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阶级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2.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
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形式等方面。
二、生产与再生产理论1.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人们利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2.再生产: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和扩大。
它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3.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通过积累和投资等方式,使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它包括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价格、供求等市场因素来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计划为指导,通过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公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分配与消费理论1.分配:分配是指社会产品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它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种形式。
2.消费: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它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种形式。
3.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而生产又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五、阶级与国家理论1.阶级:阶级是指由于人们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它具有特定的共同利益和对立利益。
2.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它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1 政治经济学概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实践性 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任务
23:02:36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一、经济的含义 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3:02:36
威廉•配第
威廉•配第(1623-1687),英国汉 普郡人。牛津大学医学博士,皇家 医学院教授,曾任克伦威尔的私人 医生和秘书。 提出了“自然价格论”,劳动价值 论的奠基人之一。名言:“土地是 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马克思认为,威廉•配第是“现代政 治经济学的创始者”。
23:02:36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 往地上扔一张白纸? —— 往地上扔一张百元的钞票?
23:02:36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揭示 客观经济规律
规律就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 经济规律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和经济过 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P16)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经济规律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具有历 史性; 人有主观能动性,经济规律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23:02:36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家政管理 重商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重农主义
古典政治经济学 庸俗经济学
卡尔· 马克思
23:02:36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人类科学经济思想的结晶 马克思对科学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 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2、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
芽
3、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与核心是劳动价值论、剩
余价值理论,它们都是建立在商品分析的基础之
上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最单纯的因素 ——商品开始,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结构。商品这个东西,千百 万人,天天看它,用它,但是熟视无 睹。只有马克思科学的研究了它,他 从商品的实际发展中作了巨大的研究 工作,从普遍的存在中找出完全科学 的理论来”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马克思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 始来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
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 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 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马克思
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甚至人和人之 间的一切联系,也采取了商品的形式 。
第一章 Political Economy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第二节 商品价值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一. 商品二因素 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四.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得到了很大
⑤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的交换价值
任何商品都有价值,但商品的价值不能 自我表现出来,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 表现出来。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 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就是交换价值。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1)?“ 经济” 的涵义a. 古汉语中: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b. 在西方文献中: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又赋予此词以谋生手段的涵义。
c. 近代和现代意义上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节约、精打细算;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经济学的出现a. 色诺芬的《经济论》表明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研究的是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题,即家庭管理。
b.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c.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是神学论着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重商主义(16-17c初)(2)古典政治经济学(17c中叶-19c初)(3)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18c末-19c30s)(4)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萌芽:重商主义学派16-17世纪初,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学派。
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目的在于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而是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大学经管类课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篇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导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一节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二、私营经济
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式。
三、外贸经济
国外投资者根据我国有关涉外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
独资的形式在大陆境内开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包 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形式。
暂停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 四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封面
第一篇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篇 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 第四篇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暂停
第一篇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导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一篇 社会主义基本经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国有和集体资 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一)股份制 (二)股份合作制
暂停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一、个体经济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以劳
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公有制成份和非公有制成份在企业
内部结合的经济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1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新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 表现形式。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2.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 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只绵羊
第二节
(四) 货币形式
货币
50斤谷物 = 2把斧子 = 40尺布 = 1只绵羊 = 其他种种商品 =
5克黄金
第二节
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
使用价值 和价值 商品的内在矛盾 具体劳动 和抽象劳动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商品与商品的外部对立 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 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私有制 商品生产存在的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 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第二节
货币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 2把斧子 主动作用 被动作用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第二节
三、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尺度: 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 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是想 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2.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 现 3.价格标准:计量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 币单位,叫做价格标准。
政治经济学的三个定义(一)
政治经济学的三个定义(一)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及理由•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社会组织和公共政策的影响的学科。
它探讨了政治和经济如何相互作用,如何塑造社会和影响个体行为。
•理由: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至关重要。
政治与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两个核心要素,它们的相互作用对于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中不平等、权力结构、资源分配等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
2. 政治经济学的三个分支政治经济学是对政治和经济相互关系的研究•定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探寻政治因素对经济决策和制度的影响,以及经济因素对政治行为和政府决策的影响。
•理由: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政治决策和经济制度相互作用,会对社会的繁荣和公平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政府采取某些经济政策,以及经济因素如何塑造政治行为。
政治经济学是对政治与经济权力关系的研究•定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和经济权力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实现权力的掌握和运用,以及这种权力对社会组织和公共政策的影响。
•理由:政治和经济权力的关系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揭示政治和经济权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我们理解为何一些群体或个人能够通过掌握经济资源来获取政治权力,以及这种权力如何塑造社会组织和公共政策。
政治经济学是对经济政策和公共政策的研究•定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政策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影响,探索政府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公共目标,以及这些政策对社会和市场的影响。
•理由:经济政策和公共政策对于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公共利益至关重要。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府为何采取某些经济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社会和市场的效果。
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经济政策和公共政策的成效,为决策者提供指导。
政治经济学原理 1-2 章
政治经济学原理 1-2 章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P6A.家庭关系B.生产关系C.宗教关系D.政治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P5A.17世纪中叶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中叶 D.20世纪中叶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P6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C.经济体制及经济运行方式D.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P5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唯物主义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P9A.为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B.为某几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C.为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6.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A.威廉•配第完成的B.凯恩斯完成的C.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完成的D.西斯蒙第和普鲁东完成的7.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A.15世纪中叶产生的B.16世纪中叶产生的C.17世纪中叶产生的D.19世纪中叶产生的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A.17世纪中叶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中叶D.20世纪中叶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B.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D.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因素10.世纪中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 )A.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D.共产主义生产关系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A. 分工学说B. 货币学说C. 资本积累学说D. 剩余价值学说12.政治经济学是( )A.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B.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C.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D.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13.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政治关系B.家庭关系C.宗教关系D.经济关系14.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A.奴隶社会经济 B.封建社会经济 C.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D.社会主义社会经济15.在经济学说史上出现过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A.西斯蒙第 B.普鲁东 C.马尔萨斯 D.萨伊 E.巴师夏1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17.下列属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是()A.威廉·配第 B.萨伊 C.西斯蒙第D.普鲁东第二章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单选: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P12A.阶级关系B.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力D.物质资料生产2.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 )P20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存在的客观条件是( )P26A.资本主义经济制度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C.商品经济D.社会生产4.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P15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P14A.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B.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总和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D.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6.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P15A.经济规律B.劳动力C.生产资料D.生产关系7.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是指人们( )P25A.不会违背客观经济规律B.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D.必须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8.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P23A.体现一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有本质B.体现几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共同本质C.决定各个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区别D.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9.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P17A.畜牧部落和其他原始部落之间的分工B.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C.商业和农业的分工D.商业和手工业的分工10.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P12A.政治关系B.家庭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D.文化艺术生产11.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主要是()P25A.由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力水平 B.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C.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关系 D.在一定经济时期人们的劳动交换方式12.经济规律既然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那么()A.不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B.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C.可以存在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D.不存在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13.劳动对象是指()A.人们用来传导劳动的物件 B.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C.劳动过程中各种必要的物质条件 D.劳动过程中除生产工具以外的其他要素14.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经济规律是()A.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D.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5.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是()A.劳动者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16.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A.原料和材料B.道路和土地 C.生产工具D.厂房和仓库17.农场的劳动资料包括()A.土地 B.种子 C.道路D.仓库 E.农业机械18.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A.生产关系 B.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9.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20.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是()A.科学技术 B.生产工 C.劳动者D.劳动对象21.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A.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B.人可以改造经济规律C.人无法把握经济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2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物质资料的消费B.物质资料的生产C.物质资料的交换D.物质资料的分配23.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劳动对象 B.劳动工具C.生产资料D.劳动资料24.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A.生产工具的发展B.管理水平的改善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25.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A.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B.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C.商业与农业的分工D.商业与手工业的分工26.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是()A.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B.后者是客观存在的,前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C.前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后者是经常变化的D.后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前者大多数不是长久不变的2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工具28.在几个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按劳分配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9.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A.政治关系 B.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C.分配关系 D.交换关系 E.消费关系30.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 )A.只能接受经济规律的摆布 B.无法改变经济规律作用的后果C.认识和不认识经济规律都一样 D.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31.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 )A.互不相干的四个独立过程 B.相互平行的四个过程C.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D.以消费为主导组成的总过程32.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形成初期出现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 )A.工人阶层B.商人阶层C.农民阶层D.手工业者阶层3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社会分工B.商品交换C.物质资料生产D.生产社会化34.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起主导、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35.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A. 自然资源B. 生产资料C. 劳动者的劳动D. 生产工具3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关系B.商品C.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37.在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A.劳动资料B.生产力C.劳动对象D.生产关系38.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A.劳动技术B.生产工具C.容器D.生产场所39.任何社会再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是()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D.价值再生产E.生产关系再生产40.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生产 B.分配 C.交换D.消费4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的()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42.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是()A.生产资料B.劳动者C.劳动对象D.资本43.在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P27A.基本经济规律B.一般经济规律C.共有经济规律D.商品经济规律多选:1.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 )P13A.劳动者的劳动B.劳动方法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E.劳动组合2.生产力( )P14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B.总是经常处在发展变化中C.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关系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E.发展的状况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3.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包括()P20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E.协作4.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都包括( )P27A.共有的经济规律B.特有的经济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D.价值规律E.剩余价值规律5.人们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能够()P25A.改造经济规律B.利用经济规律C.废除经济规律D.制定经济规E.认识经济规律6.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有()A.劳动分工 B.劳动协作 C.劳动者的劳动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7.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概括地说表现在()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D.生产力决定着旧的生产关系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E.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所能变化的程度8.劳动资料的内容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A.生产工具B.各种容器C.原材料D.燃料、辅助材料E.厂房、仓库等9.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是指()A.生产关系B.分配关系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E.信贷关系10.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是( )A.劳动者的劳动B.科学技术C.劳动资料D.经营管理E.劳动对象1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A.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B.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D人们可废除、改造和制定经济规律E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1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 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E.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13.物质资料生产是()A.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D.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E.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4.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都包括()A.共有的经济规律 B.特有的经济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D.价值规律E.剩余价值规律政治经济学原理 3 章单选:。
现代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4.经济结构
●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 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
● 社会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 样的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它能够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生产方式 1. 生产方式的含义
二、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的概念
●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是其他各种社 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由生 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的体系。
第一篇 生产方式与基本经济制度
每一个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 方式和交往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
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 精神的历史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 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文版序言
第一章 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1 生产方式理论 §2 经济制度理论
生产方式即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具体是指社生活 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 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 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 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第一、在生产的条件中生产技术条件是生产组织条件 的基础。
第二、在生产的形式中社会生产形式是指社会生产的 运 行方式,生产的社会形式则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特殊结 合方式。
第三、生产条件与生产形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都是商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3.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入市场交换。
表现:两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多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时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关系。
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统一性: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
B.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因素。
交换才能成为社会劳动。
不好。
对立性:A.一切商品对由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B.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D.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活动)1.具体劳动: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的社会属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的交换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4.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私人劳动: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经济调节。
(5) 20世纪50、60年代 货币学派 (6)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 (7)理性预期派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它与其他的经济学有什么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条件(1)客观条件: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 产业革命---三大工人运动。 (2)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重 点从流通→生产,劳动价值论) 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2、经济学的萌芽
奴隶社会 标志: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
-家庭管理
进步:①家庭管理应该是一门学问②劳动分工有利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③白银作为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 不足:①完全没有注意到分工会使商品便宜的问题②重视农业,鄙视商业和手工业③ 过分强调商品的使用价值,货币也主要是为奴隶主消费需要服务的手段.
的简单三要素 :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2)物资资料生产从动态上分为:生产、交换、 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3)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又必然是一个社会 生产过程,它包括: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的劳动+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所有制是核心)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一般规律。 生产力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3、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和剩余价值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剩余价值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 系,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以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密 切结合生产力状况。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包括研究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第⼀章政治经济学第⼀章第⼀节1.“政治经济学”⼀词最早的提出者是:蒙克莱⽥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的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创⽴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最终建⽴,是以马克思的伟⼤著作《资本论》的完成的标志。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产。
5.⼈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产。
6.在社会⽣产关系中,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
7.社会⽣产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是⽣产。
8.社会⽣产关系的基础是⽣产资料所有制。
9.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产关系⼀定要适应⽣产⼒发展要求的规律。
10.社会⽣产⽅式是⽣产关系和⽣产⼒的有机结合和统⼀。
11.经济规律产⽣的经济条件是指⼀定的⽣产关系。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客观经济规律。
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是劳动价值论。
14.⽣产⼒三要素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15.社会⽣产包括⽣产⼒和⽣产关系两个不可分割的⽅⾯。
16.16.⼴义的社会⽣产关系是指狭义⽣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四个⽅⾯经济关系的总和。
17.⽣产⼒和⽣产关系的关系可概括为⽣产⼒对⽣产关系起决定作⽤,⽣产关系对⽣产⼒起反作⽤。
18.⽣产⼒是⼈们征服改造⾃然的能⼒、社会⽣产⽅式的⼀个⽅⾯、体现⼈与⾃然的关系。
19.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们不能改变经济规律,⼈们可以认识经济规律,⼈们可以运⽤经济规律。
20.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关系。
21.劳动者是⽣产⼒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22.⽣产⼯具是⽣产⼒发展⽔平的重要标志。
23.⽣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24.⽣⽣产和⽣产关系的统⼀,构成物质资料的⽣产⽅式。
⽣产⼒是⽣产⽅式的物质内容,⽣产关系是⽣产⽅式的社会形式。
名词解释1.⽣产⼒:即⼈们征服⾃然、改造⾃然的能⼒,⽣产⼒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商品:指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商品二因素 (一)使用价值 1.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3.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与物品的使用价值存在着差别。(※) (1)它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针对性他人、 针对社会有用。 (3)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 4.物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判断: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2.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 单选: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说明( )。 A.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B.它们是生产商品的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C.它们是生产商品的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D.它们是生产商品的独立存在的两次劳动 2.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 )。 A.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B.具体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使用价值 C.先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后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后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 3.(2018)4.《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 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 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 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 A.剩余价值理论 B.价值规律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商品二因素理论
(四)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二者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 方面或两种属性,二者相互依存。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 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
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3)作为法律关系的所有制,体现的是 所有者对生产资料具有一种任意支配和处置 的权利,即通常所说的产权。所有权确定了 产权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财产的独占和 垄断的权利,它赋予所有者能够实际享有占 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财产等不同权利,后 三项权利又称为经营权。
随着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最初统一的所 有权逐渐分离,形成相对独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关 系。但所有权仍然是产权关系的核心。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享誉全球的伟人 最伟大的四位经济学家之一。
社会学的四位奠基人之一。
西方四次推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的结果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评选“千年第一 思想家” ,马克思名列第一; △ 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互联网在全球 内推选“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名列第一; △2002年,英国路透社评选“千年伟人”,马克思 以1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 △2005年,英国BBC广播公司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 家进行调查,马克思荣登榜首,遥遥领先。
创造的观点。
△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
论。
△开始接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利
益对立的本质。
4、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两大 分支
当代西方经济学 古典政 治经 济 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 思、恩格斯→列宁→ ┅┅)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1)物质基础;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4)马克思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源于马克思的 《资本论》。马克思为了完成这部近三百万字的 科学巨著,花费了四十年的心血。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1
1、生产力①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运用和改造生产资料所形成的力量。
)②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又统称为生产资料。
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劳动者起着启动者、调整者、控制者的作用。
劳动资料充当人的劳动的传导体,生产工具是基本的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是人们通过劳动资料,将劳动加于其上的物体。
)③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④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
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或新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⑤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关系①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就系统的组成因素看,既包含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含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③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对立的统一体,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一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3、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政治经济学 (1)
政治经济学P4劳动三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P5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人类改造自然的力)生产关系: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相互结成的一定的关系P10△第四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
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P30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为交换而产生的劳动产品。
任何商品都具有两方面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自然属性来看,商品都具有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二因素其一——使用价值)从社会属性来看,商品又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交换,即交换价值;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反映人和人的关系,二因素其二——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而不是商品;①有些东西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空气、阳光),不具有价值,不是商品;②是劳动产品,但未形成使用价值(废品),不是商品;③既是劳动产品,又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为了交换,而是用于自己的消费,不是商品;④有些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但不经过交换(赠送的礼品等)不是商品所以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二因素的对立性表现在:一切商品对于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不能既占有价值,又占有使用价值P3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就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具体形式怎样千差万别,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这种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叫做抽象劳动P3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阶段测评1成绩:50分一、单选题共30 题题号: 1 本题分数:2 分介于国家与市场之间、市场与企业之间为市场供求双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是()A、市场流通组织B、市场营销组织C、市场管理组织D、市场中介组织市场组织分三类:市场流通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市场管理组织,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责。
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D题号: 2 本题分数:2 分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A、自然资源B、生产资料C、劳动者的劳动D、生产工具生产力三要素中,生产工具是主要标志,不同的生产工具代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
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D本题得分:2 分题号: 3 本题分数:2 分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A、供求均衡B、公平竞争C、价格稳定D、自由买卖注意区分市场机制和市场秩序,市场机制中核心是价格机制,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公平竞争,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竞争来实现。
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A本题得分:0 分题号: 4 本题分数:2 分要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A、商品生产B、商品交换C、商品分配D、商品消费关键是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关系。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要想获得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想得到事业价值,必须支付价值,这是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只有商品交换,才能使这一矛盾得到解决,使商品生产者得到价值,商品消费者得到使用价。
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A本题得分:0 分题号: 5 本题分数:2 分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形成初期出现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A、工人阶层B、商人阶层C、农民阶层D、手工业者阶层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商业,所以产生了商人;第一次大分工产生了畜牧业和农业,第二次大分工产生了手工业。
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D本题得分:0 分题号: 6 本题分数:2 分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A、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B、没有积累的扩大再生产C、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扩大再生产D、靠增加生产要素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内涵扩大再生产与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相对,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扩大再生产,不是靠增加生产要素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C本题得分:2 分题号: 7 本题分数:2 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要注意区分这些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劳动,他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混淆。
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D本题得分:2 分题号: 8 本题分数:2 分在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劳动资料B、生产力C、劳动对象D、生产关系注意搞清社会结构及其地位。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社会的发展水平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以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要素。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B本题得分:2 分题号: 9 本题分数:2 分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A、物质资料价值的总和B、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C、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价值的总和D、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考核的是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要注意区分物质资料、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等概念。
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D本题得分:2 分题号: 10 本题分数:2 分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方式()A、只能存在于某一社会制度中B、可以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C、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D、是调节经济活动惟一的形式注意理解基础上区分一系列概念,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范畴的概念,和经济制度是不同层次的内容,市场经济可以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
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B本题得分:2 分题号: 11 本题分数:2 分经济发展()A、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B、着重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C、反映国民经济的质量变化,但不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D、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的质量变化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经济发展除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生活方面质的变化,要比经济增长的含义更加丰富。
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D本题得分:2 分题号: 12 本题分数:2 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A、互不相干的四个独立过程B、相互平行的四个过程C、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D、以消费为主导组成的总过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构成一个整体,以生产为主导。
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C本题得分:2 分题号: 13 本题分数:2 分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A、只能接受经济规律的摆布B、无法改变经济规律作用的后果C、认识和不认识经济规律都一样D、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改变规律,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D本题得分:2 分题号: 14 本题分数:2 分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家庭关系C、宗教关系D、经济关系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一切社会关系,所以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D题号: 15 本题分数:2 分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A、劳动技术B、生产工具C、容器D、生产场所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三要素。
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生产资料。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构成生产力的主要实体因素,生产工具的水平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A本题得分:0 分题号: 16 本题分数:2 分反映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基本经济指标是()A、国有收入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人均国民收入注意区分相关经济指标,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D本题得分:2 分题号: 17 本题分数:2 分市场经济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A、供求决定商品价格B、企业听从政府宏观调控C、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D、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有准入退出、竞争、交易行为三方面,中心是公平竞争。
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A本题得分:0 分题号: 18 本题分数:2 分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都()A、具有使用价值B、是具体劳动的结果C、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D、是体力劳动的结果不同商品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有同质的东西——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不同使用价值没有可比性。
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A本题得分:0 分题号: 19 本题分数:2 分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注意区分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等概念。
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B本题得分:2 分题号: 20 本题分数:2 分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A、相对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垄断利润注意区分相关概念。
要区分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特别要注意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A本题得分:0 分题号: 21 本题分数:2 分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生产部门之间和各分部门之间的()A、资金概况B、结合状况C、技术状况D、经营状况此题为“产业结构”的定义。
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A本题得分:0 分题号: 22 本题分数:2 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阶级关系D、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说。
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B本题得分:2 分题号: 23 本题分数:2 分市场运行制度规则体系的核心是()A、消除不平等竞争B、消除两极分化C、消除不合理价格D、消除市场垄断市场的生命力在于竞争,但这种竞争要平等。
不合理价格和市场垄断都属于不平等竞争,但这两个选项单独成立都是片面的。
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A本题得分:2 分题号: 24 本题分数:2 分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A、内在的偶然联系B、本质的必然联系C、外力的互相制约D、现实的经济关系规律是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B本题得分:2 分题号: 25 本题分数:2 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李嘉图D、西斯蒙第B和C是完成者。
D是法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完成者。
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B本题得分:0 分题号: 26 本题分数:2 分经济增长方式分为()A、粗放型和集约型B、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C、盈利型和亏损型D、内向型和外向型BCD都是经济实体的类型。
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A本题得分:2 分题号: 27 本题分数:2 分市场机制就是()A、人才规律的作用机制B、竞争规律的作用机制C、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D、生产规律的作用机制市场是供求关系的场所,商品提供者和商品需求者依靠等价原则进行市场交换。
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D本题得分:0 分题号: 28 本题分数:2 分当代西方经济学,从总体上说()A、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B、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统一C、仍然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利益服务D、其内容没有任何科学成分A和B都是错的,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立的,它们都反对马克思主义。
D也是不对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科学成分。
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A本题得分:0 分题号: 29 本题分数:2 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各个地区之间存在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数量上的表现和对比就是()A、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B、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C、生产环节的比例关系D、地区经济的比例关系BCD的内容都是片面的。
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D本题得分:0 分题号: 30 本题分数:2 分社会总产品在实物用途上分为()A、一次性消费资料和重复性消费资料B、个人资料和社会资料C、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D、工业资料和农业资料生产和消费为两个基本的矛盾方面。
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A本题得分:0 分二、多选题共10 题题号: 31 本题分数:4 分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包括()A、综合性比例B、部门之间的比例C、部门内部的比例D、地区之间的比例E、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区分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的划分。
标准答案:ABCDE考生答案:ABDE本题得分:0 分题号: 32 本题分数:4 分在1只绵羊= 2把石斧的等式中,左端的商品“绵羊”()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处在等价形式上D、是个别等价物E、通过交换,价值在石斧上相对地表现出来理解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物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