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合集下载

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几个结合

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几个结合

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几个结合随着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不断加深,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的文化要想在世界上赢得一定的话语权、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就不能闭关自守,而是必须走出去。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是实现国家利益的现实要求,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措施。

中国的文化产品、中国的文化价值要想在国际上有吸引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使中国文化发展获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关键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走出去。

标签: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结合“走出去”发展战略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一战略最早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当今世界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各个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和融合不断加速。

要赢得国际竞争的胜利,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还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

文化全球化势不可当,文化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势在必行。

文化“走出去”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

是我国经济“走出去”在文化产业发展领域里的必然延伸,是我国文化市场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对中华文化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的要求。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与他国文化友好交流、相互借鉴、不断交融的过程。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既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基本要求,也是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

文化“走出去”是通过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

特别是对外文化贸易等途径,不断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的认识。

近三年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近三年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5月24日,国务院日前批转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研究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投融资体制等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
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必须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支撑能力;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2012年
1月1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包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考试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下)100分

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考试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下)100分

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考试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下)100分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下)第1部分:判断题(共10题,共20.0分; 默认单题2.0分)1、一般而言,大家所重视的是如何增强力量和扩充资源,而忽视了如何将这些力量和资源转化为实力,转化是关键。

(2.0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文化。

(2.0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3、软实力的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约瑟夫·奈提出来。

(2.0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4、增长是一个宏观系统的概念,它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既包括客观的也包括主观的。

(2.0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5、力量通常指自身的物质和非物质属性,即“拥有什么”。

(2.0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6、发展是可以用指标、数量衡量的。

(2.0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7、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就是如何将我们的资源和力量转化为实力,转化是核心。

(2.0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8、拥有力量并不意味着就拥有实力,所以转化是关键。

(2.0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9、“力量”则意指一种能力,它关乎到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关系,即“影响力”。

(2.0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10、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价值观。

(2.0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第2部分:单选题(共20题,共40.0分; 默认单题2.0分)1、每个地区进行文化建设一定要找准自身的优势。

如海南将自己打造成国际旅游岛是利用了()。

(2.0分) 得分:A 地缘优势B 文化纽带C 经济优势D 国家战略正确答案:D2、十二五规划把()年看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2.0分) 得分:A 2010——2012B 2011——2015C 2011——2012D 2012——2015正确答案:B3、文化产业的发展途径是多层次的:其次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其他论文文档]试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其他论文文档]试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试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论文摘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意义重大。

它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推动文化自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提高国家软实力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

论文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繁荣景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同时也要看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任务已经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

党的十六大突出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对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在学深学透文件、掌握精神实质、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要深刻认识我国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机遇挑战,深刻认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和重大举措,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会提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深入实践、创新创造的过程。

促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促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 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 强和改进; • 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引导力度需要加大;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 不平衡; • 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 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 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 进一步增强; •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当今社会文化现状
大家知道中国为什么成为不了文化大 国吗?因为在我们大部分讲话的时候 ,各位领导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的,而 各位领导都是没有文化的。不光是这 样,他们还是惧怕文化的,是审查文 化,但是呢,他们又能够控制文化,所 以说这个国家怎么够成为文化大国呢 ?
• 如今的社会,限制的东西太多,这是一个“限制级” 的国家。平时上网,到处都是和谐的东西,警察,政 府,革命这些被称的环境,你还指望会出现什么好的文化? • 与此同时,网上的骂声却越来越高,约束越多,“不 和谐”的就越多,而每一个被和谐的词语的出现,都 是在加速文化的灭亡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 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 题主要是: • 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 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 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 •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 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
提纲
• 背景链接
• 中国文化传统 • 对当今社会文化现状的思考 • 如何促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中国道德沦陷的原因分析

中国道德沦陷的原因分析

中国道德沦陷的原因分析一、中国当前的道德沦陷十分严重中国已经进入泛娱乐化时代,无道德标准,无行为准则,无是非观念,无理想追求,无英雄崇拜,无历史观念。

歪曲历史、调侃英雄、丑化崇高、八卦人生,贬抑真善美、褒扬假丑恶。

人欲横流,人文生态恶化,唯权唯利唯实唯用成为时尚。

中国社会已经成了这样一个社会:这个政府的力量非常之强大,它有足够的金钱和警力,制止好人去做好事,却没有本事制止坏人做坏事。

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好人也无奈地作出不道德的选择。

中国学者易中天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现今中国没有“公德”,也没有“私德”;易中天用了一个词来描绘当今的中国道德现状:“道德沙尘暴”。

典型案件:许云鹤事件:2011年8月16日,网友在华声论坛、爱卡汽车论坛等社区爆料,天津市车主许云鹤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

2011年6月16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就此事作出判决,法院的判决理由之一,是“车主许云鹤发现王老太时只有4、5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

”在此之前的彭宇事件,接下来的殷红彬事件、刘子龙事件都是翻版。

最近令人极为痛心的一幕再次发生,小悦悦事件:13日下午17点30分许,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然而噩梦再一次降临,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竟然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悦悦躺在那里痛苦挣扎,在随后的7分钟时间里,先后路过的十余人离悦悦仅1米之隔全都当作没看见,甚至连个打电话报警的人都没有。

此等例子,不胜枚举学生河中救人,不幸溺水身亡,船家提出:“捞尸体,每个1.2万”;我爸是李刚;连续爆发的杀童案;也屡见不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要管事,把你挂起。

好事无人敢做,坏事无人敢管!一向清白的医疗、教育二界,也只顾捞钱、见死不救、拒学门外。

健全一起推动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健全一起推动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健全一起推动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时刻:2020年12月16日09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吉炳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需要有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进展大繁荣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角度,围绕健全一起推动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使《决定》精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需成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和谐、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踊跃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壮大合力。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进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一起责任,必需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熟悉健全一起推动文化建设工作机制的重要性。

一要充分熟悉到,健全一起推动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是适应文化改革进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决定》从世界进展大势、全国进展大局动身,深切分析了文化改革进展面临的新形势。

《决定》指出,现今世界正处在大进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类思想文化交流融合交锋加倍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倍凸显,保护国家文化平安任务加倍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阻碍力要求加倍紧迫。

今世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速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愈来愈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制造力的重要源泉、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愈来愈成为经济社会进展的重要支撑,丰硕精神文化生活愈来愈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这一科学判定,充分说明我国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进展的黄金期,文化的阻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加倍普遍而深刻,文化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加倍重要而突出。

新的进展形势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速文化改革进展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咱们必需顺应新的形势需要,健全一起推动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统筹各方面力量,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开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二要充分熟悉到,健全一起推动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是解决文化改革进展新问题的迫切需要。

2011-2012下期《形势与政策》复习参考题

2011-2012下期《形势与政策》复习参考题

2012年6月《形势与政策》复习参考题目一、简答1.请简要谈谈你对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认识。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针对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紧缺的实际,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方针,大力加强基础建设,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针对我国农户规模小、数量大、经营分散的实际,必须始终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转变农业经营方式。

三是针对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的实际,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是针对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处于弱势地位的实际,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亿万农民务农种粮、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科技兴粮的积极性。

五是针对我国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任务艰巨的实际,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坚持不懈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转移就业农民市民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六是针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融合日益加深的实际,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支持农业“走出去”,提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

努力搞好进出口余缺调剂,既保障国内农产品供给,又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维护农民利益。

七是针对我国农村地域广、资源禀赋差异大、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多种模式,推动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使一些行业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前列。

1。

要适应基本国情实际,走中国式技术发展道路。

2.要把握科技发展特点,遵循科技发展规律。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1.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2.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4.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概念是“软实力”的子概念。

“软实力”(SoftPower)概念最早由约瑟夫〃奈提出来的。

他认为在国际舞台上,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都是可以强迫他人被迫改变其立场的硬实力,硬实力依赖于特定的动机。

与此相对,软实力依赖于诸如价值和制度这类文化因素。

◆奈指出,软实力是一种行使权力的“间接方式”,“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它想要的结果:其它的国家追随它,欣赏它的价值,模仿它的榜样,热衷于它的繁荣与开放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国际政治中设置吸引其他国家的议程,其重要性并不亚于通过军事或经济力量来迫使别个改变,这样让别人想你之所想的力量,我称之为软实力,这种力量吸引人,而不是压迫人。

”◆首先,软实力是一种文化力。

其次,软实力是通过价值观和制度而得到呈现的。

其三,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是一种剥夺力量、压迫力量,是一种强权征服与被动服从力量;而软实力却是一种主动吸引力量、吸纳力量,一种效仿力量和一种崇拜的榜样力量。

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强求人“你必须只能如此”,软实力则主动要求“我渴望能够如此”。

奈认为软实力就是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

四个不完全适应我国文化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文化强国是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

文化强国是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

文化强国是中国发展的重大国策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放眼世界,我们看到,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

美国重视运用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及因特网等大众文化媒介向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传递其价值理念并赚取巨额商业利润。

如今,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万小时。

美国政府还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杆杠,来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社会对文化艺术进行支持。

日本动漫、英国音乐、德国图书、法国香水以及各种外国品牌的服饰、汽车、餐饮,对中国社会的冲击,使人们越来越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

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我们不仅在国际文化市场中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文化产品贸易逆差,而且还面临着意识形态的渗透、价值观念的侵入。

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从而高扬社会主义文化理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就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在这方面,今日中国的文化实力与其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已成为制约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突出“短板”。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永远成不了世界强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这种断言在国际上并非只被个别人所接受,我们可以视之为一种对中国发展的低估和误判,但更应作为一记刺耳的警钟,激励自己奋发努力。

所以文化强国,则是我们真正成为世界大国、世界强国所必然选择的核心战略,是中国崛起所必须成功破解的历史命题。

中国要赢得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和制高点,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的积累,更取决于能否跨越文化领域的挑战,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结课作业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结课作业

《形势与政策》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成绩:学习笔记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通过视频和讲解的方式学习了这项重要决定,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做了更多的了解。

现将这一阶段的学习心得以书面形式做成笔记,加强学习和领会其精髓。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做出九大决定。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四、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五大建设

五大建设

五个建设文化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三、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四、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五、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十八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社会面相现代化、面相世界、面相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补充: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经济建设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们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无形之手”潜移默化、优化配置;“可见之手”精心调控,保驾护航。

一、产业结构:农业、工业、服务业十七大: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十二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文化繁荣的内容

推动文化繁荣的内容

推动文化繁荣的内容
推动文化繁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2.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

3. 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为重点,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4.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5. 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强国视域中民办高校党建新使命

文化强国视域中民办高校党建新使命

文化强国视域中民办高校党建新使命作者:任引沁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8期任引沁(大连艺术学院思政部辽宁大连 116600)摘要:民办高校党建是高校党建的新领域和民办高校发展的强大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文化强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现实挑战的应对,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动力。

文化强国是民办高校党建的新视野。

文化强国视野下民办高校党建承担着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等新使命。

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这些新使命,卓有成效地完成这些新使命。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建文化强国视野新使命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248-02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文化强国战略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文化使命研究”(项目编号:GXDJ2014-E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任引沁(1965—),男,河南济源人,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1 民办高校党建:高校党建的新领域和民办高校发展的新动力民办高等教育是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日益迫切、公办高等教育满足不了社会需要而兴起的民间投资举办的高等教育。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

2013年,民办高校达718所(含独立学院292所),招生160.19万人,在校生557.52万人。

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99.83万人;在校生2468.07万人[1]。

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我们党一贯重视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2000年6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2]指出,凡经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依照国家有关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已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必须及时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者:王秀娟来源:《新长征》 2012年第4期■王秀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围绕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部署,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这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一、深刻认识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当今世界,文化已渗透到经济活动的一切过程和环节中,一个文明进步的小康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时代条件,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在提出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

提升国家文化话语权

提升国家文化话语权

提升国家文化话语权文化话语权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把我国真正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强国,应当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国家文化话语权,注重文化话语权的结构优化,大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话语权。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条件下,国家的文化话语权已经成为表达、维护和实现国家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权益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谁掌握了文化话语权,谁就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谁丧失了文化话语权,谁就会削弱自己的文化软实力,损害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甚至危及本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因此,应把提升我国文化话语权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有针对性地加强我国文化话语权建设,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话语主导权。

把握文化话语权的本质。

所谓文化话语权就是国家主权在文化领域里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出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自主地提出、表达、传播、交流文化话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权益的权利,它包括文化话语的创造权、文化话语的表达权、文化话语的传播权、文化议题的设置权和文化发展的自主权,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主导权。

文化话语权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权力,还是一种能力。

文化话语权建设和主导的能力越强,越能增强自己的文化权力,行使自身的文化权利,维护自身的文化权益和国家利益。

因此,应深入研究和把握文化话语权的内涵和本质,提高文化话语权的建设能力。

优化文化话语权的结构。

文化话语权由文化话语的创造权、文化话语的表达权、文化话语的传播权、文化议题的设置权和文化发展的自主权等构成,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

在文化话语权的内容结构中,文化话语的创造权最为重要。

只有创造出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话语,才能牢牢掌握文化话语的主导权,为增强文化话语的表达权、文化话语的传播权、文化话语的议题设置权和文化发展的自主权创造条件。

中考政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政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背景材料】
3、2011年10月27日,第二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 国家博物馆白玉厅隆重开幕。文化部部长蔡武,欧盟委 员会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 波兰文化及民族遗产部部长博格丹?兹德罗耶夫斯基出席 了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本届论坛以“创制城市”为主 题,围绕“城市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城市的公共空 间”、“新城市,新治理,新政治”和“新技术与城市 生活”等四个分论题展开讨论。 4、2011年10月29日,由文化部联合国家各相关主管部 委共同主办,人民网独家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网络文 化博览会主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移动互联时 代的网络文化发展”为主题,与会人士围绕当前网络文 化前沿话题展开了讨论。
► 三、简答题
► 20、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汉语热”正
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孔子学院”“中国 汉语网”为世界各国朋友学习汉语,体验中国 文化打开了两个全新的窗口;目前全球已经建 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分布 在近100个国家和地区。 ► 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500万。 ► 请回答: ► (1)材料说明我国文化有什么特点? ► (2)为什么要开通“中国汉语网”和设立 “孔子学院”?
► 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任何一个国
家和民族都需要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68 ► (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 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战胜困 难的不竭力量之源。69 ► (3)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 魂。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 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71 ►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 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2011-11-11 08:35:00
改革开放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专题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意义十分重大。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决定》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成功经验;二是明确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快进度、加大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前者是后者的实践基础。

党的十六大厘清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概念及分类改革的要求,相应地提出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任务。

这是对现代文化认识上的一次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带来了文化领域的深刻变化。

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央迅速部署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选择了35家文化单位和9个地区先行先试,国务院出台了支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优惠政策。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试点任务全面完成,一批自愿参与改革的文化单位和地区也取得不少突破。

中央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于2005年年底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其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是在4个方面推进,并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改变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各自回归本位,各自承担自己的任务,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是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文化单位是按照行政级次配备的,实为行政部门附属机构,没有独立经营能力。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市场主体缺位,显然难以发展文化。

所以,中央把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紧抓不放。

从2003年到2011年先后完成了出版、发行、电影单位转企改制,部分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广电网络也完成了转企改制。

转制后的文化企业迅速成长为新型文化市场主体,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力。

三是推动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对于主要是面向社会、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图书馆、博物馆、
文化馆、革命纪念馆等,完全变成公益单位,政府主导,向公众免费开放,创造社会效益。

对于既是公共传播机构又有经营性产业的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实行“两分开”:编辑、出版、播发等新闻宣传业务,仍然实行事业体制;印刷、发行、广告、电视剧制作、网络传输等,则要剥离出来,转企改制,实行市场化运行。

这两项改革也取得了突破,加上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四是调整结构布局,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竞争力。

在转企改制的同时,重视产业、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组建了一批新兴文化产业园区和集群,打造了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加快了文化创新与高科技的融合,文化竞争力有了显著提高。

正是有了将近10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实践基础和改革发展给文化领域带来的深刻变化,《决定》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