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级统计业务知识义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一统计知识点总结

初一统计知识点总结

初一统计知识点总结统计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的一门科学。

统计知识点包括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概率与统计、统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等内容。

下面是对初一统计知识点的总结。

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数据:指描述对象的特性或现象的符号记录。

2. 统计: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3. 统计学:指研究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揭示规律和趋势的科学。

4.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选取的部分。

5. 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指总体的特征值,统计量是指样本的特征值。

6. 抽样与抽样误差: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抽样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距。

二、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的收集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文献调查等。

2. 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分类、数据频数表、频率分布表、数据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三、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1. 均值与中位数:均值是指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中位数是指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

2. 众数与极差:众数是指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极差是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

3. 方差与标准差:方差是指每个数据与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它们可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4. 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指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除以数据的总数。

5. 百分位数:指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后,所处位置的百分数。

四、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它的取值范围为0到1之间。

2. 概率的计算方法:古典概率、频率概率、主观概率等。

3. 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是指某一结果的集合,样本空间是指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4. 概率的加法与乘法规则:加法规则适用于求两个事件的概率之和,乘法规则适用于求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统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统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统计基础必学知识点1. 数据的分类:数据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描述性的,如性别、颜色等;定量数据是可量化的,如年龄、身高等。

2. 数据的度量尺度:数据的度量尺度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名义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和比例尺度。

名义尺度是无序的分类数据,顺序尺度是具有次序关系的数据,间隔尺度是具有固定间隔的数据,比例尺度是具有固定比例关系的数据。

3. 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指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数的比值。

4. 数据的中心趋势度量:数据的中心趋势度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的中间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5. 数据的离散程度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度量包括范围、方差和标准差。

范围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方差是数据与其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6. 直方图和箱线图:直方图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区间划分,并统计每个区间内数据的频数或频率,在坐标系上绘制柱状图。

箱线图是通过四分位数和异常值来描绘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

7.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用来描述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强度和方向的指标。

常用的相关系数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8. 概率与统计分布: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统计分布是对数据的概率分布进行描述的函数。

常见的统计分布包括正态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分布等。

9. 抽样与统计推断:抽样是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统计推断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

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10.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对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通过构建假设、选择显著性水平和计算检验统计量,判断样本数据是否能够拒绝原假设。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有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

统计初步知识点总结

统计初步知识点总结

统计初步知识点总结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解释和推断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关总体特征的结论。

2. 统计学的发展与应用统计学起源于古代的人口普查和财产统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统计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在经济学、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这些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部分。

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可以对总体做出推断。

(2)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特征的数值度量,统计量是样本特征的数值度量。

通过统计量对参数进行估计。

(3) 变量和数据:变量是统计研究的对象,数据是对变量进行观测和测量的结果。

(4)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取值规律。

二、统计方法1.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学研究的基础,它包括实地调查、实验观察、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收集等方式。

合理、科学的数据收集是统计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 数据的描述数据的描述包括数据的整理、汇总和展示,通过频数分布表、统计图表等方式对数据进行直观展示,从而揭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3.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过程,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

(1) 参数估计: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得到对总体的估计值和置信区间估计。

(2) 假设检验: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提出假设,并通过统计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

4. 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方法,通过相关系数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而回归分析则是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用回归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5. 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比较多组样本均值之间差异的一种统计方法,协方差分析则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关系。

统计学初步知识点归纳总结

统计学初步知识点归纳总结

统计学初步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概率1.1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通常表示为介于0和1之间的一个数。

概率越大,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概率越小,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1.2 概率的计算概率的计算可以通过经典概率、几何概率和统计概率等方法来实现。

其中,经典概率是指基于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来计算概率;几何概率是指基于事件的空间形状和大小来计算概率;统计概率是指基于样本观察得出的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概率。

二、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2.1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是指在一次实验中可能取得一系列数值的变量,其取值是由随机性决定的。

随机变量可以分为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两种类型。

2.2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变量在取值范围内各个取值的概率的分布规律。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离散型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连续型概率分布(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三、统计量3.1 样本均值和总体均值样本均值是指从一个样本中计算得到的平均值,用来估计总体的平均值。

总体均值是指对整个总体的平均值进行估计。

3.2 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一组数据与其均值之间的离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来度量数据的波动程度。

3.3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关联程度的指标,取值范围为-1到1。

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表示两个变量呈正相关关系;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表示两个变量呈负相关关系;当相关系数接近0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

四、抽样与估计4.1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以相同的概率随机选择样本的方法,从而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4.2 抽样分布抽样分布是指在随机抽样下统计量的分布。

当样本量足够大时,抽样分布可以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4.3 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指利用抽样数据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

常见的参数估计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五、假设检验5.1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假设检验是指通过统计推断的方法,对总体参数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的过程。

统计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

统计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

统计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一、数据的收集1. 数据的类型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种类型。

定量数据是指所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通常以数字形式进行表示,比如身高、体重、温度等;定性数据是指所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通常以文字形式进行表示,比如性别、颜色、品牌等。

2. 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实验观察和文献调查等。

实地调查是指研究人员直接到研究对象所在的实际环境中进行数据收集;实验观察是指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实验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测量;文献调查是指研究人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数据收集。

3. 抽样方法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抽样,以获取代表性的样本。

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等。

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分层抽样是指根据总体的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层,然后从各层中分别抽取样本;整群抽样是指根据总体的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然后随机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系统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律从总体中选择样本。

二、描述统计1. 数据的整理和展示数据的整理和展示是统计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数据的分类整理、频数统计和数据的图表展示。

数据的分类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频数统计是指对各类数据的频数进行统计和汇总;数据的图表展示是指利用各种图表形式(如直方图、饼图、折线图等)将数据进行直观展示。

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通过一些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极差等。

均值是指所有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是指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众数是指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标准差是指数据的离散程度;极差是指数据的取值范围。

三、推断统计1. 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指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

估计的常用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是指通过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一个估计值;区间估计是指通过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估计。

统计知识点总结初中

统计知识点总结初中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调查方法在统计学中,数据的收集是至关重要的。

调查方法是指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调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便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2. 数据的整理与汇总数据的整理与汇总包括数据的分类、分组、计数、绘制统计图表等内容。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频数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饼图、折线图、散点图等工具来整理和展示数据。

3. 数据的中心趋势中心趋势是用来描述数据分布中心位置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以便分析数据的中心分布。

4. 极差、标准差和方差极差是描述数据分布范围的指标,标准差和方差是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

学生需要学会计算和理解这些指标,并能够使用它们来量化数据的差异程度。

二、描述统计1. 概率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学生需要了解基本概率概念,包括事件发生的概率、概率的加法和乘法规则等。

2. 统计图表统计图表是用来展示和分析数据的重要工具。

学生需要掌握直方图、饼图、折线图、散点图等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3. 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常见的一种分布形式,它具有特定的均值和标准差。

学生需要了解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并且理解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用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统计方法。

学生需要学会计算相关系数、绘制散点图等技能,以便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1. 抽样与总体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选取部分样本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以及抽样误差的计算方法。

2.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

学生需要学会计算置信区间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置信区间来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

3.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用来检验总体参数是否符合某种假设的统计方法。

初级统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级统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级统计基础知识点总结总体和样本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指我们希望研究的所有个体或对象的集合。

例如,如果我们希望了解全国人口的身高分布,那么全国人口就是我们的总体。

由于总体通常很大,我们往往无法对其进行全面调查,因此我们通常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子集,这个子集就是样本。

样本是对总体的一个代表性抽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体特征。

在样本中,我们可以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对总体的一些推断和结论。

数据类型在统计学中,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种类型。

定量数据是可以进行数值计算的数据,它通常用于度量某种属性或特征。

例如,身高、体重、年龄等都是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不能进行数值计算的数据,它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特征或属性。

例如,性别、颜色、口味等都是定性数据。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在统计学中,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是对样本或总体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从而形成对数据特征的描述。

常用的描述统计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和估计。

通过推断统计,我们可以从样本数据中得出对总体的一些结论和推断。

概率概率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概率的范围是0到1之间的实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事件的概率接近1,则表示这个事件很可能发生;如果事件的概率接近0,则表示这个事件很不可能发生。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情况的数学模型。

在统计学中,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泊松分布等。

这些概率分布在统计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和估计的方法。

在统计学中,常见的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总体的某个参数的值,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是对总体参数的某些假设进行检验的方法,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对总体参数的假设进行确定或拒绝。

初级统计师知识点总结

初级统计师知识点总结

初级统计师知识点总结一、统计学基本概念。

1. 总体与样本。

- 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例如,研究全国所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全国所有企业就是总体。

-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用于观察和分析的个体集合。

由于总体往往数量庞大,难以全部研究,所以通过抽样得到样本进行分析,如从全国企业中抽取1000家企业作为样本。

2. 变量与数据类型。

- 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 按照计量尺度不同,数据可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 分类数据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如性别(男、女)。

- 顺序数据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如产品等级(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

- 数值型数据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如身高、体重等。

3. 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

-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如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反映国家总体经济规模的统计指标。

- 统计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如某工人的性别、年龄等都是该工人的统计标志。

1. 统计调查的种类。

- 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如普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如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

-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是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如产品产量调查;一次性调查是间隔一定时间对调查对象进行一次登记,如人口普查。

2.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 包括确定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等内容。

- 调查目的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如了解居民消费水平;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范围,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如调查居民消费水平时,调查对象是所有居民家庭,调查单位就是每一个居民家庭;调查项目是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表是将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上;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统计初步知识点归纳总结

统计初步知识点归纳总结

统计初步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1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达的科学。

它是一种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信息来描述和理解事物的方法。

1.2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数据。

数据可以是数量型的,例如身高、体重、温度等,也可以是质量型的,例如性别、颜色、口味等。

1.3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统计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商业领域。

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和做出预测。

二、数据的搜集与整理2.1 数据的搜集方法数据的搜集方法分为直接观察和问卷调查两种。

直接观察是指通过观察事物的现象来搜集数据,问卷调查则是通过发放问卷来搜集数据。

2.2 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包括分类、分组、排序和汇总等步骤。

分类是将数据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归类,分组是将数据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成若干类别。

三、描述统计学3.1 数据的描述描述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主要任务是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

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态等方面。

3.2 集中趋势的度量集中趋势是描述数据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有三种度量方法: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均值是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个数,中位数是将所有数据按升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众数是在数据中出现最频繁的数值。

3.3 离散程度的度量离散程度是描述数据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有两种度量方法:极差和标准差。

极差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标准差是数据与均值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

3.4 偏态和峰态的度量偏态和峰态是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两个重要特征。

偏态是数据分布曲线的对称程度,峰态是数据分布曲线的陡峭程度。

四、概率与概率分布4.1 概率的概念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度量。

它有两种度量方法:经验概率和理论概率。

经验概率是通过实际观察和统计得出的概率,理论概率是通过规律和规则得出的概率。

4.2 概率分布的概念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变量的可能取值和对应概率的分布规律。

初级统计师《专业知识》知识点

初级统计师《专业知识》知识点

初级统计师《专业知识》知识点初级统计师《专业知识》知识点初级统计师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一级技师职业资格,初级统计师具备从事机构、企业及其他单位业务的信息分析、调查、研究、预测和数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初级统计师《专业知识》中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初级统计师的学习和考试有所帮助。

一、调查基础调查基础是统计学的基础,初级统计师需要了解调查的基础知识。

首先,需要了解调查的种类。

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可将调查分为个人调查、家庭调查和机构调查。

其次,要熟悉调查的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包括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

还需要了解调查的基本流程,包括调查计划、编制问卷、抽样、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等。

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获取样本数据的一种方法,是统计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初级统计师需要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同时,还需了解抽样误差和信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统计描述分析统计描述分析是将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并通过不同的图形和表格展示出来,从而更好地说明数据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初级统计师需要熟练掌握数据的分类、框架建立、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等内容。

四、统计推断分析统计推断分析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信息的一种方法,是应用统计学解决具有一定推广性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初级统计师需要了解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内容,具体包括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检验水平的选取、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相关系数与拟合优度检验等。

五、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是指在数据包含多个变量的情况下,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对全局变化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初级统计师需要掌握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

其中,回归分析可用于探究影响因素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可用于探究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可用于将数据根据其相似度归为一类;因子分析可用于确定数据中潜在的基础变量。

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部分考点汇总:统计分布

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部分考点汇总:统计分布

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部分考点汇总:统计分布初级统计师考试《初级基础》考点汇总:统计分布一、统计分布的概念1、概念:(识记)统计分布又称次数分布,也称分配数列。

是在分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进行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统计分布的实质是把总体的全部单位按某标志所分得组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数列。

2、统计分布的2要素:(1)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

(2)各组的单位数(次数)。

3、统计分布的种类:(识记)(1)对称分布:集中位置在中间,左右两侧频数大体对称。

(2)偏态分布:集中位置偏向一侧,左右两侧频数不对称。

4、(识记)分配数列分为品质分配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和变量分配数列。

变量数列分为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

组距式数列又分为等距式分组和不等距式分组,还可以分为开口式分组和闭口式分组。

对离散型变量数列,如果变量值数目不多,则可编成单项式;如果变量值数目很多,则应编成组距式。

连续型变量数列一般是组距式的。

【2011判断】对于变量值数目很少的离散变量数列应以组距式而非单项式进行编制。

()【答案】×【例单选】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

A、分组标志和组距B、分组和次数C、分组标志和次数D、分组和表式【答案】B三、组距式变量数列编制的基本概念(一)组距和组数(识记)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即组距=组上线-组下限。

组上线:每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

组下限:每组变量值中的最小值。

(识记)组数:组距式变量数列编制过程中分组个数。

组数与组距成反比关系。

同一变量数列中,组数越多,则组距越小;反之,组数越小,则组距越大。

【2011单选】组距的正确计算公式是()。

A、组距=上限-下限B、组距=下限-上限C、组距=(上限-下限)∕2D、组距=(上限+下限)∕2【答案】A【2012判断】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数越多,则组距越大;反之,组数越少,则组距越小,两者成正比关系。

()【答案】×确定组数和组距应遵循的原则:1、能区分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差别。

初中统计知识点总结

初中统计知识点总结

初中统计知识点总结统计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初中统计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来源:数据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如实验观测、调查问卷、统计报表等。

- 数据类型:数据可以是定量数据(可用数字度量)或定类数据(以属性或特征描述)。

- 数据整理: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描述- 列数据和频数: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值列出,并计算每个值出现的频次。

- 直方图:用柱状图的形式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 折线图:用折线的形式展示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中心趋势的度量- 平均数: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 中位数: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是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 样本均值和总体均值:样本均值是从样本中选取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数,总体均值是从整个总体中计算出的平均数。

变异程度的度量- 范围: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 方差和标准差:衡量数据的变异程度。

- 四分位数: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将数据分为四个等分,每个等分表示数据的四分之一。

相关性的度量- 相关系数: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 散点图:用点的形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观察点的分布特征。

概率与事件- 随机试验:具有随机性质的试验。

- 样本空间和事件:样本空间是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

- 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介于0和1之间。

以上是初中统计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初级统计师《专业知识》必看知识点

初级统计师《专业知识》必看知识点

初级统计师《专业知识》必看知识点近年来,统计学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统计学知识。

初级统计师是在统计学领域中的一种职业,具备一定的统计技能和知识,能够从数据中提取和分析信息,帮助企业和机构做出更准确和科学的决策。

在成为一名初级统计师之前,需要具备一些专业知识,下面就列出一些必看知识点。

1. 基础数学知识作为统计学的基础,数学知识是初级统计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数学知识在统计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是理解和掌握其他统计学知识的前提。

2. 统计学基础概念统计学是一门强调运用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因此初级统计师必须要熟悉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比如总体、样本、频率分布等。

这些概念是进行数据分析和推断的基础。

3. 数据处理技能数据处理技能是初级统计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清洗、分析等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初级统计师需要能够运用不同的统计软件和工具来处理数据,如Excel、SPSS、R等。

4.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初级统计师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是通过从样本中获取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的过程。

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等方面。

5.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作为统计学中最重要的分布之一,是初级统计师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数据分析中,正态分布通常被用来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6.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方法,用于检验某个假设是否成立。

初级统计师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假设检验方法,如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

7. 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是初级统计师必须要掌握的实用技能,适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分析是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回归分析则可以用来解释一个变量如何受其他变量的影响。

总之,初级统计师需要具备数学、统计学基础概念、数据处理技能、统计推断、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

统计基本业务常识一、统计法1.2009年6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新修订的《重庆统计管理条例》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7章50条,自2013年5月1日实施。

3.乡镇统计属双重指导关系,业务直接受县统计部门管理。

人员变动须针求上级统计部门意见。

二、基本业务术语1.统计“四大工程”是指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数据收集与处理软件平台、企业网上直报2.三个提高: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3.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可概括为“7有8化”即,“七有”(有机构、有职责、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场地、有设备);“八化”(业务标准化、人员专业化、报表标准化、原始记录和台帐规范化、资料管理档案化、调研指导日常化、业务培训经常化、统计服务优质化)。

4.统计“四大格局”:大生产,大服务,大宣传,大执法。

5.“四条红线”:一是务必坚持“先进库、后有数”、“要进库、走程序”的要求,绝不允许在基本单位名录库上造假,编造虚拟单位。

二是所有企业填报的统计报表,都要通过网络直接由企业上报国家数据中心,杜绝任何形式的代填代报。

三是始终恪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以数据质量为核心,任何机构和人员不得在数据采集系统上自行企业原始统计数据。

四是确保企业独立上报,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企业独立真实上报数据。

6.三上企业标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划分: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资质以内的建筑业企业的划分: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的划分。

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的划分: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划分: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三、普查1.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年份实施。

标准时点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

2.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进行。

初中统计知识点总结(全面)

初中统计知识点总结(全面)

初中统计知识点总结(全面)1. 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涉及收集、整理、汇总和解释大量的数据。

2. 数据类型2.1 定性数据定性数据是指描述性质、品种、类别等特征的数据,无法进行数值度量,例如性别、颜色、职业等。

2.2 定量数据定量数据是以数值形式表示的数据,可以进行数值度量和计算,例如年龄、身高、成绩等。

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1 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整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以代表整体的方法,常用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

3.2 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指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以便更好地展示和分析。

4. 数据的表示4.1 图表图表是用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一种方式,常见的图表包括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4.2 统计量统计量是对一组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指标,常用的统计量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5. 数据的分析和解释5.1 中心趋势测度中心趋势测度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的趋势,常用的中心趋势测度有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5.2 变异程度测度变异程度测度是用来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常用的变异程度测度有极差、方差、标准差等。

5.3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用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有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

6. 数据的应用6.1 判断和推断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样本来判断和推断整体的情况,例如通过抽样调查得出全国某一项数据的估计值。

6.2 预测统计学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可能的结果。

7. 注意事项在进行统计学研究时,需要注意数据的采集方法、样本的选择以及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避免误导和错误的结论。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数据的隐私和保密性。

以上是初中统计知识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大全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大全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大全1、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不包括( )。

A.采矿业B.制造业C.建筑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正确答案:C2、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原油B.煤炭C.太阳能D.汽油正确答案:D3、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信息职能B.调查职能C.咨询职能D.决策职能正确答案:A4、计算居民可支配收入时,将红利收入归为( )。

A.工资性收入B.经营净收入C.财产净收入D.转移净收入正确答案:C5、下列人员中,属于单位在岗职工的是( )。

A.处于试用期人员B.劳务外包使用的人员C.实习的在校学生D.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正确答案:A6、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不包括( )。

A.花生B.大豆C.油菜籽D.芝麻正确答案:B7、某地年初人口为400万,该年内迁入人口4万,迁出人口2万,年末人口为420万,则该年该地区净迁移率为( )A.9.76‰B.10‰C.9.52‰D.4.88‰正确答案:D8、某工业企业有关资料如下:报告期生产成品价值1000万元,在报告期全部销售,并销售上期生产的成品价值300万元;报告期对外加工费收入250万元,中间投入合计800万元,应交增值税50万元;报告期能源消费量为1000吨标准煤。

A.1250B.1550C.1000D.1300正确答案:B9、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 )A.国民经济发展情况B.国情国力和社会发展情况C.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情况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正确答案:D10、恩格尔系数是指( )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A.衣着B.住房C.日用品D.食物正确答案:D11、某工业公司有关数据如下:报告期末在岗职工1000人,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20人,兼职人员30人,借用的外单位人员10人;报告期生产成品价值3000万元,对外承担的工业品加工费收入200万元;销售成品5000万元,其中上期生产成品2000万元;企业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2000万元、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中间投入合计30万元,报告期应交增值税150万元,工业能源消费量为500吨标准煤。

基层统计知识点总结初中

基层统计知识点总结初中

基层统计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基本概念1. 统计是指利用统计方法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人们做出科学决策的一门学科。

2. 统计学是研究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二、统计的基本方法1.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或实地调研的方式收集数据。

2. 抽样调查:在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3. 实验法:对不同情况进行实验,观测其结果并统计得出结论。

4. 对比法:通过对比不同情况下的数据,找出规律和差异。

三、统计数据的表达1. 频数和频率:频数是指某种数值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某种数值在总体中的比例。

2. 统计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用于直观展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四、统计分布1. 集中趋势: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用于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2. 离散程度: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用于表示数据的波动程度。

五、统计的应用1. 经济领域:用于分析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管理决策:用于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降低风险。

3. 社会调查:用于了解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况,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六、统计的局限性1. 统计数据的局限性:数据来源不一定准确,容易受到调查对象的主观影响。

2. 统计方法的局限性:不同的统计方法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需要谨慎选择和分析数据和方法。

七、统计学的重要性1. 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2. 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决策的风险。

3. 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学习统计学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工作实务全部重要知识点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工作实务全部重要知识点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工作实务全部重要知识点1、平均实际工资计算公式为( )。

A.报告期工资总额/报告期平均人数B.报告期工资总额/报告期期末人数C.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D.报告期工资总额/报告期期初人数正确答案:C2、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统计调查项目的()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予以批准的书面决定,并公布。

A.必要性、科学性B.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C.可行性、科学性D.合法性、科学性、必要性正确答案:B3、某市拟调查了解该市居民家庭收入状况,为政府研究居民收入水平差异和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在调查前需要对调查方案作出设计,请结合下列选题,选出正确答案。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正确答案:D4、关于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衡量建设过程中宏观投资效果的综合指标B.是新增固定资产与同期完成投资额的比率C.反映企业投资活动经济效益的指标D.是投资回收年限的逆指标正确答案:D5、某物质的热值为140000千卡,该物质相当( )个标准煤。

A.10B.20C.14D.140正确答案:B6、下列四种类型单位中,()不属于我国统计基本单位。

A.台商在我国大陆地区投资兴办的企业B.我国公民在国外投资兴办的企业C.我国驻外使馆D.外国公民在我国境内兴办的企业正确答案:B7、工业品价格指数的调查采用( )相结合的方法。

A.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B.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D.全面调查与典型调查正确答案:A8、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5%,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电力生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5%,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4%,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9%。

A.0.45B.0.55C.1.83D.1.5正确答案:B9、《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活动划分为文化( )领域和文化相关领域两部分。

初级统计师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级统计师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级统计师必背知识点总结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在各行各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初级统计师,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初级统计师必备的知识点,帮助你建立起扎实的统计学基础。

1.数据类型与测量水平在统计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数据。

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以进行计数和测量的,如身高、体重等;而定性数据则是描述性的,如性别、颜色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测量水平,包括名义水平、顺序水平、区间水平和比率水平。

2.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是衡量数据特征的工具。

常见的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

均值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升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值,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值,标准差则是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3.抽样与总体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无法对整个总体进行调查,而是通过抽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抽样是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的过程。

为了保证样本能够代表总体,我们需要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并且要注意样本的大小和代表性。

4.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推断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某个统计量是否与理论值相符。

在假设检验中,我们需要设置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并计算出一个统计量的观察值。

然后,通过比较观察值和临界值,来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

5.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用来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一个变量如何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

在回归分析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和显著性检验。

回归分析还可以用来评估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以及交互作用。

6.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来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不同因素对于某个变量的影响程度。

在方差分析中,我们需要计算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并通过比较两者的比值来判断差异是否显著。

7.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时间相关数据的方法。

初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重点:存货统计

初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重点:存货统计

初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重点:存货统计初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重点:存货统计导语:存货,又叫库存,是各经济单位出于各种目的储备的资产。

存货从所处的环节考虑可以区分为以下5类。

大家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1) 各生产单位的材料储备,包括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等,农业生产的种籽、饲料储备也应包括在这一类别内;(2) 各生产单位处于加工过程的在制品、半成品存货;半成品是指在生产单位内部已经完成某些生产环节、验收后交付半成品仓库、等待做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3) 各生产单位的成品存货,是指已经在该生产单位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4) 各批零贸易单位的商品存货,是这些单位已经购进但尚未售出的商品,(5) 国家的物资储备,包括战略物资、救灾物资、粮棉储备等。

存货主要是针对物品而言的。

同一种物品,由于处于不同的位置,可能属于不同类别的存货。

一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要求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存货以及存货的不断流动作为保证。

但并非存货总量越大越好。

实物量的统计:不能获得存货总量的统计。

存货的统计存货总额:借助于价格,统计时点上的市场价格。

3. 其他非金融资产统计主要类别有:第一是贵重物品,即作为价值储藏手段而持有的具有较大价值的'物品,包括贵金属、古董和其他艺术品等;第二是各类符合经济资产定义条件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等,一般将这些称为资源资产;第三是被计入经济资产的各种无形资产,如计算机软件、艺术品原件、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第四是各种历史古迹、历史文化建筑和其他文物等。

原则上,这些资产的价值,也应当遵循当期市场价格原则。

由于这些资产的市场化程度非常有限,常常难以获得其市场价格,由此实际估算中需要采用各种变通方法。

在中国,此部分资产的统计基础很薄弱,因此尚未纳入实际统计估算的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义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第五节国际收支核算主要内容:●国际收支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应用国际收支是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因进行经济交易所发生的全部收支。

中国国际收支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以对外经济交易为对象,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对一定时期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的货物、服务、收入方面的交易、无偿转让和资本往来进行系统的核算,综合反映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以及采取应对调控提供依据。

它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并与资产负债存量核算衔接,在反映对外交易的过程和结果方面,是其他四大核算所不可替代的。

一、国际收支表国际收支表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居民)和非常住单位(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

国际投资头寸表反映特定时点上常住单位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状况,以及在一定时期内由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存量变化。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1.基本结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制定的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形成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四大部分,即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1)经常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

A.货物指通过我国海关进出口的货物和一些未经我国海关的转口贸易,以及商品退货等。

出口记在贷方,进口记在借方。

B.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务服务以及政府服务。

贷方表示我国对外提供上述服务获得的收入,借方表示我国接受境外提供的上述服务的支出。

C.收益包括职工报酬(即劳动者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部分。

贷方表示我国获得的收益,借方表示我国对外支付的收益。

职工报酬指我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工作的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项下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

D.经常转移包括侨汇、无偿捐赠和赔偿等项目,既有货物形式,又有资金形式。

经常转移分为政府间的经常转移和其他部门间的转移。

贷方表示我国从国外获得的无偿转移,借方反映我国向国外提供的无偿转移。

政府指接受或提供捐赠的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

其他部门指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以外的其他部门或个人。

(2)资本和金融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

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贷方表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A.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等内容。

B.金融账户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

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每种投资方式都分为资产、负债,其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视同资产,外国在华直接投资视同负债。

直接投资指以投资者寻求在母国以外经营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

包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两部分。

证券投资包括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两类证券投资形式。

其他投资指除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外的所有金融交易。

分为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资产四类形式。

(3)储备资产指我国中央银行拥有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其他债权。

(4)净误差与遗漏指由于资料不完整,统计时间、计价标准以及不同币种间的换算差额等原因而形成的误差与遗漏。

18-22.基本核算原则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各项原则编制的。

这些原则包括:(1)复式记账原则复式记账是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的基本规则,即对每笔交易都有两次价值相等的记录,一次记入贷方,一次记入借方。

根据该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计入贷方的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出口、应收收入、接受货物和资金的无偿转移、金融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计入借方的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进口、应付支出、对外提供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如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借贷差额为正,称为顺差,反之称为逆差。

(2)计价和记录时间原则对于各项实际资源、金融债权和债务等各项交易,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以成交的市场价格作为交易计价的基础。

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利用同等条件下形成的市场价格推算。

国际收支项目的记录时间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每一笔交易的两笔账目都要在同一时间记录。

(3)记账单位和折算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各项交易所采用的货币或价值尺度往往不同,为了便于分析和开展国际比较,必须将这些价值量折算成同一个记账单位。

这个标准的记账单位应该是稳定的,即使用该单位表示的国际交易的价值不应由于参加交易的其他货币发生变化(相对于该记账单位)而受到较大的影响。

在将各种计价的币种转换为国际收支记账单位时,最为合适的汇率是交易日期的市场汇率。

如果市场汇率不存在的话,应使用最短时期内的平均汇率。

我国目前国际收支平衡表使用的计账单位是美元。

3.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1)经常账户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2)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3)储备资产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4)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二)国际投资头寸表1.基本概念及核算原则国际投资头寸表反映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的存量状况及其变动因素。

国际投资头寸表在记账单位和折算等核算原则上均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致。

在计价上采用编表时点的市场价格,记账单位为美元,按各种货币对美元统一折算率进行折算。

2.基本结构和分类我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订的标准表式基本相同。

国际投资头寸表的主栏是资产和负债,两者之间的差额是净头寸。

主栏的具体分类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的标准组成部分完全一致。

资产细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负债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宾栏反映期初和期末头寸,以及引起头寸变化的各种因素,包括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其他调整等。

3.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年末头寸=年初头寸+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其他调整资产=在国外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负债=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净头寸=资产-负债附:国际收支平衡表表式: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投资头寸表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应用(一)在GDP核算中的应用国际收支平衡表在GDP核算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现价支出法GDP核算中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来自该表经常项目中货物和服务的贷方与借方数据之差额;二是国民总收入(GNI)中的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取自该表经常项目中收益的贷方与借方数据之差额;三是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中的经常转移净收入来自该表经常项目中经常转移的贷方与借方数据之差额。

(二)国际收支总量平衡分析国际收支总量平衡是宏观经济几大平衡关系之一,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都设法保持本国的国际收支总量平衡,但实际结果并非如此。

有的国家是国际收入大于国际支出,其差额为顺关,有的国家是支出大于收入,其差额为逆差。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经常出现顺差,则意味着它的储备资产持续增加,它的国际经济实力随之提高。

反之,连年出现逆差,会造成储备资产的减少,消弱本国的经济实力。

观察一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状态主要看其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的综合结果,即{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如果这个综合差额为正数,则国际收支为顺差,反之,如果综合差额为负数,则国际收支为逆差。

国际收支总量平衡状况如何对本国经济影响很大,深入分析这些影响有助于制定恰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从而进一步改善本国国际收支总量及结构。

国际收支状况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当国际收支顺差时,以可结算的外币形式流入本国的资金增加,无论这些货币是否兑换成本国货币,它都会扩张本国的信用,使得利率下降,投资、消费、出口需求增加,由此带动国内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反之,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利率上升,总需求收缩,经济增长放缓。

国际收支状况对外资流向的影响。

当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顺差时,本国资金供给增多,银根松驰,利率趋于下降,在资金流动不受管制的情况下,会引起资金外流,国际收支顺差趋于缩减。

反之,当出现逆差时,信用紧缩,利率趋升,引起国外资金流入,有利于缩小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状况对汇率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汇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市场上外汇供求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基础是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资金外流,本国市场上外汇需求超过外汇供给,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汇率趋于下降。

相反地,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则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汇率趋于上升。

(三)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结构分析国际收支总量分析只是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的一个方面,除了总量分析外,还可能结合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更细致的结构分析,这些方面也是宏观经济管理关注的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由三大部分构成(统计时,还设有一项误差和遗漏,一般经济分析不考虑这一项),分别是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

这三部分内容差别较大,分析时,可结合其他资料分别展开。

经常账户的主要内容是货物进出口、服务进出口、收益、经常转移,它反映了一个国家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及对外经济往来的规模和方式。

经常账户的平衡状况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因为这一部分的收支都是以货物和服务交易、各类收益等为基础,不存在借贷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经常账户的平衡是实实在在的平衡。

一般地,各国希望自己的经常账户是顺差,以提高本国经济的安全性和主动性。

如果一国的经常账户长期逆差,且数额圈套,即使它可以通过对外融资达到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这种平衡的基础也是脆弱的。

实事上,它的平衡是以大量国外资本净流入为前提的,一旦国内的经济出现问题,其资信将受到怀疑,国外资本的流入就会减少,该国国际收入随即恶化。

因此,经济分析时,要特别关注经常账户的平衡状况,不仅要看当前的平衡状况,还应结合一个时期的资料进行分析。

因为,国际收支的问题是逐年积累的,需要全过程的分析研究。

资本和金融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资本账户,另一部分是金融账户。

资本账户数额较小,主要是债务减免等内容。

金融账户是主要部分,反映一国对外债权债务的变化情况。

顺差为资金净流入,即进来的资金多于出去的资金。

短期看,金融账户顺差可以改善债务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但长期看,债务国的还债压力很大,它要持续的向债权国支付大量外汇以还本付息,使债务国国际收支经常处于不利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