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观课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一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2.学会运用平均分.3.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4.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5.初步认识〝平均分〞6.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三.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四.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二).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三).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写下板书:平均分(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四).平均分1. 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 完成课本第_页的做一做,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六.教学结束: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二教学内容:课本P_~_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探究例11.各小组动手操作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二)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三)教学例2: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A把_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_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_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2. 完成课本第_页的做一做,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3.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三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_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_个○卡片.2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新课1.例1,引入〝平均分〞.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_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3.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_页例2提出: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2.练习三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3.练习三的第3题.(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hellip; hellip;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四《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要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我精心设计练习,从基础题 mdash; mdash;感受〝平均分〞,到提高题 mdash; mdash;辨析〝平均分〞,最后回归生活 mdash; mdash;升华〝平均分〞.40分钟的课堂转眼结束了,师生在民主.活泼地气氛中学习着.成长着.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五在《平均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让学生自由地分,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展示出了好几种不同的分法.为了从中引出平均分,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哪种分法呢?为什么?很多学生马上就把是平均分的分法找出来了.学生说了自己的理由,与平均分的概念相去不远,我马上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归纳出了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让生再次观察黑板上的分法,汇报交流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2.注重知识的二次利用.学生经过一次实际操作,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再进行〝分橘子〞,大多数已能独立完成这一任务,学生提出了很多平均分的方法,需要师生共同探究方法的最优化.在后面的闯关游戏.巩固练习中,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把不是平均分的改成平均分,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3.渗透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闯关游戏.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四关,通过〝判一判〞.〝填一填〞.〝画一画〞.〝圈一圈,分一分〞形式多样的习题,既考查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培养孩子多方位思考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把物体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把生活和数学相联系,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认识除法,才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反思一、引言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其中《平均分》是一个关键的部分。

通过这一教学单元,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平均值,并应用平均值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对《平均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二、教学内容分析1.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包括引入、讲解、练习和检测等环节。

引入部分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在讲解环节中,教师应该清晰地解释平均值的概念,并提供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练习部分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检测环节则可以通过小测验或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知识点在《平均分》这一教学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计算平均值,理解平均值的概念以及运用平均值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反思1. 亮点教学中的亮点在于引入部分设计得比较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在讲解部分,教师使用了简单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练习环节设置了不同难度的题目,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不足之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有些学生对平均值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示范和练习。

第二,教学中缺乏足够的实际运用情境,导致学生难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第三,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干预,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四、改进建议1. 增加实际应用情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平均值的概念,可以增加一些实际应用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市场调查或班级活动,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计算平均值。

2. 多样化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讲解和练习,可以引入一些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人教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人教版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人教版说课稿一、说课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二、教材简析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概念。

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

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

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

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构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人教版教学内容《认识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课,教学内容围绕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会将一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并能识别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将一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尤其是“平均”的概念。

2. 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平均分演示板。

2. 学具:学生操作材料(如小石子、彩球等)、小组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一个简单的分配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平均分”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利用PPT课件和教学视频,详细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 动手操作- 学生分组,使用学具进行平均分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 学生就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 布置与平均分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以下要点进行设计:- 平均分的定义-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实践作业- 在家中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物品的平均分配活动,记录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同时,关注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对于《认识平均分》这一课来说,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上。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的认识(2)》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但可能在实际运用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有趣的情境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学生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目,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运用。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平均分的含义、平均分的方法和实际应用等。

二年级人教版平均分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人教版平均分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人教版平均分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一)课堂情境设计本节课主要围绕平均分的概念展开。

在课前,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些恰好有10个相同物品的小包装袋或纸盒,比如小糖果、小纸条等。

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给一份小包装袋或纸盒。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包装袋或纸盒,并问学生:这个是什么?你们每人要分到几个呢?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确定每人分到1个。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通过具体事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包装袋,引导学生讨论和确定每人分到1个。

然后,教师递给学生小包装袋,让学生将包装袋打开,发现里面有10个相同的物品。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我们每人分到几个?为什么?2. 温故知新:教师复习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分组,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并巩固这部分的知识。

3. 引入新概念:教师将小包装袋递给学生,并给出一个问题:“如果有40个相同的物品,我们把它们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到几个?”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一些学生上台将物品分给同桌,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引导学生总结,让被分到物品多的同学分享给被分到物品少的同学。

4. 拓展实践:教师让学生再次分组,每组给一份小包装袋。

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纸盒,里面有20个相同的物品,问学生:“这次我们把物品分给几个人比较合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组让不同的学生尝试分给不同的人数,提出他们的想法和理由。

5. 练习巩固:教师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之后,教师查对答案,然后提醒学生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6. 小结:教师向学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平均分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平均分例题:如果有40个相同的物品,我们把它们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到几个?解题步骤:1. 计算物品总数2. 计算分给的人数3. 物品总数÷分给的人数=每人能分到的物品数(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物和互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平均分的含义。

数学《平均分》观课报告

数学《平均分》观课报告

《平均分》课堂教学观课报告数学语言是一种精确的语言,有严密的逻辑性。

而小学课堂又有它自己的独特性,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经验结构使小学数学语言要形象化。

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中会存在各种问题。

学生在数学课上回答问题时,一部分学生的课堂数学语言表达不够规范,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很难完整的把它表达出来。

在《平均分》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对这部分学生生在课堂上使用数学语言回答问题,正确使用数学语言上进行了着重观察,情况如下:1、对于教师提的问题:有时回答,有时不回答,基本上能够回答正确。

大多数同学能够积极回答,但表述不准确。

2、小组的问题: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但表达不够准确。

3、自己提的问题:能够积极的提出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进而指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把“说的训练”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完成。

数学教师通过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给学生提供说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生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尽量多地重视学生说的质量,使之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以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

其实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

“生活中的数学”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背景,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观点。

首先,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我们的数学应该来自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

其次,小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

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深入生活,注意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并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二年级人教版平均分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人教版平均分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人教版平均分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开场白)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二年级下册数学的说课,主题是《平均分》。

(引入)首先,我将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场景来激发学生对平均分的兴趣和学习兴趣。

(Step 1) 生活场景引入大家知道家里有很多家务,比如洗碗、擦桌子、扫地等等,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参与。

那么,如果一个家庭有4口人,每个人都做家务,家务可以平均分给每个人做,你们觉得每个人做几份合适呢?(Step 2) 学习目标通过引入生活场景,我们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堂课,我们将学会如何平均分配事物和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

(Step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接下来,我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平均分的概念和运算,难点是如何理解和应用平均分的概念。

(Step 4) 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本课中,我将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我会先通过老师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Step 5) 教学步骤1. 导入:我会先向学生出示一张海报,上面有几个小动物和几个水果,然后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概念讲解:我会向学生解释平均分的含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举例练习:我会给学生出几个简单的练习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解答。

4. 小组合作:学生将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例如“我们班有16个座位,如果要平均分,每个人可以坐几个座位?”然后,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主进行计算,并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

5. 总结归纳:我会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归纳平均分的常用方法和应用场景。

(Step 6) 练习巩固在课堂结束前,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要求他们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应用平均分的概念。

(结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平均分配事物和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篇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如何计算平均数,以及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能够用认识和运算方法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一反三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即将一组数据相加后再除以数据个数的数值。

2.平均数的计算: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包括如何相加和除以个数。

四、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应用:引导学生将平均数的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平均飞机上乘客的体重等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班级有10个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3m、1.2m、1.4m……那么,这10个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2.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第二步:学习平均数的定义1.通过教材上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让学生运用手中的练习册进行练习。

第三步:练习平均数的计算1.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2.引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

第四步:应用平均数1.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班级学生的平均体重等,让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讨论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平均分》这一教学内容的说课,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抽象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意识。

希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平均分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除法运算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思考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将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记录下分法的步骤和结果。

3.交流: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分享平均分的方法和体会。

4.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

5.练习:学生进行实际的练习,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观课报告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观课报告

《平均分》观课报告我的观课维度观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数学概念的形成”。

主要从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自主解决问题6方面进行观课,主要关注学生能否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全班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平均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发挥学具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从《学生自主学习观察量表》中可以看出:本节课共有六种自主学习形式,自主学习时间为27分钟,这说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充分,占据了整节课时间的67.5%,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在六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中,教师充分发挥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很充分,学生能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感知“平均分”,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在操作的过程中构建知识模型,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学生对这一环节充满兴趣,参与度很高,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在这次自主学习中,学生亲身体验,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在这一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六种自主学习的时间长短不同,其中提出问题的时间最长为5分51秒,由于学生是二年级,而且是第一次接触平均分,在学习了这一概念之后,还不知该如何应用到表述问题中,教师不急不躁,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语句,最终能正确的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时间充分,教师能以学生为主,多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概念。

教师留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充分,通过游戏练习平均分,通过分球等活动巩固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调查发现,学生做对的占95﹪,出错原因都是因为粗心。

可见,学生对“平均分”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以上可知,随着陶云金老师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层层深入,使的“平均分”在学生脑海中一步步扎根,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平均分 观课报告

平均分  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前奏。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础。

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听了王老师的课,王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

从情境出发进行教学,利用学具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效果很好。

一情境引入。

让孩子进入乐学的状态。

整节课,老师都采用了动物们分东西的情境进行贯穿。

学生们都很有兴趣。

学习热情很高。

本节课的知识其实是有些抽象的。

但是王老师用这样一个情境,调动起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结合后面的动手操作,非常好的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知识。

二充分利用学具,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王老师在理解平均分的时候,充分的借助了瓶盖这个学具。

教师一共6种东西,全部利用瓶盖,都是先让学生摆一摆,再说一说。

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学生们都能够对平均分的意义有所了解。

也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

学生们在练习中,体会到了平均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们理解了重难点。

三平均分的方法指导,在学生进行平均分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种方法。

王老师并没有先进行择优,而是让每种情况都进行了罗列,告诉了学生们平均分的方法其实并不固定,但只要能让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方法就是平均分,然后通过后面的学习,学生们慢慢的学会了平均分的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们突破重难点非常的流畅,并不觉得生硬,这一点王老师做的非常好。

四评价巧妙,到位,激励性语言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王老师的评价是很有亮点的。

低年级的学生非常需要激励性的语言来推动学习。

本节课,王老师就抓住了这一点,从评价上来帮助学生,比如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思维真灵活等等,学生们在课堂上非常的乐学。

这与老师的评价有非常大的关系。

小学数学《平均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平均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平均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1、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平均分的第二课时。

本课是在学习了平均分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除法的基础。

2、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了“分一分”的过程中体会“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分几份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操作(分一分)、交流,呈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3、教学重点: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分几份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4、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学情与教材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学习了把一个物品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平均分’概念的建立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这节课安排的是‘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他是对‘平均分’概念的丰富。

在本节教学中还应以让学生动手为主线,让学生学会怎么样捕捉数学信息,并能应用这些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方法1、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合作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这节课的重要方式。

‘平均分’的含义就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中一步一步丰富起来的。

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等活动,他就出了,“把一个说每几个为一份,分几份”的方法,正因为学生参与了整个过程,学生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结论。

第一个层次是:交流合作,初探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对子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每几个一份”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再次提升,独立分。

在学生已经明确分法后,我设计了个“分9个圆片的活动,突出本节学习的重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1)》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1)》教学设计及反思
(2)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问题。
(3)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课堂总结
1.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预习内容。Leabharlann 教学板书平均分(1)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出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分法的多样化,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重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糖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个性教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你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呢?哪种分法才合理呢?
3.导入新课
操作实践,体验过程。
1.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把6颗糖果分成3份,你会怎样分呢?
(2)你有哪几种方法?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最公平呢?
(4)引导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2.根据素材,辨析巩固。
(1)回到第7页情景图,观察分析:你找到平均分了吗?
第1课时 平均分(1)
课题
平均分(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第一课,平均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所以这节课以分糖果、分橘子为实例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平均分,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平均分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平均分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平均分_人教新课标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除法里的教学内容。

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明白得的数学概念。

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分”,专门是“平均分”。

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了五个环节的内容:(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三)应用拓展,明白得平均分;(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五)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到成功的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课铃还未响,我就提着一袋花生笑容满面的走进教室,小孩们见状纷纷的围拢来,七嘴八舌的问:老师我们这节课要干什么呀?我说:要玩分东西的游戏呀。

小孩们快乐得跳了起来。

开始上课了,我发给每组1号、3号、5号同学各2颗花生,2号、4号、6号各4颗花生,小孩们见了都纷纷举起小手,我请一位学生发言,因此就有了以下的片段。

生:你发错了,如何我们1、3、5号都只有2颗而2、4、6号差不多上4颗?你如此分我们不同意.师:什么缘故?生:不公平,不合理。

师:那如何样分才公平合理呢?生:每个小孩分一样多。

师:那你们觉得如何分呢?生:我!(我点头,)指定一学生起来,只见他从2、4、6.号小朋友那儿各拿一颗到1、3、5号手中,同时还说如此每个小朋友差不多上3颗。

生:如此就能够了。

师:什么缘故如此就能够?生:如此,每人分得一样多呀!公平、合理。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这么小的年纪就会处理情况,了不得!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分东西才公平合理。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分小棒的情境中自主发觉:进一步明确每份分得同样多,确实是“平均分”,在进行叙述“平均分”的过程中,运用如此的语言:“每份是几根?你是如何想的?如何分的?”让学生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和反思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请同学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看到了有两只熊猫还有十个竹笋。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现在拿出圆片代替竹笋,说说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两只熊猫,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结果汇报给大家。

生1:给大熊猫7个,小熊猫3个,因为大熊猫吃的比较多。

生2:两只熊猫个5个,因为这样一样多,最公平。

生3:给小熊猫8个,大熊猫2个,因为大熊猫希望小熊猫多吃长得快。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同学们分的都很好,现在仔细观察,有一种很特殊的分法。

最公平的分法,其他的都是一边多、一边少,揭示平均分。

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1.课件出示主题图,5只小猴子分20个桃子,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看看怎样分。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认识平均分》观课报告

《认识平均分》观课报告

认识平均分一、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是一种统计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用于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平均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布情况,进而更好地分析和处理数据。

二、计算平均分的步骤计算平均分的步骤一般如下:1.将一组数据依次排列。

2.将排列好的数据相加,得到总和。

3.将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分。

例如,有一组数值为85、93、76、89、92的成绩,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步骤计算它们的平均分:1.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76、85、89、92、93。

2.将这些数相加,得到总和:76+85+89+92+93=435。

3.将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分:435/5=87。

三、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如果数据的平均分高于或低于某个标准值,那么说明该组数据整体偏高或偏低。

例如,在学校中,每个班级的成绩平均分可以反映出该班级学生成绩的整体水平,有助于学校了解各个班级的教学情况。

四、平均分的不足虽然平均分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但它有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平均分不能完全反映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组数据的平均分可能并不是最合适的分析方法。

2.平均分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一些极端值,那么这些值会大大影响平均分的计算结果。

3.平均分只是数据处理中的一种方法,不同的数据集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分析和理解。

五、应用平均分的场景平均分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据处理场景中。

例如:1.学校、企业等组织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分来了解一个班级、一个团队或一个部门的整体水平,有助于对学校、企业的管理和决策。

2.在数据分析领域,通过计算大数据集合的平均分,可以了解数据的大致水平和趋势,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

3.在统计学中,平均分是一种常用的概念,涉及到许多统计学的理论和应用。

六、结语平均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分》观课报告
我的观课维度观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数学概念的形成”。

主要从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自主解决问题6方面进行观课,主要关注学生能否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全班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平均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发挥学具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方式
次数
时间独立思考
5次
3分27秒
提出问题
4次
5分51秒
动手操作
4次
5分10秒
小组合作
2次
2分22秒
全班交流
3次
4分10秒
自主解决问题
2次
5分50秒
热烈√√

认真√√√√√√为
积极√√√√√状
自信√√√√态
消极
从《学生自主学习观察量表》中可以看出:本节课共有六种自主学习形式,自主学习时间为27分钟,这说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充分,占据了整节课时间的67.5%,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在六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中,教师充分发挥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很充分,学生能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感知“平均分”,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在操作的过程中构建知识模型,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学生对这一环节充满兴趣,参与度
很高,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在这次自主学习中,学生亲身体验,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在这一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六种自主学习的时间长短不同,其中提出问题的时间最长为5分51秒,由于学生是二年级,而且是第一次接触平均分,在学习了这一概念之后,还不知该如何应用到表述问题中,教师不急不躁,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语句,最终能正确的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时间充分,教师能以学生为主,多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概念。

教师留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充分,通过游戏练习平均分,通过分球等活动巩固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调查发现,学生做对的占95﹪,出错原因都是因为粗心。

可见,学生对“平均分”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以上可知,随着陶云金老师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层层深入,使的“平均分”在学生脑海中一步步扎根,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