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的概念和特点气压带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不同纬度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同,形成的一系列气压分布带。

气压带的特点是:•气压带的分布与地球的纬度有关,随着纬度的增加,气压带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气压带的分布与季节有关,随着季节的变化,气压带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气压带的分布与地形有关,高山地区的气压带会受到地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 风带的概念和特点风带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气压带的存在,形成的一系列风向和风速分布带。

风带的特点是:•风带的分布与气压带的分布有关,随着气压带的位置变化,风带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风带的分布与地球自转有关,地球自转会使得风带呈现出东西向的分布特点;•风带的分布与地形有关,高山地区的风带会受到地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是低气压带,也是地球上最热的地区,因为太阳辐射最直接;•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会形成一系列的风带,其中最著名的是东北贸易风和西南季风;•赤道以北和以南的地区是高气压带,因为这些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高气压带会形成一系列的风带,其中最著名的是副热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和风带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会形成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会导致气候的变化,如厄尔尼诺现象就是由于赤道附近的气压带和风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的方式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和特点,然后通过演示的方式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讨论的方式深入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赤道附近是最热的地区?•为什么有些地区常年下雨,有些地区则非常干燥?•为什么有些地区经常刮风,有些地区则很少刮风?2. 讲授环节讲授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和特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等。

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学案例

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学案例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系列的互动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合作和探究的方式深入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同时,我还会提供一些实际观测数据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和案例,学生将学会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在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时,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我问道:“为什么会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它们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试图找到答案。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在课堂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并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中,学生将学习到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这一章节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大气运动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首先,我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如暴雨、台风等,让学生感受到气象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模拟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大气运动的过程。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及其形成原理。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能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5. 气压带和风带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及其形成原理。

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形成原理、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解释。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的应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导学】问题引入:什么是气压带?什么是风带?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及其形成原理。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堂讲解】1.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形成原理、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解释。

【课堂练习】1. 针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进行随堂练习。

2. 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带和风带在农业生产、天气预报等方面的应用。

2.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课堂小结】2. 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巩固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知识。

2. 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分析天气现象。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通过地图和实例,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3. 应用实例: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解释。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能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及形成原因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 气压带和风带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动力和热力原因,以及如何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影响。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分布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气压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3. 实例分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如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气候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气压带和风带的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2.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的能力。

3. 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影响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气压带和风带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对气候影响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气压带和风带模拟实验中的表现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八、教学资源1. 气压带和风带的课件: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分布图、形成原因及实例分析。

2. 气压带和风带模拟实验器材:如气球、strings、地球仪等。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气压带与风带是如何形成的?
b.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有何影响?
c.举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涉及气压带与风带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课后练习题,针对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练习题应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全面检测学生对气压带与风带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气压带与风带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科普文章,了解气压带与风带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应在课后及时完成,确保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3.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气压带与风带”的知识,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并在图中标注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位置及特点。通过绘图,学生可以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空间分布的认识,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4)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8.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9.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课后提供相关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气压带和风带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象现象,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精心整理高一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容,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过程1、引入唐代诗人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引出本课主题“风”。

2、风的概念。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的水平运动。

理想情况(高空《风气球炸弹是如何从日本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2)讲解小故事---“马纬度”问题和咆哮西风带的出现,让学生思考原因。

引出课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5、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6、利用三个假设来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1)假设1: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和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形成单圈环流(2)假设2:地表均匀、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极地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课堂小结假设一:单圈环流。

假设二:三圈环流。

假设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思考假设四:条件更换为考虑地表海陆性质的差异,自转和公转?响,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1.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

2.难点:(1).三维空间中高空和近地面的风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新课教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认识大气环流的概念及其影响,课件展示总结板书。

【板书】:1.大气环流的概念及影响【板书】: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使其偏;气压高低定风带。

”【板书】:冷热不均使其动;地球自转使其偏;气压高低定风带。

【板书】:(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师生活动】:课件展示并演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认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明确其位置和范围,各个风带的风向变化,强调说明(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高中地理2_2气压带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2_2气压带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散布示用意,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育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用意的地理技术。

2.运用海陆热力不同原理进行解释,增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日气压中心的形成和散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进程与方式1.通过三圈环流示用意,培育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散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散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散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日散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用意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日转变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具准备图表、多媒体课时安排 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进程[新课导入]前边大家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

什么是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

)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主要受哪几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

)大气时刻不断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世界性运动。

那么,全世界性的大气运动又是如何运动?(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推动(新知识教授)[教师精讲]具有全世界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输送和互换热量。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增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互换,调整全世界的水热散布,增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转变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节课咱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由于不同纬度地域所取得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此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不同,会差遣大气不断的运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理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本单元讲述的内容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阐明大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本课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实际就是讲述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大气运动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本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在这里,教材着重研究大气环流的重要作用,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意义,而要分析这些内容,首先要认识大气环流的一般特点。

因此.教材第一目分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各自闭合、彼此联系,形成了高、低空大气的运动状况和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风带。

还有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发生南北移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2、运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

3、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第一目大部分内容,通过课本讲述和两个活动,介绍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原因,最后通过图示说明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也随季节移动。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由于学生尚未形成空间思维能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例和活动内容,活动时应在课前准备好材料,讲清具体要求,指导活动全过程,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绍其过程与方法、感想与体会。

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按照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教案章节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等压线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章节二:赤道低气压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道低气压带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赤道低气压带的成因。

3. 让学生了解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赤道低气压带的概念2. 赤道低气压带的成因3. 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赤道地区等压线来理解赤道低气压带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章节三:副热带高气压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

3. 让学生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概念2.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3. 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副热带地区等压线来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章节四:中纬度温带气压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成因。

3. 让学生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概念2. 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成因3. 中纬度温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中纬度地区等压线来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2.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3. 学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

教学准备:1. 地理课本和地理学习资料;2. 世界地图和彩色铅笔;3. 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并提问他们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了解和认识。

Step 2:讲解气压带1. 介绍气压带的概念: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不同地区气温差异造成的气压分布带。

2. 分别介绍地球的主要气压带,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3. 解释各个气压带的特点及其与气温、降水和风向的关系。

Step 3:讲解风带1. 介绍风带的概念:是指对应于各个气压带上的辐合气流和辐散气流,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多年平均风向一致的气候带。

2. 分别介绍主要的风带,包括风向带、季风带和西风带。

3. 解释各个风带的特点及其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Step 4: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在黑板上或使用PPT上,根据地理课本上的图示,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分布情况。

Step 5:巩固和拓展1. 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程度。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找出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气温和风向的影响。

3.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特定地区的气候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如赤道降雨带和副高带。

Step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资料,选择一小块地区,绘制该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并写一篇简短的报告,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压、风向的分布情况。

Step 7: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学习和理解。

Step 8:课后反馈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估,并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气压带的概念及其区分特征,掌握各地带风的特点和环流规律;2.学生能够识别北半球和南半球常见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3.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读各地气候变化的特点、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实地观察和书写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知识的获取、整理、运用和创新。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认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勇敢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气压带的概念及其区分特征;2.掌握各地带风的特点和环流规律;3.识别北半球和南半球常见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和把握北半球和南半球大气环流规律和对应气候类型的异同;2.学生对各种环流系统的联系和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影响以及其中复杂、细微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讲授气候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特点、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2.观察法:带领学生到天文台、气象观测站等实地观察掌握气温、气压等气象观测数据,以及气候分布等的相关资料;3.组织小组讨论和报告: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报告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4.读图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气候和气候带分布规律等知识。

五、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以问题导入,例如“为什么北京的气温在四季之间的变化很大,而开罗的气温相对较稳定?”第二步:知识讲解1.气压带的概念和区分特征;2.各地带风的特点和环流规律;3.北半球和南半球常见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步: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带领学生到天文台、气象观测站等实地观察掌握气温、气压等气象观测数据,并分析相关数据资料。

高一地理必修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引导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课时安排】 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新课导入地面冷热不均导致了什么现象?(热力环流)我们在学习热力环流是假设的一个小尺度区域。

那么,我们现在将尺度放大,以整个地球来看,会不会也能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呢?▲新课学习(自主学习)现在大家将课本翻到P33,阅读第一段文字,并思考“活动”的2个问题。

(4-5分钟)(点评讲解)于黑板上画出简图,请学生上来标出空气运动方向,并作点评讲解☞……………………………………………………………………………………………………(过度)高空中的空气能够从赤道上空运动到北极上空么?(不能,地转偏向力)。

那么全安丘的大气环流究竟是怎样的呢?(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4-35,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8-10分钟1.三圈环流⑴形成:太阳辐射导致高低纬度间的差异+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⑵类型低纬环流:中纬环流:②高纬环流: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⑴七个气压带(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名称相同)·A为赤道低气压带,空气因受热膨胀(冷热不均)·C为带,高空空气聚集,因重力作用而下沉(动力因素)·E为带,北上空气遇到南下冷空气被迫抬升(动力因素)·G为带,空气因冷却收缩(冷热不均)⑵六个风带(南半球各有一个对称分布的风带,风向不同)·B为信风带。

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个人采集整理仅供参照学习2.2气压带微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微风带地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 ]1.认识三圈环流地影响要素,气压带、风带地名称与散布.2.掌握气压带、风带地成因、季节挪动规律.气压带微风带地形成1.大气环流(1) 观点:① ________________ 地大气运动,它反应了大气运动长期间地②________状态 .(2)成因:③ ________地纬度差别,造成高低纬度间地④ ________,驱遣大气不停地运动、输送和互换热量 .2.三圈环流地形成随和压带、风带地散布(以北半球为例,以以下图 )(1)三圈环流成因:高低纬度间地⑤________和⑥ __________ 共同作用地结果.构成: a⑦________、 b⑧ ________、c⑨ ________.(2)气压带、风带地散布气压带: A ⑩__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_____ 、 C? ________________ 、 D?____________.E? 带,风向为 ? 风风带F? 带,风向为 ? 风G? 带,风向为 ? 风3.气压带、风带地季节挪动(1)原由:太阳直射点随 ? ________而南北挪动 .(2) 挪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对比,气压带微风带地地点大概夏天________,冬天偏南 .我地迷惑1.2.3.研究点一气压带微风带地形成研究资料教材 P33图 2.9 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地热力环流,教材P34图 2.10 地球上地气压带微风带 .“ 二战” 期间,日本开释地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地,造成美国西部丛林大火,惹起美公公众惊慌 .1.假定地球表面是均匀地,也不考虑地球自转地影响,全世界地热力环流会如何?2.假如地球自转,南、北半球地气压带微风带是如何形成地?3.气压带微风带地散布有什么规律,各有什么特点?【考例研究1】读以下图,达成以下问题.(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该图表示北半球 ______季时地大气环流状况,判断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地说 A 地比 B 地降水量 ____________ ,原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 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 ________________.为何 C 气流与 D 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___________.C 与 D 之间形成地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 ,该气压带是 ________原由形成地 .研究点二气压带、风带地季节挪动研究资料教材 P35图 2.11 气压带微风带地季节挪动 .1.读图剖析,气压带、风带地季节挪动有什么规律?2.若黄赤交角变成0°,气压带、风带还会挪动吗?【考例研究2】7 月份主要散布在北半球, 1 月份主要散布在南半球地气压带是()A .副极地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巧学速记 ]1.图解气压带、风带地形成与散布(以北半球为例 )全世界气压带风带地形成与散布能够分为四步来看:第一步:地球球面均一,地球不自转——单圈闭合环流,是在单调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作用下形成地 .如图 1 所示:第二步: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三圈环流,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力地共同作用下形成地,如图 2 所示:图 2第三步:气压带与风带地纬度散布,如图 3 所示:图 3注:上述风均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倾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地.第四步: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运动——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挪动,如图 4 所示:图 4特别提示 (1) 因为地面冷热不均,近地面形成地低、高气压,称为热力型气压.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2) 因为气流运动造成地气压称为动力型气压.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涨、气压降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辐散下沉、气压高升,如副热带高气压带.2.图示全世界气压带微风带地挪动气压带、风带地形成和散布,是以太阳直射赤道为前提地.实质上,在地球公转地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有规律地南北挪动,由此产生了气压带微风带地季节挪动现象.反省小结重要知识点要点点总结我地反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地散布是考察地要点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地季节挪动常和日夜长地季节挪动短地变化联合起来出考题课前准备区①全世界性地有规律②均匀③太阳辐射④热量差别⑤受热不均⑥地转倾向力⑦低纬环流⑧中纬环流⑨高纬环流⑩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 极地高气压带 ? 东北信风 ? 东北 ? 流行西风 ? 西南 G? 极地东风 ? 东北 ? 季节变化偏北讲堂活动区研究点一1.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地状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环流.2.气压带微风带地形成(1)影响要素①太阳辐射惹起地高、低纬度之间地冷热差别,是大气环流产生地根来源因.②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产生地直接原由和原动力,加上地转倾向力地存在,促成了“三圈环流”地形成 .(2)形成3. (1) 气压带地散布及其特点对照(2)风带地散布及其特点对照考例研究1(1)冬气压带、风带地点偏南(2) 多 A 地流行西风,降水许多(3)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气流轻于 D 气流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分析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地点偏南,北半球应是冬天.A 地处流行西风带,降水较多 .B 地是东北信风带,干燥少雨.C 是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地暖轻气流,因此碰到来自极地地冷重气流 D 时向上爬升 .C 与 D 之间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属动力原由形成地.研究点二1.因为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地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挪动,惹起气压带微风带地季节挪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对比,气压带微风带地地点大概夏天偏北,冬天偏南.2.若黄赤交角变成0°,则太阳一直直射在赤道上,气压带微风带不挪动.考例研究2C[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地挪动而挪动,北半球大概是夏天北移,冬天南移.在南北半球之间挪动地气压带只有赤道低气压带.]。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气压带风带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气压带风带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气压带风带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大气环流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

3. 掌握地球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

2. 地球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 地球大气环流的规律和特点。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了解气压的概念,引出地球大气环流的问题。

2. 学习新知识。

(1)地球大气环流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教师通过讲解地球大气环流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

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的展示,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与地球大气环流的关系。

3. 梳理知识点。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梳理地球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

4. 拓展延伸。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拓展延伸相关知识。

五、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球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对地球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讲解地球大气环流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梳理知识点,拓展延伸,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地球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本节课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必修一气压带与风带教案(供参考)

地理必修一气压带与风带教案(供参考)
教学课题
2.2 气压带和风带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高考题经常涉及,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第一个标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二个课时学习后两个标题“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讲述故事】:“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学习本节知识,帮大家解开这个迷。
聆听和思考
推进新课
【过渡】
设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热力环流?为什么?
读图、思考
板书设计
2.2气压带与风带
聆听和做笔记
假设一(单圈环流)
【过渡】:“全球的大气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在一些假设的前提下来研究大气的运动情况。
假设一: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 ③不考虑太阳直射回归运动
图中的赤道就是我们所说的A点,北极相当于B两点,那就是一个简单的热力环流了。这个就是地球大气环流的基础。
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
(4)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如何?(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气为冷气流。)在60°N附近(副极地)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因此在

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后面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来讲授:第一课时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二课时是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变化产生季风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2.把认知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等不同层次要求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3.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树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2.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3第一段,思考:1.大气运动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意义?2.什么是大气环流?一、大气环流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高低纬度间产生热量的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转承】“大气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二、三圈环流第一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PPT演示】单圈环流的形成。

在地球上,赤道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形成低压,而两极地区冷,形成高压,空气在赤道地区受热上升(红箭头向上指)→到高空形成高气压,极地空气冷却下沉(蓝箭头向下指)→高空形成低气压,赤道大气由高空流向极地(红箭头向北弯,用胶条与蓝箭头底部相连),极地大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蓝箭头向南弯,并用胶条固定在地球仪上),形成单圈环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和南半球的信风带
D. 南半球的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4.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 )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 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大体一致
D.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5.多雨的气压带有 (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合作探究
备注
1.全球共有多少个风带?多少个气压带?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有何规律?
2.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如何?



当堂检测
备注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 )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地球自转偏向力
③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 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三圈环流类型:。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有;
(2)风带有:
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并注出七压六风的名称,并画出风向。(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b地表均匀。)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_________移动。
②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偏_____,冬季偏____。移动大约5°。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课题
气压带和风带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一课时
教师(学生)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了解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拓展提升
备注
1.读太阳直射点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所处的风带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在乙图中用箭头画出北半球中纬度风带的风向。
(3)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的是________图。
2.正确描述气压带和风带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
A. 凡高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 风带中,只有中纬西风是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
C. 凡气流上升的气压带均不利于降水的出现
D. 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一般较湿润
3.下列风带中风向基本相同的是 ( )
A.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和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
B.北半球的信风带和南半球的信风带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学习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与季节移动。
学习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读图绘图.
学生
自学
反馈
教学过程
新知导学
备注
1、大气环流
1.概念: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的状态。
2.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______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产生_________,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
(1)形成因素:
(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半球的极夜范围达最大值的是________图,河南省盛行偏南风的是________图。





教(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