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是以心率缓慢、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一类心律失常,临床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室上性和室性逸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胸痹、结代、昏厥、怔忡、眩晕等范畴。

以心悸、气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胸闷、头晕甚至昏厥等症状为主,而其脉证均见迟缓,属于迟脉、结脉等范畴。

《诊家枢要》曰:“迟为阴寒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

”《濒湖脉学》指出:“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另有《金匮要略》中立有专篇论述:“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济生方。

怔忡论治》指出“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真血虚耗,心帝失辅,渐成怔忡”。

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其常见病因为外邪(如风、寒、暑、湿、燥、火或厉气等)的侵袭,长期精神刺激或精神创伤,饮食失节或嗜好烟酒等刺激物品以及外伤、烧伤、中毒等。

《素问。

阴阳别论》曰“迟者为阴”;元。

滑寿在《诊家枢要》述“迟为阴胜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

《素问。

痹论》又曰“心痹者,脉不通”。

可见,皆因阳不胜阴,气虚、血瘀所致。

临床以虚证为主,常见脾肾阳虚的证候。

心阳的主要作用是鼓动心脏搏动,温运血脉循行;肾阳为诸阳之本,对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推动的作用,因此心肾阳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心率的快慢、血脉的盈亏和脉象的虚实。

心肾阳虚可出现心悸、胸痛、神疲、昏晕、面色无华、四肢不温等肾阳不升、心阳不振的病证。

迟脉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有的脉象,《濒湖脉学》云“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指出迟脉是由阳虚阴盛,气血虚寒所致。

心阳不足导致心脉瘀阻;肾阳虚衰,损及肾阴而成阴阳两虚;心肾阳虚,损及脾阳,脾失健运,湿聚痰阻,气血瘀滞;脾为后天之本,脾虚阳衰,气血生化乏源,则心肾气阳愈虚。

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心脉不荣,血脉不得充盈,鼓动无力,脉气失于连续;标实多为血瘀、气滞、寒湿、痰浊,脉道痹阻不畅,心脉涩滞,搏动循行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作者:盛蕊李亚平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05期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悸;胸痹;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73-03缓慢性心率失常是以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一类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散见于多种病症。

近年来,临床医学对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已从临床电生理深入到离子通道和基因水平,多项新技术被推广应用[1],在治疗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药物治疗上发展缓慢,临床仍然依靠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等,虽有明确的提升心率作用,但始终存在不良反应多的严重缺陷,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这些药物在纠正原有心律失常的同时,又会诱发新的心律失常,不能长期服用。

起搏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消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心源性猝死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但其远期疗效尚存在疑虑。

Rodrigue等[2]研究表明,永久性起搏器并不增加病窦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同时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中医学中本病属“心悸、胸痹、迟脉、厥脱”等范畴,临床常见气滞,血瘀、寒凝、痰阻及气阴两虚证候,不仅表现出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心气虚弱征象,且常伴有面色恍白,腰膝酸软,畏寒等心肾阳虚特点,脉象多见迟脉,并见沉、细、结脉等。

其病位在心,多虚实夹杂为患。

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是在辩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立足于对病机证候的认识,循证选方,从整体上纠正机体病理状态。

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们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和治疗方面作了很多有益尝试及研究。

笔者现就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近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石不当等。

目前对于本病病机的认识尚不统一,但大多学者认为心肾阳虚是发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主要病机为心肾阳虚,元阳衰微,阴寒内盛。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I伊艳清.董朝光.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辽宁中医
杂志,2002,29(2):93. 2杨尊彝.温阳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6例疗效观察.河
北中医,2005.27(8):583. 3汪秀娟.温阳定悸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0例临床观察.中
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38. 4张治祥.益气温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陕西中医。
翠萍n钉用党参、生黄芪、桂枝、炮附子、仙灵脾、荜茇、丹参、
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在阳虚的基础上兼夹血淤、痰浊使脉
当归、麦冬、五味子、桃仁、红花、干松、炙甘草组成益气温阳
道不畅。张毅¨]认为本病虚损为本,本虚标实。虚损涉及
复脉汤治疗本病,总有效率87.5%,认为心肾两虚是本病
气、血、阳、心、脾、肾。标实指血瘀、气滞、寒凝为患。赵明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 取得了一些成绩,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和优势。 对本病的中成药运用及利用现代医学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 发展。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辨证 分型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其疗效判定尚缺乏严谨的、科学 的统一规范。目前国内对本病的研究缺乏前瞻性、大样本 的观察,对药物作用的研究停留在药理实验水平。以后有 待于将中医临床症状与现代医学的电生理检查等方法有机 结合起来研究,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潜力。
种心律失常。临床常见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
范化做出了贡献。
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主要临床表
3治疗
现为心悸、疲劳及虚弱,活动后气短胸闷。严重者可引起昏
3.1中药治疗:本病的中药治疗今年报道较多。王永炎、
厥、抽搐、紫绀等。本病属中医“迟脉证”、“心悸”、“怔忡”、

中医药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特点及优势-PPT课件

中医药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特点及优势-PPT课件

在常规应用西药(阿托品或氨茶碱)基础上加用 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2例。参附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1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 81.8%。
中国中医急症,2019,10(1):30-31.
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取得确切疗效的关键,辨证与辨病相
征、房室传导阻滞。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
窦房结及周围组织病变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Ⅱo、Ⅲo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严重的双束支阻滞、三支阻滞
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变的发生部位
窦房结 房室结
His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网
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因(1)
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由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原因引起 心源性疾病 老年人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 最常见 成年人冠心病 青年人心肌炎或心肌病
中药辨证施治取得一定疗效
吴宝川[3]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20 例。结果发现本方能改善窦房结功能,提高心率,增 加心脏传导功能,并能治疗心律失常,改善血液黏稠 度,降低血脂,且副反应轻微。 冯辉[4]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2例,
总有效率93.5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3(5): 384-385. 中医急症,2019,13(7):424.
试验计划入组280例,实际入组268例。


参松养心胶囊入组134例;
安慰剂组入组134例。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
参松养心胶囊 24小时平均心率 总疗效(%)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10.0% 22.1%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及起源部位的异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心律失常属于祖国医学范畴中的“心悸”、“怔仲”,临床常见心悸不安,伴气短乏力,胸闷胸痛,汗出烦躁,头晕目眩,夜寐不安,舌质淡或暗红、有瘀点、瘀斑,苔薄白或少苔、黄腻,脉象多见促、结、代、数、疾、涩等。

随着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新的研究手段的出现,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长足的发展 ,现综述如下。

1、心律失常病因病机心为君主之官,主行血脉而藏神明,心病则气血逆行,神明不安,发为惊悸怔忡。

其病因有外邪入侵、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劳倦内伤、先天禀赋不足、大病久病失养等。

其病机特点离不开虚、瘀、痰、热。

如素体气虚,行血无力,血脉瘀滞,日久化热,瘀热互结,耗气伤阴,心神失养;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热,灼伤津液,血行不畅,壅而成瘀;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郁而化热,痰热扰心;或正气不足,感受邪毒,内舍于心,损伤心气心阴,邪毒日久不去,瘀滞于内,心脉不利,发为心悸。

本病多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多为气滞血瘀、痰湿阻滞,肝经郁火等,虚证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阴血不足等;实证心神扰乱而动,虚证心失所养而悸,是本病的病机关键。

虚实二者又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从而具有虚实夹杂、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的特点。

从而也决定了益气补肾、活血化瘀、行气活血、清热泻火、宁心安神等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2、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临床研究2.1心律失常的中药复方治疗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临床研究,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展了小样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中药复方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

李吉灵[1]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取其振奋心阳之功,临床上凡属心阳亏虚之病证,每投此方,无不效验。

本方能改善窦房结功能,提高心率,增强心脏传导功能,副反应轻微。

炙甘草汤是治疗心律失常的经典方剂,因治疗效果显著,药物作用稳定,无明显毒副反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对心律失常的治疗。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况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况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况: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推出多种疗效显的中成药,但目前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综述了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况。

标签:心律失常;缓慢性;中医药治疗;综述1 病因病机本病临床多发于病窦综合征、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

近年来,许多学者根据临床表现有心悸、气短、疲乏等心气虚弱证候,伴畏寒,腰膝酸软,脉迟,沉,细,结等心肾阳虚证候的特点,认为心肾阳虚是本病的共同病理基础。

治疗应抓住元阳衰惫,心阳不振,气虚血瘀,痰瘀互结这一主要病机。

郭文勤[1]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机是以虚为本,心肾阳虚为主,病位在心,但病本应在肾,以“温补心肾”治之,佐以豁痰化瘀之品;李红灿[2]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心气亏虚,心阳不振,而脾气亏虚,肾阳不足是导致心阳不振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在本病的病因病机中,血瘀的地位越来越引起重视,何经涛等[3]通过对100例病人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胸闷心悸畏寒乏力等,中医辨证为阳气虚弱,心血瘀滞,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冯晓敬等[4]在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中找到血瘀的客观证据,并指出经过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使血液黏滞度得到改善,从而使心率明显提高。

赵明君等[5]临床观察发现,因肝气,肝血失调造成气滞、血瘀、血虚,致心脉失养,心率缓慢者亦为数不少。

对胸闷明显的患者,使用疏肝行气,柔肝养血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辨证分治赵永华[6]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证协作组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急症诊疗规范,将本病分为心阳不振、心血瘀阻、气阴两虚三种证型。

屈营等[7]治疗86例缓慢心律失常病人,分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湿阻遏三种证型,运用温阳通脉、益气化瘀、理气化痰等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马丽红等[8]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16例回顾性分析,分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心阳瘀阻、痰浊闭阻型,运用益气养阴复脉法,温通心肾、健脾利湿法、理气化痰、温阳袪瘀法,疗效明显,达总有效率超过90%;刘景明[9]用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4例,对照组34例,用阿托品治疗。

中医药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研究近况

中医药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研究近况

并早搏 。现代医学心动过缓又属缓慢性心律失常,包 括窦 性心动 过缓 、窦 房和 房室 传导 阻滞 、病态 窦房 结
综合 征 、室 上性和 室 性逸 搏等 。 目前 ,现 代 医学对 此 类 心律 失常 无满 意 的治疗 药物 ,起搏器 安 装 因费用 昂 贵难 以普及 ,而 中医 药对缓 慢性 心律 失常 的治疗 ,却
心 肾 阳虚 ,加 之 肾阳亏 虚 ,心 阳失于温 煦 。 以麻 黄 附
王迪生【 7 j 以心得快,由黄芪、淡附片、黄连单味
中药饮片 浓缩 干粉 和红 参 、冬虫夏 草 生药细 粉经 制剂
加 工制成 的胶 囊剂 ,用 于 治疗心 动过缓 功效 确切 。周 颖 等认 为 ,肾 阳不 足方 以生脉饮 并重用 补骨 脂 ,重 J
茸 ,服 9 ,心率 4 剂 6次/ 。用 10余 剂 ,心率 维持 分 1 在6 5次/ 分左 右 , 已无 胸 闷气短 之感 。心气 不足 以生
脉 饮 合栀子 豉汤加 味 ,服用 8剂后 ,心 电图正 常 。痰
热 内蕴方选 黄连 温胆 汤加 减 。 续服用 5 连 0剂后 , 闷 胸 胸痛 心悸气 短消 失 ,心 电图正 常 。 1 分型 论治 :刘灿 容 【经临床 观察 ,窦 性心 动过 缓 . 2 2 】 心 牌两 虚 ,胸 阳不 振 ,治 以双补 心脾 ,佐 以通 阳 。方 以归脾汤 合瓜 蒌薤 白半 夏汤 加减 。舒 华 、舒 依 :3 J 0 例老 年缓 慢性 心律 失 常患者 使用参 麦注 射液 静 点 1 4 天 。结 果 :经 参麦 注射 液 治疗后病 人 心率较 治疗 前 明 显增 加 。焦彦超 I以桂枝 汤 、桂枝 龙骨牡 蛎 汤合 生脉 4 ] 饮加 减化 裁 。王 晶应 用 【张任城 主任 医师 治疗 心动 过 5 】

益心复脉颗粒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研究

益心复脉颗粒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研究

名必诗件烦元Drug Evaluation Research第43卷第12期2020年12月•2457•益心复脉颗粒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研究孙晓宁张艳",贺成业'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3.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目的评价益心复脉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8年10月一2020年4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及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化学药治疗,观察组在化学药基础治疗上,加服益心复脉颗粒15g/次、3次/d,均服用4周。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24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心搏总数、早搏次数等疗效性指标,以及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心率提升、心律失常改善明显提高(PV0.05),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尸<0.05)。

试验中共发现5例不良事件,观察组3例(1.56%),对照组2例(2.08%),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益心复脉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可明显提升患者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心搏总数,改善心律失常,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益心复脉颗粒;缓慢性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早搏中图分类号:R285.6,R9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376(2020)12-2457-06DOI:10.7501/j.issn.l674-6376.2020.12.018Study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Yixin Fumai Granule in treating bradyarrhythmiaSUN Xiaoning1,ZHANG Yan2,HE Chengye3注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110847,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110032,China3.Armed Police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ial Corps,Shenyang11003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Yixin Fumai Gran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bradyarrhythmias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and blood stasis.Methods From October2018to April2020,288patients with bradyarrhythmia of Qi and Yin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type were diagnosed a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n=200)and a control group(n=100).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whil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plus Yixin Fumai Granules,15g each time,three times a day for four parison of efficacy indicators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 scores,24-hour Holter ECG average heart rate,slowest heart rhythm,total heart beats,number of premature beats,as well as blood routine,urine routine,and electrocardiogra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and other safety indicators to evaluate its efficacy and safety.Results Comparing before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had lower TCM syndrome scores,increased heart rate,improved arrhythmia(P<0.05),and the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 total of five cases of adverse events were found in the trial,including three cases(1.56%)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wo cases(2.08%)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Yixin Fumai Granul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bradycardia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and blood stasis.I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atient's average heart rate,slowest heart rate,and total number of heartbeats,improve arrhythmia,relieve clinical symptoms,and the safety is good. Key words:Yixin Fumai Granule;bradyarrhythmia;Qi and Yin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premature beats收稿日期:2020-06-02第一作者:孙晓宁,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参松养心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调节心律、强心健脾的功效,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症状、原因和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进行介绍,然后重点讲述参松养心胶囊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

一、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症状和原因缓慢型心律失常是指心率过缓,一般指心率<60次/分钟。

常见表现有头晕、乏力、易激动、记忆力减退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晕厥和心绞痛等症状。

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原因非常多样,包括生理性原因、心脏病、代谢性疾病、药物因素等。

老年人可因窦房结功能减退而引起心率减慢,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还有一些心脏疾病如房室传导阻滞等也可引起心率过缓。

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首先需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针对心脏病、代谢性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调整药物使用方案;进行起博器植入等。

对于症状明显或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心脏起博器植入或药物治疗。

参松养心胶囊是采用参松脑、香菇、茯苓等多种中药材为主要配方,选用贝母、山楂等辅料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

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 调节心律:参松养心胶囊可以调理心脏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进而有效地调节心律。

其中的参松脑具有抗心律失常、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

2. 强心健脾:参松养心胶囊具有益气健脾、温中止泻的功效,可以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缓解心脏疲劳,提高心脏耐受缺氧能力,从而有效改善心脏功能,达到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

3. 减轻症状:参松养心胶囊不仅可以调节心律,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减少头晕、乏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安全无副作用:参松养心胶囊是中药制剂,主要由中药材提炼而成,对于患者的心脏和其他重要器官没有明显的损害,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和明显的不良反应。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可以调节心律,强心健脾,减轻症状,且安全无副作用。

中药心复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中药心复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Re u t sl s:T e t tl ef cs o K r u s i r v d c mp rn t o to r u s h r d t n h n s h oa f t fXF g o p wa mp o e o a g wi c n r lg o p .T e ta i o a C ie e e i h i l me ii e s mp o o e iin y o e a- d c n y t m f d f e c f h a YANG a d k d e YANG r s n r me o l o tss wa mp o e c n i n y— o y d o f b o d sa i s i r v d mo e o v o sy i K r u h n i sen me ii e c nr l go p XF c n i c e s h a t s 、 e s we t r b iu l n XF g o p ta n we tr d c n o t u . K a n r a e t e f se t t l s o r h o a d a e a e h a tr t fB p t n so vo s h n c n r lgo p .Co c u i n :XF a v d n u ai e e- n v r g e r ae o A ai t b iu l t a o to r u s e y n l so s K h se i e t r t f c v fc n BA p t n s t e p o a l c a im fa t n i h t, a t lt i u o e a d i r v h u c e to a i t , r b b y me h n s o c i st a i c n s mu ae sn s n d n mp o e te f n — e h o t i

中药汤剂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中药汤剂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中药汤剂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张荩元1,2,刘巍1,刘红旭1,吴亦荷1,2,石雨昕1,2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汤剂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㊂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㊁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㊁维普数据库㊁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㊁PubMed㊁EMbase㊁the Cochrane Library㊁Web of Science,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3日㊂汇总中药口服汤剂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提取资料㊂主要结局指标为临床总有效率和平均心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最慢心率㊁静息心率㊁最快心率㊁中医证候积分㊁中医证候疗效㊁不良反应㊂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及改良的Jadad量表评估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的定量分析㊂结果:最终纳入24项研究,其中有12项研究为中药汤剂联合西药与西药对比,12项研究为中药汤剂与西药对比㊂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RR=1.26,95%CI(1.18,1.34),P<0.00001]或中药汤剂治疗[RR=1.37,95%CI(1.26,1.49),P<0.00001]均优于西药治疗;提升平均心率方面,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MD=7.29,95%CI (4.62,9.97),P<0.00001]或中药汤剂治疗[MD=4.09,95%CI(2.19,5.98),P<0.0001]均优于西药治疗;提升最慢心率方面,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MD=4.63,95%CI(3.15,6.10),P<0.00001]或中药汤剂治疗[MD=2.59,95%CI(1.22,3.97),P=0.0002]均优于西药治疗;提升静息心率方面,2项研究表明中药汤剂治疗更有优势,1项研究表明西药治疗更有优势;在提升最快心率方面,2项研究表明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或中药汤剂治疗优于西药治疗;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2项研究表明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或中药汤剂治疗中医证候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中药汤剂治疗优于西药治疗[RR=0.21,95%CI(0.12,0.35), P<0.00001],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0,95%CI(0.35,1.04),P=0.07]㊂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药汤剂或联用西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比常规西药治疗有效,安全性良好㊂但较高的发表偏倚和纳入研究方法学的低质量使证据可靠性降低,有待通过更多设计良好㊁方法学质量良好的临床试验来验证㊂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中药汤剂;中医证候;系统评价;Meta分析d o i:10.12102/j.i s s n.1672-1349.2023.17.001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al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radyarrhythmia:a Systematic Review ZHANG Jinyuan,LIU Wei,LIU Hongxu,WU Yihe,SHI Yuxin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0010,China;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Hongxu,E-mail:************Abstract Objective:To review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al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radyarrhythmias.Methods: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Wanfang Data,VIP Database,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and Web of Science were searched from their inceptions to February13,2022to identify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RCTs)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al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radyarrhythmia.The primary outcomes included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average heart rate.Th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slowest heart rate,resting heart rate,fastest heart rat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score,therapeutic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and adverse reactions.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RCTs was assessed by the Cochrane risk-of-bias tool and the modified Jadad score scale.RevMan5.3software was used for Meta-analysis,and Stata12.0software was us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ublication bias.Results:A total of24trial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re were12studies compar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and12studies compar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terms of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CM+WM group)(RR=1.26,95%CI 1.18-1.34,P<0.00001)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treatment(TCM group)(RR=1.37,95%CI1.26-1.49,P<0.00001)were better than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WM group)alone.In improving the average heart rate,TCM+WM group(MD=7.29,95%CI4.62-9.97,P<0.00001)and TCM group(MD=4.09,95%CI2.19-5.98, P<0.0001)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WM group.In improving the slowest heart rate,TCM+WM group(MD=4.63,95%CI3.15-6.10,P<0.00001) and TCM group(MD=2.59,95%CI1.22-3.97,P=0.0002)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WM group.In improving resting heart rate,2studies showed that TCM group was more advantageous,1study showed that WM group was more advantageous.In terms of increasing the fastest heart rate,2studies showed that TCM+WM group or TCM group was bett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WM group.In terms of improving symptoms,2studies showed that TCM syndromes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CM+WM group or TCM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WM group.In terms of reducing adverse reactions,TCM group was better than WM group(RR=0.21,95%CI0.12-0.35,P<0.00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CM+WM group and WM group(RR=0.60,95%CI0.35-1.04,P=0.07).Conclusion:Meta-analysis of existing literature shows that oral deco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radyarrhythmia and it is safe more effective tha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lone.However,the high publication bias and the low quality of the methodolog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reduc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vidence,which needs to be verified by more well-designed clinical trials with better methodological quality.Keywords bradyarrhythmia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al decoc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No.2019XZZX-XXG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学科中医心病学项目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通讯作者刘红旭,E-mail:************引用信息张荩元,刘巍,刘红旭,等.中药汤剂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7):3089-3101.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室率<60次/min的一组疾病,其发生机制为冲动形成或传导异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㊁窦性停搏㊁逸搏或逸搏心律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慢-快综合征㊁心脏变时功能不良等)及各种类型的心脏传导阻滞㊂该组疾病轻者可无症状或有头晕㊁乏力㊁心悸等心排血量不足的表现;严重者可造成低血压㊁心绞痛㊁短暂意识障碍甚或晕厥㊁猝死[1]㊂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病因素多样,长期存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常患有原发器质性心脏病㊂现代医学以积极治疗原发病㊁控制原发病因及诱因为治疗基础,病人无症状时常不需对症干预,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相关症状时可选用阿托品㊁异丙肾上腺素㊁氨茶碱等药物,这些常规西药长期疗效不稳定且不良反应多,如可能增加心肌耗氧量,产生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等;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为心脏起搏治疗,但其有创且价格昂贵,病人接受度较低㊂大多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在心脏起搏治疗选择之外缺少安全有效的良性干预㊂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 心悸 眩晕 昏厥 等范畴,中医对本病认识已久,早在‘黄帝内经㊃素问“中言 参伍不调者病 ,指出本病可表现为脉律不齐;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对本病的病因及治法有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麻黄附子细辛汤㊁炙甘草汤等经典方剂㊂中医临床上善于辨证论治,通过口服中药汤剂纠正机体证型偏颇以改善本病症状㊂近年来,基于辨证论治用中药汤剂干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颇多,其中不乏试验表明中药汤剂或联用常规西药在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但其样本量较小,结论证据不充足㊂因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来系统评价中药汤剂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㊂1资料与方法1.1文献检索检索中国知网(CNKI)㊁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㊁维普数据库㊁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㊁PubMed㊁EMbase㊁the Cochrane Library㊁Web of Science共8个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3日㊂中文检索词包括缓慢性心律失常㊁心动过缓㊁逸搏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㊁变时功能不良㊁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㊁传导阻滞㊁中医㊁汤等;英文检索词包括bradycardia㊁sick sinus syndrome㊁heart block㊁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㊁bradycardia-tachycardia syndrome㊁Chinese medicine㊁decoction 等,具体检索策略如下㊂中文检索策略以中国知网为例:(TKA= 缓慢性心律失常 OR TKA= 缓慢型心律失常 OR TKA= 心动过缓 OR TKA= 窦性停搏 OR TKA= 逸搏 OR TKA= 心房静止 OR TKA=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OR TKA= 病窦综合征 OR TKA= 病窦 OR TKA= 窦房结功能障碍 OR TKA= 变时功能不良 OR TKA= 变时功能不全 OR TKA= 变时性功能不良 OR TKA= 变时性功能不全 OR TKA= 慢快综合征 OR TKA= 慢-快综合征 OR TKA=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OR TKA= 传导阻滞 )AND(TKA= 中医药 OR TKA= 中医 OR TKA= 中西医 OR TKA= 中药 OR TKA= 中草药 OR TKA= 汤 )AND(FT= 随机 OR FT= 安慰剂 OR FT= 盲法 OR FT= 单盲 OR FT= 双盲 OR FT= 三盲 )NOT(TKA= 鼠 OR TKA= 兔 OR TKA= 猪 OR TKA= 动物 )英文检索策略以PubMed为例:(((((((((((((((((((((("Bradycardia"[MeSH])OR (((Bradycardias)OR(Bradyarrhythmias))OR (Bradyarrhythmia)))OR("Sinus Arrest,Cardiac" [MeSH]))OR(((((((Cardiac Sinus Arrests)OR(Sinus Arrests,Cardiac))OR(Cardiac Sinus Pause))OR (Cardiac Sinus Pauses))OR(Sinus Pause,Cardiac)) OR(Sinus Pauses,Cardiac))OR(Cardiac Sinus Arrest)))OR(escape beats))OR("Atrial Standstill" [Supplementary Concept]))OR((Cardiomyopathy, Familial,with Conduction Disturbance)OR(Atrial Cardiomyopathy with Heart Block)))OR("Sick Sinus Syndrome"[MeSH]))OR(((((((Syndrome,Sick Sinus) OR(Sick Sinus Node Syndrome))OR(Sinus Node Dysfunction))OR(Dysfunction,Sinus Node))OR (Dysfunctions,Sinus Node))OR(Sinus Node Disease))OR(Sinus Node Diseases)))OR (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OR(bradycardia-tachycardia syndrome))OR("Heart Block"[MeSH])) OR(((((((((((((((((Block,Heart)OR(Blocks,Heart))OR (Heart Blocks))OR(Auricul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OR (Auriculo Ventricular Dissociation))OR(Auricul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s))OR(Dissociation,Auriculo-Ventricular))OR(Dissociations,Auriculo-Ventricular)) OR(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OR(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s))OR(Dissociation,Atrioventricular)) OR(Dissociations,Atrioventricular))OR(A-V Dissociation))OR(A V Dissociation))OR(A-VDissociations))OR(Dissociation,A-V))OR (Dissociations,A-V)))OR("Bundle-Branch Block" [MeSH]))OR(((((((((((((((((((((((((((((((((((((((Block, Bundle-Branch)OR(Blocks,Bundle-Branch))OR (Bundle-Branch Blocks))OR(Bundle Branch Block)) OR(Block,Bundle Branch))OR(Blocks,Bundle Branch))OR(Branch Block,Bundle))OR(Branch Blocks,Bundle))OR(Bundle Branch Blocks))OR (Right Bundle-Branch Block))OR(Block,Right Bundle-Branch))OR(Blocks,Right Bundle-Branch)) OR(Bundle-Branch Block,Right))OR(Bundle-Branch Blocks,Right))OR(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OR (Right Bundle-Branch Blocks))OR(Left Bundle-Branch Block))OR(Block,Left Bundle-Branch))OR(Blocks, Left Bundle-Branch))OR(Bundle-Branch Block,Left)) OR(Bundle-Branch Blocks,Left))OR(Left Bundle Branch Block))OR(Left Bundle-Branch Blocks))OR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OR(Block,Posterior Fascicular))OR(Blocks,Posterior Fascicular))OR (Fascicular Block,Posterior))OR(Fascicular Blocks, Posterior))OR(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s))OR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OR(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s))OR(Block,Anterior Fascicular))OR(Blocks, Anterior Fascicular))OR(Fascicular Block,Anterior)) OR(Fascicular Blocks,Anterior))OR(Fascicular Block))OR(Block,Fascicular))OR(Blocks, Fascicular))OR(Fascicular Blocks)))OR("Sinoatrial Block"[MeSH]))OR(((((((((Block,Sinoatrial)OR (Blocks,Sinoatrial))OR(Sinoatrial Blocks))OR (Sinoatrial Exit Block))OR(Block,Sinoatrial Exit))OR (Blocks,Sinoatrial Exit))OR(Exit Block,Sinoatrial)) OR(Exit Blocks,Sinoatrial))OR(Sinoatrial Exit Blocks)))OR("Atrioventricular Block"[MeSH]))OR (((((((((Atrioventricular Blocks)OR(AV Block))OR(AV Blocks))OR(Block,AV))OR(Blocks,AV))OR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Block))OR(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Blocks))OR(Conduction Block,Atrioventricular)) OR(Conduction Blocks,Atrioventricular)))OR("Interatrial Block"[MeSH]))OR(((((((Block,Interatrial)OR (Interatrial Blocks))OR(Interatrial Conduction Delay)) OR(Conduction Delay,Interatrial))OR(Interatrial Conduction Delays))OR(Bayes Syndrome))OR (Bayes'Syndrome)))AND((((((("Medicine,Chinese Traditional"[MeSH])OR(((((((((((((((((TCM)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R(chinesemedicine))OR(Chung I Hsueh))OR(Hsueh,Chung I))OR(Traditional Medicine,Chinese))OR(Zhong YiXue))OR(Zhong Yi))OR(Chinese TraditionalMedicine))OR(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OR(Traditional Tongue Diagnosis))OR(TongueDiagnoses,Traditional))OR(Tongue Diagnosis,Traditional))OR(Traditional Tongue Diagnoses))OR(Traditional Tongue Assessment))OR(TongueAssessment,Traditional))OR(Traditional TongueAssessments)))OR("Drugs,Chinese Herbal" [MeSH]))OR(((((((Chinese Drugs,Plant)OR (Chinese Herbal Drugs))OR(Herbal Drugs,Chinese))OR(Plant Extracts,Chinese))OR(ChinesePlant Extracts))OR(Extracts,Chinese Plant))OR(Chinese herb medicine)))OR(decoction))OR((Integrated TCM WM)OR(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Western Medicine)))OR((TCMWM Therapy)OR(Integrated Chinese T raditional&Western Medicine Therapy))))AND((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Publication Type]OR randomized [Title/Abstract]OR placebo[Title/Abstract]))1.2文献筛选1.2.1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设计:RCT㊂2)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病人都需满足缓慢性心律失常中西医诊断标准或明确报告为缓慢性心律失常㊂3)干预方法: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必须包括阿托品㊁异丙肾上腺素或氨茶碱三者之一),试验组基于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或可联用常规西药㊂对照组和试验组可有相同的基础疾病治疗方案,包括抗血小板聚集㊁降压㊁控制血糖㊁降脂治疗等㊂西药治疗应明确报告干预药物及剂量,中药汤剂应明确报告药物组成㊁剂量及服用方法等㊂干预时间确定且不少于28d㊂4)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包括临床总有效率和平均心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最慢心率㊁静息心率㊁最快心率㊁中医证候积分㊁中医证候疗效㊁不良反应㊂纳入的研究至少报告了上述结果之一㊂临床总有效率的评价标准需包括对心率的量化要求㊂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窦性心率在60次/min及以上或窦性心率较治疗前提升至少10次/min;有效为窦性心率较治疗前提升ȡ5次/min;无效为心率提升未满足以上要求或心率无明显改善甚至降低㊂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为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或疗效指数超过70%;有效为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或疗效指数30%~70%;无效为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或疗效指数未满足以上要求㊂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㊂1.2.2文献排除标准1)对于重复发表的文献,选择信息报告完整的文献纳入1次㊂2)非RCT,包括随机分组方案错误或未分组形成对照的试验㊂3)研究疾病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等非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文献㊂4)对照组或试验组还接受中成药㊁中药注射液㊁针灸治疗等其他中医疗法以及接受起搏器治疗的临床试验;干预时间不明确或不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干预药物报告不明确的临床试验㊂5)未详细描述疗效评价标准,或评价标准不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㊂6)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㊂1.3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和研究质量评价均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分歧由第3位研究人员参与讨论协助解决㊂提取资料包括入选研究的第一作者㊁发表年份㊁研究类型㊁样本量㊁性别㊁年龄㊁基础疾病㊁干预措施㊁结局指标㊁RCT质量评价信息等㊂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以及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RCT的质量㊂1.4统计学处理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二分类变量合并结果以95%置信区间(95%CI)的相对危险度(RR)计算;连续性变量结果用干预前后差值进行Meta分析,干预前后差值除研究直接报告外,可通过基线数据和干预后数据计算获得,计算公式参考Cochrane手册㊂干预前后差值合并结果以95%CI的均方差(MD)或标准化均方差(SMD)计算㊂使用I2检验评估各研究的异质性,I2<50%提示异质性可接受,使用固定效应模型;I2ȡ50%提示存在较大异质性,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可进行亚组分析㊁敏感性分析寻找异质性的来源㊂纳入研究过少的指标仅进行定性描述分析㊂通过目测漏斗图㊁Begg's检验及Egger's检验评估结果的潜在发表偏倚,如果漏斗图不对称或Begg's检验及Egger's检验任一P<0.05,则表明研究之间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使用剪补法评价发表偏倚对结果的影响㊂2结果2.1文献检索结果根据检索策略在数据库中检索到2768篇文献,其中中国知网706篇,万方497篇,CBM1103篇,维普274篇,PubMed93篇,EMbase11篇,the Cochrane Library72篇,Web of Science12篇㊂经过NoteExpress 文献管理软件剔重后得到1835篇文献㊂根据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共排除1439篇与主题无关的文献,通过阅读全文对剩余396篇文献进行二次筛选,排除372篇文献,最终纳入24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㊂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㊂2.2纳入研究基本特征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RCT共24项[2-25],其中12项研究是中药汤剂与常规西药的对照研究;12项研究是中药汤剂联用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的对照研究㊂纳入研究基本特征详见表1㊂2.3质量评价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研究质量评估结果: 24项研究中,4项研究[4,11,16,22]随机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评价为低风险,其余研究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法,评价为不明确,所有研究均未描述分配隐藏方法,评价为不明确;所有研究均未描述盲法,实施偏倚风险均不明确;因研究相关结果的测量不受结果评估者盲法的影响,测量偏倚风险均为低风险;有1项研究胡水勋等[7]在报告平均心率㊁最快心率㊁最慢心率时对照组失访1例,未报告失访原因及处理,随访偏倚为高风险;有1项研究[21]文字与图表报告样本量不统一,评价为高风险;其余研究未发现不完整的数据,评价为低风险;因所有试验均未获得完整的试验方案,汇报偏倚均不明确;在所有研究中未观察到其他明显的偏倚,评价为低风险㊂研究偏倚风险比例图见图2㊂纳入研究的Jadad评分见表2,23项研究Jadad评分为2~3分,1项为4分,纳入研究整体质量较低㊂图1文献筛选流程图表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纳入研究样本量(例)对照组试验组年龄(岁)对照组试验组干预方法对照组试验组干预时间结局指标胡玉乐等[2]2019303066.1ʃ1.566.8ʃ1.2阿托品0.3mg,每日3次自拟益气养心汤,每日1剂,每次200mL,每日2次4周①⑥刘泰民等[3]2017434343.2ʃ0.845.4ʃ0.5阿托品0.3mg,每日3次归脾汤加减,每日1剂,每次100mL,每日2次4周①②③李云虎[4]2016303063.12ʃ11.9262.78ʃ11.24阿托品0.3mg,每日3次理气化湿调脉汤,每日1剂,每次100mL,每日2次4周①②③④⑥⑧郭乃榕等[5]2014303055.0ʃ5.254.0ʃ5.6阿托品0.3mg,每日3次辨证论治方案,每日1剂,每次200mL,每日2次5周②③④⑥刘丛江[6]2012454562.3ʃ5.863.1ʃ6.1阿托品0.3mg,8h1次炙甘草汤加减,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4周①⑥胡水勋等[7]2004354251.82ʃ8.1152.23ʃ7.95阿托品0.3mg,每日3次通阳复脉汤,每日1剂,温服6周①②③⑤殷国健等[8]19903637平均56.3阿托品0.3~0.6mg,每日3次;极化液静脉输注,每日1次生脉散加味,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9周①刘露萍[9]2019212158.5ʃ1.859.0ʃ1.8阿托品0.3mg,每日3次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每日1剂30d①朱风琴等[10]20166066平均59平均58阿托品0.3mg,每日3次自拟温阳活血汤,每日1剂,每次200mL,每日2次30d①④赵松伟等[11]2015494962.3ʃ5.163.6ʃ6.2异丙肾上腺素片舌下含化,10mg,每日3次养心复脉汤,每日1剂,每次100mL,每日2次4周①②⑥⑦(续表)纳入研究样本量(例)对照组试验组年龄(岁)对照组试验组干预方法对照组试验组干预时间结局指标李克勤等[12]20124848平均50.6平均51.8阿托品0.3mg,每日3次复脉养心汤,每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40d①王彦[13]20012424平均49平均45阿托品0.3mg,每日3次调搏汤,每日1剂,每次100mL,每日3次30d①②崔晨等[14]2021656567.2ʃ2.865.3ʃ2.7阿托品0.6mg,每日3次;山莨菪碱片10mg,每日3次;异丙肾片10mg,每日3次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合麻附辛汤加减,每日1剂,早晚分服8周①②寇菊[15]2019505056.5ʃ5.155.2ʃ4.9阿托品0.3mg,每日3次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每日1剂,每次100mL,每日2次1个月①⑥罗良升[16]2018707052.3ʃ4.553.6ʃ4.3阿托品0.3mg,每日3次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每日1剂,每次100mL,每日2次4周①②③⑥田成海等[17]2018515158.5ʃ4.458.8ʃ4.2阿托品0.3mg,每日2次;三磷酸腺苷二钠片20mg,每日3次;辅酶Q10片10mg,每日3次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减右归饮,每日1剂,每次100mL,每日2次4周①马银平[18]2017494946.27ʃ7.0945.62ʃ6.25阿托品0.3~0.6mg,每日3次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理气化湿调脉汤,每日1剂,早晚分服6周①②③⑤⑥张晓丽等[19]2017525258.8ʃ3.158.6ʃ3.4阿托品0.3mg,每日3次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增率宁心饮,每日1剂,每次100mL,每日2次30d①鲁庆阳[20]20092030平均42.8平均46.3氨茶碱0.5g,静脉输注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病窦汤,每日1剂,早晚分服1个月①葛雄等[21]2017484857.26ʃ3.1757.35ʃ3.15阿托品0.6mg,每日3次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通生脉汤,每日1剂,早晚分服4周②⑥⑦⑧史志东等[22]2019505056.50ʃ2.1256.71ʃ2.13阿托品0.3mg,每日3次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养心汤,每日1剂,早晚分服4周①⑦孔剑刚[23]2016646464.19ʃ2.3564.34ʃ2.24氨茶碱0.1g,每日3次;环磷腺苷葡胺12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加减,每日1剂,早晚分服3个月①②⑥李敏等[24]2020454554.56ʃ8.4555.16ʃ9.12阿托品0.3mg,每日3次;异丙肾上腺素2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脉煎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4周①②⑦姚淮芳等[25]2006212150~9248~93平均心率<48次/min,用阿托品0.3~0.9mg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肾活血汤,每日1剂,每次100mL,每日2次4周①②③注:①为临床总有效率;②为平均心率;③为最慢心率;④为静息心率;⑤为最快心率;⑥为不良反应;⑦为中医证候积分;⑧为中医证候疗效㊂图2偏倚风险比例图表2纳入研究的Jadad评分纳入研究随机序列产生分配隐藏盲法退出质量评分(分)胡玉乐等[2]2019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刘泰民等[3]2017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描述(1分)3李云虎[4]2016恰当(2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描述(1分)4郭乃榕等[5]2014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刘丛江[6]2012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胡水勋等[7]2004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殷国健等[8]1990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刘露萍[9]2019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朱风琴等[10]2016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赵松伟等[11]2015恰当(2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3李克勤等[12]2012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王彦[13]2001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崔晨等[14]2021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寇菊[15]2019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罗良升[16]2018恰当(2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3田成海等[17]2018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马银平[18]2017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张晓丽等[19]2017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鲁庆阳[20]2009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葛雄等[21]2017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史志东等[22]2019恰当(2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3孔剑刚[23]2016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李敏等[24]2020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姚淮芳等[25]2006不清楚(1分)不清楚(1分)不恰当(0分)未描述(0分)22.4Meta分析2.4.1临床总有效率22项研究[2-4,6-20,22-25]报道了临床总有效率,各项研究异质性可接受(I2=27%,P=0.12),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8,95%CI(1.22,1.35),P<0.00001],详见图3㊂根据对照设计中药汤剂是否联用西药对纳入研究进行亚组分析,有11项研究[14-20,22-25]为中药汤剂联合西药与西药对比,各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I2=0%,P= 0.9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治疗[RR=1.26,95%CI(1.18,1.34),P<0.00001]㊂有11项研究[2-4,6-13]为中药汤剂与西药对比,各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I2=63%),逐一排除11项研究行敏感性分析,发现李云虎[4]研究对异质性的影响大,剔除该试验后I2降为2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汤剂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治疗[RR=1.37,95%CI(1.26,1.49),P<0.00001],详见图4㊂图3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的森林图图4临床总有效率亚组分析的森林图2.4.2平均心率13项研究[3-5,7,11,13-14,16,18,21,23-25]报道了干预前后平均心率或平均心率变化值,各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I2=98%,P<0.00001),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提升平均心率优于对照组[MD=5.80,95%CI(3.99,7.62),P<0.00001]㊂根据对照设计中药汤剂是否联用西药对纳入研究进行亚组分析,有6项研究[3-5,7,11,13]为中药汤剂与西药对比,但各亚组研究间仍存在较大异质性(I2=91%);7项研究[14,16,18,21,23-25]为中药汤剂联合西药与西药对比,但各亚组研究间仍存在较大异质性(I2=98%),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㊂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平均心率改善方面,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MD=7.29,95%CI (4.62,9.97),P<0.00001]或中药汤剂治疗[MD=4.09, 95%CI(2.19,5.98),P<0.0001]均优于西药治疗㊂对各研究逐一排除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异质性无法消除㊂考虑异质性来源与试验对照设计无关,可能是干预措施效果或方法学质量不同导致㊂详见图5㊂图5平均心率亚组分析的森林图2.4.3最慢心率改善7项研究[3-5,7,16,18,25]报道了干预前后病人最慢心率或最慢心率变化值,各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I2= 85%,P<0.00001),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最慢心率改善优于对照组[MD= 3.56,95%CI(2.58,4.53),P<0.00001]㊂根据对照设计进行亚组分析,其中有4项研究[3-5,7]为中药汤剂与西药对比,各亚组研究间仍存在较大异质性(I2= 74%),3项研究[16,18,25]为中药汤剂联合西药与西药对比,各亚组研究间仍存在较大异质性(I2=90%),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㊂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最慢心率改善方面,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MD=4.63, 95%CI(3.15,6.10),P<0.00001]或中药汤剂治疗[MD=2.59,95%CI(1.22,3.97),P=0.0002]均优于西药治疗㊂将各亚组中各研究逐一排除进行敏感性分析,异质性无法消除㊂考虑异质性可能与对照设计无关,其来源可能是研究干预措施效果或方法学质量的不同㊂详见图6㊂图6最慢心率亚组分析的森林图2.4.4静息心率改善3项研究[4-5,10]报道了干预前后病人静息心率或静息心率变化值,均为中药汤剂与西药对比,由于各研究异质性较大且数量过少不足以进行Meta分析,对单个研究结果进行定性描述㊂在提升静息心率方面,2项研究[5,10]表明中药汤剂治疗优于西药治疗,1项研究[4]表明西药治疗优于中药汤剂治疗,结果的差异表明各研究干预措施效果可能不同㊂详见表3㊂表3纳入研究静息心率改善的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MD(95%CI)P朱风琴等[10]2016 5.80[3.60,8.00]<0.00001李云虎[4]2016-4.50[-6.66,-2.34]<0.0001郭乃榕等[5]2014 1.94[0.50,3.38]0.0082.4.5最快心率改善2项研究[7,18]报道了干预前后病人最快心率或最快心率变化值,其中1项研究[18]为中药汤剂联合西药与西药对比,1项研究[7]为中药汤剂与西药对比,由于各研究异质性较大且数量过少不足以进行Meta分析,对单个研究结果进行定性描述㊂2项研究[7,18]表明中药汤剂或联合西药提升最快心率优于西药治疗㊂详见表4㊂表4纳入研究最快心率改善的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MD(95%CI)P胡水勋等[7]20047.00[5.34,8.66]<0.00001马银平[18]20179.84[8.45,11.23]<0.000012.4.6中医证候积分改善4项研究[11,21-22,24]报道了干预前后病人中医证候积分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值,其中1项研究[11]为中药汤剂与西药对比,3项研究[21-22,24]为中药汤剂联合西药与西药对比,由于研究数量过少不足以进行Meta分析,对单个研究结果进行定性描述㊂4项研究[11,21-22,24]表明中药汤剂或联合西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西药治疗㊂详见表5㊂表5纳入研究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MD(95%CI)P赵松伟等[11]2015 4.30[3.23,5.37]<0.00001史志东等[22]2019 2.90[2.55,3.25]<0.00001李敏等[24]2020 3.11[1.63,4.59]<0.0001葛雄等[21]2017 3.48[2.66,4.30]<0.000012.4.7中医证候疗效2项研究[4,21]报道了中医证候疗效,研究数量过少不足以进行Meta分析,对单个研究结果进行定性描述㊂2项研究[4,21]表明中药汤剂或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中医证候疗效优于西药治疗㊂详见表6㊂表6纳入研究中医证候疗效的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RR(95%CI)P李云虎[4]2016 1.47[1.10,1.97]0.008葛雄等[21]2017 1.30[1.05,1.61]0.022.4.8不良反应10项研究[2,4-6,11,15-16,18,21,23]观察并报道了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99例,其中口干最常见,占14.1%,其次为心动过速(10.1%)㊁排尿困难(9.1%)㊁恶心呕吐(8.1%)㊂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32例,其中胃部不适最常见,占34.4%,其次为口干(18.8%)㊂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㊂各研究间异质性较低(I2= 22%),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㊂结果表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33, 95%CI(0.23,0.47),P<0.00001]㊂根据对照设计进行亚组分析,其中有5项研究[2,4-6,11]为中药汤剂与西药对比,各亚组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I2=27%),5项研究[15-16,18,21,23]为中药汤剂联合西药与西药对比,各亚组研究间异质性均可接受(I2=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汤剂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治疗[RR=0.21,95%CI(0.12,0.35), P<0.00001],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与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0, 95%CI(0.35,1.04),P=0.07]㊂详见图7㊂2.5发表偏倚本研究以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发表偏倚的分析㊂绘制漏斗图见图8,目测其不对称㊂同时Begg's检验P=0.015,且Egger's检验P=0.027,表明纳入的22项研究可能存在发表偏倚㊂通过剪补法对非对称的漏斗图进行处理,经剪补计算后与原始计算结果统计学结论一致,表明结果相对稳定,原始:logRR=0.219,95%CI (0.173,0.264),P<0.001;剪补法后:logRR=0.185, 95%CI(0.143,0.227),P<0.001㊂如图9所示,6个正方形表示未来需要继续纳入这6个类似结果的研究才可使漏斗图对称,消除发表偏倚㊂此外,漏斗图不对称还可能与方法学质量不同或干预措施效果的异质性有关㊂。

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本文通过查阅和研究近年来有关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文献,就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中药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和抗心律失常中药的作用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

标签:中药;心律失常;研究进展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自律性异常或激动传导障碍导致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或异位心律的一类病症。

中医对其症状和治疗的描述散见于“心悸”、“怔忡”、“眩晕”、“疾脱脉”、“厥证”、“脱证”、“胸痹”等证中[1]。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价值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对心律失常的防治研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心律失常是现代医学术语,来源于西方医学对此类病症的描述。

它是一类复杂而又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是造成心血管疾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律失常的病因多而复杂,主要分为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的病因病机学说和现代医学理论体系指导下的机理机制学说。

1.1病因病机中医理论体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行血脉而藏神明,心病则气血逆行,神明不安,发为惊悸、怔忡。

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病位在心,因虚致病,常累及肺、脾、肾同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心脉痹阻不畅,遂使心脉失常、心神失养而悸动不安[2]。

李培生[3]认为心律失常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证多由痰滞、气郁、血瘀所致,虚证多与阴血不足、阳气虚衰有关。

宋中午等[4]认为心律失常按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血内停,心脉痹阻;痰浊壅塞,胸阳失展;阴寒凝滞,阳气不运;气血亏虚,心失所养;阳气虚衰,水凌心肺。

莫测等[5]认为心律失常多由痰湿阻络,气血亏虚,气滞血瘀,心肾阳虚,阴虚火旺原因引起。

1.2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常发生机制的研究可总结为三个方面:①形成被动性激动;②形成主动性激动,包括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折返激动,环形运动,并行心律;③传导障碍,包括完全性传导阻滞,隐匿性传导,递减性传导,单项传导,超过长期传导[6]。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研究进展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 因病 机
阳虚 、 阳虚欲 脱 、 痰浊内阻、 心血( 脉) 瘀 滞 等㈣。
3 治 疗
中 医学 认 为本 病发 病 既 有 体质 因素 ,饮 食 劳 倦 或情 志所 伤, 亦 有 因感 受 外邪 或 药 物 中毒所 致 。 大 多认 为 其 主要 病 机是 心 脾 肾 阳气 亏 虚 , 寒湿 、 痰 饮 之邪 阻滞 心 脉 , 心 失 所养 。 陕西 省名 老 中医杨 颐 主 任 医师认 为心 肾 阳虚 、血 脉 瘀 阻是 本 病 的 主要 病 理 基础。 病 位 在心 , 根本在肾。 心 气 旺盛 , 血 脉 充盈 , 则 脉 搏 和缓 有 囊 , 与复方丹参片对照, 观察 3 个月后 , 治疗组 心率 提高 幅度较 力, 面 色红 润 , 精 神振 奋 。心 阳不 足 , 鼓动无力 , 心 脉 瘀 阻则 心 悸 对 照组 高 ,早 搏及 阵 发性 房 颤 再发 次 数 较 对 照组 少 ,且 安全 有 怔忡 、 面 色苍 白 , 脉 虚弱 迟 缓或 结 代 。 肾 阳为诸 阳之 本 , 心 阳得 肾 效 。赵 伟平 ㈣对 临床 4 J 6 例 急性 心肌 梗 死并 发 不 同类 型缓 慢性 心 中 真火 之 助 , 方 可 发挥 其 主 血 脉 之 功 , 肾 阳衰 败 不 能 上 济 心 阳 , 律失 常患 者 常 规 应 用 阿 司 匹林 、 氯 吡 格雷 、 低分子肝素钙 、 阿 托 心 阳不 振 , 鼓 动无 力 , 血行不畅, 1 3 久 则 导致 血 瘀 , 故 脉来 迟 涩 无 伐他 汀 , 同 时 应用 参 附注 射 液 静 脉 输 注 , 与 只 是 西 药 常 规 治疗 , 力日 。李 春 认 为痰 浊 、 瘀 血 在 缓 慢 性 心律 失 常发 病 中起 着 不 容 1 4 d 后 发 现 参 附 注射 液 组 患 者 缓 慢 心 律 失 常 的持 续 时 间缩 短 , 忽视 的作用 。人们 生 活方 式 改 变 , 体力 活 动 越来 越 少 , 久 坐 少 动 心室 率 明显 提 高 。 此外 还有 关 于 生 脉 、 参 麦 注 射 液治 疗 本病 疗 效 导致 了气 血 运 行 迟滞 ; 冰箱 、 空调 可 致 肝 脏 疏 泄 功 能失 常 , 肝 气 著 的报 道 [ 3 4 1 。 郁结 , 气滞 血 瘀 ; 肥甘 厚 味 , 辛辣 刺激 之 品摄 入 增 多 , 损伤脾 胃, 3 . 1 . 2 成方 : 张辰浩l 1 l 对冠心病 P C I 术 后缓 慢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在 常 久 则 运 化失 健 , 痰 湿 内生 。 痰 浊瘀 血 阻滞 心 脉 , 络 脉 不通 , 气 血不 规 西 药基 础 上 ,治疗 组 给 予炙 甘 草 汤 加减 ,与 常规 治疗 对 比发 荣, 心失 所 养 。导 致气 血 运行 不 畅 , 心 之传 导 被扰 , 则 发 为心 悸 、 现, 加用 炙甘 草 汤 加 减 治疗 组 , 治 疗 后 平 均 心 率 明显 提 高 , 临 床 胸 闷、 脉 迟 缓或 结 代 等症 。梁 君 昭 认 为 本病 病 位实 质 在 心 之 络 症状明显改善。顾仁樾老师【 认 为本病 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 , 脉, “ 久 病人 络 ” 、 “ 久 虚人 络 ” 、 “ 久瘀 入 络 ” 。 病程 1 3久 , 由“ 经 脉继 本 虚 以心 气 虚 、 心脾 肾 阳虚 、 气 阴两 虚 为 主 , 标 实 以血瘀 为 主 , 大 及络脉” 。络 脉 易滞 易 瘀 , 日久化 浊 生毒 , 形 成 脏 络并 病 , 滞、 瘀、 多数患者同时夹痰 、 或痰瘀互结。应采用标本兼治原则 , 分两个 浊、 毒 互 结 的病 象 。 刘 淑 娟等 【 结 合 黄 春林 教 授 的 临床 经 验 , 认 为 类 型进 行 治疗 。对 于 心肾 阳虚 , 心气 不 足 , 兼有 痰 瘀 互 结 的病 态 肾阳 虚弱 乃 是本 病 的病 理 基 础 和 中心 环节 。肾 中真 阳不 足 则心 窦 房 结综 合 征 , 运 用 温 阳益 气 , 活 血 化瘀 的治 法 , 常 用麻 黄 附子 阳虚 微 , 不 能 温 运 血脉 而呈 迟 、 结之 脉 , 气滞、 瘀血 、 痰 浊是 在 此 细辛 汤 、 参 附 细辛 桂 枝 汤 、 温 阳 回脉 汤加 减 ; 对 于 心 气虚 弱 , 心 肾 基 础 上形 成 的病 理 产 物 。 周智 恩 【 为 本 病 的病 机 特点 可 归 纳为 阴 虚 , 夹 痰 夹 瘀 的 房 室传 导 阻滞 和 窦 缓 等 疾病 , 运 用 温 阳育 阴 、 虚、 痰、 瘀 三个 字 。 虚 为心 肾阳虚 , 瘀 为 瘀血 内阻 , 血脉不 畅 , 痰 为 益气 活 血 的 治法 , 四逆 汤 、 生脉 散 温 阳育 阴益气 活血 汤 加 减 。刘 痰浊阻脉, 与 瘀胶 结难 解 , 痰 瘀 同病 、 心 肾 阳虚是 本病 的共 同病 玉 洁教 授 l 】 治疗 本 病 多 用 经方 , 除 用麻 黄 附 子 细辛 汤 , 炙甘 草 汤 理基础 肾阳衰惫 , 心 阳不振 , 气虚痰瘀互阻 , 血行迟滞则心悸 、 胸 外 , 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用于心阳虚损、 肝郁气滞 型, 茯苓桂枝 痹; 闭 塞神 窍 , 可 见 黑蒙 , 昏厥 其 临床 表 现 , 不仅 具 有 痰瘀 各 自的 白术 甘 草 汤 , 用 于 中医辨 证 属脾 虚 心 阳不 振 , 水 饮 凌 心 型缓 慢 性 证候, 还 具 有 两者 在 病机 上 互 为 因果 反 映在 全 身 的综 合 征象 , 如 心律 失 常患 者 , 刘 老 还 以真 武 汤 , 用于 肾阳 虚水 饮 上 泛 于心 所 引 目光呆滞 , 反应迟钝或躁扰不宁, 甚则精神错乱 ; 形体肥胖 ; 面色 起 缓 慢 性 心律 失 常患 者 。刘 老 在 治疗 本病 时在 运 用 经方 基 础 j - 油光 多 脂或 面 色 晦 暗青 紫 ; V l 唇紫 黯 ; 皮肤 油垢 , 色 素沉 着 等 。 多配伍养血安神、 解郁安神、 补气安神 、 化痰定悸 、 活血化瘀等药

益气温阳、养血通脉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0例临床研究

益气温阳、养血通脉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0例临床研究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包括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或室性逸搏,临床常见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

目前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症状严重、指征明确时多建议安装起搏器,但对于临床有胸闷、头晕症状、心率偏慢,尚无行起搏器植入术指征的患者,中医药治疗有确切疗效,且成本较低。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观察益气温阳、养血通脉法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症状及心率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间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40±10.15)岁;其中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缓慢型心房颤动1例,心房扑动伴缓慢心室率1例;合并高血压病9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6例。

对照组20例: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7.60±9.27)岁;其中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9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缓慢型心房颤动3例;合并高血压病10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6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的分型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 缓慢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参考第8版《内科学》[1]拟定,包括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缓慢型心房颤动。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心悸心肾阳虚证候诊断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第9版《中医诊断学》[3]制定。

主症:心悸、头晕、黑曚、胸闷、胸痛、气短。

次症: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双下肢浮肿、夜尿频多、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经动态心电图确诊为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24h平均心率<50次/min,且有头晕、黑曚、心悸症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缓慢型心房颤动;(2)中医证候符合心悸心肾阳虚证;(3)纽约心功能分级为I级及II级;(4)年龄在18~80岁之间;(5)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浅析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证治特点

浅析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证治特点

浅析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证治特点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 arrhythmias,BA)的证治特点,为中医临床及新药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近20年来中医治疗BA 的文献,录入“中药复方分析”软件,对其证型、药类、核心药物、药组药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常见证型中居前五位的依次为心肾阳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阳亏虚兼心血瘀阻证、心肾阳虚兼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常用药类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补益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理气药,使用频次居前十位的核心药物依次为附子、甘草、黄芪、桂枝、丹参、人参、细辛、麻黄、麦冬、当归,其常用药组药对是核心药物的排列组合。

结论:中医治疗BA的基本组方思路是配伍温里散寒补益药以消除病因,活血理气化痰药以顾及重要病机,收涩安神药以缓解神志症状。

标签:中医;缓慢性心律失常;证治特点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 arrhythmias,BA)是由窦房结自律性低下或传导系统阻滞引起,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一类心脏传导系统疾病[1]。

其心室率低于55次/min,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常由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或传导系统退行性变所致,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资料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BA,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率高达75%[2],而且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危害也将进一步加重。

本文以文献方法,辅以计算机统计手段,整理、分析近20年中医治疗BA的文献,总结其证型特点及遣方用药的规律性,为临床医师辨证论治及科研工作者研发新药提供文献参考资料。

1方法11检索方法检索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1993~2012年;检索策略:输入BA(篇名)and中医(篇名/关键词/摘要)。

12纳入及排除标准①选择中药口服治疗BA且理法方药均具备的临床文献;②选择医案报道明确诊断为本病,方剂相关的资料具备者,亦录入本研究,若为多诊者,录入明显取效的诊治资料;③排除综述、理论分析、动物实验这些属于临床研究类的文献;④排除治疗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其他方式治疗,如配合西药或针灸治疗等,而结果不能排除其他治疗方式影响的文献;⑤排除无治法及无完整药物组成或处方保密的文献,有2篇或2篇以上的相同文献取时间最早的一篇。

3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3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3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32例,观察其经过治疗的效果和心电图变化情况,跟进半年内对患者的心率、用药以及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变化情况。

结果对3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半年的治疗后,治愈率达到96%,半年中药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中医1引言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室性自主心律、传导阻滞(包括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

中医无心律失常病证,但临床通常将之归纳为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真心痛一类病证范畴。

目前临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主要用拟肾上腺素类药物、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但这些药物不良作用多,不宜长期服用。

近年来人工心脏起搏器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为有创治疗,并发症不容忽视,且费用昂贵,难以推广。

现代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优势,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疗效肯定,易于推广。

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选取的32例患者均为笔者自2013年-2017年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0-75岁,平均(47.21±16.35)岁;窦性心动过缓19例、病窦综合征3例、窦房传导阻滞4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原发病:心肌炎2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冠心病12例,心脏病术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7例,排除高血压病、肾脏疾病及心力衰竭。

2.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心脏内科学》和《临床心电图学》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和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心肾阳虚型:心悸倦怠,少气懒言,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五更泄泻,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②气虚血瘀型:少气懒言,心痛时作,心悸气喘,失眠多梦,唇甲青紫,食少腹胀,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③气阴两虚型: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易惊,舌淡红,脉沉迟细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飞, 郑亚东 , 徐 西强 . 等. 6 2 0 n m低 能 量红 光 对 骨 髓 问 充 e x p r e s s i o n d u r i t l g r a t b o n e n l a l T o w s t r o m a l c e l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 J 1 . J 【 质 干细 胞成 骨分 化 的影 响『 J 1 . 激 光 生物 学报 , 2 0 1 l ' 2 0 ( 3 ) : 2 8 5 — 2 8 8 . C r a n i o f a C S 1 l r g , 2 0 0 5 , 1 6 ( 6 ) : 1 0 0 6 -1 0 1 4 . 【 7 1 石文俊 , 庞金 辉 , 曹成 , 等. 地 塞 米松 对人 骨髓 问充 质 干 细胞 f 1 5 ] Gr a y s o n WL , z h a o F , B u n n e l B , e t a l , Hy p o x i a e n h a n c e s p r o l i f e r a — t i o n a n d t i s s u e f o r ma t i o n o f h u ma n me s e u c h y ma l s t e m c e i l s . Hi o e h e m 增殖 、 成 骨 分化 及 凋亡 的影 响 『 J 1 . 首都医药, 2 0 0 9 , 3 : 4 1 — 4 3 . I 8 1 关振 字 , 赵学武, 艾纯 华 , 等. 骨 保 护素 的 临 床应 用【 j 1 _ 吉 林 医 B i o p h y s Re s c o i a ' m t l n , 2 0 0 7 , 3 5 8 ( 3 ) : 9 4 8 — 9 5 3 . 学, 2 0 l 0 , 3 L (1 6 ) : 2 5 4 9—2 5 5 2 .
1 2 6
的 成骨 分 化f J 1 . 中国组 织 工程研 究 , 2 0 1 2 , 1 6 ( 2 7 ) : 5 0 5 7 - 5 0 6 1 .
内蒙古中医药
t e o g e n i c d i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 [ J ] B i e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s . 2 0 1 0 。 3 1 ( 3 ) : 2 0 9 — 2 1 9 .
28 5.
【 l 3 】 翟磊 , 孙楠 , 姜} l j , 等. 体 外震 波 对 激 素性 股 骨 头缺 血性 坏 死
织 工程 研 究和 临床 康 复 , 2 0 1 0 , 1 4 ( 9 ) : 3 4 4 6 — 3 4 5 0 .
f 6 1 Hu Z, P e e l S A, Ho S K. e t a 1 . Ro l e o f b o v i n e b o n e mo r p h o — 患 者 非骨 坏 死 区骨 髓 间充 质 干细 胞成 骨 分 化 的 影响 . Ⅲ 中 国组
s t e m c e l l s t o p r o mo t e d i fe r e n t i a t i o n t o o s t e o b l a s t s a n d t o i n h i b i t d i f -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t o a d i p o e y t e s【 J 1 . B i c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s . 2 0 1 0 , 3 l( 4 ) : 2 7 7 —
【 l 1 】 路 晓 森, 王 恩群 , 孙 大 永, 等, 神 经 生长 因子 对 山 羊 骨 髓 间 充 质干 细胞 向成 骨 分 化的调 节 作 用… . 实用 口腔 医学 杂 志 , 2 0 1 0 , 2 6 ( 1 ) : 2 9 - 3 2 .
【 1 2 】Ya n g Y e t a 1 . EMF a c t s o n r a t b o n e ms / 1 一 O W me s e n e h y ma l
骨髓 间 充 质干 细 胞 增 殖与 成骨 分 化 的影 响 . 『 J 1中 华 实验 外科 杂
志, 2 0I 】 , l 0( 2 8 ) : 1 8 0 5 .
g e n e t i c p r o t e i n s i n} mne ma t r i x p r o t e i n a n d o s t e o b l a s t — — I . e 】 a t e d g e ne
【 1 6 ] Ro b i n s J c , A k e n o N. Mu k h e r j e e A, e t a l , Hy p o x i a i n d u c e s e h o n d r o -
f 3 l 吴 昊, 查振 刚, 姚平, 等, 淫羊 藿苷 对 骨髓 问 充质 干 细胞 骨 向 诱 导 的 实验研 究…. 中 国中 西 医结合 杂志 , 2 0 1 0 , 3 0 ( 4 ) 4 1 0 — 4 1 5 . 【 4 1 :郭 英, 李佩 芳, 舒 晓春 , 邓欢 , 马 海丽 , 孙辽, 骨碎 补 总黄 酮 对骨 髓 间 充 质 干细 胞 成 骨 分 化过 程 中 Wn l A3 一c a t e n i n信 号 通 路 的 影 响【 J ] . 中华 医 学杂 志 , 2 0 l 2 , 9 2 ( 3 2 ) : 2 2 8 8 ~ 2 2 9 1 . 李德绘, 黎洪棉 , 梁自乾, 等. 人参皂苷 R b l 对体外条件下大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