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通识教育相关报道
中山大学东校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星期三 13-15 节:实验中心南实验楼D201 公选 (2-13 周) 星期一 13-15 节/东B402(2-13 周) 公选 星期三 13-15 节/东B403(2-12 周) 星期三 13-15 节/东B402(2-13 周) 星期三 13-15 节/东C105(2-13 周) 星期一 13-15 节/东B205(2-13 周) 星期二 13-15节/东C101(2-13 周) 星期三 13-15 节/东B303(3-14 周) 星期三 13-15 节/东B302(2-13 周) 星期二 13-15 节/东D101(2-12 周) 星期二 13-15 节/东D304(2-13 周) 星期一 13-15 节/东C201(2-13 周) 星期一 9-11 节/东B103(2-13 周) 星期一 9-11 节/东B201(2-13 周) 星期二 7-9 节/东E201(2-13 周) 星期二 12-14 节/东B502(2-13 周) 星期三 13-15 节/东D205(2-13 周) 星期一 12-14 节/东B302(2-13 周) 星期一 7-9 节/东B503(2-13 周) 星期一 7-9 节/东B303(2-13 周)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东校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学年第一学期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程) 东校区 学年第一学期公共选修课
序号 开课校 开课单位 区 1 东校区 测试中心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东校区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东校区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东校区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东校区 地球科学系 东校区 法学院 东校区 法学院 东校区 附属第三医院(第三临床学院) 东校区 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基地) 东校区 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基地) 东校区 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基地) 东校区 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基地) 东校区 工学院 东校区 工学院 东校区 工学院 东校区 工学院 东校区 公共卫生学院 东校区 公共卫生学院 东校区 公共卫生学院 东校区 管理学院 东校区 管理学院 东校区 管理学院 东校区 广州东校区教学实验中心 课程名称 质量管理与ISO9000 旅游网站与出游地选择 旅游网站与出游地选择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 地球资源学 低碳经济法律与投资 中国上古神话 远离传染病-常见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西方经济学基础 企业财务管理 宏观经济学原理(初级) 微观经济学 节能汽车与汽车节能(通识课)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产品设计) 力学与能源技术进展(通识课) 大学生健康 财政与公共卫生 食品安全法律之门(通识课) 家族企业管理 中国税制与税务筹划(通识课) 管理经济学(通识课) 微生物世界与人类社会 教师信息 赖志辉 刘小航 刘小航 郝登峰 何俊国 谷德近 毛玮 张晓红 关红玲 赵大英 赵大英 赵大英 谭晓军 唐承佩 刘强 梁栋 刘建安 吴少龙 胡汝为 朱沆 宋小宁 罗浩 叶燕媚 上课时间地点 星期二 12-14 节/东B201(2-13 周) 星期一 13-15 节/东A203(2-13 周) 星期四 13-15 节/东A203(2-13 周) 星期二 13-15 节/东C305(2-13 周) 星期三 13-15 节/东B104(2-13 周) 星期三 12-14 节/东B103(2-13 周) 星期一 12-14 节/东B503(2-13 周) 星期四 13-15 节/东B104(2-13 周) 星期一 7-9 节/东B401(2-13 周) 星期三 2-4 节/东D304(2-12 周) 星期三 9-11 节/东D304(2-13 周) 星期三 6-8 节/东D304(2-12 周) 星期一 13-15 节/东B204(2-17 周) 星期四 13-15 节:实验中心B403(2-13 周) 星期一 13-15 节:实验中心B203(2-13 周) 星期一 7-9 节/东B203(2-13 周) 星期一 13-15 节/东B403(2-14 周) 星期一 13-15 节/东B303(2-12 周) 星期一 9-11 节/东B502(2-13 周) 星期二 13-15 节/东B203(2-13 周) 星期一 13-15 节/东C404(2-13 周) 星期一 9-11 节/东B204(2-13 周) 星期一 13-15 节/东B304(2-13 周) 课程类 学分 总学 限定 别 时 人数 公选 2 36 260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公选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2 2 2 2 2 2 2 2 2 2 36 36 36 36 36 36 34 36 36 36 36 54 36 36 36 36 30 36 36 36 36 36 50 50 200 220 200 230 220 120 150 200 160 200 50 90 160 230 200 180 160 130 168 160
从通选课到通识教育核心课
摘要:北京大学自2000年起设立“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自2010年至今在原有通选课基础上积极探索以经典阅读和小班讨论为特色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并开展试点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多次梳理通选课体系,不断总结和反思,着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通选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核心价值观;健全人格“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它是指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的非专业性教育。
[1]通识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奠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效交流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成长为健全的公民。
[2]相对于专业教育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识教育”强调在更广泛的学科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使之成长为健全的人。
通识教育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通识教育”源于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发展到鼎盛[3],最终在美国发展为通识教育,并在全世界传播。
虽然“通识教育”的表述源自西方,但这一理念深深蕴含于中国的传统教育中。
古代儒家倡导的“六艺[4]之教”就在于将学生培养成“通才”。
到了近代,受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偏离古典的通才教育传统,开始更多地转向实用专业教育,但蔡元培、梅贻琦等教育学家一直都强调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要重视通识教育或全人教育。
例如:北京大学早期的教育受德国的影响比较大,蔡元培校长特别强调大学应当研究高深之学问,但同时他还主张沟通文理,提倡“五育[5]”。
[6]20世纪50年代,全国院系调整进一步强化了专业教育。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校合并和社会发展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界意识到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对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不利影响,开始大力提倡人文素质教育,西方的通识教育概念重新被引入并在中国得到发展。
中山大学爆猛料:要开无专业班
中山大学爆猛料:要开无专业班8000学生中精选30人,4年只学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中国文明、西方文明等课程,学生不属于任何院系且没专业。
昨日中山大学传出消息,今秋新创立博雅学院只为打造"大学问家"。
博雅学院招生将以学生自愿报名、学校多重遴选的方式,在2009级新生中择优录取。
这批学生将不属于任何院系、不分学科接受4年精英式"博雅"教育,毕业后获得哲学(博雅)专业学位。
本科4年将在中大广州南校区住宿和学习。
说到改革的起因,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称,近年来,中国的大学不断扩招,如何在教育大众化时代体现"精英"教育?中山大学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
目前,国内一流大学普遍提倡的"通识"教育值得探索,中山大学推行"博雅"教育,就是对其的尝试!记者获悉,这种举全校之力推行的"通识教育"先在"博雅"学院打造,稍后还将在珠海校区4000名新生中试行,一两年后将在全校推广。
据悉,教学方案参考国外博雅学院的经验,课程设置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每学期主要课程一般为3~4门,但每门课有大量阅读和作业。
校方表示,毕业后的学生将成为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人才。
"现在内地大学通识教育的问题不是课程太少,而是课程太多。
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一年级、二年级本科生几乎每个学期都要上10门到12门课。
而哈佛大学,每个学期才4门课。
难道哈佛的学生学不到东西吗?不是的,他们一门课程会学得很透,会有很多的作业。
但我们不是这样。
"--中大博雅学院甘阳焦点问题由哪些老师任教?答:博雅学院直属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领导,博雅学院将聘请30多位老师,近年来在国内大力倡导大学通识教育的学者甘阳已辞去在香港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的教职,他将成为中大博雅学院领军人物,担任该校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
通识教育
关于我院通识教育改革相关建议汉语国际教育2班李旻芳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思想,起源于欧洲,成形在美国。
19世纪,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广博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各个学科的底蕴,又有深厚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
在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学府,本科阶段前两年课程几乎都是所谓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后两年和研究生阶段学的才是专业知识。
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在我国内地,通识教育近年来也因其独到的优势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2005年,复旦大学组建了包括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等六大模块在内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力求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
专业化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特定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中的选择。
这个选择尽管在当时有合理性,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缺陷也是明显的。
过分强调专业划分,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一个狭窄知识领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的发展日新月异,旧工作岗位不断消失,新工作岗位不断出现。
而高等教育中专业的变化,已经无法跟上社会职业的变化。
过去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对口”已经不再是一个目标了。
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做得越好,学生就越难适应变换了的工作,情况可能越糟糕。
应对工作岗位的变化,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似乎比专业化更为有效。
而当前的产业升级和建立创新型和谐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深人了解人性、市场和社会的人才。
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院对通识教育的积极作用感受颇深,认为引入通识教育,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将他们培养成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通识教育十八年的回顾与展望
大学通识教育十八年的回顾与展望摘要: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十八年依照博雅融通的基本理念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操作性的理论思路,在实践上体现为课堂和校园文化、专业和通识课群的有效结合,展望中国通识教育,新媒体高度生活化趋势下将走向一体化、平台化和数据化。
这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也是高教“接地气”的模式指向。
关键词:大学通识;融通;实践;moocs由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大学通识教育论坛”于2013年12月21日在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国际学术中心酒店举行。
来自全球4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论坛回顾了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十八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围绕当下具体问题,着眼全媒体时代,提出了新的理论建构、发展模式和目标定位。
1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理论审视从学理上讲,学科知识的融通是大学通识教育的本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教授十分强调文理兼通,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融通文理,方能结合纵横研究方法汲取不同领域的新鲜知识与思路,在融渗中提高研究水平。
相应地,台湾林安梧教授则强调通识教育应“博雅融通”。
大学应当是以通识教养为体而以职业养成为用的,它首先应从价值理性定向,然后才到工具理性的效用。
博雅融通才是真正的大学之道。
来自波兰亚当密茨凯维支大学的TomaszEwertowdki博士通过借鉴波兰的通识教育思路,提出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可以更加灵活,构建通识教育对各学科领域的贯通,指向人生目标,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
从通识教育的理念与组织制度看,通识教育有着古典学术与现代学术中的差异,通识教育的组织制度也经历了从艺学院到哲学学院到文理学院的演变,华中科技大学的余东升教授还由此探讨了高等教育的基本矛盾与高等教育系统下通识教育的定位问题等。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崴教授也从大学通识定位、认知、接纳、保障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当下大学通识教育的现实困境,也由此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思考。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3学年第二学期(秋季学期)通识教育课程安排一览表
120 180 180 180 220 160 120 120 120 120 30 30 40 30 30 30 30 30 200 200 200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与社会性别(通 易素梅(讲师(高校)) 识课) 走近文化人类学(通识课) 摩登舞(男女班) 时尚校园舞蹈 现代网球运动(提高班) 游泳(初级) 游泳(初级班) 羽毛球 羽毛球(提升班) 自由泳 地球、海洋与生命 地球、海洋与生命 分子营养与健康饮食 姜娜(讲师(高校)) 张晓红(讲师(高校)) 张晓红(讲师(高校)) 范宏伟(副教授) 张新萍(副教授) 王守力 王守力 武东海(讲师(高校)) 杨茜(副教授) 袁建平(教授) 袁建平(教授) 袁建平(教授)
当代英文励志经典小说选读(通识 杨晓红(高级讲师) 课) 当代英文励志经典小说选读(通识 杨晓红(高级讲师) 课) 英国社会与文化(通识课) 英美文学选读(通识课) Joanna Wilk 朱坤领(讲师(高校))
42 珠海校区 43 珠海校区 44 珠海校区 45 珠海校区 46 珠海校区 47 珠海校区 48 珠海校区 49 珠海校区 50 珠海校区 51 珠海校区 52 珠海校区 53 珠海校区 54 珠海校区 55 珠海校区 56 珠海校区 57 珠海校区 58 珠海校区 59 珠海校区 60 珠海校区 61 珠海校区 62 珠海校区
外国语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岭南学院 岭南学院 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 海洋学院 海洋学院 海洋学院
俄罗斯与东西方(通识课) 基因、疾病与健康(通识课)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通识课)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通识课) 生命起源与进化(通识课) 生活中的经济学 管理学(通识课) 投资项目评估(通识课)
高校图书馆在通识教育模式中的角色
通识教育 (eea e uai ) gnrl dct n 又名 通才教育 , o 是具有基础 性、 博雅性 、 迪性 、 启 价值性 、 普适性等特征 的教育 , 注重健全 人格 的培 育 , 是精英人才培养 的基础 。作 为培养 全面发展人
从符 号到符号 。 学生对 图书资源 的表征是图书内容 、 书名 、 著 者等表意信息 , 检索 图式是从 内容到内容。要将图书馆员 所
rn e tB h v r neat n Pors i H m nG or一 o m n— e ai trci . rgesn u a ega oI o p y 19 (0 :6 8 . h ,9 6 2 )5 — 4 【 郑淑杰. 图式理论 述评 . 0 9 1一 l.t:w wpy 3 ] 社会 [ 0 —2 O1t / w . 一 2 hp/ s c c . me py 0 1 214 3 4 2st 1 h nc /n s/ 0 1/0 9 10 . m . o 2 h
pn eerh A pa i o cpulShma f ni igR sac : p rin C neta c e t o v sg a E 一
图式理论认 为对 同一环境 中相 同事 物的表征 存在个 体 差异 。对于图书馆来说 , 图书馆员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使其 和 学生的图式存在不 同。 如图书馆员对 图书资源的表征是 中 例 图法 的分类 号 、 图书种次 号等组成 的符号 系统 , 索 图式 是 检
图书馆学刊
2 1 年第 3 00 期
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 , 也为我 国高等院校的教 育制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 但是我国的高等院校在推行 通识教育 二十多年后 , 却依然没有关键性 的突破 , 培养的人
才并 不能为社会所接受。 目前我国的大学本科生已经超过两 千万 , 在就业压力 日益紧张的背景下 , 高等 院校 的人 才培养 模式 如何定位 , 就成为一个极其严 峻的现实问题 。
中图分 类号 : 0 02 G4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8 7 ( 0 0 1 1 0 0 10 — 47 2 1 ) 卜0 7 ~ 3
长期 以来 ,我 国大学本科教育制度实施 四年 “ 一通到 底”学生收到大学通知书就确定专业 , , 四年针对一个特定专 业深入学习。 但是随着一批又一批 的具有某一专业技 能的学
化的目标。 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理念。以我国为代表的人才培
养模 式是 以专业教 育为主通识教育 为辅 的现状 。考虑 到长远利 益 , 国高等 院校 必须从现 在 开始理顺 专业教 我 育与通识 教育 的关 系, 促使二 者之 间互相 开放 , 注重融合 , 成一个双赢的人 才培养模式 。 形 关键 词 : 专业教 育 ; 通识教 育 ; 才培养 人
2 0 Y 9 的阶段 性研究成果 。 08 2 )
・
1 0・ 7
1 . 专业教育 的内涵。 我国高等院校 的专业教育与计划经济体制相连 ,对教育 实行高度统一的集中计划管理 。高等教育 的重心放在与经济 建设直接相关的专业上 , 尤其是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上 。 高等 院校的教育计划与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紧密相连 , 按产业部门、 行来甚至按产品设立学院 、 系科和专业 ( 例如拖拉机学 院、 坦 克系等等 )确定招生和学生分配。 , 国家对高等教育实行垄断 , 学生接受教育全部免费。简而言之, 这是一种 与计划经济、 产 品经济体制高度契合的、 与动员型社会同构的教育制度 。陀 可以集中国家资源 , 迅速培养大批高度专 门化、 专业狭窄 的专 业技术人才 , 与满足经济建设急需 的专门人才的需要。 2专业 教育下 的人才培养。 . 专业教育的初衷是通过系统的讲授某一学科专 门知识 , 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但是 , 在专业教 育体制下 , 综合性高等院校 明显减少 , 高等教育长期文理 、 理 工分家 ,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割裂。不仅文理科之间没有 真正意义上的综合 , 就连文科 、 理科 、 工科 内部 的各专业之间 也缺乏相互的渗透和交融 。 分科过细的专门教育体系又使高 校的专业变得相当狭 窄,影 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 交融与发 展。由于专业教育偏重工科 , 忽视理科 , 严重削弱政法 、 财经 等人文社会学科 , 而与实用技能无关的重要系科则被彻底关 闭。 在课堂教学中 , 科学技术 由于其无可置疑 的有用性 , 逐步 取代了传统教育 内容 。15 9 2年开始进行的全国高校院系改 革 , 中国的大学本科教育变成单纯培养单一型专业人才的 将
中山大学新生通识课选课
中山大学新生通识课选课指南各位同学:本学期我校新生采用网上选课的方式,即通过登陆数字化系统平台进行选课。
本学期每人最多可选2门通识课,选课前,根据系统中公布的“全校公选课列表”查询课程的详细信息(上课时间、选课要求、接收人数、考试时间等),根据自己2010年第一学期各课程的时间安排(切勿造成上课时间冲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通识课。
一、选课时间与方式本次10级新生通识课选课时间为9月9日至9月27日,选课方式为抢选,选课成功即成为有效选课记录。
当某课程“选课人数”等于“课容量”,则无法再选择此门课程。
二、选课操作步骤(一)登录请登录网站.cn/zsujw/,即可看到如下所示:输入您的用户名称(中山大学的学号)和用户密码(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号码的后8位),点击“登录”即可进入。
(二)具体选课步骤1、点开左侧对话框的“教务子系统”的下级菜单,再点开“学生选课”,即可进行相关类型课程的选课。
2、点击左侧对话框的“全校公选课”进入,即可看到如下所示:3、选择校区。
注意:校区选项卡为“上课教室所在校区”。
这里以珠海校区为例:“选择”您想选报的课程。
上图已选择《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名作导读》课程,红色表示等待系统筛选,绿色表示已选上该课程。
如想退选,请点击“退选”。
(三)查看个人课表当选完课程后,点击本系统主界面左边左侧对话框的“个人课表”,即可看到所选中的全部课程,即个人课表。
(四)离线使用系统后必须离线,以防止他人修改您的数据。
离线请选择本系统主界面右上角的“退出系统”。
三、注意事项在选课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1、学生须在规定的选课时间内选课,开学后前两周进行公选课试听期间可自行退课,过后则不再接受选课退课。
2、不能私自到任课教师处报名上课,凡没有进行网上选课、没有电脑选课记录的学生课程成绩无效,即使任课教师同意,亦不能给予课程成绩与学分。
3、请确认自己本学期各课程的时间安排,注意不要造成上课时间冲突,在新学期上课之前,务必上网确认自己所选课程的上课时间地点、任课教师,如没有进行网上选课及不按照网选确定的时间、地点上课的学生不给予课程成绩与学分。
中山大学:非学问无以建设
中山大学:非学问无以建设作者:王灏来源:《求学·理科版》2013年第10期孙中山先生当年在广州亲自创办了两所大学,一武一文,武是黄埔军校,文是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
今日中大,由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组建而成,学科实力名列全国前茅。
今天我们采访到中山大学招生办的许粤副主任,请他来为我们介绍这所岭南名校。
《求学》:请您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学校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许粤副主任:孙中山先生认为“非学问无以建设”,当年建校的目标就是——既要为改造中国社会努力,也要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努力。
中大气质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从某个角度说来,可以概括为——既开放又内敛,既维护原则又包容差异。
《求学》:中大的办学理念是“人心向学”,具体有哪些举措呢?许粤副主任:首先是“通识教育”。
中大在国内通识教育领域是有领导地位的,学校建立了通识教育中心,着重建设由中国文明,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全球视野,科技、经济与社会四类通识课程构成的各专业“共同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学习领会本专业以外的其他知识。
其次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如面向理科基础学科领域,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面向医学专业,开展“卓越医学人才教育计划”;面向IT类学科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面向法律专业,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应用性文科专业,实施“博雅教育计划”;面向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探索“博雅学院”培养模式。
最后是“国际化办学”。
中大地处广州,毗邻港澳,占据地理和文化的优势。
学校不仅大力推进和支持各种层次的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同时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国际化教学平台。
《求学》: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中大的优势学科和热门专业?许粤副主任:中大的优势学科和热门专业主要集中在医学、商科和IT类学科。
医科前身是中国最早的西医学府——博济医学堂(中国最早的西医发源地),目前形成了“三基三严三早”的特色。
殊途而同本——“两岸三地高校《四书》教学研讨会”综述
作 者 简介 : 张卫 红 ,哲 学 博 士 ,( 州 50 7 ) 中 山 大 学人 文 高等 研 究 院 副教 授 ,E m i: rgm l@ 1 3 cm。 广 12 5 - al fea aa 6 .o i
《 现代哲学》 2 1 年 第 4期 02
三 、教学手段 :增强吸引力 、 培养敬畏感 、知行合一
高 校 的实际 做法 是 :合 教 的课程 较少 ,采取 《 论 语 》 或 《 子 》 的单 书 教 学 较 多 ;合 教 一 般 采 孟
取 导读 、精 选 的方式 ,单 书教 学一 般 采 取逐 章精
确认 识 ,而这 又不 是单 纯 的 “ 知识 ” 或 “ 育 ” 智
所能 涵盖 的 。
核 心课 程 ,成 为大学 生 的书》 是 中华文化核心价值 的体 现,《 四书》教学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 ,更对推 动 中华 文化 的重 建 和复兴 具 有 重要 意义 。此次 会 议 ,与会代 表讨 论 的话题 涉及 以下 五方 面 :
从 目前高校选课现状看 ,学生们一方面对传 统 文化 类课程 的热 情非 常 之高 ,充 满安 身立 命 之 渴 望 ,一方 面又 与现代 思潮 无从 对 接 ,对传 统 文 化 多有 误解 。 因此 ,如何 让 学生 准 确理 解儒 家 思 想 并 与现代 生活 相融合 ,就 需要 契 合机 宜 的教 学 手 段 。与 会 教 师 们 交 流 了多 种 多样 的 的教 学 方 法:台湾慈济大学林安梧教授 以互为主体的 “ 交 谈 ” 而 不是 对 象 化 的 “ 论 ” 方 式 来 阅 读 《 辩 论 语 》,展 现 生活 世 界 中 的儒 学 智 慧 ;台湾 东 华 大 学吴冠 宏教 授尝试 由传 统 的一元 注 释转 向多元 诠 释 ,将 《 四书 》 与古 今 中外经 典 、名 言 相 比较 , 考试方 式 由传统 的默写 改 为融 入现 代 生活元 素 的 故事 改写 等 ;同济大 学柯小 刚教授 把 《 四书》 与 《 黄帝 内经 》 结合 而讲 ,将 “ 质彬 彬 ” 的君 子 文 人格 与 “ 阴平 阳秘 ” 中 医养 生原 则相互 发 明 ,强 调涵 养 身 心 的 一 致 性 ;同 济 大 学 刘 强 教 授 讲 授 《 论语 》 时注重 直 面 现 实 ,会 通古 今 ,将 儒 家 价 值观 念结 合 当今 社会 事件 讲 解 ,帮助 学生 辨别 是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bt e e we n
Ge e a n rl
Ed c to u a in
a d n
Pr f s i lEd c to o e sna u a i n
・_-__・__'__・____。— 。 —
An l sso ln an n n e e d n l g s a y i n Tae tTr ii g i I d p n e tCo l e n e
才; ②教 学研 究型 大 学 重 点培 养 某 一 领 域 的 高级 专 门人才 ; 教学 型 大 学 培养 适 应 当地社 会 经 济 ③ 发展 的应 用 型人 才 ; 高 职 高专 培 养 从 事一 线 实 ④ 际工作 的职业 技能 型人 才l 。独立 学 院不仅 是高 2 ] 校招 生规 模上 量 的增 加 , 是 人 才 培 养类 型 上 质 更 的补 充 。独立 学 院应 在 国家规 定 的高等 教育 培养
陈剑 波 ,叶瑞 娟
(.中山大学 外语教 学中心 ,广东 广州 5 0 7 ;2 1 12 5 .广东药学院 外国语 学院,广 东 广州 5 00 ) 1 0 6
摘 要 :分 析 了 独 立 学 院 发 展 中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 为 独 立 学 院 必 须 正 确 理 解 “ 合 型 、 用 型 高 级 人 认 复 应
设 置 、 程建 设 、 资培养 以及 教学 质量 评估 等方 课 师 面一 直 面 临着诸 多争 论 , 产 生 争 论 的主 要 原 因 而
养具 有创 新精 神 和实践 能力 的 高级 专 门人才 。高
等 学校人 才 培养 目标分 为 四个 层 次 : ①研 究 型大
学 重点培 养 进 行 高 深 学 问研 究 的 学 术 创 新 型 人
中山大学本科生修读公共选修课程
中山大学文件中大教务…2010‟132号关于印发《中山大学普通本科生修读公共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明确公共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的修读与管理,优化本科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现特制定并印发《中山大学普通本科生修读公共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暂行管理办法》,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1—二O一O年十二月十八日中山大学普通本科生修读公共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暂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明确公共选修课程的修读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优化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学校对原有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进行拓展,逐步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的架构分为两类:一类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简称“核心通识课程”),由学校通识教育部组织开设的“中国文明”,“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全球视野”,“科技、经济、社会”四大板块课程与各院(系)向其他院(系)开放的跨院系跨专业基础课程两部分组成;另一类为通识教育一般课程(简称“一般通识课程”)。
本科阶段的公共选修课程板块即由上述各类通识教育课程构成。
第二章学分修读要求第三条根据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通识教育课程属于公共选修课程的学分模块。
其中,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性质属于公共指定选修。
根据目前各学科专业的修读计划,具体各专业学生的修读要求如下:—2—(一)文理科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必须在本科阶段修满通识教育课程16个学分,其中现阶段“核心通识课程”需修满10个学分,“一般通识课程”需修读6个学分。
医科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必须在本科阶段修满通识教育课程13个学分,其中现阶段“核心通识课程”需修满6个学分,“一般通识课程”需修读7个学分;四年制医学本科生必须修满通识教育课程10个学分,其中现阶段“核心通识课程”需修满4个学分,“一般通识课程”需修读6个学分;今后将逐步提高核心通识课程修读比重。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无专业精英培养现象看法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无专业精英培养现象看法昨天晚上看新闻,讲到中山大学开了个博雅学院,口号是培养大师,主张无专业精英。
我还没有来天涯上看大家的反应,个人觉得挺可笑的。
大师难道也可以培养?简直是笑话嘛!大学确实应该是精英教育,但如此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方式并非如该学院院长所讲的是对中国现有教育状况的补充,反而有点助纣为虐的嫌疑。
大学始终是要培养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地方,而个人素质的提高以致大师的成就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个人努力成就的,只一味的强调所谓的素质只会舍本逐末,没有一技之长这个1,其他的都是0,0再多再漂亮又有什么用呢?再加深阅读能力,再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贡献社会的能力,也只不过是个书虫罢了,中国只需要一个老舍,一个郭沫若,却需要更多的邓稼先,更多的袁隆平。
所以这种培养出来的百无一用的大师,中国不需要。
技能是根本,而素质的提高只是附属其上的人文追求,是教育的附带产物,而如今却变成了刻意追求的东西,该学院不对此表示悲哀,反而沾沾自喜,又有那么多学生跟风起哄,还抬出追求梦想,自由兴趣的说辞,真是让人难以抑制的对年轻一代表示担忧。
这种饱含穷酸气的书生精神什么时候可以沉淀下来,什么时候可以脚踏实地,变的务实起来,那时才是民族真正的发展。
开学以来赞赏支持涌现质疑讨论亦不断主办者坦言仅为教改试验的一个理想化状态长假即将结束,回到课堂的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学生想的不仅是那本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版本的《诗经》、那些天书般的拉丁文,他们也许会想:还有记者来旁听吗?从9月19日开学以来,作为新生事物的博雅学院在中国南方宁静的校园中迅速成为一个炙热的焦点,余温难消。
对于这个在招生简章中明言“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对于“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的宣言;外界在赞赏和支持群起的同时,质疑和讨论也同样喧嚣。
“博雅学院只是整个通识教改试验的一个环节。
”今年9月1日起才正式受薪于中山大学的著名学者甘阳走马上任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
中山大学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之比较
在教 学 中教师 要坚持 “ 尽 量使用英 语, 适 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 ,以减少 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m- m对英语教学的 负迁移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尽量不用母 语为中介的翻译法 ,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 分析对 比。要求学生由使用英汉双解词典 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 ,有利于学生准 确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同时 ,在对一 些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出现越解释越难 明白的词、句 ,可以给出一些包含该词 、 句 的语境相似 ,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 受的句子 ,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 中去猜测 、 理解 。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 , 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 增强语言实践的量 ,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 英语理解运用能力 。 2 . 3在老师的引导下 自学,也是培养 学生学 习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初 中英语 阅读课 的教学 中,使学 生能够 读懂简单 的文章是教 学的主要 目 的。怎样引 导学生 学习课文是 十分重要 的。尤其是学习方法的引导。阅读前要给 学生设计一些 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去阅读 。学生 回答有困难 的 题, 可以设计 成用 “ y e s ” “ n o ”回答 的题型。有时也 设计一些能开发学生思维的 “ w h y ”一类 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试着 回答 。如果学生 完成任务时有困难,老师要加 以引导。比 如 ,学生第一遍读了 “ A l b e r t E i n s t e i n ”我 让学生完成一些在句子中填人单词的题 。 或者缩写课文 。当学生完成了这些任务之 后 ,再让学生就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进行 讨论 。不 同的是 :在阅读 u n i t l 7 “ L i f ei n t h e f u t u r e ” 这篇文章时 ,我要求学生写出 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如果学生有困难 ,我 给他们帮助。 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新的语言知识点 , 那是对学生另一种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 做的:让学生查 出在学 习中遇到的新单词 的意思 ; 自己先找 出不懂 的新的语言知识
复旦新校长:许宁生
复旦新校长:许宁生作者:暂无来源:《上海经济》 2014年第11期文/ 王民超余翔编/ 邵律许宁生是谁?丁肇中口中“世界一流的教授”,要给本科生“增负”的通识教育推动者,毕业典礼上与每个人握手、甚至被女生亲吻脸颊的亲民校长……接棒杨玉良,许宁生将给复旦带来什么?五年之后,又一位57 岁的中科院院士出任复旦大学校长。
许宁生,他之前的履历和复旦,甚至和上海基本都没什么交集——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大人”:1982 年,许宁生在中山大学获物理系学士学位,14 年后,结束旅英生涯的许宁生回到中山大学。
从教授、研究所所长、到副校长,再到2010 年,许宁生出任中山大学校长。
四年后的今天,他有了新头衔:复旦大学校长。
丁肇中:许宁生是“世界一流的教授”2009年,丁肇中称赞刚刚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的许宁生为“世界一流的教授”,那一年,早六年成为中科院院士的杨玉良出任复旦大学第19任校长。
仔细对比,两人的学术生涯颇有相似之处:同为“海归”,同是“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即使论“SCI”收录的论文,两人的数量也同样是100多篇。
留学方面,杨玉良去了联邦德国,许宁生选择的是英国阿斯顿大学。
1986年,在许宁生拿到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的同一年,杨玉良进入美因茨的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攻读博士后学位。
两年后,杨玉良回复旦任教。
而许宁生在英国一待就是十多年,直到1995年,许宁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次年,他回国任教。
和杨玉良一样,回到国内的许宁生也选择了曾经的母校。
1998年,41岁的许宁生出任中山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所长;五年之前,同样41岁的杨玉良出任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首任系主任。
一年后,两人一起被教育部聘任为“长江学者”首批特聘教授,这一年杨玉良47岁,就任复旦大学副校长。
2004年,许宁生也成为了副校长,而当时的年龄,也是47。
在同年的中大8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上,许宁生的观念——“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要做点别人没做过的事情”,让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很是欣赏。
大学生通识教育现状分析及成因研究--基于中山大学案例的实证分析
大学生通识教育现状分析及成因研究--基于中山大学案例的实
证分析
赵静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5(000)032
【摘要】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为世界
各大学所普遍接受。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从2009年开始有步骤地推行通识教育,并经过近几年的推广改进日渐成熟,为学生喜爱。
研究表明:一方面,大多学生认可通识课程,愿意并接受通识课程;另一方面,学生对通识课堂提出更高要求。
新时代下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应凝聚通识教育普遍共识,提升通识教育课堂水平,完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
【总页数】4页(P94-97)
【作者】赵静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现状研究--基于XX大学的实证分析 [J], 孔光生
2.大学生党员管理教育现状与柔性管理机制建设探究--基于中山大学案例的实证分析 [J], 吴丹;何伟强;赵静
3.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之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基于天津高校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李奕
4.主题性群众健身活动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研究——基于中山大学案例的实证分析 [J], 吴丹;赵静;何伟强;
5.通识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发展能力提升研究——基于过去27年来1137份“挑战杯”国赛优秀作品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郑奕;魏权春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科交叉背景下仿生学通识课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神奇的智能仿生世界课程为例
学科交叉背景下仿生学通识课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神奇的
智能仿生世界课程为例
贾昭君;肖林;张超
【期刊名称】《高教学刊》
【年(卷),期】2024(10)19
【摘要】如何有效贯彻学科交叉融合理念、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是当今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命题。
该文以中山大学通识课神奇的智能仿生世界课程为例,依托所在深圳校区多学科院系群优势及仿生学自带跨学科育人属性,以仿生现象机理、科技前沿、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以信息化教学手段为支撑,以特色课程思政为抓手,探索基于主题模块化进阶授课、多驱动导向式教学、体验式仿生设计活动和全流程综合评价体系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素养、开阔跨学科视野及自主源头创新意识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该项目的经验可为相关通识乃至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总页数】6页(P105-109)
【作者】贾昭君;肖林;张超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论艺术类实践通识课与艺术专业互助模式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r——以某高校艺术类通识课教学改革为例
2."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探索——以上海大学通识课《丝路音乐文化》为例
3.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
4.通识教育视域下的SPOC模式课程实践与探索——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通识课为例
5.通识课的课程思政探索——以《神奇的金属微观世界》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通识教育培养"无专业精英"引争议 (1)中山大学“通识教育”是对教育功利化的救赎 (9)【人民日报】文化观察大学通识教育,何时不再混学分 (10)中山大学通识教育培养"无专业精英"引争议2009-10-08 04:37:12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核心提示:中山大学新创博雅学院,通过通识教育打造“无专业”精英,宣言“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引起外界争议。
对此,博雅学院院长甘阳表示"中大珠海模式将是全国高校最好的模式"。
学者甘阳2009年出任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
广州日报10月8日报道长假即将结束,回到课堂的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学生想的不仅是那本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版本的《诗经》、那些天书般的拉丁文,他们也许会想:还有记者来旁听吗?从9月19日开学以来,作为新生事物的博雅学院在中国南方宁静的校园中迅速成为一个炙热的焦点,余温难消。
对于这个在招生简章中明言“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对于“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的宣言;外界在赞赏和支持群起的同时,质疑和讨论也同样喧嚣。
“博雅学院只是整个通识教改试验的一个环节。
”今年9月1日起才正式受薪于中山大学的著名学者甘阳走马上任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
“我敢说中大珠海模式将是全国高校最好的模式”,这位在短期内将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从基本无意识引向蓬勃开展的思想学术界风头人物,如一阵从香港刮到广东乃至全国的旋风。
这场在南方开启的试验直指中国高校教育的最深层矛盾,谁能预测其成效和趋势?在外界仍把目光集中在博雅学院之时,中山大学面向全校学生的新通识教育方案已率先在珠海校区全面开始实施。
为澄清开办博雅学院背后的深意,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和甘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实习生作为中山大学南校区中为数不多的一年级本科生,博雅学院的首届35名新生,承受了外界极大的关注。
完全打破专业的课程和多少有点独特的学院生活,这些高考后本来已被录取到其他院系和专业的孩子,适应吗?独特的课堂“受关注本身就是锻炼”亲自担任班主任的甘阳多次强调,博雅学院的学生没有特权。
最早搬到南校区的前两天,有的学生只能洗凉水澡,这让甘阳心疼不已。
男班长张佐在学院开学典礼前后,就为这个班级忙乎起来。
典礼结束后的午后,他独自一人在学院临时办公楼里等待园艺部门工作人员取回盆景。
这位自谦并无特长的上海男孩,在与记者聊天时,着重强调自己对学院的认同,“只有认同,才能让我们在博雅学院学有所成”。
来自天津的小姑娘由佳妮,本已被自己心仪的第一志愿“应用心理学”录取,但博雅学院无疑对其有更大的吸引力,她在报名表上写道“一直对人类自身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了应用心理学这一专业。
我觉得要想在此行业有所作为,必须要做到博闻强识,眼界开阔,见解独到。
而博雅学院恰恰提供了这样的人文氛围,注重文化底蕴,中西合璧,让学生可以看得更广,真正立足于世界的舞台上探索求知。
”这段话与其十几岁的年龄有些不符,但确实出于其手。
自从开学以来,外界的密集关注正让学生们从开始时的受宠若惊,逐渐过渡到略感不适,甚至有学生向甘阳抱怨,记者总给自己打电话,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应有心理准备,受关注本身也是一种锻炼。
”甘阳深知,这种关注蕴含的是社会情绪和目光。
同时,有关博雅学院的争议和质疑之声,也难免飘进学生的耳朵,这才是甘阳最担心之处。
在录取面试阶段,曾有电视台希望可以现场拍摄,甘阳断然拒绝,“面试是选拔人才不是作秀”。
他更希望学生们能把质疑和争议都抛在脑后,平心静气地读书。
博雅学院开课一周有余,学生们初步见识授课老师的博学,感受自己知识的欠缺。
不少学生坦言,高强度的学业要求还是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我名片都还没来得及印。
”走在中大校园里,甘阳的步履急促,语速很快。
博雅学院的筹办多少有点仓促,从报名、面试、录取、开学到正式上课,不到1个月时间。
甘阳自己的办公室里现在只有三个助手,分别负责协助他的三个摊子:人文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和通识教育。
“刚来了电脑,空调还未装,广州的天气太热了。
”他笑说。
忙碌的院长“博雅”是试验的卖点“说实话,博雅已经说得太多了,现在应该给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学生读书了。
”外界对博雅学院的空前关注,让曾经在海外高校任教多年的甘阳也不太适应。
“做学问还是要静下心来,我来中大是搞通识教育的,博雅学院只是一个环节。
”相比媒体对博雅的关注“过热”,甘阳对于同时在中大珠海校区推行的通识教育改革试验未能得到足够关注,深感不安。
“当初想的是,通识教育在中国高校推行的速度不可能快,只能通过微调逐步来,这样无法积累集中的经验,而开办一个相对独立的学院,给通识教育的模式提供一个理想化的试验环境,有助于我们的摸索,才筹办博雅学院。
”言下之意,甘阳没料到博雅成为其操控大盘中的主角。
“说实话,博雅学院是一个卖点,借此推行中山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2008年12月亲自把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的甘阳“挖”过来的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说,在该校多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历史记录上,甘阳是第一个以改革本科教育为主要目的“请”来的。
“我当时和他说,你今年57岁了,最多还有8年就要退休的。
给你一个平台,做一个教育改革试验,看看通识教育怎么操作才适合中国好大学的实际情况。
”“博雅这次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我们没有想到。
其实早在2004年,中山大学就在想这个问题。
”陈春声透露,从2005年起,学校的主管领导就连续几年特派多位优秀的文科教师前往美国的博雅学院学习任教一年后再回国。
在这批教师里,有三位承担本次博雅学院的入学面试考官,分别是历史学教授程美宝、考古与艺术史副教授徐坚和中国文学副教授朱崇科。
他更透露,其实在中山大学大学城的东校区,“在相关基金会的支持下,一直开办有…博雅班‟,深受学生欢迎,只是没有对外宣传。
”对于“博雅”背后的深意,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明确坦言,成立博雅学院,只是中山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系列举措中的一项尝试,而他本人更加关注的还是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通识教育,因为通识教育能让全校学生受益。
就在博雅学院开学成功牵动外界关注的同一天,一项更具纵深感的教育改革正悄然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铺开——从9月21日开始,在珠海校区就读的3700多名新生和1300多名二年级学生,按照新的通识教育方案选修“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
请吃饭的校长:最怕“通识”有名无实“在某种意义上,上好通识课比上好本专业的课更难。
”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指出。
第一天开讲的课程是历史系的“中国古代史(先秦两汉)”和“中国艺术史”、亚太研究院的“世界宗教与民族冲突”、生命科学学院的“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生命科学学院的“现代生物技术导论”、中文系的“中国诗词”和教育学院的“心理学导论”等。
其中,王金发教授和黄天骥教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
3天后,另一位国家级教学名师李萍开讲“伦理学问题讨论”。
七十多岁德高望重的黄天骥首次担任通识课教师,面对非中文系大一新生开讲诗词。
“想到他们不是中文专业,讲课时会注意技巧,多用例子来解释,而且和中学语文知识衔接,把不同学科打通上课,通识课教师需要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临场处理和选择。
”开学以来,主抓通识教育改革的副校长陈春声很忙,最近几天他忙着掏钱请文学院、岭南学院和外语学院的知名教授们吃饭。
“没有合适的老师,是我最大的困难。
能把本专业的课程讲到外专业的学生也爱听,很不容易。
现在我是先挑老师再挑课,先看老师行不行,再决定开哪一门核心课。
”作为中山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主任,校长黄达人已经给了甘阳30个教师编制,职责上希望实现“三位一体”——既能担任通识课教授,又能给博雅学院上课,最好还能承担高等教育研究院的研究。
陈春声坦言,这些老师最主要的工作量,还是用在通识教育。
“全国高校中推行通识教育的,中山大学并非第一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都有好的探索,但我们的方案还是比较与众不同的”。
陈春声认为,与国内其他院校展开的通识教育相比,中大这次推出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最大特点是强调通识教育的可持续性,要与现阶段中国大学的教育教学体制平稳衔接。
“目前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很多都有名无实。
”今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全国通识教育会议上,甘阳曾提出,通识教育最大的困难在于往往难以持续。
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识教育课程常常游离于学校主体课程之外,因此会被边缘化而难以保证课程质量。
中大这次对症下药,特别注重通识课程与学校主干课程的有机联系,在课程组织上采用了国外大学常用的“双重编码课程”,把若干院系最核心的主干基础课同时作为通识课程。
比如,历史系新开设的“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课程”,就既是历史系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全校所有学生都可选修的通识核心课程。
“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通识课程不是随便听听的浅显课程,而是有专业基础课要求的优质通识课程。
”甘阳说。
类似的“双重编码课程”还有由哲学系开设的“中国古代哲学(先秦)”以及由中文系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等。
甘阳认为,这些都是文史哲等各系常年开设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把其同时作为全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就既使通识教育课程有质量的保证,而且具有可持续性。
涌现的难题:清华北大没有多校区“要比别人先做改革,中大面临的困难很多。
”陈春声说,首先是学生多。
中山大学为此专门成立了中大通识教育委员会,校长黄达人亲自做主任。
甘阳担任通识教育总监,其策划和统筹珠海通识教育所占的时间,远远大于花在博雅学院上的精力。
“要面向五千多学生,新通识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也远比博雅学院课程复杂和困难得多。
”“清华和北大招生数量没有我们这么多,也没有多校区办学的问题。
比如我们东校区没有文、史、哲的院系,这些院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入选通识核心课程后,无法让外专业的同学与本专业的学生一起修读,要让老师们专门为通识课程跨校区教学,相当牵扯时间和精力。
”参照国际知名大学的习惯做法,让博士生担任助教,从而改变中国高校教育体制中大班授课,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而难以沟通交流的弊病,是中山大学进行教育改革的另一个探索。
甘阳说,学校规定,从本学年开始,所有博士研究生都必须担任教学助理工作,重点保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助教需求。
”从新学期开始,中大对所有博士生进行了本科课程教学助理工作培训,校长黄达人亲自做培训辅导报告,“博士生做助教是发达国家一流大学保障教学质量的普遍措施,也是博士生培养的主要环节,中国的大学以往对这方面重视不够,需要大力加强。
”他认为,博士研究生担任本科教学助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担任教学助理也有利于博士生的自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