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讲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讲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型1、单选10*1=102、填空10*1=103、判断题10*1=104、简答7*6=42(答要点)5、论述2*14=42(结合学习和教学)第一章绪论考点:1、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2、心理学主要流派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主要研究人的潜意识、无意识。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以人为本。

马斯洛、罗杰斯3、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维果茨基(简答)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4、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5、教育、学习、发展三者的关系:(论述)三者的联系:①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②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三者的区别:①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

教育由教育学侧重研究;学习由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发展由发展心理学研究。

②三者的主体不同。

教育——老师;学习、发展——学生6、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威信效应;②名片效应;(一致的观点)③“自己人”效应;④好感效应7、三种教学水平:尝试式教学(懂得教什么,不懂如何教)、因循式教学(知道如何教)、策略式教学(更关注如何有效的教)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大学生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大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特点: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尝试次数越多,错误率下降。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心理学》精编打印版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心理学》精编打印版

1第一章 绪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以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

需要: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有了需要就会产生求得满足需要的动力即动机。

兴趣:人对事物、世界好奇而进行探索认知的需要。

世界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决定人行为的基本方向。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个体认识世界、获得并运用知识的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想)。

情绪过程:个体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态度(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即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内在的心理现象,也研究人外在的行为反应。

心理学有时也叫行为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测量和分析来揭示人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意识外,还研究人的无意识。

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2 :①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②研由联想,分析梦境。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他们以无意识得形式:①创始人:华生;后期是斯金纳;②研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 )。

对教育的影响:开发了行为矫正技术,并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思想,对今天的教学改①奈塞尔1967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诞生;②采用与人类在某种活动上的操作模式在功能上相同,那么计算机的程序就能很好的解释人类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
帮助教师了解自身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 能力。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优化教育环境
01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 系
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建立良 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 信任和理解。
02
创造有利于学习的 校园文化
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02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
新思维等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评估 反馈等能力。
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高等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目 录
•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 高等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高等教育心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与实践
01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高等教 育情境下,学习者的心理活动及其发 展规律的学科。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实验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果。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稿(打印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稿(打印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世界观。

心理过程:心理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个体认识世界,获取并运用知识的过程)、情绪过程(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产生的体验)和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的,调节运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其中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心理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特征: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包括无意识和意识。

行为科学: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2.心理学的诞生:创始人:冯特。

创始时间:1879年。

创始标志: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创始地点:德国的莱比锡大学。

心理学原附属于哲学。

(1)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研究内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

观点:无意识(尤其是性本能)决定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

(2)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研究内容:行为。

观点:S——R(3)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奈塞尔。

研究内容:认知过程以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对学习的影响。

观点:认知是行为的决定因素(4)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研究内容:人的本性。

观点:人是理智与情感相统一的整体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1)学习理论(2)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迁移(3)品德形成与道德教育(4)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5)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6)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育4.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1)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2)名片效应:教育者在论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前,先讲和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操作学习的过程: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也就是反应→强化的过程。
– 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 学习的实质 • 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 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
– 学习的结果 • 并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
– 学习的过程 • 不是简单的神经路的联系,而是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 • 不是盲目地尝试错误,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三)社会性发展 1、情绪情感 2、意志 3、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学习的概念
1、学习的定义 2、学生的学习 掌握前人经验、间接经验、传授条件下进行
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的自主性、广泛性、探索性、多样化
(二)学习的分类
1、外国 加涅: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 词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 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二)中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 1、1949年前 2、1949年到文革(十年浩劫) 3、文革后-至今
• (一)心理发展
• 1、特点:连续性、阶段性、顺序性、相互 制约性、差异性
• 2、影响因素:遗传、社会环境、学校教育、 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的认知发展 1、观察力 2、记忆力 3、想象力 4、思维
◦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即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对 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具体过程:①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对新知识起固 定作用的观念,即寻找一个同化点;②将新知识置入到认 知结构的合适位置,并与原有观念建立相应的联系;③对 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精细的分化;④在新知识与其他相 应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观念体系,继 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

讲课: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

讲课: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

3、依据学习内容的分类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 (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 学习的主要理论
一、联结型学习理论 • 主要观点: • 1.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联结(形成反应、 习惯); • 2.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不存在观 念、意识的中介; • 3.重视对学习的外部条件与过程的研究,忽视 内部过程与条件。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 1、在学习中存在着两种结构,一种是学习 者的认知结构,由动作、映像和符号三种表征 构成;另一种是学科的知识结构。 2、学习的实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构与 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 过程。认为学习就是获得一门学科基本结构, 即获得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所以 学习也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但学科 基本结构的获得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学 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
(一)大学生的心智日趋成熟,各种心理素质 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 : 大学生的注意力已基本上达到成人水平, 整个记忆达到逻辑记忆发展的顶峰,抽象思维 能力得到高度发展;大学生的情感内容越来越 丰富,并且不断社会化,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 系开始趋于平衡,但还不够稳定和成熟,情感 与理智之间摇摆不定是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最基 本特征;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出高度的独立 自主性;大学生社会化水平明显也提高。
• • • • •
• 在连续的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快,消 退得也快;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 得慢,消退得也慢。
二、认知型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认知结构 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即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内部 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 结的建立或取消。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讲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的成分心理包括:——心理动力:如需要、动机、兴趣等。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如心境状态、应激状态——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二、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对人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教育过程是有教育者、被教育者共同努力、相互促进才能完成的双向活动。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三、心理学和教学活动的联系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应该包括以下环节:教育教学活动,哪怕是非正式的,也要包含着这些环节,才能使教育活动科学化,有效化。

明确的教学目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行为目标这指的是行为,而不仅是知识观念目标的合理性、科学性: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任务分析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心理成分一一加以分解并显示出来,以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具体到实际中就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即学生的培养规格,如:胜任素质。

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运用心理学的各种测量工具,评定学生受教育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等因素的水平,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出发点。

现实中主要是即时观察,要求教师要随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准备状态。

设计课程选定教授的知识、技能、能力和道德规范,组织教材、教法。

需要学与教的规律的研究实施教学教材的呈现学生的反应评价强化和反馈学习动机的激励等教学评价按照教学目标来确定教与学的效果。

运用测验进行评价时,要注意测验编制和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高等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式的特点(一)高等教育的特点“高”:要求高、规格高“专”:专业化、专门化(二)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特点教学中学的比重逐渐增加,教的比重逐渐减少,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上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上由再现式向探究式、研究式转化;教学内容上,由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向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转化,又注重教知识向叫思维方式转化;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并在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还介绍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

第四章: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的特点和人格特点等。

第五章: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心理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行为的调节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

第六章: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生的情感特点、心理压力与压力管理等。

第七章: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就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和成绩评定等。

第八章: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包括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等。

第九章: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兴趣、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等。

第十章: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人格发展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包括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包括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支持的策略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肖少北专题一:绪论一、心理学概论(一)心理系统1、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它能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4、心理特征:人们在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二)心理与行为(三)意识与无意识(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二、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一)对象观点之一: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观点之二: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二)体系认知学习绪论——学习心理——情感与行为规范学习外部因素影响学习的因素内部因素三、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二)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专题二:学习心理一、学习概述(一)学习实质1、广义: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引起心理和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现象)。

2、次广义:是指人类的学习而言,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3、狭义:指学生的学习而言,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二)学习分类:p84—87二、学习理论(一)联结派1、桑代克的试误说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二)认知派1、G estalt的完形说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1)基本观点;(2)教学论思想;(3)对我们的启示3、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说(1)基本观点;(2)对发现法的评价;(3)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4)有意义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三、学习动机(一)概述1、概念;2、分类;3、动机与学习效果(成绩)的关系(二)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3、归因理论;4、自我实现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6、自我价值理论;(三)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四、学习迁移(一)概述1、概念;2、分类: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二)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元素说;3、概括说;4、关系转换说;5、认知结构说(三)如何促迁移进1、科学精选教学材料;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有效设计教材呈现方式;4、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专题三:认知学习一、广义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知识(广义)智慧技能(狭义的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二、陈述性知识学习(一)习得过程: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2、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3、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样题名字解释创造性: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从而产生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产品的心理过程陈述性知识:能被人用语言来陈述和描述,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关于人怎样问题,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

个别差异:人的心理的个体差异,它是一个人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通过一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点。

简而言之,个别差异就是个体心理的差别性。

心理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情绪,动机或价值观,个体既不能丢掉一个保留一个,又不能把两者在较高的层面上整合起来,因而产生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激励:一般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

三、实践应用(40分,每题20分)1.优秀的教师通常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质?请以自己为例寻找自己具有的优秀的人格特征。

答:1成熟的自我意识2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3有职业特色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4富有创新精神5良好的性格2.期末考试临近,有的同学由于平时不努力,只好临时抱佛脚,并自我安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试以学习与记忆的理论分析,这种做法弊处何在?四、案例分析(30分)请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并提出辅导意见或建议。

专题一“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一、心理发展及其特点(1)心理发展的含义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特点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5.心理发展具有关键期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答:根据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多因素和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一般把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心理适应阶段2.全面发展阶段3.职业定向阶段(2)大学生的的认知特征答:1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2 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黄金期3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A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B思维方式灵活多样C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辨证思想迅速发展D开始形成了“立体思维”E思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三、大学生的情意特点(1)大学生的需要特征答:大学生的需要发展特点:A需要的复合性B需要的强烈性C需要的矛盾性D需要的易变性E需要的时代性(2)大学生的动机特征答:大学生的动机发展特点:A多样性和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B发展和迟滞性并存C动机的冲突性明显D动机的隐蔽性增加E动机的差异性加剧(3)大学生的人生观特征答:大学生人生观的发展特点:1.人生目的的崇高远大,求真务实2.人生价值选择正确合理,积极进取3.人生态度积极健康,幸福与苦恼都与理想实现密切相关(4)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答: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1.价值观标准趋向务实化和功利化2.价值观认识存在矛盾性和局限性3.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特征4.主题意识增强与个人主义倾向明显5.政治意识呈弱化趋势6.人生态度与消极并存(5)大学生的情感特征答:1 情绪的丰富性和狭隘性2 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3 情绪的强烈性和细腻性4情绪的外显性和内隐性(6)大学生的意志特征答:1自觉性普遍提高,但还存在惰性2理智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薄弱3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4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伴有依赖性5果断性增强,但带有冲动性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及其结构答: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心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讲授大纲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讲授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讲授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绪论1.心理过程p22.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p4-5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7-84.最近发展区理论p65*.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p12-136*.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p17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的涵义p29-302*.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p31-323.桑代克尝试错误说p32-334.自然恢复、泛化与分化p34-355*.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p36-386*.奥苏伯尔接受(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39-41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44-45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1.学习动机的含义p512.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p543*.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p56-7 4.成就动机理论p615.成败归因理论p626.自我实现理论p62-37*.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p64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1.知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p702.教学直观类型p72-733*.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p73-74 4.变式p775*.记忆的三个系统p79-806.组块p797*.遗忘曲线、干扰说p82\838*.促进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p849.知识应用的基本环节p8510.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p86-88第五章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1.元认知的涵义及其构成p942*.学习策略的含义p963.记忆术p100-1044.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类型p118\119-120 5.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p120-121 6.认知结构说p122-1237*.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p123-4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问题、创造性、创造p126\1282.创造的心理过程p1293.创造性的心理特性p1294*.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p1315.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133-135第七章品德形成与道德教育1.品德及其心理结构p146\146-1502.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研究p151-152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1544*.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p157-1615.过矫正、防范协约p165\166第八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教育1.自我意识的含义p1692.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形式、内容与观念)p169-1703.大学生的自我教育p180-184第九章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1*.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懈怠作用p188 2.去个性化p1893.从众、集体舆论、集体凝聚力p192\196 4*.人际吸引的因素p2065.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p210-2116*.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p211-213 第十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1.健康的涵义p215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17-218 3.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冲突p220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p221-237第十一章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1.人格、能力与智力的含义p241\244\245 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p2484.能力的个别差异p249-2504*.气质类型及其特征p254-2555*.性格的含义p2576*.性格的特征分析p260。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室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4、心理过程:指个体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5、认知过和: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6、思维:通过已有的经验的加工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7、情绪过程:是个体对事物、所从事的活动以及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态度体验,如:高兴、厌恶等,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8、意志过程:个体在自己的活动中自觉地确立行动目标,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9、心理特征: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言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变量的变化,来研究些种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11、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

12、教学产效能感: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进行一活动能力的主观点,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点13、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些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凸径。

14、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具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独立体系。

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15、学习:广义是指人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式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是指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

16、学习理论:主要有两大类别:联结类和认知类。

联结类的主要代表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用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2014年7月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心心理过程情感过程理意志过程现心理状态----注意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二、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

解释:对个体行为作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

预测: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控制: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地调控人的心理,使之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全发展,这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

提升: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

三、心理学的内容八大课题: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基础;感觉、知觉与意识;学习、记忆与思维;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动机与情绪;个别差异;社会心理;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二)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四)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和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二)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三)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四)教育性原则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的规律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真实或虚构的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 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 象的概念和理论,例如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领域,通过 分析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虚拟现实与高等教育心理 学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学习环境,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 习体验。
跨文化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01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心理行为的共性和差异,为高等教育
心理学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文化适应与心理调适
02
研究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心理适应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辅
元认知理论
关注个体如何处理和记忆信息,认为认知 发展是信息加工能力的提高。
强调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调控, 认为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关键 。
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强调个体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对人格的 影响,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 我三个部分构成的。
人格特质理论
关注个体差异的稳定性,认为特质是 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
重要因素。
社会角色理论
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角 色定位对行为的影响, 认为角色是社会行为的
基础。
情感与人际关系
研究情感和人际关系对 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 情感和人际关系是行为
的重要动机。
心理卫生与咨询
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
探讨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治疗方法,帮助 学习者了解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干预策略。
A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来探究心理现象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心理学的原理和概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
鼓励学生发表观点、相互交流,促进 对心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
教师提出问题或主题,学生自由发言、 展开讨论,教师引导讨论方向并给予 反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
角色扮演教学
总结词
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角色扮演中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详细描述
教师设定情境和角色,学生扮演并展示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
研究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认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强调学科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发现学习促进认知发展。
信息加工理论
探讨人类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
人格理 论
精神分析学派
04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职业发 展
职业规划与选择
职业兴趣与性格
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特点,选择与之匹配的 职业方向。
职业发展路径
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阶段和晋升路径,制定个 人职业规划。
职业信息收集
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要求和发展前景。
求职技巧与面试准备
简历编写技巧
突出个人优势和特点,符合招聘要求,提高简历筛选通过率。
组织文化建设 通过心理学角度,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凝聚力。
市场与消费者行为研究 运用心理学方法,了解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特点,提高市场 竞争力。
心理咨询领域
01
心理健康促进
运用心理学方法,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预防心理问题的发
生。
02
心理咨询与治疗
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详细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改变人的思想行为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影响下一代的一种社会实践。

(二)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狭义):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自然与社会科学,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的本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高教与普教的区别◆教育任务不同:高教专业教育,普教基础知识教育。

◆教育对象不同:高教大学生,普教中小学生。

◆社会职能不同:高教有三个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和本专业的理论研究两方面);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

普教一般不具备这些社会职能。

◆培养方式不同:高教在让学生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前提下,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和创新。

普教一般是传授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讲授的一般都是已成定论的东西。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高与专)的教育心理学。

研究的对象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

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三、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出版。

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

四、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高等教育心理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真实,主观性大、数量有限、代表性差。

⏹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一、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基本内容与特征(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

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与人的心理的存在和发展分不开。

(二)人类心理的概念(心理实质)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人格)1、心理动力: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世界观、高级情感、道德行为等。

2、心理特征: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感知活动时可出现聚精会神或漫不经心的状态❑思维活动时可出现灵感或刻板状态❑情绪活动时可产生激情或应激状态❑意志活动时可出现犹豫或果敢状态(三)人类的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

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但是,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并不是必然的对应关系。

例如,“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育1、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从学校角度看,要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丰富大学生课余的文化娱乐生活;大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养大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学术风气;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

2、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3、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高校应通过课程讲授、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如:“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等。

4、开展心理咨询。

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每年新生入学时应开展心理筛查、心理选拔,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除了长期观察记录大学生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心理问题外,还应定期进行大学生人格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等心理测试,准确掌握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及时发现心理高危状态的对象,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和跟踪观察,并给予适当干预,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第三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概念(一)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和行为倾向的变化。

可从下列三个方面加以说明:1、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2、经验是学习的必要条件,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必须以经验的获得为基础,那些不学而会的行为不称为学习,如成熟,醉酒,疾病,长期服毒,药物成隐等。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二)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下列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二是智能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三是行为规范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学习的分类⏹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八个层次(1)信号学习:对信号刺激作出一般性或弥漫性的反应。

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2)刺激—反应学习:使一定情境与一定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

如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3)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

如开车,从发动、挂挡、起步、加速、换挡到停车,就是一系列的刺激—反应动作的连锁化。

(4)言语联想学习:即言语连锁化。

如小孩学说话,从单词句、多词句、简单句到复杂句,就是一系列言语单位的联结。

(5)辨别学习:针对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学习对每刺激作出适当反应。

如对相似的英语单词作出正确反应。

(6)概念学习:学会认识一类事物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如将苹果、橘子、梨子等概括成“水果”。

(7)规则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规则学习就是形成多种概念的连锁。

如“面积=长×宽”。

(8)解决问题学习: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最终的目的。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五类(1)智力技能: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内容,包括基本言语技能到高级专业技能。

(2)认知策略:调节、控制自己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3)言语信息学习: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学习: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学习: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冯忠良的学习内容分类:(1)知识的学习:解决个体的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2)技能的学习:解决会不会的问题。

(3)行为规范的学习:解决做人的问题。

三、联结型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认为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S与R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S与R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主要内容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获得律与消退律获得律: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出现,有机体在两刺激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消退律: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2、刺激泛化与分化律泛化:相类似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例如,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

其强度取决于新刺激和原刺激相似程度。

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与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

如经过训练,狗能学会区分圆形和椭圆形光圈。

3、高级条件作用律已经条件化的刺激来使另一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叫二级条件作用。

如以广告设计为例,一些广告上的产品本来并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广告设计者将这些产品与一些诱人的刺激形象以及一些赞赏性的语言匹配在一起,因而引起了人们对它们的好感与青睐。

⏹经典条件作用能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

但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些结果而主动作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

如大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取得同伴的认同或为了在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而努力学习;工人为了得到加班费或希望将来能被提升而主动加班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1、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又称为引发反应。

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行为。

2、强化●正强化:由于某一刺激(表扬、奖励)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

是塑造良好行为的有效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奖励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积极强化。

如教师对上课守纪律的学生进行表扬,公司老板为努力工作的雇员增加薪水等。

●负强化: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

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违章骑车时遇到警察时赶快下车,考试舞弊时被监考发现及时中止舞弊行为等。

3、消退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在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作出此反应的概率便降低。

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如教师上课时,学生喧闹,教师突然停止说话,反而能引起学生注意。

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种反应发生的过程。

◆意义:多用正强化;用忽视方法即不予强化的方法消除消极行为,少用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并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

(三)联结学习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在教学上的应用1. 激励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强化学生正确良好的行为反应,如:学生上课听讲、积极举行发言、认真做作业等,教师应及时表扬和奖励,可促使学生积极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促进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动机。

2. 革新教学方法。

如学习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强化)。

3. 促进语言学习。

儿童语言行为由外界增强作用所引发。

4. 增进特教发展行为改变技术可用于教会智力障碍者的一些行为:如上厕所、自助技能(吃东西、穿衣和个人卫生)、社会技能等。

●在行为塑造方面的应用1. 塑造良好行为可采用积极强化、惩罚等策略。

2. 改善不良行为可采用下列策略1)安排某些条件,使其在表现不良行为之后不能获得满足。

2)当不良行为发现频次依我们要求的次序递减时,给予强化,直到消失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