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同步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 第六单元(测能力)(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 第六单元(测能力)(含答案)

第六单元(测能力)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奴隶(lì)槽枥(cáo)食不饱(shí)B.祗辱于(rǔ)尽粟(sù)一石(shí)C.骈死(pián)其真无马邪(yé)不以千里称也(chèn)D.食马者(sì)才美不外见(jiàn)策之不以其道(cè)2.选出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2分)A.老有所养/养生送死B.天下为公/此为何若人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独子其子D.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才美不外见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之不能尽其材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部门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C.上一世纪,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5.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通畅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只有让青春的枝头挂满梦想的花朵,才有人生金秋的收成。

②正因此,她成为无数诗人、文学家反复吟诵的旋律。

③青春,常常被赋予希望、阳光、激情、奋进、浪漫、诗意等内涵。

④做梦是青春最大的权利,哪怕这梦有时不知“天高地厚”,有时幼稚可笑,但因是青春之梦,谁也不会太计较。

⑤青春是人生旅程中最美丽的风景,也是多梦的季节。

A.②④①③⑤B.③②⑤④①C.③⑤①④②D.②⑤①④③6.默写。

(6分)(1)《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2019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19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19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马说》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骈死..于槽枥之间()(4)才美不外见.()(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策.之不以其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第23课、马说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B.其真无马邪食之不能尽其材C.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之不能尽其材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C.安求其能千里也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 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古人有用“郡望”做称谓的习惯,如韩愈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家母”都是谦称。

8.学完本课后,班级开展走近“唐宋八大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人物】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______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_______、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同步练习卷】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3 马说

【同步练习卷】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3 马说

23 马说同步卷4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D.食之/不能尽其材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不饱,力不足(吃不饱,力气不充足)B.才美不外见(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D.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3.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

B.一食.或尽粟一石﹣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奴隶.(lì)槽.枥(cáo)食.不饱(shí)B.祗辱.于(rǔ)尽粟.(sù)一石.(shí)C.骈.死(pián)其真无马邪.(yé)不以千里称.也(chèn)D.食.马者(sì)才美不外见.(jiàn)策.之不以其道(cè)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6.重点词语理解。

(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不以千里称.也:(3)一食..或尽粟一石:(4)执策而临.之:7.找出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3)才美不外见(“”同“”)三.默写(共1小题)8.用课文《马说》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文中体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2)文中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阅读《23马说》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阅读《23马说》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阅读《23 马说》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简短介绍《马说》的作者韩愈及其文学地位,引出《马说》的创作背景。

2.提问学生:“你们对‘马’有什么了解?在你们的印象中,马是怎样的动物?它有哪些特性?”3.引导学生将“马”的形象与文章主题相联系,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

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介绍,对作者韩愈和《马说》的创作背景产生兴趣。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马”的问题,分享自己对马的了解和印象。

•尝试将“马”的形象与文章主题相联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及引导学生对“马”的形象进行思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课文:•教师先示范朗读《马说》,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表达。

•要求学生跟读,注意字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2.文本解析:•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难句。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即作者通过写马来表达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排比等。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的“千里马”和“伯乐”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文章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观点,并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发现和培养人才。

•分享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跟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积极参与文本解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思考并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朗读、文本解析、小组讨论和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23 马说(第二课时)(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23  马说(第二课时)(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一、课内阅读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安.求其能千里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4.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二、课外阅读沈宣词尝为丽水令。

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

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宣词得之,复如是。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

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

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

④飞龙:指皇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而意常不足( )(2)度终不可禁( )(3)亦如是( )(4)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2.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画开。

(限断两处)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翌日, 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23课、马说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骈(pián)死一食或尽粟(sù)一石B.才美不外见(jiàn) 食(shí)之不能尽其材C.鞭策(cè) 槽枥(lì)之间D.伯(bó)乐其真无马邪(yé)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2)一食或尽粟一石或:(3)虽有千里之能千里:(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5)策之不以其道策:道:(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公将鼓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骈死于槽枥之间。

4.按照要求默写句子。

(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2)《马说》一文中点明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补充后不少于七言)有______________,方显__________________;无______________,岂有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2)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答题】请写出两个与“以和为贵”相关的成语,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和衷共济:衷,内心;济,渡。

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

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②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

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和理解能力。

【解答】体现“以和为贵”的成语有很多,如:政通人和、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志通心和等。

任选两个作答即可,解释意思时可以结合每个字的意思来分析。

2.【答题】班上举行“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为这次活动写一幅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②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③做事以德为重,对人以和为贵。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

【解答】最重要一点是紧扣活动主题,其次注意语言的简洁精练,可用句式比较整齐的两个句子,有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对修辞的要求。

此题可以用对偶的修辞,表现出“和”对做人做事的促进作用。

3.【答题】请讲一个“以和为贵”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唐朝,为了汉族和藏族的和平共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可以选用历史上的事件,注意交待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注意突出“和”的主题。

点睛:本题属拟写宣传语。

解答此题,一般要求,紧扣主题,语言简明,善用修辞。

也可巧妙化用经典语句,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注意语气委婉,注意适用场所。

拟写本题宣传标语,首先要紧扣主题即远离毒品,二是注意语句简洁,易于理解,三是结合具体要求。

4.【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23马说(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23马说(含答案)

23 *马说训|练案| 分层训练•巩固提升- ®]■<・ tidaiiiiriBBjadica'BBaa^i ・・・・■ ri ■ ra ■taiiiB r |* ■ d r ra ti p t'riir ■■■■ iriaiiiiripndaBirsBi iiBpriaaiiriiBiBBd^adi iudeniiaI 1基础巩L固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答案: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2.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4.下面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其真无马邪B.安求其能千里也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复前行,欲穷其林5.下面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无论魏晋• •B.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盗窃乱贼而不作D.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根据原文填空。

(1)文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其真不知马也。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⑶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7~ 11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二首-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二首-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挂罥(juàn)翩翩(piān)一丈绫(líng)B.塘坳(ào)伐薪(xīn)口称敕(chì)C.两鬓(bìn)突兀(wù)辗冰辙(niǎn)D.布衾(jīn)庇护(bì)风怒号(háo)【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

【解答】D.“布衾”的“衾”应读“qīn”。

2.【答题】下列加下划线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B.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然)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D.可怜身上衣正单(使人怜悯)【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加下划线词释义。

【解答】A项“见”译为“出现”;B项“安”译为“如何”;C项“为”译为“介词,被”。

3.【答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系向牛头充炭直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

【解答】A项“直”同“值”,价钱;B项“见”同“现”,表现;D项“与”同“举”,推举。

4.【答题】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

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这首诗应是古体诗,故A错误。

5.【答题】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B.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诗人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最新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韩愈作家作品课文译文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

最新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韩愈作家作品课文译文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韩愈作家作品课文译文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背景《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

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

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这是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散文在继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文选》《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解释括号前的字: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 马说拔高训练第二十篇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 马说拔高训练第二十篇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 马说拔高训练第二十篇第1题【单选题】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划线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一食或尽粟一石:或者。

B、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敌对、对抗;西蜀之去南海:到……去。

C、策之不以其道: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D、子何恃而往:凭借、倚仗;才美不外见:看见。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马说》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通______ 含义: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_含义:______ ______通______含义:_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_通______含义: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给划线字注音。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虽有名马故:______ 虽:______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______ 奴隶人:______③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______ 槽枥:______④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______ 或:______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______⑥食之不能尽其材材:______⑦执策而临之临: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填空。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教案新人教版

23 马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祗、骈、石、槽枥、食马者、见(现)。

2.掌握下列字词的含义或用法:策临祗其食骈。

3.朗读课文,练习句读和语气。

4.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全文。

5.根据提供的背景材料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情感目标:探讨如何才能避免千里马的悲剧重演,从而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正确认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题;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

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 师: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师:有谁愿意为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呢?生:我认为“说”是古代的一种文种,作者在文中借马来表明个人观点的。

师:能举出例子吗?生:《爱莲说》中周敦颐就是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娇”来表达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兴趣。

师:不错,“说”作为古代文体具有这一个特质,往往借某物来抒发感情阐述观点。

可抒情可议论。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指名试读课文,教师订正字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名校同步训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名校同步训练习题(含答案)

马说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祗.(zhǐ) 骈.死(pián) 槽枥.(lì) 食.马者(sì) 外见.(xiàn)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限标2处)(2)才美/不外见(限标1处)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虽..有名马故:所以虽:即使(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只,仅奴隶人:奴仆(3)骈死..之间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槽枥:马槽..于槽枥(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次或:有时(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6)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才干(7)执策而临.之临:面对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5.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策①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②执策.而临之(马鞭)(2)其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代指“千里马”)②其.真无马邪(表示诘问,岂、难道)③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推测,恐怕)(3)之①奴隶人之.手(结构助词,的)②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4)能①虽有千里之能.(才能)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5)而①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②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6.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可以吃光一石粮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让它)和普通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7.填空(1)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53分)1. (2分)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A .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识别人才的人。

B . 贯串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 . 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2. (2分)下列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 . 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D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3. (2分)下列划线文言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 . 居十日(居住)望桓候而还走(通“旋”)B . 三军可夺帅也(改变)死而后已(停止)C . 则久已病矣(生病)可怜无数山(可惜)D . 青春作伴好还乡(青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4.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郑人有欲买履者。

(鞋子)B . 先自度其足。

(量)C . 乃曰:“吾忘持度。

”(尺码)D .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相反)5. (2分)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 .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 . 执策而临之C .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 . 骈死于槽枥之间6. (2分)《皇帝的新装》中许多情节写得荒唐可笑但又令人信服,这是因为()A . 人们痛恨皇帝、大臣,希望他们出丑。

B . 安徒生是名作家,他的作品都能使人信服。

C . 童话本来就少不了夸张,不真实也可以信。

D . 因为这些事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夸张出来的,说假话、荒唐可笑的事在生活中总有发生,夸张只是把它强调出来。

7. (8分)文学常识填空。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_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人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第六单元 23《马说》

人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第六单元 23《马说》

23《马说》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初中语文二年级的一篇文言课文,韩愈所写的杂文《马说》。

一.说教材、学情。

《马说》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作者25岁即已高中进士,初登仕途,却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郁郁,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

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教材编排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同时引发学生对当代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思考。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1、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还缺乏字词分类归纳掌握的能力。

因此在这方面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因本文所写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受自身的知识和阅历所限,对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但托物寓意的写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认识和了解。

所以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加深理解认识。

3、作为生本教育的初始阶段,学生在自主学习,勇于表现等方面可能还有所欠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环节,安排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勇于表现。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23 马说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骈.死于槽枥之间才美不外见.2.解释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2)不以千里称.也(3)虽.有名马(4)安.求其能千里也。

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多义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3)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4)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标两处)(2)安求其能千里也(标一处)5.按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4)表现“食马者”以“不知马者”身份叹息,借以突出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6.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文学常识填空。

(1)韩愈,字, (朝代)文学家,其散文尤其著名,有“”的美誉,是“”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其作品大多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

(2)《马说》借和为喻,对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8.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

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

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各两个以及两句关于“马”的古诗。

①成语:②谚语:③古诗句:, 。

, 。

(2)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宝马良驹。

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

①赤兔马:②乌骓马:③的卢马:④黄骠马:(3)文字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见证,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象形字“马”。

2021春初二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基础训练新人教版

2021春初二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基础训练新人教版

2021春初二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基础训练新人教版1.下面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策之.不以其道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骈死于槽枥之.间D.马之.千里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C.食之不能尽其材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缘故,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段中几个“不”有力地声讨了“食马者”的无知。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觉人才的人,在两者中,要紧是缺乏发觉人才的人。

4.填空。

(1)课文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奇,将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_______”,而“伯乐”喻指_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截了当缘故是:____________。

作者借此表达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点明课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习完《马说》一文后,八年级(3)班的同学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

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

请依照你的积存,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古诗句。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宝马良驹,请写出下列名马的乘骑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马说师说少年中国说同主题阅读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马说师说少年中国说同主题阅读新人教版

师说韩愈【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追溯背景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他曾三次上书宰相以求被用,“而志不得通”。

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韩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公,于是联系当时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情况和自身的处境,写下了本文。

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杂文。

作者用伯乐比喻知人善任的贤明君主,用千里马比喻人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

结构图示重难解读你如何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表明贤能的人只有遇到圣明的君主才能发挥才干,否则,即使才华出众,也不免受辱、被埋没。

作者极言伯乐的重要、可贵,对人才被埋没深表惋惜。

作者在文中借题发挥,抨击那些糟蹋“名马”的“食马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这和作者本人的遭遇是有紧密联系的。

写作特色托物寓意,结构精巧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并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托物寓意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例如,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这些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之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有志之士的愤慨。

.请把下面的词语工整、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骈死槽枥米粟韩愈.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ǐ).骈死于槽枥之间(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í).其真无马邪(é).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中。

).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意思:()才美不外见“”同“”,意思:.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马说》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马说》第三段中四个“不”字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翻译下列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说说“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外阅读·潍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注] ①佚(ì):同“逸”,逃跑。

②厩(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编织。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分)()乡寡人曰()昔者舜工于使人()然犹策之不已.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分)().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分).学习了韩愈的《马说》一文后,班级举行了“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二者关系中,伯乐起决定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无论是否有伯乐,总会显示出自己的才能。

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你认为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马说》的作者韩愈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教师详解详析.略。

.[解析] “食”应读“ì”。

.[解析] 正确翻译应为:(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能表现在外面。

.()食饲喂。

()见现表现。

.[解析]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竭尽。

()通晓。

()面对。

.()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伯乐:比喻能够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

.()同“向”,从前(先前)。

()擅长(善于)。

()用鞭子打(驱赶)。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项,都是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

项,介词,把;介词,因为。

项,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项,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语气,一定。

.()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了(鲁定公)。

()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参考译文]颜渊陪鲁定公坐在高台之上,东野毕在台下驾驭马车。

定公说:“好啊,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了!”颜渊说:“好是好啊,(不过)他的马快要逃跑了。

”定公很不高兴,就对左右侍奉的人说:“我听说道德高尚的人不会中伤他人。

道德高尚的人也中伤他人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了(鲁定公)。

定公跨过座席站起来,说:“赶快驾车叫回颜渊。

”颜渊到后,定公说:“先前我说:‘好啊!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了!’您却说:‘好是好啊,虽然这样,但是他的马快要跑了。

’不知道您是怎么知道这种结果的。

”颜渊说:“臣是根据治理国家的方法知道的。

过去,舜善于用人做事,造父善于驾驭马匹。

舜从来不让他的百姓用尽全力,造父从来不让他的马耗尽体力。

因此,舜没有逃跑的百姓,造父也没有逃跑的马匹。

现在东野毕驾车,上车时拉着马缰绳,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了;又让马盘旋转动,慢行快跑,调服车马的要求太苛刻了;让马历经险阻到达远方,马已经筋疲力尽了。

已经这样了,却还不停地驱赶它,因此我知道它一定会逃跑。

”定公说:“太好了,能稍微进一步讲吗?”颜渊说:“野兽被逼急了就会咬人,鸟被逼急了就会啄人,人走投无路了,就会互相欺诈。

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诗经》说:‘手握缰绳如同编织一样松紧有度,两匹马就会像跳舞一样欢快自如。

’说的就是擅长驾驭的道理。

”定公说:“是我错了。

”.()示例:我同意“只要是千里马,总会显示出自己的才能”的观点。

因为,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如在公司里面工作的员工,只要有才能,就能创造非凡的业绩,从而赢得大家的认可。

()示例: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

()不一致。

《马说》的作者韩愈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让统治者发现人才,龚自珍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实行改革,放手让各种优秀人物发挥才能。

()示例:仕途失意作《马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