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WPS)
死亡讨论记录.WPS(脑梗死)
时间:2004-04-14地点:内科一区参加人员:李书剑副主任、黄登鹏副主任、王文耕、杨益枫、朱丽红、于巍、张青、周智明、石国辉、黄永红、汤东杰等。
主持人:王少军主任记录者:于巍于巍:介绍病情(详见病历)。
患者病情特点:1)68岁男性患者;2)头晕、头痛伴言语不清2小时,3)既往7年前曾患有“肾炎”。
4)入院查体:T36.5℃,P:90次/分,R:20次/分,BP:150/90mmHg。
神清,精神差,言语不清,可点头示意。
被动平卧位,体查尚合作。
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5)辅助检查暂缺。
入院后行颅脑核磁共振示:1、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2、脑萎缩。
入院后告病重,予以吸氧、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
于2004-04-17日凌晨5时左右发现病人高热,意识模糊,继续给对症治疗。
于7时40分许,患者突然出现潮氏呼吸,呼之不应。
查体:血压85/45mmHg,体温41℃,左侧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直径2mm,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
心率126次/分,律齐。
考虑病人有脑疝形成,即给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20mg静推,洛贝林、可拉明各5支静滴,并予多巴胺、间腔胺升血压等治疗后,瞳孔仍不等大,呼吸仍未见好转,脸色渐发紫,心率渐减慢,又给静推肾上腺素15mg,即行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持续胸外按压,用呼吸机,期间行电击除颤1次,静推肾上腺素12mg,但患者心跳、自主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持续抢救约1小时心跳、自主呼吸未能恢复,心电监护呈一直线,于8:50宣布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原因考虑:脑梗塞,脑疝形成,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王少军主任总结:根据病史、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明确,患者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脑梗塞脑疝形成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脑梗塞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
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矛盾转换:中风偏瘫与人的脑细胞死亡密切相关什么是中风偏瘫?不同部位的脑梗塞或脑出血,损伤不同部位的脑神经,不同部位的脑神经支配身体的不同功能。
所以留下中风后遗症的病人表现出不同的功能障碍。
脑神经是对侧支配四肢的,左边脑出血,则是右边手或脚偏瘫,右边脑出血,则左边手或脚偏瘫。
脑出血一般都脑梗塞严重。
有超过75%的脑出血的病人,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
中风分脑出血和脑梗塞两大类型。
中风后遗症是指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
损伤什么神经表现什么后遗症,伤及运动中枢则出现偏瘫,伤及语言中枢可能口齿不清,伤及面视经则口眼歪斜。
体征。
脑中风的两大类型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脑中风病临床最主要的表现,是神志障碍和运动、感觉以及语言障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神志清醒外,其余症状依然会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些症状,称为后遗症。
后遗症的轻重,因病人的体质和并发症而异。
脑中风常见的后遗症如下:⑴麻木: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
麻木常与天气变化有关,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天气寒冷等情况下,麻木感觉尤其明显。
⑵嘴歪眼斜:一侧眼袋以下的面肌瘫痪。
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
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⑶中枢性瘫痪:中枢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痉挛性瘫痪、硬瘫。
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锥体束受损而产生。
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释放”,产生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脑梗塞ppt课件
脑梗死增强扫描
斑片状强化
T1WI
T2WI
T1WI CE
29
脑回样强化
30
陈旧性脑梗死
31
(二)、腔隙性脑梗 塞
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 积的缺血性改变。
主要病因: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
好发部位:基底节区、丘脑区,也可发生于 脑干,小脑以及顶叶深部脑白质区。
病灶大小约5~15mm,大者可达20~35mm
特征性低信号
38
39
40
41
42
分水岭梗死
脑内相邻主要脑动脉末端、主干动脉皮层支和深穿支之间供血区 或边缘带(border zone)脑梗死,又称边缘带梗死,占脑梗死10%
不能用某一支动脉闭塞来解释 脑内型(A)表现为串珠样或融合成条状的高信号区 皮层前型(B)、皮层后型(C)呈楔形,尖端向侧脑室底朝向软脑膜面 (D)为小脑分水岭梗死
④增强扫描 在梗塞区内可出现脑回状,斑片状或团块状强化。
⑤强化以梗塞后第2周~第4周时强化最明显。
MRI:比CT敏感,出血灶的信号特征与脑内血肿MRI信号演变的
一般规律一致。
①急性期典型表现为短T2信号,但一般不如脑内血肿时那么低。
②亚急性期出血灶呈短T1、长T2信号。
③慢性期在T2像或梯度回波图像上可见到含铁血黄素沉着形成的
12
Insular ribbon sign 岛带征 24h后明确显示梗死区
13
梗死24h后 低密度区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
大脑前动脉梗死,大脑镰旁长条状
14
梗死24h后,低密度区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
MCA主干闭塞,尖端指向三脑室的三角形
15
梗死24h后,低密度区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
脑梗塞ppt课件
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可确诊脑梗塞。其中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02
脑梗塞的预防与控制
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
危险因素总结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肥胖等都是脑梗塞 的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定期进行体检,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在正常范围内;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健康。
脑梗塞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 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风险。源自04脑梗塞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促进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能够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帮 助脑梗塞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协调性 和平衡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增强信心与积极性
康复护理过程中,鼓励患者积极参与 训练,有助于增强其康复的信心和积 极性,促进康复进程。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病例二:脑梗塞后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
总结词
认知障碍的表现与影响
详细描述
针对脑梗塞后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如认知刺激训练、记忆训练和注意力训练等。这些方法可 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脑梗塞后认知障碍是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表现为记忆力减 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对患者 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预防并发症
康复护理可以降低脑梗塞患者发生肌 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技巧
物理疗法
包括按摩、电刺激、温热疗法 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运动疗法
包括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 、平衡训练等,有助于提高患 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脑梗塞-病历模板
姓名:李旦娃职业:农民年龄:62岁住址:榜罗镇积麻村性别:男入院日期:2011年8月21日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1年8月22日籍贯:甘肃通渭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2体温:36.8℃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5/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扶拐杖步入病房,被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皮肤弹性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五官无畸形,发黑分布均,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耳廓正常,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双乳突无压痛,听力粗测正常。
鼻外形正常,鼻腔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鼻窦无压痛,口唇红润,扁桃体无红肿,咽峡无充血。
颈软,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充盈及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未闻及血管杂音,无颈项强直。
胸廓对称无畸形,乳房正常对称,双侧呼吸运动一致,肋间隙无增宽及变窄;双侧语颤对称,双肺叩诊清音,肺上下界正常,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正常,触诊无抬举感及震颤,无心包摩擦感,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量不详)后症状无好转。
继之出现右侧肢体麻木、酸软、无力行走、不能拿重物、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曾到县医院住院治疗(行脑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塞、脑萎缩)后症状缓解。
予入院2周前因受精神刺激后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且伴有意识障碍症状,其本人为了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住院治疗,门诊以脑梗塞收住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差、饮食减退、二便如常、夜间睡眠差。
体重无明显减轻。
入院查:体温:36.8℃脉搏: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5/7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扶拐杖步入病房,被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皮肤弹性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五官无畸形,发黑分布均,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耳廓正常,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双乳突无压痛,听力粗测正常。
脑梗塞简介
病例一:典型的脑梗塞病例
症状
突然出现面瘫、上肢无力、麻 木、失语等症状。
检查
颅脑CT或MRI检查发现脑组织缺 血梗死灶。
治疗
及时就医,采取溶栓、抗血小板等 治疗措施。
病例二:年轻人的脑梗塞病例
症状
突发头痛、眩晕、恶心呕吐、 肢体无力等症状。
检查
颅脑CT或MRI显示脑梗塞,青 年人脑梗塞的原因多为动脉粥 样硬化、心脏栓子脱落等。
脑梗塞的康复和 护理
脑梗塞的康复和护理包括早 期康复、中期康复和后期康 复等阶段
其他有关脑梗塞的问题
脑梗塞的发病原因
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引起的脑部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常见的 原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食不健康等。
脑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脑梗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而且死亡率和致残率也比较高。因此 ,应该积极预防和治疗脑梗塞。
细胞增多症、高凝血症等)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风险因素
年龄
脑梗塞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和血管弹性 会逐渐下降,容易发生脑梗塞。
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脑梗塞,这部分是因为男性吸烟、饮酒 等不良生活习惯较多。
饮食
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糖分,缺乏运动或饮水不足等不良生 活习惯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脑梗塞就是脑出血
脑梗塞和脑出血是两种不同的疾 病,虽然它们都是脑血管疾病, 但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同
04
脑梗塞只会影响神 经…
虽然脑梗塞的主要症状是神经系统 方面的表现,如失语、瘫痪等,但 它并不只会影响神经系统。脑梗塞 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肺部感 染、心脏问题等。
脑梗塞患者需要了解的问题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 xx年xx月xx日•急性脑梗塞概述•急性脑梗塞的诊疗流程•急性脑梗塞的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预防措施目•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教育和自我管理•急性脑梗塞的病例分享和讨论录01急性脑梗塞概述急性脑梗塞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发生栓塞或破裂,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定义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
诊断标准定义与诊断标准原因急性脑梗塞主要原因包括血管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血液高凝状态等。
机制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脑部血管堵塞,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发病原因和机制1临床特点23急性脑梗塞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眩晕、呕吐、失语、偏瘫、面瘫等症状。
症状急性脑梗塞发病急骤,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
发病时间急性脑梗塞患者可能伴有肺部感染、褥疮、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并发症02急性脑梗塞的诊疗流程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初步怀疑急性脑梗塞。
初步诊断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和确定梗塞部位。
影像学检查进行血常规、血糖、血脂等检查,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实验室检查诊断步骤和技巧03介入治疗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进行机械取栓、血管成形等介入治疗。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案0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降纤、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药物。
02溶栓治疗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以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诊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患者发生再梗塞。
预防再梗塞在病情稳定后,及时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功能康复03急性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制定适合个体的康复治疗方案。
科学评估康复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脑梗塞PPT课件
22
23
24
3.常规检查 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
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 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胸 片应作为常规以排除癌栓,是否发生吸入 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4.特殊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B超、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全 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 有无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26
2.脑水肿的治疗 (1)甘露醇 临床常用20%的甘露醇高渗溶液。甘露醇
是最常用的有效的脱水剂之一。 (2)10%甘果糖(甘油果糖) 可通过高渗脱水而发
生药理作用,还可将甘油代谢生成的能量得到利用进入 脑代谢过程,使局部代谢改善,通过上述作用能降低颅 内压和眼压,消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和脑耗氧量、 改善脑代谢。 (3)利尿性脱水剂 如呋塞米(速尿)、利尿酸钠可间 断肌内或静脉注射。 (4)肾上腺皮质激素 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 可的松等,其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质素调节,具有抗炎作 用、免疫抑制作用、抗休克作用,但一般不常规使用。 (5)人血白蛋白(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中分子 量的胶体在产生胶体渗透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液 体保留在血管腔内,一般不常规使用。
25
治疗
1.急性期一般治疗 治疗原则为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
经功能恢复。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 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 衡,如起病48~72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 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 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 由于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 吞咽困难,若不给予合理的营养,能量代谢会很快 出现问题,这时即使治疗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 治疗效果。
脑梗塞部位与对应症状
椎-基底动脉梗塞
眩晕
椎-基底动脉梗塞可能导致严重 的眩晕,甚至恶心、呕吐。
平衡障碍
患者可能感到走路不稳,失去 平衡。
视力障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 视野缺损等症状。
意识障碍
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 状。
03
脑梗塞部位及对应症状(二)
左侧内囊部位梗塞
总结词
左侧内囊部位梗塞可能导致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和同向性偏盲,且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语言障碍。
对音乐和情绪的识别障碍:患者可能无 法准确识别音乐或情绪,如无法分辨出 快乐的音乐或悲伤的面部表情。
详细描述
言语表达困难:患者可能难以找到合适 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出现发 音不清、语法错误等问题。
双侧颞叶梗塞
总结词:双侧颞叶梗塞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语言理 解障碍、命名障碍、记忆问题以及对音乐和情绪的识别 障碍等。 严重的语言理解障碍:患者可能完全无法理解他人的言 语和指令,甚至可能无法进行简单的交流。
语言障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语言不清或 失语。
视觉障碍
视觉模糊、视野缺损等是大脑 前动脉梗塞的常见症状。
大脑中动脉梗塞
偏瘫
大脑中动脉梗塞可能导 致一侧肢体瘫痪或面部
肌肉瘫痪。
失语
大脑中动脉梗塞可能导 致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
。
意识障碍
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 迷等症状。
感觉障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感觉 异常或丧失。
04
脑梗塞部位及对应症状(三)
左侧额叶梗塞
01
02
03
语言障碍
左侧额叶梗塞可能导致语 言障碍,包括发音困难、 语言表达不清、语言理解 能力下降等。
行为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匿性卒中
其他不常见原因
•血栓前状态 •夹层 •动脉炎 •偏头痛/血管痉挛 •药物滥用 •其他
低灌注
动脉源性 栓塞
询问病史 • • • • 发病时间:最后正常的时间为发病时间 发病体位:当时在干什么 诱 因:情绪激动-斑块容易脱落 时间概况:短暂性、完全性(栓塞)、 进展性、逐渐好转性、 波动性 (低灌注)
低灌注 动脉源性 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 大动脉病变,与冠心病发病机制一样 • 是动脉的内膜病变 • 处理上以溶栓和抗血小板为主
卒中的分类
卒中
15%
原发性出血
85%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卒中
20%
25%
20%
30%
5%
动脉粥样硬化 性脑血管病
穿支动脉病
(腔隙性)
心源性栓塞
•心房纤颤 •瓣膜病 •心室血栓 •其他
卒中的分类
卒中
15%
原发性出血
85%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卒中
20%
25%
20%
30%
5%
样硬化动脉粥 性脑血管病
穿支动脉病
(腔隙性)
心源性栓塞
•心房纤颤 •瓣膜病 •心室血栓 •其他
隐匿性卒中
其他不常见原因
•血栓前状态 •夹层 •动脉炎 •偏头痛/血管痉挛 •药物滥用 •其他
低灌注 动脉源性 栓塞
缺血性脑血管病
广东药学院附属三院新市医院
中医科
Time is Brain
缺血性脑血管病概念 脑梗塞(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 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 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继而出 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OCSP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 临床分型:
(1)全前循环梗塞(TACI) 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综合征的表现: ①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②同向偏盲;③偏身运动和/或 感觉障碍。多为MCA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 起的大片脑梗塞。 (2)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 有以上三联征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 运动缺损较TACI局限。提示MCA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大脑 前动脉(ACA)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塞。 (3)后循环梗塞(POCI) 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为椎-基动脉及分 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塞。 (4)腔隙性梗塞(LACI) 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大多是基底节或桥脑小穿通支病变引 起的小腔隙灶。
治疗原则
• 1.超早期治疗: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挽救缺血半 暗区 • 2.个体化治疗:年龄、卒中类型、严重程度、基 础病及原发病 • 3.整体化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早期康复 治疗。 卒中单元: SU的治疗小组由专业培训的神经科医
师、康复医师、心理治疗师和责任护士组成。
• 一般治疗 • (1)血压:维持血压。收缩压>200或者舒张压>110mmHg(特 殊情况)降压。血压<185或<110,病情轻血压降至 160/90mmHg下。24小时降压幅度不应超过15% • 吸氧及通气:气道支持、辅助通气 • 血糖:应激血糖升高,血糖超过10mmol/L使用胰岛素,监测血 糖Q1~2H。 • 脑水肿:发病3~5天高峰。甘露醇125ml静滴,呋塞米20~40mg 静推Q6~8h,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白蛋白等 • 感染:及早合理选择敏感抗生素 • 消化道出血:常规静脉护胃。冰盐水洗胃、止血药、输血 • 发热:中枢性发热。局部物理降温 • 心脏损伤:脑心综合征。积极治疗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 常、心衰等。 • 水电解质紊乱、癫痫等
多发性脑梗
脑分水岭梗塞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s)
脑分水岭梗塞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s)
• 皮层分水岭:前分水岭\后分水岭, 机制是低灌注, 治 疗以提高灌注压为主. • 内分水岭: 机制为低灌注+栓塞, 即局部狭窄+斑块 脱落. 治疗上以扩溶与稳定斑块为主.
血管神经检查 • 血压测量:双侧血压,两侧相差>20mmHg,可能存在锁骨下 动脉狭窄 • 脑供血动脉听诊:颈总动脉分叉\锥动脉\锁骨下动脉\眼动 脉
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
CT 检查:发病当天多正常,24小时以后梗塞区出现低密 度灶。脑干梗塞CT常显示不佳,有条件时可行MRI检查。 MRI 脑梗死发病数小时后,即可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 号的病变区域
缺血性中风分层诊断
卒中机制: 原位血栓形成 栓塞性卒中 腔隙性梗死 血液动力学 血管痉挛
脑卒中分期 • 1.急性期(1个月) • 1.1第一阶段(24~48小时内) • 1.2第二阶段(3~14天) • 1.3第三阶段(15~30天) • 2.恢复期(2~6个月) • 3.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
缺血性中风分层诊断 • 卒中的血管损伤判定: • 血管病变部位:心脏、大动脉、主动脉弓、颈部 血管、颅内血管 • 血管损伤的原因:心脏内附壁血栓、房颤 、卵圆 孔未闭、心内膜炎。 •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斑块破裂、夹层动脉 瘤、血管痉挛、纤维发育不良、动脉炎
缺血性中风分层诊断 • 评估全身危险因素: 1 、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 2 、易栓症:抗磷脂抗体综合症\红细胞增多症\血 小板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蛋白S缺乏症\蛋白 C缺乏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 • • • • • • •
常见脑血管疾病鉴别诊断表
•
• • • •
• • • • • CT检查 低密度灶
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压 正常或增高 多正常 明显增高 正常或增高 瞳孔 多正常 多正常 患侧有时大 多正常 眼底 动脉硬化 可能见动脉血栓 动脉硬化 玻璃体膜下出 血 偏瘫 多见 多见 多见 无 颈强直 无 无 可有 明显 脑脊液 多正常 多正常 压力增高含血 压力增高,血性 低密度灶 高密度灶 高密度灶
病因分型采用TOAST分型:
• 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颅内、外大动脉狭窄>50% 或闭塞,且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 2.心源性栓塞型:有大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 有心源性卒中危险因素(心房纤颤、冠心病、风 心病等) • 3.小动脉闭塞型:腔隙综合征无大脑皮质受损, 直径<1.5cm • 4.其他病因:除上3种情况,血液病、血管畸形、 血管炎、夹层动脉瘤等 • 5.原因不明型(隐匿性):辅助检查阴性、未找 到病因等情况
动脉源性 栓塞
穿支动脉病 • • • • • 是动脉硬化病:中层肌肥厚 原因: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年龄 半数以上位于皮质下,并且与白质病变有关 预后相对较好 治疗:改善红细胞变形药物为主
卒中的分类
卒中
15%
原发性出血
85%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卒中
20%
25%
20%
30%
5%
动脉粥样硬化 性脑血管病
临床表现:
• 1.一般特点:安静、睡眠中发病、TIA症状、进行性加重、 意识一般清楚,严重出现意识障碍 • 2.不同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 • ①颈内动脉闭塞:复杂多样 • ②大脑中动脉闭塞: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 向性偏盲,伴有双眼向病灶侧凝视,失语等。 • ③大脑前动脉闭塞:前交通动脉的代偿,症状轻。 • ④大脑后动脉闭塞:动脉的闭塞位置和Willis环 • ⑤椎-基底动脉闭塞: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 复视,够音障碍,吞咽困难及共济失调等,病情进展迅速 而出现球麻痹,四肢瘫,昏迷,并导致死亡
穿支动脉病
(腔隙性)
心源性栓塞 •心房纤颤 •瓣膜病 •心室血栓 •其他
隐匿性卒中
其他不常见原因
•血栓前状态 •夹层 •动脉炎 •偏头痛/血管痉挛 •药物滥用 •其他
低灌注
动脉源性 栓塞
心源性栓塞 • 是栓子的流窜作案 • 应用抗凝剂(肝素等)为主, 溶栓剂(尿激酶、t-PA 等) 效果不好 • 病因:房颤、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心、心脏手术后、 心房黏液溜 • 容易出血转化、病情容易波动
缺血性中风分层诊断
• 急性卒中病理生理学:脑血流储备
1、结构学储备(侧枝循环): 1级侧枝:Willis环(即大脑动脉环)前后交通动 脉 2级侧枝: 颅内外动脉侧枝如眼动脉\软 脑膜动脉 3级侧枝: 新生血管 2、功能学储备: Bayliss效应(脑血管自动调节功 能)。灌注压= 动脉压-静脉压. 使脑血液动脉压 在70~170mmHg范围内发生改变时仍得以维持 恒定。
急性期治疗
特殊治疗
1.静脉溶栓:尿激酶UK、rt-PA等。 2.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抗凝治疗: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4.脑保护治疗:疗效不明确,可选择性使用 5.紧急血管内治疗:血栓取出、皮腔内血管成形 术、支架 • 6.外科治疗:出现脑水肿、脑疝,去骨瓣减压 • 7.中药制剂:丹红、三七、葛根素、川芎嗪等活 血祛瘀药 • 8.康复治疗:早期、个性、分阶段 • • • • •
腰穿检查,脑脊液化验多正常,大面积梗塞时压力可增高。
CT
脑血管检查
• • • • • 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动脉夹层 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动脉炎 血管畸形
脑血管检查
血管检查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 管腔狭窄的程度 • 斑块的性质
不稳定斑块
B.大脂质核心
A.薄纤维帽
特点: • 薄纤维帽 • 大量巨噬细胞浸润 • 平滑肌细胞变少 • 大脂质核 • 大量新生血管 • 表面糜烂溃疡剥脱 • 无明显狭窄
LDL-C-斑块-事件链
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
低灌注性 脑
管腔狭窄
不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
动脉源性 脑卒中 不稳定 心绞痛、MI
不稳定斑块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