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13年麻疹风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卫生部关于印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发[2007]305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发[2007]305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卫生部关于印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发〔2007〕3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今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我部组织编写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为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指导各地科学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制订本方案。

一、原则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

二、内容(一)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二)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通过接种上述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

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word参考模板

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word参考模板

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时间:2006年11月28日文章录入:网站资源管理员4一、背景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主要策略。

继人类消灭天花之后,消灭脊髓灰质炎即将成为现实,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将麻疹列为下一个拟被消除的传染病。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

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感染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人是唯一宿主,且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加以预防,因此,消除麻疹在理论和技术上是可行的。

WHO美洲区已于2000年成功消除麻疹的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目前,WHO欧洲区、东地中海区分别提出2007年、2010年消除麻疹的目标,2005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

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后,我国麻疹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20世纪90年代与计划免疫前的1978年相比,麻疹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降低了95%以上,其中1995年麻疹报告发病率降至5/10万的历史最低水平。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工作发展极不平衡,麻疹控制工作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2005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麻疹流行,报告病例数近13万例,发病率达10/10万。

因此,消除麻疹将成为今后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又一重大挑战。

为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发展,明确我国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与措施,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一)目标。

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通过消除麻疹工作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发展。

(二)工作指标。

到2012年:1.巩固和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县为单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剂接种率达到95%以上;2.在入托、入学儿童中,2剂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3.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4.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率和血清学确诊率均达到100%;5.以省为单位麻疹发病率在1/10万以下时,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6.建立国家、省、市(地)三级麻疹实验室网络,网络实验室达到WHO认证标准。

麻疹防控应急预案范文(二篇)

麻疹防控应急预案范文(二篇)

麻疹防控应急预案范文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

麻疹患者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

目前,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为做好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麻疹疫情蔓延,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___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以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力争不蔓延、确保不死亡”为工作目标,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入手,根据传染病属地化管理的原则,配合区域内各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共同抓好麻疹防治工作,为保障我辖区广大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___机构及职责(一)医疗救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孟庆香副组长:马继红成员:全体教师职责。

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工作部署;制定和修订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负责中心应对突发麻疹疫情和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指挥和协调工作。

(二)临床救援组组长:孟庆香副组长:马继红成员:全体教师(三)感染控制组组长:孟庆香副组长:马继红成员:全体教师职责。

熟练掌握《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负责就诊流程和防护指导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

(四)消毒隔离组组长:孟庆香成员:全体教师职责。

负责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配备和流程管理,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指导;空气、排泄物、物体表面、和医疗用品的消毒及监测;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五)疫情报告组组长:王佳成员:全体教师职责。

负责麻疹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负责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规范管理及培训;负责疫情登记,确保___小时内疫情报告通讯畅通,及时收集、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预防接种试题答案

预防接种试题答案

根本公共卫生效劳规测试题〔预防接种局部〕一、判断题〔50题〕1、在预防*些有明显季节性的传染病时,最好在该病的流行季节前1周完成预防接种,以有效地防止发病。

〔* 〕2、接种疫苗后是否发病完全取决于疫苗特性和受种个体免疫系统。

〔 *〕3、疫苗接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 *〕4、因疫苗的质量问题造成的反响不属于接种异常反响。

〔 o〕5、接种人员误把卡介苗当做乙肝疫苗,为1名满月婴儿实行肌肉接种发生的反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响。

〔 *〕6、麻疹的出疹顺序是:四肢—面颈—躯干—耳后—手足心,3-4日出齐。

〔* 〕7、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重要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后都可产生保护性免疫。

〔 * 〕8、规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3年防止重复接种。

〔 o 〕9、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喂奶,待孩子平静后再服1粒。

〔 * 〕10、凡产生变态反响大的疫苗也会产生较高的免疫力。

〔 * 〕11、接种活疫苗时可用2%碘酊或75%乙醇消毒,待干后再行接种。

〔 o 〕12、皮接种卡介苗者,绝大局部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1-2月后结痂,形成疤痕〔卡疤〕。

〔 * 〕13、如发生无菌性脓肿,在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亦可切开排脓,但要注意防止细菌感染。

〔 * 〕14、不慎对孕妇接种了风疹疫苗,需中止妊娠。

〔 *〕15、百白破疫苗在注射第一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二针。

〔 * 〕16、异地AFP病例是指非本地户籍的AFP病例。

如病例麻痹前在本地居住30天以上,则不属于异地AFP病例。

异地AFP病例归属原居住地县级以上疾控机构管理。

〔 * 〕17、AFP实行“零〞病例报告制度,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无AFP病例时,也应每10天向所在地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FP“零〞病例报告。

〔 * 〕18、“2006~2010年省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5岁以下儿童乙肝外表抗原携带率降至2%以下。

麻疹工作工作实施方案

麻疹工作工作实施方案

麻疹工作工作实施方案麻疹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麻疹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麻疹疫情,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麻疹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全面控制和消灭麻疹疫情,减少麻疹相关的疾病和死亡率,提高社会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三、工作内容。

1. 加强监测和报告。

建立健全的麻疹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报告麻疹病例信息,追踪密切接触者,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汇总。

2. 提高疫苗接种率。

加强对麻疹疫苗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疫苗接种率,尤其是对于易感人群和高风险地区的儿童和成年人。

3.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加强对麻疹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防控意识,促进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4. 加强医疗救治。

提高医疗机构对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麻疹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5. 强化疫情处置。

一旦发现麻疹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疫情处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四、工作要求。

1.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麻疹防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麻疹疫情。

2. 医疗机构要加强麻疹诊疗能力的培训和提升,确保对麻疹患者的及时、有效救治。

3.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麻疹疫苗接种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覆盖面的扩大。

4. 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麻疹防控工作,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主动配合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五、工作保障。

1. 加强人员培训。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麻疹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2. 完善物资保障。

确保麻疹疫情防控所需的医疗设备、药品和防护用品的充足供应,做好应急储备和调配工作。

3. 强化信息管理。

建立健全的麻疹疫情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收集、传递和共享,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医院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医院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医院麻疹防控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的目的和依据1.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医院麻疹的防控工作,规范应急工作流程,减少麻疹的传播和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2.依据:-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相关麻疹预防控制标准和程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麻疹疫苗接种的指导意见;-医院内部相关制度和流程。

二、应急预案的组织指挥部和工作人员1.组织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领导组成,负责部署和协调麻疹防控工作。

-信息管理部:负责麻疹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性。

-感染预防控制科:负责协调麻疹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疫苗接种、个案追踪等。

-院感科:负责隔离病房和感染控制等工作。

-门急诊科:负责麻疹相关的患者初步诊断和处理。

-护理部:负责做好隔离病区的护理工作。

-人事部:负责调动力量,确保医务人员的足够数量。

2.工作人员:以上各部门相关人员负责具体的防控工作,需定期组织演练,熟悉流程。

三、应急预案的防控措施和工作流程1.预防措施:-强化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鼓励医院员工及患者及时接种疫苗,提高群体免疫水平。

-对居住在流行地区的医务人员,建议接种疫苗,提供免费疫苗接种。

-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做好手卫生、环境清洁等工作。

2.流程:(1)疑似麻疹患者的初步筛查:-由医院门急诊科工作人员负责,对发热、咳嗽、皮疹患者进行初步筛查。

-若患者符合麻疹的临床定义,则及时将患者隔离住院。

(2)确诊患者的处理和隔离:-确诊麻疹的患者由感染预防控制科进行病例追踪,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

-患者隔离住院,专门设置麻疹隔离病房,严格控制患者和病区的出入。

-加强病房的消毒工作,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人员调动和培训:-人事部负责及时调动医务人员,确保隔离病区的医护力量充足。

-定期进行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专业知识。

(4)信息管理和宣传:-信息管理部负责收集麻疹相关信息,及时向各相关部门发布重要信息。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麻疹,这个曾经让无数家庭忧虑的疾病,如今依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么,如何制定一个既科学又有效的防控实施方案呢?让我来试试。

一、方案背景近年来,我国麻疹疫情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局部地区疫情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麻疹防控水平,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人群1.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学生;2.麻疹易感人群,如免疫力低下者、慢性病患者等;3.医务人员、幼儿园和学校工作人员等。

三、防控措施1.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确保麻疹疫苗的供应和接种质量,提高疫苗接种率。

(1)完善疫苗接种策略。

对目标人群进行分类,制定个性化的接种计划。

(2)加强疫苗接种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电视、报纸等,普及疫苗接种知识,提高群众接种意愿。

(3)优化疫苗接种服务。

简化接种流程,提高接种效率,减少群众等待时间。

2.强化疫情监测建立健全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1)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疫情监测。

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断能力,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

(2)完善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确保疫情信息准确、及时地上报至卫生健康部门。

3.落实防控措施(1)隔离治疗患者。

对麻疹患者实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

(2)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减少病毒滋生环境。

4.提高公众防护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麻疹防护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

(1)开展健康教育。

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如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宣传麻疹防护知识。

四、组织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麻疹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2.明确责任分工。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医疗机构等要明确职责,协同作战。

3.落实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麻疹防控工作的投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的通知 指南正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的通知 指南正文

附件: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的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202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2篇)

202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2篇)

202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背景介绍: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有超过100万人死于麻疹。

尽管麻疹疫苗广泛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许多地区存在麻疹爆发的风险。

为了加强麻疹疫苗的免疫力,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1.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确保全民免疫力。

2.减少麻疹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控制疫情。

3.加强麻疹疫苗的监测和追踪,完善疫苗接种管理。

二、实施策略: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互联网、社区等多种渠道,进行麻疹疫苗接种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麻疹疫苗的认识和重视,推动疫苗接种率的提升。

2.优化接种服务:(1)建立健全疫苗接种服务体系,提供方便快捷的接种服务;(2)加强接种点建设,增加疫苗接种的场所和数量,提高接种的便捷性;(3)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其疫苗接种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3.推动弱势群体接种:(1)对未满足免疫条件的弱势群体,提供免费麻疹疫苗接种;(2)在社区、学校、医疗机构等场所组织特定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活动,提供便捷的接种服务。

4.加强监测和追踪:(1)建立完善的麻疹疫苗接种服务监测系统,及时了解疫苗接种情况和覆盖率;(2)加强对接种人群的追踪工作,及时收集和统计接种后的疫苗不良反应情况,以实施追踪措施。

三、实施措施:1.加强政府领导:(1)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麻疹疫苗接种工作的领导小组;(2)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加强合作与协调:(1)加强与卫生部门、学校、社区、媒体等相关机构的合作,形成合力;(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麻疹疫苗接种技术培训,提高接种水平。

3.加强监督和评估:(1)建立监测机制,定期对麻疹疫苗接种工作进行评估;(2)对接种不全或接种效果不满意的地区,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四、实施时间表:2024年1月-12月五、预期效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计在2024年内能够实现以下效果:1.麻疹疫苗接种率总体提高,达到全民免疫力的要求;2.麻疹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得到有效控制;3.疫苗接种监测和追踪工作得到加强,提供科学依据支持疫苗接种工作的改进和优化。

麻疹疾病应急预案方案

麻疹疾病应急预案方案

一、预案背景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麻疹疫情,迅速采取隔离、治疗等控制措施,降低麻疹发病率。

2. 加强麻疹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传播。

3.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4. 保障疫情信息畅通,及时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维护社会稳定。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麻疹疾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麻疹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 成立麻疹疫情监测组,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

3. 成立麻疹疫苗接种组,负责疫苗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

4. 成立麻疹疫情应急处置组,负责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加强麻疹疫苗接种。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接种,确保接种率达到90%以上。

2. 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麻疹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

3. 加强疫情监测。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流通,减少麻疹病毒传播。

五、疫情应急处置1. 疫情报告。

发现麻疹疑似病例,立即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

2. 疫情调查。

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调查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病例来源、传播途径和接触者情况。

3. 隔离治疗。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4. 疫情控制。

对病例居住地、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5. 信息发布。

及时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回应公众关切。

六、保障措施1. 保障疫苗接种。

确保疫苗供应充足,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2. 保障医疗资源。

加强医疗机构麻疹诊疗能力建设,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3. 保障经费投入。

加大对麻疹防控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麻疹疫情调研与处置技术指南设计(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研与处置技术指南设计(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地方2024年麻疹免疫预防方案

地方2024年麻疹免疫预防方案

地方2024年麻疹免疫预防方案____年地方麻疹免疫预防方案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尽管近年来麻疹的全球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较高的感染率。

为了确保人群的健康和大众的福祉,我们制定了____年地方麻疹免疫预防方案。

一、麻疹疫苗接种计划1. 麻疹疫苗接种目标本次免疫预防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地方居民的麻疹免疫率,保护群体免受麻疹的侵害。

计划覆盖范围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

2. 接种计划(1)儿童接种计划:儿童应按照以下接种计划接种麻疹疫苗。

- 第一剂麻疹疫苗:12-15个月时接种。

- 第二剂麻疹疫苗:4-6岁时接种。

(2)青少年和成年人接种计划: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未感染麻疹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应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 年龄在15-30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应接种一剂麻疹疫苗。

- 年龄在30岁以上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应先进行麻疹抗体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抗体水平不足,则应接种一剂麻疹疫苗。

二、推广宣传与教育1. 预防宣传(1)开展麻疹疫苗知识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麻疹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2)组织专家开展麻疹病例分析和防控经验分享,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 接种宣传(1)推出麻疹疫苗接种宣传广告,以各种媒体形式向公众传递接种麻疹疫苗的重要性。

(2)设立接种点,提供方便快捷的接种服务。

三、监测和应急响应1. 监测措施(1)建立麻疹病例报告制度,鼓励医疗机构和公众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2)加强麻疹病毒监测,对疑似病例进行病毒检测以确认诊断。

2. 应急响应(1)一旦发现麻疹疫情暴发,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2)加强病例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例来源,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控制措施。

四、合作与资源保障1. 政府支持(1)加大麻疹疫苗的采购和储备力度,确保供应的稳定性和充足性。

(2)加大对麻疹免疫工作的经费投入,提高免疫活动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2. 社会合作(1)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参与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提供专业的接种咨询和服务。

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10年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10年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10年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0.08.06•【字号】赣卫疾控字[2010]25号•【施行日期】2010.08.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10年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卫疾控字〔2010〕25号)各设区市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传染性强,极易引起暴发流行。

为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根据《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要求,卫生部决定统一在2010年9月在全国范围统一开展一次以8月龄-4周岁儿童为接种对象的强化免疫,以最大限度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

为做好我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根据《卫生部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卫办疾控发2010年24号)要求,我厅制订了《2010年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另《2010年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技术指导方案》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另行下发。

附件:2010年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二0一0年八月六日附件:2010年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极易引起暴发流行。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之一。

2005年,我国政府承诺在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为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根据《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要求,卫生部决定统一在2010年9月在全国范围统一开展一次以8月龄-4周岁儿童为接种对象的强化免疫,以最大限度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

为做好我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现根据《卫生部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卫办疾控发2010年24号)要求,特制订我省项目实施方案。

麻疹强化培训考试题

麻疹强化培训考试题

2013年麻疹补充免疫暨查漏补种活动培训考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
1、2013年麻疹补充免疫活动对象为查漏补种对象为。

2、2013年麻疹补充免疫暨查漏补种疫苗一律使用疫苗,并实施接种。

3、2013年麻疹补充免疫接种采取接种和接种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4、每名受种者接种麻疹疫苗 ml,接种部位为,接种后应观察分钟方可离开,注射器应做到人针管。

5、从事本次补充免疫的所有相关人员参加培训。

6.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要,按照、、的原则,发布信息。

7. 2012麻疹补充免疫活动接种时间为月日至日,
查漏补种接种时间为月日至月日。

8. 2012麻疹补充免疫暨查漏补种活动接种率快速评估被检查街道(镇)、市场有处麻疹疫苗接种率未达到 %,全区将限期,有处接种率未达到 %,全区将重新组织。

二问答题
1、2013年麻疹补充免疫暨查漏补种活动麻疹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2.2013年麻疹补充暨查漏补种活动出现何种情况应缓种麻疹疫苗?。

麻疹风疹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风疹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麻疹和风疹是两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和风疹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及时、有效控制麻疹和风疹的传播,降低疫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3. 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麻疹和风疹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麻疹和风疹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其主要职责如下:(1)制定麻疹和风疹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2)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监督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应急处置措施;(4)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卫生健康部门,负责麻疹和风疹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日常工作。

其主要职责如下:(1)收集、整理麻疹和风疹疫情信息;(2)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疫情调查和处置;(3)发布麻疹和风疹疫情信息;(4)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3. 专业机构(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麻疹和风疹疫情的监测、报告、调查、处置和宣传教育等工作;(2)医疗机构:负责麻疹和风疹患者的救治、隔离和消毒等工作;(3)教育部门:负责学校、托幼机构等麻疹和风疹疫情的防控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报告(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规定程序报告麻疹和风疹疫情;(2)对疑似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报告;(3)对确诊病例,应按照规定程序报告,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2. 疫情调查(1)对疑似病例,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密切接触者;(2)对确诊病例,应进行详细调查,包括病史、症状、传播途径等;(3)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

2024年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2024年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2024年麻疹防控工作方案____年麻疹防控工作方案一、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

近年来,虽然全球范围内推广麻疹疫苗接种,但仍存在一些地区和人群不规范接种以及疫苗接种率较低等问题,使麻疹病例仍然有发生的可能。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____年麻疹防控工作方案非常必要。

二、目标1. 严格落实国家疫苗接种工作要求,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

2. 健全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迅速响应麻疹疫情。

3.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麻疹疫苗接种的认知和意识。

4. 强化与各级卫生部门、医院、学校等的合作,共同开展麻疹防控工作。

三、工作措施1. 提高疫苗接种率a. 加强对麻疹疫苗接种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疹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

b. 完善接种网点设置,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c. 加强对疫苗供应链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疫苗的供应稳定。

d. 加强疫苗接种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推广优质疫苗。

2. 健全监测机制a. 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系统。

b. 加强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等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c. 加强对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3. 社会宣传工作a. 加强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向公众传递麻疹防控知识。

b. 在医院、学校等场所设置宣传展板,提供麻疹防控宣传材料。

c. 开展麻疹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教职工的防控水平。

d. 引导社会媒体、网民等积极传播正确的防控知识,抵制虚假信息。

4. 加强合作a. 建立健全麻疹防控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级卫生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b. 加强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等的合作,共同开展麻疹防控工作。

c. 推动各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健康管理机制,加强员工的健康监测和管理。

四、组织实施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和任务。

2. 加强机构调整,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

麻疹防控实施方案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麻疹的传播速度快,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麻疹防控实施方案,对于控制麻疹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麻疹的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麻疹的预防知识,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同时,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应加强对麻疹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人们正确对待麻疹疫情,避免出现恐慌情绪。

二、加强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

政府应加大对麻疹疫苗的供应和推广力度,确保全民都能够接种到麻疹疫苗。

同时,医疗机构应积极组织麻疹疫苗接种活动,特别是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和孕妇,要加强宣传和引导,确保他们及时接种疫苗。

三、加强疫情监测。

及时发现和控制麻疹疫情对于防止疫情扩散至关重要。

各级疾控部门应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同时,要加强对疫情的信息发布和公开透明,提高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四、加强医疗救治。

对于确诊的麻疹患者,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医疗救治,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要加强医疗资源的调配,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五、加强国际合作。

麻疹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共同研究麻疹病毒的变异情况,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共同应对麻疹疫情的挑战。

总之,麻疹防控实施方案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疫苗接种、疫情监测、医疗救治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健康。

希望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预防麻疹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麻疹及脊灰疫苗免疫督导总结

麻疹及脊灰疫苗免疫督导总结

一、主要成绩1.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县、县由政府发文,分管县长任组长,、由县卫生局发文,四县相继成立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麻疹及脊灰疫苗补充免疫领导小组和相应的技术指导小组、督导组,并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本县的麻疹及脊灰疫苗补充免疫工作实施方案和细则。

2.广泛宣传督导的县、乡广泛宣传麻疹及脊灰补充免疫的重大意义。

并结合本县实际情况,通过广播、电视、横幅、宣传画、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动员活动。

县、县均针对藏区特点,开展了藏汉双语的宣传。

3.认真抓好目标儿童的摸底登记工作督导的县城镇由防保医生会同社区干部开展摸底调查,乡级由乡村医生会同村干部开展摸底调查,重点对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地区儿童进行摸底调查。

4.做好人员培训和物质准备工作本次补充免疫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督导的四个县,县由于维稳工作重,在发放疫苗时进行现场培训,县于3月中旬开展了逐级培训,重点是对临时参与组织、登记、接种人员的培训,为开展本次补充免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5.接种点及接种人员设置情况督导的县、乡均设立补充免疫固定接种点,固定接种点专门制作了接种标志标识,张贴了预防接种禁忌症告知书,设立了预检登记室、接种室、观察室,接种技术人员达3人以上,并落实专人负责维持接种现场秩序和对已接种儿童做好接种标记。

并采取固定接种、巡回接种、入户接种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补充免疫活动,突出抓好远牧、边远山区、城乡结合部、寺院目标儿童的补充免疫工作。

6.安全注射和废弃物的管理为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做到安全注射,规范接种;在接种前做好预检登记,告知家长疫苗相关禁忌症;现场准备急救药品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使用后的注射器、棉签统一焚烧、挖坑深埋,并做好疫苗、注射器的出入库登记、温度记录和销毁记录。

7.做好补充免疫期间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督导的县、乡严格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2013年麻疹、风疹强化免疫活动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除麻疹工作的通知》、《2012年消除麻疹项目技术方案》和《**省2013年麻疹、风疹、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全县近年来麻疹流行趋势,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有效控制麻疹、风疹传播,为实现我县消除麻疹目标,决定于2013年10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麻疹、风疹疫苗强化免疫(麻疹、风疹以下简称麻风)。

一、工作目标以乡为单位8月龄~6岁儿童麻风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

二、时间、范围和接种对象(一)活动时间: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分为宣传动员、调查摸底与预约、现场接种、评估验收等四个阶段进行。

现场接种时间统一安排在2013年10月21—27日。

具体安排如下:1、宣传动员阶段:2013年10月11-20日逐级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宣传动员与培训,完成应接种人数的估算、各种统计报表的下发、疫苗、注射器储备等各项准备工作;以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麻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意义。

2、摸底调查与预约阶段:2013年10月11-20日进行强化免疫适龄儿童的调查摸底、登记与核查工作,做好疫苗分发和冷藏运输等工作,填写麻风、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应种儿童登记表,确定应接种对象,并告知接种时间和接种地点。

3、现场接种阶段: 2013年10月21—27日,全县统一开展现场接种工作。

4、评估验收阶段:基层接种单位在强化免疫活动结束后,开展接种率快速评估,在强化免疫结束10日内及时汇总填报相关报表,县疾控中心以乡为单位录入电子表格并上报。

(二)活动范围:麻风疫苗强化免疫地区:全县3镇6乡154个行政村及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接种对象:所有8月龄~6岁儿童(即2006年11月1日后出生至接种期间满8月龄的所有儿童),无论既往免疫史如何,无论户口为本地还是外地,临时或长期居住,凡无麻风疫苗免疫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均免费接种1剂次(0.5ml)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

三、疫苗的选择与接种方法(一)疫苗选择和要求。

麻风、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使用疫苗、注射器由省级统一招标采购,逐级分发。

本次麻风强化免疫疫苗一律使用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实施免费接种。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收取任何费用。

(二)接种方法。

麻风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相关操作及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

麻风疫苗与其它减毒活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或应至少间隔1个月接种。

强化免疫适龄儿童在接种前接种过减毒活疫苗的应间隔1个月再补种。

四、保障措施(一)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除麻疹工作的通知》、《2012年消除麻疹项目技术方案》和《**省2013年麻疹、风疹、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对麻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组织与领导,专项安排此项活动,落实工作经费,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强化免疫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任务,动员力量,共同做好强化免疫活动。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强化免疫活动及督导检查评估、总结等工作。

合理设置接种点,指定医疗机构负责强化免疫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医疗救治。

对疫苗生产和流通、储存进行监管,确保疫苗质量;负责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强化免疫活动相关工作经费,监督经费的使用,保障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育部门组织和督促辖区内托幼机构积极参与强化免疫活动,做好托幼机构学生的宣传发动、摸底调查、登记、报告、通知发放及接种组织工作。

文化、广电、电信部门对强化免疫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给予支持,提供公益广告等,扩大信息的覆盖面。

公安部门提供必要的人口资料和流动人口信息,协助开展摸底登记,提高辖区内所有目标儿童的摸底登记质量。

妇联、计生、宗教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要积极参加强化免疫活动的社会宣传动员和摸底调查工作,提高群众对强化免疫工作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社区(乡镇)及居(村)民委员会在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做好辖区内儿童的摸底调查、报告、通知发放工作,并组织、动员辖区目标儿童家长(监护人)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二)加强技术指导。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做好人员培训、宣传动员、疫苗和注射器等物资的分发、储运、登记、报告、现场技术指导、及强化免疫工作评价、总结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

乡(镇、街道)医疗机构和村(社区)卫生室开展强化免疫应种儿童摸底登记、宣传、接种和资料汇总上报工作。

(三)加强宣传动员。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短信、报纸、标语、板报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与媒体密切协作,向公众宣传此次强化免疫活动的目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地点等,同时还要把我国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向公众进行宣传,使公众了解麻疹、风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强化公众对强化免疫的理性认识和主动参与意识,为强化免疫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对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入户宣传,力争宣传工作不留漏洞、不留死角;对托幼机构的宣传各地应主动将接种通知书发到监护人,保证每名目标儿童家长都能收到接种通知书。

(四)保障工作经费。

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疫苗、注射器购置等。

基层接种人员补助通过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统筹解决。

五、技术措施(一)人员培训。

县级负责对乡(镇)级、乡(镇)对村级所有参加强化免疫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须在强化免疫活动实施前完成。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接种准备、接种实施、异常反应监测、安全注射、相关表格的填写、汇总等内容。

(三)目标儿童摸底登记。

1.摸底工作人员组成:乡镇由乡村医生组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由社区医生承担。

2.摸底登记时间原则不超过1周,并在接种前2~3天完成。

3.摸底登记方法:①入户摸底:由摸底登记人员挨家逐户的拉网式摸底调查,将目标儿童分自然村(楼群)、分年龄组登记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附表1),同时给家长发放家长告知书,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和地点。

②托幼机构摸底:由托幼机构教师分年级、班级提供名单,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交所属村(或乡)负责接种的医生,由其按班级单独造册,登记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由托幼机构将家长告知书统一发放给儿童家长,告知其接种时携带接种证。

4.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的登记。

对发现的未建卡和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的儿童,应给予补建卡、证,并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

5.县级督导人员要对摸底调查进行质量评估,对未达要求的地区进行补漏或重新开展摸底登记工作。

摸底质量评估指标:(1)目标儿童摸底登记数≥当地人口管理部门掌握的同年龄组儿童数(2)目标儿童摸底登记数≥出生率估算的各年龄组出生人数(不考虑婴儿死亡率)(3)目标儿童摸底登记数≥既往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同队列应种数以上指标符合要求,可认为摸底质量较好。

有一项以上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分析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补摸、补登工作;有二项以上指标不符合要求,应重新开展摸底登记。

(四)疫苗运输和后勤保障。

县疾控机构要做好疫苗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

严格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疫苗的运输、储存工作,保证疫苗安全有效。

(五)接种实施。

1.接种方式及要求。

强化免疫接种方式应以定点接种为主,同时辅以巡回、入户接种等方式。

对于未到接种点接种的儿童,要及时随访跟进,确保所有应种儿童到指定接种地点接种;对于边远、交通不便地区的儿童,可采取入户接种方式补种。

接种期间如发现未摸底登记的目标儿童,应作为应种儿童进行登记、接种,并计入应种汇总数。

2.接种点的设置。

设置接种点数量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人口密度、摸底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

接种点应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托幼机构可在医务室、办公室、空闲教室等地设立临时接种点)。

禁止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开展群体接种。

固定接种点应合理设置等候、登记、体检接种、观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功能分区。

接种时维持好接种现场秩序。

接种点要有醒目的标记,张贴海报、横幅、接种禁忌告知等。

新增设的接种点要便于儿童家长寻找,并及时通知儿童家长。

3.接种点人员的配备。

每个接种点至少应配备3名以上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现场接种工作,并根据负责接种对象的多少适当增加人员数量。

(1)现场组织员。

现场组织员由村委会(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或成员、托幼机构班主任或校医担任。

负责应种儿童的通知、接待及接种现场的组织工作,并负责在现场向儿童家长进行有关强化免疫内容的宣传。

(2)现场记录员。

现场记录员由乡村医生或医院防保科医生担任,负责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对可疑发热儿童测量体温,对有禁忌症儿童记录禁忌症的种类,作为快速评估时不计入应种儿童数的凭证。

(3)现场接种员。

现场接种员必须由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并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许可的医护人员担任,持证上岗,负责对应种儿童进行接种。

4.设立巡回接种检查组在农村牧区村落和城镇社区,根据人口数量设置巡回检查组。

在强化免疫集中接种后期分片包干负责搜索辖区的适龄儿童,并通知未种儿童到指定接种点接种。

5.现场接种现场接种工作要做到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根据每个接种点的儿童接种数量合理安排每位儿童的接种日程和时间,防止发生因待种儿童太多、等待时间太久而造成混乱局面或因缺乏耐心而放弃接种的情况。

(1)核实接种对象接种工作人员应核对受种者是否为本次受种对象。

对非本次强化免疫的受种者,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告知预防麻风的相关知识,并在接种卡和接种证上记录。

对于缓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交代补种的地点和时间。

(2)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

采取知情同意原则,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儿童监护人知情同意后方可接种。

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对可疑发热儿童应测量体温。

(3)准备药品、器械等。

实施预防接种前,需要准备好消毒器材、体检器材、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

(4)实施接种并做好登记。

接种对象接种疫苗后,将接种记录登记到接种卡和接种证上,供将来入托入学时查验。

无证或未带接种证者,应做好记录,强化免疫结束后及时给予补证或补登。

对于麻疹类疫苗常规免疫漏种的儿童,如本次强化免疫符合相应程序时间要求,可作为麻疹类疫苗第1剂次,记入常规免疫。

如:18月龄以下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接种可记为第1剂次。

既往1剂次者,强化免疫仍需接种,并在18月龄后进行常规接种含麻类疫苗的第2剂次复种,但与本次强化免疫时间间隔至少28天;18月龄及以上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1剂次,28天后进行常规接种含麻类疫苗的第2剂次复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