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谁设计的
究竟是谁设计了紫禁城?
,
1 . 1 0 2 , ‘ 镇 , 『 匕 , J ’ 的燕
艾 嘶 魏 逐 渐 l i t : 人 公 。
.
{ i 木 棣 , l
心机 ,终 J 合 散 厂f 1
开 采 于 北 京 西 南 的 房 山 。 史 书 记 为 中心 的区 域 ) 是天 帝 居 住 之处 , 载 了运 送 它 时 的 情 景 : 数 万 名 劳 天 人 对 应 , 所 以皇 帝 的 宫 殿 被 称 工 在 道 路 两 旁 每 隔 一 里 左 右 掘 一 为紫 禁城 。 口井 , 到 了寒 冬 腊 月 气 温 足 够 低 这 片 宏 伟 的 建 筑 群 , 到 底 是 时 , 就 从 井 里 汲 水 泼 成 冰 道 ,用 由 准来 负责 设计 的呢 ?
J 北 柬 的 ・ } I 轴 线
f { 儿 迁 帝 的 人 , 1 厂人 l
,
将 北j 圳第 个 , l 1 i , I 。拱 t , 1 朱
悚 的 队攻 做 5 城 人 ( 今 t J j :
分, 城埔 内 的 … f l { 约7 2 J ‘ 、 水 ,观 仃 建筑 私 1 1 5 、 , J ‘ 水 } J 、消 代2 4 化
会地 " I - ,虽 说 仞 建 [ f 、 f 仃 儿
h J ‘ 人 的 建 筑 人 , 上 ¨ 指, J . 数, j 设 计
J l j 之谜。 纪念 l j :I l l J 时 , 也址 敝 址成 5 9 0 就 成 丫 J
川 。作 为 f 『 J J 、 消 代 的
制 设计 规 划 的 ,前 面 三 个 火 殿 为
故宫资料(中央出版)
故宫资料(中央出版)故宫历史悠久,建筑精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故宫的相关资料:一、历史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代永乐年间(1406年至1420年)建造的,位于北京市中心。
经过数次扩建和修缮,现在的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拥有庭园、殿宇、宫廷文物等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建筑故宫的建筑风格典雅、华丽,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故宫共有建筑物980间,其中太和殿、乾清宫、钟鼓楼、御花园等建筑是最为著名的。
1. 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的中心建筑,也是最大的殿宇。
它是明朝建筑师贾应献设计的,共有九进殿堂,面积为2.3万平方米。
太和殿曾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所,如即位、大婚、贺寿等重要仪式。
2. 乾清宫乾清宫是故宫的皇后宫殿,位于太和殿北侧。
它由顺治皇帝为自己的母亲建造,后来清朝的皇后们也居住在这里。
乾清宫布局精致,建筑风格优美,全宫共有1034个房间。
3. 钟鼓楼钟鼓楼是故宫的重要标志之一,位于太和殿前面的广场上。
它最初是为了宣布皇帝的起居时间而建造的,后来也用来报时。
钟鼓楼的建筑很简单,但造型美观。
现在,游客可以在钟鼓楼上欣赏到整个故宫的美景。
4. 御花园御花园是故宫的庭园之一,位于故宫后三宫区域。
它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古典园林。
御花园分为“前苑”和“后苑”,共有400余个房间和300余种植物,是一处皇家御苑。
三、文物故宫拥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陶瓷、玉器、金银器、书画、文房四宝等。
其中最著名的文物如下:1. 清乾隆年间的“如意宝珠”这是一颗玉雕宝珠,由数片碧玉雕制而成。
它是清乾隆皇帝为自己的皇后创造的,寓意“如意吉祥”。
如意宝珠通体透明,刻有精美的浮雕图案,是故宫最珍贵的文物之一。
2. 明成化年间的“百寿图”这是一幅长卷式的宫廷画像,长约1.7米,宽约0.5米。
百寿图描绘的是明成化皇帝的寿宴,全画共有210人,分列于五十余桌之上。
百寿图保存完好,画面精美,是故宫的文化瑰宝之一。
3. 清乾隆年间的“乾隆御制琥珀戏太平”这是一件琥珀雕刻艺术品,高13.2厘米,宽8.4厘米,厚4.1厘米。
故宫历史典故
故宫历史典故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故宫承载着丰富的典故和传说,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一、传说典故1. 北京故宫的建筑师郭璞相传,故宫的建筑师郭璞是一位天才的建筑师,他在设计故宫时充分考虑了地势、气候等因素,使得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富有中国特色。
郭璞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巧至今仍然被人们所赞颂。
2. 故宫的龙椅龙椅是中国皇帝的专用宝座,也是故宫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相传,龙椅是由一位名叫杨贵妃的美人所设计,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宝座。
龙椅的雕刻精美细致,寓意着龙的权威和皇帝的尊严。
二、历史典故1. 故宫中的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要典礼和祭祀仪式的地方。
太和殿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封神演义》中,故宫的太和殿被描述成神仙们举行大会的场所,充满了神秘和神奇的色彩。
2. 故宫的角楼故宫的四角楼是其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相传,故宫的角楼是由一位叫做杨贵妃的美人所设计,她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才华创造了这个独特的建筑风格。
角楼的设计精巧,既保持了建筑的稳定性,又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三、历史典故的影响1. 故宫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对后来的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宫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成为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典范,许多后来的宫殿建筑都受到了故宫的启发。
故宫的建筑风格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故宫对文化艺术的影响故宫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故宫内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和文物,包括瓷器、绘画、书法等,这些文物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也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
故宫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北京故宫全面解析
北京故宫全面解析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作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解析北京故宫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一、历史沿革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宫殿建筑之一,北京故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明成祖朱棣于1406年开始修建故宫,当时的名称为紫禁城,作为明朝皇帝的居住之地。
明成祖并采用了大量参考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元素,使紫禁城成为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
明朝的紫禁城在建设和规模上并不如后来的清朝那样宏伟。
到了清朝,紫禁城才真正发展壮大。
清朝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重修了紫禁城,并将其名称改为故宫。
乾隆皇帝时期,故宫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建,至今的建筑格局基本上是在乾隆皇帝时期形成的。
二、建筑风格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宫殿建筑艺术的精华,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故宫的建筑总体呈南北走向,占地面积很大,分为外朝和内廷两个区域。
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执政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包括午门、太和殿、中和殿等建筑。
这些建筑均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如重檐歇山顶、斗拱和彩画等,在建筑结构和装饰造型上都非常精细。
内廷则是皇帝和皇后的居住区域,包括乾清宫、昭慈宫、咸安宫等建筑。
这些建筑多以庭院式布局为主,形成了精致而宁静的宫廷氛围。
内廷的建筑主体多为单檐歇山顶,整体建筑布局非常精密,突显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的特点。
三、文化价值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首先,故宫展示了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的统治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宫廷文化气息。
其次,故宫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包括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文物,如清代的乾隆花瓶、明代的紫禁城画像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故宫还是传统建筑艺术和园林设计的杰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故宫与凡尔赛宫的对比
东西方的华丽——故宫与凡尔赛宫的对比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年,最初由蔡信、阮安等设计,荆祥、陆祥等施工建造。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世界上日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构架宫殿。
故宫规模之大、风格之独特、陈设之华丽、建筑之辉煌,在世界宫殿建筑中极为罕见。
故宫虽然是封建专制皇权的象征,但它映射出的中国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光辉,证明了故宫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史册中古有重要的地位。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20千米的凡尔赛城,1661年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动工始建,由著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心设计而成,1689年竣工后多有扩建广义上的凡尔赛宫包括凡尔赛宫殿及其园林。
它是法国早期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建筑以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以及内部装饰多彩奢华为特点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园林之一。
1整体还是单体,一致的对称——凡尔赛宫和故宫的空间布局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古代建筑的主角——宗教建筑的地位开始动摇,建筑艺术开始转向宫廷和贵族的府邸,大体量的建筑不再是神教的象征,而是尘世的的创造与征服力量的表现。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兴起,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宫殿建筑在建筑史上开始古有主导地位,其主要目的是配合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
建筑艺术上,其主要特征为崇拜古罗马风格,推崇理性,同时反对个性、反对表现情感,认为建筑美就在于纯粹的几何形状和数学比例关系。
非常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讲究严谨的布局,一切都显示出严格的逻辑性。
凡尔赛宫从东向西由练兵场、宫殿和园林三部分组成,凡尔赛宫整体特点是以东西为中轴线,建筑物、园林等都呈南北对称。
明代初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高度集权的君主体制。
明成祖朱棣作为一个以武力夺取帝位的皇帝,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后,为了标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在紫禁城皇宫的规划设计上,也处处以体现天子授命于天、君权神授之观念,使北京紫禁城无论在整体规划还是单体设计上,都强烈地体现着君权神授的宗旨,使紫禁城成为天子正统地位的绝对象征.。
北京故宫的历史与文化
北京故宫的历史与文化北京故宫,全名为故宫博物院,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经过多次扩建与修缮,在其漫长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政治与文化角色。
一、历史沿革故宫始建于1406年,建造耗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为营造一座宏伟宫殿而命名为“紫禁城”的。
明代的故宫主要是作为皇家府邸、政府办公地点和举行盛大仪式的场所。
明朝末年,由于国家动荡,故宫被洗劫一空,但在清朝的建立后,清皇帝重新使用故宫,并对其进行了扩建和修缮,使其更加壮丽辉煌。
二、建筑特点故宫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有9999间房屋。
整个建筑群以南北轴线为中心,呈现出庄严、对称的布局。
故宫的建筑风格以宏伟壮丽、雄伟庄严为特点,结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
三、文化积淀故宫不仅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这里,保存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珍品,如瓷器、绘画、玉器、器物、字画等等。
这些文物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以及世界文明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四、文化传承与保护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故宫博物院一直致力于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
博物院积极展览、研究与教育活动,向公众展示故宫的历史与文化。
同时,博物院也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手段,确保文物的完好保存。
五、文化影响力故宫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对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宫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故宫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展览场所,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来参观。
结语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它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观,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
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故宫的历史与文化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故宫简介
故宫又称“紫禁城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建成,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其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
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殿座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足以震摄天下。
故宫又称紫禁城,究其由来,是由天文学说和民间传说相互交融而形成的。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
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说法。
因此,古人认为紫外线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称为紫宫。
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至尊,因此他们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宫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现其位居中央,环视天下的帝王气概。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指“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
果然老子骑了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
后人因此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帝王之家当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来命名也就顺理成章了。
“禁”字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那就是皇宫禁地,戒备森严,万民莫近。
此话决无半个虚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宫后这里正式开放以前平民百姓别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过去是多么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啊!古都北京,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余年的建都史。
究竟是谁设计了紫禁城
究竟是谁设计了紫禁城作者:胡恒来源:《畅谈》2015年第11期“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代骆宾王寥寥几句诗,就把世人对帝王宫殿的尊崇与好奇表现出来了。
今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建立85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今年也是故宫建成590周年。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年来一直无比威严和神秘,直到被辟为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
这片宏伟的建筑群,到底是由谁来负责设计的呢?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读“kuoi”)名祥。
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香山人。
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
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
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领。
民间一直流传着他的一个故事。
据说建造皇宫时,缅甸国向明朝进贡了一块巨木,朱棣下令把它做成大殿的门槛,但一个木匠不留神锯错了,短了一尺多。
木匠吓得脸色煞白,慌忙报告蒯祥。
蒯祥看了,让那个木匠再锯短一尺多,大家都很惊愕。
之后,蒯祥就在门槛的两端雕琢了两个龙头,再在边上各镶上一颗珠子,还搞了创新,让门槛可以装卸。
皇帝见了十分高兴,大加赞赏。
这就是俗称的“金刚腿”(活门槛)。
蒯祥很聪明,营建宫殿楼阁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
蒯祥的建筑造诣,得到极高评价,皇帝“每每以蒯鲁班称之”。
1420年,故宫建成,仅仅9个月后,就因雷击而失火,三大殿全被烧光。
这里面也有个传说。
据说盖好宫殿后朱棣志得意满,找来一位会占卜的官员,让他算了一卦。
官员说:“明年四月初八宫殿会发生火灾。
”朱棣大怒。
没想到第二年的这一天,天气骤变,雷鸣电闪,三大殿真的被雷火击中了。
直到正统(明英宗年号,1436年~1449年)年间,朝廷才重新修缮,此次负责的仍是蒯祥。
紫禁城之迷谁是设计人
“紫禁城”之迷谁是设计人?紫禁城,中国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这座皇宫屹立在北京城的正中心,已有580多年的历史。
它那巍峨的青砖围墙,将城内与城外隔为两重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有着近9000间宫室的紫禁城依旧那样神秘。
兴建紫禁城紫禁城宫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善的旧皇宫,这里曾经居住着明、清两代24位皇帝。
可在这座宫殿中,至今依然有许多无法破解的谜团。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郑连璋介绍说,朱元璋在选择皇帝接班人时,首先就想到他的大儿子朱彪,但不幸的是洪武25年朱彪死了。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本意想立皇四子燕王朱棣,但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学士刘山武说皇孙(朱彪的儿子)年富力强,是第一长子顺理成章。
如果选择老四朱棣燕王,秦王(老二秦王在陕西)、晋王(老三是晋王)怎么办呢?因此朱元璋就这样确定了。
朱元璋在洪武31年去世后,他的皇孙继了位。
郑连璋介绍说,皇孙建文皇帝觉得这些叔父们势力太大,需要削弱藩王,因此引起了皇权内部的斗争。
燕王朱棣起兵攻到南京夺取了皇位,他就想在北京建宫殿。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想把皇都建在自己的老家临濠,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但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宫殿营造了六七年便停工了。
不久在南京城东隅又造起了一座宫殿。
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紫禁城就是明成祖朱棣在凤阳、南京紫禁城的设计基础上建造的。
朱棣曾是镇守北平的燕王,他认为他的根基在北平。
于是下令在元朝大都的东边建一座新城,同时把皇宫也建起来。
遵照皇帝的诏令,建造皇宫的上好木料,是从湖南、云南等地采伐来的。
据说,每当大树砍倒以后,都不可能立即运输,总要等到雨季利用洪水把树木从山上冲下来,再由江河水路运到北京的。
建造皇宫用的巨大石料,大都是从北京附近的房山、盘山开采来的。
那巨大的石料是怎么运到北京城中的呢?冬天,民夫们泼水成冰,铺成一条冰道;夏天,就在路上铺上滚木。
保和殿北面的云龙石雕,是紫禁城里最大的一整块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
紫禁城的设计秘密
紫禁城的设计秘密当人们沉醉于紫禁城璀璨的建筑时,一位老人用一把皮尺,把辉煌的宫殿变成一组枯燥的数字。
这位名叫傅熹年的建筑史学家,把紫禁城的院落面积和宫殿位置进行了测量。
20世纪4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曾经绘制紫禁城中路建筑和角楼及武英殿的图纸,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建筑学专家们,对紫禁城进行过多次测绘。
这一次显然目的不同。
除了企图了解宫殿群落的准确尺度外,傅教授还在寻找着什么?他希望从这堆纷乱的数据中,发现什么秘密呢?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
筹建于明成祖永乐(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兴建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
整个营造工程由侯爵陈圭督造,具体负责是规划师吴中。
明清两代的皇帝,出于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既富丽堂皇,又森严壁垒。
这座城池,不仅宫殿重重,楼阁栉比,并围以10米多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而且哨岗林立,戒备森严。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称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
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
内廷中最著名的是养心殿。
在深入研究帝王文化的过程中,傅熹年发现,紫禁城的确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紫禁城其名称系借喻紫微星坛而来。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
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紫微垣在三垣中央。
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
是天帝所居。
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
紫禁城谁设计(紫禁城设计者究竟为何人)
紫禁城谁设计(紫禁城设计者究竟为何人)博览荟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含有古建筑9000余间。
这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古建筑以雄伟的外观、绚丽的色彩、严谨的形制、有序的构架、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丰富的历史而称著于世。
那么,紫禁城的设计者是谁呢?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刘基(字伯温)是紫禁城的最初规划者。
《明史》卷六十八有明确记载,紫禁城初建后的宫殿规制与南京皇宫基本相同,且比后者高大壮丽。
由此可知,北京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及样式是以南京明故宫为蓝本设计规划的,而明故宫的规划者则是刘基,他是明洪武帝朱元璋的谋臣。
据《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记载,早在明朝建立的两年前,朱元璋认为南京旧城离钟山太远,灵气不足,而对旧城改造需要大量的民房拆迁,影响民众生活,因而命刘基在钟山的南面规划新的皇宫。
刘基对皇城的规划按照古代“天人合一”的星象布局理念来进行,中轴线上的前朝建筑有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内廷建筑有乾清、坤宁二宫,而在前朝宫殿的东西两侧有文华殿、武英殿,在后二宫的东西两侧有东西六宫。
而上述建筑布局理念、形式与北京紫禁城宫殿布局完全一致。
我们以紫禁城前朝建筑为例具体说明南京明故宫与北京紫禁城的建筑相似性。
从平面布局和建筑命名来看,二者的中轴线建筑由南往北依次均为午门、奉天门(北京紫禁城的奉天门在清代改名为太和门)、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而在三大殿两侧对称布置着文楼和武楼(北京紫禁城的文楼在清代改名为体仁阁,武楼在清代改名为弘义阁),午门和奉天门之间,两张照片均有着平面为弓形的内金水河,弓形最突出位置均位于中轴线上。
从建筑造型来看,两张照片显示的建筑外观几乎完全相同:立于高高城台之上的午门,其外形犹如展翅的孔雀;矗立在开阔广场上的奉天门,与两侧的庑房形成紫禁城内首道屏障;而三大殿均坐落于三层高高台基之上,太和殿的重檐庑殿屋顶样式、中和殿的单檐攒尖屋顶样式、保和殿的重檐歇山屋顶样式高低错落有致,立面曲线优美,形成紫禁城内造型最为磅礴大气的建筑组合体。
故宫里的建筑的历史故事
故宫里的建筑的历史故事一、背景介绍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也是中国最大的现存宫殿式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
它以博大的建筑群、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珍贵的文物收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二、故宫建筑历史故宫的建筑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是由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为了实现他的迁都北京的计划而修建的。
朱棣聘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师和工匠,将南方的建筑风格与北方的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故宫建筑风格。
三、故宫建筑故事1、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
太和殿前的广场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的地方,也是故宫最大的广场。
2、乾清宫:乾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它的建筑风格严谨而精致。
宫内陈设豪华,各种文物珍藏丰富,充分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宫廷文化。
3、紫禁城:紫禁城是故宫博物院内最重要的展区之一,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所在地。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布局严谨,是故宫的精华所在。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明清两代的宫廷文物和艺术品。
四、故宫的文化价值故宫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现存宫殿式建筑,也是中国文化的宝库。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书画、陶瓷、玉器、铜器、漆器、珍宝、古籍等各类文物。
这些文物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五、结语故宫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
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历史价值。
走进故宫,你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其在新的时代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艺术赏析设计说明紫禁城150字
艺术赏析设计说明紫禁城150字
紫禁城中轴线设计之谜;历代紫禁城设计原理;黑衣宰相姚广孝与前人子聪禅师刘秉忠的穿越对话。
南京紫禁城竟然也不在正南正北子午线上。
此城为诚意伯刘伯温填燕雀湖而建,以紫金山的富贵山为靠山,壮丽巍峨,盛极一时。
紫薇城的坐向,也是不在正南正北上。
“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
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后汉书·卷四十八》)为突出皇宫的正规性、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达到“天人合一”,古人便将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人间皇帝自诩为天子,其居所应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故而隋唐洛阳城“宫城曰紫微城,其城象紫微宫,因以名。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故宫的出现背后,承载了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变革,而且在文化上也具有着巨大的价值。
本文将会重点探讨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一、历史背景北京故宫建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皇帝时期。
永乐帝想要建造一座宏伟的宫殿来强化自己的皇权地位和表示对国家文化的支持。
因此,他在北京建造了大片的园林和建筑,其中就包括了后来的紫禁城。
后来,明成祖朱棣接续永乐帝,他根据当时的需要对紫禁城进行了扩建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居所。
之后,明朝的皇帝们一直居住在故宫里直至清朝的康熙帝结束了明朝的统治,他成为了第一个居住在故宫的清朝皇帝。
在这了不起的历史背景下,北京故宫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代表了中国的皇宫建筑。
二、文化价值1.建筑美学北京故宫的建筑美学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代表。
尽管许多建筑至今已经成为故宫的遗迹,但它们的重要性和美丽程度并不减弱。
故宫建筑采用了艺术上的垂直分层技巧,在不同的建筑层之间明确的制造了分界线。
此外,建筑中使用了各式各样的围墙和门壁,使建筑结构更加紧凑和实用。
众多的楼阁和殿堂也展现了对建筑工程技术的杰出掌握,让故宫在世界文化建筑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
2.文化保护和研究作为世界遗产,北京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来访的游客来说,可以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保护的责任就要求人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故宫,并以现代技术和文化保护方法加以维护。
对于此项任务,中国政府比较重视,并采取了许多方式来达成这个目标。
在保护方面,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包括进行保养、修缮、整顿和维修。
研究方面,政府也积极支持文化研究社群,以促进一流的学者去这里研究和探索有关文化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故宫在文化历史上的价值。
3.文化教育北京故宫的文化教育意义极其重要,它不仅仅是一个遗产保护区,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可以供人们学习、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成果。
北京故宫的资料
北京故宫的资料北京故宫的资料参考资料一:北京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历史太和殿北京故宫为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06年在元朝大都皇宫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设计师为木匠出身的蒯祥,公元1420年正式落成,从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逊位五百年间,共有明清两代二十四帝在故宫生活过。
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余座,清朝乾隆时期有殿宇1800余座,现存殿宇约1500座。
紫禁城又名“紫金城”或“宫城”,现称故宫。
它的名字来自“紫微星”,紫微星属土,在五方属中,古人坚信紫微星位于苍穹的中心。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同时又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因而得名。
宫殿建筑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
四周为宽52米的护城河。
城墙高12米,底厚10米,顶厚6米至7米。
有四门,正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神武门)。
现玄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外朝雨中太和殿午门:平面呈倒“凹”字型,分上下两部分。
下部为敦台,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掖门。
上部正中为门楼一座,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
两侧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
内金水河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
檐角10个走兽,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
“前三殿”之第一殿中和殿:面阔、进深各3间。
攒尖顶。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
重檐歇山顶。
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门:为内庭正宫门。
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
乾清宫: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
内有“正大光明”匾,清政府设“秘密立储”制度后传诏书藏此匾后。
故宫“后三宫”之第一宫。
交泰殿:面阔进深匀为3间,单檐攒尖顶。
故宫“后三宫”之第二宫。
坤宁宫: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重檐庑殿顶。
历史故事——修建北京明朝紫禁城的蒯祥
历史故事——修建北京明朝紫禁城的蒯祥我们在上一期讲过,明代北京城的设计与建造者是来自交趾(越南)的宦官阮安,在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完成北京的八臂哪吒城。
那北京的紫禁城是谁建造的呢?据考古研究者们的一个说法,故宫的设计师是明朝一位非常杰出的匠人,此人姓蒯(kuǎi)名祥,江苏吴县鱼帆村人(今属江苏苏州),天安门城楼大多数人公认就是蒯祥设计建造的。
蒯祥的祖先三代都是优秀的工匠,他的父亲蒯富,在这个行业里非常有名,据说给很多富商设计了府苑,由于其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也就是木工的头头。
蒯祥自幼随父学艺,继承了父亲强大的基因,在建筑设计方面有很高的天赋。
据记载,蒯祥能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合二为一,一模一样,技艺可谓是炉火纯青。
后来他父亲蒯富告老还乡后,蒯祥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而此时的蒯祥只有十八岁。
蒯祥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大兴土木建设皇宫。
蒯祥作为朱棣的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皇宫建筑设计。
由于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
当时,在进京城讨生计的工匠中有一个叫香山帮的派别,这里面的工匠们都是吴县香山人或者是香山人的门徒。
香山帮建筑工匠群体,不但工种齐全,而且分工细密,能适应高难度建筑工艺的需求。
这些工匠师傅们比较擅长木工,木匠分为“大木”和“小木”。
大木从事房屋梁架建造,上梁、架檩、铺椽、做斗栱、飞檐、翘角等。
小木进行门板、挂落、窗格、地罩、栏杆、隔扇等建筑装修。
小木中还有有专门从事雕花工艺,清朝以后,木工中才产生了专门的雕花匠。
香山帮除了分工细密外,使用的工具也是很先进的。
比如木匠用的凿子就分手凿、圆凿、翘头凿、蝴蝶凿、三角凿五种,而每一种又有若干不同尺寸或角度的凿子。
香山帮还有非常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等等各色手艺人。
香山帮建筑具有色调和谐、结构紧凑、制造精巧和布局机变的特点。
紫禁城古建小知识
紫禁城古建小知识紫禁城是中国古代皇城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市中心。
其建筑布局和特色设计都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智慧。
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些有关紫禁城古建的小知识。
1. 紫禁城始建于明朝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第三代皇帝朱棣下令建造。
其建筑师兼设计师是明朝著名建筑家郑和,负责整个皇城的建筑规划和施工。
2. 紫禁城占地面积巨大紫禁城占地720,000平方米,拥有数百间建筑和数十条街巷。
其建筑规模之大,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城市之中都独树一帜。
3. 紫禁城的建筑坐向有特殊含义紫禁城的建筑具有东南向西北的坐向,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五行学说有关。
东南方位居木,西北方位居水,此坐向的设置旨在帮助皇帝维护天下平安和皇家权威。
4. 紫禁城建筑均采用黄琉璃瓦紫禁城的建筑采用黄琉璃瓦,这种瓦片具有光洁华丽的特征,色泽如黄金,而且不会因时间和气候因素而褪色和变质。
它与古建筑的金色屋顶形成了独特的色彩搭配。
5. 紫禁城的建筑设计考虑了防火安全由于古代建筑多用木材,防火问题一直是建筑师所关注的问题。
紫禁城施工过程中,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建筑师特别选择那些或质地坚硬或不易燃烧的材料,并且在楼梯设计、食堂等公共场所的规划上都考虑了防火等安全问题。
6. 紫禁城共有三百余间建筑紫禁城内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
内城和皇城是紫禁城的核心,共有三百余间建筑,其中大部分是宫殿和住宅区。
7. 紫禁城的建筑多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构造紫禁城的建筑规划中,为了增加宫殿的美观度,采用了很多中国传统园林构造,如假山、池塘、悬挂山式等。
宫殿外观虽然简约朴素,但内室设计精美、考究,表现了中国建筑的高度水平。
8. 紫禁城建筑采用严谨的几何设计紫禁城的建筑构造采用严谨的几何设计,如正方形、矩形等等。
整个城内建筑的尺寸比例精确,布局紧凑,建筑美观大方,凸显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风格。
9. 紫禁城建筑装饰图案繁复多样紫禁城的建筑装饰图案非常繁复,包括龙、凤、蝴蝶、花卉等各种图案。
紫禁城是由什么皇帝朱棣开始建造的紫禁城是什么
紫禁城是由什么皇帝朱棣开始建造的紫禁城是什么
紫禁城是由明成祖皇帝朱棣开始建造的,于永乐四年开始建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建成。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是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因此称为紫禁。
紫禁城是由什么皇帝朱棣开始建造的
紫禁城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开始建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建成。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是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因此称为紫禁。
紫禁城是什么
1、紫禁城是指北京市内城中央的故宫城区。
2、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3、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
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
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代骆宾王寥寥几句诗,就把世人对帝王宫殿的尊崇与好奇表现出来了。
今年10月10日,是故宫(微博)博物院建立85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今年也是故宫建成590周年。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年来一直无比威严和神秘,直到被辟为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
故宫雄踞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将北京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城墙内的面积约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明、清两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这里,几百年多少军国大策都由此发出,改变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命运。
关于故宫的文献与实物异常丰富,可惜的是,独缺建筑设计者的资料。
在那个时代,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虽说初建时有几百万人的建筑大军,留下姓名的却屈指可数,至于设计者是谁,就更成了历史之谜。
材料就准备了11年
1402年,一直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费尽心机,终于夺取了自己侄儿建文帝的天下,当上了大明王朝第三个皇帝。
据说,当朱棣的军队攻破都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时,建文帝在火海中下落不明。
朱棣从此留下了一块心病,总是担心建文帝会从某个地方冒出来。
朱棣登基不久,一心想为建文帝报仇的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意图谋刺,险些要了朱棣的命。
这之后,他经常做噩梦,加上又不习惯南京湿热的天气,便强烈怀念起居住多年的根据地北京来。
4年后,以丘福为首的大臣,建议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宫殿,朱棣非常开心,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一场浩大的工程于是拉开了序幕。
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
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
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
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很艰辛。
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
史书记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
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山东临清也要向北京运送贡砖。
这些各地的材料大部分经由大运河船运而来,因此才有了“先有大运河,再有北京城”这句俗语。
皇帝叫他“蒯鲁班”
材料准备好了,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开始从南方调集大量能工巧匠,大兴土木,兴建宫城。
故宫是严格按照封建宗法礼制设计规划的,前面三个大殿为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后面的宫殿群则为内廷,住着后宫嫔妃,是皇帝家庭生活之所。
“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和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也在故宫建筑中得到运用。
依照中国古代的星象学说,紫微垣(即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区域)是天帝居住之处,天人对应,所以皇帝的宫殿被称为紫禁城。
这片宏伟的建筑群,到底是由谁来负责设计的呢?
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读“kuǎi”)名祥。
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香山人。
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
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
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领。
民间一直流传着他的一个故事。
据说建造皇宫时,缅甸国向明朝进贡了一块巨木,朱棣下令把它做成大殿的门槛,但一个木匠不留神锯错了,短了一尺多。
木匠吓得脸色煞白,慌忙报告蒯祥。
蒯祥看了,让那个木匠再锯短一尺多,大家都很惊愕。
之后,蒯祥就在门槛的两端雕琢了两个龙头,再在边上各镶上一颗珠子,还搞了创新,让门槛可以装卸。
皇帝见了十分高兴,大加赞赏。
这就是俗称的“金刚腿”(活门槛)。
蒯祥很聪明,营建宫殿楼阁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
蒯祥的建筑造诣,得到极高评价,皇帝“每每以蒯鲁班称之”。
1420年,故宫建成,仅仅9个月后,就因雷击而失火,三大殿全被烧光。
这里面也有个传说。
据说盖好宫殿后朱棣志得意满,找来一位会占卜的官员,让他算了一卦。
官员说:“明年四月初八宫殿会发生火灾。
”朱棣大怒。
没想到第二年的这一天,天气骤变,雷鸣电闪,三大殿真的被雷火击中了。
直到正统(明英宗年号,1436年—1449年)年间,朝廷才重新修缮,此次负责的仍是蒯祥。
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明代宫城图中,承天门(相当于今天的天安门)下所绘的人物据说就是蒯祥。
蒯祥后来担任了工部左侍郎。
在工部这个富得流油的衙门也是个不小的官职,但是他非常谦逊、俭朴。
到了晚年,虽然辞官归隐,但每当有人向他请教营造工程的问题时,他都非常热心地给予指点。
过去北京曾有一条蒯侍郎胡同,据说他就曾在那里住过。
蒯祥的后代大多继承了他的技艺,直到晚清,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
设计者也许另有其人
历史浩如烟海,湮没了多少秘密。
关于蒯祥是故宫设计者之说,也有很多让人怀疑的地方。
曾任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的于倬云先生认为,年纪轻轻
的蒯祥进京时,宫殿的修建已是热火朝天的关键时刻,不可能这个时候才开始设计。
真正的设计者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的研究员李燮平也质疑说,1417年故宫初建时,蒯祥只有不到20岁,无论从年龄还是资历来看,都难以胜任设计整个工程。
蒯祥的贡献应主要体现在正统那次的重建工作。
于倬云提到的蔡信,是南直隶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其生辰年月如今已无法考证,但民间流传下一个他参与故宫设计的故事。
据说,当时朱棣将建造宫殿的任务交给了工部尚书宋礼。
建皇宫得先有图纸,宋礼就找到了蔡信,让他设计。
那蔡信也有两下子,很快交出了答卷。
宋礼一看设计图,非常满意!新皇城比元朝时略向南迁;各大宫殿,依中轴线,左祖右社,十分规整;又开凿南海,堆砌景山。
整个设计方方正正,稳稳当当,象征大明长治久安。
宋礼不放心,还亲自实地考察了一番,确定这个设计创意十足,且操作不难,于是报呈皇帝。
朱棣也不懂设计,只是一听说新皇宫里有九重宫阙、9999间半房屋,顿时心花怒放。
传说天宫才有1万间房屋。
皇宫比天宫只少半间,既表明了皇权的威严,又显示着人间帝王的谦虚。
于是痛痛快快地批准了蔡信的设计方案。
1973年,专家们还为此专门做过统计,结果发现故宫实有8707间房。
另有专家提出,故宫的设计人应该是杨青。
但他留下的资料更少,只知道是一名瓦工,据说连杨青这个名字都是朱棣赐的。
还有人综合以上几种说法,认为在故宫初建时,蔡信、杨青都起了很大作用。
但当时二人年事已高,所以在蒯祥进京以后,由于他年轻力壮,参与过南京宫殿的设计与建造,又善于计算和绘画,故而主要的设计与建造工作由他来完成,其地位和作用也就由此凸显出来了。
李燮平研究员认为,宫殿的建造归根到底还是由朝廷官员来把关、决策,无论是蒯祥,还是蔡信、杨青,其实只是负责木、石、绘等具体工种而已。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大批工匠、百姓为此付出了极大心血,甚至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可惜都湮没无闻了。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故宫更像是几百年前建筑家们的一次“集体汇报演出”,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