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电器控制(冯晓 刘仲怒 编)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建议课时:52学分:3.5三、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后续课程:《过程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四、课程性质《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支撑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自动控制系统的识别能力,典型控制系统的分析能力,简单控制系统的建模、系统校正能力,应用MATLAB软件进行系统仿真的能力和智能控制系统识别能力。
五、教学目标1.识别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通过对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识别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的能力。
2.典型控制系统分析能力通过对水位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位置控制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典型控制系统控制原理的能力,并达到正确绘制系统方框图的能力。
3.控制系统建模、系统校正能力通过对控制系统建模方法和简单系统校正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给定的系统进行建模,并进行校正的能力。
4.MATLAB软件仿真能力通过对MATLAB软件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对控制系统进行MATLAB仿真。
六、能力要求1.识别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20分钟内能够列举出1-2个自动控制的例子,并指出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2.典型控制系统分析能力20分钟内能够正确分析飞机俯仰角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并画出其控制方框图。
3.控制系统建模、系统校正能力30分钟内能够对给定的控制系统进行建模,正确分析构成系统的典型环节,并进行相应的系统校正。
4.MATLAB软件仿真能力30分钟内能够正确应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仿真工具对给定系统进行仿真。
七、教学内容八、教学要求1.每次授课前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2.实行项目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相应项目教学内容。
3.多媒体教室和仿真实验室融合式完成教学过程。
电机与电器控制习题冯晓_刘仲怒_
第二章 习题解答T2-31:(1) 拖动恒转矩负载时,有:a a I C I C T T N NT Φ=Φ=不变,则a a I I N NΦ=Φ, 所以电枢电流 A I I NNN N.5257.40103a a =Φ⨯Φ=ΦΦ=电枢电动势 V R I UE a a N65.17318.05.257220a =⨯-=-=而额定状态时的电枢电动势V R I U E a aN NN 6.420118.0103220a =⨯-=-=又n C E n C E E a N NE aN Φ=Φ=和,将二者相比,可求电机转速,为:1077.4rpm0.4201.46500173.65n n N aN a =⨯⨯=ΦΦ=E E N因电枢电流的实际值比额定值大得多,故电机不能长期运行。
(2) 拖动恒功率负载时,有:a a a a I E I E P N N ==可导出:1287505.2==aN N aI n nI而4.0≈-=ΦNa aN NNE n R I UC根据机械特性nP T T C C R C U n N T E a E 55.92=Φ-Φ=和,有:nnP C C Ra C Un N T E NE NN 16.016.01800018.016.022055.916.04.022⨯⨯-=⨯Φ-Φ=整理,得:05.12656213752=+-n n ,则25.1265624137513752⨯-±=n求解后有:n 1=1275.8rom n 2=99rpm (与实际不符,舍去) 而Ia=128750/1275.8=100.9A 小于额定值,可以长期运行。
T2-32:2078.0100004.0305220≈⨯-=-=ΦNa aN NNE n R I UC ,984.155.9=Φ=ΦNE NT C Cm N I C T aN NT N ⋅=⨯=Φ=605305984.1电枢串电阻调速时,静差率30%相当于R=Ra+0.3 Ra=0.052欧姆,此时:rpm T C C R C Un NT E E N4.982984.12078.0605052.0078.202202=⨯⨯-=Φ-Φ=即调速范围为:982~1000rpm 减压调速时,静差率30%相当于V UUU NN154.30=-=,此时:rpm T C C R C U n NT E a E 4.682984.12078.060504.0078.201542=⨯⨯-=Φ-Φ=即调速范围为:682~1000rpm 弱磁调速时,静差率30%相当于NNNΦ=Φ-Φ=Φ.70.30,由于:a a I C I C T T N NT Φ=Φ=不变,则a a I I N NΦ=Φ, 所以电枢电流 A I I NNN N.7435.70305a a =Φ⨯Φ=ΦΦ=电枢电动势 V R I UE a a N57.20204.0.7435220a =⨯-=-=而额定状态时的电枢电动势V R I U E a aN NN 8.20704.0305220a =⨯-=-=又n C E n C E E a N NE aN Φ=Φ=和,将二者相比,可求电机转速,为:1392.6rpm0.7207.800017.5022n n N aN a =⨯⨯=ΦΦ=E E N即调速范围为:1000~1393rpmT2-35:(1)直接起动时,感应电动势为零,起动电流为:N NI A R UI .815.6328367.00220ast ==÷==(2)若起动电流限制为额定电流的1.5倍时,有:Ω=-=Ω=⨯==4.6007.70.5207.51220.51a R R R I UR C NN,故电枢串接的电阻为T2-36:(1)转速为1200rpm 时的感应电动势为:V R I UC E NN NE 168150012000.8)12.5-(220n nn a a =⨯⨯=⨯-=Φ=限制制动电流最大为2I N 时,有:Ω=-=Ω=⨯==92.58.02.762.76.51221682串,所以串接电阻为:R I E R N(2)拖动位能性负载且采用能耗制动时,有:L T E Z a T C C R R n 2Φ+-=而34.155.9,14.015000.812.5-220na a =Φ=Φ=⨯=-=ΦE T NN NE C C R I UCm N I C T aN T N ⋅=⨯=Φ=7.165.1234.1故Ω=-⨯⨯⨯=-Φ=7.08.07.169.012034.114.02a LT E Z R T nC C RT2-40:(1)起吊重物时,电磁转矩为驱动转矩,负载转矩为阻转矩, 因为3.9355.9,411.010000.37776-440na a =Φ=Φ=⨯=-=ΦE T NN NE C C R I UCm N I C T aN T N ⋅=⨯=Φ=6.298763.93而.806.29893.3411.0377.011.40440500,2a ⨯⨯⨯+-=Φ+-Φ=Z L T E Z E NR T C C R R C Un 有:可求得:R Z =3.48欧姆(2)可以采用能耗制动和反接制动两种方法实现重物的下放。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开课专业: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等适用专业:强电类、机类各专业总学时:120 其中理论学时:83 实践学时:26 机动:11学分:7.5二、课程性质和任务《电机与电气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等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适用于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的相关专业。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第一,使学生获得各种变压器与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第二,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第三,熟练掌握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了解典型电气设备基本结构及其基本控制环节。
最后为通过全国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及走向工作岗位学习新的电气控制技术打下较好基础。
结合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教学要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迫切性。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变压器、异步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
2.理解和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了解其起动、制动和调速的方法。
3.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组成和用途,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型号规格及其选择。
4.熟悉电动机的起动、制动与调速控制环节;掌握电动机的保护环节和电气控制电路的联锁环节。
5.掌握车床、钻床、磨床、铣床、镗床、起重机等典型设备的电气控制电路及其分析。
6.了解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
7.掌握交流桥式起重机控制电路基本控制环节。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查阅产品样本与手册,合理选择电动机与常用低压电器的能力。
2.具有阅读并分析常用生产机械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的能力。
3.具有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故障分析的能力、具有一般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本课程是机电技术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专业理论具体应用于工业技术的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基本熟悉电机、电器的结构原理,掌握电气基本控制原理、常用机床控制线路及其接线和故障分析排除的基本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风气、知识用于技术的创新精神、安全规范的操作习惯,从而使自身基本具备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岗位群上的职业素养。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别:□A类: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课□C类:实验(践)课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电机的运行性能,一方面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保证电机工作、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打下扎实基础。
具体要体现:本课程就其本身而言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性(基础性)和实践性(技术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在学习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钻研探索的兴趣,在平时学习实践中不断获取成就感、满足感和兴奋感,并引发他们对后续课程中涉及的更先进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的学习热情和渴望。
学习基本的电机基础理论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和科学态度,在未来的岗位上有能力进一步学习新技术,解决新问题。
加强的实践环节训练,通过层次性的技能和技术训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维护、设计和推广能力,具有运用和开发先进技术来解决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思想和潜力。
培养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队精神。
《电机与电气控制》说课
PLC编程实验
PLC基础编程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PLC的基本编程语言和逻辑控 制算法,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PLC高级编程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PLC的高级编程语言和控制算 法,掌握复杂逻辑控制和过程控制的应用技
巧。
变频器应用实验
变频器基础应用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应用,掌握变频器的参数设置和运行调试方法。
3
电机制动控制电路
通过在电机两端并联电阻,实现电机制动控制。
步进电机控制电路
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
通过单片机输出脉冲信号,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角度 和速度。
驱动器控制步进电机
通过驱动器对步进电机进行功率驱动,实现电机的连 续或步进转动。
编码器反馈控制
通过编码器检测电机的转动角度和速度,实现电机的 闭环控制。
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
电机原理及应用 电机的分类、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电机的控制方法和调速技术
课程内容
01
电气控制技术
02
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则
常用电气元件的原理和应用
03
课程内容
典型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调试 实践环节
05
课程实践与实验
电机实验
直流电机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直流电机的转速、电流、电阻等参数,掌握直流电 机的运转特性和控制方式。
交流电机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交流电机的转速、电流、功率等参数,掌握交流电 机的运转特性和控制方式。
步进电机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步进电机的转速、电流、脉冲等参数,掌握步进电 机的运转特性和控制方式。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电机与电气控制是一门重要的电气工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机控制、电气元件应用及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以应对现代工业生产和自动化领域的需求。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机控制技术和电气元件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性及应用;2. 了解常用电气元件的种类、性能及选型原则;3. 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电路分析和调试;4. 能够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电机和电气元件,完成基本的控制任务;5.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与其他专业人员协作完成项目。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电机原理及结构:介绍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常见电机的原理、结构及特性,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电机的适用场合和使用方法。
2. 电机控制电路:介绍电机控制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基本的电机控制电路,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3. 常用电气元件:介绍各种常用电气元件的种类、性能、选型原则及应用场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气元件进行电路设计和调试。
4. 电路分析与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电路图进行电路分析、调试和优化。
5. 综合实践: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任务,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技巧;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电气元件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5. 线上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视频,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等情况进行评估;2. 期末考试:通过试卷考核,检验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3. 综合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项目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是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的支撑。
是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具体应用及专业基础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形成奠定基础。
本课程面向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岗位,根据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控制、运用与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分析能力为重点,在分析学习领域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的基础上,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
将相关的知识、技能、素质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易至难,由单一复杂的地用于各学习活动中,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后续课程:电客车制动、电客车控制系统、电客车总体及走行部顶岗实习等。
二、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掌握直流电机。
(2)掌握变压器。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
(4)掌握常用控制电机。
(5)掌握牵引电机。
(6)掌握常用低压电器。
(7)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
(二)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和职业道德,具有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独立或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应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单元知识内容适当设计小组学习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小组中学生进行自主性共同学习,进行信息交换,单元学习任务的安排要要遵循学生的基本认识规律和能力递进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设计学习任务;实践课教学根据实际条件采用现场课或多媒体虚拟现场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学习。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1.学习内容必须具体化为知识点和实训项目,本课程所有知识点和实训项目连续编号2.按照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进行学时分配;3.知识点与实践项目非必需一一对应关系,可以没有实践项目,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实践项目,也可以是几个知识点对应一个实践项目或一个知识点对应多个实践项目。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 Machinery And Electric Component Controlling课程编号:0420420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教材及实验指导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学时-学分:总学时:64 总学分:4 实验学时:24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为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与电子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电器元件的使用方法和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基本原理、在掌握线路及分析方法基础上熟练地设计出简单的控制线路,为后继课程及其他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熟练掌握主要类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基本电磁关系、运行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和控制、电气控制基本环节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从生产实际出发,对常用设备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打下理论基础,为学习专业课做好准备,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工科电类相关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高素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交直流电机拖动、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学内容可分为常用电机与电器与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设计两大基本部分,可以归纳为如下8个方面:直流电机、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控制电机、低压电器和基本电气控制电路、典型设备的电气控制、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依据以上8个方面,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如下:第一章直流电机教学内容:直流电机基本理论;直流电机基本结构;直流电机磁场和换向;直流电机拖动。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总学分:4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撰写人: 郑文强制定时间: 24年3月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电力拖动系统运行状态中的问题;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熟练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掌握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特点及故障检查和分析方法;具有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的阅读能力和独立分析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日常维护等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学生融入现代制造业、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最新发展形势介绍,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中贯穿安全教育,有效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总课时为72学时,是在学习了高等数学、物理、电工基础、电工电子实训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
本课程是本专业后续课程工厂供配电技术、自动控制系统、PLC控制技术的基础课程。
五、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学习情境1:轧钢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1、教学内容:电磁原理;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电机铭牌的意义及额定值;直流电机的分类;直流电机的拆装工艺;直流电动机负载机械特性及拖动原理;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原理及控制方法。
2、教学要求:认识电机铭牌;能够拆装电机;根据电机类型正确接通电源;能够分析并排除简单故障;会用万用表、兆欧表等电工仪表对直流电机进行检测;会使用手册查阅电机的相关参数;按要求完成电机控制;根据参数的变化能够分析控制过程。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包括电机原理、电机控制、电气传动等内容。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使他们具备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调试、运行和维护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展开讨论,探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设置应该符合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设置应该包括电机原理、电机控制、电气传动等基础理论课程,同时还应该设置实验课程和工程案例分析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其次,教学内容应该全面系统,注重前沿技术和应用实践。
在电机原理方面,应该包括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特点等内容;在电机控制方面,应该包括电机调速控制、电机启动和制动控制等内容;在电气传动方面,应该包括电气传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等内容。
同时,还应该介绍一些新技术和新应用,如变频调速技术、电机能效管理等内容,以便学生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
第三,教学方法应该多样灵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采用讲授、实验、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验教学环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在课程设计环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教学评价应该科学合理,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评价上,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等多种评价手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还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采用综合性评价方法,如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二、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三、参考课时64四、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它不仅为后续《P1C技术应用》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级、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
使学生获得电动机、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
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学习新的电气控制技术打下较好基础。
五、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新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中职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等方面。
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在中职教育中,教学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潜能与可持续发展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六、课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是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电动机控制的方法和电气维修的技能,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技能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1)反抗性负载转矩 2) 位能性负载转矩
反抗性恒转矩负载特性 b) 位能性恒转矩负载特性
恒功率负载特性 通风机型负载特性
在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与负载转矩特性有交点,即T=TL这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而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 T=TL处
教材详情:请点击查阅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服务网
书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第2版作者:许翏ISBN:978-7-111-28838-1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高职高专层次
第二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
第一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运行
第三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负载运行
星形-三角形减压起动
Ist'= Ist /3 Tst'= Tst/3
三相绕线型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转子串电阻起动
转子串频敏变阻器起动
固态减压起动器的“软起动”
第九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电源反接制动
反接制动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反接制动有电源反接制动和倒拉反接制动两种。
倒拉反接制动
2890r/min
LW 79dB(A)
接法
防护等级IP44
50HZ
××Kg
ZBK2007-88
工作制
B级绝缘
××年××月
××电机厂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系列
1.型号
2.额定值
额定功率PN 额定电压UN 额定电流IN 额定频率fN 额定转速nN
常用的Y系列异步电动机有Y(IP44)封闭式、Y(IP23)防护式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YR(IP44)封闭式、YR(IP23)防护式绕线型三相异步电动机,YD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YX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YH高转差率三相异步电动机,YB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YCT电磁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YEJ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YTD电梯用三相异步电动机,YQ高起动转矩三相异步电动机等几十种产品。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2. 课时安排:45分钟3. 教学目标:a. 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b. 掌握电机的工作特性和控制方法c.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5.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电机概述a. 电机的定义和分类b. 电机的作用和应用c. 电机的基本原理2. 直流电机a.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b.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c. 直流电机的特性3. 交流电机a. 交流电机的基本结构b. 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c. 交流电机的特性三、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针对讲解内容,提问学生,检查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3.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2. 结合实验,分析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3. 思考如何改进电机的设计,提高其性能和效率六、电机控制基础1. 电机控制概述a. 电机控制的目的和意义b. 电机控制的方法和手段c. 电机控制系统的组成2. 电机控制器件a. 电机控制器的作用和分类b. 电机控制器的主要组成部分c. 常用电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七、直流电机控制1. 直流电机控制方法a. 电压控制b. 电流控制c. 速度控制2. 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a. 控制器硬件设计b. 控制器软件设计c. 控制器参数调试八、交流电机控制1. 交流电机控制方法a. 电压控制b. 频率控制c. 矢量控制2. 交流电机控制器设计a. 控制器硬件设计b. 控制器软件设计c. 控制器参数调试九、电机控制应用实例1. 电机控制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a. 洗衣机b. 空调c. 冰箱2. 电机控制在工业设备中的应用a. 起重机b. 电梯c. 机床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总结a. 学习收获b. 知识点掌握情况c. 实践能力提高2. 电机与电气控制发展趋势a. 电机技术的创新b. 电气控制系统的智能化c. 电机控制在新领域的应用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针对讲解内容,提问学生,检查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3.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十一、安全与维护1. 电机安全操作规程a. 操作电机时的安全注意事项b. 电机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方法c. 电机安全事故案例分析2. 电机维护与保养a. 电机日常维护内容b. 电机定期检查与保养c. 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十二、电机与电气控制实验1. 实验目的与要求a. 掌握电机控制实验的基本步骤b. 熟悉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使用c.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实验内容a. 直流电机控制实验b. 交流电机控制实验c. 电机控制系统的综合实验十三、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原则a. 系统可靠性b. 系统经济性c. 系统灵活性和可扩展性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步骤a. 确定控制对象和控制目标b. 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和电机c. 绘制电气原理图和控制逻辑图十四、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1. 电机技术的创新a. 高效节能电机b. 电动汽车电机c. 特种电机2.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a. 智能化控制b. 网络化控制c. 控制十五、课程设计与实践1. 课程设计要求a. 选题原则b. 设计内容与步骤c. 设计成果评价标准2. 实践项目a. 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b. 电机控制器的编程与调试c. 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测试与优化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针对讲解内容,提问学生,检查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3.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了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控制方法、应用实例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程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程一、内容概括电机基本原理:介绍电机的基本原理、构造以及运行特性,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特性和应用。
电气控制基础:涵盖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基础、电磁场理论、电子元件及电路的应用等。
控制器与驱动器:详细介绍电机控制器和驱动器的原理、类型及应用,包括变频器、PLC控制器等。
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案例,介绍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系统的选型、配置、调试与维护等。
现代控制技术趋势:探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等。
本书还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式教学方式,引导读者完成一系列实际工程项目,使读者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本书既可作为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入门教程,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手册。
1.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重要性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机已经成为各类机械设备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动力传输、驱动控制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电气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推动工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从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转到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构建,都离不开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支撑。
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和实践操作,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工业发展以及应对现代科技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应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核心知识,进而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本书目的与读者对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程》一书的编写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一本全面、系统介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实用指南。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运行特性以及电气控制技术的核心知识,同时强调实际应用和项目实践的重要性。
本书适用于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体。
对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本书提供了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冯晓刘仲怒
第一章 常用低压电器
栅片灭弧装置:绝缘栅片通过拉长电弧且 在紧密接触过程中迅速冷却;金属栅片多为 钢质,它将电弧截割成多段短弧,增大近阴 极区电压降,使之具有电弧吸引和冷却作用。
喷流熄弧法:采用新材料设置灭弧罩,在 电弧高温环境下产生气体和压力喷流。而带 有出气口的半封闭灭弧小室,使产生的气体 返回出气口,使室内形成压差驱动电弧,喷 流熄弧。(多与栅片灭弧装置组合使用)
KM
FR
发热
KM
FR
元件
电流成回路,
M
只要接两相就可以了。
3~
第一章 常用低压电器
第三节
电子电器简介
电子电器是部分或全部由电子器件和电子 线路构成的电器元件或装置,是自动化技术和 电力电子、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 物。与电磁式继电器功能互补。
一、数字式时间继电器
DHC6多制式时间继电器采用单片机(最小 系统为DHC80910)控制,LCD(液晶显示器)显示, 9种工作方式,8种延时时段,延时范围为 0.01s~999.9h,具有键盘锁定功能。
触点只能通过小电流。
继电器类型
中间继电器 速度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具有延时功能) 热继电器(做过载保护) …...
第一章 常用低压电器
五、 热继电器
功能:过载保护
1.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发热元件 I
双金 属片
扣板
常闭触点
2.工作原理:
发热元件接入电机主电路,若长时间过载,双金属 片被烤热。因双金属片的下层膨胀系数大,使其向上弯 曲,扣板被弹簧拉回,常闭触头断开。
4)、脉冲冲击起动 刚起动时,以较大起动电流工 作一段时间后,再按原设定值线性上升,进入恒流起动。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的讲课稿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的讲课稿引言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讲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的讲课稿。
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我们不仅要传授技术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本次竞赛中,我们将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和实践活动,以及一些思政元素的融入,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维能力。
一、课程概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电机原理、电机控制技术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本课程涵盖了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是培养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二、思政教学理念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秉持以下思政教学理念:1.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
2.融入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电气控制技术背后的社会、经济和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在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1.清晰明了的讲解:我们将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重点。
2.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活动,如电路实验和电机拆装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思政元素的融入:在课堂讲解中,我们将适时引入一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案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道德情操。
4.简单策略的选择:我们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案例和技术,以简单易懂的内容和示例来讲解课程,确保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
四、预期效果通过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采取以上教学方法与策略,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以下预期效果:1.学生思想觉悟提高:通过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和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第 1、2 课时课题:电磁学基础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补充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以及铁磁材料的性质和磁路欧姆定律,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并了解其功率损耗情况。
重点与难点:掌握铁磁材料的性质、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及其功率损耗。
教学方法: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应用介绍,案例教学。
预复习任务:复习前期学的《电工技术基础》相关知识。
一、磁路的基本物理量磁场可由电流产生,用磁感线来描述。
磁场的强弱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
磁感线可以看成是无头无尾的闭合曲线。
1)磁感线的回转方向和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遵守右手螺旋法则。
2)磁感线总是闭合的,既无起点,也无终点。
3)磁场中的磁感线不会相交,因为磁场中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磁通Ф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 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
当线圈中通以电流后,大部分磁感线沿铁心、衔铁和工作气隙构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主磁通;还有一部分磁通,没有经过气隙和衔铁,而是经空气自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漏磁通。
磁通经过的闭合路径叫磁路。
磁路和电路一样,分为有分支磁路和无分支磁路两种类型。
2.磁感应强度B描述磁介质中实际的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用B 表示。
均匀磁场中,若通过与磁感线垂直的某面积A 的磁通为Ф,则B = Ф/ A 所以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单位T3.磁场强度H是进行磁场计算时引进的一个物理量,电流产生磁场外,介质被磁化后还会产生附加磁场。
单位安每米。
H 代表电流本身产生的磁场的强弱,反映了电流的励磁能力,大小只与该电流的大小成正比,与介质的性质无关;B 代表电流所产生的以及介质被磁化所产生的总磁场的强弱,其大小不仅与电流的大小有关,还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4.磁导率μ磁感应强度B 与磁场强度H 之比,是衡量物质导磁能力的物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a =
= 2
2
= 5.8Ω
1.5 略
1 . 6 一台直流电机,极数 2 p=6 ,电枢绕组总的导体数 N=400 ,电枢电流 I a =10 A ,气隙每极
磁通 Φ =0 . 21 Wb 。试求采用单叠绕组时电机的电磁转矩为多大?如把绕组改为单波绕组,
保持支路电流 ia 的数值不变,电磁转矩又为多大?
1 .11 一台并励直流发电机,电枢回路总电阻 Ra =0 . 25 Ω,励磁回路电阻 R f =44 Ω,当端电 压U N =220 V ,负载电阻 RL =4 Ω时,试求:
( 1 )励磁电流和负载电流; ( 2 )电枢电动势和电枢电流; ( 3 )输出功率和电磁功率。
解: (1)
If
= UN Rf
(2) I f = 2.5A , n = 1000r / min , I a = 10 A 时的电压 U=220V,可知电枢电阻压降
为 234.7-220=14.7V, 电枢电阻为 14.7/10=1.47Ω,将发电机改为并励,设励磁电流要增加 X,为
(2.5+X),X
比较小,可以认为
Ea
与励磁电流成比例增大为
234.7 2.5
×(2.5
+
X
)
,空载时电枢电
流就是励磁电流,产生的电枢电阻压降为 14.7 ×(2.5 + X ) ,保持同样的空载电动势 234.7V 不 10
变,得到方程式
234.7 ×(2.5 + X ) − 14.7 ×(2.5 ƞ.7)X=36.75 X=36.75/924.1=0.0398A
的, 保持支路电流 ia 不变,就保持了导体电流不变,也就保持了电磁转矩不变。
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单叠绕组时并联支路数为 6,
支路电流
ia
=
Ia 6
= 10 A 6
10 改为单波绕组, 保持支路电流 ia 的数值不变,仍为 6 A ,而并联支路数为 2 (a=1),
10 电枢电流 I a = 2ia = 3 A
=14575W=14.575KW
效率
η
=
P2
14.575 =
= 0.895 =89.5%
P1 16.28
1 . 8 如果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元件的形状如题 1 . 8 图所示,则电刷应放在换向器的什么位 置上?
y1
N
2极
B
2
题 1 . 8 图 某种电枢绕组 元件的形状
解: 电刷在换向器的位置应使被电刷短路的元件感应电动势为零。对于对称元件,电刷
I f =2.5+0.0398=2.5398A
234.7 磁场回路的电阻为 R f = 2.5398 = 92.4Ω
(3) 当磁场回路的电阻为 92.4 Ω 不变时,要产生如表中的最小励磁电流 0.4A 时, 励磁 绕组电压为 0.4 × 92.4=36.96V ,加上电枢电阻压降(14.7/10) × 0.4,其和即为电电枢电动势
(2)
Ia
= U − Ea Ra
= 220 − 204.6 = 74A 0.208
pN
2 × 372
T
=
2πa
ΦI a
=
× 0.011× 74 2 × 3.1416 ×1
=
96.39N
⋅m
(3) 输入功率 P1 = UI = 220 × 74 = 16280W = 16.28KW
输出功率 P2 = P1 − Pcua − PFe − Pmec = 16280 − 742 × 0.208 − 362 − 204
第一章
1 . 2 一台直流发电机的数据为:额定功率 PN =12 kW ,额定电压U N =230 V ,额定转速
nN =1 450 r /min,额定效率η N =83 .5 %。试求:
( 1 )额定电流 I N ;
( 2 )额定负载时的输入功率 P1N 。
解:(1)直流发电机的:额定功率 PN = U N I N
少? ( 3 )如果保持磁场回路电阻不变,电机为并励,此时能够自励建压的临界转速为多少?
( 4 )如果保持 n = nN ,电机为并励,此时能够自励建压的临界电阻为多少?
解: (1) Ea = CeΦn Ea 与 n 成成正比,转速为额定、励磁电流保持 2 . 5 A 时的空载电
1000 动势为 Ea = 176 × 750 = 234.7V
电磁转矩 T = 3× 400 × 0.21× 10 = 133.69N ⋅ m 。
2 × 3.1416 ×1
3
1 . 7 一台他励直流电机,极对数 p=2 ,并联支路对数 a =1 ,电枢总导体数 N=372 ,电枢回路
总电阻 Ra =0 .208 Ω,运行在 U=220 V ,n =1 500 r /min, Φ =0 . 011 Wb 的情况下。 PFe =362
( 5 )励磁回路铜损耗
Pcuf
=
I
2 f
Rf
= 2.482 × 88.7 = 545.5W
( 6 )机械损耗与铁损耗之和为
Pmec + PFe = ∆P − Pcua − Pcuf = 2834 − 641 − 545.5 = 1647.5W
1 . 10 一台并励直流电动机的额定数据为, PN =17 kW , I N =92 A , U N =220 V , Ra =0 . 08 Ω, nN =1 500 r /min,电枢回路总电阻 R=0 .1 Ω,励磁回路电阻 R f =110 Ω,试求:
解:当电枢绕组为单叠绕组时, 绕组并联支路数等于磁极数,为 4,每一条支路串联的元件 数为 30, 换向器上放置 4 个电刷,假设一个电刷短路一个元件, 每一条支路有一个元件被短
路,则电刷间的电动势为
Ea =29 × 10=290V ;
每一条支路的电阻为 R = 29 × 0.2 = 5.8Ω ,4 条并联支路的电阻,即电刷间的电阻为
电磁功率 PM = P2 + Pcua + Pcuf =12.1+ 602 × 0.25 ×10-3 + 52 × 44 ×10-3
= 12.1+0.9 +1.1=14.1KW
1 . 12 一台他励直流发电机,额定转速为 1 000 r /min,当满载时电压为 220 V ,电枢电流为 10
A ,励磁电流保持为 2 .5 A 。已知在 n =750 r /min 时的空载特性如下表所列:
If/A
0.4
1.0
1.6
2.0
2.5
2.6
3.0
3.6
4.4
Ea/V 33
78
120 150 176 180 194 206 225
试求: ( 1 )转速为额定、励磁电流保持 2 . 5 A 时的空载电动势;
( 2 )如果将发电机改为并励,且 n = nN ,为保持同样的空载电动势,磁场回路的电阻应为多
y1 = 2 p ± ε =
4
− = 5 ,为短距绕组。 4
单叠绕组的合成节距及换向器节距均为 1,即 y = yK = 1 第二节距 y2 = y1 − y = 5 −1 = 4
(2) 并联支路数等于磁极数,为 4。
1 . 4 一台直流电机的数据为:极数 2 p=4 ,元件数 S=120 ,每个元件的电阻为 0 . 2 Ω。当转速 为 1 000 r /min 时,每个元件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10 V ,问当电枢绕组为单叠或单波绕组时,电 刷间的电动势和电阻各为多少?
IN
= PN UN
12 ×103 =
230
= 52.17 A
(2) P1N
= PN ηN
= 12 = 14.37KW 0.835
1 . 3 一台直流电机,已知极对数 p=2 ,槽数 Z 和换向片数 K 均等于 22 ,采用单叠绕组。
( 1 )计算绕组各节距;
( 2 )求并联支路数。
Z
22 2
解:(1)第一节距
( 1 )输入功率; ( 2 )输出功率; ( 3 )总损耗; ( 4 )电枢回路铜损耗; ( 5 )励磁回路铜损耗; ( 6 )机械损耗与铁损耗之和。
解: ( 1 )输入功率 P1 = U N I N = 220 × 92 = 20240W = 20.24KW
( 2 )输出功率 P2 = P1η = 20.24 × 0.86 = 17.406KW
= 220 = 2A 110
I a = I N − I f = 92 − 2 = 90A
Ea = U N − RI a = 220 − 0.1× 90 = 211V
( 3 )额定负载时的电磁转矩
T = PN =
PN
60 ×17 ×103 =
= 108.2N ⋅ m
Ω N 2πn / 60 2 × 3.1416 ×1500
Ra
=
R 4
=
5.8 4
= 1.45Ω
当电枢绕组为单波绕组时, 绕组并联支路数为 2,每一条支路串联的元件数为 60, 换向
器上可以放置 4 个电刷,至少短路 4 个元件,则电刷间的电动势为
Ea = 58 ×10 = 580V
每一条支路的电阻为 R = 58 × 0.2 = 11.6Ω
R 11.6
电刷间的电阻为
解: 电枢绕组为单叠绕组时,并联支路对数 a=p=3,
电磁转矩
T
=
pN 2πa
ΦI
a
=
3× 400 × 0.21×10 = 133.69N ⋅ m 2 × 3.1416 × 3
如果把电枢绕组改为单波绕组, 保持支路电流 ia 的数值不变,则电磁转矩也不变,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