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检查表新 控制编号LY-JL-020 - kong 2016.1.20(新评审准则)
内审检查表范本
受审部门
最高管理者
接待人
审核日期
相关文件
内审员姓名
标准
章节号
审核内容
现场审核内容
评价
1.1
范围
是否明确了产品及其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在质量管理手册中阐明?
1.2
删减
1)是否有删减?
2)删减了哪一条款?
3)删减的理由是否充分、合理?
4)删减是否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2)确立何种方法持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
3)策划确立何种统计技术和方法?
4)统计技术和方法是否适宜和有效?
8.2.1
顾客满意
1)了解顾客满意程度规定了哪些方法?
2)这些方法实施的情况如何?
顾客满意程度的数据是否用于体系的持续改进?
8.2.2
内部审核
1)是否对内部审核进行策划?
2)策划的结果是否适合企业现状,包括覆盖的产品/服务范围、现场和过程?
与顾客的沟通方式是否明确?
8.3
过程实施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包括顾客的抱怨是否及时处理?
7.5.4
顾客财产是否在合同中明确?是否包括知识财产?
当顾客财产出现损坏或不适用时是否记录并报告客户?
7.5.1
是否按规定向顾客提供了服务?包括各种配件服务及执行国家“三包”的规定?
8.2.1
对顾客满意与否的信息收集规定了哪些渠道?执行情况如何?
管理者代表
接待人
审核日期
相关文件
内审员姓名
标准
章节号
审核内容
现场审核内容
评价
5.5.2
管理者代表
1)是否了解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权限?
2016版新标准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总经理介绍 :
公司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确定了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领导、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等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内的应用;
确定并确保了获得这些过程所需的人员、基础设施、运行环境、知识和监测等资源;
总经理介绍:
从战略管理层面,公司领导层已确定哪些影响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实现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与公司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在对公司所处内部环境分析时,从公司的理念、价值观、内部绩效要求、企业文化、优势、劣势等角度加以考虑;在对公司所处外部环境分析时,公司从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法规要求、市场竞争环境、自然环境、能源等角度加以考虑;
公司编制了21个程序文件,以对上述过程进行管理。
Q/E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询问总经理
1、通过那些方面来证实其对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2、通过那些方面来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通过以下渠道,提供建立、实施和改进管理体系承诺的证据:
管理层通过发布体系文件等形式表明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并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主持和批准了质量、环境方针和目标,并确保与公司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通过培训等方式倡导和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公司的业务过程,促进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思维的应用。为管理体系建立、保持和改进提供所需的资源,并针对符合体系要求的重要性实施沟通。能够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能够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能够制定激励政策推动改进。
由于上述外部和内部情况处于变化之中,公司领导层还组织有关部门对其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定相应措施,有效应对这些变化,详见管理评审。
内审检查表
14.2不合格品(项)控制
(1)查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存放、隔离是否符合质量体系文件规定?
(2)查对不合格品(项)进行原因分析,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
(3)查不合格品(项)处置后有无进行了检验?
(4)查纠正措施的制定、审核、批准、实施及其跟踪验证是否符合规定程序的要求,纠正措施合理、有效?
(2)技术人员的数量、比例是否达到规定?
(3)特种作业人员的数量、资格是否达到要求?(4)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资格是否符合规定,并且在申请单位任职?
(5)责任人员、技术人员、专业人员对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的了解情况,质量保证体系和相关的管理制度的掌握情况,质量控制、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是否符合规定?
查阅文件
12.6型式试验及其他特殊试验
12.7检验与试验记录和报告
(1)查检验与试验项目是否齐全?
(2)查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有无规范统一,检验与试验数据和结论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规定?
(3)查检验与试验记录、报告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审批,统一存档保管?
(4)查检验与试验责任人员是否对检验试验及报告进行了监督和确认?
查阅文件
7.2作业(工艺)控制
查制造现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使用的作业(工艺)文件、质量计划、质量记录等,审查工艺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抽查文件
制造现场
7.3工装模具控制
查工装模具的设计、制造、检验、维修、报废等资料,在工装模具存放、使用现场检查工装模具的管理情况是否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查阅文件
制造现场
8焊接控制
(2)查分包方所具备的理化检验能力是否满足受理的许可项目要求?
(3)查分包方出具的理化检验报告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理化检验责任人员对分包方理化检验报告有无进行了审查确认?
2016年版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审核准则:ISO19001:2015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规等
GBE001
条款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检 查
结果记录
检查记录
件阅 又查
现场
检查
4.1理解组织及其 环境
1、公司是否有企业简介,并能充分反应公司内部情况,如:背景、经
营范围、财务表现、规模及设施、人力资源能力、技术优势、知识等
(内部因素)及涉及法律法规和专利技术、市场占有率、主要合作伙 伴及同行的影响、物理边界、信息渠道(外部因素)?
?已与顾客或外部供应商达成的合问
?行业规范及标准
?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
?法规法案 ?备忘录
?许可,执照或其他授权形式
?监管机构发布的制度
?条约,公约及草案
?和公共机构及顾客的协议
?组织要求
?自愿原则或行为规范
?自愿标示或环境承诺?组织契约合问的承担义务
公司与质量、环境,安全体系有关的 相关方有客户、供方、承包方、社会 团、政府机构等。公司已识别了与公 司管理体系的相关方期望与要求。并 对这些期望与要求进行了评审。
V
O
4.4质里官理体系及
其过程
4.4.1
公司是否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个过程,包括:是否确定这些过程所 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是否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是否 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牌相关绩效指标),以
确保这些过程有效的运行和控制?是否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并确
保其可用性?是否分派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是否按照6.1的要求
V
O
6.1应对风险和机
遇的措施
6.1.1
企业是否有明确可能所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为确定需要应对的风
内审检查表
1、质量目标的设定是否与标准条款要求相一致,并具有可测量性?
2、质量目标的分解是否适宜?
3.是否进行了考核?
1.依据质量方针,公司质量目标的设定符合实际并基本满足标准要求,具有可测量性。
2.利用质量目标分解表对质量目标进行了分解,从对2013年1-8月份考核的情况看较适宜,公司的质量目标得到了阶段性实现。
2.最高管理者、管代对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等方面内容清楚,并能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做好协调工作。制订了岗位职责文件,明确界定了各类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3.通过会议、培训、宣传、落实实施,各部门/人员已基本上明确自己的职责。
Y
5.5.2
管理者代表
1.管理者代表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效果如何?
总经理任命权纯泽为公司QMS管理者代表,并予以授权:
1.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2.领导组织的内部审核,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情况,包括改进的需要。
3 .确保在公司内促进全体员工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意识形成。
4.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更方便的外部联络。
管理者代表在以上四个方面实现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管理层)
序号/标准
检查清单(审核要点)
记录整理
Y/N
4.1
总要求
1.本公司是否建立了QMS;
2.是否按照标准的要求对本公司各过程进行了识别并加以管理;
3.本公司有无外包过程;如何管理;
4是否针对各过程进行了策划;是否为各过程配备了相关资源;
5.是否对各过程相关阶段实施了检测;
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根据标准的总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按标准要求对本公司各个过程均按PDCA进行识别管理,经确认公司QMS四大主要过程为: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并配备了资源,对各过程的相关阶段实施了必要的监测活动,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来,公司通过会议、培训、上下沟通,使全体员工提高了意识,使得质量体系在实施运行过程正常。
2016版新标准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5、是否考虑风险和机遇,并运用?
总经理介绍 :
公司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确定了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领导、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等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内的应用;
确定并确保了获得这些过程所需的人员、基础设施、运行环境、知识和监测等资源;
公司编制了21个程序文件,以对上述过程进行管理。
Q/E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询问总经理
1、通过那些方面来证实其对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2、通过那些方面来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通过以下渠道,提供建立、实施和改进管理体系承诺的证据:
管理层通过发布体系文件等形式表明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并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主持和批准了质量、环境方针和目标,并确保与公司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通过培训等方式倡导和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公司的业务过程,促进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思维的应用。为管理体系建立、保持和改进提供所需的资源,并针对符合体系要求的重要性实施沟通。能够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能够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能够制定激励政策推动改进。
由于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处于变化之中,公司还监视和评审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详见管理评审。
iso9001:2016内部审核检查表【精选资料】
内审检查表表单编号:QR-XX 版本:A0表单编号:QR-XX 版本:A0表单编号:QR-XX 版本:A0A0表单编号:QR-XX 版本:A0表单编号:QR-XX 版本:A0表单编号:QR-XX 版本:A0表单编号:QR-XX 版本:A0内审检查表表单编号:QR-XX 版本:A0内审检查表内审检查表表单编号:QR-XX 版本:A0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生科的领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现就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开学初,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
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并设立评比栏。
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
(二)注意班干部的培养进入高二以后,班干部换届重新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
对待班干部,我积极引导,大胆使用,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
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注意养成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的结合高二学生由于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又没有升学上的压力,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
2016版内部审核检查表
检查期间核查记录
仪器设备数量、功能相符
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4.4.3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应便于检验检测有关人员取用。用于检验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
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支持人员的劳动合同中是否明确了对当前工作的描述(可能承担的风险)
劳动合同齐全有效符合要求
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4.2.8检验检测机构相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支持人员的工作描述可用多种方式规定。但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a)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b)资格和培训计划;
c)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职责;
e)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
f)所有校准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设备调整、验收准则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
g)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适当时);
h)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
仪器设备是否有状态标识,表示是否明确反应设备信息
是否有设备运行、维护记录
是否制定了维护计划
人员资质、证件是否齐全
证件是否与实际在岗人员相符
证件齐全
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4.2.6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实施、保持、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应规定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资格、培训、技能、经验和监督的记录,并包含授权、能力确认的日期。
有程序文件,相关记录可以证实活动符合要求
内审检查表
是否针对作业现场的职业病风险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
审核组长确认:年月日
编号:
受审核方
审核日期
审核员
标准
程序
条款号
检查内容
现场检查客观证据与事实描述
评价
B/S4.5.2/E4.5.3
4.1
4.2.3
是否发生事故,事故档案是否健全;
是否针对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事故事件不符合采取了纠正和预防措施,填写《隐患整改通知单》、《隐患整改反馈表》。
B/Q5.4.1/SE4.3.3
B/Q7.6/SE4.5.1
JL/B/Q8.2.2/SE4.5.5-02
内审工作检查表
编号:
受审核方
审核日期
审核员
标准
程序
条款号
检查内容
现场检查客观证据与事实描述
评价
B/SE4.4.6
4.2
4.3.1
4.5.3
C/S4.4.6-03
C/SE4.4.6-04
是否确定与本单位相关的岗位工作活动,填写《安全/环境运行控制岗位明细表》情况;
安全生产责任制告知、考核情况;
安全责任目标分解、考核情况
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记录完整;
审核组长确认:年月日
JL/B/Q8.2.2/SE4.5.5-02
内审工作检查表
编号:
受审核方
审核日期
审核员
标准
程序
条款号
检查内容
现场检查客观证据与事实描述
评价
3.5
3.9
各种教育是否完善,记录是否完整;
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证是否收集备案;
IATF16949-2016版内审检查表(new)
IATF16949内审检查表一、IATF16949的应用范围二、过程方法的使用三、IATF16949:2016的目标第二节组织环境(4)一、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
1)二、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
2)三、组织环境(4)—经营计划四、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4。
3)五、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
4)六、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过程效率管理第三节领导作用(5)一、领导作用和承诺(5.1)二、以顾客关注为焦点(5。
2)三、方针(5。
2)四、角色、职责和权限(5。
3)第四节策划(6)一、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
1)二、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
2)三、变更的策划(6。
3)第五节支持(7)一、资源管理总则(7。
1.1)二、人员(7。
1.2)三、基础设施(7.1.3)四、过程运行环境(7。
1。
4)五、监视和测量资源总则(7。
1。
5.1)六、测量系统分析(7.1。
5。
1.1)七、校准/验证记录(7.1.5.2.1)八、内部实验室要求(7。
1。
5.3。
1)九、外部实验室要求(7.1。
5。
3。
2)十、组织的知识(7。
1.6)十一、能力(7。
2)十二、意识(7。
3)十三、员工激励与授权(7。
3。
2)十四、沟通(7。
4)第六节、形成文件的信息(7。
5)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7。
5.1。
1)三、创建与更新(7.5。
2)四、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7.5.3)五、记录保存,工程规范(7。
5.3.2.1,7。
5.3。
.2。
2)第七节、运行(8)一、运行策划和控制(8。
1)二、顾客沟通(8.2。
1)三、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8。
2。
2)四、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8。
2。
3)五、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8。
2。
4)第八节、设计和开发(8.3)一、总则,设计和开发策划(8.3。
1,8.3.2)二、产品设计输入(8。
3.3。
1)三、制造过程设计输入(8。
3。
3。
2)四、特殊特性(8。
3.3。
3)五、设计和开发控制(8。
3。
2016新准则内审检查表
4、是否在环境条件存在影响检验检测的风险和隐患时,停止检验检测。
1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场所的内务管理程序,该程序应考虑安全和环境的因素。检验检测机构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干扰或者交叉污染,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区域的使用和进入加以控制,并根据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
5
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和可追溯。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检验检测机构不得使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
4.2.1
1、是否制定人员管理程序;
2、是否对人员的资格确认、任用、授权和能力保持等进行规范管理;
3、是否与人员建立劳动或录用关系;
4、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和工作关系予以明确,使其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并有相应权力和资源,确保管理体系运行。
5、是否有为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出具正确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所需的技术人员(检验检测的操作人员、结果验证或核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质量、技术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员,包括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
18
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或环境条件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不利于检验检测的开展时,应停止检验检测活动。
4.3.3
1、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对环境条件有要求,以及发现环境条件影响检验检测结果质量时,试验室是否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
(内部管理)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及现场记录表R26—01 第页目录1-5、公司领导6-13、人事行政部14-26、质量安全部27-31、工程技术部32-35、建设物资采购租赁中心36-38、经营处(财务处)39-49、项目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的程序。对要求、标书、合同的变更、偏离应通知客户和检验检测机构的相关人员。
4.5.6
检验检测机构因工作量大,以及关键人员、设备设施、技术能力等原因,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应分包给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并在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标注分包情况,具体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当事先取得委托人书面同意。
4.5.13
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有效性。
4.2.10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运作和提供检验检测所需的资源,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检验检测机构应有质量主管,应赋予其在任何时候使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质量主管应有直接渠道接触决定政策或资源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b)最高管理者关于服务标准的声明;
c)管理体系的目的;
d)要求所有与检验检测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质量文件,并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
e)最高管理者对遵循本准则及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承诺。
4.5.3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避免卷入降低其能力、公正性、判断力或运作诚信等方面的可信度的程序。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的要求。
4.3.4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加以控制,可根据其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采取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应采取措施确保实验室的良好内务,必要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
4.4
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
4.4.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用于检验检测的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照明等,应有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4.2.2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独立于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所涉及的利益相关各方,不受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断因素的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
4.2.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检验检测机构有措施确保其管理层和员工,不受对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的、来自内外部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
4.5.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和申诉的程序。明确对投诉和申诉的接收、确认、调查和处理职责,并采取回避措施。
4.5.10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程序。明确对不符合工作的评价、决定不符合工作是否可接受、纠正不符合工作、批准恢复被停止的不符合工作的责任和权力。必要时,通知客户并取消不符合工作。
4.5.7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选择和购买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程序应包含有关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的购买、接收、存储的要求,并保存对重要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供应商的评价记录和名单。
4.5.8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服务客户的程序,应保持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对客户进行检验检测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在保密的前提下,允许客户或其代表,合理进入为其检验检测的相关区域观察。
4.5.1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在识别出不符合工作时、在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出现对政策和程序偏离时,采取纠正措施的程序。应分析原因,确定纠正措施,对纠正措施予以监控。必要时,可进行内部审核。
4.5.12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识别潜在的不符合原因和改进,所采取预防措施的程序。应制定、执行和监控这些措施计划,以减少类似不符合情况的发生并借机改进,预防措施程序应包括措施的启动和控制。
4.2.11
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并经考核合格。以下情况可视为同等能力:a)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1年及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3年及以上;
b)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5年及以上;
c)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8年及以上。
4.5.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并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执行。
4.5.2
质量手册应包括质量方针声明、检验检测机构描述、人员职责、支持性程序、手册管理等。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手册中应阐明质量方针声明,应制定管理体系总体目标,并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质量方针声明应经最高管理者授权发布,至少包括下列内容:a)最高管理者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检验检测服务质量的承诺;
g)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适当时);
h)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
4.4.5
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的设备,均应停止使用。这些设备应予隔离以防误用,或加贴标签、标记以清晰表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修复并通过校准或核查表明能正常工作为止。检验检测机构应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规定极限,对先前检验检测的影响,并执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4.1.6
检验检测机构为其工作开展需要,可在其内部设立专门的技术委员会。
4.2
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4.2.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确保人员的录用、培训、管理等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人员理解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明确实现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职责。
4.3.2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环境条件不会使检验检测结果无效,或不会对所要求的检验检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检验检测机构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验检测时,应予特别注意。对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的技术要求应制定成文件。
/
4.3.3
依据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要求,当影响检验检测结果质量情况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对诸如生物消毒、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供电、温度、声级和振级等应予重视,使其适应于相关的技术活动要求。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验检测的结果时,应停止检验检测活动。
4.2.5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所有从事抽样、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
4.2.6
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实施、保持、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应规定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资格、培训、技能、经验和监督的记录,并包含授权、能力确认的日期。
4.4.4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验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该记录至少应包括:a)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
b)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பைடு நூலகம்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核查设备是否符合规范;
d)当前的位置(如适用);
e)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
f)所有校准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设备调整、验收准则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
非授权签字人不得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
4.2.12
从事国家规定的特定检验检测的人员应具有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资格。
4.3
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
4.3.1
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应覆盖检验检测机构的固定设施内的场所、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以及在相关的临时或移动设施中进行的检验检测工作。
4.4.2
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所有抽样、测量、检验、检测的设备。对检验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定校准计划。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服务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检验检测的规范要求和相应标准的要求。
4.4.3
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应便于检验检测有关人员取用。用于检验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
4.2.4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者应建立和保持相应程序,以确定其检验检测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的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培训计划应与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应经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按照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要求工作。应由熟悉检验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监督。
4.4.6
检验检测机构需校准的所有设备,只要可行,应使用标签、编码或其他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无论什么原因,若设备脱离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直接控制,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并得到满意结果。
4.4.7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检验检测机构应有程序确保其所有备份(例如计算机软件中的备份)得到正确更新。检验检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得到保护,以避免发生致使检验检测结果失效的调整。
4.2.7
检验检测机构应与其工作人员建立劳动关系、聘用关系、录用关系。对与检验检测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支持人员,应保留其当前工作的描述。
4.2.8
检验检测机构相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支持人员的工作描述可用多种方式规定。但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a)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