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与乳化》知识梳理(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与乳化》知识梳理(含答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时1 溶解与乳化知识点1 溶解和溶液1.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无色B.透明C.能导电D.均一、稳定2. 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3. 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D.从100 ml溶液中取出10 ml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小4. 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A.彻底消失了不见了B.生成了新的物质C.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了水中D.被水分子遮挡住了5.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的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会分离知识点2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6. 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A.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C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D.加入更多的硝酸钾固体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几个实验。

(1)实验一探究的是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2)实验二中观察到丁中的食盐比丙中溶解得快,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三中观察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的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

知识点3 乳化8.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水清洗沾在手上的蔗糖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稀盐酸清洗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烧杯9. 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A.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B.化妆品及乳制饮品的配制C.用洗发水清洗头发上的油脂D.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10. 下列关于溶解和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乳化作用将油污溶解而除去B.向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乳化剂,可得到溶液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利用了乳化原理D.用肥皂洗衣服利用了乳化原理11. 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讲解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讲解

水中
无色、均匀、透明
无色、均匀、透明
酒精加入 水中
无色、均匀、透明
无色、均匀、透明
泥土加入 有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到
水中
水中,并且固体慢慢下沉
固体下沉
食用油加 有小液滴分散到水中,
入水中 00:50:13
并且小液滴慢慢上浮
油水分层
00:50:13
1、水与泥土混合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由难溶于水的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 中形成的混合物
为什么A烧杯(盛食盐水)中试管里的水加热后能沸 腾,B烧杯(盛蒸馏水)中试管里的水加热后不能沸腾?
2、少数固体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水溶液的沸点升高。 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降低,鸡蛋不易煮熟;盐溶液
沸点升高,鸡蛋易熟。
生活中的事:湿手更易发生触电事故; 电解水实验中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有
利于电解。
【探究实验五】 溶液的导电性
导电性
溶液中的微粒
蒸馏水 酒精溶液
不导电 不导电
H2O 酒精分子、水分子
蔗糖溶液
不导电
蔗糖分子、水分子
稀硫酸 氯化钠 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固体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固体
氢氧化钠溶液
导电 导电 不导电 不导电 导电
自由移动H+、 SO42-、 H2O 自由移动Na+、Cl- 、H2O
测量的温度 温度变化
备注
氢氧化钠晶体和生石灰溶于水都能使混
合 全水物相的同温呢度?升高,这两者的原理是否完
溶硝应解 酸,铵不放同热,,生使石溶灰液溶温降于度水低升与高水;硝发氢酸生氧铵化化合钠反
溶溶解于水,主要是物理基变本化放热蔗。糖、食盐
氯化钠
不变

《物质的溶解》第一课时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物质的溶解》第一课时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五节物质的溶解【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物质的溶解【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性。

(2)知道物质溶解时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收热量。

(3)能够说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白糖在水中的溶解性”过程,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2)通过设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分析及归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体验了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有助于形成对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及团结协作的团体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三、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水和水溶液》的第五节。

本节课需花4个课时进行落实。

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溶解时的热量情况。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实验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中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

本节课可以得出结论: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必须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及该溶剂不能继续溶解的条件下进行比较,这为后续学习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打下了基础。

因而,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级中学的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5岁左右,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基础。

由于目前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初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总体较薄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辅导和帮助。

本节课前,学生对于物质的溶解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接触时比较容易接受。

但是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测假想时,教师应进行引导与评价。

五、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教师】同学们,今天接着上新的内容。

上新课之前,我们照例要复习一下之前的知识。

1.5物质的溶解(第一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1.5物质的溶解(第一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说明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2.在室温下,取另一只装有20毫升的酒精烧杯,加入10克的 硫酸铜,并进行搅拌,视察是否能完全溶解?
硫酸铜在酒精中不能完全溶解。
说明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活动:取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或烧杯,打开汽水或啤酒瓶
盖,将其中的汽水或啤酒倒入杯中,你视察到的现象是 _有__气__泡___冒__出,原因是___压__强__减__少__,__本__来__溶__解__水__中__的_。CO2析出 这说明了气体物质的溶解性可能跟 压强 因素有关。
2.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2)与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有关 (外因)
内因
溶质的种类(性质) 溶剂的种类(性质)
溶解能力 因素
外因
温度 气压(气体)
补充:气体的 溶解能力随温 度的升高而减 小,随气压的 增大而增强
溶解快慢 的因素
固体的颗粒大小 温度 是否搅拌
相同条件下,颗粒越小,溶 解的越快
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溶 解的越快
高锰酸钾和碘分别加入水中
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 碘基本不溶于水。
高锰酸钾和碘分别加入酒精中
高锰酸钾基本不溶于酒精; 碘溶解中都装有20毫升的水,分别
加入10克的硫酸铜和食盐(氯化钠),并进行搅拌, 视察两种物质是否都能完全溶解?
食 盐 硫酸铜 硫酸铜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而食盐则不能完全溶解。
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2.衣服上沾了油污,用水洗不干净,但汽油却能洗去油污。
油污不溶于水,却很容易溶解在汽油中。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3.你冲糖水的时候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得既快又多。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6.3 物质的溶解性(1)课件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6.3 物质的溶解性(1)课件

第五页,共十四页。
资料(zīliào)
呢绒、毛、丝绸等高级衣料用水洗会引起皱 缩、变形和损伤,或不易洗净,故常采用干洗 的方法。干洗剂(xǐ jì)是由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表 面活性剂和少量水(或不加水)及乳化剂组成 的。有机溶剂的作用是溶解衣物上的油污(常用 的有轻石油烃和氯代烃),表面活性剂能防止 溶于溶剂的污垢微粒再沉积。干洗剂尽管对清 洁油性污渍非常有效,但对水溶性污渍的去污 效果却不明显。
不饱和溶液
3、检验饱和溶液方法:
取样,加入少量该溶质,观察能否继续溶解。
4、浓溶液和稀溶液: 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⑵相同温度,同一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第十三页,共十四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6章 溶解现象。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 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高低的道理吗。β-胡萝卜素在水中溶解性小,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大。
的溶质多。
√ (6)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在相同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 (8)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
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
第十页,共十四页。
1、下列因素不会影响(yǐngxiǎng)物质溶解性的是( )
A.溶质的性质
第六页,共十四页。
干洗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它只是用溶剂来去除油垢或 污渍。由于溶剂中几乎不含任何水分,所以称之为干洗 。干洗的溶液可以溶解及去除衣物上的油垢,例如羊毛 及丝类的天然纤维,水洗后很可能会缩水、变形及褪色 ,但是干洗就可以处理得很好。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教案)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上课时教学设计。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

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如氯化钠等。

原来,在溶解过程中会有两种变化。

一种是扩散过程,即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时会吸收热量。

一种是水合过程,即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时会放出热量。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溶解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降低,如如NH4NO3溶解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溶解
物质的溶解吸热与放热在生活中有着应用:
如冰袋、旅行时加热食品等。

了解溶解的
能量变化拓展溶解时能量的变化
课堂练习 1.夏天用脸盆接自来水静置后,盆壁会出现小气泡,而冬天却没有这种现象,这是因为( C )
A.夏天的自来水里有气体,冬天的水里没有
B.夏天的自来水里没有气体,冬天的水里有
C.夏天气温高,自来水里气体的溶解性小,气体。

“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作者:欧群来源:《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12期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2-006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2.031一、内容介绍“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一节内容是第六章的重点,为后面溶解度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设计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己探究。

三个实验分开做,及时交流,评价,效果更好。

在实验设计方面注重控制变量法的引导。

课堂上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

学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得到了强化。

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用实验探究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3.通过实验观察及交流讨论,能总结、归纳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的方法。

4.进一步练习用量筒量液体、振荡试管、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等实验操作技能。

5.认识物质的溶解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6.培养谦虚、合作、求真、求实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互间的转换条件。

二、教学过程三、教学反思本节内容要求学会用探究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要求知识的四个维度能在课堂上融合。

对概念的理解是学生的难点之一,因而本节课不是直接讲解概念,而是通过实验来诠释概念,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为了学习本身,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同时概念的教学不仅只有概念本身,经过仔细的逻辑思考,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使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引入非常自然。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PPT课件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PPT课件
(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 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 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
(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 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 理等。
2020年10月2日
16
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2020年10月2日
17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实验:水、蔗糖和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 如课本P157所示实验装置,首先测得烧杯中冰 水与食盐的混合物温度为-6℃
水 凝固点/℃ 0
蔗糖水 -2
食盐水 -3
1、少量固体溶于水,能使水溶液的凝 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2020年10月2日
18
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
样 蒸馏水 蔗糖溶 氢氧化 氯化钠 稀硫酸 氯化钠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2020年10月2日
3
三种 有颜 色的 溶液
2020年10月2日
4
探究粉笔灰、植物油在水中的分散 现象及讨论、分析 。并思考这两种
物质与前面四种物质分散到水中的 现象相同吗?是否属于溶液?
粉笔灰 植物油 现象
振荡前 现象
振荡后 现象
静置后 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2020年10月2日
12
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 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 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2020年10月2日
13
小结: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

1.5《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

1.5《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
计测量,读数是__3_9_℃____。
3. 在另一个烧杯中加硝酸铵,并使之溶解,再用温度计测
量,读数是__2_2_℃____。
4. 在第三个烧杯中加氯化钠,并使之溶解,再用温度计测
量,读数是__2_5_℃____。
用手摸摸烧杯外壁
硝酸铵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NaOH)溶解于水时温度升高,要放出热量。
硝酸铵(NH4NO3)溶解于水时温度降低,要吸收热量。 氯化钠(NaCl)溶解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酒精
硫酸铜晶体
说明: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内因 活动二和活动三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及溶剂的性质有关。
新知讲解
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 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 高低的道理吗? β-胡萝卜素在水中溶解性小,而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大。
2. 在其中一个烧杯中加氢氧化钠,并使之溶解,再用温度计测量,读数是________。 3. 在另一个烧杯中加硝酸铵,并使之溶解,再用温度计测量,读数是________。 4. 在第三个烧杯中加氯化钠,并使之溶解,再用温度计测量,读数是________。
2. 在其中一个烧杯中加氢氧化钠,并使之溶解,再用温度
小结
吸热 放热 温度变化不明显
溶解时热量变化
定义
溶影 解响 性因

溶解程度
溶质、溶剂性质
内因
温度 压强
外因
不 饱 稀浓
饱 和 溶溶
和 溶 液
溶 液
液液
1)溶液是否饱和具有条件性和暂时性:
要求“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 剂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才有 确定的意义,因为条件(温度、压强、 溶质及溶剂的量)改变时,饱和溶液 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第六章第一节_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六章第一节_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 活动结论: 汽油 能 (能或不能)溶解食用油; 水 不能 (能或不能) 溶解食用油,但是洗洁精可以乳化油污。
七、乳化作用:
• 食用油不易溶于水,而洗洁精、洗衣粉等 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类物 质以细小的 液滴 比较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乳浊液 形成 ,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
分层达标检测A组答案
溶质:像食盐这种 被溶解 的物质叫做溶质。
三、溶液的基本特征
稳定 性 • 它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将溶液长期放置,不 会出现沉降或分层的现象。 均一 • 性 它指溶液中各部分均匀一致,性质相同。
食盐分散在水中时的微观图
水 氯化钠 水分子
氯离子 钠离子
a. 溶解前 b. 溶解中 c. 溶解后
四、电离
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溶质质 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 现用1000g生理盐水给某病人输 9 液,则有 克氯化钠 和 991 克水进入病人体内。
本课时小结
1、概念 溶 2、组成 3、特征 液 4、能量 5、电离 1、与溶液的异同
浊 液
2、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用
六、浊液与溶液
• 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 • 不同点: 是否具有均一、稳定性。
请同学按小组完成实验内容,记录 实验现象,分析、总结问题答案
注意:分工要明确,操作要积极。 操作要规范、安全。
• 活动现象: 1、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然后向试管中滴入两滴食用油, 用力振荡,观察到 油滴分散到水中 ,静置一段时间,观察 到 油漂浮在水面 。 2、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3体积的汽油,然后向试管中滴入两滴食用 油,用力振荡,观察到 形成均一、稳定的液体 ,静置一段时间,观 察到 。 无明显变化 3、在1中的试管里加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观察 到 小油滴细小均匀分散在水中 。

6.1 物质的溶解 (第一课时)

6.1   物质的溶解   (第一课时)
(设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有什么用途?
(设问)物质在水中分散会产生哪些现象?
与学生分析讨论:
(1)什么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
(2)什么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水中
(3)什么物质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透明的体系?
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固体沉降)
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液体分层)
与学生比较生石灰放入水中放热的原理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方法能加快物质溶解的原理
教后记:
教学课题
6.1物质的溶解(第一课时)茅志中
学情与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变化,由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的分散,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等现象,揭示了溶液的基本特征和某些性质,同时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和某些性质及用途
学生理解均一、稳定的含义
辨析:
(1)凡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3)溶液一定是液体
只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是溶液。如合金、空气
(4)两种物质同时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还是溶液吗?
பைடு நூலகம்对比探究
观察现象
认识乳化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思考:除去油污还有什么办法?
实验探究:分别将氢氧化钠、硝酸铵、食盐溶解于水后观察溶液温度的变化,并记录
——加洗洁精,振荡
与学生分析乳化作用的原理
(设问)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是否发生改变?
有的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氢氧化钠固体
有的物质溶于水吸收热量:硝酸铵固体
有的物质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氯化钠固体

高青县第七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2课时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

高青县第七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2课时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

C.空气 D.二氧化碳
D.5∶1
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有关说法中准确的选项是D哪一项:( )
A.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対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恰当使用,造成了温室效应、
酸雨、赤潮、白色污染、潮汐等环境问题
B.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植物为原料的化学新工艺
C.北京等城市雾霾天气是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导致的结果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 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 体不好哦~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第二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
1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
映,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B )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充足或过量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 A )
C.铁片、酒精溶液、盐酸
D.酒精溶液、蔗糖溶液、食盐水
5.用蒸馏法可使海水淡化,海水煮沸时的温度 高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
于”)100 ℃,蒸馏出来的淡水比海水 容易 (填〞容易”或〞不易”)结冰,出现以 上两种现象的原因是 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
6.小英把氯化钠溶液注入一广口瓶后,做了如下图的实验,电灯亮了。这个实验 说明:氯化钠溶液能够 导电 。在电路的导线中定向移动的带电粒子是 电子 ; 在溶液中定向移动的带电粒子主要是 Na+ 和 Cl- (用化学符号表示)。

1.5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32张)

1.5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32张)

2.物质在溶解时往往会有温度变化,它与吸热、放 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D ) A.有的温度会升高,是放热 B.有的温度会降低,是吸热 C.有的温度不变,放热和吸热等效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硝酸钾晶体
实验1:分别取出适量上述溶液加入A、B、C三支试管中, 再分别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振荡,视察固体是否 溶解。 现象:试管中的硝酸钾固体不能再溶解。如此我们便称之为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4.浓溶液和稀溶液
实验步骤:
①先测水温 ②边加药品边用玻璃棒搅拌 ③再测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④比较温度 ⑤得出结论
实验表明: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 氢氧化钠等;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取热量,使溶液 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 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等。
牛刀小试
1.在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搅拌 后蔗糖很快溶解;再向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搅拌后 有部分蔗糖不再溶解。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 A.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无限的 B.加入的蔗糖越多,能够溶解的数量也越多 C.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D.在20毫升的水中,不能溶解一药匙蔗糖
2.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实验1:
将1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毫 升水的烧杯中,并进行搅 拌,蔗糖能完全溶解吗?
能 逐渐增加放入水中的蔗糖,蔗糖是否都能完全 溶解? 不能
实验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 是有限的
探究实验2: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习题)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习题)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习题一、基础达标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碘能溶于汽油不能溶解于水的实验事实说明了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B.水能溶解食盐而不能溶解碘的实验事实说明了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C.硝酸铵溶解于水吸热,说明硝酸铵溶解水时只发生了吸热的扩散过程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蔗糖,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固体蔗糖的质量不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一种均一的、稳定的、无色的混合物B.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可以使物质溶解的更多C.10mL酒精和20mL的水混合可得到30mL的酒精溶液D.用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3.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A.①②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⑤4.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溶解性无关的是()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B.盛石灰水的瓶口有一层白膜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D.咸菜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霜”5.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性不相同B.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不相同C.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取决于溶质、溶剂的性质,同时受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的影响D.溶解度和溶解性是同一概念6.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7.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出来的是()A.食盐固体和碳酸钙粉末B.酒精和汽油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D.氢气和一氧化碳二、综合提升8.完成学习任务后,小森同学倒了一杯糖水,猛一喝,吃惊不小:“这水咋变成咸的了?”原来,他在父亲准备的盐水中又加了糖.水中溶解了食盐后,还能再溶解糖吗?他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的实验探究活动,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猜想预测】:根据生活经验,一个容器盛满大豆后,还能再装入小米,因此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查阅资料】: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为紫红色【设计实验】:(1)向20毫升水中加入食盐直到不能再溶解(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固体,发现固体______溶液颜色变成______.(3)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之后发现食盐仍不能再溶解.【解释结论】:(1)______.(2)高锰酸钾溶解后再加入食盐,食盐不能再溶解,说明加入其它溶质后______增加食盐的溶解(填“能”或“不能”)【拓展反思】: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继续加入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减小”,下同)若加入蔗糖,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_.9.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一节物质的溶解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一节物质的溶解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一节物质的溶解某某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六章第一节物质的溶解二. 教学目标1. 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2. 了解乳化作用的原理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3. 固体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会发生的变化情况;4. 培养学生细心的好习惯,使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5. 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重点:1. 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溶液的微观知识;2. 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乳化。

三. 具体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需要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物质在分散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现象?水溶液的性质与纯水的性质有哪些不同?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溶液探究实验①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②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③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④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3)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溶液各处密度、浓度一样,性质相同。

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不变,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

(4)乳化①油脂的洗涤方法一:用能溶解油脂的物质(如汽油);方法二:用乳化方法。

②乳化:油脂难溶于水,在它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能使油脂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均匀悬浮于水中形成乳浊液,再随水漂走;③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④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⑤乳化的应用。

(5)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熟石灰除外);固体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

2、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溶液与水的性质的比较①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②某些固体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课件2021—2022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课件2021—2022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
1.5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课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引入
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溶剂里形成溶液。 溶液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物质。 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那么, 各种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哪些特性呢?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物质的溶解性
1.将 1药匙蔗糖放入盛有 20毫升水的烧杯中, 进行充分搅拌,你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 2.逐渐增加放入水中的蔗糖的数量,你观察 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4.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蔗糖在水中溶解速度 的是( ) A.多加蔗糖 B.用玻璃棒搅拌 C.将颗粒磨碎 D.升高温度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再见
B.氯化
C.氢氧化钠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蔗糖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2.下列因素;①温度 ②固体物质的种
类 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
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度的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都是固态物质 B.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所有物质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都要吸收热量
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在 2 只烧杯中都装入 20毫升的水,在其他 条件也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在 2 只烧杯中 分别加入 10 克的蔗糖和 10 克的食盐,充 分搅拌。两种物质是否都能完全溶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
常州市清潭中学冯源 07.3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基础上着重理解溶液
②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以及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
③认识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探究,学习对生活实际及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溶液的广泛用途与人生活息息相关。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有所了解
2、教学重点::
①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②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③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

④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

3、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形成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学过程:
【引入】本节课起我们将共同学习溶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将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像我们将糖分散到水中形成糖水;将碘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碘酒等等。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将物质分散到水中的。

【交流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应用。

【教师引导】物质分散到水中情况是否一样?
【演示实验】高锰酸钾、泥土、食用油在水中的分散
【交流讨论】看情况可以提示从相同和不同之处入手分析
均匀分散;
稳定不易分离——只要水不蒸发还有温度不变,就不会分离成两种物质聚在一起。

【总结】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练习】1、课本第159页第2题(目的:通过练习加深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2、课本第158页第1题
【联系实际问题】
1、为什么在溶液里进行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例如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固体就慢,在溶液中是由于粒子分散无规则运动,碰撞几率高。

2、动物摄取养料:米消化成葡萄糖溶液
蛋消化成味精一类物质——氨基酸
油消化成肥皂一类物质
3、植物获得养料:肥料有机物腐熟过程成为可溶物质。

【活动与探究1】通过洗洁精洗去油污的探究活动认识乳化现象
【阅读】课本155页拓展视野:乳化作用
【引导】我们刚才探究的是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那么物质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是否会发生改变?
【活动与探究2】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溶解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小结】物质溶解时可发生温度变化:溶解硝酸铵时温度会降低、溶解氢氧化钠时温度会升高(补充说明溶解浓硫酸时温度也是升高)
【活动与探究3】加速溶解的方法
先假设课后回家验证
【作业】课本159页第5题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