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规划方法解析
运河文化教学
运河文化教学运河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之一。
运河文化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运河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推动运河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一、运河文化的概念与特点运河文化是指以运河为载体,以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景观和人文风情为内容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
运河文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悠久:中国的运河建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
2. 经济繁荣:运河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水陆交通干线之一,连接了南北各地的经济,促进了商品和文化的交流。
3. 文化多样:运河沿线涌现出了众多的历史名城、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包括北京的南北运河、苏州的古运河、杭州的京杭大运河等。
4. 民俗风情:运河沿线的人民生活方式、民间艺术、传统饮食等丰富多样,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传统。
二、运河文化教学的意义与目标1. 传承历史文化:通过运河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运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传承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 培养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运河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培养创新意识:运河文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产品。
4. 增进地方发展:通过推动运河文化教学,可以促进沿运河地区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三、运河文化教学的方法与途径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运河沿线的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运河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2. 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运河文化讲座,让学生了解运河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保护发展的重要性。
3. 书籍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运河文化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了解运河的历史变迁、文化景观和人文风情。
4.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运河文化相关的创作活动,如绘画、摄影、写作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京杭大运河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
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
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但在隋朝以前,运河都是地区性的,且流程也较短。
隋朝统一后,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利用天然湖泊,疏浚古运河,重开一些新渠道,第一次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 历经千余年, 一度成为古代中国沟通华北、中原与江浙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带动了沿河上百座城镇商阜的兴起和商品贸易的发展, 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军事防务、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深入探讨和借鉴京杭大运河恢弘的大水利规划思想, 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与综合治理措施的不同方面, 传承博大精深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京杭大运河工程规划的借鉴1.大水利规划思想的借鉴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年, 开邗沟, 沟通江淮, 奠定了今日淮扬运河的基础;隋朝统一中国后, 隋炀帝杨广登基的次年便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 对邗沟也进行了整治。
公元605年开成通济渠、公元608 年在黄河北岸引黄河水开挖永济渠至蓟城(今北京) 、610年又开江南运河, 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直送余杭(今杭州)入钱塘江, 至此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部告成, 曲折连通了京杭两地。
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均在北京建都,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 而漕粮又多取之于长江下游。
京杭大运河对当时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起着巩固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 巩固了国家军事防务。
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位置及线路规划, 充分体现了大水利的规划思想。
河线绵延上千公里;流经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联通钱、长、淮、黄、海五水系;贯穿华夏大地与南北、弥补中国南北方向无天然河流之短、扬内陆水上运输之长, 创我国南北漕运之盛世。
徐州城市生态绿化综合体系建设SWOT分析
徐州城市生态绿化综合体系建设SWOT分析SWOT分析是对一个事物或一个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对于徐州城市生态绿化综合体系建设,进行SWOT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其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后续的规划和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
一、优势(Strengths)1. 地理优势:徐州位于中国东部地区,处于胶济铁路、京杭大运河、长淮铁路等多条交通要道的交汇处,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2. 自然资源丰富的基础:徐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空气资源和土地资源,为城市生态绿化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环境保护意识高:近年来,徐州市政府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升,市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4. 政府支持:徐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绿化建设,将其列为重要工作之一,并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劣势(Weaknesses)1. 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徐州城市生态绿化综合体系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包括城市绿地、景观绿化和生态公园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2. 经济实力相对不强:相对于一些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徐州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规模较小,对城市生态绿化的投入有限。
3. 农村迁城压力:徐州市农村迁城任务繁重,城市化进程较快,由此带来的农村迁城压力较大,可能对城市生态绿化建设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 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相比于一些文化历史城市,徐州市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对于生态绿化建设的文化融入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机会(Opportunities)1. 国家政策支持: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的政策,为徐州城市生态绿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城市发展规划支持:徐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对于城市生态绿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支持。
3. 教育运动的推动:徐州市政府大力推动教育运动,加强市民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的宣传教育,为城市生态绿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氛围。
京杭大运河地理题目
京杭大运河地理题目一、京杭大运河的地理特点京杭大运河是一条人工河流,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穿越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全长约1800公里。
京杭大运河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它连接了华北、华东和华南三个经济区,形成了贯通南北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大运河的历史演变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吴国为了运送军队和物资,开凿了邗沟,这是大运河的雏形。
后来,隋唐时期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大运河的基本格局。
在历史上,大运河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改造,以适应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流经的主要城市和地区京杭大运河流经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连接了北京市的通州、天津市的武清、河北省的沧州、山东省的济宁、枣庄、聊城、德州、泰安、济南等城市以及江苏省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等城市和浙江省的嘉兴、杭州等城市。
这些城市和地区在大运河沿岸形成了多个经济带和文化圈。
四、对周边经济的影响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之一,对周边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促进了沿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带动了物流业和商贸业的繁荣。
同时,大运河还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
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加大,大运河将继续发挥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京杭大运河作为一条重要的人工河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河流的改造和截弯取直,导致了河床的变化和水文条件的改变,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沿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也会对河流造成污染和破坏。
因此,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管理,加大治污力度,推进绿色发展,保护好京杭大运河的生态环境。
六、未来的发展与规划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加大,京杭大运河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大运河水工建筑遗产空间分布及其旅游开发
作者简介李永乐,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旅游系主任,副教授。
程 玲,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生。
摘 要: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水工建筑遗产主要包括八种类型:堤、坝、闸、桥梁、涵洞、码头(含渡口)、水利枢纽等。
在空间分布上,坝、闸等多修建于河流、湖泊与运河交汇的地方;码头主要分布在历史上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地区,如淮安、扬州、镇江、常州等地区;苏南的桥梁遗产数量较多,而苏北的堤、坝、涵洞等较多。
依托大运河水工建筑遗产旅游资源,可以设计出考古与科普旅游产品、博物馆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等。
关键词:水工建筑遗产;空间结构;旅游开发;京杭大运河Abstract: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Jiangsu Section) hydraulic architec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clude eight types: dikes, dams, brakes, bridges, culverts, docks(including ferry), water conservancy hubs, others, etc. Dams, brakes are mostly built in the intersection area of rivers, lakes and the canal; dock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regions which have convenient traffic in history, such as Huai’an, Yangzhou, Zhenjiang, Changzhou and other regions;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bridge heritage in south Jiangsu province and many dikes, dams, tunnels in the north Jiangsu province. Relying on the Grand Canal hydraulic architectural heritage tourism resources, we can design archaeology and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products, museum tourism products, leisure tourism products, etc.Key words:Hydraulic architectural heritage; Space struc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03-51(4)大运河水工建筑遗产空间分布及其旅游开发*——以江苏段为例李永乐 程玲*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大运河江苏段遗产廊道构建与可持续旅游开发研究”(07EYB04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预研究项目“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界定与可持续旅游发展”(08XWY10)资助。
京杭大运河
历史
背景
建设
运用
京杭大运河风光(27张)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 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 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 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 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 获得迅猛发展。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 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 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 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节点1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 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 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无名氏《隋炀帝挽舟者歌》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 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翻译:我哥哥被征去辽东打仗,最终饿死在大青山下。而我又被抓来为龙舟拉纤,在运 河堤上吃苦受罪。如今正是一个饥荒年头,给我们的干粮少而又少。此去前面要拉三千里路,这条命哪里还保得 住?难免落得个抛尸荒野、魂归无处的下场。想起家中的妻儿和父母,不禁悲从中来。但愿哪位好心人能把我的 尸骨送回故乡,使我在那里得到安息。
遗产廊道理念下京杭大运河景观设计
2023年第02期现代园艺遗产廊道理念下京杭大运河景观设计———以扬州段为例卜云洁,王堞凡(常州大学,江苏常州213146)摘要:以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为例,以遗产廊道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探索运河遗产廊道构建及景观优化设计。
针对大运河扬州段水体景观、绿地空间及沿岸历史建筑现状问题,引入构建遗产廊道思路,提出绿色廊道构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解说系统规划和遗产点保护与利用等优化策略,从而发扬传承运河遗产文化,夯实生态基地,保护修复运河自然生态及沿岸历史建筑,让运河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关键词:遗产廊道;京杭大运河;景观设计;扬州段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伟大创举。
运河承载着南北交通、东西交汇、中外交流的重要使命,孕育了星罗棋布的名城古镇,凝结了码头、桥梁、堤坝等水工智慧,蕴藏着中华文明千年延续的文化基因,是规模极大的线型文化遗产物质载体。
扬州与大运河同生共长,命运与共,使得城市文化鲜活而独特。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全力推进“十四五”期间大运河文化保护的方针政策,依托遗产廊道理念,提升运河两岸进行绿化景观,打响蓝天碧水保卫战,努力再现大运河“千年神韵”,将大运河打造为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家自信的靓丽名片。
1遗产廊道的概念及构成1.1遗产廊道的概念及研究遗产廊道理念最先发展于美国,与绿色廊道发展紧密相关,但内涵却更为丰富。
Robert Seams(1993)定义遗产廊道为:“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1]。
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1]。
对遗产的保护注重自然、文化、历史、旅游、经济等多方面协调发展,以整体层面着手采取的保护提升措施,从而赋予廊道新的生命与内涵价值。
我国致力于研究遗产廊道的优秀学者经过理论、实践探索得出了许多学术成果,有些学者提出遗产廊道的产物是将绿道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有些学者将运河滨水区作为切入点,探索周边景观开发;有些学者则是归纳总结出遗产廊道保护的思想与实践,选取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为对象,构建运河遗产廊道,提升整体景观价值。
家乡徐州介绍ppt
这是一种以面条和牛肉汤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面食 ,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徐州的特色小吃
1 2 3
徐州冷面
这是一种以面条、黄瓜、西红柿等为主要原料 的凉拌面,清爽可口,是夏季最受欢迎的小吃 之一。
徐州烧饼
这是一种以面粉、芝麻为主要原料的烤饼,制 作精细,味道香脆,是许多徐州人最喜欢的零 食之一。
道路建设
近年来,徐州市政府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入,对城市主干道和其他交通要道进行了升级改造,提高了道路通 行能力和效率。同时,徐州市还积极推进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为市民创造更加便 捷、安全的出行环境。
06 徐州的发展前景
徐州的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
徐州将大力发展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 装备制造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推动经济转型升 级。
城市绿化
徐州将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营造宜居生态环 境。
城市更新
徐州将推进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的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和居住 品质。
徐州的创新产业与未来发展
创新驱动
徐州将加强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培养和 引进创新人才,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
新兴产业培育
徐州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 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
传统手工艺技能
徐州有许多传统手工艺技能,如剪纸、刺绣、泥塑等,这些技能 代表了徐州人民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文化智慧。
03 徐州的旅游景点
云龙湖风景区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主要景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云龙湖风景区位于徐州市区南部,是一个集 自然景观、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 合性旅游度假区。
徐州运河沿岸窑湾古镇空间文化特征分析
徐州运河沿岸窑湾古镇空间文化特征分析
潘肖羽;刘苏文
【期刊名称】《水上安全》
【年(卷),期】2024()5
【摘要】如今,大运河文化带的传承、保护与更新成为全国焦点,沿岸古镇作为承载着数千年运河文化的载体,岁月的痕迹古镇随处可寻,文化古镇作为近年来一直受关注的保护概念,挖掘其空间特征的演变与发展,有利于现阶段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古镇空间的更新。
窑湾古镇经过1300多年的历史演变,窑湾独特的特色文化印记逐渐淡化,古镇建筑形式单一,非遗文化种类单调等问题层出不穷。
该文从现阶段窑湾古镇空间特征入手,结合空间特征的相关理论知识及美学理念逐步深入对该区域文化价值的研究分析,进而了解伴随空间特征变化的文化特征内涵,领略受京杭大运河影响的运河文化在窑湾的具体文化表现,希望为提高窑湾古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优化更新窑湾古镇空间设施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营造维护运河文化氛围,共同保护运河文化遗产。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潘肖羽;刘苏文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
【相关文献】
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苏北运河古镇-窑湾
2.大运河商帮文化之都——窑湾古镇
3.大运河古镇的空间形态演进——基于徐州市窑湾镇"城—河"关系分析
4.大运河沿岸古镇空间“群”结构研究——以邵伯古镇为例
5.大运河文化带饮食文化调查——以徐州窑湾船菜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京杭运河(徐州段)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群整体消费优化和自身消费引力提升的同步实现。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宁波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与南京之间的差异不断减小,在消费引力得分上表现十分明显。
除此之外,宁波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以及文化流派,可以依托历史文化特色,发展民俗旅游产业、历史文化产业,构建相关消费引力点,形成与上海海派文化相对应的文化产业类型。
对于各个城市群而言,城市间消费转移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消费的本地区实现存在障碍,区域内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因此,各个城市群应当根据区域特点,结合各个城市的自然禀赋以及社会要素,综合各个城市的消费现状,制定兼顾城市群整体利益与城市自身发展的消费战略。
对于各个城市而言,增加自身消费引力,应当根据所处发展阶段与城市群中所处地位,在消费能力和消费条件两方面把握重点,以实现当前最快的消费引力增长。
对于消费引力在区域中较强的城市,应当重点考虑消费条件的优化,以软环境的比较优势留住外来消费。
对于消费引力在区域中处于劣势的城市,应当重点考虑消费能力的提升,发挥消费能力对消费吸引的直接作用,实现消费引力的较快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1]黄先明,肖挺.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与消费转移———来自杭州湾跨海大桥周边城市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8(07).[2]李骏阳,段新鹏.农村居民消费向城镇转移的问题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01).[3]汪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论坛,2019(05).[4]左宇.西部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边界效应———基于城际消费流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2020(24).[5]钟诗梦,李平.我国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测度与消费支点效应———基于区域一体化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21(01).[6]姚文捷,朱磊.基于分向引力模型的点轴城市系统双重虹吸效应研究———以沪杭一线(上海—嘉兴—杭州)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02).[7]孙久文,罗标强.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经济联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08).[8]李琳,蔡丽娟.中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特征[J].城市问题,2015(07).一、引言京杭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全长可分为7段,其中在徐州境内京杭运河河道长181.6公里,北部与徐州微山湖相连,南部与骆马湖相接,其存在对中国南北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杭州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保护规划探索
中图分类号 :K 88 7
作者简介 :贺俏毅 江凯达 郭大军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7 — 14( 00) 8 5 5) 6 4 4 4 2 1 0 — 9(
杭 州市城 市规 划设 计研 究院 规划 师 杭 州市城 市规 划设计研 究院 工程 师 注册城 市规划师 杭 州市城 市规 划设计研 究院 工程 师 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在W _ 程硕士 v -
地 约 1 .1平 方公 里 ( 图 2) 4 6 见 。
图 1 规 划范围在杭 规 划 思路 诉 求
CI C N T 囝 H A NI TI NA E CY
C C 圈N A AEY AT N域 。I 1T 名 C
坝 以北 的运, N道是西湖水 外泄 的通道 ,而运河 水位与市 内河道水位 的偏差 ,所 以元代张 土诚 在西湖 - " T
水入运 河的水 口筑坝隔水 ,即德 胜坝 ,京杭大运河也止于 此。1 7 9 0年 ,运河 延伸 到 艮山港。从 1 8 93 年开始 ,又从 艮山港延伸 到钱塘 江的三堡船 闸处 ,于 1 8 9 9年沟通 了运河和钱塘江 】 。 本 次规划 的范围 为运河杭 州主城 区段 , 南起三堡船 闸, 北至 石祥 路 , 长约 1 公里 , 4 流经 拱墅、 下城 、 江干三 个城 区 ( 图 1。两岸 用地横 向根据 历史遗 存及道 路走 向 ,两侧平 均约 5 0米左 右。规划 用 见 ) 0
护和 开发 策略 的过 程 ,希 望达到既 能保护京杭 大运 河、为 申遗做 准备 ,又能够 带动 地方经 济和旅游
发 展 的 目的 。
关键词 :京杭 大运河 ; 州段 ; 史文化景 观 ; 产廊 道 杭 历 遗
Absr c : Th sp p ri to u e h so c lln s a o c p u ln o a d Ca a n Ha gz o , ta t i a e nr d c stehit r a a d c pec n e t a p a fGr n i n i l n l h u By a a y i h t o nd c n e to hepln,i e p a ie h m po t n e t s rt g o rd r n l zng t e me h d a o t n ft a t m h sz st e i ra c o u e he a e c ri o i m eh d t r tc h a d Ca a ih i e eo e s e i l o i e dr g o a ut r lh rtg . I t o o p o e t e Gr n n wh c sd v lp d e p ca y f rln n a e i n c l a e a e n t l l n l u i
京运杭河知识点总结
京运杭河知识点总结1.历史沿革京运杭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唐宋时期,清朝时期都曾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大规模的修建或整修。
最早的京杭大运河兴建于公元518年,是由南北朝时期的东晋政府架设。
彼时,运河是因应辽东卫州人面临生活局限和当地民生需要而开始筹划兴建。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发现了最早的、证明大运河被引入北方的文物和绘画,刻印于墓葬画像中的大运河船舶遗存,请看清明上河图及木下斋图。
2.河道景观京运杭河沿途的景观随处可见,包括山水、古镇、桥梁、文化遗产等。
河道两岸风光秀美,沿途有崇安寺、含光门、鱼山观、游龙寺、南京城墙、明城墙等名胜古迹。
京运杭河上的著名景点包括:杭州西湖、南京明城墙、扬州瘦西湖、万里长江第一关、淮安河下二泉、黄龙岘、徐州虎丘、连云港海阳山、宝应湾等。
京运杭河上有很多著名的集团景观,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因为城市建设的扩张,有很多古村落因为保留至今而被知名景点。
3.经济价值京运杭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商贸水道之一,对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京运杭河的商业活动,包括对丝绸、茶叶、瓷器、纺织品、金银、铁器等商品的交易,也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活跃地带。
史书记载:“京运杭河撑起中国经济总体的25%,也为明清朝-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中国的兴盛和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京运杭河连接了吴、越两国商业重镇,连通了长江、淮河、黄河下游,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交通运输枢纽。
4.社会文化影响京运杭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经济,还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运河沿线出现的大量的古城、古镇、古寺等文化、历史和宗教景观,构成了京运杭河畔独特的文化景观。
同时,大运河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许多历史事件都与它息息相关。
京运杭河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书法、绘画、建筑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岳飞、茅盾、敷王庙山为代表的古代文化成就遗存广泛分布,艺术方面有《清明上河图》、《禅室珍藏传》、《黄帝内经》等名作。
详细介绍京杭大运河(图文)
大地史诗——京杭大运河(图文)2006-7-9,17:53:48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
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
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
京杭运河又叫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或运河。
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
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
今天,著名的水利专家郑连第先生将带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从多个角度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客观的解读。
京杭运河,是一项华夏儿女都为之自豪的伟大工程。
京杭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多次扩建和改建,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
它像时代的记录者,见证了过去的绚烂与平淡。
今天的大运河,基本是清乾隆年间最后一次疏浚的河道。
自隋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大运河始终是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不过到了民国时期,纵贯南北的津浦(从天津到南京的浦口)铁路通车之后,大运河就渐渐失去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性,下降成为区域性的交通网。
不少河段出现淤塞,一到枯水季节即告断航,在某些时期,甚至造成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用煤告急。
近年来,大运河又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中,大运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大运河重新整治的工程正在展开,清淤疏浚已初见成效。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大运河文化带徐州段遗产绿道系统规划建设
2021年第11期现代园艺大运河文化带徐州段遗产绿道系统规划建设王子豪,邵苗苗,黄天爱,徐欢*(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以大运河徐州段沿线及周边地区总体景观廊道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在追溯运河的历史文化,细致梳理其历史地位与价值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大运河徐州段的自然本底、区位优势和资源开发基础,构造徐州特色景观廊道和绿地系统,为大运河文化带徐州段的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遗产廊道;绿道系统;大运河分布(图1)。
徐州是江苏段大运河遗产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水道遗产占据江苏省水道遗产总数的8%,水利工程遗产近30处,占全省17%,文化遗产总数占了6%。
徐州运河文化遗产在江苏文化遗产中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与地位。
徐州运河周边景点现存有窑湾古镇、王杰纪念馆、桃花岛公园、沙沟湖水杉公园、西翠园公园、大黄山森林公园、青山公园、徐州驮蓝山汉文化遗址公园、台儿庄战役纪念馆以及台儿庄湿地公园等。
其中,窑湾古镇与邳州运河作为代表性节点,是构架城镇发展与运河文化融合发展的桥梁。
2规划策略2.1绿色生态策略打造滨水海绵带,海绵带可以缓冲河水侵蚀、净化水质,为生物提供栖息空间,为沿岸创造高品质娱乐休闲空间,贯通沿河交通,形成滨河风景廊。
建设策略可以有防波堤、生态湿地、生态海岸、滨河公园等,形成城市生态水循环。
生态湿地水质的稳固提升机理非常复杂,需要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应当尽可能保持原湿地系统的原生植物的丰富性。
2.2功能协调策略2.2.1把控整体空间结构,落实上级规划指导要求。
贯彻落实徐州市总体规划“一心、两主轴、两次轴、两带、三大板块”[7]。
其中,“一心”指代徐州中心城区;“两主京杭大运河历经各个朝代的变迁,发展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1]。
大运河沟通南北,从北京到杭州,既承运着南北方的粮食和货物,也搭载了南北方的文化和人情[2]。
大运河徐州段属中运河,是京杭运河之腰,在整个运河体系承北接南[3-4],在运河江苏段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于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关于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受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希望能够亲身感受这条古老运河的魅力。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在杭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上,这条运河曾是连接北方和南方的重要通道,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京杭大运河已成为杭州的一张重要旅游名片,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旅游资源,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杭州主城区的城市形象,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关于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的旅游开发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期能够为京杭大运河的旅游开发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京杭大运河在杭州的历史地位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河之一,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
在杭州,京杭大运河起始于钱塘江,沿着西湖、拱宸桥、东坡路等著名景点穿城而过,贯穿整个城市。
这条运河在杭州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连接了北方与南方,也连接了中国与外国,是古代杭州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古代,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为杭州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外交往来起到了重要作用。
杭州作为运河的重要节点,不仅吸引了大量商贾和外国使节,也成为了文人雅士驻足游览的胜地。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关于运河的诗词歌赋,留存至今。
如今,京杭大运河在杭州仍然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如桥梁、码头、堤岸等,这些遗迹见证了杭州古代的繁荣与辉煌。
保护和利用这些历史遗迹,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京杭大运河在杭州的历史地位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底蕴,更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
2.2 旅游资源分析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四大古运河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风景名胜,是吸引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大运河杭州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景观提升规划设计
大运河杭州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景观提升规划设计I. 前言- 大运河历史背景简介- 杭州段大运河的重要性和现状II. 文化价值分析- 杭州段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 杭州段大运河的文化影响力III. 问题整理- 杭州段大运河存在的问题- 问题带来的影响IV. 发展规划设计- 杭州段大运河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 杭州段大运河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V. 景观提升实施方案- 杭州段大运河景观提升方案- 杭州段大运河景观提升实施计划VI. 结论- 杭州段大运河的未来发展前景- 杭州段大运河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议第一章:前言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条大型人工运河,连通了北方的黄河流域与南方的长江流域,贯穿了中国的许多省份和城市。
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但是自唐代起,经过数百年的修建和完善,大运河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干线和物资流通通道之一。
直到今天,大运河至今仍是中国境内最长、最古老、最具活力的水道之一。
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段大运河将杭州与外界连接在了一起,成为了杭州城市文化和交通的重要标志。
杭州古老的运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随着城市化进程展现了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杭州段大运河的文化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认识、分析和规划设计,为其未来的保护和发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方案和策略。
本章将首先介绍大运河的历史背景,然后通过对杭州段大运河的简要描述,介绍其在杭州历史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最后对杭州段大运河的现状进行简要描述,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它连接的是两条十分重要的河流:长江和黄河。
其修筑历经千百年,包括春秋、战国、汉、唐、元、明、清等时期,从而形成了一条连接南北的运河大网。
根据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于2014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杭州段大运河的重要性和现状杭州段大运河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杭大运河相关设计元素
京杭大运河相关设计元素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运河之一,其设计元素涵盖了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
首先,从水利工程的角度来看,京杭大运河的设计元素包括运河的水道、堤岸、船闸、水闸、引水和排水系统等。
为了保证运河的通航能力和水利安全,设计者们精心规划了运河的水道宽度和深度,修建了坚固的堤岸以防止水患,设置了船闸和水闸以便船只的通行和水位的控制,同时设计了引水和排水系统来调节水流,确保了运河的正常运行。
其次,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来看,京杭大运河的设计元素体现在运河沿岸的港口、码头、船舶等设施。
设计者们根据运河沿线的地理环境和交通需求,规划建设了许多港口和码头,为船只的停靠和货物的装卸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还设计了各种类型的船舶,包括货船、客船、拖船等,以满足不同的运输需求。
最后,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京杭大运河的设计元素还体现在沿线城市的规划布局、建筑风格、景观设计等方面。
沿运河而建的城市在规划布局上往往与运河保持一定的关系,形成了独特的水
乡风情。
此外,沿岸的建筑风格也受到了运河文化的影响,许多古
老的建筑、桥梁、碑刻等成为了运河沿线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综上所述,京杭大运河的设计元素涵盖了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这些设计元素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智慧
的结晶,也对今天的城市规划和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1019231_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带建设中的档案问题初探
72档案与建设ARCHIVES & CONSTRUCTION2023年 第3期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带建设中的档案问题初探*姚学洲(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摘 要:文章基于对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带建设中档案建设与资源应用的讨论,提出大运河文化带档案建设应着眼于“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强化大运河档案资源建设、依托档案资源形成大运河沿线文化带跨域协调发展态势,持续推动大运河文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带建设;档案建设;文旅融合一、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带及其档案建设历程回顾自《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施行以来,大运河(江苏段)大致形成以徐州为中心的两汉文化圈、以“淮安—扬州”为轴心的淮扬文化圈、以苏州为核心的江南文化圈。
运河沿岸众多古镇、街区反映运河沿线人地关系上跨越时间、空间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以遗产保护、文旅融合为特点的运河城镇发展基本格局。
与此同时,文化带建设以“运河历史文化的展示与再现”为目标大力开展档案式文化传承的实践探索。
2019年《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江苏大运河文化研究和成果出版工作,编纂江苏大运河志书,收集整理江苏大运河档案资料并向社会公众开放。
”[1]作为文化传承与保护主体单位之一的档案部门紧跟政策导向,做好以“弘扬运河文化”为核心的档案收集、资源挖掘、整合利用、交流合作等基础工作已成为业界共识。
多年以来,各类汇编、丛刊、年鉴等资料的出版便是对正史、方志、奏折、笔记、诗赋中有关“运河”条目的摸底考察。
有关部门亦联合当地美术馆、博物馆实现大运河历史档案的资源转化,并协同北京、山东、浙江等地揭开多地档案事业协同发展的序幕,助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二、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带档案资源建设的主要做法与经验资源征集方面,以纸质档案搜集为核心,兼有水利工程遗址等大运河实物档案的普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9期中国水运Vol.18No.92018年9月China Water Transport September 2018收稿日期:2018-06-08作者简介:兰翔(1987-),男,河南郑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硕士,景观设计人员,从事生态河道治理及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徐州“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规划方法解析兰翔,陈照方(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摘要:本文以文化景观打造作为出发点,研究大运河徐州段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地域资源。
笔者提出针对现状河道问题的相关规划策略,形成文化景观的具体构建方法,突出城市与河流联动属性。
同时通过生态廊道的塑造,凸显文化河流特色,以交互的城市绿道系统对空间场所进行串联,构建出综合服务网络。
关键词:徐州京杭运河;文化景观;城市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09-0249-02一、相关概念1.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关于人类在地表活动而创造出的景观事物,是人工活动干预地表自然的景观表征[1]。
自然与文化存在关联性,并产生交互影响,文化景观体现了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属性。
本文研究的京杭大运河徐州段是历史形成的水运要道,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中依托河流对自然改造而形成的文化景观空间。
2.城市滨水景观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空间最为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空间可保护城市生态自然环境,还能提升城市品质展示城市区域特色和魅力,为城市人文景观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健康可持续的空间载体,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区域[2]。
二、徐州京杭运河背景1.总述徐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四省交界,交通便利。
全市水系发达,北扼齐鲁,南屏江南,东连黄海,西接中原,大运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徐州。
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徐州航运的主要空间载体,对沿岸的工业、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运河在徐州境内全长210km,属于中运河一线,流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运河文化,是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遗产。
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字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池地,通浙江”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本文以京杭大运河徐州中心城区段为研究对象,研究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具有时间及空间特质的广义文化景观。
2.河流自身功能京杭大运河是徐州煤炭南运的主要道路,是京杭运河运输最繁忙的河段。
沿线主要以防洪排涝、航道运输、输水取水、灌溉养殖为主要功能,河道以生产、生活功能为主。
京杭运河位于城市北部边缘,现状河流北岸是农业、农村用地,沿线城镇化进度较慢,河流南岸分布有航运港口及工业园区与城市发展结合较为紧密。
3.生态文化资源河流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管理导致河流两侧生态破碎化程度较高,沿线港口作业区以及桥梁道路分割阻隔了廊道的连续性,无序的开发建设导致生境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沿线生态资源要素较为丰富有青山、荆山两处山体、村落及农田、湿地、坑塘、林带等广泛分布。
不牢河与大运河交汇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现已形成若干天然湿地单元。
4.历史文化资源京杭运河本身蕴藏着大量历史与文化信息,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由运河衍生的地方本土性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元,如水工文化、漕运文化、人居文化、工商文化等。
河岸两侧有历史聚落、物质文化遗产及文物遗产分布。
三、设计策略1.生态优先项目的规划理念是以生态优先,确立系统整体的生态治理思路,保护京杭运河生命健康,构筑完整连续的河流生态廊道,注重沿线生态资源的保护,形成多样性的栖息地空间,运河与支河交汇处布置湿地,净化支流来水,健全河流功能,形成绿色服务网络,构建大运河生态安全屏障。
2.文化为魂京杭大运河徐州段文化历史资源厚重丰富,应结合相关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沿河布局和发展,使文化从古到今能永续传播与再生,策划富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彰显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长河。
3.交通联结运河文化长廊的塑造注重交通的联系与组织,将两岸的交通与城市联结起来,满足外部交通的需要,也要梳理沿岸运河南北两侧的连通,此外区域范围内部也需布置园路与栈道满足内部交通要求,此外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引入绿道系统与区域交通串联。
四、文化景观空间场景构建1.复合化的空间功能250中国水运第18卷复合化的文化景观空间有别与传统景观规划中“功能分区—节点”的概念,更加注重区域特点,强调景观资源的合理分类及组合利用,关注人在景观空间中的参与性与塑造性,调控人、自然、城市之间的矛盾。
将景观空间功能复合化化可以解决城市景观发展中的趋同、模式化问题。
复合化空间规划首先对河流两岸生态要素进行归类,明确河流基本的生态功能;结合利用北岸沿线村落农田资源,以村庄聚落单元为中心,整合其周边农业资源,引导种植观赏、采摘类作物,结合农村发展特色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工程,凸显北岸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和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功能;运河南岸是徐州市传统工业园区,诸多港口沿运河分布,结合徐州市运河规划,将废弃需整合的工业场地进行归纳,保留期工业遗迹和工业装置,将后工业场地改造成为兼具艺术展示、商业活动的公共开放空间,沿线形成若干展示徐州工业特色的后工业公园;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未来沿河、携河发展趋势,将城市功能与河流功能统筹考虑,河流两岸的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溶解交互,城市中综合服务功能、休憩娱乐、旅游商业等功能将融入河流空间。
2.生态文化空间生态文化的构建是大运河文化景观的核心与基础,生态文化建构的重点是生态修复,具体方法是整合现状生态资源并进行改造提升,形成绿色生态服务网络。
大运河两岸景观要素丰富,规划对现状湿地、林地、草地生态单元等进行生态复育,对现状生态廊道及板块进行宽度和面积统计,适度对现状要素宽度、面积进行扩大,使其满足基本生态单元的构建要求;结合现状城市道路及绿地系统,将生态单元串联,构建连续性的生态系统;注重地形地貌的塑造和植物搭配,提升乡土植物的比例,完善河流廊道的生物及物质交换过程,断面自城市到河流形成密林林地、草甸草地、湿地、河道的空间序列,为包括鱼类、鸟类、哺乳类及其他野生动物提供生物栖息地;结合河流汇水特色进行雨水径流管理,沿河建立林带,形成连续的雨水涵养区域,消减大部雨水径流,提升局部地下水位,以雨水花园、湿地、坑塘为点,进行雨水的收集与净化,生态草沟连接湿地、坑塘等对其进行串联构成雨水管理体系,在公共空间和道路的建设上使用透水、可循环材料,将“快排”变为“慢排”,通过景观雨水管理设施,消减径流与洪峰。
3.地域、历史文化空间文化场景的建构不是单间静态的概念,是人与土地产生的文化过程,具有“土地——人——时间”的综合属性,当前学者更多地从空间形式或技术材料上对风景园林的当代性进行研究,但未能从内涵和思想上对其进行深层次探索[3]。
文化景观场景塑造并非粗暴的文化植入、文化说教,应避免口号式与粗放式文化展示,规划应塑造文化氛围,将文化物料与文化精神融入到空间场景中,体现文化景观的关联属性。
将漕运文化水利文化作为文化展示的基础,以闸坝文化,渡口文化为空间载体,沿线将蔺家坝、解台枢纽空间景观化处理,展示工程水利,南水北调文化,形成水利工程文化广场及教育基地,恢复若干古渡口,运用中式及乡土物料进行空间恢复规划;凸显遗产文化,包括大运河建成后衍生的某些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与碑碣、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对其进行原址保护以及生态保护,在这些文化空间保护过程中需明确保护范围,核心范围之外可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加传统物料的方式进行营造,保护遗产的原真性;反映运河历史文化及运河沿线存在过并保留和流传至今与运河相生相伴的非物质遗产文化也是本次规划需考虑的重要内容,荆山桥传说、徐州梆子戏、柳琴戏、丁腔等均独具特色,为书法、戏曲艺术、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与历史文化资料,规划可结合其艺术特色,运用隐喻,抽象的艺术形式演绎文化空间。
4.串联交互文化空间河流两岸交通设施完善,公路与铁路连接两岸基础交通,但步行、骑行、游赏功能不足,沿岸存在摆渡渡口码头,民众交通不便。
规划引入城市大绿道体系,规划低碳出行的绿色交通体系。
“绿道”一词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连接绿色空间,兼有生态、游憩和文化功能的绿色通道网络,承载观赏、娱乐、休闲、游憩等综合属性[4]。
大绿道系统利用河流两岸绿地空间,打造连接两岸交通的滨水绿道,外部与徐州市城市道路连接,形成完整的徐州大绿道体系。
绿道注重观赏、游憩功能,构建四季有景,景景不同的苏北最美绿道,绿道将串联沿岸文化景观节点以及各类遗址空间,打造休闲观光旅游绿道;恢复渡口、码头打造精品水上交通游线,规划20km水上交通线路,游览沿线风光;结合绿道系统增设服务驿站,服务驿站包含自行车停靠点、小卖铺、休憩场所及紧急医疗中心,结合现状城市道路及规划绿道选取交汇处或重要空间节点处设置驿站,根据服务驿站的等级确定服务半径并合理布局,构建绿道综合服务网络。
五、展望徐州大运河文化景观空间,试图突破传统水利工程规划的局限,不已单纯的防洪、水质安全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城市空间视角研判城市河流的全新属性,京杭运河徐州段既是承载生态、文化、旅游的河道空间,同时也是徐州新老城区的纽带与桥梁,它将成为徐州市生态文化、历史演进及文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在河流文化景观空间规划中以生态要素、文化要素为研究核心,要素被分层次、分类别研究并建立起系统的联系,这种完整的思考模式,对于复杂的城市河流规划行之有效。
由于河流空间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的复杂性,还需要在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场景尺度、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1]史靖塬,史耀华.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山城步道构成与特征解析[J].中国园林,2017,(9):120.[2]郑曦,蒋雨婷.区域景观体系作为城市化的媒介查尔斯河口城市波士顿的景观演变与城市发展[J].风景园林,2015,(9):70-76.[3]陈跃中.风景园林发展的当代性特征研究[J].中国园林,2017,(9):47.[4]王丽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平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