一篇游记或一首小诗。
《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优秀5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优秀5篇《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对瀑布及大自然产生向往之情。
4、借助字典、注释、插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小组同学合作学懂古诗。
5、培养信息搜索、加工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三、学习准备1、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李白的生平、诗作的背景资料。
2、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瀑布的视频、图片、诗歌、文章。
四、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简介李白。
1、这节课我们要去游山玩水,欣赏瀑布飞流直写的壮观景象,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唐代著名诗人。
(示图)看,这为仙风道骨的是谁?(李白)2、你知道李白生平的什么事情?(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留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个别读、齐读、指名读(三)填散文诗,理解诗意。
1、老师读了李白的诗歌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散文诗,但有些词语需要你们帮忙填写。
2、出示小组学习要求,并齐读。
1讨论预习中不明白的词或诗句,借助字典、插图、注释、扩词、换词等方法理解诗意。
2根据诗意,小组合作完成散文诗。
红日升起,照在高高的香炉峰上,( )紫烟,我远远地望着你--瀑布,你如( )挂在山前,那可是嫦娥舞落人间的银纱?当我站在你的山脚下,才发现那不是银纱,是天水从几千尺高空( ),这真让我怀疑是银河从( )流到人间。
3学生汇报。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填法,有时可比较哪个填法好。
4示视频,配乐朗读,学生脑海浮现画面。
a多种方式美美地读,感受李白心情的变化。
b四人小组设计朗读,读出李白的情绪变化。
c小组表演读,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望庐山瀑布》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精选18篇)
《望庐山瀑布》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精选18篇〕篇1:望庐山瀑布语文教案设计望庐山瀑布语文教案设计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ú 瀑pù 炉lú 紫zǐ 川chuān三、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语文教案-望庐山瀑布。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望庐山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欣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篇2:《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目标1.理解、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生字词。
2.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知课文。
4.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按生活、追求美妙事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
体会作者所运用的拟人写作手法。
难点: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法选择朗读指导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前准备搜集并阅读有关描写瀑布的诗文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醒学习目的1.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给大家读读或背背你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有没有李白写的',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理解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2.提醒学习目的。
二、指导学生先学出示古诗的一般学习步骤:①理解课题,认识作者;②解释词语,说说诗意;③联络实际,发挥想象;④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三、学生先学,老师巡视学习《望庐山瀑布》完成以下任务:1.知看课下注释及练习册走近作者,理解作者。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句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体会诗句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句描绘的景象。
(2)培养学生通过诗句感受自然美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望庐山瀑布》2.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句的意境。
3. 教学难点:诗句中的一些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展示庐山瀑布的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庐山瀑布的了解。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望庐山瀑布》。
(2)鼓励学生背诵诗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 生词与句子理解:(1)解释诗句中的生词,如“庐山”、“瀑布”等。
(2)分析重点句子,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等。
2. 生词与句子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生词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背诵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的背诵和朗读能力,以及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诗句意境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欣赏学生的背诵和表达表演。
3.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鼓励他们运用古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或其他主题的感受。
六、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教材:《望庐山瀑布》的原文。
3. 参考资料:关于庐山瀑布的相关介绍或文学作品的解析。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望庐山瀑布》,并尝试背诵。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设计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望庐山瀑布》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3)通过模仿、创作等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 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及诗句的意义。
难点:1. 理解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
2. 运用诗中的词语和意境进行文学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简单介绍诗人李白及其作品《望庐山瀑布》。
2. 朗读感悟:(1)学生自读《望庐山瀑布》。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 理解诗意:(1)学生小组讨论,解释诗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地图,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朗读、讨论和创作的积极程度。
2. 知识掌握:学生对诗文内容、生字词和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创作能力:学生模仿和创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庐山瀑布的图片和地图。
2. 李白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3. 文学创作模板和指导材料。
六、教学步骤:1. 解读诗题:引导学生了解“望庐山瀑布”的意义,理解诗题与诗歌内容的关系。
2. 初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诗歌的大意。
3.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解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4. 体会意境: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让学生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望庐山瀑布的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1篇)
望庐山瀑布的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1篇)望庐山瀑布的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庐山瀑布的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望庐山瀑布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2、课前老师要求你们收集资料,请收集了资料的同学请拿出来,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并说明资料的来源。
3、师:孩子们都很会学习。
李白写诗近千首,今天我们学习他其中的一首。
请再读题目。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课文写的什么?4、(CAI出示庐山瀑布)让我们走进庐山去欣赏那儿的瀑布吧。
5、你感觉怎样?(壮美、雄伟、壮丽)二、初读课文1、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听。
2、(CAI出示课文要求)孩子们,我们学习一首诗,首先是要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这对我们理解古诗意思有好处。
3、请你们把书翻开,将课文自由地多读几遍。
4、我想听听你们读得怎样?他读准字音了吗?5、请大家一齐读一遍。
三、精读课文,理解意思,质疑问难1、初读了课文,接下来我们要精读课文,怎读呢?2、请你们按要求一遍一遍地读,可以读出声音来,也可默读。
生自主学习。
3、现在请你们说说看,你们读懂了哪儿?4、还有哪儿不懂的?5、请大家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四、我会品1、过渡:我们大致了解诗意还不行,还得细细去品。
2、(CAI),我会品:你认为这首诗最有魅力的语言是哪儿?3、抽生说,学生汇报。
4、小结: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的语言美。
五、我会品1、赏中学⑴ 过渡: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好好欣赏一番。
⑵ 怎么赏呢?(CAI出示读中赏)⑶ 怎么读。
⑷ 抽生说:① 用赞美的语气读。
② 要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 望庐山瀑布》教案(优秀4篇)
《望庐山瀑布》教案(优秀4篇)望庐山瀑布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或投影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话导入《竹枝词》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
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
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
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三、指导朗读、背诵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1.默写这两首古诗。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了解学生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汉乐府)等。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品3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
(注意里边不是卢)。
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1.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
2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
炉:火炉、锅炉、炉子。
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
疑:怀疑、疑问、质问。
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习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
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五、尝试背诵古诗六、古诗大擂台,背一背,看谁会背的.李白的诗多。
七、补充《早发白帝城》。
诗意:黎明,为我送行;彩云,笼罩着白帝城。
一叶轻快的小舟,会把我带到千里外的江陵,两岸的猿猴,不停啼叫。
小舟载着我的欢乐,穿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帝山上。
东汉末公孙述据此,据称殿前井内首有白龙跃出,囚自称白帝,称山为白帝山。
城为白帝城。
八、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5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课文《望庐山瀑布》的教案
课文《望庐山瀑布》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解释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3)了解作者李白以及他的诗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和想象,感受自然景观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望庐山瀑布》的阅读与理解。
2. 生词和句子的解释和翻译。
3. 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解释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3)了解作者李白以及他的诗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哲理。
(2)如何通过诗句分析和想象,感受自然景观的美。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望庐山瀑布》的文本。
2. 关于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
3.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庐山瀑布的景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庐山瀑布的景象,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简介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解释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3. 分析与讨论:(1)让学生分析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哲理。
(2)引导学生通过诗句分析和想象,感受自然景观的美。
4. 应用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用自己的话描述庐山瀑布的景象。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2)鼓励学生表达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他们的文学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 (1)(精品)
《望庐山瀑布》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
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3.理解古诗诗意,抓住重点字词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体会诗中比喻的恰当优美,尝试发挥想象描绘瀑布,并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字词品析诗句,体会比喻在诗中的作用。
仿、用语言,展开想象写话。
教学方法:品读、以说促写、创设情境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往来应答感诗韵。
1.和老师一起背背诗吧,我背上句,大家背下句。
“迟日江山丽,”“天门中断楚江开,”这些都是写景的诗歌名篇。
试试学过的课文怎样,“景色秀丽的庐山,”(感受古诗韵律,进入课堂学习情境。
)2.庐山的美不仅来自千姿百态的云雾,还有那闻名于世壮观或秀美的瀑布。
今天,我们就通过李白的诗去领略一下庐山瀑布的美吧。
二、自读自悟会诗意。
1.自由读古诗。
比比谁能读得字字准确、清楚响亮、读出节奏。
相机出示生字、词语,正音。
(出示幻灯片:尺、紫、疑、瀑布、银河、九天)谁见过瀑布?对银河了解吗?辅以图片增进了解。
2.指名读古诗。
正音,通过看手势读出古诗节奏。
齐读。
3.边读边想,古诗写了些什么?指名读、说。
相机归纳方法。
(启发运用已掌握的古诗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如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字词品析等。
)三、品读古诗入诗境。
1.指读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望瀑布怎么会写到香炉呢?引出《题西林壁》庐山秀峰林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示幻灯片:苏轼诗句)香炉峰就是其中之一。
由“生”字,你想到什么?指名说。
看来,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个仙境,把云雾写活了。
总结抓住古诗的重点字词边读边想象可更好领略诗境。
(补充相关古诗,进行一种互文式的会意阅读,增加情趣、隐性积累。
)2.在云雾缭绕间、在青山之中,挂着一条瀑布。
那是种怎样的景象?齐读第二句。
同样是远看,刘禹锡眼中的洞庭是怎样的?引背《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精品)
《望庐山瀑布》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讲述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板书课件,调查学生预习情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新课学习(一)学习古诗: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
(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
(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
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二)了解诗人: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三)巩固诗歌的学习: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望庐山瀑布》课教案设计
《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望庐山瀑布》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2)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引导学生体验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李白的作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白及其作品《望庐山瀑布》的背景知识。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人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4. 文学鉴赏: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望庐山瀑布》的背景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其壮观景象。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朗读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诗歌内容。
4.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庐山瀑布的图片,用于展示和讨论。
2. 准备《望庐山瀑布》的文本,用于朗读和分析。
3.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用于介绍诗人李白及其作品《望庐山瀑布》。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日照”、“生烟”、“瀑布”、“遥看”等。
(3)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望庐山瀑布》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句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诗句描绘画面、感悟诗情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会诗句中的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画面。
(3)体会诗句的意境美和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句意境的感悟和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望庐山瀑布》的文本和译文。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望庐山瀑布》。
(2)准备一本字典,以便查找生僻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庐山瀑布吗?对它有什么了解?(3)简介唐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望庐山瀑布》。
2. 朗读感悟(1)学生自读课文《望庐山瀑布》。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学生讨论:诗句中描绘了哪些景象?你们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吗?3. 讲解分析(1)教师讲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画面,如“日照”、“生烟”、“瀑布”、“遥看”等。
(2)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描绘画面,感悟诗情。
(3)讲解诗句的意境美和诗人的情感。
4.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诗句中的意境美?(2)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想象。
《望庐山瀑布》课教案设计
《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点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庐山瀑布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有哪些?(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互相启发。
4. 赏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2)欣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色。
(2)引导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体会诗人的赞美之情。
6. 巩固拓展(1)进行诗歌填空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发挥创意,以庐山瀑布为题材,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8. 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庐山瀑布的作文。
9. 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2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瀑布”、“庐山”、“香炉”、“紫烟”等。
(3)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直观的认识。
(2)通过分析诗句的韵律和意象,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欣赏诗句的韵律和意象。
2. 教学难点:(1)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情感。
(2)对庐山瀑布的想象和描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课文《望庐山瀑布》的文本。
(2)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
(3)杜甫的生平介绍资料。
2. 教学环境:(1)教室布置:可以挂上庐山瀑布的图片或画作。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与庐山瀑布相关的音乐或自然声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2)简短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指导学生正确背诵课文,可以分组或个别抽查。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瀑布”、“庐山”、“香炉”、“紫烟”等。
(2)通过例句或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背诵《望庐山瀑布》。
(2)选择一个自然景观,写一首小诗,模仿杜甫的风格。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词和短语的练习。
(2)小组讨论:讨论诗句的意象和韵律,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过程(续)4. 诗句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韵律和意象,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望庐山瀑布》的课教案设计
《望庐山瀑布》的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一些关于庐山瀑布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庐山瀑布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和背诵诗歌。
3. 诗歌内容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讨论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朗读与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使学生熟悉诗歌的语言和节奏。
2. 图片与地图:使用与庐山瀑布相关的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3.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2)引导学生谈论对庐山瀑布的了解和印象。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和背诵诗歌。
3. 诗歌内容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感受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望庐山瀑布》的全文和注释。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2)引导学生谈论对庐山瀑布的印象,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学生跟读诗歌,注意发音和节奏。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
(4)学生背诵诗歌,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给出自己的解析和观点。
4. 诗歌欣赏与创作(1)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景象的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讨论。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诗歌。
(2)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是否有所提高,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望庐山瀑布》的课教案设计
《望庐山瀑布》的优质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李白的诗歌风格。
3.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自然景观的壮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感受诗歌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望庐山瀑布》全文。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意境感受。
3. 诗歌的韵律分析。
2.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深入理解。
2. 诗歌创作技巧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分享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引出本课内容《望庐山瀑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字词,感受诗歌的意境。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探讨诗歌的创作背景。
3.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5 创意写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作业内容1. 背诵《望庐山瀑布》。
2. 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可以结合《望庐山瀑布》的意象进行创作。
4.2 作业要求1. 作业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 文章内容丰富,表达清晰。
第五章:评价方法5.1 课堂表现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朗读、讨论的表现。
5.2 作业评价1. 作业的正确率。
2. 作业的创意性。
5.3 小组合作评价1. 小组成员的协作程度。
2. 创意写作的成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炉、庐、瀑、疑”4个字,会写“炉、银、流、柳”4个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了解诗人李白,查阅庐山的基本资料,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课前老师要求你们收集资料,请收集了资料的同学请拿出来,谁能给我们介
绍一下作者,并说明资料的来源。
2.师:孩子们都很会学习。
李白写诗近千首,今天我们学习他其中的一首。
请再读题目。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课文写的什么?
3.让我们走进庐山去欣赏那儿的瀑布吧。
(板书课题)
4.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新授
1.看过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壮美、雄伟、壮丽)
2.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翻到课文,轻声有感情地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看看拼音或向其他同学请教,要把句子读通顺。
3.扫清生字障碍,课件出示生词,请同学认读生词:
希望庐山瀑布照顾香炉
紫色遥远流水怀疑落下
同学们有信心把每个生词都读得准确么?我们开学车读一读。
4.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认识。
)
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
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
)
5.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
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生评议。
)
6.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量一下。
(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
)
7.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默读诗句,结合书上注释,查字典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日照香炉生紫烟: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
(3)"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
(4)学生有感情到朗读。
8.遥看瀑布挂前川: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理解:川,河流。
(3)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
9.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体会"飞流""直下"。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0.疑是银河落九天: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3)有感情地朗读。
11.同学们能完整的说出诗意么?
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
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
12.诗人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多么绚丽绚丽的庐山瀑布图啊!青山高耸、银瀑飞悬,红日高照,紫烟升腾,多么壮丽啊。
这就是这首诗的描绘意境。
三、练习
1.你能默背这首古诗么?试一试吧。
2.写出下列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照:
生:
遥:
疑:
3.根据课文填空。
望庐山瀑布
()香炉生(),
遥看()挂前川。
()直下三千尺,
()银河落九天。
四、总结
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并欣赏了一首《望庐山瀑布》,还读了李白很多的诗,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还有很多诗人他们和李白一样,以精美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这些文化瑰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五、作业
1.把本课古诗抄写一遍。
2.选一句你喜欢诗句,说说为什么。
六、板书
红日紫烟瀑布挂前川
美
飞流直下银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