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简答题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期末简答带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简答带答案

简答1.按照位子如何为语气词分类?语气词的分类:1 ﹑按照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为:(1 )句首语气词有:“夫盖维惟唯”。

(2 )句中语气词有:“盖也与”(3 )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已耳焉与邪夫兮”等。

2.“或”字的用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1、或字在句子中通常用来指人且只做主语,例: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或字在句中如前面出现先行词,或字指代其中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例:宋人或得玉3、在古代汉语中通常两个或字连用,前后呼应,表列举。

在这种情况下或字仍然是无定代词,它既可以指人译为有人;又可以指物译为有的;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3.举例说明语气词“其”的用法。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4.句首语气词“夫”与指示代词“夫”有什么区别?1、夫“夫”字作为句首语气词是从指示代词“夫”虚化而来的。

它经常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

例如:夫将者,国之辅也。

《孙子·谋攻》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饿之於食,不待甘旨。

晁错《论贵粟疏》“夫”还可以和“且”、“故”、“若”、“今”相结合,成为“且夫”、“故夫”、“若夫”、“今夫”,用于句首。

“且夫”、“故夫”大致等于“且”、“故”,增加了“夫”字,就加强了要发议论的语气。

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

《韩非子·问辩》5.举例说明介词“以”与连词“以”的区别。

介词“以”是由动词虚化来的。

动词“以”基本义为“用”,引申可据上下文灵活译为“使用、凭借、任用、认为”等。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下册简答题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下册简答题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下册简答题简答题1.简述汉语工具书的常见编排和检索方法答:(1)音序法。

是根据汉语语音系统编排和检索工具书的方法,它包括韵部排检法、注音字母排检法、汉语拼音方案排检法三种。

如:《广韵》按206韵排列,《佩文韵府》《经籍籑(zhua n,第四声)诂》等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杨树达的《词诠》按照注音字母排检。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排检。

(2)形序法。

是按汉字的结构以及形体特征编排和检索工具书的方法。

具体可以分为:部首法、笔画笔顺法、四角号码法等。

如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按部首排列,全书分为540部。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都是采用笔画排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按照四角号码排检。

(3)分类法。

是根据工具书所收内容的意义范畴、性质特征等分类加以编排和检索的方法。

书目索引、类书政书、年鉴手册等多按此编排。

如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就是分类加以编排的,全书分19类。

2.简述隶书的特点。

(存疑)答: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

秦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也称“古隶”;汉隶又称“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

隶书于篆书相比,发生了极大变化。

一是汉字的形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偏旁简化,形体合并;二是将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上摆脱了象形的特点。

可以说,隶书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山岭,即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

3.通假和假借二者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

答: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即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来的字。

通假字和假借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同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

如“甚矣,汝之不惠”,其中“惠”通“慧”;又如“来”,本义是小,借作来往的“来”它们二者的区别是:一、通假字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讲评(1)简答题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对汉字进行思考,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岳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央。

”这里把文字与八卦、结绳看做同类事物,而前者是由后者发展演变来的。

《系辞传》的作者认为,文字这类事物是从天地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象”,它们的作用在于沟通神明,表现万物,因而可以用于治理社会,了解事物。

先秦的学者对于汉字的构造也有所思考,《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

这一时期,人们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

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编写了《仓颉篇》,赵高编写了《爰历篇》,胡毋敬编写了《博学篇》。

他们对汉字的形体和用字都进行了规范,并以之作为朝廷制定的标准字样,用于正字与教学。

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1、许慎创造了“部首”。

2、部首是《说文解字》各部字的第一字,也是每部字所共有的偏旁。

《说文解字》按照偏旁相同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

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部首”。

3、许慎用540个部首统摄了9353个汉字,不仅建立起汉字部首系统,而且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揭示了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建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另外《说文解字》的编排方法为辞书的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及答案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及答案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及答案古代汉语简答题(一)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2.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3.为什么说常用词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难点?4.什么是工具书?什么是字典?什么是辞典?5.《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6.《尔雅》是怎样一部书?“尔雅”的意思是什么?7.什么是类书?什么是索引?8.“十三经”是指哪十三部著作?9.“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10.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之亚常卍受严隣巡希幽胡怡攻书民煎者茁贰郊望平术11.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句中“乃”是判断词,相当于“是”。

12.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晁错《论贵粟疏》)中,“地”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即不种地。

13.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势”为主语即“势力”或“力量”的意思。

14.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列传》)中,“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的意思。

15.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观前之死亡不知戒”(柳宗元《蝜蝂传》)中,“死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前人死亡”的意思。

16.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左传·成公二年》)中,“饮”为动词的一般用法,即“喝”的意思。

17.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交”为动词,指“交往”。

18.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柳宗元《童区寄传》)中,“缚”为动词,“用绳子缚”的意思。

19.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闻之,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中,“献”是动词用作状语为“恭敬献上”之意。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的语言形式,其词汇、语法、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学习古代汉语成为了许多人的兴趣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

一、选择题1. 下列古代诗词的作者是谁?春江花月夜 A. 杜甫 B. 李白 C. 苏轼 D. 白居易答案:C. 苏轼2. “神仙何日下凡尘,一念人间便现身”是哪位古代文人的名句?A. 王安石B. 范仲淹C. 文天祥D. 李清照答案:B. 范仲淹3. 古代文人常用的七律格式是几个字?A. 五言绝句B. 七言绝句C. 五言律诗D. 七言律诗答案:D. 七言律诗4. 下列哪位古代文人并非唐代诗人?A. 白居易B. 杜牧C. 杜甫D. 王之涣答案:D. 王之涣5. 古人常用“昔日门前流水人家,今日泱泱众人墓”来表达什么意思?A. 感叹时光荏苒B.寄托对往事的思念与怀念之情C. 不舍人间美好D. 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答案:A. 感叹时光荏苒二、填空题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的“子规”是指什么鸟?答案:夜鹭2. 宋代文学家苏轼自号为:答案:东坡居士3. 古代诗词中的“修短合度”是指什么意思?答案:诗句的构思要合乎逻辑,字数要适中4. 古代文人的纸笔工具中,常用的毛笔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答案:动物的毛发5. 古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来表达什么意思?答案:经历过更大的风浪后,对一般的景物不再感到惊讶或惊奇三、简答题1. 简要描述古代中国诗歌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古代中国诗歌多以五言或七言为基本结构,常常表达个体对于自然、思乡、友情等情感的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中表现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于自然的情感抒发。

2. 简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

答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以及诗词体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古汉简答题

古汉简答题

二、简答(一)、古代汉语宾语在哪些条件下需要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这种句式的条件有二:其一,必须是疑问句;其二,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二者缺一不可。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敢问何谓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安在?”《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何如”与“如何”“如……何”形式类似的固定结构:“若何”“奈何”“若……何”“奈……何”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种句式的条件有二:其一,必须是否定句;其二,是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是指含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或无定代词“莫”的句子。

《左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韩非子·五蠹》:“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诗经》:“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宾语也不前置。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左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左传》3、宾语用代词“之”或“是”复指而前置为了强调宾语,将宾语置于动词谓语之前,在宾语之后用“是”、“之”等代词复指。

《诗经·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左传·僖公五年》:“将虢是灭,何爱于虞?”《论语·先进》:“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论语·先进》:“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4、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介词“以”的宾语常常前置《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孟子》:“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左传》:“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二)古汉语被动表示法有哪些?根据有无形式标志,一般将被动句分为无形式标志的意念被动句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种。

1、意念被动句指句中没有任何专门用来表示被动的词语,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并没有形成真正表示被动的句式。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简答题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来仿古文章中使用的语言.言文脱节现象:随着社会和思维的发展,口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发生了变化,而书面语却一直在模仿先秦文献语言,并视之为政治和教育等领域的正统书面语,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被称为言文脱节现象。

2汉语的历史分期:(一)上古汉语先秦至汉(二)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三)近古汉语宋至民国(四)现代汉语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2.许慎《说文解字》对六书的定义,班固顺序(一)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二)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三)会意:“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四)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五)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3.如何区分古今字和通假字:(一)通假字:古汉语书面语中,本有其字,却借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

(二)古今字:某个多义字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意义或几个意义后来用另一个字来记录,原先的这个多义字与后来的另一个字便组成了一对“古今字”。

(三)通假关系称为“某通某”,古今字的关系称为“某同某”(四)古今字产生时间有先后,通假字与本字需同时存在4.假借与通假的异同:同:假借和通假就它们都是“借字标音”这一点上来分析,是相同的.异:(一)假借是六书之一,假借本无其字,间接造出新字(二)通假本有其字,是在句中用音同、音近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不造成新字5.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区别同:古今字和异体字都属于异字同词现象异:(一)从产生的原因看,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古字”兼职过多,后来统专造“今字"以减轻“古字"负担,避免交际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混淆;异体字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们记录语言时用了构思不同的造字方法或为了书写的美观(二)从产生时间上来看,“古字”产生于“今字”之前,是异时的;不少异体字的产生可以认为处于同一个历史平面上,是共时的。

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简答题一、词类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遂王天下。

(《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王:陈胜当君王。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庄子·盗跖》)所高:推崇的(人)。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

如: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论语·公冶长》)可妻:可以娶妻。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能穷:不能走到头。

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副词一般在句中只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所以当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要活用为动词。

如: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史记·西门豹治邺》)皆衣:都穿着。

不足生于不农。

(晁错《论贵粟疏》)农:不从事农业生产。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的前面“之”、“我”这两个代词的用法特点鲜明,即一般常做宾语,也就是在它们前面的多是动词,所以它们前面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

(晁错《论贵粟疏》衣之:穿它们(织的布)。

是欲臣妾我也。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妾我:让我们当臣做6、名词后有介词词组介词词组在古汉语中经常做补语来修饰它前面的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所以名词后有介词词组,这个名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军于庐柳:驻扎在庐柳。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

(《吕氏春秋·上农》)蚕于郊:在郊外养蚕。

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

1、什么是六书答: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一词,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2、六书说流行于什么时代,最早见于哪部书答:六书说流行于东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3、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答: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

三家之说大同小异,郑众由于是随文注经后世很少采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最大,班固次第。

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中国汉字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4、许慎对“文字”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答: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

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

古代汉语简答习题

古代汉语简答习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答案
01.一是为了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批判的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一是为了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培养准确地讲解中学文言文的能力。
02.“古代汉语”是指以先秦语言为基础的、经汉魏作家加工、由唐代古文家定型的古代书面语——文言文。
03.略
04.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搜集材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供解疑释难时查考使用的一种图书。字典是解释单字的形、音、义及用法的工具书。辞典是解释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的工具书。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
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2.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3.为什么说常用词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难点?
4.什么是工具书?什么是字典?什么是辞典?
5.《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6.《尔雅》是怎样一部书?“尔雅”的意思是什么?
7.什么是类书?什么是索引?
9.“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史记·李将军列传》),说明句中“虽”和“然”的词性和意义。
10.“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说明句中两个“之”的词性和作用。
11.“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说明句中“之”和“所”的词性和作用。
12.“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说明句中“矣”和“也”的作用。
K.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L.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M.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
N.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30.“启乃淫佚康乐,野于饮食”(《墨子·非乐》),句中“于”的用法及特点是什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仁义C. 礼仪D. 道德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史记》3. 古代汉语中,“吾”和“余”在人称代词中分别代表什么?A. 我、你B. 你、我C. 我们、他们D. 他、她4.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指的是: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儿子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A. 儿子的衣领B. 学者的衣领C. 女子的衣领D. 儿童的衣领6.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指的是:A. 三个秋天B. 形容时间很长C. 形容时间很短D. 形容天气很冷7.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朋友”?A. 兄弟B. 姐妹C. 同志D. 君子8. “朝辞白帝彩云间”出自哪位古代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9.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香气C. 桃花的形态D. 桃花的生命力10. “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论语》C. 《道德经》D. 《庄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古代汉语中,“___”一词常用来表示“老师”或“导师”。

2. “___”是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朋友”的词语。

3. “___”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量词,用来计数车辆。

4. “___”在古代汉语中表示“这样”或“如此”。

5.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等待”的动词。

6. “___”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智慧”或“聪明”。

7.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早晨”的词语。

8. “___”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表示“给予”的动词。

9. “___”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勇气”或“勇猛”。

10.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忠诚”的词语。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 (2)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 (2)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简要介绍《诗经》的内容和地位。

答:《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合,包括了约300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是指民歌;雅是指宫廷歌曲;颂是指宗庙祭祀之诗。

《诗经》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体现了农牧民生活、宫廷礼仪、祭祀活动等。

《诗经》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2.请解释并举例说明典籍和经典的区别。

答:典籍是指古代经典之书,包括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等等。

典籍是经过长期传承,被认为是经典的经典之作。

而经典则是指经过长期发展沉淀,代表了某一领域或某一时期最优秀、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典籍是经典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经典都是典籍。

例如,《论语》是儒家经典,也是典籍之一;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但并非典籍之一。

3.请简要介绍古代汉语的具体时期和主要特点。

答:古代汉语的具体时期可以分为先秦汉语、魏晋南北朝汉语、隋唐汉语、宋代汉语等。

不同时期的古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有一些主要特点。

首先,古代汉语中广泛使用象征性的字词和典故,这使得古代汉语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次,古代汉语形容词和动词之间区别不明显,经常使用双音节词修饰名词,使得古代汉语具有独特的韵律美。

再次,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典故和文言文句式,要理解古代汉语,需要对相关的典故和句式有所了解。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请论述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答: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现代汉语的词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汉语中直接或间接延续下来的,这些词汇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其次,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句式都有着深刻的古代汉语痕迹。

此外,古代汉语中的典故和成语也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

1、什么是六书?答: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一词,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2、六书说流行于什么时代,最早见于哪部书?答:六书说流行于东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3、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答: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

三家之说大同小异,郑众由于是随文注经后世很少采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最大,班固次第。

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中国汉字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4、许慎对“文字”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答: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

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上古汉语时期的是()。

A. 于是B. 所以C. 然而D. 因为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

A. 语气词B. 助词C. 动词D. 名词3. 在古代汉语中,“吾”和“我”的区别在于()。

A. 人称不同B. 语气不同C. 用法不同D. 时代不同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倒装句式的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意为()。

A. 苗条B. 美丽C. 贤淑D. 温柔6.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A. 吾射不中而反B. 被明月兮佩宝璐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 吾日三省吾身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

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形状C. 桃花的香气D. 桃花的生命力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B.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9.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左传》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12. “________,死而后已”出自《左传》,表达了忠诚不渝的精神。

13. “________,白露为霜”是《诗经》中的名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14. “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出自《琵琶行》,表达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15. “________,死亦为鬼雄”出自《离骚》,表达了屈原的坚定意志。

古代汉语中的动宾关系简答题

古代汉语中的动宾关系简答题

古代汉语中的动宾关系简答题动宾关系,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

听着是不是有点儿生涩?其实没那么复杂,大家都知道我们说话时,动词是用来表达动作的,而宾语就是接受动作的那个对象。

打个比方,就像你在厨房里切菜一样,你的手在动,这就是动词,而菜就是宾语。

看,这样一来,动词和宾语就像是一起跳舞的两个人,一个负责带节奏,另一个则跟着走。

虽然它们各自有各自的职责,但在句子中却离不开对方。

嗯,你能想象一个舞蹈队里没有了领舞或者没有了跟随者,那还叫舞蹈吗?再说古代汉语的动宾关系,那可是有点儿“高大上”的。

不像我们现在说话那么直接,古代的词语经常有些许的“修饰”——这是他们文言文的特色啊。

你看“书写”这个词,古代的表达可以是“书之”,“写之”这种方式,简简单单的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可能不那么明显。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代人不说清楚?嘿,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大家讲究的是一种简洁有力的表达。

别看古人说话省略了那么多,咱们从中还能感受到一股子“快意江湖”的劲头。

再来说说古代汉语里动宾的变化。

你想啊,古代的动词可不光是简单的“做”或“去”,它们可是能给宾语加点“料”的。

比如说“读书”这个词,动词“读”就不单单是读的意思,古代人说的时候,还能带着点儿“品味”的意味。

这样一来,动宾关系就不单单是“动作”与“对象”之间的简单配对了,动词的语气、语态还可能在其中加分,给句子添加了更多层次。

说到这里,有没有想过,古代的动宾关系是不是比我们现在的表达更“高深莫测”?别急,虽然他们的句子结构复杂,很多时候还带着些许古典气息,但你要知道,古人的智慧就是能把一切压缩到极致,一点点小小的词语,就能透露出极为丰富的情感和含义。

这就像是一句“持之以恒”,你看似没做什么改变,但其实那股坚持的力量藏在了每个字的背后,震得你心头一颤。

不过呢,动宾关系虽然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也挺有意思的。

比如古人常说“闻鸡起舞”。

这可不是简单的“鸡”和“舞”拼在一起这么简单,背后有一股子豪气——“闻”动词出来了,连带着“鸡”和“舞”都带上了速度感。

古代汉语 偏义复词 简答题

古代汉语 偏义复词 简答题

古代汉语偏义复词简答题
偏义复词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其中一个字具有主要的意义,而另一个字具有补充、修饰或限制的意义。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偏义复词,如:
1. 如今:如表示程度的副词,今表示时间,合在一起表示现在、当下的意思。

2. 幽冥:幽指深远、隐秘,冥指黑暗、阴暗,合在一起表示阴间、冥界的意思。

3. 清高:清表示纯净、清爽,高表示崇高、宏伟,合在一起表示高尚、洁净的意思。

4. 冷艳:冷表示冷漠、冷淡,艳表示美丽、动人,合在一起表示美丽而冷漠的意思。

5. 和煦:和表示柔和、融洽,煦表示温暖、和暖,合在一起表示温和宜人的意思。

这些偏义复词在表达时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丰富了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六书答: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一词,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2、六书说流行于什么时代,最早见于哪部书答:六书说流行于东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3、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答: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

三家之说大同小异,郑众由于是随文注经后世很少采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最大,班固次第。

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中国汉字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4、许慎对“文字”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答: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

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

许慎引用《周易》里面的话,说明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些学说,他从里边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写了《说文解字》,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文字解释系统,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第二,说明了汉字之用。

我们可以来看看《说文解字叙》里的话:“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通过它把文明传给后代,后人通过它可以了解自己的过去。

这是中华民族跟世界上其他民族很不相同的一个方面,很多民族的文化都是往未来看去,我们并不放弃过去,我们慎终追远。

没有文字,我们就看不到《史记》、《汉书》,就不知道我们的文化五千年都没有断过。

第三,解释了文字之理,包括三个方面:始一终亥、以义相从、理据体察。

始一终亥,整个《说文解字》一共有540个部,从“一”开始,到“亥”结束,这是一种理念。

许慎用“一”作为发端,是一个事物的头,从这儿开始,通过形体的联系,最后到达了“亥”。

“一”是“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是道的发端。

而亥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最后一个,结束了,又从子开始,而子就是一,所以复从一起,又回到前面去了。

以义相从,每一个部里的文字是按照义排列的。

比如我们看“雨”部,第一个是“雨”,接下来就是“雷”,“雷”后面的五个字都跟雷有关系;然后是“雪”,后面的都跟雪有关系;然后是“霝”,“霝”就是下雨,后面也有一系列跟下雨有关系的字;接着是“露”、“霜”。

我们可以看到,“雪”是在“雷”声震动之后讲的,从冬天的“雪”到春天下雨,即“霝”,到夏天的“露”,到秋天的“霜”,有其排列顺序。

理据体察,是对字义的体会和说明。

比如“人”,许慎说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荀子曾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可见,“天地之性最贵”不是许慎的发明,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当然,它也经过了许慎的选择。

第四,文字之证。

许慎解释、分析、探索和体察古人造字的道理,再把这种道理通过他的证据给我们证实,告诉我们它是必然的、准确的。

比如“儒”这个字,许慎解释说是“柔”,为什么呢它从“需”声,“需”有柔的意思,比如糯米的“糯”,相濡以沫的“濡”。

但是,你要以为这就是“儒”的特征,恐怕不够。

“需”,许慎解释为:“頁也。

遇雨不进,止頁也。

”“需”是《易经》的一卦,许慎引用《易经》的话“云上于天,需。

”说明“需”是等待的意思。

云出来之后,你别着急走,忍一忍,等雨下完了再走。

这里面就有柔的含义。

但是,它也有刚的一面,“需”不是不出去,还是要出去,出去是必达的,所以它是柔中有刚。

通过“需”让我们联系到“儒”,柔刚并济才是“儒”的本质特征。

5、许慎对六书是如何解释的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1)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3)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如:江、河、杨、柳等.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如:莫简单说就是象形就是直接画出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外形;指事就是画出词义所概括的有关事物以暗示某些无法直接画出的特征;会意就是画两个形体通过它们彼此的关系来显示一个意义;形声就是取两个已造出的形体,一个取义,一个取声合成一个新义;转注和假借都是讲字和字的关系,转注是把类似的意义灌注到同一个义符中去再造一个新字,假借是词义发展以后不造新字仍用旧体,都不是分析汉字的结构.6、教材对六书是如何分类的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排列7.什么是古今字,什么是通假字,什么是异体字古今字: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

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古今字古今字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异体字:是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8.假借字和通假字有什么不同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综上所举的例字可以看出.它们二者的区别是:一、通假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换句话说,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并且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如“植其杖而芸”(《子路从而后》),“芸”通“耘”.“芸”是通假字,“耘”是本字,两者同时存在.又如“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郑伯克段于鄢》),“锡”通“赐”.而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同音假借.如“东”,本指一囊橐,借作方位名词“东”的书写形式.又如“难”,本是鸟名,借作难易的“难”.借完后,字形上仍然只有一个(东、难),属于一个字范围内的使用问题.二、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但却可以产生新义.上面所举“东”,字虽仍是一个,意思却是两个了:口袋,东(方位词).又如“自”,本义指鼻子(《说文》:自,鼻也,象鼻形).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产生了新义.通假字则没有这种功能,“甚矣!汝之不惠”,“惠”在这里作“智慧”讲,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后,仍作“贤惠”讲,并没有产生新义.由上我们看到通假字、假借字二者虽有其“同音代替”的共性,更有其明显的区别:假借是本无其字,而借用同音字来代替,一经借用,便长期替代;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临时偶尔地借用同音字来替代,语言环境变了,通假字也就不复存在.假借字产生新义,通假字则不然.可见通假字与假借字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容关系,应把它们区别开来,不能混为一谈.9.汉字通假的必备条件是什么通假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一个字都可以充当通假字。

音同音近是通假的必备条件。

音同音近中的“音”指的是上古音,而不是现在的读音。

相同,指声母和韵部相同;相近,是指声母相同、韵部相近,或韵部相同、声母相近,或声母相近、韵部也相近。

如“蚤”——“早”同属于精母幽部。

10.判断异体字的条件是什么]几个字形原本表示的是否为完全相同的一个词。

第一,有些字常被借用,但不是异体字。

1、寔:止也,从宀是声。

因本义少用而常被借用表“实”的“确实”等义。

实(实):富也,从宀贯声。

2、寘:置也,从宀真声。

放置。

置:赦也,从网直。

赦免(本义)→弃置→安置→放置→设置→置办第二,有些字表示的词有同源关系,使用上也有交叉,但不是异体字。

1、游:水中移动。

不可写作“逰”。

逰:行走。

可写作“游”。

2、获:猎取禽兽。

不写作“获”。

获:收割谷物。

可写作“获”。

第三,有些字表示的是不同的词,虽然文献中常混用,但不是异体字。

1、修:干肉;与“修”通假。

修:修饰、研究;不用于表示“干肉”。

2、升:容器单位,量器。

上升。

升:太阳升起、升平、上升3、雕:猛禽、雕饰、凋零雕(已淘汰):雕饰、凋零。

凋:凋零、凋敝。

4、紬:chou2丝织品(异体字,淘汰);chou1抽引、引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