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土壤天生有三怕

合集下载

老中医: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养好病难侵

老中医: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养好病难侵

自古以来,吃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你吃了吗”四个字人人耳熟能详。

这既是人们相互之间实实在在的关切,也反映了吃与大众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联系。

俗语说病从口入,其实病也能从口治,因为吃的核心在于脾,脾虚,哪怕吃仙丹也没用,吃什么都出问题。

脾好,那五谷杂粮就是最好的营养,可以弥补气血,生发阳气,就是治病最好的良药。

所以中医很早就有“脾胃虚,百病生,诸病从脾胃论治”的观点。

生病的人胃口多半是不好的,补脾被看做是一切疾病调理的关键。

1、《黄帝内经》教你脾胃问题早发现《黄帝内经》里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人体的消化吸收由脾胃共同完成。

如果脾胃功能不好那么营养物质就无法顺利地送达五脏六腑和身体各处。

身体得不到滋养必然会引起一些外在的病变。

所以,脾胃健运与否只要留心就能从身体上找到蛛丝马迹。

⊙面色暗淡、萎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皮肤得不到足够的滋润和营养就会变得暗淡、发黄。

如果不能及时调理面色就会逐渐萎黄人也会消瘦枯槁⊙口唇淡白、干燥《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

脾胃的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泽;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常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起皮、裂口。

⊙睡觉时流口水脾主涎”“涎”即口水。

气有固摄作用一个人脾气充足涎液才会传送正常并且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帮助人体进行吞咽和消化;如果脾气虚弱固摄功能减弱涎液就会不受约束使人睡觉的时候流口水。

⊙睡眠不好胃不和则卧不安。

脾胃不和会使人睡眠质量下降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精神状态不佳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气血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和身体得到足够的滋养人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如果脾胃运化失常大脑、脏腑等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就会出现精神不振、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问题。

⊙肥胖或消瘦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经过初步消化然后精微营养物质被脾带走上输给肺肺通过血液将营养带给五脏六腑。

带出健康聪明宝宝,增强脾胃功能很关键

带出健康聪明宝宝,增强脾胃功能很关键

带出健康聪明宝宝,增强脾胃功能很关键很多家长也许不知道,儿童保健最重要的是消化系统。

孩子没胃口、偏食、便秘,可能是由脾胃虚寒、肠道功能受损引起的,只要养好脾胃,宝宝就不易生病。

小孩天生虚寒要养肠“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

”很多健康问题其实都跟脾胃有关。

要想孩子身体健康不生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养好脾胃,消化好。

小儿的五脏六腑处于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状态,家长不能将儿童作为成人的缩影来对待。

儿童一般都是虚寒之体,体内阳气不稳定,因此儿童保健应该以健脾补气为重,要注意胃肠功能的保养,切忌过饱、多食寒凉之物。

如果在孩子3岁之前,能够把胃肠保护好,以后孩子就能少病少痛。

育儿三弊:过饱、过暖、过服凉茶孩子还不懂事,吃东西不会节制,或者有时候孩子不想吃,家长就哄着他逼着他吃,这些都容易造成孩子过饱,伤害肠胃。

“我的经验是,孩子不想吃,家长不要去理,孩子太能吃家长就要控制。

”“重衣温暖,如阴地之草木”,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的观点,意思是孩子穿衣过暖,是不利于生长发育的,就像阴地里照射不到阳光的树木一般。

现在有些家长自己穿件短袖,却给孩子穿两件衣服,怕孩子冻着。

其实孩子也没那么脆弱,过度保护反而有害。

许多家长见孩子没胃口、便秘,就总以为孩子“热气”,经常给他喝凉茶,这种现象在广东地区尤为严重。

孩子本来就是虚寒体质,很少有“热气”的情况,没胃口、便秘多是因为肠胃功能不成熟。

凉茶会损害脾胃,造成脾虚,令肠胃更加不好。

四招判断宝宝的消化功能孩子消化好则百病不侵。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消化好不好呢?仲景养生会为您介绍四招□睡眠:“胃不和而卧不安”,肠胃不舒服的时候,睡眠质量也不会好。

如果发现小孩子晚上睡觉翻来覆去睡不香,就很可能是肠胃有问题、消化不良。

□口气:判断宝宝消化状态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早上起床时闻一闻他的口气。

如果口气闻起来有酸臭的气味,就证明消化状态不太好;如果口气清新,就证明消化状态还是不错的。

□舌苔:舌苔显示的就是胃气,健康的宝宝舌头为淡红色,舌苔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探讨_燕欣朋

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探讨_燕欣朋

出,荣气荣养于身,乃水谷之气味化之也。”人体的清阳之气和 浊阴之气皆由脾胃运化而来,水谷之气味之所化,“荣气”之所 荣养,若“胃之一腑病,则十二经元气皆不足也。”“历观诸篇而 参考 之,则 元 气 之 充 足,皆 由 脾 胃 之 气 无 所 伤,而 后 能 滋 养 元 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 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明代张景岳《论脾胃》曰: “土气为万 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本,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 则死。是以养生家 必 以 脾 胃 为 先。”亦 是 处 处 强 调“脾 胃 为 后 天之本”、“以后天养先天”的重要性。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 而生也”,重视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功用。
关键词: 五行学说; 中焦; 气机升降; 后天之本
中图分类号: R256.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 - 0979( 2014) 34 - 0131 - 0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土为五行之首,受古代哲学的影响,从 中医经典到后世各家流派,都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意 义,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脾胃为后天之本的 理论渊源做了梳理和探讨。 1 中国古代哲学对土的认识
*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257034) ;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年 10 月 23 日收稿
代哲学尊土、尚土,认为土在五行居首,中土斡旋枢机,平和阴 阳,其余四行皆离不开土。就如班固在《白虎通》中所说,“木 非土不生,火非土不荣,金非土不成,水非土不高,土扶微助衰, 历成其道,故五行更王亦须土也。”木无土则不能生发,火无土 则不能潜藏,金无土则不能凝聚,水无土则不能停蓄。土在四时之 中,处季夏之末,阳衰阴长,居位之中,总于四行。坤土孕育涵藏, 方可天地合德、水火既济,蕴含无限生机,生育天地万物。 2 中医学对脾胃的认识

脾胃伤则百病生!中医教你几招养出好脾胃

脾胃伤则百病生!中医教你几招养出好脾胃

脾胃伤则百病生!中医教你几招养出好脾胃前言脾胃是生命的根本。

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组,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

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人得五味之养,全赖脾胃功能健全;脏腑及躯体的营养都依靠脾胃的消化功能。

脾胃机能正常则人体气血充足,正气旺盛;脾胃机能不振则人体气血来源匮乏,正气虚衰。

与此同时,脾胃居于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一身气机的升降调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胃升降。

脾胃升降失常则人体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上、中、下三焦都可能因此出现病变。

也就是中医上所说的“脾胃伤则百病生”,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养护脾胃,养出一个健康的脾胃。

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有关脾胃伤的几大表现,并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养好脾胃的妙招!1脾胃伤的几大表现1.1腹胀脾虚引起腹胀。

因为脾胃虚弱,就可以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所以会导致胃肠胀气。

中医认为脾胃位居中焦,是体内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脏具有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以及调节气机、输布精微物质于周身的功效。

如果脾气亏虚,升降功能失调而导致中焦气机郁滞,则会出现腹胀,同时会伴有饮食后症状加重,或者不思饮食,形体消瘦、大便不成形、矢气频频等症状。

1.2纳呆纳呆,指胃的受纳功能呆滞,属于胃病。

释义:纳呆,中医症状名,指胃的受纳功能呆滞,故名,也称“胃呆”。

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

如果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的,称为“胃纳呆滞”。

纳是容纳的意思。

中医讲水谷(饮食)由口经食道,进入、容纳于胃,故称胃主受纳(受,接受;纳,容纳)。

胃的受纳功能降低,食欲减退,又称纳呆、纳少或食少。

1.3腹泻脾虚会引起腹泻,从中医来看是因为脾虚运化功能不足之后,导致水湿停聚,脾的运化水湿的功能和大小肠的转输都相关,脾虚导致大小肠的运化和转输的功能都不足,容易出现最后排出的粪便中水分残余过多,导致腹泻。

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输布水液,脾还有统摄血液的作用。

调理脾胃的重要性

调理脾胃的重要性

一,调理脾胃的重要性:脾胃为后天之本,只要脾胃好,不愁没有健康长寿。

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可以知道,土生金,脾为土,肺为金。

脾胃功能弱的孩子,肺功能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滋养,从而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易患人群。

感冒初愈的孩子,被苦寒之药所伤的脾胃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呵护,孩子很容易复感。

尤其对于深受哮喘之苦的孩子们,调理脾胃就是根治之本。

脾胃除了主消与化还有其她很多重要的功能,如脾统血,脾统气,脾主肉,脾统水等,只有明晰这些功能,对于脾胃功能弱的孩子身上所发生的各种症状,家长才能了解到其根源,有的放矢地进行调理。

(关于脾胃功能在本文中暂不详细介绍)一.调理脾胃要分阴阳1、脾阳虚(1)脾阳虚的病症原因分析食物能否被腐熟要靠阳气,阳气不足的话,食物会以原形拉出“完谷不化”;阳气不足,脾的生清功能不足,无力化生气血;脾阳不足通常与肾阳不足的现象共存,脾肾阳虚最通常的表现就是易腹泻,只要喝凉水或受凉,马上腹泻,因为脾肾阳虚无力化解寒凉;脾阳不足则脾气不足,则正气不足,容易感冒。

(2)脾阳虚的具体表现:怕冷,尤其就是四肢与后背,遇冷则腹泻,吃东西后腹胀,四肢无力,少气懒言,动辄气喘,面色光白(无光),食欲不佳,容易感冒。

(3)调理的方法八珍糕:太子参6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莲子肉6克,薏苡仁12克,芡实3克,白扁豆3克。

以上为4~6岁孩子的量,2~3岁减半,熬水喝,服用1~3星期即可,以补足即止为原则,避免形成身体依赖。

2.脾阴虚(1)原因分析:热伤阴激素造成内热与躁动(2)具体表现:吃东西后腹胀,胃口奇好,爱吃肉,不爱吃菜,爱吃甜的东西,大便干燥(或前干后稀),嘴唇鲜红,舌红(薄苔或无苔),手脚心热,性格急躁,多动,易怒,晚上睡眠不宁,想喝凉水,盗汗,地图舌。

(3)调理方法:滋阴山药9克,莲子肉6克,薏苡仁9克,茯苓6克(湿气重时加),沙参6克,麦冬6克,石斛6克,木瓜6克,甘草3克以上为5~6岁孩子量,可放一两块冰糖当饮料喝,母乳喂养母亲喝。

脾胃是健康的“根”

脾胃是健康的“根”

龙源期刊网 脾胃是健康的“根”作者:李志刚来源:《保健与生活》2011年第08期植物的营养靠根吸收,人的营养靠脾胃运化,人如果脾胃不好,就如同植物的根系受到伤害,再多的营养也没法正常吸收利用。

脾胃是后天之本,需要精心养护,养好脾胃是少生病、不生病以及病后很快康复痊愈的重要基础。

那么如何科学地养护脾胃呢?请看本期专题。

脾胃作为后天之本,《金匮要略》在“治未病”中强调脾胃的重要作用,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这说明了在一年四季中,如果我们脾胃的功能旺盛,就不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可以说,养好脾胃是“治未病”的关键。

生活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脾胃的重要性,平时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及早预防,这样我们就可以“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1合理膳食养脾胃饥饱无常是脾胃受损的导火索饮食要讲科学,食不可求饱,也不可过饥。

那究竟吃到什么程度才算正好呢?无数的事实证明,每顿饭吃七八分饱是最舒服的。

中医讲,脾胃有三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

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冰冻饮料、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

除此之外,《素问·痹论》中有一句话极为经典:“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其中的意思很明显,吃得太多了就会损伤我们的肠胃。

明代医著《医学正传》在“胃脘痛”一节就有这样的论述:“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口积月深……故胃脘疼痛。

”可以看出,饮食无节制,时饥时饱,过饥过饱,或偏食,或进食不洁食物,都是胃痛发生的重要原因。

现代一螳胃肠专家的临床经验也显示,几乎所有的暴饮暴食者都是肠胃疾病患者。

让三餐成为脾胃健康的基石。

中医教你养脾胃

中医教你养脾胃

中医教你养脾胃作者: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21年第08期脾胃属土脾胃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们在五行中属土,土的性质是“稼穑”——种植和收割,生长出庄稼,供我们吃饭。

跟脾胃对应的颜色是黄色,比如小米就是黄色的,因此可以补脾胃。

在《黄帝内经》里,东方是青绿色,南方是赤红色,西方是白色,北方是黑色,中间是黄色。

你看不见脾胃,但是它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所以,从一个人的口唇、口腔就能看出脾胃的问题。

有的人口唇干裂,有的人口唇肥厚肿大,有的人口腔长溃疡,有的人口气很重,有的人唾液很少……这些问题都跟人的脾胃有关。

身体里深藏不露的脏器叫脾,而整天工作,传化物而不藏叫胃。

脾胃是表里关系。

脾胃不好的人消瘦脾虚的人有什么表现呢?吃东西消化不了,这类人看上去特别瘦弱,怎么吃都长不胖。

总之,脾虚之人的表现,一个是消瘦,另一个是吃什么拉什么。

吃进去的是菜叶子,拉出来的还是那个菜叶子。

中医讲“完谷不化”,就是吃什么拉什么,没消也没化,也没吸收,白吃了。

人在没有能量补充摄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某些人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担心老公老婆,担心孩子,整天考虑的都是负面的东西。

这都是因为吸收不好,身体没有能量补充,所以迫使他产生这种负面的情绪。

养脾胃最好的办法是滋味要薄。

本身消化、吸收功能不好的人,最忌讳吃大鱼大肉。

我们经常说“五谷为养”,养的就是脾胃。

所以老百姓说:“不要吃压炕头饭。

”什么意思?第一,晚饭不要吃得太晚;第二,不要吃得太饱。

否则人容易睡不着,在床上“翻烙饼”。

脾胃的四大功能脾被中医称为“后天之本”,就是说它是人出生以后的根本,是最重要的东西(人出生以前的根本是肾,肾是先天之本)。

当人还是胎儿的时候,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出生后发出第一声啼哭,吸到气,吃到母乳,再大些吃到了米,形成了后天之气,他就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和想。

这是后天形成的,因为脾是产生气和血的根本。

后天之气与人的两个脏有关,一个是肺,另一个是脾。

养好脾胃,身体无恙

养好脾胃,身体无恙

养好脾胃,身体无恙《景岳全书》中指出:“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气血的化身,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

气血旺盛,人才能健康成长。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肉、颜面、五官等失于濡养,人的气色就不好、精神委靡、肌肉松弛、体质衰弱,甚至多病早夭。

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脾胃与人体免疫有莫大的关系,这就说明了脾胃受损易生诸病的道理。

所以,养好脾胃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辰时喝点小米粥脾与胃相连,以脏腑而言,均属土;以表里而言,脾阴而胃阳;以运化而言,脾主运而胃主化。

脾胃息息相关。

辰时(早晨7~9时)为胃经当令,辰时对应的生肖是龙,是集中各种动物的优势而成的,这就是说吃饭可以让身体变得像龙一样强大,拥有各种各样的能量。

你想,胃经走乳房的正面。

乳汁的营养是什么?气血的来源是什么?全是靠吃饭生成的。

辰时,阳气开始旺盛起来,此时消化功能好,吃早饭很容易消化,因而早餐多吃一点是不会发胖的。

如果不吃早餐,到了9时就会出现空运化,出现头晕,长期下去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

所以早饭一定要吃,还要吃好。

小米能补元气,早晨喝点小米粥就很好。

《黄帝内经》中说,当人久病之后,不能随意地多吃,也不能吃肉,因为这有可能引发后遗症,或使旧病复发,只要少吃点粥就好了。

为什么粥对人体有这么好的效果?其实,这都得益于五谷杂粮在其中发挥的神奇效用。

小米就是五谷中的粟米,黄色。

黄色入脾,小米有健脾养胃的功效。

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凉,归肾、脾、胃经。

《本草纲目》中就有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的记载。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保存了许多维生素和矿物质,所含营养成分高达18种之多,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氨基酸能促进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因而食用小米粥可起到催眠、美容的作用。

对于体弱多病、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的老人、产妇来说,小米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滋补品了。

病由心灭脾胃肠道疾病

病由心灭脾胃肠道疾病

病由心灭脾胃肠道疾病文浅意深细悟之劝君觉悟莫痴迷病由心生用心灭淡泊世欲人自平浮生蚁居寄苍茫为谁辛苦为谁忙百年坟土醒迷梦灵光自在照生涯—镜中行第二章明心见性病由心灭4.各种疾病的成因道理脾胃肠道疾病脾胃属土,后天之本。

木克土。

思伤脾,故生气、情志不舒、多思多虑均会伤到人的脾胃,特别是文人、知识分子容易如此。

在这里,可以参考肝的病来参。

人的脾胃不好,大多与压力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凡是精神上有消化不了的事情,人的身体相应部位也会消化不良。

凡事总喜欢往坏处想,总是担心、放不下的人,容易得消化道胃溃疡。

脾胃,乃容纳之官,肠道及消化系统,乃变化之官。

一个人经常性呕吐,食管哽咽困难,表示这个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多,讨厌的物品多,表面上总是装得喜欢接受,实际上,内心非常反感,并不接受,心不甘、情不愿的,结果干什么事都不太顺畅。

胃本是接受之官,爱吃能容。

能吃盐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严酷的考验;能吃辣的人,表示肠胃受得了刺激;能吃糖的人,表示喜欢接受美好的甜蜜;能吃酸的人,表示易于伤感,伤感事儿多;凡爱挑食的人,肠胃都会比较窄,交朋友挑人;凡口味重的人,说话口气重,弄不好会歇斯底里;爱吃油的人,说话多会油腔滑调,人容易肥胖;爱吃甜的人,说话总是甜美的、淡淡的。

请记住,凡是喜欢挑他人毛病的人,大多是自身毛病比较多的人。

一个不能吃油腻的人,大多会有洁癖,肠胃不会很好。

经常胃胀,这是贪吃之象。

表面上什么都可以接受,内心实际上多不接受,结果只能淤在胃里,弄得自己左右不是,有苦说不出。

经常胃胀的人,接触别人多了,总爱找人家的毛病,让别人不愉快;总是喜欢一股脑儿搞定所做之事的人,缺乏必要的耐心和耐力。

胃胀的人,要多参:“我不应该贪心。

”“我要多理解人,接受人。

”“我不应该烦人家。

”十二指肠不好,表示同别人接触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交流不畅,交往受阻,患这种病的人,总是喜欢看到别人的错误和缺点。

请参:“我要和别人好好相处。

”“我要接受人家的毛病。

孩子养脾胃有“三不碰”

孩子养脾胃有“三不碰”

很多患有胆囊结石的人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那么是不是一定需要做手术切除胆囊呢?根据中华医学会胆道学组的规定和临床经验,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胆囊结石病人即具备手术指征,医生会建议手术切除胆囊。

50岁以上患者,或发现患有胆囊结石超过5年。

与长时间的结石刺激胆囊黏膜会继发胆囊癌变有关。

合并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一旦胆囊炎急性发作,保守治疗成功的机会很小,而且病情进展迅速,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通人。

结石大于2厘米的患者。

与胆囊的癌变关系密切。

瓷性胆囊。

与胆囊癌关系密切。

充满型胆囊结石。

因为即便不切除胆囊,胆囊也已经没有功能。

萎缩性胆囊。

萎缩的胆囊不但没有功能,而且容易继发胆囊癌。

虽然胆囊切除手术存在风险,但符合以上条件的胆囊会带给您更大的风险,因此提醒您谨慎考虑。

孩子养脾胃有“三不碰”有些孩子在春季的时候,看上去挺活泼,精神状态也特别好。

但是到了夏季脸色有些许发黄,不爱吃饭,容易生病,常见的就是反反复复腹泻,而且有时候还会发烧咳嗽。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积食导致的脾胃虚弱,应该调理一下脾胃。

为什么夏季孩子最容易脾胃虚弱?夏季属于暑湿季节,孩子的体内受到季节影响,很容易积生湿气。

而脾胃最怕湿,所以夏季最容易伤及脾胃,孩子夏季要少碰三样食物,坚持三种调养方式,这样脾胃就会得到恢复和调理。

孩子脾虚“三不碰”一不碰生冷生冷食物包括温度上的冷和属性上的冷,虽然这些食物在夏季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消暑,但是也会降低脾的运化能力。

二不碰空调房这里所说的不碰,是指的不长期呆在空调房里。

孩子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差,空调房一方面温度低,另外一方面空气流通比较差,很容易增加孩子的湿气。

三不碰酸性食物酸入肝,肝旺则伤脾。

很多妈妈常规的想法就是孩子吃酸容易促进消化酶,但是这样很容易伤及孩子的脾胃。

如何才能三方面调理呢?促进肠胃蠕动促进肠胃蠕动的关键在于消化酶,而分泌消化酶的主要是双歧杆菌。

双低聚乳清有利于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增殖,而且双低聚乳清可以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同时,双低聚乳清还可以通过提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所需要的能量调节肠胃。

长夏健脾,化生万物

长夏健脾,化生万物

长夏健脾,化生万物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3年第7期文/ 本刊记者李蕙君专家支持/ 王凤岐王凤岐,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国医泰斗秦伯未嫡传弟子。

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处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司库、世界骨伤联合会总监。

现为中医之家总干事,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知名专家。

从小暑再到立秋、处暑,这一时段我们称为长夏。

长夏五行属土,与脾相应。

脾有一个特点,就是喜燥恶湿。

长夏阴雨连绵,湿邪严重,极易伤脾。

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吃些黄色食物,再加上穴位按摩,便可保你健康无忧。

长夏湿气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小暑的解释是:“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意思是说,到这个时候,天气开始炎热了。

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只能说是酷暑的一个“预备期”,因此称之为“小暑”。

我国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过了小暑,吹来的风都带着热浪。

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躲避暑热的侵袭。

老鹰也因为地面温度太高而转向清凉的高空活动了。

“暑”这个字是两“日”中间夹着一个“土”。

两个太阳,说明阳气盛,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天气间阳气最盛的时刻了。

过了小暑,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先后结束,逐渐进入高温天气。

而淮河——秦岭以北的地区则开始进入多雨季节,高温加湿热是这时气候的主要特点。

湿邪易困脾中医认为长夏五行属土。

五脏之中,脾胃与土相配,为“后天之本”。

为什么这么讲呢?古时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脾气健运,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输布全身,供养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

反之,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脏腑缺少滋养,邪气便有机可乘,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脾胃是提供营养的大本营,这点与土生养万物的特征完全吻合,因此五行中将脾胃归于土。

脾土有一个特性,就是喜燥恶湿。

土若生养万物,离开水是不行的。

五脏有五怕:肝怕堵,心怕累,脾胃怕寒凉

五脏有五怕:肝怕堵,心怕累,脾胃怕寒凉

五脏有五怕:肝怕堵,心怕累,脾胃怕寒凉......五脏有五怕:肝怕堵,心怕累,脾胃怕寒凉......素材/网络编辑/学问有没有进步一、“肝将军”怕堵“肝木生发,犹如树木。

”中医理论讲,肝脏为将军之官,其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

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身体才能达到一种轻松、疏泄的状态,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

但以下几个坏习惯往往会给肝“添堵”。

1, 过量喝酒。

少量饮酒能够活血,但如果过度,很容易乱肝性。

2, 心情郁闷。

压抑、生气、小心眼等情况都会令肝脏不能舒展。

肝气郁结会引出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胃疼、头疼、高血压等。

3, 用眼过度。

肝脏贮藏着丰富的血液,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的明亮。

长期看电视、对着电脑,很容易用眼过度,从而导致肝血不足。

专家支招:春季阳气升发有助于肝的疏泄,可以吃点酸味的食物,有健脾开胃之效,能增强肝脏功能。

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的愉悦,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生气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

二、“心君主”怕累心主血脉,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相当于一国之君。

心气旺盛,则面色血润。

反之则会出现心胸面痛、心气衰弱等症状。

所以,一些“伤心”的坏习惯需要特别重视。

接收海量信息。

现代人每天要接收到许多信息,这很容易使人乱了心神。

如果“心君主”变得心浮气躁,就会影响其他“部门”的协调。

情绪压抑、劳累。

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

看不开,放不下,都会导致体内器官调节作用失衡。

专家支招:养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中午静卧或静坐30分钟,但切忌午饭后马上睡觉。

苦入心,夏天吃苦味的食物,不仅清心火,还可以养心。

做一些有氧运动,多接触阳光,也对心有好处。

三、脾胃忌生冷“脾胃是健康的根。

”中医上讲的脾,实际包括脾脏和胰脏两个脏器,并经常将脾胃当作一个整体。

食物要靠脾的运化才能化为精微,从而化生为精、气等滋养五脏六腑。

伤脾的坏习惯主要和饮食有关。

1, 吃得太生、太冷、太撑。

生冷的食物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容易伤及脾胃。

教你怎么样保持脾胃的良好功能

教你怎么样保持脾胃的良好功能

教你怎么样保持脾胃的良好功能脾胃居于人体之中,在五行中,土也是居于中央,因此说脾胃属土。

土的特点就是包容性强、万物所归,什么东西到了土里,时间长了都能化掉。

我们的脾胃也是这样,不管是吃什么,到了脾胃都能被消化掉。

土如果再继续分的话,又可分为阴土和阳土,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二者配合在一起工作,有升清降浊的作用,具体来说是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二者对向的运动,能使气机运转起来,所以脾胃在体内起到一个车轴的作用。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家庭,胃就相当于家里的壮劳动力,它需要消化大量的食物,所以能量一定要充足。

胃负责把食物从外面收集进来,并且打磨碎,然后分出精微和糟粕。

精微物质进一步交给脾,脾为阴土,相当于家庭中的主妇,负责把精微物质做成美食,并分发给家庭中的各个成员,这个过程必须有一种升散的力量,所以就是一个升清的过程。

胃从摄食到磨碎,再到排出糟粕,需要一种降的力量,所以这是一个降浊的过程。

脾胃就像一对默契配合的夫妇,一直为这个家庭的饮食问题忙碌着。

如果胃的降浊功能不足,最先出现的不适就是胃脘部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呃逆、呕吐等,并且大便也不能顺利排出而出现便秘。

胃气不降还能影响到其他脏器,肺气也有肃降的功能,但它在胃的上面,胃气在下面堵着,肺气也难以顺利下降,可能出现胸中满闷、呼吸不畅,甚至胸中烦热。

如果脾不升清,就是家庭主妇不能把食物分给大家,营养物质可能从大便排出,出现腹泻的症状,同时其他脏器得不到补给,会出现乏力气短、头晕、嗜睡等。

脾和肝都是主升的,所以脾不升也会影响到肝脏的升发,出现头晕眼花、食不知味等。

怎么样才能保持脾胃的良好功能呢?从饮食方面来说,不能过饥过饱,过凉过热,食物不要过于精细,进餐的时间也要保持规律。

从脏腑之间的联系来说,要注意调理好肝脏,因为肝木主疏脾土,只有肝脏运化正常了,才能使脾胃得以升降正常。

大家都知道怒伤肝,发怒后消化能力也会马上减弱,就是这个道理。

胃有三怕,别让它受惊

胃有三怕,别让它受惊

胃有三怕,别让它受惊
*导读:一怕不守时: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一天中胃液的分泌有高峰期和低谷期,到了饭点还没吃饭,不但影响胃的消化功能,还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
一怕不守时。

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一天中胃液的分泌有高峰期和低谷期,到了饭点还没吃饭,不但影响胃的消化功能,还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二怕晚餐过饱。

晚饭吃太饱或睡前吃东西,会让胃处于超负荷的紧张工作中,胃液分泌过量,腐蚀胃黏膜,长期如此,会导致胃溃疡等疾病。

三怕饮食不洁。

幽门螺杆菌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传染所致。

第1 页。

中医 脾

中医 脾

中医脾中医传统意义上脾的生理功能1脾在五脏中是一个极受重视的内脏,这主要取决于脾的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由于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是人体摄取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些营养物质是化生气血津液的物质原料),从而确立了脾为后天之本的特殊地位。

然而,由于脾主运化的生理活动是在胃主受纳腐熟的基础上进行的,脾与胃都参与了人体的消化吸收,故历来常把脾与胃合论,而称脾胃同为后天之本。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脾胃的功能并使之运用于临床,历史上甚至出现了“脾胃学说”这样的专门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金元时代的李杲(东垣)。

李东垣在其所著《脾胃论》中反复强调脾胃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极端重要性,并力倡补脾胃,从而被称为“补土派”、“脾胃论派”。

1. 脾的解剖其原因在于,心主血、肺主气、肝主藏血、肾主水等,都与现代解剖学上的同名器官的功能相符,而唯独脾则不然。

中医藏象学认为脾主运化,即主管消化吸收,而现代解剖学上的“脾”只是一个淋巴器官,主消化吸收的器官乃是胃肠,从古典文献看,脾的解剖又是确实存在的。

脾不仅有其具体的位置,还有重量、大小、色泽等记载。

《难经·四十二难》云:“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

”清以来不少人从“散膏”猜想此即胰。

考现代解剖发现,胰藏胃之左后方,与《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脾与胃以膜相连”相符。

《图书编》说:“脾者,土官也,掩太仓,在脐上三寸。

”《类经图翼》认为脾“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

“刀镰”的描绘与“胰”极相近似。

关于脾的色泽,《医贯》、《图书编》皆云脾之色如“马肝赤紫”,大抵符合“胰”之颜色。

至今俗称猪胰为“血脾”,可资一证。

然《内经》据五行学说,认为脾色黄,《三才图会》亦附和说:“脾……色如缟映黄。

”其实此处“脾色黄”并非是其“形色”,而是脾之“气色”。

如云:“肾色黑”亦然。

“胰”在现代认识中,它是一个具分泌机能的腺体,故称“胰腺”。

其外分泌功能主要是产生多种消化酶,通过管道排入小肠,参与消化,与脾主运化功能相一致。

脾胃虚寒 中医如何调理

脾胃虚寒 中医如何调理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你一定要了解一下!脾胃虚寒这个概念,大家耳熟能详。

脾胃属土,脾胃虚寒,你可以理解成土虚,同时还很寒冷。

土虚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讲“厚德载物”,厚土才能承载万物,薄的土就承载不了,就会塌陷;薄土里也长不出参天大树,只能长些小花小草。

对人来说,脾胃承上启下,是人的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了,就承载不了身体的运转了,在饮食方面就会出现问题:吃的少,稍微吃多点就容易肚子胀,或者容易拉肚子,容易便秘。

土大薄了长不出参天大树,人的脾胃虚了就容易气血不足,百病从生等等问题。

在中医观念里,调养脾胃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土太薄了就要去厚土。

补脾就是让土变厚的思路。

健脾,相当于改善土的环境,土里水太多,就把水排出去;土壤板结了,就去松松土等等。

脾胃虚寒,就像这个土很薄,缺乏营养,同时还很寒冷,就好比北方贫瘠的土地上,是很难长出作物。

脾胃虚寒的人,也是同样的道理,身体气血不足,能量不足,死气沉沉。

那么如何调养?是否能用中成药来调理?可以参考附子理中丸。

这位药出自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位药是在医圣张仲景理中丸基础上,加了一味附子,增强了扶阳驱寒的作用。

它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炮附子五味药组成。

虽然只有5个药,方子简单却紧紧围绕脾胃中土展开,目的只有一个: 改善脾土环境,恢复脾胃功能。

人参,相当于给土壤施肥。

脾胃虚的人,相当于土壤太贫瘠了,首要任务是给土壤施肥。

临床上,补脾有2个很重要的药,一个是人参,一个是山药,人参偏重于补脾气,山药擅长补脾阴。

脾胃功能不足的,选人参;脾胃阴分物质不足的,选山药。

白术,相当于给土壤排水湿。

太潮湿的土里也很难长出好庄稼,同理,脾脏很讨厌水湿的环境,它在水湿太重的环境里就没法工作,所以,健脾的第二个重要任务是除湿。

白术是燥湿建脾的要药,放在这里用来排出脾胃寒湿,改善脾土环境。

干姜,温脾,相当于阳光普照大地。

所有的花草树木,都离不开阳光,有了阳气才有生命。

小儿脾胃虚弱的食疗方法

小儿脾胃虚弱的食疗方法

小儿脾胃虚弱的食疗方法中医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即脾胃功能强的人抵抗力强,不易生病。

脾胃虚的小儿特别容易患感冒,表现为面色萎黄,鼻梁有“青筋”,身体瘦小,食欲减退,睡眠不安,常有腹泻。

食疗可以健脾胃。

红枣小米粥:取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

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小儿。

莲子山药粥:取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

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

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

沙参麦冬扁豆粥:取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

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

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的脾阴虚小儿。

忌食和少食:水果:西瓜、梨、釉子、金橘、橙子蔬菜:冬瓜、生萝卜、大蒜零食:牛奶、油炸食品、口香糖、冷饮、冰糕、凉茶经常食用:山药、枸杞煮、蒸、粥都可以。

在药店来当归片煮成茶喝。

羊肉是热性食品,冬天可做成羊肉汤。

大枣每天必吃5-10个脾胃是后天之本,是强壮身体、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

养好脾胃生命才得以延续,所以一年四季要养好脾胃。

中医的脾包含了现代医学里说的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是功能的结合。

西医的脾是脾脏。

中医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

脾和胃相为表里。

均为消化器官。

消化过程在胃内完成,但胃肠道所吸收的营养素要转变成气血津液等物质,并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所利用,还要靠脾的化生和输布。

脾的功能:1、主运化:运化水谷指输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运化水谷的功能旺盛,食物才能化为精微,生成精、气、血、津液。

如果脾功能下降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倦怠、消瘦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症状。

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传输和布散作用。

这一功能正常,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也防止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

如果运化水液失调就会产生痰饮滞留内脏或经络会引起身体功能失调,所引发的症状根据痰饮停留的位置有所不同.如停留于肺就会出现咳嗽、胸闷、哮喘等。

脾胃是健康根 三怕两多保健康

脾胃是健康根 三怕两多保健康

脾胃是健康根三怕两多保健康
脾胃是健康的“根”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胃却越来越差了。

有统计显示,全球共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就占了1.2亿,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

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

因此养生必须先养脾胃,胃强身体才强壮,胃弱身体就虚弱。

如果把长寿比喻成盖房子,护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营养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查查你的脾胃是否健康脾胃不好的人,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来:有的面色苍白,口唇没有一点光泽;有的过于消瘦,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体格庞大,但一点都不结实;还有的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年纪轻轻却未老先衰……多是由于他们的脾胃功能受损所造成的。

因此,要知道脾胃好不好,可以常看以下几个部位:口唇。

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

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

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一种表现。

鼻子。

脾胃的经脉和人的鼻子相连。

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

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

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 直 是 不 可 能 的 。 而 生气 往 往 对 脾 胃造 成 很 大 的影 响 。
凉时不妨 用生姜片泡水喝。针对脾胃虚寒的中成 药包括附
子 理 中丸 、 良附丸、 香砂 六 君 丸 等 。0
所谓生气, 这 里 主 要 是 指 动 肝 气 。肝 气 不 畅 就 会 抑 制
胃肠 道功能 , 胃肠 蠕动就会 减慢 甚至停 滞, 食物发 酵 的气 体 以及肠道 的气 体就无法排 出, 从而形成腹 胀。我们平 时 会听到 有些 人抱怨因为生个气或者 吵个架而气得 胃痛, 或
火, 不 要 自己 滥 用 药物 清 火 。
令饮 伤胃 。有些人一吃冰棍或者一 喝凉 水、 冷饮 就拉
庄稼的好坏有 赖于土壤的肥沃 程度,同样 的道 理, 脾 胃就好 比人体 健康的土壤。如果一 个人消化 不好 , 吃进 去
的东西就不能正常地转化为气血 而被人体利 用, 人就会 出 肚子 , 平 时 肚 脐 周 围 也 总 是 冰 凉 冰 凉 的 这 其 实 是 脾 胃 虚 寒体 质 者 的 一 个 典 型 表 现 。 脾 胃 虚 寒 主 要 是 脾 胃阳 气 不 足, 运 化 功 能 受 损 。一 到夏 天 就 很 流 行 的 “ 冬病夏治” 项 目, 其 实 就 是 提 倡 大 家 利 用 夏 天 阳 气 充 足 之 时 来 保 养 自身 的 阳气。然而, 夏 季 里 环 顾 四周 , 人们普遍 喜欢喝冷饮 、 吃 冰 棍 来 消 暑 其 实, 这 些 行 为都 是在 伤 阳 。 如 果 想 养 好 脾 胃, 平 常就要避 免过 多的冷 饮, 脾 胃 受
火 不但 会 窜 到 头 部 , 还 会 影 响脾 胃 。 有 些 人 饮 食 没 有 节制, 食 物 合 自己 口味 就 容 易 吃 多 , 胃里 不 消 化 , 再 加 上 大 便不通, 很 容 易形 成 积 食 , 久 之化 火 , 出现食欲不振 、 厌食 、
口臭 、 肚 子胀 、 睡眠 不安 等症状。还有 些人酷爱吃辣 椒, 美 昧当前就忽视 了“ 火” 。殊不知, 火热犯 胃, 胃底 的血管 因为 热而贲张 沸腾 , 损伤 胃部经络 , 胃就会 出现烧 灼感 、 反酸 , 容易形成 胃溃疡 、 胆汁反流性 胃炎或反流性食 管炎。 对于 胃火炽 盛, 临床 上常选 用左金 丸 、 黄连清 胃丸等 中成 药,不过 最好是 找 中医依 据 自身的 情况清理 一 下胃
者气 得 月 干 痛, 这 就 是 我 们 所说 的 “ 动肝火” 。肝气 郁结 , 继 而 侵 犯 胃肠 道 , 影 响 我 们 的 消化 功 能 。
对 于肝 郁导致的 胃肠功 能问题, 可以 用一些 中成药来
调 理, 如逍遥 颗粒 、 加味逍遥 丸 、 木香 顺气丸 等, 但 最 好 是
现 各种 各样 的健 康 问题 , 如 面色发 黄 、 动 则 出汗 、 精神 不
振、 四肢无力 、 腹胀腹泻等。 脾 胃病 不 完 全 是 吃 出来 的 。今 天 我 们 就 来 细 说 一 下 伤 胃 的几 大 关键 因素 , 以便更 好地 保 护 自己 的脾 胃消化 功 能 。 坛 在 这 物 欲 横 流 的社 会 , 不 生气 、 不发怒 , 那
l L I F E I 生活 I
健康新知 潮流 度假休 闲
化不 良、 胃胀 的 人 , 平 时要避免 吃豆类 、 奶类等产 气食物 , 以及 难 以消 化 、 油腻 、 辛辣的食物。
火大烧 胃。 如果生气但还不至于达到上火 的地步, 通
常打几个嗝或者放几个屁, 一般也就没事 了。然 而, 一旦气 大化火 、 怒火上头 , 有些人或许就 要为此付 出惨 痛的代价, t ; L  ̄ z n 脑 出血 、 眼底 出血 、 乳房胀痛甚至乳腺增生。
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平常饮食 或茶饮 中加一点 山楂 、 鸡内 金、 陈皮 、 月季花 、 玫瑰花等, 具有疏肝理气化滞的作 用。消
8 8决 策 探 索2 0 1 6 1 0 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