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经典结论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2020初中15个物理实验记熟满分没问题
2020初中15个物理实验记熟满分没问题有留言说:“物理实验有点难”!嗯,是的,实验题要考操作、考原理、考结论……绝对是失分重灾区。
所以,给大家归纳了初中阶段物理所有的实验操作步骤、结论和方法,大家看过以后再也不怕实验考试题了!力学部分常考实验实验一:天平测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初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初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一、知识点概述牛顿第二定律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经典力学中的基础定律之一,描述的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为F=ma,其中F 表示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二、重点概念解释1. 合外力:合外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即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总效果。
2. 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是指物体所固有的物质量大小,它是一个守恒量,与物体所在的环境、状态等无关。
3. 物体的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加速度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越快。
三、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20N的水平向右推力和10N的水平向左摩擦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合外力F=20N-10N=10N,代入公式得a=F/m=10N/2kg=5m/s²,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5m/s²。
例题2: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30N,另外有一个水平向左的阻力Ff=10N,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合外力F=30N-10N=20N,代入公式得a=F/m=20N/4kg=5m/s²,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5m/s²。
四、结论牛顿第二定律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其能够描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化,特别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合外力、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运用公式F=ma计算物体的加速度等物理量。
通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总结
一、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例题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自我提升: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
2N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这是利用了 .(2)王永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除了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外,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如果要用弹簧测力计、表面平整的木板、带钩的木块等器材,对此猜想进行探究,请你说出主要的实验步骤:2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7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8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_____表现出来。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_______ 法。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_____,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3、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初三物理实验总结
初三物理实验总结初三物理实验总结(精选8篇)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实验总结(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物理实验总结1在这学期的工作中,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本人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如下:1、注意安全并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2、做好所有仪器的清点、上架和造册登记,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
3、熟悉了新增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危险品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处理。
对学校购置的新仪器及时安装调试交付使用。
4、做好防尘、防火、防虫、防毒品挥发等防患措施。
5、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
6、配合科任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带给方便。
并常协助教师进行仪器调配、改善、布置,以适合实验需要,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7、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高二年级实验考试合格率为100%,并获得教师的一致好评。
8、坚持出勤值班,维护教学秩序,为教师学生及学校有关方面使用实验室带给方便。
9、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地对进行批评教育。
10、理解有关主管部门检查。
虚心理解意见和推荐,总结经验,改善实验室管理工作。
11、同时我还认真完成了学校分配给我的其它工作。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这一学期以来,我用心、主动、热情的为物理教师及学生服务,开展好实验教学,为学生学好物理创造了前提条件。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弥补不足,减少缺点,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初三物理实验总结2物理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和进行物理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学校领导一贯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今年又新添了仪器和设备,为每个学生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初中物理五大定律
初中物理常用定律物理规律是人们通过长期努力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结论,必须深入领会,加强理解,为了帮助记忆,我们通过口诀方式归纳如下: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沉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 排。
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做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5、杠杆平衡条件:静止不动匀转动,力乘力臂积相等,支点受力画力线,作出力臂是关键。
6、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等,成像都是虚像的,物像镜面对称轴,镜面凹面均适用。
7、折射规律:两种媒质密不同,三线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欧姆定律:同一导体同状态,电压电阻定电流,电阻导体本属性,材料长短粗细恒。
9、焦耳定律:通电导体产生热,I平电阻乘时间,电能全部转热,纯阻两推经常用。
10、串联电路:串联电流路一条,电流大小处处等。
总阻总压各部和,正比关系归电阻。
11、并联电路:并联电压处处等,干路电流支路和。
总倒等于各倒和,反比关系归电阻。
12、安培定则:通电导体产生磁,电流方向定磁场。
右手握螺旋管,四指电流拇指北。
13、滑动摩擦力:压力粗糙成正比,滑动大于滚动的,匀速直线或静止,根据平衡力来求。
14、大气压强:高度温度和湿度,睛夏高于阴和冬,海拔高度2千内,上升12下降1。
15、物体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较,也可比较物液密。
物小漂浮悬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决定电阻大小因素:温度一定看材料,长度正比截面反,拉长压缩很特殊,四倍关系要分清。
17、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温度高低接触面,空气流动摇扇子。
18、影响沸点的因素:沸腾沸点要吸热,沸点高低看气压,高山气低沸点低,高压锅内温度高。
19、晶体熔解:吸热升温到熔点,熔解过程温不变。
初中物理实验名称及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名称及结论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主要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注意:玻璃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结论: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象。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象。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注意: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4、探究固体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结论:晶体融化时有确定的溶化温度,溶化时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5、探究水的沸腾结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6、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结论:①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②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公式:I = I + I7、探究串并联电路各点间电压的关系结论:①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公式:U= U + U ②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8、演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结论:①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②在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③在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④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方法;①控制变量法②转换法(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大小判断导体电阻大小)9、滑动变阻器:利用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作用:①改变电压②改变电路中的电流③保护电路10、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结论:①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②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方法;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11、演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结论;①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人们有时要利用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常考】初中阶段物理所有的实验步骤、结论和方法
【常考】初中阶段物理所有的实验步骤、结论和方法力学部分常考实验实验一:天平测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N,最小分度值是0.2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3。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kg/m3。
初中物理-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归纳表达结论
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归纳表达结论在中考物理中有一类题目那就是根据实验数据归纳表达结论,这类题目的难度并不大,但学生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丢分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不能很规范的表达自己所得出的结论。
(一)根据定性实验数据归纳的结论(1)在某条件下,A 与B 有关,或A 与D 无关。
(2)在某条件下,描述实验现象的本质特征。
(如凸透镜成像规律、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水的沸腾等)例1(2009年33).小华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7甲所示,其中两端开口的U 形管中有适量的水,U 形管的左端通过橡皮管与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
小华用电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玻璃管内C 点的气体压强为p 1,U 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如图17乙所示;改变风速后,玻璃管内C 点的气体压强为p 2,U 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如图17丙所示。
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比较p 1与p 2的大小,则p 1______ p 2。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学生直接用 高度差判断(二)根据定量实验数据归纳的结论(1)一般定量结论:在C 一定(保持不变)时,A 随B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2)精确定量结论:在某条件下,A 和B 的关系是:分别以A 、B图17为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解析式中的常数的数值应当根据实验数据明确表示出来。
例2 下表是某同学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或者:电阻两端电压保持6V不变时,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比例系数为36ΩW.例3 小宣在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电功率与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控制变量的思想:不变量是I,自变量是R,因变量是P。
曾经的答案:在通过电阻的电流一定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的阻值成正比。
初中物理一些实验结论
一些实验结论:1.声音是振动而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音调管理层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4.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
6.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沅路可逆7.平面镜成像规律:①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与物垂直镜面③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④像是虚像8.凸透镜成像规律:两倍焦距左右定大小;一倍焦距左右定虚实。
9.熔化: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凝固:晶体凝固过程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10.蒸发快慢与液化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沸腾:液体沸腾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11.内能: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测试降低。
12.比热容: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比热容,物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物体吸热能力强是指比热容大1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14.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1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有关。
接触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6.液体压强特点:①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③同一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④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17.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与浸没液体的深度无关。
18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高度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19.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
20.欧姆定律: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21.电流热效应: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初中物理吸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吸力知识点归纳总结引言:物理学中的吸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涉及的吸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吸力概念。
一、什么是吸力?吸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相互吸引的力。
它是一种接触力,只存在于物体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包括静摩擦力、动摩擦力和粘性力等。
二、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一种存在于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力,当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
它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f ≤ μs × Fn其中,Ff表示静摩擦力,μs表示静摩擦系数,Fn表示物体间的法向力。
三、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一种存在于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力,当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
它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动摩擦系数有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f = μd × Fn其中,Ff表示动摩擦力,μd表示动摩擦系数,Fn表示物体间的法向力。
四、粘性力粘性力是一种存在于流体中的力,在物理学中也被称为黏滞力。
它与物体在流体中的速度有关,常常存在于液体和气体中。
粘性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流体的黏稠度和流体流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五、吸力的应用1. 吸盘:吸盘是一种利用吸力原理固定物体的装置。
它广泛应用于家居和工业领域,如吸盘吸附家具、车辆和玻璃等。
吸盘的吸力通过将内部空气抽出来形成真空来实现。
2. 钩子:钩子也是一种利用吸力原理固定物体的工具。
它常用于悬挂物品,如衣物和厨房用具。
通过将钩子贴合到平整表面上,使接触面积变大,从而增加吸力,确保物品不易脱落。
3. 磁性吸附:磁性吸附是一种利用磁力产生吸力的现象。
利用磁力吸附,可以将磁体固定在铁器上,如将冰箱门上的磁贴吸附在冰箱上。
六、吸力的重要性吸力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固定物体、实现方便的操作,还有利于工程和设计领域的创新和实施。
了解和应用吸力的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对初中物理吸力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吸力的概念和应用。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声学- 1 -声1:发声体在振动器材: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钢尺)过程:把硬塑料格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力拨动尺端,观察现象。
现象:尺发声时在振动。
结论: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声2:发声体在振动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一组音叉。
过程: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3:发声体在振动器材:一盆水、一组音叉。
过程: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并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2 -声4:会跳舞的小人器材:扬声器、圆柱形塑料小瓶、毛刷、电路过程:把毛刷的棕毛粘在小瓶的底部,当做小人(可以装饰一下),扬声器接在有录音机的电路中,小人放在扬声器纸盆上,打开录音机放音乐即可。
现象:小人在纸盆上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注:小人也可以用纸折成。
声5:声音的传播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
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保温杯(双层)、胶塞、手机(或小扬声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保温杯中(透明更好),并盖上杯盖。
如用扬声器,就要把导线穿过胶塞,把扬声器放入杯中,塞紧杯口,再接在外面的播放电路中。
现象:声音变小。
- 3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7: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罩、抽气筒(或大注射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逐渐变小。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公式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物理现象,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对初中物理中常见的一些公式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1. 速度公式。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常用的速度公式包括,平均速度公式 v=Δs/Δt,其中v表示速度,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还有瞬时速度公式v=ds/dt,其中v表示瞬时速度,ds表示位移,dt表示时间。
2. 加速度公式。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常用的加速度公式包括,平均加速度公式 a=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还有瞬时加速度公式 a=dv/dt,其中a表示瞬时加速度,dv表示速度变化量,dt表示时间。
3.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情况下的加速度,公式为 F=ma,其中F表示受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4. 动能公式。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公式为 E=1/2mv^2,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速度。
5. 功率公式。
功率是描述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功率公式为 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功,t表示时间。
6. 压强公式。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压强公式为 P=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A表示面积。
7.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了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即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不会减少。
这一定律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上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一些公式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当然,物理学是一门非常广阔的学科,公式也是非常多样化的,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多加练习,加深对这些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祝大家学习进步!。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精确地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为我们理解和解释物体的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应用和相关实验。
1. 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牛顿第一定律的一般表述是:“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恒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这意味着物体的速度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揭示了物体惯性的概念,即物体保持原来状态的趋向性。
例如,如果一个静止的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它将始终保持静止;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它将始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2.1 汽车行驶当汽车行驶时,人们常常感受到车辆急刹车或者突然加速时的惯性效应。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车辆受到制动或加速时,乘坐车内的人体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会感到向前或向后的压力。
2.2 打开高速飞行中的车门在飞机飞行时打开车门是不可能的,因为飞机内外的气压差会导致车门被外部空气流压紧,使其无法打开。
这是因为飞机飞行时的高速运动会使飞机内外形成一个相对静止的系统,遵循牛顿第一定律的惯性原理。
2.3 多车道公路转弯在多车道公路上,转弯时我们需要调整车速。
如果车辆以较高速度进入转弯,由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作用,车辆会继续直线前进的趋势,这可能导致失控。
因此,我们需要减速,使车辆跟随道路弯曲。
3. 相关实验为了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有效性,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与物体运动和惯性相关的实验。
以下是几个经典的实验:3.1 水平面上的滑动小车实验在水平面上放置一个小车,使其能够无阻力滑动,然后用手推动小车一段距离。
当你停止推动后,小车将以恒定的速度滑行,直到受到外力干扰或撞击其他物体。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初二物理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 B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1. 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
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初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部分)
初中物理⼆级结论总结(部分)【声学边缘知识点总结】1、⾃然界中次声波的产⽣源有:地震,⽕⼭爆发,台风,海啸等2、共鸣:物体因共振⽽发声的现象。
例如两个频率相同的⾳叉靠近,其中⼀个振动发声时,另⼀个也会发声。
两个玻璃杯也可以共鸣。
3、固体传声⽐⽓体传声效果好;某某物⽐某某物传声效果好。
4、由于双⽿效应,⼈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传来的⽅位,⽽且听到的声⾳是⽴体的。
【平均速度的计算】<⼀级>A1 已知总时间为800s,前⼀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3m/s,后⼀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5m/s,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A2 已知总路程为3km,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5m/s,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级>B1 已知前⼀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3m/s,后⼀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5m/s,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B2 已知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5m/s,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三级>C1 已知前⼀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C2 已知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四级>D1 已知前2/5的时间⾥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1,剩余时间下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D2 已知前2/5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1,剩余路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平⾯镜成像实验考点总结】1、使⽤透明玻璃的⽬的:便于观察和确定A的像的位置。
2、使⽤等⼤蜡烛B的⽬的:便于⽐较像与物的⼤⼩。
3、使⽤刻度尺的⽬的:便于测量并⽐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4、出现两个像的原因: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各成⼀个像。
4-1、蜡烛B应该与离玻璃板近的像重合。
5、对着玻璃板可以看到A在玻璃板后成的像是光的反射,⼜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6、为确定玻璃板是否垂直于纸⾯,可以使⽤直⾓三⾓板或重锤仪检查。
初中物理一些实验结论
一些实验结论一、晶体熔化特点: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上升。
二、水沸腾特点:水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三、光的反射规律: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四、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五、凸透镜成像规律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投影仪、幻灯机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七、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八、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因素有关:(1)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力的作用效果明显。
九、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十、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十一、物体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及物体的速度有关。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十二、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十三、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初中杠杆实验报告
初中杠杆实验报告杠杆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杠杆实验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份关于初中杠杆实验的报告,希望可以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杠杆实验的现象,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理解力矩和平衡条件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1. 杠杆装置:包括一个木制杠杆和一个支点。
2. 物体:可以是一个重物或者一个测力计。
三、实验步骤1. 将杠杆装置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支点处于杠杆的中心位置。
2. 将物体悬挂在杠杆的一侧,使其与支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3. 观察物体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4. 移动物体的位置,使其与支点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再次观察并记录物体的位置。
5. 重复以上步骤,尝试不同的物体和不同的距离。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物体与支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
2. 当物体与支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时,杠杆会发生旋转,物体会向下或向上移动。
五、实验分析1. 力矩的概念: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旋转效果。
在杠杆实验中,物体与支点之间的距离产生了不同的力矩,从而导致了杠杆的旋转。
2. 平衡条件:当物体与支点之间的力矩相等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这是因为力矩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六、实验应用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杠杆的例子:1. 门把手:门把手是一个杠杆,通过改变手的位置,我们可以轻松地打开或关闭门。
2. 起重机:起重机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改变吊物和支点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物体的起重和放下。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杠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杠杆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掌握了杠杆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一些力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nm=10-9m 1 t = 1000 kg=103 g1 kg = 1000 g=10^3g 1 mg=10-3g=10-6kg1m3=106 cm3 1L=1dm3 =10-3 m31mL=1cm3 1g/cm3=1×103 kg/m31m3=103dm3=106cm3=109mm3 1L=1dm3=103ml(cm3)1kg=103g 1g=103mg 1t=103kg; 1L==1000mL1公斤=1kg 1公斤=2斤 1斤=10两1t=1×103kg=1×106g=1×109mgρ—Kg/m3ρ—g/cm3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是:①测出其质量m;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读数V1;③将物体用细线系住轻放入(或按入)水中,读出读数V2;④计算待测物体密度为:ρ=m/(V2-V1)测液体密度的方法是:①测出烧杯连同液体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液体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读数V;③测出剩下的液体与烧杯总质量m2;④计算其密度为:ρ= (m1-m2)/ V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②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③将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④小石块密度表达式:ρ=m/V2 - V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盐水密度表达式: ρ= (m1-m2)/ V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盐水密度表达式: ρ= (m2-m1)/ V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步骤1、用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为m物2、在量筒中放入一定量的水 V水3、用细线扎住物体放入水中后物体与水的总体积 V总4、物体体积为 V物= V总- V水5、计算物体密度ρ=m物/V物1、使用天平前要注意: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这个最大质量;②向右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②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应使用烧杯或者白纸间接称量。
2、使用天平的基本步骤:①调水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②调零:用镊子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③调平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反之,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④将被称量物体放在左托盘中间,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右托盘中间;⑤当加入的砝码不合适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⑥托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即被称量物体的质量。
测量液体质量的合理步骤1、测量烧杯的质量m杯2、测量烧杯和液体的m总3、计算出液体的质量m= m总– m杯测出一小瓶水的质量的步骤: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2、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零刻度处3、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4、把瓶放在左盘里,称得瓶子的质量m瓶5、将瓶子内倒入水后,称得瓶子和水的总质量 m瓶+水6、计算出水的质量为 m瓶+水- m瓶使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天平的分度值是:0.2g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步骤2: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步骤3: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步骤4: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由大至小)步骤5: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平衡螺母向左偏应向右调』光年(长度单位):表示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指针偏右则右边偏重;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读数以游码左边所对刻度为准体积相同的物质,质量不相同.ρ铅>ρ铜>ρ铁>ρ铝.ρ盐水>ρ水>ρ油、酒.不同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不同;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体积不同.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左物右砝,物质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刻度。
在一定质量的水中,0~4°C之间,随着温度升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在一定质量的水中,在4°C以上,随着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氧气瓶中,体积不变,质量变小,密度变小.水结冰,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一瓶水喝掉一半以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一瓶氧气,用掉一半后,质量会变小,密度会变小。
通常,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会变大,密度会变小。
制作飞机的材料应该用密度小的,为什么?答:由p=m/v得,在一定的体积中,密度小的,质量小,∴使飞机飞得更轻便;如何区别那杯是盐水、水?答:方法一:取相同体积的水和盐水,放在天平的两边,质量大的是盐水;方法二: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盐水,用量筒测出了他们的体积,体积大的是水;应该怎样称才能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答:(1)○1用天平测出10张邮票的总质量m.○2用总质量m÷10便可得一张邮票的质量m1; (2)一张邮票的质量的表达式:m1=m/101 t = 1000 kg=103 g1 kg = 1000 g=10^3g1 mg=10-3g=10-6kg1斤=10两天平的分度值是:0.2g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指针偏右则右边偏重;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读数以游码左边所对刻度为准测出一小瓶水的质量的步骤: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2、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零刻度处3、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4、把瓶放在左盘里,称得瓶子的质量m瓶5、将瓶子内倒入水后,称得瓶子和水的总质量 m瓶+水6、计算出水的质量为 m瓶+水- m瓶体积相同的物质,质量不相同.1m3=106 cm31L=1dm3 =10-3 m31mL=1cm31g/cm3=1×103 kg/m3ρ铅>ρ铜>ρ铁>ρ铝.不同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不同不同物质,质量相同,体积不同ρ—Kg/m3ρ—g/cm3测量液体质量的合理步骤1、测量烧杯的质量m杯2、测量烧杯和液体的m总3、计算出液体的质量m= m总– m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步骤1、用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为m物2、在量筒中放入一定量的水 V水3、用细线扎住物体放入水中后物体与水的总体积 V总4、物体体积为 V物= V总- V水5、计算物体密度ρ=m物/V物(2)使用天平前要注意: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这个最大质量;②向右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应使用烧杯或者白纸间接称量。
(3)使用天平的基本步骤:①调水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②调零:用镊子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③调平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反之,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④将被称量物体放在左托盘中间,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右托盘中间;⑤当加入的砝码不合适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⑥托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即被称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使用口诀一放平,二调零,三调螺母梁平衡,螺母要向轻端移,一边低来向另一边转,针指中线才算完。
天平调好不要动。
--------------------左物右码镊子夹。
游码最后调平衡。
砝码游码加起来,物体质量测出来。
如若物砝位置反,读数砝游要相减。
1m3=103dm3=106cm3=109mm31L=1dm3=103ml(cm3)1kg=103g 1g=103mg 1t=103kg;1公斤=1kg 1公斤=2斤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左物右砝,物质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刻度。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2)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3)将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4)小石块密度表达式:ρ=m/V2 - V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盐水密度表达式:ρ= (m1-m2)/ V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盐水密度表达式:ρ= (m2-m1)/ V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是:①测出其质量m;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读数V1;③将物体用细线系住轻放入(或按入)水中,读出读数V2;④计算待测物体密度为:ρ=m/(V2-V1)测液体密度的方法是:①测出烧杯连同液体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液体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读数V;③测出剩下的液体与烧杯总质量m2;④计算其密度为:ρ= (m1-m2)/ V在一定质量的水中,0~4°C之间,随着温度升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在一定质量的水中,在4°C以上,随着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氧气瓶中,体积不变,质量变小,密度变小.温度高,热空气上升,密度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