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二)

合集下载

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

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

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1.引言1.1 概述概述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也被称为血小板减少症。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小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的过程。

然而,当体内血小板数量出现异常下降时,就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这可能包括骨髓损伤、自身免疫疾病、感染、药物反应等。

无论其原因如何,血小板减少都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低血小板计数会导致患者出现易出血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帮助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情况,制定了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

这些指南基于对血小板计数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类,以便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快速判断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然而,目前已存在的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

因此,本文旨在概述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的重要性,并回顾目前已有的指南,探讨其优缺点,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案。

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我们才能使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更加科学、全面和实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来讨论血小板减少的定义和背景知识,以及影响因素和分类。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强调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的重要性,并介绍现有的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指南。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血小板减少的相关知识,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各部分的内容。

1.3 目的本篇长文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份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的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评估和管理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着出血风险的增加。

因此,了解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程度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儿童

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儿童

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儿童
临床通常不存在血小板分级的概念,此处可能指的是血小板分度,正常人血液中含有(100-300)×10^9/L,通常将血小板计数<100×10^9/L定义为血小板减少,而血小板减少主要又可以分为Ⅰ、Ⅱ、Ⅲ、Ⅳ度。

1、Ⅰ度:是指血小板的范围在(75-99)×10^9/L,此时患者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但是可以从事日常活动,例如洗碗、扫地、做饭等,避免重体力劳动,如搬砖;
2、Ⅱ度:是指血小板的范围在(50-74)×10^9/L,此种情况洗碗等日常活动也应尽量避免,以休息为主,避免磕碰等引起出血;
3、Ⅲ度:是指血小板的范围在(26-49)×10^9/L,由于血小板已经严重减少,所以应注意严格卧床休息,并遵医嘱使用咖啡酸片、升血小板胶囊等药物,提升机体的血小板含量;
4、Ⅳ度:是指血小板的范围小于25×10^9/L,血小板数量极低,有自发性出血的危险,需要警惕颅内出血,建议立即到血液内科或急诊科就诊,由医生立即给予输注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及处理

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及处理

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及处理
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级标准主要依据血小板计数(PLT)进行划分,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 轻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在(100-150)×10^9/L之间。

2. 中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

3. 重度血小板减少(也称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其中<20×10^9/L为极重度。

处理原则:
- 对于轻度减少且无明显出血症状者,定期监测,查找并去除病因。

- 中度和重度血小板减少需积极寻找原因,如药物引起的则停用相关药物,若为疾病导致,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 若血小板过低伴有出血风险时,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悬液以快速提升血小板数量,同时使用或考虑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必要时采用脾切除手术或其他新兴疗法。

此外,注意休息,避免外伤,预防感染也很重要。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治疗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治疗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治疗如今,血小板减少已经成为严重损害人体血液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该病对人体的损害比较大,医院专家指出,若是不能及时治愈的话,还会诱发其他疾病,最终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生活中,一旦患了这种疾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可用中药卷柏紫癜方,争取早日康复。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一、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

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

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二、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

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

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

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三、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

脾切除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方法之一。

血小板减少治疗方法一、心理治疗:有些血小板减少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和调养时,情绪会非常低落、焦虑。

然而这种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的恢复,所以为了帮助患者更快的治愈疾病,一定要保持心情的愉悦。

二、一般治疗:急性病人主要于发病1~2周内出血较重,因此发病初期,应减少活动,避免创伤,尤其是头部外伤,重度者卧床休息,应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

给予足量液体和易消化饮食,避免腔黏膜损伤。

三、输新鲜血或血小板: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方法要谨慎选择,这种方法仅作为严重出血时的紧急治疗。

因为血小板减少患者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输入的血小板可很快破坏,寿命短暂。

所以输血或血小板并不能有效提高血小板数量。

四、根据病情着实而定:中医学的治病以宏观辨证为主,现代医学的诊治以微观诊察为主,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辨证与辨病结合,可取长补短,扬长补短。

辨证治疗血小板减少,无论哪一型,均可酌加有提升血小板作用,可收到良好效果。

血小板减少最好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最好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最好治疗方法血小板减少是指体内的血小板数量不足正常范围的情况。

血小板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细胞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凝固,起到止血的作用。

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导致出血,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自然疗法等。

药物治疗1. 血小板生长因子:促进骨髓中血小板的生长,从而增加体内的血小板数量,如血小板生成素。

2. 免疫抑制剂:若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自身免疫攻击造成,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系统的自身攻击功能,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

3. 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免疫细胞对血小板的攻击,如泼尼松等。

4. 药物治疗考虑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如寄生虫感染等。

除了以上药物治疗,因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症状如出血等应按照临床表现及时给予止血药物的治疗,如克服利安、纤维蛋白原等止血药物。

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是指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替换患者不足的正常血小板。

这些治疗方式都是在严格的医疗条件下进行的,并且需要供体与患者的HLA匹配。

自然疗法在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中,自然疗法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改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1. 合理饮食:应适量多饮水,增加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B族等与血液有关的营养成分的食物。

应避免碱性食物,如芹菜、豆腐等。

2. 调节情绪:情绪与血小板减少有关,消极、紧张、疲劳等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3. 锻炼身体: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血小板减少的恢复。

锻炼应轻松愉快,不会过度疲劳。

总之,血小板减少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同时自然疗法也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出现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2015成年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二线治疗方案选择

2015成年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二线治疗方案选择

疗失败率为28%,术中转行开腹手术的患者比例为6%,该分
析结果证实腹腔镜脾切除术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治疗反应。 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伤口 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缩短成年人ITP患者接受脾切除术 治疗后住院时间,且术后患者恢复快、手术费用低[7]。 脾切除术的安全性较高,其并发症是可预防的。脾切除术 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主要为出血、感染及血栓发生,长期并发症 主要为败血症及血栓发生。大部分接受脾切除术的成年人 ITP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可通过专业的手术技能、选择 符合脾切除术适应证的患者、周密的围手术期准备、术前提高
切除术后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但该研究缺乏脾切 除术与其他治疗方案相关数据的对比,不能说明脾切除术优于 其他治疗方案。接受脾切除术后成年人ITP患者发生致命性
感染的风险增加。Thomsen等[12]研究结果发现成年人ITP患 者接受脾切除术后90 d内败血症的发生风险最高,为健康个体 的14.0倍(95%CI:5,1~43.2),1年后败血症的发生风险为健
疗反应较好,术前并非一定需采用该方法对疗效进行预测。 接受脾切除术后成年人ITP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增高为部分医师及患者延迟应用脾切除术进行治疗,延误最佳 治疗时机的原因。Kojour等嘲对成年人ITP患者接受脾切除 术后30 d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该统计结果显
2008年期间发表的23篇成年人ITP患者接受脾切除术的相关
患者血小板计数,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及预防血栓发生等措施
预防患者接受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达到预防感染的
目的,可在成年人ITP患者接受脾切除术前至少2周接种肺炎
链球菌疫苗、脑膜炎疫苗及流感疫苗,在脾切除术后每5年接 种1次肺炎链球菌疫苗邙]。另外,对妊娠期或有生育计划的成

DIC 病理生理学(二)

DIC 病理生理学(二)

DIC 病理生理学(二)
DIC 病理生理学是一种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其病理生理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血小板减少:DIC 病理生理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血小板减少,这是由于血小板被过度消耗和破坏所致。

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倾向,严重时会导致内脏出血。

2. 凝血酶形成:DIC 病理生理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凝血酶形成。

当机体遭受到严重的创伤或感染时,会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凝血酶的形成。

凝血酶会使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阻塞。

3. 纤维蛋白溶解:DIC 病理生理学的第三个特点是纤维蛋白溶解。

当机体遭受到严重的创伤或感染时,会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导致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会使血管壁变薄,导致出血。

4. 微循环障碍:DIC 病理生理学的第四个特点是微循环障碍。

当机体遭受到严重的创伤或感染时,会导致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会使血液流动不畅,导致组织缺氧,加重病情。

5. 炎症反应:DIC 病理生理学的最后一个特点是炎症反应。

当机体遭受到严重的创伤或感染时,会激活炎症反应,导致体内炎症因子的释放。

炎症反应会加重病情,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DIC 病理生理学是一种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其病理生理学特点主要表现在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溶解、微循环障碍和炎症反应等方面。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诊断和治疗 DIC 病理生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特征是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以防止大量出血。

因此,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易出血并面临更高的出血风险。

虽然血小板减少症可以由健康人群患有,但诊断标准有助于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Diagnostic Criteria有几个临床诊断标准可以用来确定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每个标准都有自己的特征。

第一个是血小板颗粒比率。

血小板颗粒比率指的是患者的血液中血小板颗粒数量与血小板总数之间的比率。

根据《国际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IPTDS),正常血小板颗粒比率应为至少50%。

其次是血小板大小分布宽度(MPV)。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大小分布宽度应该在7.5-11.5μm之间,但在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中,MPV通常会偏低,比正常水平低2.5μm或更多。

第三个是血小板形态指数(PDW),PDW是血液中的血小板的形态统计分析的指标,它是血小板的大小指标。

根据IPTDS,正常PDW水平应该在13-15%之间。

最后一个诊断标准是血小板平均体积(MPV),MPV可以帮助医生定性血小板是否正常。

根据IPTDS,正常MPV水平应该在7.5-11.5μm之间。

血小板减少症的其他诊断标准除了上述常见的四个临床诊断标准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诊断标准可以用来诊断血小板减少症。

这些标准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沉淀试验,血小板膜碎裂试验和板血浆比率,以及检测血液中的血小板抗原(HPA)的血清学检测。

血小板减少症的根本原因血小板减少症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由疾病(如癫痫,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IV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由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和骨髓移植引起的毒性反应;和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Conclusion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患有该病的患者易出血并面临更高的出血风险,因此诊断标准对于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十分重要。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及鉴计数减少,血细胞形 态无异常。
2. 体检脾脏一般不增大。 3.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有成
熟障碍。 4. 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二)鉴别诊断
1.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脾功能亢进;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白血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
(三)分型及分期
1.新诊断的ITP 指确诊后3个月以内的ITP病人。 2.持续性ITP 指确诊后3~12个月血小板持续减少的ITP病人。 3.慢性ITP 指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ITP病人。 4.重症ITP 指血小板<10×109/L,且就诊时存在需要治疗的出血症状或常规治疗中发生新的出 血症状,需要采用其他升高血小板药物治疗或增加现有治疗的药物剂量。 5.难治性ITP 指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病人:脾切除后无效或者复发;仍需要治疗以降低出血的危 险;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确诊为ITP。

血小板减少症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症ppt课件
带来了挑战。
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目前针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手段 有限,许多患者对现有治疗反应不 佳,因此需要研发新的治疗策略。
临床研究难度
由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数量相对 较少,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较为 困难,需要采取多中心合作的方式 。
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01
进一步深入对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新
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急性型血小板减少症,应优先考虑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慢性型 血小板减少症,可选择使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
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选择使用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等免疫治疗;对于脾 切除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的治疗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开展多中心合作
02
通过开展多中心合作,共享研究资源和数据,加速临床研究的
进程。
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03
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和诊
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特定生物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正在研究 中,有望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 方案。
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血小板减少症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包括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和针对肿瘤相关 血小板减少症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疾病异质性
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复杂,存在多种不同的疾病类型 和亚型,这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开展定期筛查
鼓励居民定期进行体检,对血小板减少症进 行筛查。针对高危人群,如患有免疫性疾病 、病毒感染、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应加强 筛查力度。

血小板减少症分级标准

血小板减少症分级标准

血小板减少症分级标准
1. 轻度血小板减少症(100-150 × 10^9/L):血小板数量稍低
于正常范围,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只表现为轻度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2. 中度血小板减少症(50-100 × 10^9/L):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皮下淤血、黏膜出血等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3. 重度血小板减少症(<50 × 10^9/L):血小板数量非常低,
会导致严重的出血,如广泛皮肤瘀斑、黏膜大出血,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如脑出血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级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医疗机构或专家的意见有所不同,以上仅为一般参考。

确诊和治疗血小板减少症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
血小板存活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只有 数小时(正常为8~10天)。
6.其他
慢性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可 以异常。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1. 广泛的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 2. 多次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 3.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4.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病因与发病机制
1.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PAIgG 抗体通过Fab片段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
结合了自身抗体的血小板通过与单核-巨噬细胞 表面FC受体结合,而易被吞噬破坏。
血小板膜抗原 血小板自身抗体 血小板 单核/巨噬细胞 Fc受体
抗体不但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还造成巨核细胞增 殖和成熟障碍。
血小板与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性,抗血小板抗体 同样作用于骨髓中巨核细胞,导致巨核细胞成熟障 碍,巨核细胞生成和释放均受到严重影响,使血小 板进一步减少。
7.部分性脾栓塞术
• 用介入的方法,阻断脾脏外周皮质的供血动 脉,保留脾脏中心的部的髓质供血动脉,使 脾脏皮质缺血、坏死、液化并逐渐吸收,达 到部分切除脾脏的目的。
• 部分性脾栓塞术尤适用于儿童期激素治疗无 效的ITP。
2.免疫功能异常 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 CD8+细胞增加, CD4+细胞减少
3. 雌激素的作用 证据:女性多;青春期、绝经前后、妊娠 发生或加重。 机制:不详。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 多见于1~5岁小儿 2.季节 春季发病率较高 3.感染史 急性患儿于发病前1~3周常有病 毒感 染史
4.出血
以自发性皮肤和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 皮肤:瘀点、瘀斑,分布不均,四肢多 黏膜: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血
5.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1) 泼尼松治疗有效 (2)切脾治疗有效 (3) PAIgG增多 (4) PAC3增多 (5) 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多巴丝肼片致血小板减少二例

多巴丝肼片致血小板减少二例
8 l ̄ , x O L 中性 粒 细 胞 07 , 巴细胞 0 0 红 细胞 34 1 , . 淋 0 . , 3 .x 0 2 次 检查 血 小 板 均 为 5 x 0 L 患者 服 用 药 1 月 前 曾在 我 院 9 1 ̄ 。 个 检查 血 小 板 均 为 1 0 lg . 虑血 小 板 减 少 系 多 巴丝 肼 片 或 3 x O/ 考 L 地 西 泮 片所 致 。故 首 先 停 用 多 巴 丝 肼 片 观 察 , 续 服 用 维 生 继
9 田青平 , 李鹏 , 仇丽霞 , . 算法在经皮给药微 乳载体处方 等 遗传 优化中的应用 . 药学学报 ,0 84 ( 2 :2 8 13 . 20 ,3 1 ) 12 — 2 2 1 杨 日容. O 一种基 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医学图像配准算法. 常熟理工 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20 ,2 8 :2 — 2 . ,0 8 2 ( ) 12 14 1 郭东星, 1 仇丽霞 , 张满栋. 均匀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数理医药学杂
3 李志强 . 牛小媛 . 高瑾 . 帕金森病脑 多巴胺转运体 的核素显像 与综合评分量表研究. 山西医药杂志 ,0 7 3 (1 :6— 6 . 2 0 ,6 1 )9 3 95
( 收稿 日期 :0 0 0 — 9 2 1— 7 1 )
讨论
多巴丝肼 是左 旋多 巴和苄丝肼组成 的复方制剂 。
多 巴胺 是脑 中的一种 神经递质 , 帕金森症患者脑基底神经节 中多 巴胺含量不 足 。左 旋多 巴是 多 巴胺生 物合成 的中间产 物. 是多 巴胺前体 , 在芳香族 L 氨基酸脱羧酶 的作用 下生成 一 多巴胺 。左旋 多巴可 以通过血脑屏 障, 而多巴胺本身不能 , 因 此左旋多巴被用作前药来增加多巴胺水平[。 J ] 给药后 . 左旋多 巴在脑外 以及 大脑 组织 中发生快速脱羧

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

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

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
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又称为重度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罕
见但严重的血液疾病。

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两个方面。

在临床表现方面,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皮肤和黏膜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

这些症状通
常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所致。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外周血涂片鉴定、
骨髓检查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的诊断标准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

此外,骨髓检查
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骨髓中血小板生成减少或缺如是重度血小板
减少症的特征之一。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诊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时还需
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等。

总的来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二线治疗的热点问题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二线治疗的热点问题

DOI:10.3969/j.issn.1673-5323.2019.06.003·专题论坛·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二线治疗的热点问题胡群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血液科通讯作者:胡群,Email:qunhu2013@163.com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管理,特别是持续性或慢性ITP的管理,是血液科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当标准的一线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满意时通常需要考虑二线治疗,而二线治疗疗效的不确定性,以及很多新药在儿科应用的临床试验有限等,增加了儿童患者中二线治疗药物选择的困难。

儿童ITP的二线治疗,国内外首先推荐的药物均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血小板生成素(TPO)及TPO受体激动剂等。

脾切除术是成人ITP常用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治疗方法,常可获得长期的缓解,但由于脾切除的长期副作用,目前儿童和成人患者都倾向于采用药物治疗,尽量避免脾脏切除手术。

值得注意的是,进行二线治疗前必须对病人进行重新评估,以排除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免疫性因素。

以下对儿童ITP二线治疗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1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儿童ITP的治疗已有多年的历史,但仍存在很多争议,比如糖皮质激素的种类、剂量和疗程,以及与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相比,其疗效、副作用有何不同等。

目前主要是大剂量地塞米松,以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1 1 大剂量地塞米松(HD DEX) HD DEX在成人难治性ITP中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肯定,每月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应用的方案已广为应用,甚至被推荐为成人ITP的一线治疗。

在儿童ITP中,也显示了治疗的有效性,被推荐为二线治疗[1]。

在一项HD DEX与传统剂量强的松治疗成人ITP的对照研究中,传统剂量强的松[1mg/(kg·d)×3周]的治疗反应率为59%,而HD DEX(40mg/d×4d)者达85%,但只有50%的病人在治疗后6个月仍能保持血小板计数>50×109/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视点是怎样的?中医如何认识以及介入治疗呢?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尤以女青年为多见。

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及瘀斑,皮肤黏膜出血,甚者鼻出血、吐血,尿血便血,内脏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中医"发斑"、"血证"范畴,病因:由于热毒炽盛,气不摄血,致使血妄行;或可能为肝实脾虚,肝木凌土,脾不统血而引发该病。

病情长久不愈会导致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

中医治疗方法大致为:清肝扶脾,滋阴降火,益气养血。

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选用中药方剂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以止血为要。

主要病机为热、瘀、虚三种。

治疗方面,以清热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参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等法,以达到标本兼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

症状多变,临床表现可见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口鼻出血,甚至重要脏器出血,有些病例无出血症状,仅有眩晕、疲倦等表现。

患者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

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得了血小板减少怎么办?究竟该怎么治疗血小板减少呢?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出血,在发病前期,皮肤会出现针扎样红点,之后会发展成块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黄豆粒,大的能达到手掌那么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跟白血病的一些症状相似,有些患者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就是准白血病,心理压力很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专家解释,目前认为紫癜病是因为单纯的血小板减少使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而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只是白血病的症状之一,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细胞、红细胞等都不正常,它们完全是两码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尤以女青年为多见。

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及瘀斑,皮肤黏膜出血,甚者鼻出血、吐血,尿血便血,内脏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中医"发斑"、"血证"范畴,病因:由于热毒炽盛,气不摄血,致使血妄行;或可能为肝实脾虚,肝木凌土,脾不统血而引发该病。

病情长久不愈会导致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

中医治疗方法大致为:清肝扶脾,滋阴降火,益气养血。

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选用中药方剂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以止血为要。

主要病机为热、瘀、虚三种。

治疗方面,以清热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参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等法,以达到标本兼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治疗,由于该病跟白血病的一些症状相似,有些患者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就是准白血病,心理压力很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目前认为紫癜病是因为单纯的血小板减少使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而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只是白血病的症状之一,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细胞、红细胞等都不正常,它们完全是两码事。

希望患者朋友们不要过于有压力,尽量保持平和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给自己一份康复的信心。

那么如何有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呢?
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虽然激素能升高血小板,但是激素减量或停止后,血小板又会下降;经常使用激素,对人体副作用非常大,在治疗的同时还会引起如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其他治疗方法如输注血小板、脾脏切除等方法治疗,虽能起到一定疗效,但因消耗快、费用高、副作用大,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

采用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常规疗法,因激素的禁忌症和副作用而使很多血小板减少患者形成激素撤减综合症而不能根治。

而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易导致骨髓抑制和诱发肿瘤的危险而不能广泛应用。

近年来,大剂量丙球冲击,血浆置换等新疗法不断出现,但仍缺乏根本性的治疗措施。

越来越多的患者将治疗的焦点锁定在中医中药上。

那么中医中药在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到底有怎样的优势和特色呢?
中医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改善出血症状快、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ITP患者所接受。

虽然中药治疗疗效不如激素疗效快,
但比激素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采用“增加免疫固本法”治疗血小板减少,以凉血解毒活血为主,兼顾益气养阴。

中医治疗以髓入手,全身治疗,使病症开始好转,人体恢复正常生理机能。

奇恒之腑的髓到全身各器官,损有余而补不足,修复已造成的器官损害,使病症开始好转,形成新的人体状态。

由于器官损害的多样性,根据病情随症加减调整处方中药药物治疗,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衷心祝血小板减少患者早日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