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申论备考:专家谈如何界定社会热点(二)

合集下载

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申论考试十大社会热点解析00

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申论考试十大社会热点解析00

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申论考试十大社会热点解析1. 校园不良证件引发的思考社会事件:武汉市洪山区的蔡女士日前来到广埠屯工商所投诉,称自己9岁的儿子在南望山小学旁的副食店买了一张“流氓证”,自己差点气疯了。

广埠屯工商所执法人员立即找到该副食店,在店内发现不但有“流氓证”,还有五颜六色的“处女证”、“泡妞证”等。

“泡妞证”下方竟写着“中国坏男孩协会颁发”字样,“流氓证”的正上方则写着“有效期100年”,每个证的内页都有编号,姓名、性别、家庭地址等。

(8月28日《楚天金报》)。

谈谈你对校园不良证件的看法?参考答案:“我是流氓我怕谁”是前几年很流行的一部文学作品的名字。

但那样的作品是针对成人的,其观赏对象并非少年儿童,那不过是成人间的文学娱乐。

可是,眼下出现的“流氓证”、“处女证”、“泡妞证”等,却是针对儿童的游戏,没有丝毫艺术含量,却很有可能对青少年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小学生们买“流氓证”、“泡妞证”,觉得是很“酷”的证件,拥有这样的证件很神气。

可以看出,他们可能以为“流氓”并没有什么不好,做个“流氓”很好玩。

这样的游戏真让人担心,以低级趣味做游戏内容,会不会诱导儿童在不自觉中建立是非不分、好坏不辨的模糊人生概念呢?小学生对持有“流氓证”之类的游戏感兴趣,或许是受了有关不良文化的影响。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时常可以见到剧中的青少年角色,语言油腔滑调,行为玩世不恭,经常说脏话,比着表现“流氓形象”。

有的情节直接把一些成人行为搬进儿童节目,少儿节目成人化,低俗化,使青少年不断接受不够健康的文化信息,因此才引起了他们对“流氓”文化的兴趣。

再往远的说,成人间推销“我是流氓我怕谁”之类的“文学艺术”,多少也会对青少年产生一些误导。

你以为是“艺术”,孩子们却看成了时尚,感到很“酷”,是有这个可能的。

每当这类成人“流氓艺术”面世之后,哪一次不是很快就成了孩子们的流行语?所以,杜绝文化低俗必须先从成人文化开始。

社会低俗文化,从成人节目到青少年节目,终于发展为直接向少年儿童推销低俗行为,这样的过程应该引起社会的警觉。

河南公务员考试2010年申论热点与标准表述汇总(二)

河南公务员考试2010年申论热点与标准表述汇总(二)

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统筹城乡发展【背景链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效,关键要看农业基础是否不断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是否真正向农村倾斜,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是否切实向农村倾斜,改善民生的举措是否更多惠及农民。

归根结底,要看立足点是否真正放在加强“三农”上。

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标准表述】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

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

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信号不能变、支持不能减。

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

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

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饮水、用电、教育、医疗等问题,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

更加注重城乡联动、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

公考选中公,高分好轻松!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医疗改革【背景链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2010年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2010年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京佳版总的来说,今年的申论试卷出题形式比较传统,难度系数偏低,分析性质的概括题成为设问的主流。

一、主题今年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申论试卷考察的主题是“海洋开发与保护问题”。

材料共6段,内容5000多字。

二、问题类型级答题要点材料共4道答题(5道小题)。

第一题,分两问,均为概括题。

第1问,要求100字,10分。

答题要点为:由于人类的掠夺式开发,导致海洋基本失去了自我净化的能力,无法在短时期内恢复生态功能。

第2问,要求150字,10分。

答题要点为:人类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这种错误的发展理念会造成人类自身发展的严重障碍,引发大自然的报复,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第二题,为分析题。

300字,20分。

答题要点为:醉着社会文明进步和自然灾害的警示,人类已经开始反思并纠正这种错误的掠夺式发展模式。

第三题,为策论题,400字,20分。

本题比较简单,所有答题要点均在试卷所给材料中,只要进行简单的文字性梳理即可。

第四题,以海洋开发与保护为主题,自拟题目写文章。

文章的中心应紧扣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区域与整体协调发展。

华图版给定资料材料一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少,渤海是我国最大内海,对东北经济非常重要。

例:渤海旁渔民原来能捕捉大量鱼虾,现在不出海。

材料二国务院制定纲要。

胡锦涛讲话,半岛蓝色经济区,依托海洋能源、电力一起发展。

辽宁是黄河入海口,对拉动黄河流域经济有重要作用,河北已经列为战略材料三日本小地方,填海,海洋生物死亡,又花钱造海本质分析。

材料四荷兰围海造田与退湖还田异曲同工材料五海岛建设作答要求:一、1.名词解释(1)海变“死海”的意思,100字以内(2)渤海再不治理,除鱼类死亡还有什么毁灭后果,150字以内二、材料里,“荷兰围海造田,多了几海里但意义深远,与退湖还田异曲同工”的启示。

300字以内。

三、以某省海洋部门工作人员,写一份把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400字以内。

2010申论考试最新热点

2010申论考试最新热点

2011公务员热点:“绿豆涨价”事件【社会问题的背景】(1)2010年7月1日,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介绍,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因去年10月召集国内16个省区市上百家绿豆经销企业开会,串通涨价、哄抬绿豆价格,被价格主管处以5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处罚。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司司长许昆林介绍,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被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法定最高处罚额度处以最高100万元罚款,协办会议的3家企业被罚款50万元,参加会议并相互串通的其他109家绿豆经销企业也被提醒告诫。

(2)按照5月26日国务院第113次常务会议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有关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开展农产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农产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010年7月以来,绿豆、大蒜等前期涨幅较大品种价格快速回落,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

目前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绿豆、大蒜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3.5元和9.2元,比前期最高点下跌30.8%和12.3%。

鲜菜价格5月份以来持续大幅回落。

【核心观点】(1)当下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所面临的制度性尴尬,就是“反垄断委员”会更多承担“务虚”功能。

于是被寄予厚望的《反垄断法》执法依旧沿循行政内部管理的老路,执法部门难以走出“裁判球员一体”的根本局限。

即使有间或打击绿豆价格操纵的执法行为,但更重大与深层次的结构性垄断难以破除,反垄断恐就只能止于“绿豆”这样的“软柿子”了。

(2)发改委作为反市场垄断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对于市场上各种价格波动浪潮不可掉以轻心,要用像查处绿豆价格狂涨现象背后的垄断阴谋一样,采取法律赋予的各种调查手段还原事实真相,对于存在垄断行为的发起者依法进行惩处。

(3)绿豆等农产品的上涨,存在极大的复杂性。

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师认为我们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思考和对策就应当避免单一化、简单化,避免仅从价格现象表面做主观推测。

2010重庆选调生申论真题解读

2010重庆选调生申论真题解读

2010重庆选调生申论真题解读:紧跟国考立足热点2010年2月28日重庆市选调生录用考试尘埃落定。

其中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城市房屋拆迁模式问题。

2009年11月前后,上海、成都等地发生几起因拆迁引起的恶性冲突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拆迁模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2009年11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沈岿等五位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关于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

2010年1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再官网正式公布了《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拆迁模式问题又一次进入了政府与公众的视野,这也就提醒考生备考之际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当年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总体特征、材料解析、问题理解三个层面解读此次重庆市选调生考试申论考试。

一、总体特征1.紧扣热点,立足社会热点1991年6月《拆迁管理条例》公布1994年7月《房地产管理法》出台2001年6月《拆迁条例》修改颁布2004年3月《宪法》增“征用补偿”条款2007年3月《物权法》规定拆迁补偿2009年11月北大几位学者建言审查《拆迁条例》2010年1月国务院法制办再官网正式公布了《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2010年1月20日8位学者获邀参加国务院法制办再次组织的座谈会,讨论的条例草案名称也由去年12月16日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拆迁补偿条例》,更名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与会专家透露,即将取代《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新条例草案中,“拆迁”的概念即将成为历史,并由“搬迁”的概念取代。

积极推行政府主导型拆迁模式,切实解决好被拆迁人的安置和服务工作,是实现维护被拆迁群众利益和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重庆市移民局2010年1月21日提请重庆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工作报告》称,至2009年底,重庆已全面完成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累计搬迁安置1138000移民,其中搬迁问题是贯穿重庆市政府工作的任务之一。

申论写作的20个热点分析(2010年公务员_申论命题热点写作)

申论写作的20个热点分析(2010年公务员_申论命题热点写作)

申论写作的20个热点分析(一)户籍制度改革存在问题:(1)户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对人口的迁徙进行限制,人为的划分城市和农村两个人力资源市场,从而使得价格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弱化,降低了经济的效率。

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实际上是提高了劳动力的使用成本(2)从结构优化的角度看,户籍制度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打破现有的户籍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3)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

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强化了城里人和乡村人的身份等级色彩。

这种限制不仅不是市场化改革的任何制度创新,而只能是户籍制度和就业体制改革进程的一种倒退。

(4)对城乡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的福利待遇。

很多的福利待遇往往是只是针对城里人的,相对贫困的农民却被排除了在了福利保障之外。

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登记制度,它承担着一些其他的社会功能:区分了城乡户口的差别、对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人口流动进行限制、和不同的户口类别相对应,有不同的福利标准。

正是户籍制度的这些附加功能使得户籍制度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越不相适应。

对策:当前户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看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1)户籍和社会待遇脱钩。

户籍彻底和社会待遇脱钩,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2)集中人口管理权,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减少人口管理的杂乱无章、政出多门的情况。

加强人口统计,统一协调管理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3)实行统一的户口,取消城乡的户口差别,取消户籍的区域歧视,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

(4)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

(二)公平与效率:出现的问题: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的受益者与落后者之间的鸿沟正逐渐拉大,出现了种种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尤其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及不同人群之间表现得极为突出。

申论社会热点原因与对策整理

申论社会热点原因与对策整理

申论社会热点原因与对策整理社会热点问题是当今社会常见的现象,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扰。

正如热门电影之一所述:“热门就意味着许多人感兴趣”。

这意味着社会热点问题的影响力和危害性在不断加强。

本文将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进行整理。

首先,我们来看看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非常规集资渠道在城市中已经变得普遍。

一些城市管理者倾向于委托私人公司和个人来进行公共服务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而且他们往往会涉及到集资和融资渠道。

这会导致管理者失去了对财产和管理的有效控制,也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

因此,城市化的管理应加强对私人融资公司的审计和监督,制定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监督机制,以防止非法资金流动和减少潜在的活动风险,确保公共财产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发展和管理。

其次,我们来看看教育领域的问题。

教育的失败已成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原因。

教育不仅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

教育是塑造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明镜,但教育的价值观、文化和目标正在发生变化。

当今的教育体系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更加重视记忆和应试技巧的培养。

教育的质量和目标应重新设立,并制定合理的考试体系,确保教育体系真正服务社会、协调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发展。

第三,我们来看看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医疗卫生的服务和商业分离成为了热门问题。

一些医疗机构和医生为了获得高额收益,他们不断加价,甚至自行开展药品的销售活动。

这使得患者的负担更加重,社会的不稳定性也在向恶劣方向发展。

医疗和卫生部门应加强监督和管理,控制药品销售和医疗费用,加强对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并确保人民群众能接受到真正的医学服务。

最后,我们来看看一些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网点的问题。

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公共服务网点如邮局、银行等已经相对滞后,人们需要去较远的地方处理许多平常的事务。

2010申论热点预测

2010申论热点预测

2010申论热点预测:社会热点分析大纲摘自于苏版鼠斑整理的社会热点,感觉很好,拿来给大家看。

一、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2.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1.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主要是两极分化: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3.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5.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能力不强。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七个关系”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要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3.要处理好不同利益整体的关系;4.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5.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6.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7.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五)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障碍和应对策略从实践来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一些障碍,大都与制度,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有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关键的一点是要完善制度,体制和机制,这就要求我们:1.坚持改革,进一步推进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

2.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的部署,着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深化价格体制和财税金融投资体制等改革。

3.摸索建立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全面宏观的衡量经济社会所得的成果和付出的代价。

4.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群众生活的改善程度等内容,纳入考核评价标准之中。

申论与时事热点结合:深度解读社会问题

申论与时事热点结合:深度解读社会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这些问题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工作、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

如何全面深入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育体系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弊端,如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课业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推进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

其次,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剧增,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公共服务需求不断提高。

然而,城市资源分配不均衡、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和规划,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另外,就业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当前,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传统行业就业岗位减少,给很多劳动者带来了就业压力。

因此,政府应重视职业教育,加大对技术培训的投入,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环保措施,如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和建立健全的环保法律等,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普及和技术防范手段的研发,确保互联网的安全可靠。

总之,解决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引导社会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

同时,广大市民也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高自身素质,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文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稳定和进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热点的关注方法

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热点的关注方法

顺德中公教育
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热点的关注方法
一、什么是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因社会关系失调,影响社会部分成员的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并引起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社会现象或为解决问题而推出的公共政策。

二、如何关注社会热点
关注社会热点,首先要知道来龙去脉,这是最基础的一步,也是相对简单的一步;第二要分析这个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最后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也就是说对热点的关注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进行。

提出问题要注意透过社会热点事件反映的现象来揭示实质。

分析问题主要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分析方法包括主体分析(个人、媒体、社会、国家)和层面分析(观念、制度、执行、利益)。

解决问题就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多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问题。

很多考生在进行申论备考时只是一味做题,而不关注社会热点,即使关注也仅是停留在知道这个事件是怎么回事的浅显层面。

对于申论考试来说,这样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专家建议各位考生要时时关注社会热点,并按照本文所说的三个层面来深入地分析。

2010 申论热点 --2

2010 申论热点 --2

一、群体性事件的特点1.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近年来,全国频繁发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集会、请愿、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体性事件,数量多、人数多、规模大,近几年,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规模上千人的占较大比重。

2.涉及的部门行业多,主体成分多元化参与的人员复杂,有各种职业、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参加:有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权益受损职工,失地农民,农民工,房屋被拆迁居民,库区移民,下岗的军转干部,出租车司机,环境污染受害者等等。

3.城乡群体性事件的指向对象不同,维权内容不同农民抗争以要求补偿受损利益和实现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失地或受环境污染的农民要求维护权益成了中心议题;工人抗争以维护经济权利和要求管理企业事务为主要内容,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雇佣工人要求发放足额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农民工要求发放欠发的工资,下岗工人要求工作,改制国企的工人要求保护国家财产不能流失等。

4.表现方式激烈,内部矛盾逐渐对抗化群体性事件大多采取较为平和的表现方式,从本质上看是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暴力性、破坏性群体性事件逐渐增长,出现激化现象,对抗程度加剧。

群体性事件的组织者和参加者出于“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心理,越来越多地采取各种极端或违法行为发泄不满情绪,围攻冲击基层党政机关、阻断交通、扣押人质,个别地方发生破坏公共设施、打砸乡镇政府和县政府的局部骚乱。

有的甚至采取自焚、自杀等过激行为。

5.组织程度高,经济矛盾趋向政治化有相当数量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有组织的,而且开始出现跨区域、跨行业串联声援的倾向。

尤其是那些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反复性强的群体性事件事先都经过周密策划,目标明确,行动统一。

虽然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因经济利益矛盾引发的,但有些群体性事件的政治色彩日渐明显,有的带有政治目的。

二、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京佳认为,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有着十分深刻的时代背景,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处于变革过程中各种现实矛盾、社会问题和体制政策缺陷的综合反映。

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申论考试十大社会热点解析

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申论考试十大社会热点解析

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申论考试十大社会热点解析1. 谈谈你对省委副书记警告官员“不如跳河算了”的看法?社会事件:08年7月19日发生的云南孟连“警民冲突”事件,致使40民警和10余名胶农受伤,2名胶农死亡,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

调查表明,事件背后隐藏着的是,胶农与橡胶企业之间长期以来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于此的严重不作为。

据媒体报道称,这一沉痛教训已引起了当地干部的深刻反省,在22晚上召开的普洱市领导干部会议上,云南省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严厉警告官员:“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群众拿刀砍,干部当到这份上,不如跳河算了!”(7月28日《瞭望新闻周刊》)。

谈谈你对省委副书记警告官员“不如跳河算了”的看法?参考答案:直陈“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群众拿刀砍”的客观实情,并怒斥某些官员“不如跳河算了”,李纪桓这话说得够干脆直接,也够不留情面,甚或看似有点“刻薄”。

听起来虽不中听,甚至有些刺耳,却是话丑理端,直击当前一些干群关系不良的社会要脉。

素来善良而温和的胶农,咋突然不再听干部的话,还以刀斧棍棒相向,与执法者对搏,对如此恶劣的干群关系场景,是该有干部羞愧地去“跳河”了。

李副书记当然不会要这些干部真去跳河,我想他只是在这些干部的耳边敲响警钟:纳税人供养的为民守夜和服务的各级公仆,要时刻怀不安和忧患之心,要时刻铭记着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要心中装着荣誉与耻辱感。

什么样的尽职服务才会得到纳税人的称许,什么样的行为造成不佳的干群关系,这些都该成为公仆心中的一杆秤,时时去掂量。

哲学家康德说过一句名言:“我们敬畏的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

同样,对公仆来说,应时时感受到群众的期待,不能辜负纳税人的祝福与养育。

公仆只要敬畏党纪国法,行为与道德并未缺位与越位,就可以不用感到羞愧与自责,当然用不着去跳河。

与“628”瓮安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一样,孟连胶农事件也是干群利益长期得不到理顺,导致局部裂痕的结果。

2010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解析(经济,社会,文化)

2010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解析(经济,社会,文化)

2010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解析——经济篇广东省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这些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归为社会热点。

而申论考试的主题,不外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大方面,但是,这四个方面在考试一般不会单独出现,通常会结合在一起,广东省考也不例外。

纵观广东省六年以来的主题,都是一个方面为主,另一个方面为辅。

现在,我们以最新的“201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为经,以近期的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事件为纬,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把今年广东省考申论可能考到主题梳理一遍。

广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考点也相对较多,我们首先从经济方面下手。

(一)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加快推进“新十项工程”建设,全年安排省重点项目300项,投资3900亿元、增长28.7%。

加快推进厦深铁路广东段等省部合作项目,穗莞深、佛肇等珠三角城际轨道项目,广东沿江高速、江肇高速等公路项目,合山核电、阳江核电、珠海LNG接收站、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等能源项目,以及中委炼油等重化项目。

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积极引导资金投向基础设施、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

坚决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

加强财政投资项目跟踪管理,坚决防止出现“烂尾”工程。

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抓紧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

(二)有效扩大消费需求。

促进家电、汽车、住房、旅游、信息服务等重点消费,发展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新型消费。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对城镇中低收入群众的补贴,建立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全面落实家电、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政策,深入推进万巷千街、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工程,加强农村市场网络建设。

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

加强价格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公务员】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申论考试十大社会热点解析

【公务员】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申论考试十大社会热点解析

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申论考试十大社会热点解析1. 进京上访到底违了什么法?社会事件:12月21日下午,太原市委政法委新闻办公室发布新闻通报称,为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有效制止信访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将对进京上访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肃处置。

(12月22日《太原日报》)。

谈谈你对进京上访违法的看法?参考答案:在信访活动中,确实有少数人违反规定进行上访,甚至有的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比如,有的违反《信访条例》,组织、煽动集体上访;有的为制造影响,到外国驻华使领馆和驻华机构实施穿状衣、举标语、喊口号等行为。

对违反规定的上访行为进行制止,依法对违法的信访行为进行处置,都是应该和必要的。

可是,将所有的进京上访一律看作违法行为,进而予以严肃处置,则严重侵犯了信访人的权益,不利于社会和谐。

太原市这次部署对违法信访行为进行严肃处置,是“依据《刑法》、《治安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和国务院《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山西省五部门关于《关于依法处置信访活动违法行为的意见》安排的。

可是,不管是《刑法》,还是《治安处罚法》,不管是国务院的《信访条例》,还是其它的有关规定,都没有认定一般的进京上访违法。

如果山西省五部门关于《关于依法处置信访活动违法行为的意见》,将进京上访定性为违法行为,则是与国家法律相违背,与有关规定相抵触的。

公民进行信访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到哪一级机关进行上访,完全应由公民个人决定。

尽管我们提倡逐级上访,尽管进京上访往往“越级”,可只要上访者进京后不采取过激行为,不采取违法行为,只是按规定向有关部门递交信访材料,反映问题,那他就没有违法,就是在依法进行信访。

将进京上访认定为违法行为,是对公权力的滥用,是对公民信访权的践踏,这样的严肃处置,只能使公民的信访渠道不畅,进而激化矛盾。

或许这样的严肃处置,能使进京上访的人数一时减少,能使地方政府“不丢丑”,可它却无法达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甚至会诱发群体事件发生。

申论点评:权威专家解读社会热点话题

申论点评:权威专家解读社会热点话题

社会热点话题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而权威专家解读这些话题更是引起广泛关注。

权威专家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丰富的经验和客观的态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他们的解读能够为我们揭示问题的本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判断。

首先,权威专家解读社会热点话题可以为公众提供专业、具有针对性的知识。

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充斥着各种信息的背景下,公众常常难以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真伪。

而权威专家的解读可以为公众打开通往事实真相的大门,让人们了解到问题的来龙去脉、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通过专家的解读,公众可以获取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有效避免信息误导和盲目跟风。

其次,权威专家解读社会热点话题有助于拓宽视野,提升个体和社会的认知水平。

专家们通过对话题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汇集了前沿的学术成果和智慧。

他们的观点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角度和思维方式,拓宽我们的知识边界。

在专家解读的引领下,公众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逻辑,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权威解读,个体和社会能够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变化和挑战。

此外,权威专家解读社会热点话题还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参考与指导。

在政府决策、企业管理以及社会组织运作等方面,权威专家的解读意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专家的观点和建议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通过专家解读,决策者能够全面了解社会热点话题的相关情况,评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做出符合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需要的决策。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权威专家解读社会热点话题的局限性。

专家的解读往往是基于其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

而社会问题往往是复杂多变的,缺乏一种绝对正确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权威专家解读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信息进行辩证思考。

只有在多方参考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判断。

申论热点问题解读与答题技巧

申论热点问题解读与答题技巧

申论热点问题解读与答题技巧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科目,对于考生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而热点问题往往是申论考试中的重点,能否准确解读热点问题并运用恰当的答题技巧,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成绩。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申论热点问题的解读方法与答题技巧。

一、申论热点问题的类型申论热点问题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

常见的类型包括政策解读类,如某项新出台的政策的意义、影响和实施难点;社会现象类,例如网络直播乱象、共享单车管理难题等;发展趋势类,像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等。

二、解读申论热点问题的方法1、全面了解背景要深入解读一个热点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其产生的背景。

包括相关的政策法规、社会环境、历史渊源等。

例如,对于“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这一热点,需要了解我国环保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

2、多角度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如政府、企业、民众等。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例,从政府角度看,是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从企业角度,是拓展市场、实现产业升级的机遇;从民众角度,则是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的途径。

3、挖掘本质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热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比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表面上是车辆增多、道路规划不合理,但其本质原因可能涉及城市发展规划、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等。

三、申论答题技巧1、审题要准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明确题目类型(是概括题、分析题、对策题还是应用文写作)、答题范围(给定材料还是结合自身知识)、字数限制等关键信息。

2、阅读材料有方法带着问题去阅读给定材料,对关键信息进行标注和归纳。

注意材料中的观点、事例、数据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3、答题结构清晰一般来说,申论答题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开头点明观点,中间分点阐述理由或措施,结尾进行总结升华。

4、语言规范简练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和随意性。

表达简练,不啰嗦,能够准确传达意思。

申论新题解析:社会热点话题引发思考

申论新题解析:社会热点话题引发思考

社会热点话题引发思考社会热点话题一直是引发公众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它们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获取新闻和信息,社会热点话题也因此迅速蔓延。

这些话题不仅引发了大众的兴趣,更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命运。

社会热点话题的引发和传播往往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问题相关。

比如,最近几年发生的自然灾害、政治斗争、科技进步等都成为了社会讨论的热点。

这些话题引发了公众的关注,激发了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

首先,社会热点话题的出现给人们创造了思考的机会。

当我们面对一个新问题或新事件时,我们会主动思考它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甚至产生对于未来发展的担忧和期望。

这种思考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其次,社会热点话题的引发可以促进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当一个话题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时,人们会开始讨论和辩论,不同的声音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这种激烈的交流和对立意见的对抗,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正如历史上的种种重大转变所证明的那样,只有经过思考、争论和斗争,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

然而,与此同时,社会热点话题的引发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有时候,由于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和信息泛滥的现象,人们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产生恐慌和焦虑情绪。

此外,有些人可能利用社会热点话题来制造谣言、操控舆论或实施其他不良行为,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引发,我们需要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来面对,同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判断力。

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我们要保持警惕,辨别真伪,避免被不良信息影响判断。

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公共讨论、阅读权威媒体和专业书籍等方式,提升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总之,社会热点话题的引发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它们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和争论,也给人们提供了认识社会、改善社会的机会。

然而,我们也需要警惕虚假信息的传播和不良行为的利用,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

申论社会热点原因与对策

申论社会热点原因与对策

一、关于当今社会热点话题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公交、地铁月票改革3.企业诚信问题(以欧典地板等为例)4.绿色奥运,节能北京5.建设节约型社会,北京全城总动员6.落实“科学发展观”,新思路建设新北京7.首都市民防灾应急手册免费发放8.北京交通发展规划纲要解读9.失业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应届生失业者增六成二、人类共同问题——环境1.循环经济解决北京环境问题2.关注环境,保障健康3.浮尘围困京城4.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开展专项评议调研活动5.中国生态安全面临空前挑战6.实现历史性转变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三、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话题1.北京手机资费调整2.政府出手相关措施,抑制房价3.土地供应将做改革,土地招标限制户型价位4.油价上涨(可列出租车价格上调)5.(消费税提高,个税起点调整至1600)税费改革6.经济增长方式转变7.中央聚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8.文化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未来发展的——教育话题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困难生有望每年补300元2.高入学率与高辍学率同在3.学术做假4.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取向5.教育公平问题6.高校乱收费7.北京市教育透露:八成学生的心理问题源于老师五、社会主义保障——医疗卫生话题1.医药贿赂可直报卫生部2.北京市卫生局计划年内成立护理指控中心3.北京市17家医院涉嫌雇医托被卫生部列入黑名单4.齐二药事件:北京查出6000盒涉案药品5.发改委治理药价虚高,每两年调整一次药价6.中国医改方向何在六、我国发展的根本——“三农”问题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2.我国农业的多功能定位3.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4.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建设5.地权: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关键6.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网络问题1.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大兴网络文明之风2.北京集中整治网吧专项行动3.北京网站数全国第一,企业网站半数成摆设4.抵制诱惑远离网吧:西城中小学发倡议书5.网络犯罪拷问互联网法规八、依法治国——法律问题1.劳动合同法草案为劳动者维权添“利器”2.教育培训市场“立法”遭欺诈可获先行赔付3.房地产法律面临整体性调整4.反垄断法审议起波折九、我国传统——文化话题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北京2.中国俄罗斯年在北京开幕3.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启动“破冰之旅”4.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十、强国之本——科技话题1.第九届科博会开幕2.277个项目获北京科技奖3.北京科技周开幕,引导公众参与创新4.未来5年12大科技需求公布以上十大热点要求考生真正的了解与掌握并根据相应话题合理组织语言,以备考试之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申论备考:专家谈如何界定社会热点(二)
从上面所列举的历年申论命题材料来看,确实都是过去近一两年的社会热点。

这就导致一些研究者或者应试者把考试取得成绩的希望押在能否扣住热点上,有些所谓的名师在网上公开声明在考前已经押住了考题,即在考前的辅导到提到或是给出了有关土地的资料,有的应试者挖空心思找热点问题,有的把辅导老师的热点问题背下来以应对考试。

但就2007年的申论考试成绩看,成绩普遍不理想,大多在40分左右,许多考生认为所得成绩与考前的自我感觉相差甚远。

那么这是为什么?关键问题在于没有掌握什么是社会热点,怎样关注社会热点。

笔者以为,能否成为社会热点尤其是能否成为考试命题的给定资料所反映的热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首先,社会热点应该是“社会问题”。

什么是“问题”?按照决策学的解释:问题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即人们对目前某一事物的现状感到不满意,需要加强管理,达到理想状态。

社会问题就是某一方面存在的状况已经令人感到不解决就会出现矛盾,甚至引起社会混乱,导致社会停滞不前或社会严重失调。

如土地问题就集中反映了这一点,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致使城郊的农民失去土地,失去生存依靠,造成失业;由于土地供应减少,导致城市的商品房涨价,大量的企业占用耕地,农村的砖瓦厂、空心村占用土地不能有效利用,所以由于土地资源的减少,土地供应量的不足和由于土地的失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政府引起高度重视,农民忧心忡忡,市民渴望买到经济适用房,这些都是土地引发的问题。

2006年的政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也是这样,近几年,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灾害和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给国家人民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引发社会恐慌。

2005年的三农问题也是这样。

所以社会问题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某一方面的矛盾出现或加剧。

这样看来,不是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会成为社会问题,不是任何热点都会成为命题的依据。

正面的、个体的、局部的、意识形态的都不可能成为社会热点,不可能以此来命题。

其次,社会热点应该是“政府问题”。

即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是政府
所要着力解决的,而且也必须与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紧密相关,如解决土地问题,是新时期以来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出台了实行最严格的土地制度的相关规定,突发公共事件更是政府的责任,三农问题是中央政府每年出台的第一号文件所关注的核心,汽车发展和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也是政府极力想解决的难题。

所以,如果发生的某一社会热点与政府的关联性不大,或是不是政府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一般就不会成为申论的命题范围。

再次,社会热点应该具有普遍性。

即所存在的社会热点问题不是刚刚出现,也不是还没有出现,是已经出现,而且问题已经积累到比较严重的地步,已经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议论,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措施,人们对此也形成了一些科学的认识和看法,有些地方对解决此类问题的做法也有值得借鉴的正面意义。

所以,社会热点对于应试者来说,不是新鲜事物,不是没有定性的问题,不是务虚的意识形态问题。

既然是热点,就应该是已经被人认识和了解的矛盾,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热”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