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教案-6_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课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新事物、什么事新出现的事物、什么事量变、什么事质变。
明白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探讨方法论的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
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曲折,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生道路中出现的挫折。
树立远大理想,奋斗目标与脚踏实际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难点: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推进新课程,既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区分,那么事物的发展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变化状态又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些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引导同学们阅读P64“活动探究”问题,要求同学们质疑问题。
课堂小结。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2.讨论主题:如“如何看待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或“从发展的角度看,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其运用发展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学活动: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运用发展观点进行分析。
4.能够运用发展的观点,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发展观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其思维品质。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其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教师以多媒体展示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如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采集月球样本、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等,引发学生对发展的关注。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国家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发展观点的知识框架,理解发展规律。
2.举例说明: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如手机通信技术的演变、生物进化等,分析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发展规律,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运用发展观点进行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发展的关注。这个视频将展示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发展的力量。随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社会会不断向前发展?”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2.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发展的观点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树立远大理想。
4.情境创设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发展的力量。通过视频、图片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反思与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教师的积极反馈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助力他们不断成长。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事物会发展?”“发展有哪些特点?”“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3.2.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4)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发展观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强调发展的实质、原因和结果,以及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
3.引导学生认识到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培养国家意识和发展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发展的观点的基本内涵,理解发展的实质、原因和结果,能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3.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认识到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增强国家意识和发展意识。
3.2.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4)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政治课程中,"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案例以统编版必修4的"3.2.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为依据,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知识深度,设计了一堂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的政治课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案例亮点
本教学案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下五个突出亮点: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框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学生对于本框学习具备理论基础:在此之前学习了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一组重要的原理和方法论,在第八课的第一框中主要学习了世界是普遍发展的,同样的思路学习第二框也就是发展普遍性的方法论也就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学生基于自身的实践活动,对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的状态也不难理解。
2.教材处理:3.上一框学习了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将新旧事物的区分标准一同学习。
所以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状态。
二、学情分析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有备学生,学生对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结合作为高中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够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结合常见的俗语用语也能理解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综合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回顾世界是普遍发展的相关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原因及方法论意义;理解并识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对应的方法论意义。
培养学生立足实际,提升理论理解和概括能力。
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立足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注重知识原理的系统性,引导学生规范化表述原理知识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会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加深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五、学法指导和教法运用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传授知识的同上更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鼓励学生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观察探究法 情境分析法 自主学习法 小组探究法 立足于以学定教,在教法运用上,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 情境分析法 讲授法相结合。
高中政治 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新事物产生初期有弱点和不完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80多年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道 、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善的地方 新事物 60 多年前,中国饱受日帝的蹂躏; 师:由上面我们的分析可知,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 曲折的、迂回的。这个原理要求我们要怎么做呢? 路 5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人们对新事物认可有一个过程 生:略 (曲 过渡)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中 2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走上强国之路 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 2003 年的“非典” ,2008 年 5 月的汶川地震,同 1949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约 18美元 旧事物开始时比较强大,顽强 年底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还有去年的“甲流”肆虐等,这些都在一定 折 旧事物 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复兴的进程! 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900美元;总体小康水平 抵抗,扼杀新事物 去年是祖国 60 周年大庆。 60 年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我们有理由相信 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克服苦难、战 胜挫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邓小平同志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起来, 成功举办奥运会,并取得第一 在 1987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 60 年国庆向世界展示实力 的“三步走战略” 。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培养学生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增强对 社会发展的信心, 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 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 高信念。
重点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难点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市区必然代替旧事物 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遵循《课程标准》从情景导入到情景分 析又回到情景回归的教材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材料、探讨“活动探究”问题、归纳和总结哲理观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事 例来分析蕴含哲理观点, 运用故事、 讨论等具体的事例, 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景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 课时 谈话法、讲授式、启发式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案
第2课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1.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指导意义。
第2课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无锡、泰州的变化教师导入:同学们,我是来自无锡是六中的一名政治教师,很荣幸今天来到我们省泰州中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合作完成《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2课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同学们好吗?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深圳的一组镜头,今年是是经济特区建区30周年,9月6日上周一在深圳召开的经济特区3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
30年来深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圳是祖国的一个窗口,我们无锡和美丽的泰州也是如此!我们来一起欣赏美丽的无锡和泰州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师导入:是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在过去的岁月里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今后还会不断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深有体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推进新课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教师提问:问同学们,30多年来,我们的祖国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呢?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情境导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32年前这位老人提出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它确立为国家的战略决策,从此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我国的综合国力获得了空前地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教师提问:为什么改革开放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所以能在中国这块领土上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改革开放适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即符合客观规律。
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分享,共同探讨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如:分组讨论我国农村改革、城市化进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2.设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如:让学生分组撰写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某一问题的调查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关注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和进步,鼓励其积极思考和参与。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检查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发展的观点。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2.掌握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如农村改革、城市化进程、环境保护等。
4.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方法。
2.设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如:让学生分组撰写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某一问题的调查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使其对发展的观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如: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发展观点及其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其发现自己的不足,互相学习和进步。如:让学生互评价对方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提出建设性意见。
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练习
现阶段,电动汽车是中国品牌超越外资品牌的较佳时间。中国汽车产业如能抓住这次弯道超车的机遇即可超越汽车工业发达 国家。从辩证法角度看,这说明 ( )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把握适度的原则
C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
D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六、活动四
展示ppt,合作探究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 新质基础上开始量变。
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教师提问,学生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事物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七、思维导图,总结发展观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和图片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从而较好的实现教学目的。目前没能找到更合适的影像资料,影响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
五、活动三
展示ppt,象棋棋盘的故事,珠峰不会无限升高。
合作探究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教师分析讲解,象棋棋盘的故事,总结得出结论,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教师分析讲解,珠峰不会无限升高,总结得出,事物的量变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按小组活动,自由辩论。辩论中加深对新旧事物以及新事物的优越性的理解。
教师活动:通过辩论环节,举手表决大家的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如何?
学生活动:举手表决
结合ppt大量的图文资料,展示新能源车的优点缺点,我国对新能源车的发展政策,教师点评:由此得出新旧事物的含义及新事物的优越性。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本节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课堂教学活动配合默契,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较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到充分挖掘出来。辩论的过程受课堂时间的影响不能做到极致,学生的积极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明确发展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2.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等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通过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科技创新的图片,如高铁、5G通信、人工智能等,引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2.提出问题:“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发展的实质和意义。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和重点。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发展的概念,阐述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分析发展的含义,解释发展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调研,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创新带来的变化,增强对发展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认识到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要积极支持和保护新事物。
3.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积极心态,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坚定信念。
3.讲授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案(含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剖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一致关系关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启迪式讲解法教课过程【自学怀疑】1、为何说事物发展的前程是光明的?为何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波折的?事物发展的门路是什么?2、前程是光明的、道路是波折的方法论。
3、什么是量变?什么质变?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对人们的启迪。
【合作研究】研究一:( 1)①火车刚产生时存在这样的缺点:它丑恶粗笨,走得很费劲,像个病魔缠身的怪物。
②人们耻笑他:“你的火车怎么还没有马车快呀?”有人责备他的火车声响又尖又大,把邻近的牛都吓跑了,惹起了农民的惊慌。
于是,有人跟他吵嘴,提出抗议,找他算账。
③当时马车的结构已相当完美,成了当时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只需抽上几鞭,就能够让蒸汽机车瞠乎其后。
上述资料反应了什么哲学道理?( 2)以下句子共同表现什么哲学原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不是一番寒透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裴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严寒来。
自古雄才多劫难,素来纨绔少伟男。
研究二: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中有个风趣的论证,叫做“秃顶论证”。
他说:“少一根头发可否造成一个秃顶?----不可以。
----再少一根如何?----仍是不可以。
这个问题向来重复下去,老是问减一根头发如何,最后的结果就是从“满发”变为了“秃顶”。
“满发”到“秃顶”的变化中,哪方面是量变?哪方面是质变?这一过程说了然量变和质变各有什么特点?研究三:列举表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成语、俗语。
(起码 5 个)【沟通展现】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系统【讲堂效益检测】班级姓名1、唐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了然这样一条哲学道理:()A. 新往事物是广泛联系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波折的C. 事物是不停发展的,往事物挡不住新事物的成长壮大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进事物发展的原由2、进入新世纪,信息家产快速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8.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优质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
(2)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
本节课框题设二个目:一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二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二学生分析学生初步认识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哲学基本观点,带着好奇来学习。
因此,对这些问题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和辩证思维能力较差,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较难,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新生事物,却在某些国家又出现解体”的问题理解更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就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能力目标: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难点: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五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探讨“活动探究”问题、归纳和总结哲理观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事例来分析蕴涵哲理观点,运用故事、做实验、讨论等具体的事例,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景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见解看问题》授课方案一、授课目的识记: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理解:结合详尽事例,利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一致的原理;以及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一致的原理,说明应当知怎样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直至获取成功。
识和能力:技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能②提升辩证思想能力,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辩证思想能力;提升理论联系本质的能力,提升在平常生活和学习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过程:从“学生为主体” ,“回归生活”的理念出发,一方面依据理论联系本质的思路,借助生活本质,启示学生联系教过程材进行解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坚持在授课过和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此方达到“授课相长”的目的。
法方法:教法:情境授课法,问题研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研究法。
情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曲折,态加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度导他们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中出现的挫折,加强社会责任感,培价值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和行动。
观二、授课重、难点教学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一致的原理,事物发展的量变和重质变相一致的原理。
点教学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难点三、授课资源硬多媒体电脑一台、图片资料、视(音)频资料件软用 Powerpoint 软件制作的课件。
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授课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名称课前教师将本课学全班分成 4 学习小 提升课 案发给每个学生, 要修业 组,每个组选出一位组学生的预 生结合教学设计的问题进行 长,并完成教学设计的相关问 习能力,前 课前预习。
题。
组员要遵从组长的安 独立思虑 准 排,要相互协作,积极讨 能力和团 备论,主动发言。
结合作意识。
情况导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故感 官事》刺 激 强 ——看何永亮如学生观看烈,加深学 生 印 导何“空手起家”象。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看法看问题》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识记: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理解:联合详细案例,利用事物发展的行进性和波折性相一致的原理;以及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一致的原理,说明应该知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波折,直至获得成功。
识和能力:技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能②提高辩证思想能力,预示事物发展前程的辩证思想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提高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过程:从“学生为主体” ,“回归生活”的理念出发,一方面按照理论联系实质的思路,借助生活实质,启迪学生联系教过程材进行剖析,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坚持在教课过和程中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此方达到“教课相长”的目的。
法方法:教法:情境教课法,问题研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研究法。
情感指引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波折,态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度导他们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中出现的挫折,增强社会责任感,培价值养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和行动。
观二、教课重、难点教学事物发展的行进性和波折性相一致的原理,事物发展的量变和重质变相一致的原理。
点教学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难点三、教课资源硬多媒体电脑一台、图片资料、视(音)频资料件软用 Powerpoint 软件制作的课件。
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课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名称课前教师将本课学全班分红 4 学习小提高课案发给每个学生,要修业组,每个组选出一位组学生的预生联合教案的问题进行长,并达成教案的有关问习能力,前课前预习。
题。
组员要听从组长的安独立思虑准排,要互相协作,踊跃讨能力和团备论,主动讲话。
联合作意识。
情形导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故感官事》刺激强——看何永亮如学生观看烈,加深学生印导何“空手发迹”象。
入(播放视频)新课 [ 讲堂研究 1] (PPT 显现)何永亮是如何自主引出全班学生参加议论今日要学创业成功的?习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二框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运用: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须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对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
(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事心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2)让学生明确做任何事情、学习任何知识时,既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与发展。
(3)深刻理解只有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精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难点:准确的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
【学习方法】
1.运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事物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体验生活中的实例,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3.与同学讨论并分享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提高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并能正确对待新事物,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 1.完成框架填充:
新事物符合
前途是 (趋势)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
新事物日益完善需要过程 道路是 (过程) 旧事物的抵抗和扼杀
人们的认可有一个 方法论 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 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
区别
联系 方法论 做好量的 ,促成质变 反对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过程
事物发展的状态: 量变和质变 新事物必然 旧事
物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是 的
质变事物的发展由 到 ,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 ,如此 ,
2.完成《职业理想规划》:
的职业理想规划 我的职业理想:
第一部分 看
A 职业需要的特质
B 我已经具备的,符合职业需要特质
第二部分 行
A —B=我距离理想职业的差距,请将你的差距分解为几个阶段来达成
第三部分 达
请你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设定一个达成时间 ______________
规划人: 规划时间:
1. 2.
3. 4. 5. 6. . . . . . .
1. 2. 3. 4. 5. . . . . . .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四:
【课堂设计】
情境展示:播放视频短片《对话——大学生村官》,向学生简介大学生村官。
第一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情境探究:聚焦大学生村官
探究主题一:你觉得一名刚刚上任的大学生村官会遇到哪些困难?
探究要求:时间为5分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注意记录,教师融入共同合作小组展示: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为大学生村官设身处地的思考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村民的不信任、老村官的不配合、家长的不支持、自身经验
不足等
教师提升:大学生村官模式作为一个新兴事物,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历经十五年的摸索,仍然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引出下一探究主题。
探究主题二:社会上不少人提出,大学生村官工程对社会的作用不是很突出,但是却耗费了很多财力,所以提出要停止大学生村官工程。
问题一:是否一定要推广大学生村官工程?
问题二:大学生村官工程是否一定能顺利推广?
探究要求:时间为4分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内容,注意记录,教师融入共同合作。
小组展示:让学生体会大学生村官项目推广的必要性,比如中国发展的潜力在农村,农村发展最大的阻力是知识和人才等。
大学生村官项目推广的
阻力来自于社会上的人不认可、村官项目自身存在缺陷、老村官的
不信任等。
教师提升: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必须要发展的,因为它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所以说前途是光明的。
但是发展的历程并不
是一蹴而就的,阻力来自三个方面:新事物自身的不完善、旧事物
的抵抗和扼杀、人们的接受。
既然这些人对待大学生村官这样一个新事物的态度不正确,那么我
们应该如何看待新事物。
一方面要充满信心,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另一方面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
第二目:做好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
情境升华: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探究主题一:如果你受聘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你会怎么做来实现从对村务一无所知的大学生到得到村民认可的村官的转变。
探究要求:时间为5分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注意记录,教师融入共同合作小组展示:由学生去谈怎么实现这个完美变身,比如与村民沟通交流、去查阅一些关于本村的资料、向老村官学习、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村民。
教师提升: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要注重很多方面的积累,那么给大家介绍一名合格的村官——高杰。
1.展示图片——泰州市委书记张雷接见高杰
2.简介高杰
3.播放高杰自我介绍片《我的村官成长历程》
4.抽取出高杰的发展历程简略图
设问1:没有之前深入村民、了解村情、熟悉村务高杰能够得到村民
认可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官吗?那么之前的三步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
最后得到村民认可,是什么样的变化?能否从中看出量变与质变的关
系?
设问2:在成为村民认可的合格村官后,高杰有没有停下脚步?引出
量变与质变关系的第二层次,在质变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探究主题二:高杰成功的事例,能给你哪些启示?
探究要求:时间为3分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注意记录,教师融入共同合作小组展示:高杰刚进入农村,做的都是小事情,但是却必不可少,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注重量的积累。
高杰在得到村民认可后,并没有停下脚步,我
们在生活中也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
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教师提升: 质变依赖量变,所以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量变也依赖质变,所以我们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激辩思维:是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情境回归: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我的职业理想规划
小组活动:与小组同伴分享自己的职业理想。
时间4分钟。
小组展示:接受老师的采访。
老师提升: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同时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要想实现理想,要做很多努力,在拥有机会的时候,切不可错失良机。
课外活动:采访身边的村官
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地区的某村官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发展的历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自己认为比较出色:
1.一个事例贯穿到底,一方面节约时间,另一方面能便于学生深化理解。
2.事例的选择上,体现时事性,同时又能够激起学生的共鸣。
体现三性:时事性、区域性、学生性。
3.使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进入角色的去体会这一社会热点。
4.注重利用校本课程,使用本地区的事例。
但是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1.课堂上的开放度还不够,教师的位置还是过高,笔墨过浓。
2.问题的设置上,不能恰到好处的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3.因为课堂内容较多,学生能够开拓思维的地方,未能安排时间进一步深入。
4.最后的情境回归,感觉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