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作业1
马基模拟卷 答案
马基模拟卷答案马基模拟卷答案问题一(共60题,总分60分)1.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供需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企业机制答案标准答案2.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a、将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c.指出本质与现象的统一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案(2)3.\钥匙能打开锁\这句话从哲学角度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答案(3)4.“如果你不爬山,你就不知道天空的高度;如果你不面对深渊,你就不知道地球的厚度。
”这篇文章表明A.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类的意识是创造性的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4)5.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适宜性”是指()。
a、绝对合身B.基本合身c.部分适合d.相互等同答案(2)标准答案:2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A.先验论B.反思论c.能动的反映论d.经验论答案(3)标准答案:37.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理论D.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回答(3)标准答案:38.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先进的机械设备B.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力c.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d.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答案(4)标准答案:49.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初级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答案(3)标准答案:310.黑格尔说过,被割伤的手不是真正的手。
这句话所表达的哲学真理是a.承认世界的统一b.承认世界的起源是物质的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答案(4)标准答案:411.自由王国指的是人()a.受客观必然性的支配b.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c、受自然和社会的限制,D.得到真正的自由答案(2)标准答案:2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整体与个体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2)标准答案:2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a、超验主义B.不可知论C.否定与直觉反射理论D.动态革命反射理论答案(4)14.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出以往一切哲学的地方就在于()a、世界的物质性首次得到承认。
马基作业
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D5.D6.C7.C8.B9.D10.D11.C12.B13.B14.D15.B16.C17.A18.C19.B20.B二、多项选择题1.BCD2.AB3.AB4.ABCD5.ABD6.ABCD7.ACD8.BCD9.AD10.BCD11.ABCD12.BD 13.BD 14.ABC 15.ABC16.ABC 17.AD 18.ABCD19.ABC 20.BD三、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的前沿,积极参与并领导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马基原模拟试题1答案
马基原模拟试题1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BCCCA6-10:DDBAD11-15:CABCD16-20:DCDBA21-25:CDBBB26-30:CCBBA31-35:CABBD36-40:BAAAA41:A二、简答题4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3、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4、试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的错误(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它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也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它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也是深刻的。
(3)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将二者割裂开来,就会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45、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用二者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唯物论,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包含两方面含义:①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精品】马基习题1.doc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三(C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止统一性在于它的(C )A .实践性B .运动性C .物质性D .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尢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山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來的现实基础(B )A .运动B .实践C .精神生产D •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B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 .用來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速的联系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变化的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马基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一题 (共 60 题,总分 60 分)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 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答案( 3 ) 标准答案:32. 历史人物指的是A. 历史上普通个人B. 推动历史前进的劳动者C. 历史上起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人D. 杰出人物的思想答案( 3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 3 )4.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是A. 相对主义诡辩论B. 唯物主义决走论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5.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C. 认识事物的量D. 把握事物的度答案( 4 ) 标准答案:46.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为是非答案( 4 )7. 否认逻辑证明的作用是()A. 教条主义的表现B. 经验主义的表现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 2 ) 标准答案:28. 教条主义犯了()A.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答案( 1 ) 标准答案:19.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理论贡献是()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1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大一公共课马基试卷附答案
大一公共课马基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2、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D)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C)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5、社会形态是(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6、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D)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7、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9、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10、实践的主体是(B)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11、实践是指(D)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12、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3、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C)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二、填空题1、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ABD)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2、剩余价值规律(ABCD)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3、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BCD)A.资产阶级政党B.军队、警察C.监狱、法庭D.政府机构4、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AD)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5、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BC)A.立法司法职能B.对内职能C.对外职能D.行政职能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BC)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完整word版)马基 概论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辨析题:1、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人的认识从一定方面来说是有限的。
就每一个人,每一个时代来说,认识总是有限的,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来说,都只能是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认识。
人的认识又是无限的。
就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的认识的本性来说,人的认识没有一个终极的界限,总是不断超越不断前进的。
人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人类的认识就是在这样的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中不断地前进。
2、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认识论和真理论中“元”是本质的意思。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认为,真理的客观来源只有一个,即物质世界。
凡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因此真理不能是多元的。
在自然科学中,运用不同的科学理论形式或科学方法来说明同一对象,是正常的和必要的。
但是科学理论认识的多重性特点与真理认识的本质不能混为一谈。
真理认识的本质只有一个,不能是多元。
3、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角度看,事物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这就是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认识的发展规律还指出,实践是全部认识过程和认识过程中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离开了实践,一切真知和熟知都不可能产生,熟知也不可能转化为真理性的认识。
同时,每一个具体的认识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而每一个具体的认识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在广度和深度上发展的可能是无限的。
因此,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马基习题集1--4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一)单项选择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变是世界的本源•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劳动人民和先进阶级的哲学 ,后者是统治阶级的哲学• B 前者重视实践,后者不重视实践• C 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D 前者主张从自然界出发,后者主张从人出发• 4 哲学史就是一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一种()• A 简单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符合历史实际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不符和历史实际的观点•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后者不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前者吸取了具体科学的成果,后者没有吸取具体科学的成果• C 前者是科学,后者是非科学• D 前者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后者不懂得实践的意义•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人民群众的观点•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A 表明人类发现了绝对真理• B 表明哲学由此成为科学的哲学• C 为人类揭示了永恒的真理• D 为人类认识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8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伟大贡献是()•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建立了革命的人道主义• C 使哲学成为实证的科学• D 创立了辩证思维方法•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 批判性和实践性• B 革命性和否定性• C 系统性和完备性• D 实践性和阶级性•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使命是()• A 科学地认识世界• B 正确地解释世界• C 如实地反应世界• D 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12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马基作业
序号:4号姓名:匡丹华学号:201021172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联系和发展时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它具有一系列的特征:首先,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因此,我们要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眼光看问题。
其次,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把握事物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既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又要看到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联系的多样性还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整个世界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因而,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马基作业
答 1、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类对真理的把握和真理的发展水平。
人类所发现或创造出来的每一种新事物 都具有合于人类需要的某种价值。
但价值具有主体性 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
2、人类的一切新发现或新创造 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 从这些发现和进步可资人类利用的价值来看 就成了人类智慧的化身 当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价值脱离了真理的制约 成为人类不同个体或社会集团之间争夺的对象或进行各种斗争的武器时 就会加剧人类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 对整个人类造成伤害 又似乎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起来。
3、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 成功的实践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统一时 由此产生的新发现或新事物就会成为人类社会进步“智慧生命”的力量 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违背时 人的生命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历史前进的“愚钝的物质力量”。
因此 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新事物价值的追求与评价 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 在实现真理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人生的价值。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
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
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
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4、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
马基作业
1.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答: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劳动力的使用权属于资本家,劳动者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者不占有劳动产品。
由此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价值形成过程,一方面是生产资料(物化劳动)价值转移过程,另一方面是活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新价值的过程。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价值增殖过程一方面是生产资料(物化劳动)价值转移过程,另一方面是活劳动创造出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新价值的过程。
实际上,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中但又不能脱离流通领域?答:(1)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
(3)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产生和实现。
3.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答: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后果:(1)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2)资本积累导致过剩人口的存在;(3)资本积累导致社会财富的两级分化;(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和客观规律。
马基课练(简答)
马基课课练绪论:练习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2.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如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 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4。
简要的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5.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绪论:练习二、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批判精神。
它不仅适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旧事物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省、自我审视。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它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一章:练习一、简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第一章:练习二、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答: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3
作业一第1题(4分)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
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B、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C、上帝创造世界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第2题(4分)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第3题(4分)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第4题(4分)劳动对象是指(C)。
A、生产资料B、各种产品C、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D、各种生产工具第5题(4分)辩证的否定是(A)。
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第6题(4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第7题(4分)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A)。
A、经济基础B、阶级斗争状况C、生产力D、科学技术第8题(4分)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D)。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第9题(4分)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C)。
A、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第10题(4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D)。
BA、政治原因引起的B、经济原因引起的C、精神原因引起的D、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论述:第1题(15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0字。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身。
马基10套卷
马基10套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为( A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矛盾是指( B )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4、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的哲学思想是( B )B、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5、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最能说明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的是( D )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6、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D ) D、辩证否定不改变事物的质,只是量上的扩张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B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8、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B ) B 、实践9、商品经济是( C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1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 B ) B、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12、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实现方式是( B ) B、参与制13、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是( B )B、资源配置国际化 14、空想社会主义“提供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A )A、科学的品格15、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称为( C ) C、社会主义社会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为 ( ABD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2、下列关于真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C、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相对性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AC ) A、生产使用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最关键的因素( AD )A、周转时间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5、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着( CD )C、巩固政权的任务D、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 ,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 据说是“镇水” 用的。
马基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想统一的世界观2.世界观是()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对社会发展的系统观点C.辩证法的基本观点D.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存在的第一性D.对于意识的根源性5.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
”这种观点是()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C.唯物主义决定论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6.形而上学所理解的同一性是()A.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性B.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性C.矛盾对立双方的同一性D.没有差别和矛盾的同一性7.认识客体是指()A.人的观念及其对象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物C.人的自由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8.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A.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程C.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都是通过人有意识的有目的而起作用的9.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中,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决定性的作用,是因为()A.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B.生产力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因素C.生产力是自然关系所以决定社会关系D.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10.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物质世界B.知识分子的头脑C.人民群众的实践D.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11、事物的本质是()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引起另一现象的现象D、事物具有的现实性12、唯物辩证法是关于()A、世界本原的科学B、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C、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D、科学的科学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14、事物的质是指()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总和B、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15、下列活动哪些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A、司法人员办案B、艺术家表演C、运动员训练D、医生治病16、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哪些论点是正确的()A、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B、所有物质都具有意识C、意识独立于物质而存在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7、以下关于事物的联系和运动关系不正确的表述是()A、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B、事物的运动引起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多种联系构成多种运动形式D、运动构成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B、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C、认识论和辩证法D、唯物论和认识论1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相互联结和相互制约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个性和共性的关系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了()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经济基础的发展必须有上层建筑的保证D、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二、不定项选择1、事物的本质是()()()()()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引起另一现象的现象D、事物具有的现实性E、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2、唯物辩证法是关于()()()()()A、世界本原的科学B、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C、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D、一切规律的科学E、科学的科学3、事物的质是指()()()()()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总和B、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E、事物的度4、下列活动哪些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A、司法人员办案B、艺术家表演C、农民培育新品种D、运动员训练E、医生治病5、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哪些论点是正确的()()()()()A、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B、所有物质都具有意识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E、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A、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反映存在C、认识是否来源于实践D、世界观是否是哲学E、意识是否变成现实7、联系的普遍性是指()()()()()A、每一事物内部诸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着的B、各事物之间通过中介相互联系C、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联系D、具体事物是世界普遍联系的一个环节E、整个世界是一张普遍联系的网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是()()()()()A、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E、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了()()()()()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党正确认识和利用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发展规律D、经济基础的发展必须有上层建筑的保证E、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10、“只有判断和判断才有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
20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考作业(1-8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测验一.一、判断题1.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俄同时完成了工业革命(错)。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历史地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对)。
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于康德,经费希特、谢林,由费尔巴哈集其大成,终结于黑格尔()。
(错)4.从17世纪到19世纪,产生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
5.1844年初,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使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对)。
6.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描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必然性(对)。
7.马克思恩、格斯于1846年,成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对)。
8.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写了两份草案,其中,第二份草案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错)9.《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暂时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这是由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所决定的(对)。
10.《共产党宣言》指出,迄今一切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生产力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错).二、单选题11.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C )。
A.主要矛盾B.重要矛盾C.基本矛盾D.次要矛盾12.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欧文、圣西门和( A )。
A.傅立叶B.费尔巴哈C.费希特D.李嘉图13.下列哪本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 C )。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C.《神圣家族》D.《哲学的贫困》14.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马基笔记1
一、单项选择题: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 、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必须随着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发展而发展。
概而言之,就是一要坚持,二要发展,两者缺一不可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