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09春学期《国际投资学》第十二章 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 课堂笔记
国际投资学重点章节复习总结
国际投资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3.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的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第二章1.内部化:是指厂商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构建由公司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使之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2.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依次经历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周期变化过程。
3.资本化率:是指使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K=C/I,这里K 为资本化率,C为资产价值,I为资产收益流量。
4.有效边界:是马科维茨证券组合可行集左上方边界的曲线,又称为效集或者有效组合,位于该边界上的证券组合与可行集内部的证券组合相比,在各种风险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水平下,提供最小风险。
5.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以无风险对冲概念为基础,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商品在内的新兴衍生金融市场的各种以市价变动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它已经成为金融研究成果中对金融市场实践最有影响的理论,不仅应用于金融交易实践,还广泛用于企业债务定价和企业投资决策分析。
第三章1.跨国公司:是具有全球性经营机构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至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2.价值链:是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联结总和。
国际投资学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投资学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第十二章国际投资与中国介绍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
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经历了兴起与渐进发展、缓慢渐进发展阶段(1979-1992)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1979年11月, 中日合资的“京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在国外开办的第 一家国外合资企业。 1985-1991年批准海外投资的企业数量分别为77 家、92家、124家、169家、119家、157家和207家 ,1992年达到355家。这个阶段,中国参与海外投资的 企业类型大幅度增加,投资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如三九集 团、小天鹅电器公司、TCL、海尔、华为等,先后走出国 门参与跨国经营。
(一)起步阶段(1979-1986)
外商投资主要来自港澳地区,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项目和宾馆、服务设施等第 三产业项目居多。大部分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以及其他沿海省市,内地吸收外 资则刚刚起步。
(二)稳步发展阶段(1987-1991)
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结构有较大改善,生产性项目及产品出口企业大幅度增加 ,外商投资的区域和行业有所扩大,台湾厂商开始对大陆投资并逐年增加。
(五)成熟稳定期(2001年至今) 1.2001年加入WTO。完善了相关法规体系,改 善了外资的法律环境 2.跨国公司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
跨国公司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提高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 位,将中国纳入其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 中心。近几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出现了新特点:加速进入中国, 全面推进中国市场战略,调整投资地域;提升中国的重要性,大幅 度增加投资;进行大规模、系列化、长期化投资;投资方式多样化 ;投资管理体制一体化;强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加快在华技术转 让步伐,开始自觉转让技术;对投资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等。 跨国公司在华的发展已经历了营销本地化阶段、制造本地化阶段 和投资管理本地化阶段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研发本地化阶段,今 后,将向经营管理中心本地化阶段发展。最终,跨国公司将在中国 建立起构成其全球网络的营销、制造、研发和经营管理等节点,实 现本地化与全球化的全面结合。
浙大09春学期《国际投资学》第五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关键词汇
浙大09春学期《国际投资学》第五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关键词汇第一篇:浙大09春学期《国际投资学》第五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关键词汇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浙大09春学期《国际投资学》第五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关键词汇1、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是指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商标及产品差别等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寡占是不完全竞争的主要形式。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的运行及其体系在功能或结构上的缺陷和失效。
3、内部化的交易成本内部化交易成本是指企业为克服外部市场的交易障碍而付出的代价。
4、贸易导向型投资由于进口国贸易障碍等因素的作用,使得继续扩大出口受到限制或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对外直接投资,这种投资称为贸易导向型投资。
5、反贸易导向型投资寡头垄断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在美国的新兴制造业特别是知识产品产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投资称为反贸易导向型投资。
6、生产要素导向型投资利用东道国廉价的生产要素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标。
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已经标准化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建立向本国或其它国家出口的生产基地,对生产者是极为有利的。
7、交叉投资导向型投资在发达国家之间应停止对东道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进行直接投资,而应当采取在产业内部相互直接投资。
也就是说要对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投资。
8、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其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
9、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是为了避免不完全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从而保持企业所拥有的优势。
10、净国际直接投资地位净国际直接投资地位是指一国的净国际直接投资地位是指该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减去引进国外直接投资总额。
第二篇:浙大09春学期《国际投资学》第五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拓展资源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浙大09春学期《国际投资学》第五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拓展资源三星的国际化之路三星曾一度是廉价货的代名词,三星也曾采取过分追求规模化的产量以谋求价格制胜的经营方式,在国际市场上没什么地位和影响力。
国际投资学国际投资概述课本精炼知识点总结含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1.名词解释国际投资:指以资本增值和生产力提高为目标的国际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国外进行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公用投资:一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
私人投资:私人或私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投资。
(主导地位)长期投资:一年以上的债权、股票以及实物资产被称为长期投资。
短期投资:一年以内的债权被称为短期投资。
产业安全:(宏观)一国制度安排能够导致较合理的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经济保持活力,在开放竞争中本国重要产业具有竞争力,多数产业能够生存并持续发展。
(中观)本国国民所控制的企业达到生存规模,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及较大的产业影响力,在开放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资本形成规模: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并达到一定规模。
国际直接投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国际间接投资:以购买外国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劵为内容,以实现货币增值为目标而进行的投资活动。
国际灵活投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双方就某一共同参加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业务达成协议,采取一些灵活方式进行的投资活动。
替代效应:本可以在母国本土进行的海外生产活动相联系的就业机会的丧失。
刺激效应:国际投资所导致的国内就业机会的增加。
2.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生产国际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投资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投资格局上形成了美国、日本和西欧三足鼎立的“大三角”投资格局,并且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成为了国际投资的主体;在投资方式上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而国际投资的行业分布转向了第三产业——服务业。
3.如何看待麦克杜格尔模式的基本理念?该模型认为国际间不存在限制资本流动的因素,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要素丰富的国家流向资本要素短缺的国家。
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前者的资本价格低于后者。
[经济学]国际投资每章节知识要点
第一章1.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选择)①能否有效地控制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②二者资本移动形式的复杂程度不同③投资者获取收益的具体形式不同④投资者投资风险的大小不同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规定:一个紧密结合的集体在其所投资的企业中拥有25%或更多的投资权,可以作为控制所有权的合理标准,一个外国投资者拥有东道国企业10%或更多的股份可以算作是国际直接投资。
或者一集体拥有此企业股份不足25%(或单一外国投资者不足10%)只要他对之家企业的经营管理拥有发言权,人可视之为国际直接投资3.当代国际投资的特征:国际投资领域呈现不完全竞争性、目的呈现多样性、主体呈现双重性、所使用的货币呈现多元化、环境呈现差异性、运行呈现曲折性、过程呈现更大风险性第二章1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简答)资源导向型投资、出口导向型投资、降低成本导向型投资、研究开发导向型投资、客服风险导向型投资、发挥潜在优势导向型投资2跨国公司:由母公司及其国外子公司构成的股份有限企业或非股份有限企业。
3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度量指标:(选择)跨国经营指数、网络分布指数、外向程度比率、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国内外比率、外销比率4跨国公司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的母公司、跨国公司的分公司、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避税地公司5跨国公司全球性组织结构:职能总部、产品线总部、地区总部、矩阵结构第三章1完善垄断优势论三个学者的主要观点:(选择)约翰逊——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来自企业对知识产权资产使用的控制,知识资本在公司内部的转移是直接投资过程的关键,知识的生产成本是成本最高的资本,而且其边际成本很低。
凯夫斯——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在于产品的差异性,即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是产品发生异质的能力。
尼克博克——战后美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由寡占行业少数几家寡占公司在同一时期进行的,这种结构或市场,每一个大企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家公司的行为都会影响其他几家大企业,因此具有相互依赖性,目的在于地抵消竞争对手率先行动所带来的优势和给自己带来的风险,以保持彼此的力量均衡。
国际投资学重点章节复习总结
国际投资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臵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3.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的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第二章1.内部化:是指厂商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构建由公司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使之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2.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依次经历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周期变化过程。
3.资本化率:是指使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K=C/I,这里K为资本化率,C为资产价值,I为资产收益流量。
4.有效边界:是马科维茨证券组合可行集左上方边界的曲线,又称为效集或者有效组合,位于该边界上的证券组合与可行集内部的证券组合相比,在各种风险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水平下,提供最小风险。
5.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以无风险对冲概念为基础,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商品在内的新兴衍生金融市场的各种以市价变动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它已经成为金融研究成果中对金融市场实践最有影响的理论,不仅应用于金融交易实践,还广泛用于企业债务定价和企业投资决策分析。
第三章1.跨国公司:是具有全球性经营机构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至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2.价值链:是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联结总和。
国际投资学作业答案.
《国际投资学》作业集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一、名词解释1。
国际投资是各国官方机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等投资主体将其所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流动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经营得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2. 跨国公司是指依赖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活动的大型企业。
3。
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二、简答题1. 国际投资的主要特点第一,投资主体单一化;第二,投资环境多样化;第三投资目标多元化;第四,投资运行复杂化。
2.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比较有哪些特点?第一,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化,这是跨国公司的最基本特征;第二,实行全球性战略;第三,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
三、论述题1. 书 P35论述题第一题试述跨国公司近年来在中国的投资状况及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 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保持下去。
跨国公司研发投入明显增加, 跨国公司投资更倾向于独资方式, 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低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等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名词解释1. 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业。
2. 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3. 区位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上具有的选择优势二、简答题1. 简述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理论主要是回答一家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什么能够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的竞争,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
海默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这种垄断优势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与组织技能及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一类是由于企业规模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2。
国际生产折中论的主要内容对外投资主要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个基本因素决定的。
国际投资学重点章节复习总结
国际投资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 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 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3. 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的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第二章1. 内部化:是指厂商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构建由公司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使之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2.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依次经历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周期变化过程。
3. 资本化率:是指使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K=C/I,这里K 为资本化率,C为资产价值,I为资产收益流量。
4. 有效边界:是马科维茨证券组合可行集左上方边界的曲线,又称为效集或者有效组合,位于该边界上的证券组合与可行集内部的证券组合相比,在各种风险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水平下,提供最小风险。
5.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以无风险对冲概念为基础,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商品在内的新兴衍生金融市场的各种以市价变动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它已经成为金融研究成果中对金融市场实践最有影响的理论,不仅应用于金融交易实践,还广泛用于企业债务定价和企业投资决策分析。
第三章1. 跨国公司:是具有全球性经营机构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至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2. 价值链:是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联结总和。
浙大09春学期《国际投资学》第七章 国际投资环境中的基本因素 课堂笔记
浙大09春学期《国际投资学》第七章国际投资环境中的基本因素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对于国际投资环境中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基础设施因素、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自然地理因素要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知识点整理:一、国际投资环境中的政治因素(一)国际投资中的政治因素分析1、政治体制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画的制度,特别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的制度,是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政治因素形成的基础。
2、执政者治理国家的能力及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3、政局稳定性与政策连续性政局稳定性与政策连续性是决定和衡量东道国政治环境优劣的实质因素,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体制的健全和完善程度,以及政府能力和办事效率。
4、东道国与国外的政治关系因素(二)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政治风险1、定义:政治风险,是指由干东道国发生政治事件,或该国与其它某一国家或多个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发生变化而给外商的生产经营业务及财产带来重大影响的可能性。
2、内容:(1)东道国政府的国有化政策;(2)东道国政府对外资采取的各种非歧视性和歧视性措施。
二、国际投资环境中的经济因素(一)经济因素分析1、国内经济因素、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潜力;(2)经济稳定性;(3)市场环境。
2、国外经济因素(1)国际收支状况(2)国际贸易状况(3)国际金融状况(4)对外资的优惠(二)国际直接投资环境中的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及其对外资的影响(1)投资国与东道国经济体制的近似度;(2)东道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度。
2、发展中国家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三)国际投资环境中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经济技术开发能力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人们有效利用各种人力和物质资源来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各种有用的商品及劳务的能力。
2、人民的生活质量3、经济活力1、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幅度,是一国经济稳定与否的首要标志。
它对外资引入的影响是多方画的,集中表现在: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直接加大生产成本;高通货膨胀可能刺激商业过度膨胀,导致生产资料供应紧张:货币贬值最终引起汇率波动,增大外商投资的汇率风险。
浙大09春学期《国际投资学》第五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课堂笔记
浙大09春学期《国际投资学》第五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掌握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国际投资理论,并且注意实践中的应用性。
知识点整理:一、垄断优势理论(一)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1、概念:不完全竞争是指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商标及产品差别等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寡占是不完全竞争的主要形式。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的运行及其体系在功能或结构上的缺陷和失效。
2、市场的不完全性包括:(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少数买主或卖主能够通过控制产量或购买量来影响市场价格的决定。
(2)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规模经济的结果是使企业在本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达不到这种规模的中小企业被挤出,从而导致不完全竞争的出现。
(3)由于政府干预经济而导致的市场不完全(4)由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二)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1、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海默在他的博士论文《一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论,不仅首先创立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而且也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被称之为零公里界碑。
2、根据美国商务部关于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分准则,实证分析了美国 1914--1956 年对外投资的有关资料,并得出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证券投资有着不同的行为表现。
其研究认为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而跨国公司特有的垄断或寡占优势是其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的条件。
3、垄断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优势、先进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全面而灵通的信息、规模经济优势以及全球性的销售网络。
(三)其他学者对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1、约翰逊对垄断优势的发展《国际公司的效率和福利意义》(1970)指出“知识的转移是直接投资过程大关键”。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2、凯夫对垄断优势论的发展〃《国际公司:对外投资的产业经济学》(1971)强调跨国公司所拥有的使产品发生差别的能力是其拥有的重要优势。
国际投资学(笔记版)
国际投资学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第一节:国际投资的内涵国际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和生产力提高为目标的国际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国外进行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第三节:国际投资的经济影响国际投资对投资母国的就业和收入水平产生了双重影响——“替代效应”和“刺激效应”刺激效应:是指国际投资所导致的国内就业机会的增加。
示范和竞争效应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西方主流直接投资理论1,垄断优势论(1960,斯蒂芬·海默):该理论以结构性市场不完全性和企业的特定优势两个基本理论概念为前提,提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从而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开端。
市场不完全: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产品市场不完全,产的的差异性、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等。
②要素市场不完全,专利、技术诀窍、资本获得能力等差异。
③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④政府干预程度、税收、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垄断优势:①资金优势②技术优势③信息与管理优势④信誉与商标优势⑤规模经济优势垄断优势论简评:①优点:垄断优势论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突破了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首次提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同时,其对不完全市场结构以及企业垄断优势的分析,为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缺点:垄断优势论也存在许多局限性。
该理论是以战后美国制造业等少数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其理论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
2,产品生命周期论(1966,弗农):是指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即从推出新产品再到广泛流行,再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了三个阶段:①新产品阶段②成熟阶段③标准化阶段评价:尽管产品生命周期存在诸如研究范围狭窄、研究对象单一等局限,但其再跨国经营理论的动态性、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使得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再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国际投资C11-12
结论 中国政府特别要鼓励本国企业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 (1)有助于中国获得本国相对短缺的资源产 品和技术的资本输出。 品和技术的资本输出。 有助于中国优势产品输出的资本输出。 (2)有助于中国优势产品输出的资本输出。 (3)有助于促进具有规模报酬递增产品的生 产,通过全球的分工合作而大大降低成本的资本输 出。
从投资环境看
1.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
时滞性、歧义性、 时滞性、歧义性、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 2.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实物性基础设施:港口、水电供给、 实物性基础设施:港口、水电供给、基础工业等 社会结构性基础设施:银行、保险、 社会结构性基础设施:银行、保险、咨询机构等
从外部效果看
正的外溢性: 正的外溢性: 能够促进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1. 投资规模:“之”字 = 大------小-------大 . 投资规模: 小 大
100万$) (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 100万$)
2. 投资伙伴:以华人投资为主。 投资伙伴:以华人投资为主。
第一位: 第一位:港澳 第二位: 第二位:美国 第三位: 第三位:日本 第四位: 第四位:台湾
3. 投资地区:东部和中西部不平衡 投资地区:
(3)模式选择 A. 国内经营→建立海外生产子公司; 国内经营→建立海外生产子公司; B. 国内经营→出口→建立海外生产子公司; 国内经营→出口→建立海外生产子公司; C. 国内经营→出口→设立海外代理→建立海外生 国内经营→出口→设立海外代理→ 产子公司; 产子公司; D. 国内经营→出口→设立海外代理→建立海外销 国内经营→出口→设立海外代理→ 售子公司→建立海外生产公司。 售子公司→建立海外生产公司。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
投资规模: 投资规模:小型化 1998 〉100万美元 38家 14.2% 万美元 家 国际水平: 600万美元 国际水平: 万美元 发展中国家水平: 发展中国家水平:450万美元 万美元 问题: 问题:scale of economy; R&D; aftersale service; exposure; goodwill
外国直接投资 读书笔记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姓名:刘小茂班级:国贸101 学号:20104060145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九省二市,干流全长6300km,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
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众多。
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沿江九省市(青、藏除外,下文同)的43个地市。
该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
该经济带国土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2亿多,GDP总计1.4万亿元,分别占沿江九省市的27%、44%、62%和全国的4%、18%、25%,其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和人均GDP分别为沿江九省市的1.6倍、2.3倍、1.4倍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6.2倍和1.4倍,在沿江九省市和全国的经济地位及作用日益突出。
因此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影响的研究为国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为制定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而在中国加入WTO和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大背景下,以及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体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大背景下,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影响的研究集中在外国直接投资对其的影响上是合理的,是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的。
一、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一)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外直接投资起源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研究的核心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行为方式和条件等。
目前国外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较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1.垄断优势论美国学者海默(Hymer,1960)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来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提出了“垄断优势论”,指出大企业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开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
国际投资学 第十二章中国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
寻求资源优势
寻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寻求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 金;获取信息。
寻求环境优势
政策优惠;产业群集;追求效益
发挥自身优势
技术优势;传统产品优势;低廉产品成本优势。
其它非经济性质因素
(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选择
股权投资
主要从企业自身实力(技术上是否先进、产品的竞争 力、规模的大小、管理水平的高低)和东道国的投资
中国问题
美国高盛公司研究报告称,只需保持当前发展态势, 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21年超过美国。不过,世界经济 增长的发动机下面也潜藏着危机。虽然中国央行制定 了贷款限制措施,经济过热的隐患依然未能消除;城 乡、个人收入之间的巨大剪刀差也令发展失衡,危及 社会稳定;环境污染更加恶化。另外,中国股市缺乏 独立、有效的监控机制,政府操纵股市;原料不足、 能源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都为中国经济制造了瓶颈。
风险
法令、税制、汇率、通膨、贪污及文化,太独特也太複杂,对外 来投资人是最大挑战。
印度——世界办公室
印度被认为是亚洲经济奇迹的象征。自1991年经济改 革以来,印度GDP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而且印度是世 界上人口第二多的民主国家,6000多家上市公司也使 其股市规模空前壮大。在过去的20年间,印度经济以 每年平均5.6%的速度稳定成长,而在经济前台的背后 ,是一支高素质的就业大军。据初步统计,西方企业 在印度约2300万高校毕业生眼中越来越富有吸引力。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外资企业 中外合作开发 外商股份制企业
其它形式
(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格 局是合作经营占优势,合资经营次之,独资经营刚 起步,合作开发则很少。
10.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
主要内容
1 利用外资概述 2 利用外资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3 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 4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1 利用外资概述
一、基本概念
外资是来自境 外资是来自境 外的资金, 外的资金,包 括现金和设备 等。
1 利用外资概述
二、中国利用外资概况
20世纪50年代 世纪50 1、20世纪50年代
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方式 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方式
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2010 年 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406家,同比增长16.94%;实际 使用外资金额105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4%。 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同比下降14.83%;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是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 是由外国公司、 组织或个人, 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 依据《 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 合资经营企业法》, 》,在中国境内 合资经营企业法》,在中国境内 同中国的公司、 ,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 济组织共同投资兴办的企业。( 济组织共同投资兴办的企业。( 股权式合营企业) 股权式合营企业)
利用外资的方式主要是政府贷款 引进外资的国家主要面向前苏联 利用外资的用途主要是满足“一五” 利用外资的用途主要是满足“一五” 计划建设和抗美援朝的需要 向苏联政府借用了15亿美元的低息 向苏联政府借用了15亿美元的低息 15 政府贷款 (156项重点工程建设) 156项重点工程建设) 项重点工程建设
二者的区别 (1)投资方式不同 (2)法律依据和法人地位不同 (3)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不同 (4)收益分配方式不同
(5)合营期满资产处理方式不同
国际投资学重点整理
国际投资学重点整理国际投资重点整理1.国际投资的定义: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
3.金融资产包括国际债券、国际股票、衍生工具等。
4.国际投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价值增值。
5.国际直接投资定义:国际直接投资又称海外直接投资(FDI),是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权、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6.在理论上区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的标志主要在于对企业的有效控制权。
7.国际投资的性质:①国际投资是社会分工国际化的表现形式;②国际投资是生产要素国际配置的优化;③国际投资是一把影响世界经济的“双刃剑”;④国际投资是生产关系国际间运动的客观载体;⑤国际投资具有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
8.国际投资的形成与发展:⑴在恢复增长阶段,投资方式方面的显著特征是对外直接投资主导地位的形成。
⑵在迅猛发展阶段,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9.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承担者,目前,全球FDI流量的90%以上来自跨国公司。
10.“三大角”格局是以西欧、日本、美国三强鼎立。
11.欧盟是非洲最大的投资者。
1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发展的新动向是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的迅速提高。
13.国际投资学的研究方法①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③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④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⑤理论总结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14.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理论研究是纳克斯发表的。
15.厂商垄断优势理论是由海默首次提出的。
1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哈佛大学的弗农教授提出的。
17.折衷理论最关键的三个解释变量,即厂商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优势——I国家区位优势——L18.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市场控制理论、国家利益优先取得论19.中小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防御性理论、依附理论、信息技术理论、国家支持理论20.马柯维茨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方法应用于证券投资组合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大09春学期《国际投资学》第十二章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了解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与政策;了解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概况。
知识点整理: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与政策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
我国利用外资的企业形式
1、合资企业形式
〃股权式合资经营企业合营企业
〃契约式合营企业合作企业
2、独资企业形式
3、BOT方式
〃建设:由政府同私营部门(在我国表现为外商投资)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由项目公司等集资金和建设投资项目(一般为基础设施)。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
1、对经济特区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
〃土地使用年限与使用费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进出口关税与企业所得税
〃劳动工资政策
2、沿海港口城市引进外资优惠政策
〃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城市老市区的优惠政策
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费、土地税;投资总额内进出口的生产管理设备、建筑器材;产品出口、免征出口关税和工业环节的工商统一税。
〃经济开发区和沿海对外开放区引入外资的优惠政策
〃上海浦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入外资的优惠政策
二、中国利用外资案例分析
(一)三井物业对华投资
(二)上海利用外商R &D投资
三、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概况
(一)中国企业跨国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
投资主体:
中央境外企业和中央企业所属的境外企业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金融企业
大中型工业企业与企业集团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分析
1、开拓海外市场,扩大产品需求;
2、取得规模经济的效益;
3、利用国外生产要素;
4、开发自然资源,利用国外原材料;
5、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
6、开发垄断优势,并从内部化中获得利益。
(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
1、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区位的选择
〃美欧发达国家与地区、东南亚周边国家与地区;前苏联及东欧国家。
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市场抉择
〃国内外市场差异:国内外市场的平均消费水平差异、国内外市场竞争方式的差异、国内外市场需求结构的不同、国内外市场的运作规范程度。
〃东南亚、日本和欧美三大国际主要区域市场的特征
3、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抉择
〃投资规模经济效益
〃制约项目规模的因素和条件
〃确定项目规模的基本方法
〃国际直接投资中规模经济实现方式
规模经济与横向整合、交易费用与纵向联合
〃核心技术、企业边界与企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