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八年级下教案

合集下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附译文及板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附译文及板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附译文及板书)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2. 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3.学会赏析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1、出示作者名片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

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

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古今对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涵虚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观垂钓者,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撼:撼动。

济:渡。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

坐观:坐视,旁观。

主旨归纳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赏析作为投赠之作,诗人却没有直说。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

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

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

“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却是闲居无聊。

语文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语文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语文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杨万里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现代汉语词汇“洞庭湖”的来历和文化背景。

4.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学素养欣赏杨万里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语言运用和文化背景知识。

3.运用文学素养欣赏杨万里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杨万里诗歌中的意象和文学构思。

2.运用文学素养进行诗歌欣赏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解读诗歌文字、韵律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杨万里的诗歌。

2.引导法:通过提问、讨论和演绎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欣赏法: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文化的认知。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谈论“洞庭湖”的来历和文化背景。

2.谈论杨万里及其代表作品。

3.教师出示课程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期望。

第二步:讲解与理解(20分钟)1.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写作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2.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鉴别和表达能力。

第三步:分组讨论(2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针对诗歌中的内容、表达、艺术手法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2.强调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第四步:总结与展示(20分钟)1.分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总结诗歌的主旨和意境。

2.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展示个人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教师点评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步:课后拓展(10分钟)1.给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材料和诗歌作品,拓展个人的阅读空间。

2.引导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文章或诗歌,展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杨万里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歌。

2.学生能够掌握文化和语言知识,理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歌中的意象和文化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公开课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公开课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公开课教案这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公开课教案,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公开课教案第1篇目标:一、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理解诗句的内容。

二、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教学设想:一、安排一个教时。

(十三分钟)二、这首诗语言比较浅显,在讲解过程中由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

三、在诗句分析过程中,主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同学间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的方式展开。

四、在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全诗。

朗读要求语音准确,语调合适,读出感情。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

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

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简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

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

有《王子安集》传世。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三、讲析诗歌:(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学生回答。

明确:五言律诗。

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学生回答。

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公开课教案第2篇一、《送别》引入一曲长亭外古道边,将古道送别唱得悠扬婉转,催人泪下,那离别之伤已然铭刻在心间。

(此曲有学生会唱,一定强调只可轻声跟唱,重在用心体会送别之情)二、由曲到诗说道唐人的送别诗,我们首先要说的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所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齐读此诗。

2.解读此诗。

诗的第一句:写送别地点诗的第二句:写朋友将要去的蜀州就在那风烟迷茫之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优质课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优质课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优质课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优质课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及其代表作,掌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歌背景与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欣赏唐诗的艺术魅力,探究唐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3.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写诗体验”,促进学生锻炼自己的情感表达与文字组织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艺术评价和诗歌主旨,出能够合理解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2.掌握读诗的技巧和方法,发掘唐诗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请学生反思一下,你们对诗的看法是什么?你们喜欢诗吗?为什么?2.讲授请同学们听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并请学生先自读再集体朗读。

然后,老师给学生讲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歌背景及主题,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诗中的洞庭湖,建安城和丞相张说;(3)诗中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和其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内涵;(4)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情感。

3.学生阅读请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理解,将其分成以下4个部分,分别为“洞庭湖的景色”,“建安城的遗址”,“丞相的史事”和“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并在各自的阅读笔记中进行记录。

4.学生互动请学生们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共同探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境和情感,交换意见和体验,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和理解。

5.口头表达练习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以“望洞庭湖”的体验为基础,试着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说出一个自己的小诗歌,或者是一个小故事(150-250字)。

6.课堂讨论请同学们就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交流分享自己的诗歌或故事,以及创作的过程中的感悟和所获得的启示。

四、作业请同学参考教材或其他课外读物,找出另外两首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比较相似或相反的唐诗,并结合古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内容,写一篇比较文章,说明其异同、端倪和特点通过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了解了古人对自然景色和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与表达方式。

第三单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离别和赞美主题、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首诗的异同,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传承: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4.情感态度:通过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尊重师长。
5.表达交流:训练学生运用优美、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提高写作及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包括两首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内容涵盖以下两个方面:
1.诗歌背景知识:介绍王勃和刘禹锡两位诗人的生平事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诗歌文本解读:详细解析两首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包括诗句的韵律、对仗、意象等,具体内容包括: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它用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它是我们了解历史、感受文学魅力的窗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两首古诗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和意境描绘,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提升文学素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程目标•了解唐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特点•学会欣赏、分析并背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唐诗•能够写出自己的感性领悟和理性思考教学重难点•掌握唐诗赏析的基本方法•分析课文中的词语、表达和意境•提高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唐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讲述唐代诗人笔下的那些情感和景象•提出问题:什么使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二、欣赏(10分钟)•向学生介绍杜甫的《望岳》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著名的登高诗,并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历史背景和意境,并朗读出来三、分析(25分钟)•分配一些关键词语,让学生分组,并分析解释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解释杜甫的“岳阳楼”和《望岳》中的“备战回南巡”,以及《登鹳雀楼》中的“气吞万里如虎”•讨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富有感染力的描述词和形象的描绘,以及诗歌的多重含义四、背诵(10分钟)•向学生讲解背诵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发音、停顿和语音节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背诵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一部分或全部五、写作(20分钟)•让学生试图用自己的话写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并分析原诗的构思和用词•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性领悟和理性思考六、总结(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著名的唐诗歌的印象和感受,并对本节课的学习做出总结课后作业•完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课中的课后习题和阅读材料•背诵整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并尝试将其自己的语言中译出来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意图是要带领学生了解和欣赏唐代诗歌的美和特点,并使他们掌握唐诗赏析的基本方法、提高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如何在自己的语言中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出色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且在课后完成了任务和作业。

然而,一些学生对于古诗词的阅读与理解还处于浅层次,对于一些关键词和词组的含义掌握还不够熟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教案标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唐代文学作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韵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韵律。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准确表达《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情感。

2. 掌握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韵律。

教学准备:1. 课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复印件。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学生的阅读笔记和作业。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洞庭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好奇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Step 2:背景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杨万里和唐代的文学特点,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Step 3:课文阅读与理解(20分钟)教师分段导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理解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Step 4:学习唐代文学特点和韵律(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如咏景抒怀、意境深远等,并解释唐诗的韵律和格律。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Step 5:写作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写作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洞庭湖的赞美或思考。

Step 6: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或将作品贴在课堂展示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创作过程。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唐代文学和其他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推荐其他唐代文学作品,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敬爱的张丞相:您好!我最近读到了庄子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文,深感其中境界有如画卷般清新而广阔。

在此,我以三个部分的教案向您致敬,希望能对您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些启发。

第一部分:了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概要和主要内容;2.分析庄子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3.了解张丞相的生平和政绩。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让学生暂时放下课本,观赏洞庭湖的相关图片,点燃学生的欲望,引发他们对于该湖的好奇心。

3.分析:讨论庄子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阐释庄子对洞庭湖的独特见解,由此展开对于自然的审美和人生境界的思考。

4.学习张丞相:通过课堂小组活动和网络资源的调查,让学生了解张丞相的生平和政绩,探讨他为什么能够得到庄子如此高度的推崇和赞美。

第二部分:风景与美的表达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不同的画作和音乐,学习如何用语言和表演去描绘风景和美;2.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美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3.融入一些简单的绘画和音乐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步骤:1.欣赏画作:让学生观赏一幅与洞庭湖相似的画作,通过描述和讨论带领学生去感受画作中的美和情感。

2.音乐欣赏:欣赏一首关于湖泊配乐的音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去想象和表达湖泊的美丽景色。

3.描写训练:引导学生练习用文字描述风景,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让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进行练习,最后分享学生的作品。

4.绘画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所学以及自己的创意,创作一幅或几幅关于湖泊的画作,可以用各种绘画媒介(水彩、钢笔、素描等)。

第三部分:人生境界与修养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庄子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挫折;3.通过参观名人堂、听取考古学讲座等探讨人生境界和修养的话题,增强学生对人生理想的认知。

教学步骤:1.学习庄子的思想:通过小组讨论,学生阐述庄子表达的人生哲学观点,并以个人的角度阐述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这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第1篇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3.教学内容分析这是诗人二十一岁游蜀之前供职长安时期的作品。

杜少府:名不详。

少府:唐人对县尉的尊称。

蜀川:犹言蜀地。

又作“蜀州”。

《新唐书·地理志》载:蜀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垂拱二年为公元六八六年,其时王勃已去世十年,故当以“蜀川”为是。

4.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6.教学课时:1课时7.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

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品。

(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首诗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五言律诗。

2、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语文版八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6篇

语文版八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6篇

语文版八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6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篇1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

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1)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

(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解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

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

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传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参考译文和注释。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板书课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题目。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感悟洞庭湖的美景。

(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5. 朗读与背诵:(1)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结合课后注释,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思考诗人创作背景。

8.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和诗歌内容理解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洞庭湖为题材,让学生模仿孟浩然的写作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

望洞庭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赠张丞相教案教案标题:望洞庭赠张丞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望洞庭赠张丞相》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作者杨慎所表达的情感。

2. 学习并理解古文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古文诗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 掌握《望洞庭赠张丞相》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理解古文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能够正确解读古文诗的意义。

3. 培养学生欣赏古文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准备:1. 课文《望洞庭赠张丞相》的复印件。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介绍《望洞庭赠张丞相》这首古文诗的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古文诗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文诗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课文复印件,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望洞庭赠张丞相》。

2. 引导学生分析古文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帮助他们理解古文诗的意义。

3. 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组织讨论,解答学生对古文诗的疑惑。

三、诗歌赏析(15分钟)1. 分析古文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美。

2. 欣赏其他与《望洞庭赠张丞相》主题相关的古文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创作活动(15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创作一首与《望洞庭赠张丞相》主题相关的短诗。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望洞庭赠张丞相》的背景、意义和诗歌赏析。

2. 鼓励学生多读古文诗,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文诗,认真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文诗,扩大自己的文学视野。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读后感的质量和深度。

3. 创作活动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原创性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望洞庭赠张丞相》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操,同时也能够通过创作活动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八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优秀教学案例
4.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本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和知识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2.主题: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如“诗中的意象分析”、“修辞手法运用”等。
3.过程: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见解,展开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
2.强调本诗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古韵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维
本案例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3.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动
(二)讲授新知
1.介绍诗人背景:简要介绍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强调他与张九龄的友谊,以及他在唐代诗坛的地位。
2.诗词解析:逐句解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讲解诗中的生僻字词。
3.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从诗中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政治抱负的表达。
八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八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富含诗意、意境深远的古诗。本诗通过对洞庭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九龄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政治抱负的期许。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古诗的韵味,理解诗人的情感,本教学案例将运用情境教学法,结合课程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品味诗词美的同时,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领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注释、图片等。

2. 学生预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洞庭湖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提问:你们对洞庭湖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教师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感受诗人对洞庭湖的热爱。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精华。

7. 作业布置(1)背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写一篇关于洞庭湖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七、评价与反馈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诗歌朗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的字词理解:掌握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如“洞庭湖”、“碧水”、“青天”等。

2.2 诗歌的主题分析:理解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和对张丞相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的意境描绘: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洞庭湖的美景,理解诗中的意境。

3.2 诗歌的表达手法:分析诗人运用意象、比喻等手法表达情感的方式。

四、教学准备:4.1 教学材料:准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4.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句和相关的图片或图表。

5.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你们听说过洞庭湖吗?它有什么特点?”5.2 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

5.3 诗句解析: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5.4 主题分析:讨论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和对张丞相的敬仰之情。

5.5 意境描绘: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图表,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洞庭湖的美景,理解诗中的意境。

5.6 表达手法分析:分析诗人运用意象、比喻等手法表达情感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5.7 应用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他们对洞庭湖美景的感受,并尝试运用一些诗歌的表达手法。

5.8 总结与评价: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6.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以洞庭湖或其他自然景观为题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2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如《登鹳雀楼》、《钱塘湖春行》等,探讨不同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达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诗词韵律感知:识别并体会诗词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增强对古典诗词韵律美的感知。
-文化背景认识: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词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对于诗中的抽象意象,如“气蒸云梦泽”,学生可能难以形象化理解,需要教师通过图片、情境创设等手段帮助学生感知。
此外,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绘画活动中,虽然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我计划在实践活动前,先进行一些简单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明确绘画的目的和要领。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让学生们更多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词原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诗词的字面意义和背后的深层含义。
诗词原文: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古汉语应用:古汉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在理解“端居耐清贫”等词句时可能遇到困难,教师需详细解释古汉语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诗词情感把握: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诗人对洞庭湖的赞美与对张丞相的崇敬之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深入挖掘诗词情感。
-鉴赏能力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鉴赏诗词,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通过对比分析、讨论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韵律美和意象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涵虚混太清”等抽象意象,我会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完整word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完整word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诗,即向达官贵人呈献的以求引荐录用的诗歌。

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笔力千钧,千古传诵,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诵读古诗,体会诗歌的语言和节律美。

(重点)3.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意境,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主题.(难点)【教学设想】1、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2、多媒体3、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一首诗《过故人庄》导入一、知识铺垫:1。

作者(多媒体展示)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代表作《过故人庄》。

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

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

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有《孟浩然集》2.背景介绍: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诗人赴长安应试时,张九龄官秘书少监、副知院事,二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的五月至二十四年的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当时诗人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官,就写下这首诗寄给他(这一期间,诗人未到过长安)。

3.解题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是作者把望见洞庭湖的景象写成一首诗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题目表明写作的内容和目的。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情感态度与方法: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过程:(一)回顾有关范仲淹的作品及生平简介:1.背诵《岳阳楼记》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江苏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

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著有《范文正公集》(二)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分组比赛交流]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三)学习《渔家傲》: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

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

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五册古诗词背诵篇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山水之间”古诗词背诵篇目【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

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1)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

(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

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

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

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

(3)得出结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作业: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自荐”。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现在,我们班班委改选,看着你们,一个个都很能干、聪明,所以请大家以“我选我,我能行……”作为开头,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优势,说明你自己的能力何在,夸一夸自己,哪怕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

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材简析】这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诗,即向达官贵人呈献的以求引荐录用的诗歌。

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笔力千钧,千古传诵,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进行诗歌的背诵训练。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会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2、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设想】1、自主学习: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2、多媒体辅助教学3、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

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

首先请大家欣赏、回顾我们在小学四年级学过的古诗《寻隐者不遇》。

(2)多媒体播放古诗《寻隐者不遇》的配乐朗诵。

(3)师:请你们谈一谈什么是“隐者”(4)生自由谈对“隐者”的认识。

(5)师: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赏析一位古代隐者的诗歌。

(6)请欣赏: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朗诵和歌唱。

[清新自然的导语,色彩和谐的背景画面,曲调优美的音乐,使美的空气弥漫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启动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奠定了本堂课的基调。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背诵诗歌;2、学会用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诗歌;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而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

三、丰富语言宝库,进行积累。

(1)(指导背诵)师:生活如诗,诗的行行段段赋予我们激情和联想,我们爱诗没商量,我们怕诗也没商量,因为我们最怕背那些拗口的诗句,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简单易学,又有创新的背诗方法——唱诗。

方法就是给诗歌配上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旋律唱出来。

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歌唱[背景音乐:《长亭送别》]。

(2)学生活动,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3)自由练习唱、背诗歌。

(4)检查背诵。

活动:小组接力背诵——全班齐背。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悠扬婉转的音乐声中欣赏优美的唱诗,学生全身心沉浸在美的情感体验中,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四、自主学习:(1)学法指导:[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2)帮你充充电:[多媒体出示](学习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

关于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这种诗又称“干禄”诗。

以上资料摘自(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5月第六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查找工具书的习惯,明确工具书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3)根据方法学生赏析诗歌:第一步、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初步感知诗情):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诗歌的前言介绍,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诗意,将捕捉的重点信息和不懂的地方分别作好记号。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问难,小组进行交流,解决疑问,感受小集体的力量。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多媒体出示](学生默读)1)请你品味:(诗歌的语言)?抢答:*《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笔力千钧、千古传诵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它描写的对象的是洞庭湖。

写出景物水气蒸腾、广阔浩大、波涛汹涌……的特点。

*诗人婉转地向张丞相表白心愿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诗人的心愿是:渴望能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说一说:你对诗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最为欣赏,为什么*朗诵——背诵——默写名句。

2)请你想象和联想:*听“唱诗”闭目想象诗中之境,体会诗人的情怀。

*讨论: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明确:洞庭湖波澜起伏、动荡广阔,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诗人会想: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空有满腔抱负,而进身无路,求官无门,多么地希望张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给我一个机会,好让我报效朝廷,报效国家……)[引导想象,加深印象;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六、拓展延伸: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1)讨论:孟浩然是不是真正的“隐者”2)师:东莞市提出了“三现代”的奋斗目标,第一个就是做现代人。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今天,老师还兼有一个神秘的重任——要在我们班物色一位学生会的干部。

选谁呢看着你们,觉得谁都这么可爱、能干、聪明。

老师实在是很为难,为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我提议,现在进行口头竞选。

请大家以“我选我,我能行……”作为开头,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你自己的才华,夸一夸自己,哪怕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

3)学生活动,教师相机鼓励。

[以“我选我,我能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情入境。

一次触及心灵的体验也许会开启一扇早已封闭的心灵之门,教师必须善于学会倾听,并恰当地点拨。

]七、作业:(任选一题)(一)请你留住年轻岁月的声音:(1)配上背景音乐,朗诵孟浩然的其他诗作,并录音。

(2)配上熟悉的旋律,唱一唱孟浩然的其他诗作,并录音。

(二)请你收集资料;(1)收集孟浩然的其他诗作。

(2)收集描写洞庭湖的作品。

[搜集诗歌,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八、小结。

(1)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朗诵和歌唱。

(2)师: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除了要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还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里已不再那么合适。

我们需要的是“毛遂自荐”的精神。

同学们,请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随时随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华,你才能抓住机遇,高奏成功的凯歌。

最后,真诚地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赢得每一次的成功!谢谢![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读书走向实践。

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注意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