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互动教学质量有效管理实践

合集下载

分析现代学徒制的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

分析现代学徒制的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

分析现代学徒制的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种背景下,校企教师的互聘互用管理机制变得至关重要。

通过校企互聘互用,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园和企业的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人才的培养。

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从这一视角出发,对现代学徒制的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这一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现代学徒制的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通过对该机制的介绍和分析,总结其优势和实施方式,进一步探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在现代学徒制中的作用和影响,为教育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2. 探讨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的优势所在,揭示其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等方面的促进作用;3. 探讨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的实施方式,并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和推广;4. 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现代学徒制的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这一管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教育体制变革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这一管理机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得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持。

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与企业教师的互动交流,学校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研究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还可以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

教师在校企合作中不仅可以获得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前教育领域也日益受到信息化趋势的影响。

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学前教育现代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进行解读。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首要内涵就是资源信息化。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前教育资源库,整合各类学前教育课程、活动、教材等资源,形成系统的教育资源体系,方便教师、家长和学生获取和使用。

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学前教育形式和内容,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互动教学平台等手段,使学前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更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管理信息化。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前教育管理系统,实现幼儿园日常管理、教师工作管理、学生档案管理等工作的自动化和规范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家园互动平台,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学前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其他教师、专家进行交流和研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最后一个方面是评估信息化。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评估系统,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为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提供依据;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园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学前教育信息化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资源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师专业化和评估信息化等方面的推进,可以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学前教育现代化。

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为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_333_省略__基于中职护理专业国培项目的实践_季宁东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_333_省略__基于中职护理专业国培项目的实践_季宁东

效应,该项目在 2013 年、2014 年连续被评为江苏
取得了良好成效。
总 第
*本 文 系 江 苏 省 教 育 科 学 “十 二 五 ”规 划 课 题 “职 业 院 校 教 师 企 业 实 践 培 训 模 式 研 究 ”(课 题 编 号 :J/2013/10)与 第 二 期 江 苏 省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重 点 资 助 课 题 “基 于 护 理 专 业 的 职 业 院 校 青 年 教 师 企 业 实 践 ‘333 研 训 ’ 模 式 的 建 构 ” ( 课 题 编 号 :ZZZ11) 成 果
管 理
论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 坛 “333 研训”模式的建构*
—— —基于中职护理专业国培项目的实践
季宁东 赵 静 侯 洁

摘 要 :依 托 国 家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青 年 教 师 企 业 实 践 项 目,建 构 三 方 联 动 、三 维 并 举 、三 者 共 赢 的 “333 研训”模式,能有效提高中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质量,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训 ,研 训 一 体 ,实 现 “四 段 研 促 训 ”。 第 一 阶 段 (1
踪调查,结果显示:25 位学员及其所在学校一致认
周):学员在基地企业经历开班典礼的洗礼,感悟 企业实践的意义;接受职教专家和医院专家临床
为, 参加国培项目后的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有显 著 提 升 ,[2]她 们 很 快 成 长 为 学 校 教 学 团 队 中 的 核 心
关键词: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333 研训”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5-0058-04
DOI:10.13696/ki.jer1673-9094.2015.15.019

物流管理专业“三跨”融合实践教学探索

物流管理专业“三跨”融合实践教学探索

收稿日期:2020-04-27作者简介:董绍增(1983—),男,山东莱阳人,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组织创新、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海洋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后四化’时代‘1中心2平台3跨’融合物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探索”(GJ2019-06);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后四化’背景下‘四跨’融合培养新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模式探索与实践”(2019JSJG023);江苏海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资助课题“‘后四化’背景下基于CDIO 和对分课堂理念的‘两性一度’课堂改革研究”(KTJG2020-27)高校作为我国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中心,在提升人才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现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入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知识—数据—智慧”驱动的新商业经济和“商业—技术—人文”深度融合的新商业生态[1],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遵循“实验—实训—实习”的实践教学理念,从“跨境”“跨科”“跨界”的“三跨”融合视角,对新商业时代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进行探索,旨在重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将学科划分为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制造科学三类[2],这是国外实践教学思想的源泉。

美国学者布鲁斯·乔伊斯和玛莎·韦尔等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阐述[3]。

德国的“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美国的“创业式”实践教学模式和英国的“能力本位”实践教学模式等是国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探索[4]。

(二)国内研究现状不同于理论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是通过问题探讨、深度体验和批判反思等过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5]。

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源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效协同[6]。

高晶等认为构建灵活和多样的实践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学校和企业两种教学资源,让企业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通过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实现对学生复合能力的培养[7]。

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初探

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初探

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是指一个高校在两个不同地区设立教学点或分校,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的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扩张,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在不同地区开展两地办学,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但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的高校教育资源丰富,但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两地办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通过在欠发达地区设立教学点或分校,高校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学生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的优势和挑战,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实践经验,对于促进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进行初探,为高校在不同地区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在不同地区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这种跨地域管理模式在提高高校办学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可以为相关高校提供可行的管理策略和经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深入探讨两地办学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发展趋势,有助于为高校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和发展规划,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研究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的意义在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高校提升办学质量,推动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稳定。

2. 正文2.1 高校两地办学管理模式现状分析当前,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多元化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选择在两个或多个城市设立分校,采用两地办学管理模式。

跨界教学实践研究(3篇)

跨界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跨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跨界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实施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跨界教学是指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跨界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本文通过对跨界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实施策略和挑战进行分析,以期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跨界教学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

跨界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建构知识。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等。

跨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全面发展。

3.终身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跨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跨界教学的实践模式1.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融入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生物现象的过程中,掌握多学科知识。

2.跨领域教学: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将艺术、设计、工程等领域的知识融入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掌握跨领域技能。

3.跨阶段教学:将不同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连续性。

例如,将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内容进行衔接,让学生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跨界教学的实施策略1.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跨学科、跨领域教学能力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高品质课堂的跨界教学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高品质课堂的跨界教学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高品质课堂的跨界教学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跨界教学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将跨界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打造高品质课堂,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此展开研究,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跨界教学的内涵与意义跨界教学是指跨越传统学科界限,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方法、思维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跨界教学,具有以下意义:1. 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通过引入跨学科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跨界教学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发展。

实施跨界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跨界教学的策略与实践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跨界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与实践:1. 强化跨学科知识整合。

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发掘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点,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拓展实践教学环节。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4. 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

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跨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建立教师合作机制,促进跨学科教学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5. 完善评价体系。

管理知识的跨界融合与合作

管理知识的跨界融合与合作

管理知识的跨界融合与合作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管理知识的跨界融合与合作已成为一种新兴趋势,吸引了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广泛关注。

无论是在企业管理、创新发展,还是在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中,跨界融合都能够为管理实践带来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管理知识的跨界融合的重要性、实现方式及其未来的可能发展。

管理知识的跨界融合是一种将来自不同学科、行业和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

传统管理学的理论框架往往局限于特定的行业或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技术的迅速进步,单一学科的管理知识已经无法完全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

因此,跨界融合不仅是理论的突破,更是实践的必要选择。

在企业管理中,跨界融合体现在多个方面。

例如,在技术和商业的交叉领域,企业能够通过引入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

在此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需要与技术专家密切合作,理解技术动态,并将这些技术有效地转化为商业价值。

此外,心理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员工管理和组织文化建设方面,这类知识能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与动机,实现更具人性化、激励化的管理。

在理论层面,跨界融合推动了新的管理理论和模型的形成。

比如,复杂性理论、网络理论等新的管理思想的出现,正是基于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再创造。

这些理论不仅丰富了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还促进了其与其他学科的交互与发展。

例如,在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生态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结合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跨界合作的成功,不仅依赖于知识的融合,更需要基于对组织文化与沟通机制的深刻理解。

组织内部,跨部门协调和跨职能团队的建立是促进智慧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

领导者在此过程中需要扮演促进者的角色,建立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主动分享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经验。

此外,通过设立跨部门项目小组,企业可以更好地发挥各个领域专家的独特优势,形成合力,推动项目的成功实施。

学校美育与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美育与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美育与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学校美育与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展开研究。

在引言中,探讨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首先介绍了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的概念,然后阐述了美育在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协同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深入挖掘了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对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在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学校美育与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学校美育、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理论、实践、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对策、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

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而跨学科教学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探讨学校美育与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存在学科之间割裂、缺乏跨学科整合的问题。

面对这一现状,如何更好地运用美育资源,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学校美育与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本研究将结合相关理论,探讨学校美育与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的关系,分析实践案例,探讨影响因素及对策,旨在为推进学校美育与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学校美育与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研究可以促进学校美育和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更好地融入现代教育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研究可以深化对多学科“跨学科”协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实施方法的理解,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我国高校跨学科教育实践的经验与反思

我国高校跨学科教育实践的经验与反思

我国高校跨学科教育实践的经验与反思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跨学科教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跨学科教育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进行整合和交叉,以培养学生跨越学科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跨学科教育实践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对跨学科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学院开始将跨学科教育置于重要位置。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条条框框,还可以促使学生拓宽学科视野、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深入研究我国高校跨学科教育实践的经验与反思,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跨学科教育实践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

具有多学科知识和跨领域思维的人才更受社会和企业的青睐,因此开展跨学科教育实践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跨学科教育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学科框架下,学生往往只接触到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而通过跨学科教育实践,学生可以跨越学科的界限,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的人才。

其次,跨学科教育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创新和交叉融合。

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往往能够产生出更多的创新思路和研究成果。

通过跨学科教育实践,高校可以搭建起多学科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学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跨学科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可以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高校跨学科教育实践的经验与反思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3 目的和内容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高校跨学科教育实践的经验与反思。

教学管理工作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PPT

教学管理工作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PPT
挑战
如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如何提高教 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应对学生多样化 的需求等。
机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技术的发 展,教学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如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在线教学的 推广等。
Part
02
我的教学管理工作实践
我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课 程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 计划,确保教学质量和学 生的学习效果。
强化服务意识
教学管理需要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从课程安排、考试组织到教学质量 监控,都需要细致入微的考虑。
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
应对突发事件
教学管理中难免遇到突发 事件,如师资短缺、教学 设施故障等,需要迅速、 妥善处理。
平衡各方利益
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平衡 教师、学生和学校之间的 利益,确保教学秩序的稳 定。
加强学生管理
制定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 学生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 围。
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未来展望
智能化教学管理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 学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 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 作,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 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个性化教育发展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与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方进行 沟通与协作,这使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 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教育改革积累 了经验。
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管理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新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更好地适 应工作需要。

幼儿园数字化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园数字化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园数字化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工具。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阶段,数字化媒体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字化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优势和意义1. 提升教学质量数字化媒体可以为幼儿带来更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通过丰富多样的媒体形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主题词汇:数字化媒体、幼儿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2. 拓展教学内容数字化媒体能够提供更广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幼儿在课堂之外也能够进行延伸学习,促进知识的全面和深入。

主题词汇:数字化媒体、拓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3. 激发学习兴趣数字化媒体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主题词汇:数字化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互动三、数字化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幼儿专用的教学软件等,展现生动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内容,让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更多的刺激,增强记忆和理解力。

主题词汇:多媒体教学、投影仪、教学软件2. 互动教学利用数字化媒体进行互动教学,可以让幼儿参与其中,通过游戏、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主题词汇:互动教学、游戏、问答、趣味性3. 远程教学借助网络评台和视频会议工具,幼儿可以进行远程教学,获得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同时也能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

主题词汇:远程教学、网络评台、视频会议工具四、数字化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挑战及对策1. 过度依赖过度依赖数字化媒体可能会造成幼儿对传统教学形式的排斥,影响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数字化媒体的使用时间,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

主题词汇:过度依赖、传统教学形式、多种教学手段2. 素质参差由于幼儿园幼儿芳龄跨度大,素质参差,对于数字化媒体的接受程度和利用方式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考虑到不同幼儿的实际需求。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跨界合作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跨界合作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跨界合作一、什么是跨界合作教育?跨界合作教育,就是在不同领域或不同职业人员之间进行教育合作,共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常见的跨界合作教育方式有学校与企业、社会组织、家长等的合作,而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跨界合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老师可以与其他领域的人员合作,通过跨界互动,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二、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跨界合作的重要性?1. 拓宽幼儿教育资源: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与其他领域人员的合作,进一步了解幼儿教育的前沿资源和教学方法,拓宽幼儿教育的资源和思路。

2. 促进教育的需求和实践的有效衔接: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跨界合作,可以将教育实践与社会需求中融合,使得幼儿教育更加实用有价值。

3. 助力幼儿教育的创新:跨界合作有助于跨出固步自封的思维模式,提升幼儿教育的创新力度。

4. 可增强教师教育能力和职业发展:通过与其他领域的人员合作,可以提升幼儿园老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完善幼儿教育体系以及个人职业发展。

三、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跨界合作的具体方式?1. 学校与企业合作:幼儿园老师可以与企业合作,举办亲子活动和亲子课程,通过企业家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

2.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幼儿园老师可以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开展少儿艺术、健身、科技等方面的活动,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和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同时促进与社区的紧密联系。

3. 幼儿园与家长合作: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定期与家长的交流会谈,了解到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需求和意见,通过共同探讨和合作,为幼儿提供更科学、系统和实用的教育方案。

4. 幼儿园与专业机构合作:幼儿园老师可以与专业的专科医院、健康体检机构、心理辅导机构等合作,为幼儿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与心理评估和课程体系。

四、如何保证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跨界合作的质量和效果?1. 制定合作计划:在跨界合作之前,幼儿园老师应当制定合作计划,明确合作内容、时间、责任等方面,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运行和质量。

STEM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跨界学习

STEM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跨界学习

STEM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跨界学习【摘要】本文探讨了在STEM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跨界学习。

首先介绍了STEM教育理念的影响,探讨了教师跨界学习的定义,并分析了跨界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其次阐述了STEM课程下教师跨界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说明。

结论部分总结了教师跨界学习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教师跨界学习在STEM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的融合与交流,教师们可以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升教学水平。

未来,随着STEM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跨界学习将更加受到重视,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关键词】STEM教育,教师跨界学习,教育理念,方式方法,重要性,案例分析,价值,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STEM教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模式,它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领域的整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STEM课程的理念下,教师跨界学习成为一个备受推崇的教育实践。

教师们通过跨界学习,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拓展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跨界学习对于STEM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STEM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跨界学习的定义、跨界学习的方式和方法、STEM课程下教师跨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探究教师跨界学习在STEM课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和案例研究,本文旨在揭示教师跨界学习的重要性和潜在的发展方向,为促进STEM 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对于教师跨界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教师跨界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跨越学科边界,实现知识的融合和创新。

研究教师跨界学习在STEM课程下的重要性,有助于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指导,推动STEM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首先,从源头上控制教师质量,坚持多元化引进团队成员。

一是坚持“硬性+软性”的准入原则,以教师的师德师风和专业化的教学能力为硬性原则,选择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专任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组成;以区域产业特色为专业教师准入的软性原则,各地以区域行业特点为依据,制定区域化、特色化的专业教师准入标准,防止各省各校专业教师准入标准的同质化。

二是多渠道引入团队教师,除了从高校聘请一部分高学历专任教师外,还要从行业企业聘请一些技术大师、能工巧匠、企业骨干等作为核心教师,以及特聘一些行业名匠、知名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担任教学创新团队的“名誉团长”。

三是对兼职教师实施“候鸟”计划,以动态监督的方式确保兼职教师高教学能力的常态化,构建市场调节、智力流动、契约式用人的人才引进模式,动态选聘大国工匠、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

其次,优选团队负责人。

团队带头人承担着“提出愿景、战略布局、资源整合、队伍管理”等职责,对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和团队创新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要制定专门的带头人遴选标准,优秀的团队负责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身份认同,都是自己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同时又拥有企业实践经历,在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丰富的经验以及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思维保证了其对团队方向把控的正确性。

团队带头人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但也要规定其最长的任职年限,如果团队带头人长期保持不变,团队内部就会出现成长停滞,出现团队的稳定重于创新,认同取代创新,从而产生“近亲繁殖”,也就是生物学的结论即“种的退化”。

最后,做好职后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对职教师资进行完整系统的培养培训,培训要对接教师职前教育,为新入职教师顺利进入岗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培训过程中,应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

横向上,对团队带头人实行“明星打造”提升计划,对骨干教师实行“能力拔尖”集训计划,对青年教师实行“职业奠基”固基计划,以系统完整的培训为要求,以教师个体短板为重点进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社会服务创新能力等的全面提升。

教育集团化管理实践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集团化管理实践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集团化管理实践先进经验交流材料摘要本文旨在分享教育集团化管理实践的先进经验,并探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通过交流不同教育集团的管理经验,我们可以汲取借鉴,并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机构中,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引言教育集团化管理是指将多个教育机构整合为一个集团,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营的方式。

这种管理模式已经在一些地区和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旨在分享这些先进经验,以便更多的教育机构了解和应用集团化管理,以便迎接现代教育挑战。

先进经验分享统一管理结构教育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建立统一的管理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包括总部、分校、教学中心等,分别负责集团的整体决策、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资源分配等工作。

通过统一的管理结构,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和效率提升。

教育资源整合教育集团化管理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

通过集团统一规划和分配教育资源,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同时,集团内不同机构之间可以进行教师和教材的共享,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跨机构协作教育集团化管理可以促进不同机构之间的跨界协作。

各个机构可以互相借鉴和研究,共同开展教学改进和创新项目。

这种协作机制可以激发创新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

教育品牌塑造通过集团化管理,可以实现教育品牌的塑造和提升。

集团可以统一品牌形象和宣传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对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加入集团,推动集团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

总结教育集团化管理实践的先进经验是我们应该借鉴和研究的宝贵资源。

通过统一管理结构、教育资源整合、跨机构协作和教育品牌塑造,我们可以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协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这些先进经验,推动教育集团化管理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上就是本文对教育集团化管理实践先进经验的交流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学习中心教学论

学习中心教学论

学习中心教学论一、本文概述《学习中心教学论》这篇文章旨在探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学习中心教学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学应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通过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首先对学习中心教学论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包括其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接着,文章将探讨学习中心教学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

文章还将对学习中心教学论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教学视角,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中心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学习中心教学论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性、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追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提升的教学理念。

其核心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主体性:学习中心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学习中心教学论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它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路径和学习策略。

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学习中心教学论追求高质量的教学和有效的学习。

它认为,教学质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学习中心教学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大学教育的教学资源整合

大学教育的教学资源整合

大学教育的教学资源整合在现代社会中,大学教育被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机构,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学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的教学资源整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教学资源整合的必要性1. 提高教学质量:大学教育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便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可以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2.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资源整合可以弥补大学教育中单一学科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综合教学资源。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师资互动与合作:教学资源整合可以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通过师资互动,可以促进教学理念的碰撞与融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资源整合的方式1. 跨学科课程设置:大学可以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开设跨学科课程。

这种课程可以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2. 教学资源共享:大学可以建立教师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将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教师重复制作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借鉴,提高教学质量。

3. 跨院系教学合作:大学可以通过建立跨院系教学合作机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例如,可以组织跨院系的课程开发团队,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三、教学资源整合的挑战与对策1. 学科壁垒与教师认知:学科壁垒和教师认知是教学资源整合的主要障碍。

大学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教学资源管理和评估:教学资源整合需要统一的管理和评估机制。

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

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

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引言概述智慧教育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理念,将教育与科技相结合,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

智慧教育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个性化学习1.1 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智慧教育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兴趣爱好,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内容。

1.2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智慧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1.3 提供个性化评估和反馈:智慧教育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2.1 强调师生互动:智慧教育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在线讨论、即时问答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提高教学效果。

2.2 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智慧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使教学更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支持远程教学:智慧教育通过视频会议等技术手段,实现远程教学,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三、智能化评估3.1 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智慧教育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学习记录、答题情况等,为教师提供全面的学生评估信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3.2 提供智能化评估工具:智慧教育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评估工具,如智能阅卷系统、学习情感分析等,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3 鼓励多元化评估方式:智慧教育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项目作业、小组讨论等,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形式
点对点交流(如短信)
每周督导点评 12-1月 1月
提交质 实践教学半月谈 践工作 量分析
督导简报 终评价
报告
质量分析报告
……
5.保障机制:从制度体系到质量文化
纳入平台课堂实时评价的课程达2126门, 毕业教学环节随机抽查72个专业7556名学生; 跟踪调查毕业一年学生3226人,毕业3-5年1699人; 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督查136个现场,412位老师; 督查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6个,校内实训项目216个; 基于平台的教学问题反馈记录1.23万条 发布督导简报及分析报告26个。 ………
行业企业督导专家
培养模式
培养方案 专业建设与发 展方向
年度业绩考核 教学文件 课程建设
教学条件
教材建设 师资配备 基地建设 基本设施配置 一年有计划
专 业 培 养 方 案 和 学 习 导 航
课 程 建 设 和 教 材 建 设
示 范 性 校 外 基 地
教 师 下 企 业 实 践
专项检查
人 才 培 养 过 程 监 控
跨界· 交互——
金华职院教学质量有效管理的实践
王振洪
2014年8月
高职教育的特征: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 学生与教学实际: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教学过程灵活、复杂
由谁评?评什么?如何评?
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效性
评价主体单一:封闭式评价使得评价结果与社会认可度之间有偏差; 监控指标抽象:量化指标较少,度量和比较功能较弱; 督导时空局限:校内教学督导难以全面掌控教学状态; 管理手段传统:静态手段难以及时、完整获取教学质量信息。
做到质量管理创新与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创新有机结合、紧密 对接,才能真正实现质量保证体系的“督教、导学、促管”。
谢谢大家 !
敬请批评指正!
个例:分层分类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1
2
3
4
5
6
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标准
后标准
分层分类
设计类 生产性实训 课程 (含仿真实训) (项目) 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跟班作业 质量标准
轮岗实训 质量标准
顶岗实习 质量标准
3.优化标准:标准和指标的系统设计
个例:分层分类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再量表化
信息化
4.革新手段:实时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人才需求调查 与分析 专业定位 人 才 培 养 目 标 监 控 人才需求年度 调查报告 对应职业岗位 (群)分析 知识、能力、 素质分析 工学结合人才 培养模式总结 专业教学标准 行业专家座谈会 教 务 处 教育 督导 处 人 事 处
目标定位
问卷调查 专业指导 委员会例会 三年早知道 学习导航 教务处 学校考核办 专业培养方案评价标准 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师资建设评价标准 基地建设评价标准 办学条件与资源 分析年度报告 资产设备处 仿真实训 跟班作业 轮岗实训 顶岗实习 分层分 类实践 教学质 量标准 随堂听课 问卷调查 教务公开 学生评教 (实时评教) 教师评学 师 生 在 线 随 堂 评 价
个例:学生教师在线随堂评价
教师课前上传教学资料 教师进课堂后电子点名 课后学生手机登陆点评
开发了手机版
每日管理人员短信反馈 每周跟踪落实改进情况 每月公布总体状态分析
4.革新手段:实时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个例:“在校生、毕业1年、毕业3-5年”三阶段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在校 知识获取 知识运用 操作技能 文化素养 教学条件 …………
2.开发平台:系统集成和多功能互动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实 时 测 评
信息员 教 学 日 常 巡 查 专职督导 企业现场督导意见反馈
改变二:“两纵两横”的教学质量监控网络,改变了传 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全程、协同、高效的质量管理。
3.优化标准:标准和指标的系统设计
标准制定
引入行业企业要素 融入职业资格标准 源自培养方案要求
网络化
教学质量
管理网站
11个 子系统
教师评学 教师社会实践管理 同行评价 班主任管理 毕业生跟踪调查 家长意见反馈
4类用户 6种角色
Hale Waihona Puke 4类用户:学生、教师、督导、社会 6种角色:学生、教师、督导、 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 设定不同权限和发布、评价、查询、互动等不同功能
2.开发平台:系统集成和多功能互动
毕业3至5年 就业稳岗情况 薪酬水平 工作业绩 职位发展 企业对学生满意度 学生对母校满意度 …………
学习能力
发展能力
毕业生 职业发展
毕业1年 专业对口情况 知识能力有效性 求职情况、换岗情况 职业期待吻合度……
适应能力
综合测评 毕业生跟踪调查 企业满意度调查 第三方评价
个例:分层分类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专业类型 工程技术类专业 仿真实训、跟班作业、轮岗实训、顶岗实习
先对象
分层分类
设计制作类专业
模拟项目实训、企业项目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习
管理服务类专业
单项实训、综合作业、跟班实践、顶岗实习
公共教育类专业
单项实训、仿真实训、跟班实习、顶岗实习
3.优化标准:标准和指标的系统设计
社会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 年度报告
信息收集
教育督导处 招生就业处
教学工作例会
决策
评估和反馈 校领导 职能部门 二级学院
汇报提纲
1.构建模型:“四方参与、四类评价” 2.开发平台:系统集成和多功能互动 3.优化标准:标准和指标的系统设计 4.革新手段:实时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5.保障机制:从制度体系到质量文化
教学实施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和手段
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质量 教学运行
教风、学风、考风
日 常 检 查
阶 段 检 查
毕 业 环 节
实 践 教 学 调 整 或 改 进
专项检查
教学制度执行 教学档案 教育教学 改革与创新 改革成果
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创新亮点 外语等通过率
教务处 教育督导处 数据调 阅、统 计和分 析
用 人 单 位 调 研 系 统
家 长 意 见 反 馈 系 统
毕 业 生 跟 踪 调 查 系 统
学 生 层 面 反 馈
教 师 层 面 反 馈
专 业 主 任 层 面 反 馈
领 导 层 面 反 馈
网络拓扑结构图
质量管理功能架构图
改变一:能够随时、随地、多形式的收集与管理质量信 息,改变了质量管理的时空环境。
毕业论文质量分析、顶岗实习走访、校企联合答辩…
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第三方评价…
2.开发平台:系统集成和多功能互动
如何有效地收集课堂教学信息? 如何全程监控分散实习的状态? 如何科学分析过程数据与信息? 如何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与意见?
课程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效果实时测评 教学质量监控 毕业教学环节管理 用人单位意见反馈
督导
1.构建模型:“四方参与、四类评价”
内容
抓源头,进行系统设计 重过程,监控关键要素 聚课程,落实理实教学 评结果,学生成长成效
评价项目设置
教学运行过程控制 课堂教学实时测评
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教师实践、基地运行专项督查…
随堂评价、学生评教、实践教学检查、网络课程监控…
顶岗实习环节监控
毕业生职业发展 反馈
依托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信息布点广泛、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特点
实时评价
学生教师在线随堂评价 实践教学企业现场督导 网络课程运行日常监控 学生在校学习学业预警 …………
阶段性评价
专业建设年度业绩考核 顶岗实习成效综合调研 “在校生、毕业1年、毕 业3-5年”三阶段的培养 质量评价 …………
4.革新手段:实时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1.构建模型:“四方参与、四类评价”
模型
学生
核心思想
效果 课堂教学 实时测评 教师
目标及过程 教学运行 过程控制 社会(毕 业生、家 长、用人 单位)
跨界:
针对高职教育的开放性特征,
让利益相关者多方参与,质
量评价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毕业生 职业发展 反馈 结果
顶岗实习 环节监控 节点
交互:
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动和 数据实时反映教学质量状态。
5.保障机制:从制度体系到质量文化
完善从规程、队伍到管理、激励的制度体系
保障
建立规范化、流程化的质量评价工作机制
营造多方评价、个体反馈、协同促进的质量文化
如:教师社会实践专项督查工作流程
4月 制订检 查工作 方案 4月 成立检 查小组 7-8月 开展暑 期集中 检查 9月 二级学 院实施 和督导 情况 检查 9月 阶段性 总结和 反馈 教师实 实绩年
学生、教师 督导、社会
基础能力
课程合格率 职业素养评价 职业资格证书 获取率
教育督导处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监 控
职业能力
毕业设计(论 文)效果 顶岗实习效果
省教育厅毕业 设计(论文) 抽查评价标准
专项检查
教务处 教育督导处
可持续 发展能力 就业情况
创新实践 竞赛获奖 就业率 就业质量 主管部门、媒 体、及行业企 业综合评价 教务处 教育督导处 建议 学术委员会 毕业1年、毕业3-5年毕业生调 查;麦可思专项调查 招生 就业处 宣传部
运行
教师与管理人员“质量意识” 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学生到课率、课堂参与度、 母校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

会:
质量评价与管理从学校评价走向利益相关者评价、从单一评价
走向多元评价、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才 能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和复杂环境。
只有充分把握青年学生与高职教学特点,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