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测量专业技术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测量专业技术规范

矿井测量专业技术规范

总则

矿井测量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矿井的一切采掘工程都必须以可靠的测量资料为依据。为此,必须加强矿井测量工作,更好地研究与解决煤矿生产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以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

矿井测量是指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矿井开采结束为止这一期间的全部测量工作。

矿井测量工作必须坚持为生产服务的方向,根据矿井不同生产条件,按照生产建设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进行。

矿井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

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坑)测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依据设计文件,进行采掘(剥)、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剥)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

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的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

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

定期进行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露天矿“二量”(开拓煤量、回采煤量)和露天矿采剥量的统计分析;正确反映煤矿采掘(剥)关系现状。按《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量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

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

根据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保护煤柱。参与“三下”(铁路下、水体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的方案设计和实施;

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

参与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矿井测量基础工作

1、建立井上、下测量控制系统

1.1、布设地面控制网

1.1.1、收集资料:利用航测测量矿区地形图,到上级测绘部门收集测量高级控制点资料(坐标、标高、点之记等)。

1.1.2、进行方案设计、论证。

应满足如下要求:

1.1.3、组织人员到野外踏勘、选点。

1.1.4、埋点:尽可能埋设在便于观测、保存的地点。标石埋设深度在无冻土地区应不小于0.6m ,在冻土地区盘石顶面与冻结线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0.3m 。

1.1.5、建造乩标:为便于观测,需在标石上方建立永久乩标。

1.1.6、外业观测:布设完控制网后,便可进行外业观测。水平角的观测应满足如下要求:

1.1.7、内业处理:外业观测结束以后,需对外业观测的全部原始记录进行全面验收,原始资料合格后,对控制网进行概算、平差。

1.1.8、提交成果:对控制网平差结果进行精度评定,满足测量规程的要求后,才可提交成果资料,供生产中使用。 1.2

、矿井联系测量:

1.2.1、矿井联系测量必须如下精度: 1.2.2、地面连测导线测量:地面由近井点至井口(定向连接点)的连测导线。边数应不超过3条。导线点应埋设标石。连测量导线须用测角中误差不超过5″的导线敷设。导线应敷设成闭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

1.2.3、导入高程可用水准、钢尺或钢丝法进行。 1.3、井下控制网建立

1.3.1、进行方案设计、论证。 方案设计必须满足下表要求:

1.3.2、按规程要求在井下主要巷道中选点、埋桩。 1.3.3、水平角测量:用测回法或复测法进行水平角观测。

井下经纬仪导线水平角观测,所采用的仪器和作业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观测限差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在观测过程中气泡偏离不得超过一格,否则应整平后重测。 1.3.4、边长丈量:用钢尺丈量边长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3.4.1.分段丈量时,最小尺段长度不得小于10m,定线偏差应小于5cm 。 1.3.4.

2.对钢尺施以比长时的拉力,悬空丈量并测定温度。

1.3.4.3.每尺段应以不同起点读数三次,读至毫米,长度互差应不大于3mm 。 1.3.4.4.导线边长必须往返丈量,丈量结果加入各种改正数的水平边长互差不得大于边长的1/6000。

在边长小于15m 或倾角在15◎以上的倾斜巷道中丈量边长时,往返水平边长的允许互差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边长的1/4000。

1.3.5、内业处理:外业观测结束以后,需对外业观测的全部原始记录进行全面验收,原始资料合格后,对控制网进行概算、平差。

1.3.6、提交成果:对控制网平差结果进行精度评定,满足测量规程的要求后,才

可提交成果资料,供生产中使用。

第二章矿井日常测量工作

2.1、生产测量

2.1.1开口:

检查设计图纸,准备开口资料,包括开口位置和开掘巷道的方位。

由技术员对开口资料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签字认可。

准备开口所用仪器和工具:J2型经纬仪一台、50米长钢尺一把,羊角锤一把,铁钉(钢钉)、白线绳若干等。

从已知导线点量取距离确定开口位置,并在需开口处设立导线点,在已知导线点,安置仪器,检查水平角和导线边长,然后测量导线。

在开口处导线点上安置仪器,后视已知导线点,根据计算拨角,指示开口方向,并在顶板施放一组中线,然后检查前、后视读数,以确定拨角正确。

2.1.2测量导线:

2.1.2.1、抄录起始数据,并经两人核对;

2.1.2.2准备需要的经纬仪,50m长钢尺,白线绳,钉子等工具和物品;

2.1.2.3根据导线路线和等级确定导线点位置,导线点要设有巷道顶帮牢固、无淋水、

便于安置仪器,尽量不影响运输和生产并且通视良好;

2.1.2.4导线点一般用小木桩上钉小钉,外露20mm,并在对应巷道帮上画标志,注明点号;

2.1.2.5在已知导线点上,安置经纬仪,检查前次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和边长,符合《煤矿测量规程》限差要求后,方可搬站,继续测量导线;

2.1.2.6边长丈量:边长大于尺长时在导线间分段定线,并测量倾角,边长定线横向误差不许超过50mm,最小尺段不得小于10m,每测段往返丈量两次,或错尺1m以上丈量两次,两次丈量的互差应小于符合《煤矿测量规程》限差;

2.1.2.7为保证成果正确,测量导线的人员不能少于5人。

2.1.3水准测量:

2.1.

3.1、水准点一般用导线点代替;

2.1.

3.2、已知高程点作后视,竖立塔尺,根据视线长度或待定点位立前视塔尺,塔尺须垂直;

2.1.

3.3、将水准仪置于前后视中间,进行水准测量。

2.1.4三角高程测量:

2.1.4.1、安置经纬仪同前测量导线

2.1.4.2、观测两点间的倾角,正倒镜观测,并往返观测,量取仪器高和觇标高,量至毫米,并量注测点至底板高度。

2.1.5延线:

2.1.5.1、安置经纬仪同前测量导线

2.1.5.2、后视导线点,转动仪器180度或倒镜,指示中线方向,设立一组中线,检查仪器是否变动,以及前后视读数,以保证中线正确。

2.1.6皮带中线放样:

2.1.6.1、按设计图纸准备放线资料,经有关人员审查后备用。

2.1.6.2、携带仪器和工具下井。

2.1.6.3、沿巷道垂直方向按导线点位量取皮带中线点(至少两个)。

2.1.6.4、安设经纬仪同前,瞄准另一皮带中线。

2.1.6.5、在视线方向上,每隔10-20米作一油漆标记,长度小于10厘米、宽度小于1厘米。

2.1.6.6、遇有导线点时,须在导线点旁划一标记,并用小卷尺量取标记与导线点间距,检查是否与准备的资料一致。如不一致,须重新重复上述工作,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