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学)案

合集下载

色彩构成教案(全)

色彩构成教案(全)

色彩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习色彩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 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3. 色彩的冷暖概念;4. 色彩的搭配原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色彩的美;2. 讲解: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阐述色彩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 示范:演示色彩的搭配技巧,分析冷暖概念的应用;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色彩三要素的名称及其作用;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冷暖概念;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2. 学习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掌握色彩的视觉效果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 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色彩的视觉效果(对比、调和、面积);4. 色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色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2. 讲解:讲解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阐述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示范:演示色彩的视觉效果及其应用,分析不同领域色彩的特点;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学生能掌握色彩的视觉效果,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学习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掌握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相似调和、近似调和、对比调和);3. 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色彩搭配、色彩布局)。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调和的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色彩调和的美;2. 讲解:讲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阐述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示范:演示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不同调和效果的特点;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调和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学生能掌握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定位: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创造并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基础运用与对色彩设计的审美能力,培养理解和把握色彩感知能力,学会用色彩语言创造室外设计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色彩感觉、训练动手能力和提高表现技巧,完善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在培养学生设计色彩的基础前提下,积极引导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命题设计创作,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H)课程设计思路色彩构成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先阐释理论,构建学科理论框架,然后突出实践训练,采用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时在课前、课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方法手段:实施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进行理论知识讲授配合教学范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随堂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个别讲述知识要点。

教学效果评价: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以及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素质养成。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色彩构成的系统理论知识,掌握色彩三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解形式美法则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对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色彩运用能力。

色彩构成笔法教案中班

色彩构成笔法教案中班

色彩构成笔法教案中班色彩构成笔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色彩构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构成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如何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画作或照片,让学生感受色彩构成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色彩构成的兴趣。

2. 讲解,首先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等基本概念,以及色彩对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

然后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对比度、冷暖色调、色彩搭配等。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实际的场景或静物,运用所学的色彩构成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

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也可以让学生个人进行创作。

4. 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老师也可以给予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色彩构成的方法和技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色彩构成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一些著名画作或照片,让学生感受色彩构成的魅力。

2. 画笔、颜料、画纸等绘画工具,用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行色彩构成的创作。

3. 实物或图片,用于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色彩构成的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进行了实践操作,但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较短,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增加实践操作的时间,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色彩构成教案范文

色彩构成教案范文

色彩构成教案范文教案:色彩构成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习和运用色彩构成的技巧和方法来进行艺术创作;3.发展学生的艺术感受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色彩的基本原理:色相、明度、纯度;2.色彩的构成方式:对比、平衡、互补、渐变、分裂、霓虹;3.色彩构成在绘画、设计等艺术表达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色彩作品,如名画、插图、广告等,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好奇心。

2.概念讲解(15分钟)2.1色彩的基本原理教师简要介绍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色相、明度和纯度的概念和作用,示意图和实例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2色彩的构成方式教师详细讲解色彩的构成方式,包括对比、平衡、互补、渐变、分裂和霓虹等方法,并给出相应的实例说明。

可以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观察和分析(20分钟)学生观察提供的图片作品或实景,选择其中几幅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运用了哪些色彩构成方式。

学生可以小组合作或个人完成,然后汇报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4.创作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实践,根据老师提供的主题或表达要求,运用色彩构成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创作。

可以选择绘画、设计等不同的媒介和工具,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

6.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顾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未来的艺术创作中。

四、教学资源:1.色彩构成的示意图和实例作品;2.色彩构成的相关图片或实景;3.创作实践所需的绘画、设计等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2.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并正确辨认其中运用的色彩构成方式;3.学生能够运用色彩构成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创作,并能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能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讨论,有助于提高艺术表达和创作能力。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标题: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引言:色彩构成是设计和艺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涉及到了色彩的基本原理、应用技巧以及色彩搭配和表达等内容。

本文档旨在为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详细的大纲,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色彩构成的知识。

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色彩构成2. 课程类型:理论课3. 课程学时:32学时(每周2学时,共16周)4.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提高色彩搭配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色彩理论基础a. 色彩的物理特性和感知原理b. 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相、饱和度、明度c. 色彩模型:RGB、CMYK、HSV等2. 色彩搭配原则a. 对比原则: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b. 调和原则:色相、互补色、类似色的搭配c. 比例和平衡:色彩的比例和平衡关系3. 色彩表达与传达a. 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b. 色彩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c. 色彩在不同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案例4. 色彩构成技巧a. 颜色的层次和深浅处理b. 色彩与构图的关系c. 不同色彩材质的特性和运用5. 实践项目与评估a. 色彩搭配练习b. 色彩表达作品创作c. 学生作品展览和评估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课堂a. 通过讲解、展示和案例分析来传授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和概念。

b.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践训练a. 设计实践课程,包括色彩搭配练习和作品创作等,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b.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

3. 作品展览和评估a. 组织学生作品展览,包括书面评估和口头评述,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自省能力。

b. 针对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色彩构成与应用》(赵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 参考书目:a. 《色彩心理学》(Eva Heller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b. 《色彩设计艺术》(Johannes Itten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年)结语:本大纲旨在为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和指导方针。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1900112课型:职业素质课学时:总共64学时。

其中讲授12学时,实验(实训)52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实训场地:画室、实训基地二、学时分配一、课程概述色彩构成作为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的作业训练,使学生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入感性的色彩设计实际中,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直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境界,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并能融会贯通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色彩构成是一门设计基础课程,作为设计色彩视觉语言表达的一种基础训练,本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认识和把握色彩规律、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和设计能力而开设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色彩的物理特性、生理特性、色彩的混合、色彩的要素与色彩主体,以及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认识,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学会用色彩构成规律培养色彩的审美自觉性,并能将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设计之中。

主要内容:(一)讲授部分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1、色彩产生的原理2、色彩的表示方式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性1、色彩的分类2、色彩的基本属性3、色彩的混合第三单元色彩与心理1、色彩的视知觉现象2、色彩的情感与思维第四单元色彩的构成1、色彩的对比构成2、色彩的调和构成3、色彩的调性构成4、色彩的采集重构第五单元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功能1、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功能2、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3、产品造型设计的色彩功能4、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色彩功能5、服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二)实验(实训)本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见本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四、建议教材(或自编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 材:《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参考书:《色彩艺术》(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五、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为分为讲授部分考核和实践环节考核,两者成绩之和为本课程最终成绩。

色彩构成教案(全)

色彩构成教案(全)

色彩构成教案(全)第一讲色彩原理及色彩三要素一、本次课主要内容:●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新课导入(提问)●新课内容●小结●课后思考与练习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如下:(一)、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二)、新课导入(提问):色彩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呢?是一种物理现象还是心理现象?(三)、新课内容:色彩原理没有光源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

什么是光呢?从广义上讲,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不是物体),它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

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

在整个电磁波范围内,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更确切地说,并不是所有的光的色彩我们肉眼都可以分辨。

只有波长在 380纳米至 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知觉。

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可见光谱,或叫做光。

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肉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

如:长于780纳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纳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

实际上,阳光的七色是由红、绿、紫三色不同的光波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我们把这红、绿、紫三色光称为三原色光(目前彩色电视所采用的是红、绿、蓝,实际上混合不出所有自然界之色,只是方便而已,但光学一直采用红、绿、蓝为三原色,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色图"来表示),国际照明学会规定分别用x、y、z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百分比。

由于是百分比,三者相加必须等于1,故色调在色图中只需用x、y两值即可。

将光谱色中各段波长所引起的色调感觉在x、y平面上做成图标时,即得色图(见图2)。

因白色感觉可用等量的红、绿、紫(蓝紫)三色混合而得,故图中愈接近中心的部分,表示愈接近于白色,也就是饱和度愈低;而在边缘曲线部分,则饱和度愈高。

因此,图中一定位置相当于物体色的一定色调和一定的饱和度。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次非常著名的实验,他用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48课时(3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专业限定选修课、理实一体课。

(二)课程作用掌握色彩设计和色彩应用的知识,提高对色彩构成的理解和运用构成法则的能力,着重培养设计、应用色彩的技能,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为核心,以面向全体、注重个性为原则的基本理念,合理选取课程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践,以应用入手、实训为主,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二)设计思路设计思路上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举办作品展览教学活动,营造开放式的多元化学术氛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职业应具备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拥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具有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

(二)知识目标熟练掌握色彩构成的概念、范围、意义和工具材料;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属性以及色调;准确把握各种不同的色彩的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熟悉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感觉、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三)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在色彩方面的艺术素养、提高美学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设计构思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色彩设计、应用能力。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具备中级职称以上有从事色彩构成设计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具备较强的构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教师。

(二)教学方法建议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训操作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用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小组协作精神和科学严谨、耐心细致的习惯。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教师:郑宇明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本课程通过逻辑的教学向学生全面讲授色彩和色彩构成的科学规律以及色彩美学方面的知识,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色彩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对色彩的感受和喜好有科学的认知,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应用色彩。

能力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色彩和色彩构成基本知识,理解色彩的范畴、色彩属性、色立体以及色立体在设计中的应用。

把握色彩混合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自己对色彩对比的进一步理解,了解配色的目的、方法、原则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应用色彩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表情与色彩的象征的一般规律,把握色彩对比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应用。

通过配色训练,提高自己对色彩对比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逐步完成色彩构成中色块的对比练习,以及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的配色训练。

1、对色彩的理解与认知;2、具有一定的运用色彩设计的能力;考核和成绩评定考核形式为课堂问答和色彩构成作品的设计。

考核成绩百分制,其中分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学期总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画面效果的质量、色彩表达能力及表现综合评分。

教学内容:一、导入认识色彩《色彩构成设计》P1每天清晨,一睁开惺忪的双眼,色彩就会扑进你的眼帘。

温馨的床上用品、优雅的室内环境,别具风格的墙壁装饰、得体的服饰、自然景观中的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等,使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到处充满生机。

我们之所以能够感觉到这些物体的存在,是因为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而不同的形又是由不同的色伴随着同时出现的。

试想,如果我们周围都统一在一种色彩里,那还有什么视觉可言?就像在白纸上用百颜色画东西,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

因此,有色才能看到形的道理是十分清楚的。

初升的太阳给大地带来了光明,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透彻。

当夜晚来临,世界一片漆黑,此时的万物将失去它原有的魅力,因为我们什么都看不着,即使对象原来的色彩非常艳丽。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色彩搭配的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化和审美价值的色彩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及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 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

3. 色彩搭配的原则(对比、协调、互补)。

4. 色彩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绘画、设计、摄影等)。

5. 色彩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三要素、色彩搭配原则及色彩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实战运用,如何创作出具有个性化和审美价值的色彩作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三要素、色彩搭配原则及色彩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2. 采用演示法,展示色彩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色彩搭配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或设计作品导入,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三要素、色彩搭配原则及色彩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展示色彩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让学生了解色彩搭配在实际作品中的重要性。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搭配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色彩搭配的要点,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化和创新精神。

教案编辑专员:X日期:年月日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色彩的基本概念和三要素。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实际操作。

3. 学生的色彩作品具有审美价值和个性化的特点。

七、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三要素、色彩搭配原则及色彩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2. 色彩作品的图片或实物,用于案例分析和欣赏。

3. 绘画或设计工具,如彩色笔、水彩颜料、纸张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第一章:色彩基础1.1 色彩的定义1.2 色彩的分类1.3 色彩的三要素1.4 色彩的混合第二章:色彩心理2.1 色彩与心理的关系2.2 色彩的情感表达2.3 色彩的心理影响2.4 色彩的心理应用第三章:色彩搭配3.1 色彩搭配的原则3.2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3.3 色彩的层次感3.4 色彩的节奏感第四章: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4.1 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4.2 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4.3 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4.4 色彩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第五章:色彩构成的实践案例5.2 色彩构成的实践案例制作5.3 色彩构成的实践案例展示与评价第六章:色彩构成的理论应用6.1 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6.2 色彩构成的法则与规律6.3 色彩构成的创新思维6.4 色彩构成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七章:色彩构成的技法与表现7.1 色彩构成的基本技法7.2 色彩构成的进阶技法7.3 色彩构成的创新表现手法7.4 色彩构成的技法实践与创作第八章:色彩构成的创作与实践8.1 色彩构成的创作流程与方法8.2 色彩构成的实践项目与案例8.3 色彩构成的创作心得与体会8.4 色彩构成的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第九章:色彩构成的教学与评价9.1 色彩构成的教学目标与内容9.2 色彩构成的教学方法与策略9.3 色彩构成的教学评价与反馈第十章:色彩构成的拓展与延伸10.1 色彩构成的相关领域与知识拓展10.2 色彩构成的跨界合作与创新10.3 色彩构成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10.4 色彩构成的未来发展展望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色彩基础补充说明:这部分内容是理解色彩构成的基石,需要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分类,如primary colors(原色)、secondary colors(间色)、tertiary colors(次间色)等,以及色彩的三要素:hue(色调)、saturation(饱和度)、lightness (亮度)。

色彩的混合方式,包括加法混合(光的混合)和减法混合(颜料的混合),也需要详细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构成》教案教师:郑宇明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本课程通过逻辑的教学向学生全面讲授色彩和色彩构成的科学规律以及色彩美学方面的知识,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色彩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对色彩的感受和喜好有科学的认知,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应用色彩。

能力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色彩和色彩构成基本知识,理解色彩的范畴、色彩属性、色立体以及色立体在设计中的应用。

把握色彩混合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自己对色彩对比的进一步理解,了解配色的目的、方法、原则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应用色彩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表情与色彩的象征的一般规律,把握色彩对比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应用。

通过配色训练,提高自己对色彩对比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逐步完成色彩构成中色块的对比练习,以及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的配色训练。

1、对色彩的理解与认知;2、具有一定的运用色彩设计的能力;考核和成绩评定考核形式为课堂问答和色彩构成作品的设计。

考核成绩百分制,其中分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学期总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画面效果的质量、色彩表达能力及表现综合评分。

教学内容:一、导入认识色彩《色彩构成设计》P1每天清晨,一睁开惺忪的双眼,色彩就会扑进你的眼帘。

温馨的床上用品、优雅的室内环境,别具风格的墙壁装饰、得体的服饰、自然景观中的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等,使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到处充满生机。

我们之所以能够感觉到这些物体的存在,是因为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而不同的形又是由不同的色伴随着同时出现的。

试想,如果我们周围都统一在一种色彩里,那还有什么视觉可言?就像在白纸上用百颜色画东西,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

因此,有色才能看到形的道理是十分清楚的。

初升的太阳给大地带来了光明,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透彻。

当夜晚来临,世界一片漆黑,此时的万物将失去它原有的魅力,因为我们什么都看不着,即使对象原来的色彩非常艳丽。

可见,要知道颜色,首先要有光,即色彩是光的赐予。

但光并等于色,它只是能引起色彩感觉的客体。

另外,对一个没有视觉的人来说,也根本谈不上什么色彩感。

由此可以下个定义:所谓色彩感是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觉感。

也可以说是人的视觉对光的反应的产物。

这种光包括自然光和人造光。

当然,被感知的物象必须客观存在。

光与色的关系属于物理学范畴,颜料、涂料、染料的性能属于化学范畴,光与色对眼睛和脑的各种效应则属于生理学范畴。

然而,色彩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属于心理学范畴。

比如,红色与蓝色所给予的心理刺激是截然不同的:红色使人兴奋、温暖,蓝色使人沉静、寒冷。

同时,设计人员的嗜好、环境、年龄、性别、职业等,都包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

艺术家和美学家则更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图从美学的角度去研究一定的配色法则,找到达到目的的美好色彩。

认识色彩:色彩是光赋予的能唤起我们色感的关键在于光。

光是产生色的原因,色是光被感觉的结果。

从太阳或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也能直接进入我们的眼睛,但进入更多的是光遇到物体后变成的反射光或投射光。

例如:霓虹灯的色是直接光源的色,一般物体或颜料的色属于反射光的色,彩色玻璃的色则是投射光的色。

当这样的光刺激眼球内侧的视网膜时,视神经会将这种刺激传至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色的感觉。

一旦这种感觉联系到了物体,我们就能辨清色彩了。

比如梨是黄的、树是绿的,好像是它们本身固有的色彩一样。

由此可见,色彩的产生(被感觉)需经过如下的过程:光源(直光) —物(反射光、透射光)—眼(视神经)—脑(视觉中枢)—产生色感反应(知觉)可见光光谱及色彩的产生有彩色与无彩色光谱《色彩构成设计》P2有彩色与无彩色《色彩构成设计》P3142色彩的三要素明度:指色的明暗程度,也称亮度、深浅。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明度关系是搭配色彩的基础。

明度最适于表现物体的立体腾与空间感。

白颜料属于反射率相当高的物体,在其它颜料中混入白色,可以提高混合色的反射率,也就是说提高了混合色的明度.混入白色越多,明度提高的越高。

相反,黑颜料属于反射率极低的物体,在其它颜料中混入黑色越多,明度降低越多。

日光三棱镜红橙 黄绿 蓝紫红橙光黄绿光 蓝紫光宇宙射线射线光线紫外线红外线雷达无线电波交流电r x 射线可见光380mm 紫580mm 黄780mm 红黑—自之间可形成许多明度阶梯,人的最大明度层次判别能力可达200个台阶左右。

普通实用的明度标准大都定在9级左右,如孟塞尔把明度定为黑白在内为11级,黑白之间为九组不同程度的灰。

而有彩色的明度是根据相对应的灰的明度等级标准而定的.黑、白、灰之间可构成明度序列。

任何一个有彩色加白或加黑都可构成该色以明度为主的序列,红、橙、黄、绿、蓝、紫各纯色按明度关系排列起来可构成色相的明度秩序。

⏹色相:指色彩不同的相貌。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是根据该色光披长划分的,只要色彩的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波长不同才产生色相的差别。

红、橙、黄、绿、蓝、紫等每个宇都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属于色相差别。

如果红色加白色混出明度、纯度不同的几个粉红色:把红色加黑混出几个明度、纯度不同的暗红色。

把红色加灰色混出几个纯度不同的灰红色。

它们之间的差别就不是色相的差别,只能是同一色相,即红色相。

色相的种类很多,可以识别的色相可达160个左右。

如孟塞尔的100色的色相环。

色相可构成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低明度、中明度的全色相环,及1/3、1/2、3/4色相环等以色相为主的序列。

这些都是美感很高的色相秩序。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可见光辐射,有波长相当单一的,有波长相当混杂的,也有处在两者之间的,黑、白、灰等无彩色就是波长最为混杂,纯度、色相感消失造成的。

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都是最纯的高纯度的色光。

颜料中的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

橙,黄,紫等色在颜料中是纯度高的色相,蓝绿色在颜料中是纯度最低的色相。

眼睛在正常光线下对红色光波膊觉敏锐,因此红色的纯度显得特别高。

对绿色光波感觉相对迟钝,因此绿色相的纯度就显得低。

任何一个色彩加白、加黑、加灰都会降低它的纯度。

混入的黑、白、灰.补色越多纯度降低的也越多。

纯度只能是一定色相感的纯度,凡是有纯度的色彩必然有相应的色相感.因此有纯度的色彩都称为有彩色。

色彩的三要素明度渐变色相渐变明度色相纯度纯度渐变色立体色彩按照三属性的关系,有秩序有系统地排列与组合,就可构成具有三维立体的色彩体系,简称色立体。

现代常用的色立体⏹孟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孟塞尔(Alhert H_Munsell)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育家。

他创立的孟塞尔颜色系,用三维空间的近似球状的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3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如图。

《色彩构成设计》P5色相纯度(纯色)纯度清色(明色)(中明色)(暗色)白清色黑浊色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体系:奥斯华德色相以8色相为基础,每一色相再分3色,共24色相,明度阶段由白到黑,并以无彩色阶段为一边,纯色在另一顶点,每边长依黑白量渐变化排成8色,形成等色相的正三角形。

由于奥斯华德表色系的秩序严密,是配色时极方便的表色系统。

《色彩构成设计》P6PCCS(Practical C0lor Cp一0rdinate-Svstem)简称日本色研配色体系。

该体系的色相环由24个色相组合,每一色前标有一个数字,如:1紫味红/2红/3黄昧红/4红味橙/5橙等。

为了保持色相环上的色相差均匀,经过直径两端的色相并非绝对补色。

《色彩构成设计》P7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的关系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

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

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拢。

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序列。

色彩对比奥斯特瓦德色相环pccs色相环奥斯特瓦德色立体pccs色立体色彩对比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明确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即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可分为: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明度对比概念:明度对比就是因为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无彩色系统,在明度对比中,黑、白是两极,效果最强烈,中间有一系列由浅到深的“灰”而构成连续的色阶,其明暗差异哪怕是极微小的,都具有能动性和表现意义,如素描、铜版画、水墨画等就是利用黑、白、灰一系列色阶层次来造型的。

在彩色系统内,不同色相的纯色,在同等亮度下,以光亮的数据为根据,可作出如下的明度排列(白)、黄、青、绿、紫、红、蓝、(黑)。

从上述排列中,可看到纯黄色明度高,而纯紫色则明度低。

明度对比因此,我们组织一个亮或暗的画面时应认识到采用亮色或暗色作基调的准则,而且还应该认识到明度对比效果,不只在黑、白、灰的色阶中可以产生,在彩色系统内的纯度对比中亦同样存在。

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明度对比就是因为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在色彩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色彩的层次、立体感、空间关系主要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实现。

以低明度色彩(低明度色彩在画面面积上占绝对优势,即面积在70%左右时)为主构成低明度基调。

低明度基调给人的感觉沉重、浑厚、强硬、刚毅、神秘。

也可构成黑暗、阴险、哀伤等色调。

以中明度色彩(中明度色彩在画面面积上占绝对优势,即面积在70%左右时)为主构成中明度基调。

中明度基调给人以朴素、稳静、老成、庄重、刻苦、平凡的感觉。

如运用不好也可造成呆板、贫穷、无聊的感觉。

以高明度色彩(高明度色彩在画面面积上占绝对优势,即面积在70%左右时)为主构成高明度基调。

高明度基调给人联想到的是晴空、清晨、朝霞、昙花、溪流、女人用的化妆品等。

这种明亮的色调给人的感觉是轻快、柔软、明朗、娇媚、纯洁。

如应用不当会使人感觉疲劳、冷淡、柔弱、病态。

明度对比强时,给人的感觉光感强,体感强,形象的清晰程度高,锐利,明白。

明度对比弱时,给人的感觉光感弱,体感弱,不明朗,模糊,含混,平面感强,形象不易看清楚。

明度对比太强时,如最长调有生硬、空洞、简单化的感觉。

在色彩的应用上,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明度对比的恰如其分,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明度对比构成色相对比⏹最极端的色相对比是纯净的、明亮的红黄蓝三原色组它的效果是强烈的,清晰并具有原始性的特点。

⏹以中间色橙、紫、绿色为相对比,明晰度则相对地降弱了。

⏹复色的色相对比,明晰度就更弱了。

⏹当某一色块,用黑或白线隔离,这色块的色相便孤立地显现其本质个性特点,这就是说,黑或白是可以起抑制色相对比作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