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重点

合集下载

石油地质知识要点

石油地质知识要点

石油地质知识要点绪论1、地质学(Geology)是研究地球(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表面特征及地球演化历史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固体地球,当前研究的重点是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或岩石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形成和发展深化以及地球的资源性等。

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 - 1875)的巨著《地质学原理》使地质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新的地质学理论、观念、方法,以此为标志建立了现代地质学。

2、地质学的分支学科有: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等研究地球运动及变形的: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动力地质学、地貌学等研究地壳演化历史: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研究地球资源及勘察方法:矿产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地热地质学、农业地质学、地球化学勘探等研究地球环境: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

3、我国学者提出的“成熟陆相生油论”为我国油气勘探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第一章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1、地球的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所圈闭的形状。

2、所谓大地水准面是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3、地球的形状为:扁率不大的三轴椭球体。

4、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地表形态可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地形单元。

5、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可划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单元。

6、根据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可分为大陆边缘、深海盆地及大洋中脊三部分。

7、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沟、岛弧8、大陆边缘类型:被动性大陆边缘和主动性大陆边缘被动性大陆边缘(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无海沟],由大陆、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和洋盆组成。

主动性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有海沟],包括安弟斯型和日本海型。

安弟斯型:由大陆、大陆边缘山脉、大陆架和大陆、海沟和洋盆组成。

日本海型:由大陆、边缘海、岛弧、海沟和洋盆组成。

石油地质学要点整理

石油地质学要点整理

绪论1、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阐述油气在地壳中的形成过程,产出状态以及分布规律2、1)研究石油的基本特征:包括石油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以及石油伴生物——天然气及水的基本特征。

2)研究油气的生成:包括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是什么,这些原始物质是在什么环境和什么因素作用下演化为石油的等。

3)研究油气运移规律:包括引起油气运移的动力有哪些,油气运移时的状态如何等等。

4)研究油气聚集的条件及各种油气藏的特征。

5)研究油气藏聚集破坏的因素及再次运移聚集的规律性。

3、石油地质学的三大基石:盆地构造、盆地沉积、石油探测技术三方面的知识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第一节石油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在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

在相态上以液态为主,溶有大量烃气及少量非烃气,并溶有数量不等的烃类和非烃类的固态物质)石油中C、H两元素占绝对优势。

次为O、N、S。

2、石油中的化合物组成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烃和非烃两大类,具体包括:(烃类)①正构烷烃;②异构烷烃;③环烷烃;④芳香烃;(非烃类)⑤含氮、硫、氧化合物。

3、在石油烷烃中,异构烷烃中最重要的是异戊间二烯型,该烷烃是生物成因标志化合物,应用最多的是植烷和姥鲛烷。

同源的石油所含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类型和含量都十分相近,常用于油源对比。

4、用环戊烷和环己烷的比值可以估计石油生成时的地下温度,比值高,成生温度低,否则相反。

在原油中,多环环烷烃的含量随成熟度增加而明显减少,高成熟度原油以1-2环烷烃为主。

5、石油样品中I、II类初级氢原子的丰度比值称为芳烃结构分布指数,简称ASI值。

这一特征值可直接用于鉴定有机质成熟度。

成熟生油岩的ASI值>0.86、石油中的非烃是指石油所含的硫、氮、氧及金属原子的化合物,它们对石油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卟啉,是石油成因分析的有力证据。

石油地质知识点

石油地质知识点

1、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1).充足的油气来源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3).圈闭的有效性4).必要的保存条件。

1).充足的油气来源生油条件是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

只有充足的油气供给,才能形成储量大、分布广的油气藏。

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所谓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层生成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到良好的储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连续的生储盖组合:侧变式、互层式。

不连续的生储盖组合:各种不整合3).圈闭的有效性圈闭的有效性就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其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大、近、早)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区域性运移的时间的关系、圈闭位置与油气源区的关系、水压梯度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4).必要的保存条件必要的保存条件,是油气藏存在的重要前提。

主要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水动力等影响。

所以在地壳运动弱、火山作用弱、水动力条件弱的环境下才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2、判断断层封闭性1)断面两侧的岩性条件:断层两侧若为渗透性与非渗透性岩层相接触,通常认为是封闭性的。

但也要注意,在断层的不同位置,其封闭差异是存在较大变化的。

2)断层的力学性质:张性断裂易于形成开启性断层,而压扭性断裂容易形成封闭性断层。

3)断层两盘的流体性质及分布差异:油-水界面高度的差异,是断层封闭的重要标志。

4)钻井过程中的显示:在正常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漏失、井涌及油气显示等现象5)断层活动时期与油气聚集期的关系:一般认为,在油气聚集期已经停止活动的断层具封闭性,在主要油气聚集期之后产生并继续活动的断层,多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具纵向开启性。

6)开发过程中的断层封闭性研究:(1)压力判断(2)注采连通判断。

石油地质学资料

石油地质学资料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科学。

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个基本理论学科。

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内容:1、石油的基本特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2、油气的形成。

3、油气的运移规律。

4、研究油气聚集的条件及各种油气藏的特征。

5、研究油气藏聚集破坏因素及再次运移聚集的规律性。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物。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主要成分是液态烃。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其次为硫、氮、氧。

一般石油中碳含量占84%~87%,氢的含量为11%~14%,两者在石油中以烃的形态出现,占石油成分的97%~99%。

石油的颜色与胶质——沥青质含量有关,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石油的密度与颜色有一定关系,一般淡色石油的密度小,深色石油的密度大。

石油的密度决定于其化学组成:胶质、沥青质的含量,石油组分的分子量,以及溶解气的数量。

一般来说密度小而颜色浅的石油常为石蜡性质的,含油质多,加工后能获得较多的汽油和润滑剂;密度大而颜色深的石油则富含高分子量的沥青质。

石油的粘度的变化受温度、压力和石油的化学成分所制约。

粘度大的石油往往呈暗色,密度也比较大,因而轻质石油的粘度比重质石油的低。

轻质油的荧光为浅蓝色,含胶质较多的石油呈绿色和黄色,含沥青质多的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色荧光。

石油的旋光性是石油有机成因的有力证据。

天然气:所谓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他们常委各种气体化合物或气态元素的混合物,其成因复杂、产状多样。

天然气分类:大气、表层沉积物中气体、沉积岩中的气体、海洋中的气体、变质岩中的气体、岩浆岩中的气体、地幔排出气、宇宙气。

凝析气藏形成的原理和条件是什么?答: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烃类气体,经采到地面后,温度、压力降低,反而凝结为液态,成为凝析油,这种气藏就是凝析气藏。

石油地质学复习要点

石油地质学复习要点

基本要素1.流体(油,气,水)①石油概念: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元素组成:C,H,S(有害,评价石油质量),N,O,其他微量元素。

石油组成:馏分组成:原油在一定沸点区间蒸馏产生的各烃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分为重、中、轻馏分。

组分组成:石油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吸附情况,分为油质、胶质、沥青质。

化合物组成: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非烃:含硫、氮(生物标志化合物),氧(找油标志)}。

卟啉化合物(含氮)研究石油成因;咔唑化合物(含氮)研究油气运移,追踪路径;环烷酸(含氧)找油标志。

石油分类:重值降解原油,芳香型原油,石蜡型和石蜡-环烷原油,高腊原油。

物理性质:颜色(胶质、沥青质有关)、密度(API度、波美度)和相对密度(取决于胶质。

沥青质、及溶解气数量)、粘度(受温度压力和石油化学组成,影响石油在地下的流动和井中、管道中的流动速度)、荧光性(鉴定含油)、旋光性(石油有机成因)、溶解性、其它。

海相陆相区别:烃含量,高低腊,高低硫,V/Ni比,δ。

②天然气概念:可燃烃类气体。

产状:相态:聚集性天然气(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分散性天然气(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固态水合气)油藏分布:伴生气,非伴生气化学组成:烃类组成:干气(>95%),湿气非烃类组成:N2、CO2、H2S、H2、CO、Hg蒸气及惰性气体物理性质:相对密度、粘度、蒸汽压力、溶解性、扩散性。

③油田水概念:油田区域下的地下水。

(来源:沉积水,渗入水,转化水,深成水)形成:沉积水,有机成因水化学组成:无机,有机(烃类,酚类,有机酸【环烷酸,水化学找油标志】) 油田水划分:苏林分类(以Na 、Mg 、Cl 和SO 4离子的含量)稳定碳、氢同位素:利用石油的碳同位素曲线解决成油环境、油源对比、及化石演化的问题,石油的碳同位素曲线有助于天然气成因类型的确定。

油气显示:油气显示评价:评价油气显示与油气藏关系。

油气显示评价主要依据油气显示成因类型。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矿产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科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下的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的地质原理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石油地下天然形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2,天然气广义,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狭义,天然气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在岩石圈中蕴藏的可燃气体3,油田水指在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二、简答题1,石油可以分为哪几种族组合?石油的族分包括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2,石油中包含有哪几种主要的元素与次要的元素?主要元素:碳83%〜88%,氢10%〜14%,次要元素:硫,氮,氧,3,石油中包含哪几种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和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烃类气体:甲烷,重烃气(湿气重烃气>5%,干气重烃气<5%)非烃气: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地层水分为四种类型: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不同类型的水反映不同的地层封闭性:氯化钙>碳酸氢钠>氯化镁>硫酸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包括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也包括煤中的2,生油门限随着埋藏深度的加大和温度的升高,干酪根开始大量生烃的温度称为干酪根的成熟度或生油门限3,氯仿沥青“A ”4,油型气由腐泥型母质即I型或II1型干酪根形成的天然气5煤型气由腐殖型母质形成的天然气6生油窗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转化为大量的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在国外称为“生油窗”7,未熟—一低熟油:①密度总体偏高,但也有轻质油②富含高分子量饱和烃③正烷烃具有奇数碳优势二、问答1、历史上有哪些主要的油气生成学说?无机成因学说:碳化物说(门捷列夫),宇宙说,岩浆说,高温生成说,蛇纹石化生油说有机成因论:早期成因论原始物质成岩作用早期石油和天然气晚期成因论(干酪根热降解成因论)原始有机质成岩作用早期干酪根成岩作用中晚期石油和天然气未熟一低熟油早期成因的石油煤成油(集中有机质生油)2、生物体有哪几类主要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类脂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丹宁3、干酪根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的结构有什么区别?美国绿河页的干酪根结构特征:1)三维网状系统;2)含有多个核;3)核被桥,键和官能团连接;4)含脂肪族链状结构黄县褐煤干酪根结构:芳香结构多,脂肪族链少4、干酪根中主要包括哪几种主要的显微组分?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5、干酪根有哪几种基本类型?1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H/C约1.25~1.75。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

1. 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有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 油田水:从广义上讲,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3. 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既包括以分散状存在于沉积岩中的有机质,也包括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种的不溶有机质。

4.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生成并排除了或正在生成和排除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5. 次生孔隙: 在岩石形成以后,由溶解、交代、重结晶、白云石化以及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形成的孔、洞、缝。

常见的次生孔隙如碎屑岩中的溶蚀孔、收缩孔和晶间孔,碳酸盐岩中的溶孔、晶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溶模孔、溶洞以及构造运动产生的各类裂缝。

6. 储集岩指有孔隙和渗透性具备流体储存和流通空间条件的岩石或岩层7. 油气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8. 油气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称为二次运移。

9. 地层圈闭和油气藏:指由于不整合作用导致的储集层纵向沉积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其中的油气聚集就是地层油气藏。

10.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基本聚集,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地基本单位。

11.排替压力:岩石中非润湿相流体被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要的最低压力,即是岩石中最大连通孔隙的毛管压力。

饱和烃:又指烷烃,是只有碳碳单键与碳氢键的链烃,是最简单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烷烃分子里的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外,其他化合价全部为氢原子饱和。

12. 芳香烃:指含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特殊碳环——苯环的化合物。

13.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来衡量分为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14.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15.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石油地质知识点

石油地质知识点

1、静压----油井投入生产以后,利用短期关井,待井底压力恢复稳定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流压——油(气)井在正常生产时所测得的油(气)层中部的压力叫流动压力,也叫井底压力,简称流压。

流入井底的油气就是靠流动压力举升到地面,因此流动压力是油气井自喷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作用——流压指的是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得油层中部的压力,对自喷井来说它代表井口剩余压力与井筒内液柱重量对井底产生的回压之和。

流压主要反映油井的动态生产情况,流压较大,说明供液充足,流压下降,说明供液不足。

2、吸水剖面:针对常规方法获取分层吸水指数存在的问题,结合渗流理论和注水剖面测井一次下井能连续测量流量和压力的特点,测井时多次改变井口注水量,通过注水剖面资料的处理确定各储层的相对吸水量、确定各储层的地层压力和吸水指数的方法,由此还能掌握各储层地层压力和吸水能力的差异。

同位素测吸水剖面可以反映出注水井各层的吸水能力变化情况。

同位素测吸水剖面可以用来解决套管外窜槽井段及封隔器不密封故障。

在同位素测井中增加井温、流量参数,通过多参数综合解释,不仅可以对沾污影响进行合理校正,确定准确的小层吸水量,而且能够正确判断各级封隔器、配水器的工作情况,在地层存在大孔道的情况下,确定地层的吸水面积。

[1] 4、吸水剖面包括同位素和氧活化,同位素费用低,主要用于水井,氧活化主要是针对聚驱,因为聚合物分子有污染,氧活化要准确些。

3、产液剖面:多层油层、或厚层油层,纵向上的产液强度曲线与油层顶界、底界、厚度围成的面积,与总面积的百分比。

若测出油水的分别产量,则可分别折算出产水剖面、产油剖面。

它反映了纵向厚度上的产液、产油、产水的能力分布。

吸水剖面:与产液剖面相反,反映的是吸水能力的变化剖面。

重力分异:是指倾斜性地层、大厚层,在油水渗流过程中,由于高度的存在,油水因密度差异,运移过程中导致油水产生二次分布,一般油趋向于向上运动,水趋向于向下运动,结果导致,产油、产水剖面发生异常。

石油地质学复习重点

石油地质学复习重点

1.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及成因。

1)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2)原生孔隙有粒间孔、粒内孔,是沉积作用过程形成的;(3)次生孔隙有铸模孔、粒内孔、晶间孔,是成岩作用过程形成的;裂缝,可以是构造、压实、脱水和成岩作用过程形成的。

2.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及包括哪些内容。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通常包括其孔隙性,渗透性和孔隙结构以及非均质性,其中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储集层的两大基本特征,也是衡量储集层储集性好坏的基本参数3.按孔隙大小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根据岩石中孔隙的大小及其相对流体的作用不同可将空些分为三种类型: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

(1)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大于0.5mm裂缝宽度大于0.25mm.在自然条件下,流体在其中自有流动,服从静水力学的一般规律(2)毛细管孔隙:管型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之间,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 流体在这种孔隙中,由于受毛细管阻力的作用。

已不能自有流动,只能在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的情况下,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3)微毛细管孔隙:管型直径小于0.0002mm,微裂缝小于0.0001mm.在这种孔隙中,由于流体与周围介质分子之间的巨大引力,要使流体移动需要非常高的压力梯度,这在油层条件下是不能做到的4.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参数有哪些。

答(1)排驱压力,孔隙中最大连通孔隙相应的毛细管力(2)孔隙半径集中范围及百分含量。

(3)饱和度中值压力(4)最小非饱和孔隙百分数5.如何评价储集岩的物性。

答6.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1)沉积作用:岩石矿物成分,碎屑颗粒排列方式,颗粒粒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2)成岩作用:压实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4次生孔隙形成7.如何评价储层孔隙结构。

8.影响碳酸岩储集性的因素。

答(1)碳酸盐岩的溶解性(2)地下水溶解能力(3)气候,地貌。

构造条件(4)其他成岩后生作用,白云岩化,重结晶,去白云石化作用9.盖层的封闭机制。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绪论知识点:石油地质学的概念: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中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的学科,是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的简称。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经典内容:1、油气藏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油气藏中的流体(气、油、水)、储集层、盖层、圈闭和油气藏)2、油气藏形成原理(形成机理:烃源岩和油气成因、油气运移和聚集、油气藏形成及破坏)3、油气分布规律(含油气盆地、盆地中的油气聚集单元和油气在时、空、深上的分布规律)扩展内容:含油气系统和盆地模拟、非常规含油气系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油气勘探基本程序和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基本概念: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 ),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的灰分:石油燃烧后的余烬。

石油的比重:单位体积石油的重量。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荧光的特性,即石油的荧光性。

天然气(Natural Gas):广义: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

凝析气:一种特殊的气藏气。

在地下较高温度、压力条件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呈单一气相存在,故称凝析气。

(凝析油:指在地层特殊温压条件下,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凝析气被开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力降低而逆凝结为液态烃即称凝析油。

)(含有凝析油的气藏,称为凝析油气藏,或称为凝析气藏)固态气水合物:(何生、叶加仁等编著《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油田水(Oil And Gas Field Water):(何生、叶加仁等编著《石油及天然地质学》称为油气田水)广义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气层水和非油气层水。

狭义是指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气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气层水。

油田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油气田水中溶解固体物质的总和。

知识点: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C)和氢(H),其次是氮(N)、硫(S)、氧(O)。

石油化合物组成及特征:碳、氢两元素主要呈烃类化合物存在,是石油组成的主体。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

一、概念:1、石油: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广义: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狭义:是指存在于地壳岩石孔隙中,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

3、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4、油田水:广义是指油气田内的地层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是指油气田区域内与油层联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5、油田水矿化度:单位体积水中各种离子、元素及化合物总量。

6、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沉积有机质。

7、烃原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排出油气的岩石。

8、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

9、有效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0、绝对渗透率: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流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11、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能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12、生储盖组合:是指在地层剖面中紧密相邻的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有规律的组合。

13、油气运移:地壳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在各种天然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移动。

14、圈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适合于油气聚合,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15、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小单位。

16、构造油气藏: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油气在构造圈闭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称为构造油气藏。

17、地层油气藏: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称为地层圈闭,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集形成的油气藏,称为地层油气藏。

18、油气聚集:油气在圈闭中聚集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油气聚集。

19、油气差异聚集:在区域单斜背景上,溢出点依次增高的一系列相互连通的背斜圈闭,当油气源充足,从靠近油气源的低部位圈闭到高部位圈闭,依次聚集气藏、油气藏、油藏,这种现象称为油气差异聚集。

油井地质知识点总结归纳

油井地质知识点总结归纳

油井地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地质学是石油工程师必须了解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对于石油勘探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油井地质知识点总结如下: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的组织和形态,主要包括构造运动、构造动力和构造形态。

了解地质构造有助于研究油气成藏条件和分布规律,指导勘探工作。

2.地层地质:地层是地球地壳中的岩层,是地质构造研究的主要对象,地层地质研究有助于了解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条件。

3.沉积地质:沉积地质是研究地球表面层沉积岩的地质学科,通过了解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岩性进行油气勘探。

了解沉积地质有助于预测油气成藏条件和优选勘探目标。

4.构造地质:构造地质研究地质构造对地层和岩石的变形关系,以及构造对石油、天然气藏的影响。

构造地质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理论。

5.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对油气藏的分布和成藏条件进行研究,了解油气的形成和成藏机理,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6.钻井地质学:钻井地质学主要研究在地下勘探过程中通过岩心、岩屑、钻井液等方法研究油气层的地质特征。

7.岩石地理学:岩石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质现象和岩石环境演化的科学,了解岩石的成分和分布,为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8.地震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是利用地震波对地下构造进行勘探和研究的科学,通过地震勘探可以了解地下构造特征和预测油气成藏条件。

9.油气田地质学:油气田地质学主要研究石油、天然气的地质特征和储量,通过了解储层岩石和流体性质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0.勘探地质学:勘探地质学是对地质体进行探测的科学,通过地质勘探了解地下构造特征和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

总之,地质学是石油勘探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只有掌握了地质学原理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

希望石油工程师们能认真学习地质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地质学水平,为石油勘探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石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石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绪论1、⽯油地质学⼜称⽯油及天然⽓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门科学。

2、⽯油的特点:⽯油热值⾼,⽐重低。

⽯油燃烧充分且易引燃。

具流动性。

开采容易,成本低,投产快。

⽤途⼴泛。

3、⽯油的作⽤:⼯业的⾎液⼯业⾷粮良⽥沃⼟战略资源4、学习⽯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油⽓藏的基本特征、形成原理、产出状态、分布规律,⽤以指导油⽓⽥的调查、勘探,以便更有效地发现和探明地下油⽓藏。

5、⽯油地质学的内容:⽣、储、盖、圈、运、保6、⽯油地质学是⼀门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强,需要的知识⾯⼴,必须全⾯地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岩⽯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质学和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才能深⼊认识和掌握油⽓藏的特征,真正学好⽯油地质学。

⼆、第⼀章油⽓藏中的流体—⽯油、天然⽓和油⽥⽔1、⽯油(⼜称原油)—crude oil:⼀种存在于地下岩⽯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油的组成⽯油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灰分:微量元素,构成了⽯油的灰分。

⽯油的组分组成:油质、苯胶质、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油的化合物组成: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和⾮烃化合物及沥青质。

原油的成熟度:未成熟的⽯油,主要含⼤分⼦量的正构烷烃;成熟的⽯油中,主要含中分⼦量的正构烷烃;降解的⽯油中,主要含中、⼩分⼦量的正构烷烃;原油中⼤于四环的环烷烃⼀般具有很⾼的旋光性,所以没成熟的原油旋光性⾼。

3、⽯油的物理性质颜⾊:从⽩⾊、淡黄、黄褐、深褐、墨绿⾊⾄⿊⾊⽐重:是指⼀⼤⽓压下,20℃⽯油与4℃纯⽔单位体积的重量⽐,⽤d420表⽰。

⼀般介于0.75~0.98之间。

通常把⽐重⼤于0.90的称为重质⽯油;⼩于0.90的称为轻质⽯油。

⽯油的粘度:代表⽯油流动时分⼦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内摩擦⼒⼤⼩。

溶解性:⽯油难溶于⽔,但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石油地质学复习整理》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就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就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与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①油气成因问题②油气成藏问题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与性质一、名词解释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掩饰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广义: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与油田与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就是烃类气体。

3.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与非油层水。

狭义: 就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13C1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δ13C值有助于研究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

二、简答题1.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可分为饱与烃、芳香烃、非烃与沥青质四种族分2.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与次要元素?主要元素:碳与氢次要元素:硫、氮、氧3.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与非烃化合物?烃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与非烃气体?烃类气体:甲烷为主,重烃为次,重烃以乙烷与丙烷最为常见非烃气体:N2,CO2,H2S,H2,CO,SO2,与汞蒸气等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划分为: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CaCl2型;油田水主要为CaCl2型NaHCO3型与Na2SO4型形成于大陆环境、Mg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海洋环境、Ca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深成环境;地层封闭性:CaCl2>NaHCO3>MgCl2>Na2SO4第二章储集层与盖层一、名词解释1,储集层:凡就是具有一定的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集,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都称为储集层。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石油和天然气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化石能源,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能源的主要来源,还是化学工业、农业、医药、制冷和运输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需求持续增加,导致资源紧张和价格波动。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1.2 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有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开展油气资源的调查和勘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0年代,发现了大庆、胜利等大型油田,使我国成为石油生产大国。

此后,我国在陆地和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油气产区。

1.3 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密切相关。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油作为照明燃料,推动了石油勘探的兴起。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需求激增,促使勘探技术不断进步。

20世纪初,地质学家们提出了油气成因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后,地震勘探、钻井技术、油气藏评价等技术的突破,使得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发现了大量油气田。

第二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特征2.1 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碳的含量约占83%至87%,氢的含量约占11%至14%。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硫(S)、氮(N)、氧(O)和微量金属元素等。

2.2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是石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

环烷烃包括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2.3 石油的馏分组成与组分组成石油可以通过蒸馏分离成不同的馏分,主要包括:轻馏分(液化石油气、汽油)、中馏分(柴油、煤油)、重馏分(润滑油、沥青)和残余油(重油、渣油)。

石油地质学考试总结 终极笔记 总结大全 重点总结 石油大学考研必备 矿普必备

石油地质学考试总结 终极笔记 总结大全 重点总结 石油大学考研必备 矿普必备

大庆石油学院油气田勘探考试答案[ sell=15]油气藏: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元,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圈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烃源岩:已经生成并排出足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的烃类的岩石。

喉道:碎屑岩孔隙与孔隙间的狭窄部分称为喉道。

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广义上,是指所有具有潜在生烃能力的岩石。

从石油地质勘探角度,主要是指已经生成并排出足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的烃类的岩石。

孔隙:广义上,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狭义上,岩石中颗粒间、颗粒内和充填物内的空隙。

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沉积盆地内由封闭层分割的异常压力系统。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主要成分是液态烃。

干酪根:是指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性酸、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地层压力:地下渗透性地层中所含流体承受的压力。

测压面:同一层位各点水压头顶面的连线称该层的测压面,是一个假想的平面。

折算压力:是指测点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由测压面到折算基准面的水柱高度所产生的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岩石孔隙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有效渗透率。

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孔隙结构:指储集层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配置关系。

初次运移:油气自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称为二次运移。

排驱(替)压力: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生油门限温度:有机质热解生油的速率随温度增加呈指数增加,只有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干酪根才开始大量转化为油气。

油源对比:是依靠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确定石油和烃源岩间成因联系的工作。

固态气体水合物:指在特定的压力与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呈固态的结晶化合物。

石油地质学重点整理

石油地质学重点整理

石油概念:石油(Petroleum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产)类型:石蜡型、环烷型、石蜡-环烷型、芳香-中间型、重质降解原油(芳香沥青质型、芳烃环烷型)疋+幷构烷烂SO 60 50 40 2Q 坤烷炖表示穴种原油类型的三侑图解逆蒸发原理: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形成凝析气。

当油层中烃类系统的温度(或压力)介于临界温度(或压力)和临界凝析温度(或压力)区间,凝析油发生的等温增压(或等压降温)反常气化现象。

烃类纯物质的相态:在温度一定时,随压力增加,体积缩小,到达露点A后,压力不变而体积继续缩小,直到泡点B后,压力增大体积变化甚微,露点A为开始液化的点,泡点B为完全液化的点,A-B为气液两相共存区段,其对应的压力为饱和蒸汽压,大小取决与温度,温度升高,A-B线段逐渐缩小,直到临界点K。

多组分烃类相态及凝析气藏的形成:多组分烃类物系相态图与烃类纯物质的相态图不同,其露点线和泡点线交绘于临界点K,所围区域为气液两相共存区,临界凝析压力点K2和临界凝析温度点K1之间为逆凝析区,在该区内,低压条件下(B3)为气态,压力增大到(B2)后,压力增大液相反而减小,到B1点则完全气化,这与正常蒸发概念完全相反,称为逆蒸发,相反的过程称为逆凝结,凝析气(油)藏的形成正是逆蒸发(逆凝结)相态转变的结果。

临界凝析温度点K1 :多组分相态中,不管压力多大,凡高于此温度便不能形成液体。

临界凝析压力点K2 :多组分相态中,不管温度高低,凡高于此压力便不能形成气体。

海陆相石油的区别谡量元童V. M空量高*且VM>1弋、Mi含量£碇麦 6 *a C>-2T%总孔隙度(绝对孔隙度)(total/absolute porosity :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100)有效孔隙度(effective porosity)岩样中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V C p::% 上100%V r常简称为“孔隙度”;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储集层大多在10-20%碎屑岩孔隙类型Schmidt等参照研究程度较高的碳酸盐岩孔隙类型(结构类型),结合碎屑岩的具体特点,将碎屑岩中孔隙类型分为5种类型:1)粒间孔隙局限于粒间的孔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
一.海相陆相石油的区别
(一)石油类型不同. 海相石油主要以芳香-中间型和石蜡-环烷型为主;陆相石油以石
蜡型为主.部分为石蜡-环烷型
(二)含蜡量不同. 含蜡量高是陆相石油的特征之一.
(三)含硫量不同. 海相石油一般为高硫石油. 而陆相石油一般为低硫石油.
(四)微量元素钒镍含量比值不同. 海相石油中钒,镍含量高,且V/Ni>1; 而陆相石油
中钒,镍含量低, 且V/Ni<1.
(五)碳稳定同位素分布有明显差别.
二.什么样的地质环境有利于油气生成?
晚期生油理论认为:油气生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有机质并能保存下来;一是要有足够的热量保证有机质转化为油气。

大地构造环境:主要有三种情况,欠补偿环境、过补偿环境和补偿环境,只有长期持续下沉伴随适当升降的补偿环境,能保证大量有机质沉积下来,而且造成沉积厚度大,埋藏深度大,地温梯度高,生储频繁相间广泛接触,有助于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并排烃的优越环境。

岩相古地理环境:主要有海相和陆相,海相中浅海大陆架、三角洲区以及海湾、泻湖这些环境,对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有利,是有利的生油区域;陆相中半深湖—深湖相区,汇集大量的有机质,沉积快,还原环境,有利于生油;浅湖、沼泽区以高等植物为主,可形成Ⅲ型干酪根,是生气的主要区域。

三.碳酸盐岩储积层与砂岩储积层的区别?
碳酸盐岩储积层与砂岩储积层比较,前者储积空间类型多,影响因素多,次生变化大,
致使碳酸盐岩储积层比砂岩储积层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复杂性和非均质性等特点.
填空题
石油: 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物矿产
油田水(狭义): 指含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气(起)层连通油水
干酪根: 通常将岩石中不容于有机溶剂或碱性溶剂的有机组成定义为干酪根.
油气藏: 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或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 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
闭合高度: 是指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或闭合点)的垂直距离
流动孔隙度: 是指在一定压差下, 岩石中流体能够流动部分的孔隙体积(Vf)与岩石总体积(Vt)之比, 以百分比表示. 公式表示%100*/t f f V V =φ
储积层: 凡是具有流通孔隙, 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
沉积有机质: 指随无机质点一起沉积下来的那部分生物残留物质.
有效孔隙度:指岩石中参与渗流的连通有效空隙体积(Ve)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百分数). 公式%100/⨯=t e e V V φ
初次运移: 把油气从细粒的生油岩向外排出的过程
边水: 指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 是底水的自然外延. 矿化度: 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有的各种离子, 分子和化合物的总量.
镜质体反射率(R): 镜质体(在绿光中)的反射光强度对垂直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 是指将样品磨光后在显微镜反射光下进行测量来确定煤化作用的参数.
简答题
1. Ⅰ型干酪根:富含脂肪族结构,富氢贫氧,H/C 高,一般为1.5~1.7,而
O/C 低,一般小于0.1,是高产石油的干酪根,生烃潜力为0.4~
0.7。

(2分)
Ⅱ型干酪根:富含脂肪链及饱和环烷烃,也含有多环芳香烃及杂原子官能团。

H/C 较高,约1.3~1.5,O/C 较低,约0.1~0.2,其生烃潜力较高,生烃潜力为0.3~0.5。

(2分)
Ⅲ型干酪根:富含多芳香核和含氧基团。

H/C 低,通常小于1.0,而O/C 高,可达0.2~0.3,这类干酪根生成液态石油的潜能较小,以成气为主,生烃
潜力为0.1~0.2。

(2分)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