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模式与政策需求

合集下载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面向未来,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切实营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加快形成我国发展新动力源。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一、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道路通罗马;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工业化道路对能源资源等自然要素高度依赖。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率先实现工业化,带来了对殖民地国家资源和市场的掠夺,大量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0世纪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实现现代化,也都没有摆脱对能源资源的高度依赖。

目前,全球现代化人口约13亿人,消耗了全球51.5%的石油、47.7%的天然气、29.5%的煤炭。

我国人口多、资源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只能依靠创新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我国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

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的十项措施

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的十项措施

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的十项措施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的十项措施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竞争的加剧,加强产业创新人才的集聚成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加快产业创新人才的集聚,以下是十项可行的措施:一、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成功的产业创新人才集聚,需要一个有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政府可以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税收优惠、科技创新基金和科研项目资助,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积极参与产业创新。

二、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力量。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培养和引进优秀的产业创新人才。

三、打造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设立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将高校和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为产业创新人才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这些培养基地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包括课程学习、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政府可以出台更加灵活和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简化手续、加快审批,为企业引进海内外的优秀产业创新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

五、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与国际上产业创新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与国际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合作,吸引国际一流的产业创新人才来华工作和创业。

六、建立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和人才创业,政府可以建立一批产业创新创业平台,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市场支持等各种服务,以帮助企业和人才实现更好的创新和发展。

七、加大对人才的激励力度为了激励产业创新人才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加大对人才的激励力度。

通过设立创新人才奖励计划、提供股权激励和创业扶持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创新人才。

八、加强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于已经从事产业创新的人才来说,持续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研讨会等方式,提供丰富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不断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十条措施

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十条措施

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十条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加快产业创新人才的集聚,以下是十条措施:1.加强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引进工作。

通过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来我国学习和工作。

2.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产业界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通过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转移,促进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

3.加强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学院和技术创新实验室,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平台和支持,吸引他们在我国从事创新研究。

4.加强留学生的引进工作。

通过提供奖学金和其他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和工作,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5.加强企业创新团队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建立企业创新研究所和企业创新实验室,为企业提供创新团队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6.加强农村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创新能力,推动农村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7.加强人才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通过制定有利于产业创新人才集聚的政策和法规,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8.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的机制建设。

通过建立人才培养和交流的平台和机制,加强人才的培训和交流,促进产业创新人才的集聚。

9.加强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建设。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潜力,提高人才的创新动力。

10.加强人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通过建立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和人才经纪机构,实现人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人才集聚的效益。

这十条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产业创新人才的集聚,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

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人才集聚发展实施方案

人才集聚发展实施方案

人才集聚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人才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才集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构建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制定并实施人才集聚发展实施方案,对于推动人才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才集聚发展的意义。

1. 促进创新发展。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人才集聚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2. 推动经济增长。

人才集聚有利于形成人才密集型产业集聚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

3. 提升城市竞争力。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集聚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吸引力。

4. 促进人才流动。

人才集聚有利于构建开放包容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人才集聚发展实施方案。

1.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更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2.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国际国内优秀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宜居性,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4. 加强人才政策支持。

制定更加灵活和便利的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政策支持。

5. 构建人才交流平台。

建立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推动人才的互动和融合。

四、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实施方案的落实。

2. 完善政策法规。

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实施方案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3. 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实施方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社会各界对人才集聚发展的认知和支持。

4. 加强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五、结语。

人才集聚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铁路局关于印发《“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国家铁路局关于印发《“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国家铁路局关于印发《“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铁路局•【公布日期】2021.12.14•【文号】国铁科法〔2021〕45号•【施行日期】2021.12.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铁路正文国家铁路局关于印发《“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铁科法〔2021〕45号各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十四五”时期铁路科技创新工作,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支撑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建设,国家铁路局组织编制了《“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铁路局2021年12月14日“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铁路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行领域。

铁路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铁路发展的第一动力。

为持续推进铁路科技创新,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支撑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划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关键技术自主攻关和产业化应用,铁路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中国铁路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成功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形成涵盖时速160~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的动车组产品谱系,京张高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商业运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智能铁路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发布中国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架构1.0版;系统掌握高原、高寒、大江大河、艰险山区等复杂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速铁路和不同轴重等级重载铁路的建造技术;掌握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和重载铁路运输组织集约化精细化技术,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铁路标准化工作全面发展;打造产学研用相互融合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铁路科技国际交流合作,中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金颖农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创新“硅谷”_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颖农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创新“硅谷”_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颖农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创新“硅谷”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广东金颖农业科技孵化有限公司金颖农科(华南A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全资建设的专门从事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的专业孵化载体。

依托省农科院科技资源优势,通过人才集聚、要素集约、产业集成,构建了集“科技企业孵化、关键技术研发、科技人才创业、成果技术转化”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农业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全面专业的孵化和加速服务。

经过5年建设发展,金颖农科先后获得国家级星创天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中国生产力促进(服务贡献)奖、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州市标杆科技企业孵化器、广州市优秀科技金融工作站、“天河优创”领航孵化器等40余项荣誉或资质认定,形成了“要素融合、协同创新、全链孵化、辐射带动”的企业孵化服务模式,打通了“科技—企业—产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融合发展通道,构建了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培育的全要素、全链条农业产业创新集群,打造形成华南现代农业创新硅谷(华南A谷),有效地激发了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提高了科技成果在农业企业和产业转化中的应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要素融合:集聚创新要素 助力企业成长培育、孵化小微(初创)企业和种子项目是孵化器的重要功能。

为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企业(项目)孵化成功率,让创业者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金颖农科在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场地之外,还依托省农科院优势科技资源,整合集聚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构建了集政策、科技、金融、人才、产业“五位一体”的企业孵化加速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一是建立健全孵化服务管理体系。

出台“华南A谷五策十条”惠企支农政策措施,对开展创新型研发活动的企业给予费用补贴,鼓励入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引进高端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其中,广东红火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天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0余家入驻企业通过参与年度“A谷之星”评选获得奖补,有力激发了广东金颖农业科技孵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颖农科”)作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全资建设的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致力于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已初步形成农业科技创新“一盘棋”格局和农业产业“一条链”孵化模式,为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和广东省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提供了创新创业孵化实践经验。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务员读本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务员读本2
D应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定期实践锻炼。
正确答案: B
15.
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需要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其中“指挥棒”指的是( )。[2分]
A经费
B福利
C评价
D发展
正确答案: C
16.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应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下列措施正确是( )。[2分]
A所有、使用和占有权
B使用、占有和收益权
C使用、处置和收益权
D所有、占有和收益权
正确答案: C
10.
科技创新能从本源上激发内生动力,而( )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效的资金平台。[2分]
A文化创新
B金融创新
C体制创新
D商业模式创新
正确答案: B
B客观
C主观
D政策
正确答案: A
28.
科技成果一般可以分为( )类。[2分]
A三
B两
C四
D五
正确答案: B
29.
应完善对项目创新性的评价标准,对基础研究全面引入( ),评价重点从成果数量转向成果质量和原创价值。[2分]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务员读本(共60题,共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
1.
( )一般是科技企业的核心技术被取代,或由于经营不善导致市场份额萎缩。[2分]
A初创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正确答案: D
2.
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 )现有施教机构,建设一批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2分]
12.
以下不属于创新微观层面分类的是( )。[2分]

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方案

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方案

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切。

而人才集聚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对于提升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和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方案,对于促进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建立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2. 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4. 加强人才交流合作,促进人才资源共享和互补。

三、实施策略。

1.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人才引进的灵活性和针对性;2.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科研项目和创新团队,吸引高端人才参与科研项目;3. 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 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来华工作和合作,促进人才资源共享和互补。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人才政策文件,明确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措施;2. 组织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人才需求结构和特点,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依据;3.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科研平台,提高科研创新能力;4.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企业的合作,开展人才交流和合作活动,拓展人才引进渠道。

五、实施效果。

1. 人才集聚效果明显,高端人才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2. 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3. 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明显提高,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4. 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才资源共享和互补效果显著。

六、总结。

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才能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提升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为地区的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湖北省种子条例

湖北省种子条例

湖北省种子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5.29•【字号】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45号•【施行日期】2024.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三百四十五号)《湖北省种子条例》已由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24年5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5月29日湖北省种子条例(2024年5月29日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第三章育种创新第四章品种管理第五章种子生产经营第六章监督与保障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加强种业科学技术研究,激励育种创新,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种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推进种业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创新、品种管理、种子生产经营以及监督、保障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种子工作的领导,制定并组织实施种业发展规划,完善种业发展激励机制,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协调解决种业发展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扶持种业发展措施,建立完善良种选育、繁殖和推广体系,发展优势特色品种,加强种子市场监督管理,保障、促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健全种子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种子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专门人员开展种子管理与服务相关工作。

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模式与政策需求分析

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模式与政策需求分析

流 动 ( 者 的 差 异 以档 案 关 系 的迁 入 与 否 为 划 分标 准 ) 。具 体 情 两
况如 下 图所 示 :

分 为老 、 中 、青三 种类 型 。 不 同来 源 、 不 同层 次 以及 不 同年 龄 阶 段 的科 技 人 才 ,所追 求 的价 值 取 向和 人 生 目标有 所 不 同 ;不 同来 源 、 不 同层 次 以及处 于 不 同发 展 阶段 的科 技 人才 ,在 进 行职 业 选 择 时所 看 重 的 因 素 亦不 尽相同。 4 新 时期 推动 科技 人 才 向企业 集 聚的 必要 性 . 提 高 中 国企 业 技术 创 新 能 力 ,推 动 企 业 逐 步走 向产 业 链 的 中 高 端 位 置 , “ 业 必 须要 回归 到 基本 面 ,通 过 持续 的创 新 、精 细 企 化 的经 营管 理 以及 高 效 的人 力 资源 来 获 得发 展 。 ” 而这 一 切 的 关 键 ,则 在于 企 业 科 技人 才 素 质 的 提 高 。科 技 人才 的重 要 性 使其 成 为 全球 化 过 程 中 一 个企 业 、一 个 地 区乃 至 一个 国家 制 胜 的 核 心 战 略 资源 。在 新 时 期 下 ,推 动 科 技 人才 向企 业集 聚具 有 一 定 的必 要 性 。推 动 科 技 人 才 向企 业 集 聚 , 是提 升 企 业技 术 创 新 能 力 、确 立 企 业创 新 主 体 地 位 、推 进 地 区产 业 结 构 调 整和 优 化 升 级 、 促进 地 区企 业 国 际化发 展 以及提 高 企业 社会 地位 及社 会影 响 力 的需要 。 二 、科 技 人才 向企 业集 聚模 式 、特 点 与政策 需 求分 析 在 市 场 经 济条 件 下 ,科 技人 才 会 遵 循 着 市场 规 律 形 成 人才 的 流 动 , 当科 技 人才 的流 动 在 空 间上 集 中并 达到 一 定 规 模 时 ,就 会

江苏省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与对策

江苏省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与对策
资企业,民营企业更容易面临资金压力,尤其是初创
期的企业。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将有
限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环节,而忽视了人才的培养和
激励。 由于民营企业在外部融资上相对困难,也限制
了企业在人才激励上的投入。
3. 4 民营企业不太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一
理的情况,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较为
人才的吸引力仍有待提高。 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
缺乏,而基层工作人员较多。 缺乏高级管理会导致企
相比,民营企业在人才激励方面存在不足。 由于民营
业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下降,无法有效地制定并实
企业在创新能力、薪酬待遇、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国有
施战略规划,进而无法适应市场变化和应对激烈的竞
调查显示,江苏省的高校数量众多,但存在着严
重的人才供需失衡现象。 许多高校跟不上市场需求,
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符合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 传
统的教育体系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
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民营企业更加注重
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解决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
第 31 期
2023 年 11 月
江苏科技信息
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o. 31
November,2023
江苏省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与对策
闵 雪,吴 瑶
(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2)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如何优化江苏省民营企业人才环境,探讨提高人才吸引力和留住人才的方法及策
企业存在 差 距, 导 致 高 学 历、 高 技 能 人 才 更 愿 意 选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意见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意见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8.12•【字号】晋发[2004]23号•【施行日期】2004.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意见(晋发[2004]23号2004年8月12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犤2003犦1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全省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提出如下意见:一、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1)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

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对于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但我省的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整体环境和氛围还未形成。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忧患意识,切实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长远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2)明确人才强省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就是要把人才作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把握人才竞争的主动权,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提升我省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把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围绕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检验人才工作的实际成效;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坚决克服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健康成长,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3支队伍为主体,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发人才资源;坚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立足当前实际,适应发展需要,着眼于国际化趋势,积极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作者:暂无来源:《华东科技》 2016年第5期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通过深化改革,到2020年,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管理体制更加科学高效,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更加浓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政策法律体系和社会环境。

现将《意见》中关于人才发展的内容进行了摘编。

三、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八)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

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九)改进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方式。

构建科学、技术、工程专家协同创新机制。

建立统一的人才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平台,推动人才工程项目与各类科研、基地计划相衔接。

加大对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领域、企业急需紧缺人才支持力度。

(十)完善符合人才创新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进一步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探索实行充分体现人才创新价值和特点的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十二)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六、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二十)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出台职务发明条例。

研究制定商业模式、文化创意等创新成果保护办法。

建立创新人才维权援助机制。

建立人才引进使用中的知识产权鉴定机制,防控知识产权风险等。

(二十一)加大对创新人才激励力度。

赋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权,除事关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审批或备案。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渭南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渭南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渭南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9.05•【字号】渭规〔2022〕013-市政办008•【施行日期】2022.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渭南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华山景区管委会,庄里试验区:《渭南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9月5日渭南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方案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陕政办发〔2022〕9号),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实现规模倍增,加力加速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强化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牵引,以培育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科技人才密集、能够形成核心技术产品的科技型企业为导向,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企业为路径,多措并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一批上市企业,努力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科技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态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二、总体目标到2024年底,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中的规模以上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

即: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6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120家。

人才引育集聚工程实施方案

人才引育集聚工程实施方案

人才引育集聚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当前,人才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在全球经济格局下,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我国在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上面临巨大挑战,急需大量高层次人才支撑国家战略需求。

然而,我国在人才引进、培养和留住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引进流程繁琐、难以留住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制定一项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育集聚工程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1. 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来我国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

2. 培养优秀人才: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3. 留住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留在我国从事研究和工作。

4. 集聚人才:构建人才集聚平台,促进人才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人才密集区域。

三、工程实施方案1. 引进高层次人才(1)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简化人才引进手续,明确高层次人才来华可享受的政策和待遇,吸引国际人才来华工作。

(2)建立人才引进数据库。

建立全国人才引进信息库,完善高级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和各类人才引进项目申报程序。

(3)加强相关宣传。

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宣传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扶持政策,提高人才引进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 培养优秀人才(1)改革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2)提高教师和导师队伍水平。

加大对高校教师和科研骨干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3. 留住人才(1)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人才奖励与薪酬挂钩机制,提高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2)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优秀人才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条件,提升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3)提供发展空间和机会。

松北区人才交流计划

松北区人才交流计划

松北区人才交流计划一、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产学研合作,重视企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

1.建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载体,重点推动建设100个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帮助企业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培养基地将依托进站院士、专家,结合解决建站企业的实际技术创新难题和重大产学研项目,与院士专家团队、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重点选拔、培养1000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使之成为企业研发团队的核心人员和企业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

(计财部、科技咨询中心)2.建立一线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依托企业科协组织,重点推动建设1000个一线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与科技部合作,深入实施创新方法培训工作。

通过在企业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及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促进科技人员将自身价值和企业发展相结合,营造群众性的创新氛围,培养50000名一线工程创新工程师、知识产权工程师。

(计财部、学会部、科技咨询中心)3.积极支持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和企业科协组织参与对企业工程师的评审工作,为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师认证认可制度打好基础。

(计财部、学会部、科技咨询中心)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健全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权责明确、评价科学、创新引导的科技管理制度,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

4.继续办好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等重要奖项,重点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培育成为面向全体科技工作者、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品牌奖项。

加强对获奖者的宣传,编印中国科协科技奖项简介系列丛书。

(组人部、办公厅、调宣部、学会服务中心)5.鼓励和支持全国学会发挥学术权威性和公信力,以创新与质量为导向,分类开展人才评价标准、方法及成效研究。

关于加快数字经济人才集聚培养的建议

关于加快数字经济人才集聚培养的建议

关于加快数字经济人才集聚培养的建议一、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投入在加快数字经济人才集聚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增加对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投入,包括增加财政投入、企业投入和社会投入等。

政府应加大对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金支持,提高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快数字经济人才集聚培养,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

三、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及时调整培养方向和内容,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养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保障,要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可以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师资培训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五、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数字经济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的特点,要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人才。

六、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评价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效果,需要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和指标,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为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养需要有一定的实践基地来支持,要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等方式,提供学生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对策研究浙江科技厅

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对策研究浙江科技厅

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对策研究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寿剑刚赵新龙吴正光叶杭玲刘信郑亚莉夏昶祺夏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工作存在“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科技评价机制不合理、人才发展机制不完善”等“四个不”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表现在科技资源特别是优质科技资源尚还没有形成向企业集聚的态势。

因此,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是破解“四个不”问题的根结所在,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心任务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一)基本判断基本判断是目前优质科技资源尚没有形成向企业明显集聚的态势。

这一判断是基于:1. 企业尚未形成创新的主体。

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确立了,自觉就会形成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态势,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就形成了,创新型省份也自然就形成了。

2. 科技人力资源布局主要分布在政府及周围,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

企业目前尚还缺乏承载高端科技人才的有效载体。

3. 企业技术的外部依赖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从研发经费的执行和来源看,2011 年我省613 亿元R&D 经费,来源于企业的539 亿元,占88% ,由企业执行的为502 亿元,占82% ,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执行存在明显的“倒挂” ,表明企业研发活动存在外部依赖。

2010 年美国企业的研发经费,61.6% 来源于企业,70.3%由企业来执行。

我省企业研发经费的这种来源与执行倒挂的态势,可以作为衡量科技资源是否自觉向企业集聚重要统计依据。

(二)进步明显从发展看,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创新资源在向企业集聚,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明显得到提高,企业的主体地位在逐步确立起来。

1. 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壮大。

到2011 年,我省企业科技活动人员43 万人,企业R&D 人员22 万人年,较2005 年分别增长118.9% 和255.3% ,年均增长13.9% 和23.5% 。

人才集聚分析方案

人才集聚分析方案

人才集聚分析方案一、背景介绍作为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国家,中国一直面临着人才流失与人才短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级政府、高校和企业都在采取措施,努力集聚和留住人才。

然而,只有对人才集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从而达到最优效果。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项针对人才集聚的分析方案。

二、人才集聚分析的重要性人才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各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竞争更多的优秀人才。

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人才集聚分析方案,无法了解本地区人才的培养情况、招引情况、流失情况等关键信息。

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投资计划时,也会存在盲目性,难以精准地解决人才的短缺问题。

因此,通过人才集聚的数据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分布特征、背景特征、职业特征等方面,进而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人才招引提供科学依据。

三、人才集聚分析方案人才集聚分析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数据采集为了完成分析任务,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

人才集聚数据的来源可以有多个,比如高校毕业生信息、各类人才招聘网站上的招聘信息、人才流动数据、住房公积金、社保公积金等等。

可以通过现有的人才招聘平台、自建爬虫程序、关键词搜索等方式获取。

2. 数据清洗在数据采集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将无法使用的数据进行删除、处理,如空值、重复数据、异常数据等。

3. 数据分析在清洗数据后,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如通过数据可视化的形式分析人才的职称分布、学历分布、所在城市分布、流失比例等,同时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去探寻人才集聚的内在规律,比如研究人才流动和人才招聘中的热门职位、需求部门等等。

4. 数据应用对于分析结果,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具体科学的招才用才政策,同时可以为企业人才招聘、人才培养、城市规划等做出有利的决策和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模式与政策需求分析【摘要】现代市场经济中,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而科技人才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在企业科技人才存有量不能满足企业现实需求的情况下,存在着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必要性。

本研究通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深入剖析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典型模式及在这些集聚模式中所需的政策支持,以期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为政府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政策依据与支持。

【关键词】科技人才;企业;集聚模式;政策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发展环境的明显改善和企业科技人才待遇的逐年提高,企业的科技人才吸引力较以往有所增强。

但就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科技人才存有量和质量并不能满足企业国际竞争化发展的现实需求。

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缺乏不仅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迅速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是我国在全球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探索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的模式、特点与政策需求,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解决企业在吸纳科技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乃至区域发展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人才的概念、特征与分类1.对科技人才的界定科技人才是指有知识、有能力,并进行创造性科学技术活动,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者,包括在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科学技术服务与管理、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的科技活动人员。

2.科技人才的特征科技人才是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特殊群体,对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般说来,科技人才都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良好的知识基础或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强烈的成就欲望以及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

3.科技人才的分类根据来源的不同,科技人才可分为来自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等类型。

根据科技人才流向的不同,科技人才又可分为由地方间的流动以及国内外的流动等类型。

根据科技人才水平高低及成就大小的不同,科技人才又可分为高层次科技人才与普通科技人才。

根据科技人才年龄阶段的不同,科技人才又可分为老、中、青三种类型。

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科技人才,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有所不同;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以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人才,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所看重的因素亦不尽相同。

4.新时期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必要性提高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逐步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位置,“企业必须要回归到基本面,通过持续的创新、精细化的经营管理以及高效的人力资源来获得发展。

”.而这一切的关键,则在于企业科技人才素质的提高。

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全球化过程中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制胜的核心战略资源。

在新时期下,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地区企业国际化发展以及提高企业社会地位及社会影响力的需要。

二、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模式、特点与政策需求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人才会遵循着市场规律形成人才的流动,当科技人才的流动在空间上集中并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出现科技人才的集聚现象。

科技人才集聚现象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合力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资源禀赋、人才环境、科研环境、收入因素等.。

厘清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过程中的模式特点与政策需求,这是促进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重要前提。

不同类型的企业,比如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科技人才集聚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另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比如处于初创期的中小型企业与已发展成型的大中型企业,在科技人才集聚模式上也有所不同。

根据科技人才来源的不同,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有几种途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企业间的科技人才流动及高校学生(包括毕业生)向企业的人才集聚。

根据科技人才流动方式的不同,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可分为柔性流动和实质流动(两者的差异以档案关系的迁入与否为划分标准)。

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如图所示,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途径1是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向企业方向发生的流动,包括实质流动(以实线表示)和柔性流动(以虚线表示)两种方式。

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创业或者辞职到企业任职,这属于科技人才从高校、科研院所向企业发生的实质性流动。

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以兼职、科技特派员等柔性方式为企业服务的,则属于人才柔性流动的范畴。

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途径2是指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时选择去企业任职(实质流动),或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兼职或做毕业论文等形式为企业研发服务(柔性流动)。

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途径3是指企业间的科技人才流动,这既可指科技人才从一家企业辞职到另一家企业就职(实质流动),也指科技人才在不同企业间的兼职(柔性流动)。

不同的人才集聚途径有着不同的集聚方式及特点,具体情况如表1:表1 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途径与特点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途径方式具体模式途径1(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企业)实质流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创业或者辞职到企业任职柔性流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以兼职、科技特派员等柔性方式为企业服务途径2(高校学生→企业)实质流动毕业生就业选择时选择去企业任职柔性流动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兼职或做毕业论文等形式为企业研发服务途径3(企业科技人才→企业)实质流动科技人才从一家企业辞职到另一家企业就职柔性流动科技人才在不同企业间的兼职根据企业吸引科技人才途径和方式的不同,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典型模式大致可以分为科技人才创业模式、企业筑巢引凤模式、企业柔性引智模式、政府派送智囊模式以及政府搭台引才模式,每种模式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及政策需求。

(一)科技人才创业模式科技人才创业模式,是科技人才主动向企业集聚的一种企业人才集聚模式。

在北京地区,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于高校或科研院所拥有核心技术科技人才的下海创业,例如,百度公司、联想公司、汉王公司的创立,就属于科技人才通过创业向企业集聚的典型模式。

调研结果显示,科技人才以创业方式向企业集聚所需的条件是:科技人才自主开发出某种新产品或拥有核心技术,且这个核心技术能产业化;科技人才拥有创业资金;社会创业环境较好。

鉴于此,扶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可从搭建技术产业化平台和优化创业环境这两方面入手,并在创业资金及税收方面给科技人才以一定的支持。

此外,鉴于初创期的创新型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使得这些企业的科技人才吸引力较差,因此,处于这一时期的企业在招揽科技人才时,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二)企业筑巢引凤模式企业筑巢引凤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设置企业研究中心或建立重点实验室,以研发环境的改善为企业招揽科技人才;也指通过提高科技人才待遇、通过“重金”为企业引才。

以联想吸引研发人才的手段为例,联想集团特别强调通过企业研发环境的改善、为科研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和高待遇等手段来增强企业自身的人才吸引力。

另外,有的企业通过特有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以自身的“魅力”来招揽科技人才。

企业筑巢引凤需要企业不断关注科技人才的需求(不但包括科技人才的物质需求,也包括科技人才的发展需求),为满足科技人才的需求而打造企业吸引科技人才的软硬件条件。

企业筑巢引凤模式之一:企业通过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的设置改善研发环境。

企业研究院或者企业研究中心的设置是企业招揽科技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

例如,联想、方正、春兰等国内很多大型企业都设立了企业研究中心或研究院,通过研发中心或研究院的设置为企业引入高层次人才。

企业筑巢引凤模式之二:通过高待遇为企业招揽科技人才,这也属于企业筑巢引凤的一种人才引进模式。

调研结果显示,企业筑巢引凤模式这种人才引进模式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说,企业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资本和能力设立研发中心以及申报重点实验室;企业已发展到一定阶段,能为所需要的紧缺人才提供“重金”。

另外,企业筑巢引凤模式需要政府在改善企业研发环境和引才环境等方面给以支持,比如说在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以及申报重点实验室时给以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在招揽紧缺急需科技人才时,需要政府提供信息资源以及给予一定的补助。

(三)企业柔性引智模式企业柔性引智模式,是指企业通过人才租赁、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或到高校设立企业研究院的方式为企业柔性引入所需要的科技人才,企业亦可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的方式实现柔性引智。

在柔性引智期间,用人企业与被聘请人员之间不发生人事隶属关系。

这既降低了企业科技人才使用成本,也可以充分利用北京地区、尤其是中央在京高校和研究院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并使中小型企业吸收和引入高层次科技人才成为可能。

企业柔性引智模式一:中小型企业到大型企业租赁技术顾问、高级技工,或者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租赁项目完成人以及聘请专家和顾问。

另外,企业也可将研发项目外包出去,以柔性聘用这一柔性使用人才的方式,长期租赁或短期租赁科技人才为企业研发服务。

此外,企业柔性引智模式还包括国内企业到国外去聘请专家为企业研发和技术进步服务。

企业柔性引智模式二:企业通过在高校设立企业研究院,积极开展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与技术信息交流。

这种柔性引智的模式既可以有效利用北京地区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又可促使北京地区高校科技人才关注企业的最新技术需求。

企业柔性引智模式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置是企业柔性引智的一种有效模式。

此外,企业与高校通过共建的方式联合培养工程硕士,这一方面能解决企业的技术需求,也能为企业提供科技人才后备军。

企业柔性引智模式四: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在企业设立实验室是企业柔性引智的一种模式。

企业柔性引智模式五:企业到国外设立研发中心或者设计室,这也是企业以柔性引智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一种模式。

企业柔性引智模式打破了国界、地域、户籍、身份、档案和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过程中存在的刚性制约,在不改变科技人才与原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科技人才无档案和工资关系的后顾之忧,因此,这种人才引入模式可以广开科技人才招揽渠道,促进科技人才柔性为企业服务。

企业柔性引智模式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和实验室资源优势,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之间的人力资源共享,也可以增强研究院与企业之间的人员和技术方面的信息交流,并可以为企业节约用人成本和人事管理负担,突破人事编制限额对人才流动的束缚,尤其是解决了中小企业的引才难问题。

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企业引才方式是一种灵活弹性的用人机制。

(四)政府搭台引才模式政府搭台引才模式,是指政府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引导为企业吸纳科技人才搭建平台或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