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 实施方案(同名26978)
学校班班通实施方案
学校班班通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实施“班班通”项目。
本项目旨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现代化发展。
二、实施内容硬件设备:采购一批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触摸式一体机、投影仪、音响等,确保每个班级配备齐全。
软件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包括课件、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满足教学需求。
教师培训:针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班级管理:建立班级管理平台,实现学生信息、课程安排等班级事务的信息化管理。
三、实施步骤需求调研:对全校师生进行需求调研,了解师生对班班通项目的期望和建议。
制定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包括硬件配置、软件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等内容。
预算编制:根据实施方案编制项目预算,报学校审批。
采购与安装:按照预算进行设备采购和安装,确保设备质量。
资源建设:建立教学资源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验收与评估: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与评估,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后期维护: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正常运行。
四、预期成果提升教学质量:通过班班通项目的实施,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促进教育公平:通过班班通项目,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减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建立班级管理平台,实现学生信息和班级事务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培养现代化人才:通过班班通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实施团队项目实施团队由校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及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职责分工如下: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网络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网络教研工作实施方案一、实施目标网络教研工作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构建一个互动、开放、共享的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便捷的教研服务;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成长与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实施内容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实施:建设网络教研平台我们将搭建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教研平台,包括课程管理、在线研讨、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等功能模块。
平台将支持多种终端接入方式,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教研活动。
开展在线研讨活动我们将定期组织在线研讨活动,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活动形式包括主题研讨、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参与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分享优质教学资源我们将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习题、视频等,上传至网络教研平台供教师们下载、分享。
同时鼓励教师上传自己的优秀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我们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在线课程设计等,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实施步骤需求调研:在实施初期,进行网络教研需求调研,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为实施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平台搭建:根据需求调研结果,进行网络教研平台的规划、设计与搭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网络教研工作的宣传推广,提高教师对网络教研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活动组织:根据教师需求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在线研讨、主题研讨等活动;资源建设: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共同建设资源库;培训提升: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开展分层次、分需求的培训活动;效果评估:对网络教研工作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和优化实施方案。
《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实践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实践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含义与提出的背景(一)课题的含义我们课题中提到“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是计算机和电子白板已广泛应用到====的各中小学。
“班班通”设备包含了计算机、实物投影、电子白板、超短焦投影和计算机网络等设备及白板软件。
计算机使人脑冲破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人脑的延伸和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电子白板应用与课堂教学是====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现已形成教学的基本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有步骤地提高基本技能。
一个轻松、愉快而又紧张有序的课堂教学环境会让你的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持之以恒,还须借助于“班班通”进行教学。
利用“班班通” 设备进行教学首先改变了几百年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
它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就总体而言,“班班通”设备不仅能替代一些传统教学的手段,而且能达到的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因此从“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的所表现出的特征来看,它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
但不是每一堂课都用到“班班通”设备,“班班通” 设备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始终只是一种进行的手段,不是目的,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求来确定是否使用它,怎样使用它,不能盲目崇拜和仿效。
结合语文、数学两大学科研究“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在当代(未来)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的优点有:1、有利于增加课堂信息量,既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有助于培养信息社会所要求的、具有高水平创新人才。
3、有利于资源共享,开阔视野,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二)提出的背景:1、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教育的现代化。
以“班班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
为此,教育的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教育思想,教育设备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教学的现代化。
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讲话稿正文
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讲话稿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现代化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各地中小学纷纷装备了“班班通”工程。
我校也于今年准备在学校的几个优秀班级里配备“班班通”设备,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所谓班班通,即学校的每个教学班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以投影机、电视机或电子交互白板等为终端显示的设备,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校园局域网、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网和互联网相连。
中小学“班班通”强大功能,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突破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充分发掘和拓展“班班通”应有的功能,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
大多数中小学“班班通”的主要功能是辅助课堂教学,收效颇大,而中小学“班班通”的主要功能也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班班通”的使用,促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率提高。
“班班通”的开通,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普及,而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已经开通了“班班通”的学校学生反映使用“班班通”上课,不知不觉就学到了东西。
其次,班班通的使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必然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影响下,教师不能主动与学生交心;学生几乎都依赖于老师,这就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
如果建成了“班班通”以后,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创新性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随时可以上网了解这种信息、掌握各种知识。
这时,教师是知识拥有的权威者的信条正在受到冲击,“生不必不如师,师未必贤于生”的现实,促使教师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一方面,迫使自己奋起直追,不断充电;另一方面,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之中,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碰到疑难问题时,师生共同利用网络工具寻求解决。
班班通课题实施方案
《“班班通“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班班通”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班班通”技术,特别要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班班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多种认知途径,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创造了必要条件。
开展“班班通”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教师个别指导和教学过程调控,有利于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探究、分析、构建信息的学习能力。
二、目标要求本项研究旨在探索、总结“班班通”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形成可借鉴、可操作的整合模式,为我校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整合提供具有引领性的、容易接受的操作规程,为我校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新课改提供有效的方法。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探索“班班通”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创建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资源和软件。
提高参加研究教师的整合能力。
三、组织与领导(1)领导小组:组长:原振旭副组长:杜镇昌(2)实验小组课题组负责人:曲振伟课题组成员:徐敏、高秀娟、孙增辉、王守云、张永娟、李秋玲、刘伟伟、王建娟、张桂玲、谢芳、单蜀利、张立峰四、实施重点1、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更新教学手段。
目前学校拥有多媒体综合电化教室一间,移动多媒体二套,建有独立的校园教学网络,所有班级都配备全套的“班班通”设施,这些为教师探讨“班班通”与课程整合提供了硬件操作基础,长期以来传统使用的小黑板已被现代的教学手段所取代,老师通过逐步适应后,将沿着资料积累的方向发展,并逐步提高水平。
可自行设计制作一些好的CAI课件,以帮助演示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重点。
2、广泛发动群众,形成“整合”氛围由于“班班通”与课程整合需要学习许多信息技术,这无疑要增加老师们的负担,为了形成“整合”氛围,还应广泛发动。
班班通项目实施方案
班班通项目实施方案篇一:班班通项目实施方案一、班班通”的涵义班班通,是指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把优质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应用到全市中小学(特别是农远教工程项目的中小学)的每一间教室,加强日常教学应用,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内容主要包括:在教室内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联通到潍坊教育网,建设应用好共享优质多媒体教学资源库,配备教师人手一机,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培训,等等。
二、指导思想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战略,按照统筹规划、规范引领、典型带动、均衡发展的原则,以师生应用为本,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优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强化应用培训,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城乡优质资源共享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促进形成日常信息化课堂教学方式,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推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任务目标1年内实现100%的高中学校、75%的初中学校和50%的乡镇驻地以上小学实现班班通” 其中教室多媒体教学设施须配备计算机、投影机(包括大银幕或电子白板)或液晶电视(47 英寸以上)。
2、升级改造教育网,实现校校通全光纤接入方式(含所有中小学),扩大教育网骨干和互联网出口带宽,全面提升教育网速度,教育网、校园网建设管理达到市规范要求。
3、建立区域性(县市区和镇、街道)中小学课程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4、开展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每位教师具备搜索使用网络资源、制作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多媒体教学课时履盖率达到85%以上。
5、健全完善县(市区)、镇(街道)、学校三级技术保障队伍,确保班班通”工程日常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工作。
四、组织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
层层制定班班通”工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工程建设进行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
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激励机制和进度通报制度,加快推进班班通”工程发展。
班班通课题研究方案
综上所述,我校开展《“班班通”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既是信息化条件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办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信息装备效益,促进教育观念更新,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依据和课题研究理论的假设
本课题研究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为价值指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回归“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特别强调教育应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班班通”是指在每个班级及部分专用教室装备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媒体设备,使每个教室都能实现上网、演示课件和进行视频节目的播放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研究并开发各学科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新一代教学资源素材库;探索“班班通”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模式;探索并总结网络时代,如何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信息技能;培养和提高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能力。
班班通教研活动过程安排(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班班通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更好地推动班班通在我校的普及与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特举办本次班班通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班班通的认识,使其了解班班通的优势和特点。
2. 培养教师运用班班通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班班通教学水平。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四、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各教研组办公室五、活动内容1. 班班通知识培训(1)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4:00(2)地点:学校会议室(3)主讲人:信息技术专家(4)内容:班班通概述、班班通在教学中的应用、班班通软件操作等。
2. 班班通教学设计研讨会(1)时间:2022年10月20日(星期三)下午2:00-4:00(2)地点:各教研组办公室(3)参与人员: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4)内容:围绕班班通教学设计,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班班通课堂教学观摩活动(1)时间:2022年10月27日(星期五)上午8:00-11:30(2)地点:各年级教室(3)参与人员:全校教师(4)内容:由骨干教师进行班班通课堂教学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4. 班班通教学反思与交流(1)时间:2022年11月3日(星期三)下午2:00-4:00(2)地点:学校会议室(3)参与人员: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4)内容:针对班班通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师进行反思与交流,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5. 班班通教学案例评选活动(1)时间:2022年11月10日(星期五)下午2:00-4:00(2)地点:学校会议室(3)参与人员: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4)内容:评选出优秀班班通教学案例,进行展示和推广。
《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前言:本课题中“网络环境”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和其它丰富的教育资源库;班班通的涵义可下理解为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现状述评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刚起步,能实现网上开放和共享的数字化资源更少,相当部分资源不能适应课程改革需要,不能支持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
由于缺乏信息资源标准,各地教育资源建设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大量低水平重复开发工作带来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多是依据旧课本,按照旧的统一的物理教材开发的教学资源,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各地意识到教学资源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纷纷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
物理学科凭借其学科特点能更好地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二)选题意义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当代的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迅速的参与并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影响着课堂的各个方面,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但就目前情况,还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1、网络上物理教育资源还是较少,大多是试题,教案等文本及零散的多媒体素材。
2、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与网络资源建设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与新课程配套的资源更少。
3、网络教育资源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重复性、低水平开发资源现象严重,不但带来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资源的有效交流和共享。
4、网络教学资源缺少具体的实践环节,制约了资源的实用性。
(三)研究价值本课题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开发资源,开发的资源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实行动态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利用班班通开展教研活动(3篇)
第1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
班班通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新的平台。
本文将从班班通的特点、利用班班通开展教研活动的优势以及具体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参考。
一、班班通的特点班班通是指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班班通具有以下特点:1. 资源丰富:班班通汇集了大量的教育视频、课件、教案等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2. 形式多样:班班通支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互动性强:班班通支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提高了课堂氛围。
4. 易于操作:班班通操作简单,教师可以快速上手,无需额外学习专业软件。
二、利用班班通开展教研活动的优势1. 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班班通可以实时展示教研内容,让教师及时了解教研动态,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
2. 促进资源共享:班班通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让教师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3. 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班班通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4.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利用班班通开展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不断学习、反思,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三、利用班班通开展教研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1. 明确教研目标:在开展教研活动前,要明确教研目标,确保教研活动有的放矢。
2. 制定详细计划:根据教研目标,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包括教研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3. 利用班班通进行资源共享: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班班通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等,实现资源共享。
4. 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利用班班通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如在线讨论、视频会议等,让教师随时随地参与教研。
5. 组织线下教研活动:结合线上教研活动,组织线下教研活动,如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教学能力。
“班班通”网络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
情景下设问 寻找有用的的数学信息 (一)、目标导学、情景创设(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班班通”网络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内容摘要】“班班通”网络环境下四步教学模式设计根据小学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特点设计而成, 在教学中实践应用,简单易行,便于教学中推广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在“班班通”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班班通”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关键词】: 班班通 网络环境 课堂 教学 应用 高效“班班通”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根据小学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特点设计而成,在教学中实践应用,简单易行,便于教学中推广应用,四步教学四步指教学过程中的四个步骤:“目标导学,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达标检测,拓展再探;总结评价,迁移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在班班通环境下,充分发挥班班通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一、四步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学生 班班通资源1、出示教学四维目标 初步了解 课件呈现(目标教学作用:使学生知道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情感态度?)2、创设情景(课件或其它情景方式)(信息加工整理)(情景创设目的激发学生积极性,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3、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切合教学目标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问题 教师自主探究 总结评价 四维能力检测 达标检测 (四)、总结评价,迁移应用4、组织探究课件演示,解决探究难点巡 视 指 导 同 桌 探 究小组合作班级探究初步解决(多边互动,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指导,课件释疑。
)5、组织交流学生交流 借助班班通突破难点例题示范解释概念 创新思维 突出重点总结规律建立模型 方法多样化 呈现知识形成过程(经过学生交流,教师示范讲解,新知学习多元化,知识形成过程呈现媒体化。
班班通课题实施方案
《“班班通“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班班通”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班班通”技术,特别要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班班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多种认知途径,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创造了必要条件。
开展“班班通”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教师个别指导和教学过程调控,有利于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探究、分析、构建信息的学习能力。
二、目标要求本项研究旨在探索、总结“班班通”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形成可借鉴、可操作的整合模式,为我校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整合提供具有引领性的、容易接受的操作规程,为我校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新课改提供有效的方法。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探索“班班通”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创建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资源和软件。
提高参加研究教师的整合能力。
三、组织与领导(1)领导小组:组长:原振旭副组长:杜镇昌(2)实验小组课题组负责人:曲振伟课题组成员:徐敏、高秀娟、孙增辉、王守云、张永娟、李秋玲、刘伟伟、王建娟、张桂玲、谢芳、单蜀利、张立峰四、实施重点1、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更新教学手段。
目前学校拥有多媒体综合电化教室一间,移动多媒体二套,建有独立的校园教学网络,所有班级都配备全套的“班班通”设施,这些为教师探讨“班班通”与课程整合提供了硬件操作基础,长期以来传统使用的小黑板已被现代的教学手段所取代,老师通过逐步适应后,将沿着资料积累的方向发展,并逐步提高水平。
可自行设计制作一些好的CAI课件,以帮助演示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重点。
2、广泛发动群众,形成“整合”氛围由于“班班通”与课程整合需要学习许多信息技术,这无疑要增加老师们的负担,为了形成“整合”氛围,还应广泛发动。
班班通实施方案
班班通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在这一背景下,班班通作为一款专为教育行业打造的智能教学管理平台,为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沟通和管理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好评。
二、实施目标班班通实施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率,加强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教育行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支持。
三、实施内容1. 硬件设备准备:首先,学校需要购置必要的硬件设备,包括电脑、平板电脑、打印机等,以保证班班通平台的正常使用和管理。
2. 软件部署: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班班通版本,并进行相应的软件安装和配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3. 数据导入:学校需要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信息导入到班班通平台中,以便后续的管理和使用。
4. 培训和推广:学校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班班通的培训课程,提高其对平台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并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推广班班通的使用,鼓励教师、家长和学生积极参与。
四、实施步骤1. 硬件设备准备:学校应根据实际需求购置所需的硬件设备,并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2. 软件部署: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班班通版本,并进行软件的安装和配置工作。
3. 数据导入:学校应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信息导入到班班通平台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培训和推广:学校应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班班通的培训课程,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和推广班班通的使用。
五、实施效果评估1. 教学管理效率的提升:通过班班通平台,学校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包括课程安排、作业布置、考试成绩录入等,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2. 沟通效果的加强:班班通平台提供了多种沟通工具,包括消息推送、通知公告等,加强了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3. 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班班通的实施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学校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总结班班通作为一款智能教学管理平台,为学校、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沟通和管理工具,其实施方案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率,加强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课题班班通研究实施方案
“班班通”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研究》实施方案古宋一中课题组主持人:南志霞一、课题的提出面对全球信息化建设,为实现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2000年10月26日, 我国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年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至此,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我国基础教育网络建设历程中诞生了两项意义深远的工程,即“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
“校校通”工程和“农远工程”两大工程的实施,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为“班班通”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班班通”是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内容通到每个班级,并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备课、课堂教学、学习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之中。
“班班通”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也是最基础的“班班通”类型是使最基本数字资源以及展示设备进入每一个教室,即简易多媒体教室类型。
第二类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
第三类是普通的网络教室和移动网络教室,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室配置。
第二类是当前中小学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有关利用“班班通”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方法也林林种种,散见各种报刊杂志。
本课题组认为利用“班班通”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利用“班班通”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忽视教学应用模式的转变;教师信息素养的缺乏。
特别是如何利用“班班通”切实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少、慢、差”的语文教学弊病更值的探索研究。
所以本课题组提出“’班班通’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教学第一线实践“班班通”为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真正服务,最终全面提升中学语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 、努力促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于新课改的教研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掌握进行班班通环境下的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方法。
将网络、多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到各学科中去,使课堂教学达到“多元化、合作化、现代化”的理想境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利用班班通网络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利用班班通网络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自开始实施班班通工作以来,以基础教育资源网为中心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应用体系初步形成,班班通应用也初见成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常规应用,数字资源开始真正面向学生,走进课堂。
然而,在对我校全体教师教学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利用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具体情况如:(一)班班通使用认识上不到位;(二)班班通操作水平参次不齐;(三)班班通资源使用效益不理想。
虽然基础教育信息化从校校通发展到班班通,初步实现了班班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但是,如何利用“班班通”网络教学资源,如何利用“班班通”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利用“班班通”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对《利用“班班通”网络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拟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依据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如今,班班通作为信息技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如何利用班班通网络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有效途径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其意义主要表现在:(1)推动班班通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是推动教育的一个方面,只有稳步推动应用班班通教育教学技术在学校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才能使班班通教育教学技术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助推器;(2)让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3)创新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4)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教育现代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班班通”工程实施方案
“班班通”⼯程实施⽅案“班班通”⼯程实施⽅案为更⽅便的服务⼀线课堂教学,满⾜⽇益增长的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我校结合实际,抢抓机遇,适时推出了“班班通”⼯程,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班班通”⼯程是我校⼯作的重中之重,其核⼼为“四建”,即“建⽹、建库、建伍、建制”。
通过“班班通”⼯程的实施,努⼒构建⼀个班班相通、室室相连、⼈⽹合⼀的开放、⾼效的⽴体信息校园⽹;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个⾼⽔平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摸索出⼀套适应现代教育的机制;探索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法与信息技术相整合,让学⽣⾃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才的模式。
指导思想:以培养21世纪复合型⼈才为精神为指引,从整合资源上抓媒体使⽤,巩固优势,开拓创新,继续倡导“三不”、“四个⼆”,做到常规媒体、电教媒体、现代媒体并驾齐驱,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建⽹:我们计划从2009年10开始启动运作,实现全校班班多媒体教室动态联⽹,校园⽹建⽴后与校园⽹连在⼀起,最终实现校园办公⽹、计算机⽹合⼀的⽴体信息校园⽹。
⼆、建库:“班班通”⼯程应⽤中,我们计划采取“教师⾃制资源库”、“因特⽹共享资源”获取教育资源的模式。
⾸先在现有教育资源库⽆法满⾜学校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我们组织⾻⼲教师,着⼿开展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作。
计划开展各学科的资源库初步建设,实现部分学科的部分教学内容与资源成龙配套。
在学科资源库中,我们计划收集与这些学科教学有关的教案、论⽂、试卷、题库、课件、图⽂资源和视频资源等资源。
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将组织教师对这些资源根据现⾏教材重新进⾏甄别、分类,通过同步备课的形式提供给全校所有的教师,⽽且每位教师既能将资源存储在⾃⼰的移动硬盘中,也能将⾃⼰收集的资源上传到学校资源库中。
其次,在实施⾃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将尝试建⽴⾃主性学习资源库。
⾃主性学习资源库不同于普通的学科资源库,它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侧重于扩展知识⾯,侧重于学⽣,其使⽤者更多的应该是参加⾃主性学习的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同名26978)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界定1、本课题中“网络环境”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和其它丰富的教育资源库;班班通的涵义作如下理解: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2、本课题以学校为单位,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研究新课程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研制、开发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并建好锡山教育资源中心等问题,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优秀教学案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范例。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现状述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引起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
随着网络的繁荣,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迅速地参与并改变着全世界各地的教育教学,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
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因其具有资源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而成为21世纪的主流。
自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美国、加拿大在网络资源利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国内,全国已有近万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一些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已开始利用网络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整体而言,我国仍远未发挥网络课程的最大优势,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对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
(二)选题意义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当代的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迅速的参与并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影响着课堂的各个方面,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多任务。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是: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授课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理论的深刻变革。
(三)研究价值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学生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使教师的作用、学生的能力要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重新界定教师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而应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对各种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
2、对学生的价值。
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善于实践的人才。
这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何为素质教育?就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创新知识。
3、加强对网络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
全面深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作用:(1)在新形势下面向中学生,研究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和地位,革新课堂教学;(2)探索网络背景下的中学课堂教学的革新内容、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等。
努力构建一套切实可行并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中学网络教学模式。
(3)进一步分析网络教学过程中各组成成份(教师、学生、课件以及设备等)的地位、作用,如何完善改进等等。
总之,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学生将借助网络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一)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有效的学科课堂教学新模式。
2、提高教师素质。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
3、提升办学品位。
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更趋完善,形成特色;培养一批优秀教师,成为宣化县一流名校。
(二)研究内容1、网络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包括:(1)网络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2)学生如何有效运用网络资源,拓宽视野,提高素质;(3)教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更有效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益。
2、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和学习整合研究。
3、信息技术应用于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
4、信息技术装备和利用研究。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是:如果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改变传统教育的一些做法,创建更为完备的现代教育设施,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学及相关教学行为,就有可能构建出各学科网络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一)研究思路我们构想的网络环境下的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网上查阅、协作——课堂小结”几个环节,学科组依据各自学科的特点进行实验论证,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课题研究分两期,前期以实证性研究为主,后期以应用性研究为主,逐步形成系列成果。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搜集国内外信息技术开发运用的最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先进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另外,各学科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何方法为主,以何方法为辅,要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将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9月――到2011年3月,学习、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写作课题研究综述,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
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的意义和实践价值进行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设计阶段2011年3月――到2011年7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确立研究策略、方法和研究步骤,计划好研究的分课题和研究方向。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8月――到2012年1月,在各学科中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收集研究案例,分学科进行阶段成果的总结。
在学科教学中对选择、发现的有效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检验,调查、测量其有效性和对主体发展的价值。
完善相关的教学模式,对该研究进行理论探讨,撰写“网络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专著。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2年3月――到2012年9月,对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各学科研究成果,形成“基于网络学习社区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报告。
邀请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对成果进行鉴定。
五、预期成果及任务分工本课题总的预期成果除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和案例外,其任务分工为:六、课题组成员及前期相关成果:茹兴刚、张强、刘界平、李琴芳、赵越超、张鑫、刘霞、秦基酉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一)相关研究成果1、课题组成员参加2006―2009年参加宣化县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研究;(二)主要参考文献1、网络环境下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年第12期。
2、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9。
3、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浅探,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4、网络化环境下教育教学功能探讨,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01。
5、网络环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信息技术教育,2006、01。
1(三)主要参与人员(茹兴刚、张强、刘界平、李琴芳、赵越超、张鑫、刘霞、秦基酉)(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现有研究成果作为理论支持(1)创造性教学理论。
创造性教学理论认为要构造学生近距离、面对面的环境,以利于全员互动,使情感、形象、人际关系等学习要素得以充分的发挥效用;要尽量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和协作学习的时间。
重视发展“师——组”、“个——个”、“组——组”这样三种交往关系,以实现交往的全面性,在交往中构造新知识,体现相互作用的学习观,促进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和主动发展发“能量”和“能动性”。
(3)自我教育理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教育。
自我教育包括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学生相互的教育和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三个方面。
2、完善的研究基础将有力地保障课题的顺利推进(1)学校基础:我校是宣化县国办初中的学校之一,是张家口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我校将要建成10M校园网和国际互联网连通,两个多媒体教室和将建有四个多媒体教学平台并和校园网连通,具备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前提。
(2)学术保证: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都很高,从2003年开始,我们面向全县引进了大量的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更有一批著名本科学历的教师,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3)组织保证:成立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推荐人的课题组,构建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网络,举全校之力而为之,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实验者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
(4)制度保证:学校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提高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做保证,保证每一个子课题都能落到实处,每一个教师都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提高,保证每一个学科都能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3、时间保证我们在研究时间上将会得到充分保证。
学校的一切教研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业务学习、集体活动、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活动和教研组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充分利用。
4、经费保证学校将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课题负责人:茹兴刚宣化县第三中学20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