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_不用工具也能丈量河宽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_不敢冒险阻碍成功
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车人员尼克,他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尽心尽力。
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来看世界。
有一天,铁路公司的职员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
不巧的是,尼克竟不小心被关在一辆冰柜车里。
尼克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听得到。
尼克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最后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
他愈想愈可怕,心想,冰柜里的温度在零下20℃以下,如果再不出去,一定会被冻死。
他只好用发抖的手,找来纸笔,写下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里的职员陆续来上班。
他们打开冰柜,发现尼克倒在里面。
他们将尼克送去急救,但他已没有生还的可能。
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而尼克竟然被“冻”死了!
其实尼克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
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一向不轻易停冻的这辆冰柜车,这一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
他的不敢相信使他连试一试的念头都没有产生。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_德国舰队智闯海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但在战争期间,其军事将领们也给战争史留下了许多经典战例。
1942年2月12日中午,英国海军和空军重兵布防的英吉利海峡上空,一架英国战斗机在例行巡逻。
突然,飞行员发现有一队德国舰队大摇大摆地从远处开了过来,他立即将这一发现向司令部报告。
英国司令部的军官们大惑不解:德国舰队怎么可能在大白天从英吉利海峡通过,是不是飞行员看错了?英国人忙于思考和争论,却没顾及到时间正一分分溜走。
直到过了近一个小时,又一架英军侦察机发现德舰已经闯入海峡最窄也是最危险的地段了,并且正在全速行驶。
英军指挥官们这才意识到敌情的严重性,等他们判明敌情,调集部队,下令进攻时,德国舰队已经远离了最危险的地段,给其致命打击的机会已然丧失。
整个下午,英军虽然不断出动飞机、驱逐舰对德国舰队进行拦截,但由于仓促上阵,反而被严阵以待的德军给予沉重打击。
就这样,德国海军在英国人的眼皮底下,将驻泊在法国布雷斯特港内的舰队顺利地移至挪威海面,增强了那里的战斗力。
原来,这一切都是德军为完成这次战略转移精心策划的大胆行动。
因为从法国到挪威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是向西绕过英伦诸岛北上,这条航线路途遥远,费时费力,如果遭遇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英国军队,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条航线则是直穿英吉利海峡,但此处有英海、空军的重兵布防,同样是危机重重。
最后,德军指挥官经过反复权衡后,决定在英国根本没有想到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地闯过英吉利海峡,在夜间出发,白天通过英吉利海峡最危险的多佛和加莱之间的地段。
这一大胆冒险的行动果然获得了成功,庞大的德国舰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在英国人认为绝不可能的时候出现,英军来不及判断和阻挠的情况下,明目张胆地闯过英吉利海峡,给英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战争教学课。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_何不反过来试试
20世纪60年代中期,索尼公司以江崎玲于奈博士为核心,全力投入新型电子管的研制。
为了制造出高灵敏度的电子管,人们一直在提高锗的纯度上下工夫。
当时锗的纯度已达到99.99999999%,如要再提高一步,实在是比登天还难。
这时,有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小姐,名叫黑田由里子,被分配到江崎研究所工作,担任提高锗纯度的助理研究员。
这位小姐初出茅庐,很难适应那样艰难的工作,实验中屡屡出错,经常受到江崎博士的批评。
一天,黑田发牢骚似的对江崎说:“看来,我才疏学浅,难以胜任提纯锗的研究工作。
如果让我干往锗里掺杂的事,可能要干得好一些。
”
黑田的话突然提醒了江崎教授,他想,如果反过来一点一点往锗里掺加其他物质,会有什么结果?于是,江崎真的安排黑田小姐每天朝着相反的方向做实验。
当黑田把杂质增加到一千倍时,锗的纯度降到原来的一半,测定仪上出现了大弧度的曲线,几乎使人认为测定仪出了故障。
黑田立刻向江崎报告了这一结果。
江崎多次重复了这种掺杂实验,终于发现了鲜为人知的电晶体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发明出震动电子技术领域的电子新元件。
使用这种电晶体技术,电子计算机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10,运算速度提高了十多倍。
江崎由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巧克力与微波炉
珀西·斯潘塞于1921年出生于美国亚特兰大,1939年进入专门制造电子管的雷声公司工作。
公司员工正与英国的科学家共同研究磁控管,接触到微波后,斯潘塞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天,斯潘塞正全神贯注地做雷达实验,一位同事突然跑过来,慌忙地说道:“你上衣口袋怎么那么大一团污迹?是不是受伤了?”斯潘塞低头一看,果真如此。
他用手摸了摸,原来是衣兜里的巧克力化成了黏糊糊的一团。
斯潘塞心想:“人体的温度不足以让巧克力融化,那究竟是什么东西使它融化的呢?”斯潘塞仔细地检查了整个实验室,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突然,正在发射电磁波的雷达引起了他的注意:“难道是它在起作用?”斯潘塞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便马上做实验来验证。
斯潘塞用微波对食物进行加热,例如面包和比萨饼。
结果显示,微波确实具有热效应。
他想:“微波可以使食物的内外同时受热,如果用微波来煮食物,那么既节省能源,又省时。
”于是他便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雷声公司觉得这是一项极具潜力的发明,决定和斯潘塞共同研制利用微波加热食物的炉子——微波炉。
用微波炉烹饪食物时,不会产生有害的油烟,而且还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因此受到家庭主妇的喜爱,很快便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成功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心人,试想斯潘塞如果没有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那么今天我们还能用上微波炉吗?。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变废为宝的不锈钢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不锈钢制品,例如,刀、叉、锅、盆、碗。
顾名思义,不锈钢是不会生锈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但不锈钢的发明却源自一堆废品。
布里尔利是20世纪初英国的冶金家,他一直想发明一种耐磨而且不容易生锈的钢材用来做枪膛,于是他带领助手做了大量的实验。
布里尔利使用了各种金属材料,甚至还想过把不同的材料混合在一起,但始终没找到理想的钢材。
大家习惯把做完实验的废钢材堆在实验室的墙角,渐渐地,那里成了一个废料堆。
这天,布里尔利和助手们又白忙活了一天,实验还是没有成功。
他对大家说道:“看来今天不会有什么新突破了,时间也不早了,明天再继续吧。
”于是他们又把实验用过的金属扔到废料堆里。
第二天,布里尔利发现废料堆快成小山了,便和助手们一起清理。
突然,他发现废料堆里有一块亮闪闪的金属。
它在那里堆了那么久都没有生锈,与其他锈迹斑斑的废钢材形成鲜明对比。
布里尔利和助手们都很兴奋,看来离成功不远了。
他们赶紧把这块钢材拿去化验,结果发现里面含有14%的铬元素。
这种钢材还不是最完美的材料,布里尔利通过大量实验,使各种元素的比例更合理,终于发明了不生锈的材料——不锈钢。
幸运的布里尔利在废料堆里发现了不锈钢,但正是由于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幸运才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看来只有努力做事,才会有成功的机遇。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拉链的发明
美国有位叫贾德森的工程师,他长得实在太胖了,总腆着个大肚子。
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无论是衣服还是靴子,都有很多纽扣,有的长筒靴的铁钩式纽扣多达20余个,穿鞋和脱鞋非常费时,何况像贾德森这样胖的人,要弯下腰去扣扣子,那是多么不方便啊!于是,贾德森就发明了一种只需“一拉就好”的靴扣,免去了穿脱长筒靴时扣扣子的麻烦。
贾德森发明了最早的拉链,但由于这种拉链质量不过关,经常会自动裂开,因此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1913年,一位叫桑巴克的瑞典人,对贾德森发明的拉链加以改进,把拉链做成齿状,一排凹进去,一排凸出来。
这样只有当上面的齿分开了,下面的才会分开,比以前的更牢固了。
拉链最先被用在军装上。
士兵在穿用拉链代替纽扣后的军装时,速度大大提高了,这更有利于作战。
1930年,一位服装设计师把拉链用在女装的制作上。
渐渐地,拉链被广泛用于服装、包、鞋子等等物品的制作中,在很多地方代替了使用麻烦的纽扣。
拉链的发明或许不太起眼,但它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贾德森最初发明拉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身遇到的难题,没想到引来了一场大的改革。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_模特父子
那一年,我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快乐得像只小鸟。
但当爸爸看过“报到须知”后,眉头上顿时刻上个“川”字,蹲在门边“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
我知道每年4000元的学费把爸爸吓傻了,对他,那可是一笔“巨款”呀!以后的半个月,是我们家最沉闷的日子。
常年生病、卧床不起的娘,整日以泪洗面。
黝黑、憔悴的爸爸只顾默无声息地刨土,对着土地发泄他的全部压力和忧愁。
这天,爸爸闷闷地踏进了我的小屋。
爸爸很无奈,也很迟疑,古铜色的脸上布满了惭愧。
犹豫再三,他终于喊了我的乳名:“勇敢,我知道你是个勇敢和懂事的孩子!我看这学就不上了,家里没钱呀!”什么?不念?虽然这是预料中的事,可是我仍然希望它是假的。
“唉,勇敢呀,不是爸爸不爱你,也不是娘不疼你,可这每年好几千块钱的学费,我是真的筹不齐呐!”爸爸紧紧地捏着旱烟袋,无可奈何地走出我那弥漫着忧伤空气的小屋。
我跑到娘的床前,用力摇着娘那干柴似的双手:“娘,我要读书!不读书,没有知识,会穷一辈子的……”我失声痛哭,好像娘就是儿永远的彼岸。
“好,勇敢,不要哭了,我再想想办法。
”爸爸不知什么时候又进来了。
这时娘也坐了起来,用她那粗糙的手擦着我那忧伤的泪水。
“勇敢爸,是不是再去给娃借一借。
”娘露出了企求的目光。
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到离家几十里的镇上做泥瓦工,为我艰辛地筹措着学费。
开学这天清晨,爸爸轻轻地敲了敲我的门,“勇敢,快起来,收拾一下,上路了!”不一会儿,娘给我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鸡蛋面。
爸爸小心谨慎地递给娘一个小纸包,“给孩子缝在腰带里吧,路上不安全。
”然后,回转头,对我说:“勇敢呀,爸爸只筹到2500块,还差1500块,你先去报到,过两天,我送去!”看着爸爸和娘忙碌的身影,我哭着上了路。
来到学校,我向班主任说明了我家的情况,要求勤工俭学。
班主任说和油画系主任联系一下,安排我到美术学院去当人体模特,一次可得200元。
听说当人体模特,我犹豫了,这要是让同学们知道该多丢人呀。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尼龙的发明
尼龙还没出现前,人们制作衣服的材料基本上源于植物,比如棉花、树皮等。
尽管在19世纪末期,法国科学家发明了人造丝,但它的原料依然没有脱离植物纤维。
由人造丝制作的衣物在上层社会很受欢迎,但它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牢固。
人们希望有一种材料做的衣服既轻便又牢固。
1928年,美国的杜邦公司成立了化学研究所,年轻的科学家卡罗萨斯担任负责人。
卡罗萨斯带领的科研组想用化学方法合成人造纤维。
研制人造纤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但这并没有难倒卡罗萨斯和他的科研组。
在卡罗萨斯的带领下,大家积极工作,分工协作,虽然进步很小,却没有人轻言放弃。
1932年夏季的一天,卡罗萨斯像往常一样来到实验室。
细心的他注意到一根玻璃棒的一端沾有一些白色黏状物质,他拿起来一看,原来是没来得及清洗的聚酰胺。
卡罗萨斯好奇地用手拉了一下,居然出现了白色的细丝,还可以拉得更长,甚至比天然丝更细,而且弹性很好。
但是进一步的实验发现这种丝不耐高温,当温度达到70℃时就熔化了。
科研小组的同事继续探索、反复实验,寻找合成细丝的原料,终于在1935年他们研制出了一种比蜘蛛丝还细,却无比牢固的丝,科学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尼龙。
接着,杜邦公司开始大量生产尼龙并投放到市场上,抢占了商机。
二战期间,用尼龙制成的降落伞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用尼龙制作的物品。
它的发明,被誉为化纤工业的第三次革命。
卡罗萨斯发现尼龙,看似偶然,但是要真正研究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尼龙,卡罗萨斯还是花费了很多的心血。
所以想要取得成就,就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让学生自信自强的故事_石头的奇遇
一个生活无依无靠的孤儿,既没地可以耕种,也没有金钱可用来经商,他十分迷茫,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生活。
有一天,他去拜见一位哲人,向他求教:“我既身无分文,又无一技之长,我该如何生活呀?”哲人说:“那么,你为什么不去做些别的事情呢?”“我能做什么呢?我什么都做不了啊!”他无奈地说。
哲人把他带到一处杂草丛生的乱石旁,指着一块石头说:“明天早晨,你把它拿到集市上去卖。
但要记住,无论谁出多少钱要买这块石头,你都不要卖。
”孤儿满腹狐疑,心想,这块石头虽然不错,但怎么会有人肯花钱买呢?尽管他心存疑虑,但还是抱着石头来到集市上,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蹲下来开始叫卖。
可是,那毕竟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啊,根本没有人把它放在眼里。
第一天过去了,无人问;第二天又过去了,依然无人问津;直到第三天,才有人来询问;第四天,真的有人要买这块石头了;第五天,那块石头已经能卖到一个很好的价钱了。
孤儿回到哲人那儿,兴奋地向他报告:“想不到一块石头值那么多钱!”哲人笑笑说:“明天你再把石头拿到黄金市场上。
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都不能卖!”孤儿把石头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叫卖。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第三天,又有人围过来问价;几天以后,问价的人越来越多,价格已被抬得高出了黄金的价格,但孤儿依然不卖。
但是,越是这样,人们的好奇心就越大,石头的价格随即被抬得越来越高。
孤儿又去找哲人,哲人说:“你再把石头拿到珠宝市场去卖……”珠宝市场上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到了最后,石头的价格已经被炒得比珠宝的价格还要高了。
由于男孩无论如何都是不卖,那块石头更是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对此,孤儿大惑不解,又去请教哲人。
哲人说:“世上人与物皆是如此:如果你认定自己是一块陋石,那么,你可能永远只是一块陋石;如果你坚信自己是一颗无价的宝石,那么,你就会成为一颗无价的宝石。
关键是你必须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也可以被人看成稀世珍宝。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_王亚妮画猴
王亚妮,壮族,中外驰名的小画家。
1995年生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区。
也许是遗传基因的作用,小亚妮从2岁起就喜欢画画。
她学着爸爸的样子,用胖乎乎的小手拿一支画笔,神情专注地往纸上涂呀、抹呀。
小亚妮的爸爸,算得上是位高明的教育家,他懂得怎样把他的小天使培养成画家。
绘画艺术是以大自然为素材的,需要在大自然里陶冶灵性。
爸爸经常带小亚妮去欣赏大自然,去观赏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
动物园是动物的王国。
有呆头呆脑的狗熊、凶猛的老虎、温顺的梅花鹿……小亚妮惟独喜欢机灵顽皮的猴子。
也许她和猴子有一种特殊的缘分吧,那嬉戏追逐、千姿百态的猴群,一下子引起了小亚妮的兴趣。
小亚妮似乎也有一种“猴气”,她像一只顽皮的小猴,蹦蹦跳跳地上了猴山,和猴群尽情地玩耍。
仿佛她也变成了一只小猴子。
她玩得多么开心啊!从此,她的灵性融入了猴子王国,她把猴子作为自己惟一的绘画对象。
她一遍一遍地画呀,画呀,百画不厌,总觉得眼前有一群千姿百态的猴子。
她的精力全部投入猴子身上,把人的各种感情全都注入猴身之中。
感情的丰富形象,孕育了神采,小亚妮能够神奇地画出猴子的情态、神韵,画出猴子内在的“魂”。
1985年,小亚妮10岁,她第一次出国在日本举行个人画展,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观展者蜂拥而至,赞不绝口。
1985年8月16日的《星期天》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连莫扎特也会大吃一惊的天才出现了,自3岁起,就手握画笔,画出了世界瞩目的9000幅画。
”1989年,小亚妮14岁,她的画展在华盛顿立沙可乐博物馆开幕。
她展出的69幅作品,再次引起了轰动。
她的画和她自身一样,都是那么天真烂漫,淳朴善良,充满童趣。
她画的一幅《百猴图》有六米多长,共有112只猴子。
它们个个神态各异,充满情趣,引发了观众的阵阵赞叹。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_自由女神像下的垃圾
有位犹太人带着儿子到美国做生意。
一天,父亲问儿子:500克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40美分。
父亲说:“对,整个美国都知道500克铜的价格是40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4美元。
你试着把500克铜做成门把手看看。
”
1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曾把500克铜卖到4000美元,这时他已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了。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
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
他听说后,看了看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未提任何条件就签了字。
当时不少人觉得他的这一举动不可思议。
因为在美国垃圾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他却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木头加工成木座,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
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
不到一个月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400万美金,每千克铜的价格翻了上万倍。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让学生自信自强的故事_演讲稿丢失以后
波特生性温和,沉默寡言,但在研究学术问题方面,他却精力充沛,记忆力惊人,只是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显得不甚了了。
坎福特大学要聘请一名工作人员,有上百人申请该空缺位置,波特也递上了申请书。
最后,只有波特等15人获得了面试的机会。
坎福特大学地处一个小镇,附近仅有一家旅店,由于住客骤增,单人房间只好两个人同住了。
跟波特同住的是一个年轻人,叫亚当斯,足足比波特年轻20岁。
亚当斯自信心甚强,且有一副洪亮的嗓音,旅店里时常可以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评选小组对所有的候选人进行了一次面试。
经过筛选后只剩下了波特和亚当斯两人。
小组对聘请谁仍犹豫不决,只好让他俩在大学礼堂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后,再作定夺。
演讲题目定为《古代苏门人的文明史》,三天后开讲。
在这三天里,波特寸步不离房间,废寝忘食,日夜赶写讲稿。
而亚当斯却不见有任何动静——酒吧间里依旧传出他的笑声。
每天他很晚才回来,一边问波特的讲稿进展情况,一边叙述自己在弹子房、剧院和音乐厅的开心事。
到了演讲那天,校长以及评选小组的人来到礼堂,波特和亚当斯分别在台上就座。
直到此时,波特才惊恐万分地发现,自己用打字机打好的讲稿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
校长宣布说,演讲按姓名的首位字母排列的先后顺序进行。
亚当斯首当其冲。
情绪颓丧的波特抬头注视着亚当斯——只见他神情自若地从口袋里掏出偷来的讲稿,对在座的教授们口若悬河、振振有词地讲开了。
连波特也暗自承认他的确有过人的口才。
亚当斯演讲完毕,礼堂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亚当斯鞠了一个躬,脸上露出微笑,回到座位上去了。
轮到波特了。
他的一切东西都写在稿子上面,由于心情不好,要另找思路是不可能的了。
他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但仍用低沉而疲乏的声音,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振振有词的演讲内容。
等他讲完时,讲台下只有零零落落的几下掌声。
校长及全体评选小组成员暂时退出会场,去讨论该聘任哪位候选人。
而礼堂内的人仿佛对结果早已有了数。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肥皂的发明
肥皂是常见的洗涤用品,但它的出现却源于一次意外。
古埃及的皇宫里有个非常聪明能干的厨师。
有一次,法老准备宴请远道而来的客人,厨师们在厨房里来回穿梭,忙得不可开交。
结果厨师却忙中出乱,不小心把一罐油打翻了,油撒了一地。
“不好!如果被总管发现了,一定会告到法老那里,那样的话我肯定会受到处罚。
”厨师这样想。
于是,他趁人不注意,赶紧捧来炭灰把地上的油盖住,然后把炭灰和油和在一起,捧出去扔了。
处理完后,厨师发现自己的手变得又黑又油,他赶紧把手伸进盆子里洗,没想到只搓了几下,那些脏东西就被洗掉了,甚至连以前留下的油渍也洗掉了。
厨师感到很惊奇,连忙找来其他厨师用拌过油的炭灰洗手,结果大家的手都洗得干干净净。
聪明的厨师想这肯定是混了油的炭灰在起作用。
等到宴会结束后,他还用这种方法来清洗碗碟,很快盘子上的污渍就被洗掉了。
从那以后,厨房里的人偷偷把油和炭灰混在一起,用来清洗盘子。
后来,这件事传到法老那里,他派人用羊油和炭灰做成球状,供宫里的人使用。
就这样,世界上最早的肥皂诞生了。
厨师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用炭灰清理油迹,结果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肥皂。
有时,一个小小的意外事故就能引出一项重大发明。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让学生诚实守信的故事_学习贵在勤奋
贾逵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
他幼年丧父,母亲又体弱多病,需要人照顾,生活因此而非常窘困。
于是贾逵的姐姐独自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精心照料母亲,呵护和关爱弟弟,家中虽然清贫,但时常充满着欢声笑语。
贾逵从小就十分聪慧、勤奋、爱思考,凡事都刨根问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那时候,在贾逵家的附近有一个学堂,学堂里时常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深深地吸引着贾逵。
他看见其他孩子都去上学了,非常羡慕,便苦苦哀求母亲也让他去学堂读书。
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心里十分难过,对贾逵说:“孩子啊,咱们家太穷了,没有钱给你交学费,家里的钱都为我治病了,实在是没有办法啊!”说完母亲便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贾逵的姐姐见此情景,便走到他们跟前,安慰了母亲一番,然后拉着贾逵走了出来,对他说:“弟弟,母亲身体不好,别让她再操心了,我带你去学堂看一看吧。
”姐姐领着贾逵来到学堂外,学堂里又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贾逵一听到读书声,便忘却了刚才的烦恼,兴奋地跑了过去。
可是,贾逵只能隔着学堂外面的篱笆向里好奇地张望,他踮起脚,伸长脖子,可还是没有办法看到学堂内的情景。
姐姐见状,赶忙跑过来,抱起了贾逵。
这下,他看见了老师在讲课,学生们正摇头晃脑地跟着老师读书。
贾逵高兴极了,他也跟着读起来。
老师让学生写字,贾逵便用小手在空中比划着学写字。
以后的日子里,贾逵天天到学堂外听老师讲课。
由于他个子太小,看不到学堂里的情景,便搬来一块大石头,放在篱笆边上,然后站在大石头上,透过学堂的窗户与学生们一起读书学习。
当遇到刮风下雨、漫天雪花的时候,姐姐便劝贾逵不要去学堂了,可贾逵还是执拗地披着蓑衣去听课。
贾逵有很强的求知欲,几年来,风雨无阻,从来没有中断过。
他一回到家中,便把听的内容都记录下来。
一有时间,就拿着木棍在地上练习写字。
贾逵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刻苦地学习着。
后来,贾逵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者,他的学说被世人称为“贾学”。
贾逵的勤奋好学,不仅使他功成名就,而且也令无数后人为之钦佩。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神奇的魔术贴
很多人应该都穿过有魔术贴的衣服或鞋子吧,即使没穿过,在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它。
魔术贴能使东西牢牢地粘在一起,而且非常方便,它是由一位叫麦斯楚的瑞士工程师发明的。
一天,麦斯楚去野外打猎,回到家后才发现外套上粘满了牛蒡刺,他连忙把衣服脱下来使劲抖,可是牛蒡刺牢牢粘在上面,怎么也抖不下来。
麦斯楚无可奈何,只好一个个拔掉。
他一边拔一边想:“为什么牛蒡刺能牢牢粘在衣服上呢?”于是他仔细观察拔下的牛蒡刺。
原来每个刺的末端都是钩子形的,钩子勾住了衣服的绒线。
这时,一个新奇的想法浮现在麦斯楚的脑海里:或许我能发明一种新的按扣技术。
有了想法,麦斯楚立即动手。
根据牛蒡刺粘衣服的原理,通过大量实验,他最终选择尼龙做原材料,做出像胶带一样的东西,其中一面上有牛蒡刺一样的小钩,另一面上有很多毛圈,只要轻轻地将两面按在一起,它们就会牢牢粘上,而且只要稍微用力就可以撕开。
麦斯楚觉得自己的发明太神奇了,于是给它取名叫“魔术贴”。
魔术贴使用方便,而且非常耐用。
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魔术贴,用在衣服、鞋子、背包、窗帘等等很多地方。
人们不再局限于使用纽扣或拉链了,魔术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麦斯楚清理衣服上的牛蒡时,动脑想了想,便发明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看来只要我们善于动脑,一定会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启发。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_饶恕的心
在17世纪,丹麦和瑞典发生战争,一场激烈的战役下来,丹麦打了胜仗。
一个丹麦士兵坐下来,正准备取出壶中的水解渴,突然听到哀嚎的声音,原来在不远处躺着一个受了重伤的瑞典人,正双眼看着他的水壶。
“你的需要比我大。
”丹麦士兵走过去,将水壶送到伤者的口中,但是瑞典人竟然伸出长矛刺向他,幸好偏了一边,只伤到他的手臂。
“嗨!你竟然如此回报我。
”丹麦士兵说,“我原来要整壶水给你喝,现在只能给你一半了。
”
这件事后来被国王知道了,特别召见这个丹麦士兵,问他为什么不把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杀掉?他轻松地回答:“我不想杀受伤的人。
”。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牛仔裤的来历
很多喜欢穿牛仔裤的人一说起牛仔裤的来历,都会提到一个人——利维·斯特劳斯。
1850年,美国西部发现了金矿,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涌向那里,形成了一股淘金热。
出生于犹太家庭的德国青年利维·斯特劳斯也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加入淘金者的行列中。
可他来到美国后,发现情况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美好。
眼看淘金没有希望,利维就在当地搭了个帐篷,开了一家小百货店,给淘金者提供日用品。
日子长了,利维和淘金者们也渐渐混熟了。
一天,几个矿工来店里买东西。
他们闲聊道:“裤子真是不耐穿啊!如果我们的工作裤能像你搭帐篷的帆布一样结实就好了。
”原来当时的工作裤都是用棉布做的,矿工的劳动强度很大,裤子很容易就磨烂了。
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
利维在心里犯起嘀咕:工作裤像帐篷一样结实?他的店里也卖帆布,但很少有人买来搭帐篷。
突然他灵机一动:不如将积压的帆布拿来做工作裤吧。
想到这里他连忙拉起一个矿工来到裁缝店,让裁缝用帆布给他做了一条裤子,穿上裤子后,这位矿工非常满意。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帆布工作裤。
此后,利维在心中酝酿着一个大胆的构想:不如以后专做工作裤吧。
他把店里积压的帆布做成各种型号的工作裤。
没想到这种耐磨、牢固、穿起来又很舒服的裤子问世后,大受淘金者和西部牛仔的欢迎,这种裤子也因此得名“牛仔裤”。
为了使裤子更牢固实用,他还在口袋边上钉上铆钉,做了很大的口袋以便放工具。
利维还以自己的名字“Levis”作为牛仔裤的品牌,而且这个品牌流传至今。
利维没有在河里淘到金子,但却在牛仔裤上面收获了很多的金子。
当大家都在抢着做一件事时,或许我们应该想一想怎样另辟蹊径。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天花与牛痘
1796年5月17日,英国的一个8岁小男孩患了天花,医生琴纳为他接种了牛痘。
一个星期后,小男孩的身体恢复了健康,并对天花产生了免疫力。
这标志着琴纳的实验成功了,人类终于找到了制服天花的办法。
天花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它传播速度快,死亡率极高,即使患者幸运地活下来,也会留下很多后遗症。
所以,一提起天花,人们就会不寒而栗。
当时,由于没有医治天花的药方,人们制止天花传播的唯一办法就是隔离患者,死去患者的尸体只能火化或者深埋。
每当看到人们患天花时那痛苦不堪、绝望的表情时,还是学生的琴纳就下定决心要找到制服天花的办法。
毕业后,琴纳跟着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学习。
一天,一个挤奶的小女孩来到他们的诊所看病,医生检查后确诊她得了天花。
过了几天,琴纳去买牛奶,却看到这个小女孩恢复了健康,他感到很惊讶,立即上前询问她吃的什么药,小女孩却说她根本没吃过药。
小女孩的天花竟然不治而愈,琴纳虽然感到很疑惑,但一直没找到原因。
后来,好学的琴纳又跟着一位科学家继续学习,他潜心研究怎样医治天花。
他想:“小姑娘战胜了天花,会不会和她挤奶的工作有关呢?”琴纳通过调查,发现患天花的人中,竟然没有一个是挤奶工!原来,牛得了天花后,身上会长出“牛痘”,而挤奶工在无意中碰破了这些“牛痘”,被传染了天花,随后身上也会出牛痘,并感到全身不适,但是不久后就会痊愈。
琴纳发现了这一秘密,他欣喜若狂:“说不定给人接种牛痘,就能医治天花!”琴纳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反复实验,终于证实牛痘可以医治天花。
琴纳将这一发现写成了论文《牛痘的成因与作用》。
很快,这篇论文就被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地。
人们用牛痘制服了天花,终于使这猖獗一时的病毒绝迹了。
琴纳通过刻苦钻研,终于找到了制服天花的办法,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实再大的困难都不可怕,只要你有决心,就一定能战胜它。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让学生自信自强的故事_在苦涩中绽放一缕馨香
18岁那年,家住河南的她,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去石家庄打工,途中被两个花言巧语的骗子拐卖到曲阳县一个极其僻远的小村,被逼做了村里一位粗鲁汉子的媳妇。
难以启齿的屈辱中,她一次次以死抗争失败后,满是无奈的内心里死灰一样地沉寂下来,所有美好的梦想似乎都不会再升起了,除了默默地忍受着清贫生活中那些难言的苦涩。
在那个吃水都要到很远的岭外去挑的下岸村里,极度的闭塞和贫苦,后来连一位老师也留不住了,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就要黯然下去的时候,全村文化最高的她,几经踌躇之后,放下了对禁锢了她生命和青春的山村的敌意,她这个“买来的人”接过了全村父老信任的教鞭,成为下岸村唯一的一名代课教师。
孩子们那清澈的眼睛,和那些蒙昧而纯朴的村民对她近乎虔诚的期盼,点亮了她幽闭许久的心扉。
她要从此开始,忘却屈辱和卑微,全身心地投入到艰苦的教学工作中,要把热爱的种子撒进更多的心灵。
她一个人教两个年级,除了教语文和数学,还教体育、音乐等科目,她一丝不苟地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备课、授课、批作业,勤勉地工作,让学生在各项评比中捧回一张张成绩优秀的奖状。
听着全村老少一声声亲切而敬重的“郜老师”的称呼,她疲惫的身心仿佛立刻轻松了许多,丈夫再也不敢打她了,因为怕惹众怒。
后来,她有好多机会可以走出那个闭塞而穷困的下岸村,但她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因为那些孩子太需要她了。
尽管她对买她的丈夫仍不满意,每年的代课工资也只有2000块钱,但她说自己还是愿意留在这里,留在这块让她一生恐怕都难以抹去屈辱的村子里,用自己的一腔爱意,赢得一份尊重,赢得一份特别的荣耀。
她叫郜艳敏,有些土气的名字,让人们很容易想到山间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花小草。
她说她要像一棵蒲公英那样,在苦涩中绽放美丽,吐露一缕淡淡的清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在行军途中,拿破仑带领部队和一位工程师先到前面探路。
他们来到一条河边,河上没有桥,兵贵神速,部队必须迅速通过。
拿破仑就问工程师:“告诉我,河有多宽?”
“对不起,阁下。
”工程师回答道,“我的测量仪器都落在后面的部队里,他们离我们还有十英里远。
”
“我要你马上量出来。
”
“这做不到,阁下。
”
“我命令你马上给我量出河宽,不然我将处罚你!”
工程师很快想了一个办法:他脱下钢盔,让帽檐和他的眼睛及河对岸的一点刚好在一条直线上。
然后,他小心地保持身体的直立,不断地向后退,等到眼睛、帽檐和这边河岸的相应一点刚好在一条直线上时,他就停了下来。
他把自己所处的位置标好,接着,用脚量出前后两点的距离。
然后,他对拿破仑说:“这就是河流大概的宽度。
”拿破仑大为高兴,马上就提升了他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