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三)【说明文】

合集下载

说明类文章阅读-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说明类文章阅读-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说明类文章阅读(一)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载人航天飞行①人类要想进行航天飞行,要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且不说发射火箭时发动机所产生的强烈震动和巨大的噪声,单是加速上升和减速返回时所产生的几倍、几十倍的重力加速度,如不采取措施就会将人压成肉饼。

另外,太空是个超高温度的真空环境,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体内的液体会迅速气化沸腾而散逸。

最后,太空中还有足以致命的强烈辐射。

②为了了解太空这个陌生环境中各种影响生命的因素,在人类上天之前,必须先用动物进行实验。

通过动物实验为人类上天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数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当航天器在太空中作无动力轨道飞行时,由于离心惯性抵消了地球的引力,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及其里面的一切物品,均处于失重或微重力状态。

这改变了许多在地面上常见的现象,使单调艰苦的太空生活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④由于失重,衣服可以停留在空中并展开成方便的形状,穿衣时只要将四肢伸进去即可。

食物可以摆放在空中,然后用嘴去吸食,就像鱼儿在水中觅食。

太空睡眠倒是十分方便,无论什么姿势,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入睡。

但为了安全,应钻进睡袋,且睡袋要固定在舱壁或床板上,否则一觉醒来,所有人都会挤在通风口前面。

如果飞船加速或减速,还会被碰伤。

睡时手臂也应放进睡袋,不然在睡梦中会被卷进机器或碰着仪器开关。

⑤太空的个人卫生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

如剃须前必须抹剃须膏,防止泡沫飞溅,而使用的剃须刀又必须能吸须渣以免须渣乱飞。

为避免刷牙时泡沫飞溅和洗脸时的水珠飞溅,太空中洁牙只能用洁齿纸等,而洗脸则只能用湿毛巾擦擦。

太空中淋浴更是一件大事。

在一个封闭的圆筒内,水从上面用压力压进来后就会飘在空中,粘在身上和筒壁上,为防止被水溺,淋浴者必须戴防水和供氧面罩。

脏水用水泵从下面抽出去,粘在筒壁上的水珠,要用吸尘器吸。

洗15分钟淋浴,准备和收拾的时间要两三个小时。

⑥到太空去行走,就是一件十分惊险的事情了。

首先,航天员必须穿上舱外活动航天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专项三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专项三课内阅读(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项三课内阅读(一)松鼠(节选)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驯.良( ) 矫.健( ) 帽缨.( )2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3.松鼠的特点是、、。

本段从面容、、、、和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4.“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二)慈母情深(节选)“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母亲大声问:“你来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1.在“□”内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读短文中画浪纹线的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在这段文字里三次写“我的母亲”这句话?3.这段话表现了母亲的与。

(三)四季之美春天最美是黎明。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含课内、课外)专项训练(三)(供打印 13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含课内、课外)专项训练(三)(供打印 13页)

四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含课内、课外)三课内《白鹅》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

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1.按要求写词语。

反义词:敏捷——()从容不迫——()近义词:偶然——()一丝不苟——()2.鹅吃饭需要哪三样东西下饭呢?()()()3.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4.为什么作者要称鹅为“鹅老爷”?《记金华双龙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①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②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专题三 说明文阅读
举例:①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 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作晕。此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 容没有解说“晕”的本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体表象,因而是作诠 释。
专题三 说明文阅读
下定义
特征 标志词 作用/答题模板
用简洁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
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一概念的内涵 作规定性的说明。 “……是……”“这就是……”“……叫 (作)……”等判断句式。 科学、完整、准确地揭示了……的 本质特征。
专题三 说明文阅读
下定义
举例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例如 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 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 温层”,揭示了逆温层的本质特 征。
一般而 言,标题 就是说明 对象。
专题三 说明文阅读
类别
特点
说明对象 位置
事理 说明

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事 文题、开
物本身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道理等科学 头、结尾
知识。如陶世龙《时间的脚印》,利奥波德《大雁归 的总结
来》。
句。
专题三 说明文阅读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专题三 说明文阅读
作诠释和下定义的区别: (1)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 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 (2)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 表象、性质和特点。 (3)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 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 (4)公式化区分:
专题三 说明文阅读
作比较(2022.10

八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学生版)

八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学生版)

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班级姓名课内现代文(一)说明文一、说明文知识归纳: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摹状貌、作诠释、下定义、画图表、引用格式:本句/段运用了xx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地说明了xx(说明对象)的xx特点,使读者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问: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本文使用了xx的说明顺序,对xx(说明对象)加以说明,使文章更具条理性。

4.语言特点(准确、形象生动、简明平实)格式:本文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xx特点,如xx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征。

5.语言品析例1:A.xx词有何作用?B.xx词能否去掉,为何? C.xx词能否换成另一个格式:不可以,xx词原来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它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情况),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若删去/改变,原句就会变成什么意思,显得太绝对(或是与原句意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例2:“××”词好在哪里?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或是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6.某句在文中的作用格式:结构上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引出说明对象,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肯定强调、生动形象、准确具体,增强说服力。

二、阅读《中国石拱桥》(节选),完成下面题目。

(一)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阅读

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散步》第6——8段(原文略),做题。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答: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答: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答: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答: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原文略),做题。

5、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答:6、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答:7、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答:8、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答:9、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答:三、阅读《我的老师》第9段(原文略),做题。

10、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

(不得超过15个字)答:11、文段第一句中,“占据”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12、“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中的“那样”指的是13、文段“心清如水的学生”中的“清”是的意思。

14、请找出语段中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

答:四、阅读《再塑生命的人》第9——12段,做题。

15、给所选文段加一个小标题。

(不超过10个字)答:16、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答:17、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18、“我想起了……拼不好”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答:19、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答:五、阅读《春》第四、五段(原文略),做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类型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课内、课外)三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类型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课内、课外)三

五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含课内、课外)三课内《刷子李》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距矩)。

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神秘)不可侵犯的威严。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猛然)倒去。

他怕师父(为难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

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

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1.在文中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词。

2.用自己的话总结选文中曹小三对刷子李的印象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刷子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本文最后一句话,曹小三见到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跳水》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同时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

初二年级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

初二年级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

初二期末复习现代文课内阅读(一)⑴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了。

⑶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⑷“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⑸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⑹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⑺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⑻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⑼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的多了。

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

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⑽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⑾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1、从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①我是②阿长是2、文中有一个短语表达了“我”对《山海经》的企盼和渴慕:这个短语是 ;当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时:文中有一个句子生动的表达了“我”的反应:这个句子是3、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我”时:我的心理活动是:4、“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三语文总复习之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初三语文总复习之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升一高语文——说明文一、考点、热点回顾说明文基本知识(一)了解说明文的特点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1)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2)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二)把握说明对象和特征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

二是抽象事理。

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篇说明文仅仅明确了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所在。

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对象。

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等。

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从分析标题入手。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死海不死》:有的标题用陈述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看云识天气》;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2、从分析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然后归纳小结。

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语句。

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二是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期末复习题(附答案)1. 阅读理解。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zhuǎn zhuàn)。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莱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 zhòng zhǒng)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没有把菜种盖上,()把它踢飞了。

(1)用“/”画去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选段写“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园子的特别之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这段话,要读出()的语气。

A.高兴B.调皮C.感动(5)作者连用三个“就”字,写出了“我”的________。

2. 阅读理解。

祖父的园子(节选)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段主要写的事物有________,这些事物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

(2)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夸张C.拟人(3)仿照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 课外阅读理解(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 课外阅读理解(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理解(三)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

鹦鹉鱼的睡衣①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

②罗马人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因为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伴。

如果有的鹦鹉鱼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

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③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

因为鹦鹉鱼很怕死,所以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

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④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

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

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

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⑤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

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

⑥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

初三中学考试说明书文阅读训练及问题详解

初三中学考试说明书文阅读训练及问题详解

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一)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①水资源是指可以不断更新、具有一定数量及可用质量、能直接使用的淡水。

②淡水资源都来自大气降水。

江、河、湖、水库中的水来自大气降水,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水分也依赖于大气降水,甚至冰咱和永久雪盖也源自千万年前的大气降水。

因此,尽管某一地区的水资源与气候、土壤、植被、地貌、地质等多种自然因素有关,但最终还是气候起决定性的作用。

③气候变化将引起降水的地区、时间以及年际之间更加不平衡,将会使许多已经受到水资源胁迫的国家更加困难。

由于水温升高,一般来说水质也会下降。

气候变化对水短缺、水质量以及洪灾和旱灾的频度和强度的影响,都对水资源管理和洪水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

管理较差的水系统在气候变化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表现得最为脆弱。

④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量的26%,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少的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平衡。

南方水多经常闹水灾,北方水少经常闹旱灾。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洪水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2/3,虽然现有的8万座水库有一定的蓄洪作用,但大部分洪水没有被利用就奔向了大海。

⑤我国水资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将会使我国天然河流的年径流量整体减少。

特别是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的变化幅度较大,其中辽河流域变化幅度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

⑥气候变化还会使我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以增加15%左右。

因而,随着径流量减少,蒸发量增多,气候变化将加大我国水资源的不稳定和更加突出的供需矛盾。

⑦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不利影响,重要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增强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好雪山、冰川、湿地、河流、湖泊、森林、草原,让水资源在健康的生态中持久保存,永续利用。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第②段中“因此”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请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2024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类文本阅读

2024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类文本阅读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类文本阅读1.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考查形式(1)中考说明文文本大多选材“新热”,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高新科技类、揭秘自然类、生活科普类以及人文历史类等说明文文本较受命题者的青睐。

(2)说明文阅读的常考知识点:①说明对象及特征;①说明顺序及思路;①说明方法及作用;①说明文语言;①信息提取与概括;①文意理解与辨析;①句段作用;①拓展探究。

(3)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量以3~4题居多,题型以简答题为主,另有选择题、填空题穿插其中。

(2022·荆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免疫之战:做事就得“二”一点①你永远也不知道,生活下一秒给你带来的是惊喜还是惊吓。

所以,凡事必须两手准备,不能一根筋。

我,免疫系统,也处处体现着“二”的精髓。

①对抗敌人,我的战略有二:阻挡、猎杀。

分区杀敌,我的机制有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这些战略、机制虽“二”,但纵横交错,相辅相成,“双剑”反复合璧,功力倍增。

这次我们只谈战略,先聊阻挡,再聊猎杀。

①所谓阻挡,就是盖墙,构筑物理屏障。

①我盖的墙,就是你的皮肤。

不管你的皮肤是细腻白嫩,还是粗糙暗沉,它比人类的任何建筑都精巧严密百倍,堪称奇迹。

你的汗液可以轻松渗出皮肤,外面的水分子却难以渗入,更别提病毒、细菌了,因为最小的病毒直径也是水分子的许多倍。

记住,皮肤的功能是屏障,健康皮肤存在的目的,就是拒绝吸收外物。

因此,只要皮肤没伤口,病毒、细菌就无法强攻。

不过,再严密的防线,也有漏洞。

皮肤防线的漏洞,就是你身上的各种洞洞——吃喝拉撒的必由之路。

当然,我肯定不会无视这些漏洞。

皮肤防线不仅覆盖体表,还延伸到体内,包裹着所有通往外界的通道,这层物理屏障,就是你的上皮组织。

①说是物理屏障,其实,上皮组织还装配了生化武器,就是那些与我们和平共处的细菌和病毒,它们是你身体里的土著。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征,然后归纳小结。
④根据每段段意归纳整合。抓住段落中心句或连接词,如“第一、
其次、还、也、此外”等,将每段段意进行归纳整合。
题型一 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该说明对象有何特征? 考查方式
2.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哪句?
解题技能:
1.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和范围。(整篇、某段、还是某几段) 2.明确答题范围后:
定义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分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①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
说明
征。看修饰、限制成分。 如《时间的脚印》。 ②抓关键句。 如《中国石拱桥》中“这种桥不但情势优美,而且
对象 判断 结构坚固”“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等。
特征 方法 ③从分析材料入手。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
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与考查题型
5.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 ①总--分 ②分--总 ③总--分--总
(2)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逻辑顺序的说明文。 如《大自然的语言》从物候现象到物候规律的认知过程是典型的从现象到本质的 层层递进式结构。
(3)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结构。多用于空间顺 序的说明文。如《苏州园林》。
顺序
语言 标志
表时间先后的词语为标志,如年、月、朝代、世纪、工艺程序的先后 等。
空间
定义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方式,如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远 及近,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
顺序 语言 上下左右、东西南北中、前后、远近、内外等。(注意抓住立足点,

专题3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专题3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或阐明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二、说明文类型:1、依据说明对象与目的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着重介绍说明事物的特点(如:形态、位置、结构、功能等)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事理说明文:着重阐明事物内在机理(如:概念、特点、种类、原因、规律等)如:《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归来》《被压扁的沙子》等。

2、依语言特色分为: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三、说明对象。

1、说明对象表述形式: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2、把握说明对象的方法:对策: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因为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四、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对象的特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性质(软硬、冷热)、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1、看标题(修饰、限制成分)2、在首段中找。

3、抓关键句。

(即含有许多能提挈、收束全文或文段的语言信息,常出现在开头部分或结尾处,也有在承上启下的中间,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4、若无关键句,归纳各段段意,总体分析后概括五、说明方法及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常见)摹状貌、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等2、常见说明方法具体作用如下:(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阅读(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阅读(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三——阅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课内阅读。

(37分)(一)花的学校(节选)(18分)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1.在第一自然段的“□”里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分)2.第三自然段所描写的是 (雨前雨中雨后)的情景,其中“紫的、黄的、白的衣裳”指的是。

(5分)3.读画“”的句子,说说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5分)4.作者为什么说“花孩子们”的家在天上?(5分)(二)灰雀(节选)(19分)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在选文中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分)2.读一读男孩说的话,从男孩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多选)(4分)( )A.男孩的话都是用肯定的语气说的,说明男孩决定放了灰雀。

B.男孩知道自己错了,要用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C.男孩知道灰雀在哪里,知道灰雀还活着。

D.男孩怕列宁责备他,他要放了灰雀。

3.男孩送回灰雀后,列宁发现他的动作是怎样的?这体现出了什么?(4分)4.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列宁表面上是在跟灰雀说话,实际上是,列宁这样做的目的是。

(4分)5.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多选)(4分) ()A.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放了灰雀。

【语文】专题- 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解析版)

【语文】专题- 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解析版)

专题-说明文说明文阅读(基础梳理)一、说明对象:1、从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___说明文。

(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判断该文是说明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古—今空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外—内、上—下、前—后、远—近(注意要抓住立足点)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一次、原因一结果、现象一本质、特征一用途、一般一个别、概括一具体、整体一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或本段使用了说明顺序(从____到______),对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填具体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或说明的事理。

如是事理说明文,但不能准确表述,可填“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语言来表述。

)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体现关键词(表达效果上的作用)举例子:具体形象(真切)地列数字:准确具体地分类别:条理清晰地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列图表:直观形象地常见题型: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或有什么表达效果?四.说明语言:平实、质朴、准确A、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B、说明文语言风格:生动、形象、准确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词语)典型试题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作用(答题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各部分 规范) 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加突出。
示例
2009河南《速冻食品也新鲜》第⑧段说明速冻食品的解冻方法时,用 “一是……。二是……。还……”的句式,条理清晰地加以说明。
考点聚焦整合
考点三 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 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理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 间顺序、逻辑顺序.
示例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 米……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 ,自16米到21.6米。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 24.8厘米,横528.7厘米。
考点聚焦整合分类别特征就是将事物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地逐一说明。句中通常含有“ 分为、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表序数的词”等 作为标志。
作用(答题规 把……和……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
范)
体、深刻。
示例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苏州园林》)
考点聚焦整合
举例子
列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 特征 深奥的科学知识的方法。句中通常含有“例如、比
如、据说、譬如”等作为标志。 作用(答 通过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题规范) (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 示例
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考点聚焦整合
列数字
特征
运用具体的数字资料介绍事物特点和本质。句中通常含有“数词、 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等作为标志。

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班级姓名【考点概要】1.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说明顺序,理清作者思路。

3.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4.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要考点】1.填空、简答成为主流题型,开放性试题开始登上舞台并成为亮点。

2.强调语言品析。

说明文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洁、此外,在对文艺性的说明文考查中,涉及到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设问、排比、对偶、拟人等。

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其目的不在于抒发感情,而在于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解题方法指导】做说明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步:粗读文章所谓粗读,就是指通读文章,整体感知。

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明确要点、搜集文章的信息,准确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所用的说明方法等内容。

对文章有个初步的理解与认识,这将为下一步做题打好基础。

第二步:精读文章是指在粗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细致的阅读。

具体要求:1.明确说明中心:概括方法,可用公式“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2.理清顺序: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

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重点讲解——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核舟记》全文;B先主要后次要;C先原因后结果;D由现象到本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E 由性能到功用;F由一般到特殊;G由整体到局部:《核舟记》第2段。

注意问题:⑴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⑵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⑶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三)【说明文】期末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三)【说明文】一、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技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看,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点”如何正确理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段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二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6、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二、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2)(3)2.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4.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5.段主要表达方式是:,这样写好在哪里?6.本文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7、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8、用“||”将第段文字分为三层。

9、第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三、阅读《故宫博物院》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2、第段说明太和殿内景是按照顺序写的。

按这种顺序说明时,需要确立空间方位的观察点。

本段确立的观察点是:3、按空间顺序说明往往借助于方位词。

第段文字中使用的方位词有哪些?4、段文字都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请具体其特征,这样说明目的是什么?5、从上述两段文字看,选文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四、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拦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文中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作用分别是2、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3、本段文字的中心是:4、本段开头部分运用了许多数字,有什么作用?5、“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什么?其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期末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四)【说明文】2013、元月(一)饺子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

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

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

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

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

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

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

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

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

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

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

,,,。

3、第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4、第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5、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二)“世界屋脊”多宝藏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西藏是一个能源宝库。

作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这里年平均日照在1500—3250小时,各地太阳能辐射在140—19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自东向西逐渐递增。

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哲古镇光伏电站装机130千瓦,是目前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

西藏境内河湖密布,流域面积大于200旧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多条,湖泊面积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

水能资源天然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30%,其中可供开发的有560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20%。

西藏是全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已查明的地热显示点达600多处,地热总热流量每秒55万千卡。

在众多的地热田中,位于藏北当雄县的羊八井地热田最为著名,是世界上大型的地热田之一。

羊八井电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西藏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其中铬、铜、硼、白云母等13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西藏的铬铁矿是我国紧缺的矿种,其储量和开采量都居全国第一位。

西藏各类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几十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

西藏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博物馆”。

西藏林木树种繁多,其中很多树种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

西藏的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70%,其中很多都是名贵珍稀种类,如冬虫夏草、贝母、雪灵芝、天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