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心理干预机制知识讲解
心理干预管理制度
心理干预管理制度一、心理干预管理制度的意义心理干预管理制度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服务领域,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运作心理干预工作, 建立和健全起来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标准化操作程序。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心理健康权益。
有效的心理干预管理制度, 能够保障每个人的心理健康权益, 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服务, 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影响到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2. 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建立心理干预管理制度, 可以对心理健康服务进行规范化、标准化, 提高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专业水准, 提升心理干预服务的质量。
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良好的心理干预管理制度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为社会经济繁荣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4. 防范心理健康风险。
心理干预管理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心理健康风险,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减少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二、心理干预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规章制度建设。
(1)心理干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支持, 包括心理健康法律法规、心理咨询师职业准入规定等相关规定。
(2)建立和完善心理干预服务的规章制度, 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程序、标准、操作规程、服务流程等。
2. 人员要求和培训。
(1)心理干预管理制度需明确心理干预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和专业标准, 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相关要求和条件。
(2)建立相关培训体系, 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持续的专业培训, 保障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3. 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
(1)建立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 对心理干预服务进行质量评估和监督, 包括建立客户满意度调查机制、申诉处理机制、责任追究制度等。
(2)对心理干预服务机构和个人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 对不符合要求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整改。
4. 信息管理。
(1)建立心理干预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对来访者的信息进行保密管理, 确保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指学校、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对学生心理危
机的识别、干预和支持的措施和流程。
心理危机是指学生在面对重大生活
事件或困难时,出现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的极度困苦和失控状态。
为
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和教师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
机制,以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其次,在教师方面,他们应当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掌握基本的
心理危机干预技巧。
教师应当具备早期识别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以便在
出现初期症状时能够及时介入。
教师还应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
注学生的情绪和表现,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主动报告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并及时向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报告,以便进行后续的跟进工作。
总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涉及学校、教师、家长和社区等
多个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只有通过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教师的参与
和培训、学校与社区、家长的合作等措施的整合,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
心理健康,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措施
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措施1.引言1.1 概述心理干预是一种对个体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识别、评估并提供相应干预措施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对心理干预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措施就成为了当下的迫切任务。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面临着来自各种方面的压力,如学业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等。
这些压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
心理干预的目的就是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个体调节情绪,重塑积极心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然而,目前存在的心理干预机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心理干预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
尽管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人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干预措施。
其次,现有的心理干预机制在干预成效上存在差异。
某些干预方法效果显著,可持续改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但也存在一些干预方法效果不明显,无法满足个体的需求。
此外,还存在一些心理干预方法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的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的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措施势在必行。
我们需要加强对心理干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大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以提高干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心理健康的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来展开对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措施的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心理干预的概述进行介绍,解释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接下来,正文将探讨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及现有心理干预机制存在的不足。
在结论部分,将强调完善心理干预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的心理干预机制措施。
通过这样的结构,旨在全面而系统地探讨完善心理干预机制的目的和方法。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在心理健康领域,心理干预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机制与干预
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机制与干预心理健康是人们正常的心理状态,在现代社会中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机制,并有效地干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机制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机制复杂而多样。
其中,压力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个体面临压力时,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进而引发身心反应,如焦虑、抑郁等。
此外,心理健康问题也与人们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消极的思维方式,如过度担忧、悲观主义等,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而积极的思维方式,则能够增强对抗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方法。
心理咨询师通过与个体的交流和倾听,帮助其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释放内心的困扰。
而心理治疗则通过专业的技术和方法,针对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疗。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心理教育与心理训练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是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心理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健康问题的防范和应对策略。
心理训练则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活动,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心理药物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干预手段之一。
心理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缓解症状,并辅助心理治疗的进行。
然而,心理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合理用药。
三、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促进除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可以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等,来保持心理健康。
此外,社会支持也是心理健康问题预防的关键。
建设健康的社会环境,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将有效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心理健康干预机制
心理健康干预机制简介本文档旨在探讨心理健康干预机制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
心理健康干预机制是一种通过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来帮助人们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干预机制。
健康教育与信息传播通过健康教育和信息传播可以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这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发布宣传资料、组织培训课程等形式实现。
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症状、预防方法和求助途径,有助于减轻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法,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交流,帮助个体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内心困扰。
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针对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应激反应等进行,帮助个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建立和拓展社会支持网络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至关重要。
在社区、学校、工作场所等环境中,创建积极的人际关系,提供彼此支持和理解的平台,可以减轻压力和孤独感,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心理应急与危机干预及时的心理应急和危机干预对于预防和处理紧急心理健康事件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危机干预机制,包括建立紧急求助热线、培训专业人员以及提供紧急心理支持等,可以帮助个体在危机中获得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健康评估与筛查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与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
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式进行。
及早发现和干预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结论心理健康干预机制是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心理应急与危机干预以及健康评估与筛查等方式,可以帮助个人和社会更好地应对和管理心理健康问题。
企业员工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企业员工心理危机干预制度企业员工心理危机干预制度1. 引言在现代社会,企业员工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危机。
这种心理危机可能源自多种因素,如工作压力、职业发展困境、人际关系问题等。
为了帮助员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企业员工心理危机干预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2. 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是指企业建立的一套针对员工心理危机的预警、评估、干预和跟进机制。
其目的是促进员工心理健康,增强员工的抗压能力,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3. 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的重要性3.1 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危机干预制度能够及早发现员工心理问题,并通过专业咨询师的干预,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这对员工的工作效能和生活质量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2 预防员工辞职和流失心理危机往往是员工离职和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制度,企业能够提供员工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以减少员工因心理问题而离职的情况。
3.3 降低企业成本员工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会导致员工的疲劳、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通过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制度,企业能够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工作效能,从而降低企业成本。
4. 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的建立步骤4.1 预警和评估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的预警和评估机制,对员工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可以通过定期调查问卷、匿名反馈和个别咨询等方式获取员工的心理状态信息。
4.2 干预和支持一旦发现员工存在心理问题,应及时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支持。
企业可以雇佣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建立内部专职心理咨询团队,为员工提供个别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等服务。
4.3 跟进和复查心理危机干预并不是一次性的,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员工,企业需要持续跟进和复查,确保员工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企业还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员工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管理制度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管理制度
一、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1.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团队:组建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危机干预工作。
2. 提供危机干预热线:设立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随时解答
与处理由各种心理危机引起的紧急情况。
3.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团体,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公众对心理危机的认识与提高。
二、心理危机干预管理制度
1. 形成危机干预流程:建立危机干预的详细流程,明确干预的具体步骤、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等,使干预工作有序进行。
2. 建立案例记录档案:对每个危机干预案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干预内容、干预效果等信息,以便后期总结和改进。
3. 加强信息共享与联动: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与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及时共享信息,共同应对危机。
三、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1. 心理支持与倾听:向受困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倾听,帮助他们宣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2. 快速评估和介入:对危机事件迅速进行评估,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并确保干预措施的实施。
3. 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根据不同的危机类型,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受困者调整心态、面对困境。
4.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复杂和紧急的心理危机,及时引导受困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确保他们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是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和策略,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心理危机,保护受困者的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措施
1.建立心理干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心理干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2.定期进行服务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制定心理干预风险管理计划,预防和应对可能的风险事件。
二十二、科普宣传与教育
1.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2.结合学校教育,将心理健康知识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4.建立心理干预档案,对干预过程和效果进行详细记录。
四、宣传与推广
1.利用多种渠道,如媒体、网络、社区等,广泛宣传心理干预措施。
2.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提高公众对心理干预措施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3.建立心理干预示范点,推广成功经验。
五、资源整合与协作
1.加强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心理干预工作。
3.建立心理干预长效机制,将心理干预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确保心理健康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九、培训与人才培养
1.开展心理干预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2.设立心理干预人才培养项目,培育一批高素质的心理干预专业人才。
3.加强对心理干预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十、总结与展望
(2)通过讲座、培训、网络等形式,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巧。
(3)针对不同人群,如青少年、老年人、职场人士等,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心理咨询与辅导
(1)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2)开展面对面心理咨询,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
(3)针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人群,制定长期心理治疗计划,并进行跟踪回访。
1.将心理干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心理干预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响应能力。
幼儿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幼儿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为每一位幼儿园小朋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其进行心理测评,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档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
二、强化危机预防意识
全体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具备危机预防意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心理危机。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危机识别和处理能力。
三、建立危机干预小组
成立由专业心理医生、教育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负责制定危机干预方案,为有心理问题的幼儿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四、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为受到心理困扰的幼儿提供个别或团体心理咨询服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同时,为家长提供亲子教育及家庭指导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五、加强家长沟通与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定期组织家长会,交流孩子的心理状况,分享育儿经验。
六、制定应急预案
制定心理危机应急预案,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应对。
预案应包括危机响应流程、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紧急处理措施等。
七、定期进行培训与演练
定期对幼儿园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高他们的危机处理能力。
同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八、提供持续的心理健康支持
为受到心理困扰的幼儿提供持续的心理健康支持,包括定期心理测评、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提供心理咨询等,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得到有效维护。
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机制
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机制心理健康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机制则是保持个人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变化,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重视心理健康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机制,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其作用和价值。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干预心理健康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个体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化干预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以改善个体现有的困扰和疾病状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干预工作也包括预防性干预、早期干预和治疗性干预等不同环节。
二、心理健康干预的工作机制1.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要步骤。
心理评估常常运用各种心理测量方法,以检测个体患病或有心理困扰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干预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根据心理评估的结果,将干预方案针对性地制定、调整和优化。
2.行为认知干预行为认知干预是一种系统和有目的地应用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和方法,以培养和加强正向的情感体验、对问题的的解决能力、个人知识和技能等,达到改善人们的行为和情绪状态,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一干预手段常常包括认知重建、行为练习和反馈、情感调节等方法。
3.有效沟通在心理健康干预过程中,有效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充分了解个体需求和存在的问题,聆听和支持被干预者的体验和感受,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更全面的内容和更有效的支持。
可以帮助患者或有困扰的人员感受到专业的关怀和心理支持,增强其对干预措施和计划的信任和接受度,减少干预的阻力和困难。
4.团队协作心理健康干预是一个集体合作的过程,需要具备不同背景、领域和专业的人员共同协作,提供综合周延的干预服务。
例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医护人员、社工、教育专家等,在心理干预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共同协作,为干预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支持。
三、心理健康干预的作用和价值1.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健康干预可以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方案,针对不同的人群和群体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学习和使用心理保健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策略,提供心理健康保障,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机制建立与完善
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机制建立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因此,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探讨这一主题。
一、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适应困难等。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是制定有效预警与干预机制的前提。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研和统计,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程度和特点。
此外,还需要深入分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如家庭环境、学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二、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防范和预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举措。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并定期组织心理辅导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三、制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指标和标准学校需要制定明确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指标和标准,以便及早发现和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
这些指标和标准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变化、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指标,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机制学校需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警机制,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
可以利用问卷调查、心理测试、日常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和监测。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报告渠道,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匿名信、热线电话等方式向学校反映心理健康问题。
五、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机制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支持。
学校可以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班、心理治疗小组等形式的干预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学习重点心理学心理健康干预
学习重点心理学心理健康干预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学习重点心理学心理健康干预成为了现代人所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心理健康干预的重点内容,帮助读者理解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一、认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能够适应环境,具备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它不仅仅是消除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能够积极、快乐地生活。
心理健康关系到人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二、心理学心理健康干预的重点1. 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心活动的了解。
通过增强自我意识,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并且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自我觉察、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等方法来增强自我意识。
2. 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策略情绪管理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时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
积极的情绪管理策略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例如,积极的心理调适、寻找支持和安慰以及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等都是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
3.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支持和安慰,增强个体的幸福感。
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改善沟通技巧、培养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等方法来改善人际关系。
4. 减轻压力和焦虑压力和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
通过学习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个体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例如,调整自己的心理态度、寻找适当的支持和放松活动等都是减轻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5. 培养积极的心理态度积极的心理态度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积极的心理态度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掌握心理技巧和与乐观的人保持交往等方法来实现。
三、关注学习心理学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要性学习重点心理学心理健康干预对于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育心理学公开课了解学习与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与干预方法
教育心理学公开课了解学习与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与干预方法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方法的学科。
它探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和教学干预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并掌握干预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学习心理机制的了解学习是人类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学习心理机制的了解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改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的公开课通常会围绕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心理机制展开讲解。
1. 认知发展: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的获取和理解。
认知发展理论指出,人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和完善。
公开课中,教师通常会介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来设计教学内容。
2.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推动力。
公开课通常会介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如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并讨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习记忆:记忆是学习的基础之一。
公开课中,会介绍不同记忆策略和技巧,如分段记忆、联想记忆和重复记忆等。
了解这些记忆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复习备考。
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干预方法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干预方法。
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心理干预方法,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1. 情绪管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面临各种情绪波动,如焦虑、压力、挫折等。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的干预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应对负面情绪,保持学习积极性。
公开课中,会介绍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如情绪释放、情绪转移和积极情绪培养等。
2. 学习策略培养: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干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
公开课可能会介绍一些常见的学习策略,如主动学习、归纳总结和思维导图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
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干预措施引言心理干预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对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改善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焦虑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心理干预措施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个体改善心理健康。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心理干预的重要环节。
情绪管理的目标是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有效地调控和管理情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绪管理技巧:深呼吸深呼吸是一种能够迅速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通过深呼吸,可以让身体放松,缓解紧张的情绪。
具体做法是,坐或站在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闭上双眼,用鼻子吸气,吸气时尽量使腹部膨胀,然后缓慢地将气息呼出。
每次呼吸应该持续几秒钟,重复这个过程几次,直到感到身体和心情放松为止。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通过肌肉松弛来达到身体和心理的放松状态。
简单的放松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找到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可以坐下或躺下。
2.闭上眼睛,逐渐集中注意力。
3.从脚开始,逐渐放松身体的每个部位,注意感受每个部位的轻松感。
4.慢慢地放松腿部、腹部、胸部、手臂、头部等。
5.坚持练习,每天10-15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交谈,寻求帮助和支持的方法。
心理咨询可以提供针对个体心理问题的专业建议和指导,帮助个体树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咨询方法:个体心理咨询个体心理咨询是指一个人与心理咨询师进行的一对一的对话。
在这种咨询过程中,个体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问题,咨询师会倾听和理解,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个体心理咨询常用于解决一些个体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情绪管理等。
家庭心理咨询家庭心理咨询是指家庭成员与心理咨询师一起进行的咨询。
在这种咨询过程中,家庭成员可以共同探讨家庭中的问题,改善家庭内部关系。
家庭心理咨询通常用于解决家庭冲突、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等问题。
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是指一组人与心理咨询师一起进行的咨询。
心理干预(一)自考重要知识点
心理干预(一)自考重要知识点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基础上,应用各种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进行干预、帮助和治疗的过程。
以下是自考心理干预(一)的重要知识点:一、心理咨询的定义和特点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学专家通过谈话和倾听等方式,为个人或群体解决心理问题、实现心理健康的一种方式。
心理咨询具有“自愿性、保密性、专业性、目标性、过程性、发展性、实效性”的特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心理危机干预包括:紧急干预、短期干预和长期干预。
紧急干预是指在心理危机出现时立即采取的紧急措施,短期干预是指短期内通过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恢复当事人的心理平衡,长期干预则是指对心理危机持续存在的人或团体进行的长期指导和辅导。
三、自我控制训练的内容和步骤自我控制训练是指通过训练,使个体学会自我控制的一种方法。
自我控制训练包括认知训练、情境仿真训练、行为训练和反馈训练等,具体训练步骤包括制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验计划和反馈。
四、放松训练的类型和方法放松训练是指通过训练使个体在外界刺激下产生的紧张感觉得到缓解的一种方法。
放松训练分为肌肉松弛法、呼吸训练、想象训练、自我催眠训练等类型,具体方法包括瑜伽、冥想、太极等身体活动。
五、认知重构的原则和方法认知重构是指教个体认知、辨别和更正不合理思维的一种方法。
认知重构的原则包括关注当下、不执着、客观看待和正视自己等,方法包括自述法、反驳法、反思法、作用-责任-后果法、情境重建法等。
综上所述,以上是心理干预(一)自考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和理论运用,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调节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调节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调节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将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传授给个体,以达到预防、识别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调节机制必不可少。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调节机制需要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
这包括在学校、社区和工作场所等环境中,设立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
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和行为习惯。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调节机制需要加强心理健康信息的传播。
利用各种媒体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同时,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和服务体系,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提供及时的援助和支持。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调节机制需要扩大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面。
通过建立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开展心理健康义工活动等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灵活的心理健康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调节机制需要加强政策和法律的支持。
通过立法规范和政策扶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相应领域的开展,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调节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信息传播和服务覆盖,同时获得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调节。
希望未来,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关注心理健康,为每个人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心理干预方法
心理干预方法心理干预是一种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调节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问题,因此心理干预方法的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首先,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
该方法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和改变其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来减轻心理问题。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心理治疗师会与个体合作,帮助其识别并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以及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可以逐渐克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心理教育是另一种重要的心理干预方法。
心理教育旨在通过向个体传授心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心理教育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调适技能的培养等内容。
通过接受心理教育,个体可以增强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维护心理健康。
另外,心理咨询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
心理咨询师通过与个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个体可以倾诉自己的困扰和烦恼,心理咨询师则会给予倾听和支持,并提供专业的心理建议和指导。
通过心理咨询,个体可以获得情感上的宣泄和心理上的支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最后,心理干预还包括心理药物治疗等方法。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如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心理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然而,心理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避免自行使用和滥用药物。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药物治疗等多种形式。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心理干预方法。
同时,心理干预应由专业人士进行,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心理健康的提升。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心理干预方法能够为读者带来一些帮助,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心理健康的支持和关爱。
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在当今社会,身心健康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而心理健康就是整个身心健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心理干预作为心理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却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了解心理干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心理干预是指心理学专家为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改善心理健康水平,采取的各种心理疗法手段。
而要实现有效的心理干预,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了解基本概念。
首先,要了解心理干预的概念及其属于的范畴。
心理干预是心理学中一个泛指,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劝告等。
2.认识干预目的。
干预应以目的性为前提,即要找出心理障碍的原因,着眼于消除、缓解心理、情感压力和痛苦感,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和适应水平。
在干预过程中,也要注重丰富患者的智能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各个方面。
3.掌握干预方法。
根据干预情况,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包括理性认识、情感交流、行为干预、认知干预等。
同时,在干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非说服性沟通,即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在干预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共情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仅需要专业的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共情。
1.心理反应。
在干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如恐慌、抵触、反抗等。
针对这些反应,心理学专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例如合理化解患者的恐慌、适当调整干预计划、注重情感共鸣等。
2.情感共情。
在心理干预中,心理学专家需要实现与患者的情感共情,即通过关注患者的情感变化、提供情感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更好的面对问题和困难。
三、注重心理干预过程的跟进和关注心理干预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跟进和关注,以确保干预效果的持续性。
1.跟进。
心理干预后需要跟进患者的情况,确保干预效果的持续性。
此外,心理学专家也需要在干预过程中记录患者的情况、整理干预结果,帮助进一步深化心理干预的目的和方法。
心理干预方法
心理干预方法心理干预方法是一种通过调整人的心理状态,帮助其缓解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心理干预可以应用于各种心理障碍和困扰,如焦虑、抑郁、压力等,以及帮助个体改善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和行为习惯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
1. 认知重建认知重建是一种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方式来帮助其重新评估和应对问题的方法。
它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通过发现和改变负面、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帮助个体建立积极、合理的认知。
认知重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意识到负面思维模式:个体需要学会关注和辨认自己负面的思维模式,比如过度悲观、扭曲的思维等。
•挑战和改变思维模式:个体需要学会质疑和挑战自己的思维模式,找到证据来验证或否定这些思维是否真实和合理。
•建立积极的替代思维:通过改变思维方式,个体需要学会培养积极、合理的替代思维,以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
2. 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一种通过认识和掌控个体的情绪状态来帮助其控制情绪的方法。
情绪调节可以根据个体的需求和情境采取不同的策略,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绪认知:个体需要学会识别和认识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对自己的影响,以及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情绪表达:个体需要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倾诉、写作、绘画等方式来释放和宣泄情感。
•情绪调节策略:个体需要学会使用一些调节情绪的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身体活动等,来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
3. 社交支持社交支持是一种通过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来缓解心理困扰的方法。
社交支持可以是来自家人、朋友、同事、专业人士等的支持,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社交支持的方法:•寻求倾诉:个体可以通过与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困扰和感受,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参加支持性小组:个体可以加入一些与自己相似情况的小组,与他人分享经验、获取支持和帮助。
•寻求专业帮助:个体可以咨询心理专家或心理咨询师,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在面临心理困扰或心理困扰的威胁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进行干预和调节,以帮助他们恢复平衡和健康。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压技巧、支持性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
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它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他们的认知决定的。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个体发现并改变其负面的思维模式和信念,以达到调节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在心理干预中,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技术:•自我观察:通过记录个体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并逐步改变它们。
•问题解决:引导个体分析和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加强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角度思考:帮助个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更积极的解释或观点。
•反思讨论:鼓励个体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并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
•行为实验:引导个体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信念、假设或行为模式是否正确,从而帮助他们改变。
2. 解压技巧解压技巧是一种帮助个体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通过放松和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压技巧:•深呼吸:通过缓慢而深入地吸气和呼气,可以放松身体和减轻焦虑。
•渐进性肌肉松弛:通过逐渐放松身体的各个肌肉群,帮助个体达到身心的松弛状态。
•冥想和正念:通过集中注意力和观察自己的思绪和感受,帮助个体减轻焦虑和压力,并培养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运动和运动疗法: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活动,帮助个体释放身体的紧张和焦虑,提升心理健康。
3. 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一种基于情感支持和理解的心理干预方法。
它的目标是通过与个体建立支持性的关系,帮助他们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以下是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主要技术:•倾听和理解:倾听个体的故事和情感,并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和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发布会材料深化心理干预机制彰显司法人文关怀——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心理干预工作新闻发布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2013年5月30日)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刚才大家参观了浦东法院少年法庭的心理咨询室,听了介绍,有了感性认识,心理咨询室在普陀法院也有,如果有兴趣的话也欢迎大家去参观。
在介绍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心理干预工作前,请允许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上海的少年法庭工作概况。
1984年10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针对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的问题,建立了我国大陆第一个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议庭,少年审判法官在审理案件的同时,开展预防、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200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等17个中院作为设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试点单位,少年法庭开始综合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
2010年9月,上海率先在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少年法庭指导处,从而实现了上海地区三级法院少年法庭组织机构以及综合审判工作的全覆盖,标志着上海法院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深化发展,我们发现,涉罪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往往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或心理问题;而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大多涉及亲情关系,父母亲属间的诉讼本身已给未成年人带来心理创伤,诉讼过程所造成的紧张情绪、心理压力则可能加重身心伤害。
我们认为,如果未成年人出现问题,根源往往在于家庭,因此,在审理案件的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引导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正确认识问题症结,改变认知,修复彼此感情,改进家庭教养方式,切实改善亲子关系,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1998年,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首先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引入了心理测试报告。
在长期不断探索的基础上,2011年,上海高院决定在少年法庭工作中全面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对需要和愿意的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长进行心理疏导。
据统计,2011年,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共启动心理干预74人次;2012年,共启动心理干预193人次,成效显著。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夯实基础,精心打造心理干预的队伍和设施一是选聘少年审判心理辅导员。
2011年初,为使心理干预机制与少年法庭工作有效对接,上海高院在全市法院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法官中选聘了50人,作为首批上海法院少年审判心理辅导员,由高院少年法庭指导处统一调度,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心理疏导、心理评估、心理矫治等工作。
二是开设心理学培训课程。
2011年下半年,为提升心理学在少年审判工作中的应用水平,上海高院专门为全市少年审判法官开设了为期一年共500学时的心理学培训课程,经过系统学习,已有30位学员首批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为少年法庭心理干预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共建心理援助实践基地。
2012年初,上海高院充分利用高校心理学专业优势,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实践基地”,华师大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和老师到法院协助少年法庭开展心理干预工作,第一批10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已到上海法院各少年庭开展工作。
如普陀法院审理的一起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案件,未成年人向某与被害人许某原是同事,因开玩笑将许某烧成重伤,并致许某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少年审判法官认为,从各方利益出发,促成民事赔偿并达成刑事和解不仅有利于案件审理,而且能够维系双方关系,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法官与心理学研究生仔细讨论并分析了案件情况,决定运用心理学引导诉讼各方。
对于被害人,法官在交谈中发现其多次提到与被告人的关系融洽,即向其阐明达成调解在延续双方良好关系上的重要性;同时,运用了心理学上的“锚定效应”,在释明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让被害人对赔偿数额有客观理性的定位。
这一过程中,既确保了被害人的知情权,又满足了被害人维持关系的另一需求。
对于被告人,由于其有很强的内疚感,但自己没有赔偿能力,法官根据其强烈的赔偿意愿,启发其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请求父母帮助赔偿。
这不仅仅是一封信,更是被告人写下的一份心理契约,是对其责任心和义务观念的唤醒。
对于被告人父母,被告人的书信产生了另一种效用,涉及到心理学上的认知失调原理:简单来说,人们往往喜欢奖励而非惩罚,这封信将被告人父母对民事赔偿的认知从赔偿他人的损失变成帮助自己的孩子,作出赔偿有利于自己孩子在量刑上的从轻处理。
经过这样的认知调整,父母更加容易接受。
最终,被告人向被害人真诚道歉,取得了被害人的充分谅解,双方达成赔偿调解协议,向某与许某的友谊也再次延续。
四是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
2013年1月4日,上海法院系统首个少年审判心理咨询室在浦东法院正式启用,2月5日,普陀法院设立“知心天平”—亲情工作室,主要用于各类涉少案件的心理测评、评估、访谈、辅导、疏导等专项活动,对于可能存在消极心理倾向、情绪困扰、人格障碍的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进行心理调适、矫治辅导。
心理咨询工作室的设立,为心理干预机制的规范化、专业化运行提供了新的实践和探索。
通过上述举措,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形成了以院外专业机构心理咨询师为引导,心理学研究生为补充,院内心理辅导员为辅助,少年审判法官为主力的“内外结合”多层级工作模式,即对于一般心理问题由少年审判法官、心理辅导员进行疏导,发现心理障碍则延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研究生共同进行干预,“内外资源”相互取长补短,有力地推动了心理干预机制的深化发展,使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第二,创新改革,深入探索心理干预的方法和途径一是对症施方、适度延伸,心理干预贯穿始终。
少年法庭将心理疏导工作贯穿于未成年人案件庭前调查、法庭教育、调解导引、判后释明、回访帮教等各个环节,逐步完善心理干预委托、启动、实施等工作程序。
根据特定对象,采取针对性个案干预策略,对症疏导解决心理问题。
如虹口法院与区教育局联合建立“一对一”在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涉案诉讼或学校中有不良行为倾向或因家庭变故受挫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予以心理引导和生活关怀,使这些处于人生起航重要时期的学生,重树信心和理想。
二是“四理”交融、疏导为主,未成年人利益重中之重。
长宁法院少年庭总结了审理未成年人案件要讲“四理”:即“法理、情理、事理、心理”,对当事人要讲法律法规、讲道德伦理、讲利害关系、讲心理健康。
讲法理,就是引导当事人辨法析理,理解法律规定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讲情理,就是引导当事人通情达理,唤起当事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人情;讲事理,就是引导当事人冷静思考,正确处理家庭关系、人际关系;讲心理,就是引导当事人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是创新载体、综合运用,庭前教育消弭矛盾。
少年法庭将心理干预机制与法律释明、法庭教育巧妙融合,浦东、普陀法院分别精心拍摄宣传教育片《点亮爱的希望》、《牵了手的手》,从孩子的视角反映父母相争、离异等对其造成的影响,并通过案例、数字、心理专家分析论述等生动鲜活地讲述法律与亲情伦理,在民事案件开庭前播放,当事人触景生情纷纷落泪,极具震撼教育效果,从而在共同关爱未成年子女问题上很快达成共识,试播的案件多以调撤方式结案。
2012年,一中院对减刑假释少年犯开展心理辅导40人次;闸北法院对58件刑事案件进行了心理干预,占案件数的35.97%;长宁、闵行法院少年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撤率达到100%,充分体现了少年司法的温情和关怀。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人民法院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能仅靠简单的说教和单纯的判决,更要注重解开他们的心理症结,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他们认识自己、接纳别人,融入社会。
上海法院少年法庭的心理干预工作仍在继续探索,我们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会有美丽梦想,我们将不断努力,通过少年法庭工作帮助他们实现美丽中国梦。
附件:心理干预案例2例案例一:闵行法院小建心理干预案【心理干预对象的基本情况】未成年被告人小建(化名),于2011年12月某日在本市金山区某足浴店内行窃,因仅窃得少量财物,遂放火泄愤,点燃店内废纸等杂物,致足浴店过火面积300平方米,造成财产损失人民币141万余元。
法院根据社会调查报告查明:小建出生次日丧母,其父因病只能从事简单劳作,且于小建七岁时瘫痪在床,其兄自大学毕业后因精神疾患至今尚在治疗中,小建自小由其祖母、叔父抚养长大。
其祖母过世后,由其叔父对其日常生活加以照顾并时常对其督促教育。
不健全的家庭对小建的心理造成影响,加之小建本人性情冲动,对自身约束不严,自小学起即开始抽烟、喝酒,留宿酒吧或在网吧等场所流连。
2010年6月中专毕业后,小建多次结伙他人实施盗窃,所得财物均用于吃喝玩乐。
该案在闵行法院审理期间,少年法庭进行了心理干预工作。
小建被以放火罪和盗窃罪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小建服刑期间,法院继续跟踪帮教,少年审判法官和华师大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不仅到少管所面对面进行心理疏导,还通过书信往来了解动态,与小建结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小建:你好!在我读了你的来信后,我是有一些讶异的。
原因并非是你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主动和我交流并且分享你这些日子以来的感悟,而是我在你的字里行间仿佛读到了一些东西——它们是有别于上一次我在少管所里见到的你的。
当然,我必须要感谢你,正因为你的信任和坦诚,使我们之间的互动开始产生了一些意义。
你在信中说你是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
我想这句话你说得还不够准确,因为至少在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有些倔强的少年已经开始能够慢慢地面对过去的那个自己,已经逐渐了解自己曾经做的一些事情是不可原谅的。
人要接受自己是很困难的,这个过程就像你重新揭开旧疤,每一次回顾那个现在看来可能是不堪入目的自己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你的来信告诉了我,你有这种勇气。
我对于你的情况略知一二,在我的印象中,你生活所经历的苦痛是要比一般孩子大很多的。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你并不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三口之家的快乐,家庭背景的特殊性也要求你承担更多、付出更多。
希望你能原谅我仅用这几行字轻描淡写我想象中的你的生活。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快乐的孩子。
或许对于你来说快乐是一件奢侈品,因为生活可能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但拥有快乐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而你思念的病榻上的父亲,一定也希望自己的儿子生活快乐。
或许你会觉得我现在和你说快乐非常可笑,因为你正身陷大墙之内。
我想说,快乐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心安理得。
换句话说,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让你感到踏实,你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让你感到欣慰。
如果你的每一次快乐发生于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那么你的内心感受一定是踏实且安定的。
所以现在你需要重新开始了解你之前并不知道的法律法规,它们都会为你未来的所作所为划定界限,而这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