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单元知识框架网络1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图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水溶性)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活泼性)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区别: 化学性质:蜡烛能(可、易、是…的)燃烧。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P12—13)对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探究(P14—16)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即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掉、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放三直立) 块状:(镊子或药匙)(一横二放三慢竖)大量:倾倒法(倾倒时瓶盖要倒放,标签向手心) 少量:用胶头滴管(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定量:量筒+胶头滴管(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大,实际数偏小 仰视:读数偏小,实际数偏大 酒精灯的使用主要事项能直接加热: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加热仪器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滴管等 液体:管外干燥;先预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1/3;试管口向上倾斜45度,试管口不对人;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5、仪器的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6.仪器连接:右插进左,先湿润,再慢慢转动插进。

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性质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实验 1、药品取用的规则2、固体药品的取用3、液体药品的取用4、给物质的加热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化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呼吸、用途:1、氧气含量的实验测定(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水进入瓶中大约占瓶体积的1/5化学方程式:4P + 5O 2 ===== 2P 2O 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漏气 ③瓶未冷却就打开夹子2、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为淡蓝色液态氧,也可固化为淡蓝色的固态氧。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初中化学知识框架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九、溶液十、酸 碱 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3224424342;;()23H SO H SO NaOH Na OH Al SO Al SO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 、Na 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七、离子的检验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初中化学知识框架图1(1-4单元)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点燃Fe3O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O2△2CuO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O2 点燃2H2O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5O2点燃2P2O5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O2点燃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CO2 高温2CO(是吸热的反应) 1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O2 点燃2CO2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H2O=== H2CO3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如:SO2 + H2O ===H2SO3 SO3 +H2O===H2SO415、生石灰溶于水:CaO+ H2O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2NaOH氧化钾溶于水:K2O+ H2O=2KOH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Ba(OH)216、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Cl2点燃2NaCl1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5H2O ==== CuSO4?5H2O-----------------。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初中化学知识框架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九、溶液不 饱 和 溶 液 饱 和 溶 液 溶 解 度结 晶溶 质 + 溶 剂溶 液溶液组成 的表示方法溶质的 质量分数溶解过程放热现象吸热现象十、酸 碱 盐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23224424342;;()23H SO H SO NaOH Na OH Al SO Al SO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 、Na 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七、离子的检验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全)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全)
二、任何化学反映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便实验数值不相等,是因为有气体参加反映或生成气体逸出。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气体通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映生成了碳酸。不用燃着木条熄灭来查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因为使木条熄灭的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但能够验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通式:AB + CD === AD + CB
复分解反映 条件:有H2O或↑或↓生成(酸、碱、盐的溶解性表P109)
应用:(物质共存、除杂质、辨别)
分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各类化肥的作用:氮肥(叶)、磷肥(果实)、钾肥(茎,抗倒伏)
氮肥
辨别 磷肥 (①看外观或溶解→②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是铵盐)
第十பைடு நூலகம்单元盐与化肥
俗称:食盐
物性:溶解度随温度转变改变小。
用途:调味品,生理盐水
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仪器:
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粗盐提纯 玻璃棒用途 过滤时:引流
蒸发时:搅拌,避免液滴飞溅
产率误差 偏高:①过滤不干净;②水没有蒸干。
偏低:①过滤时无润洗烧杯和玻璃棒②过滤或蒸发时液滴飞溅③
外因: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转变不大(如NaCl)
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如熟石灰)
读出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读出某溶解度下的温度)
比较(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交点意义: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溶解度受温度阻碍大:用降温结晶的方式
溶解度受温度阻碍小:用蒸发溶剂的方式
二、气体溶解度:阻碍因素: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反之)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框架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框架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框架一、物质和能量的守恒定律1、物质守恒定律:物质的总量守恒,即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产物的总质量。

2、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物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总和等于反应产物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总和。

二、化学计量关系1、化学反应的摩尔质量关系:物质的多少可以用摩尔(mol)来表示,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一种当量,等于6.022×1023个相同粒子。

2、物质转化量关系:反应式中两者或多者物质质量比例称为物质转换量关系,是反应中物质质量比称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离子化学1、电子的离子化:当电子从原子中离开形成离子的物质时,称为离子化,一般离子化包括正离子化和负离子化两种。

2、离子的电荷:正离子和负离子都有自己的电荷,正离子电荷为正,负离子电荷为负。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所有化学反应都具有反应物、反应前物质守恒以及反应产物、反应焓变等基本特征。

2、化学反应的分类:根据反应物不同,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单物质反应、复合物质反应及物质的化聚反应等。

五、氧化还原(氧还)反应1、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受氧化而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即由感性离子或元素转变成阴离子或还原物质。

2、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由于受还原剂的影响,而接受氧原子而产生还原物质的反应,即由阴离子或氧化物转变成感性离子或元素。

六、气体特性1、气体的温度:当向气体加热时,气体的内能会增加,使得气体的体积和压力增大。

2、气体的压强:压强是气体的各个分子在某一体积内的内部力的结果,它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压强的减小而降低。

七、溶液的特性1、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称,也就是相当于溶液中物质总质量(m,kg)和溶液容积(m3)比称之间的数量关系。

2、溶液的激素及其温度: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受到溶液的浓度的影响,溶液的浓度增加,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也会增加。

八、溶质的溶解及其影响因素1、溶质的溶解:指溶质在溶剂中能够分解成小分子,再受溶剂的影响,而悬浮在溶剂中并能达到特定的溶解度的物质。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框架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框架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框架图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框架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 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4422SO H SO H ;-++=OH Na NaOH ;-++=24334232)(SO Al SO Al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 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 2CO 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 4·5H 2O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氨水NH 3·H 2O 。

(二)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⑴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⑵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 、Na 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 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 2SO 4(鉴别-24SO 和-Cl 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 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 3、NaNO 3、AgNO 3、BaSO 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打印)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打印)
⑤与盐(如碳酸盐)反应:H+CO3==+ H2O+CO2↑
腐蚀性:
用途:除铁锈。胃液中含盐酸HCl帮助消化。化工产品。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钠: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易溶于水
氢氧化钙:无吸水性[但生石灰有吸水性CaO+H2O===Ca(OH)2]
紫色石蕊:变蓝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碱性[碱溶液、一些盐溶液(如Na2CO3溶液)]:pH>7
中性[蒸馏水、一些盐溶液(如NaCl溶液)]:PH=7
酸性越强:pH值越小
碱性越强:pH值越大
1、铁的化合价+2、+3价。置换反应生成+2价亚铁化合物。复分解反应中化合价不变.为+3价
Fe+2HCl==FeCl2+H2↑Fe2O3+6HCl==2FeCl3+3H2O
压强(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
1、定义:C% = ------------------- × 100%
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溶液的配制 仪器:
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
溶液的稀释(A×a% = B×b%)
溶质质量分数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不纯物质的计算类似)
“相同温度”下的某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但必须同温下才可比较。
外因: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如NaCl)
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如熟石灰)
读出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读出某溶解度下的温度)
比较(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交点意义: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初中化学知识框架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九、溶液十、酸 碱 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3224424342;;()23H SO H SO NaOH Na OH Al SO Al SO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 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 纯碱、口碱Na 2CO 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 胆矾、蓝矾CuSO 4.5H 2O ;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 氨水NH 3·H 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 、Na 除外)。

K 、Ca 、Na 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Na+2H 2O==2NaOH+H 2不 饱 和 溶 液 饱 和 溶 液 溶 解 度结 晶溶 质 + 溶 剂溶 液溶液组成 的表示方法溶质的 质量分数溶解过程放热现象吸热现象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脉络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脉络图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脉络图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脉络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脉络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脉络图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九、溶液十、酸 碱 盐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掌握: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23224424342;;()23H SO H SO NaOH Na OH Al SO Al SO +-+-+-=+=+=+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二、化合物的分类三、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 、Na 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不 饱 和 溶 液 饱 和 溶 液 溶 解 度结 晶溶 质 + 溶 剂溶 液溶液组成 的表示方法溶质的 质量分数溶解过程放热现象吸热现象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七、离子的检验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 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物质的颜色1、固体(多为白色)黑色---CuOC粉MnO2Fe3O4紫黑色---KMnO4红色---CuFe2O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CuSO4.5H2O绿色---Cu2(OH)2CO3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溶液(较浓)九、酸、碱、盐的特性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

粘稠的油状液体。

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十、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1、酸的通性(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2、碱的通性(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3、盐的性质(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与技巧。

一、质量守恒法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各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

抓住守恒这个中心,准确建立已知量与待求量的等量关系,是用质量守恒法解题的关键。

此法在化学计算中应用广泛。

例1. 向5g铜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氢气,并加热。

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残留固体的质量为4.2g。

求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和铜粉各多少克?分析:本题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为,由题意可知,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在固体中是没有变化的,根据铜元素质量守恒,即可建立方程,求出混合物中氧化铜和铜粉的质量。

解:设混合物中含CuO的质量为x g,则含Cu的质量为(5-x)g,由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相等,得:x·Cu/CuO+(5-x)=4.2即:x·64/80+(5-x)=4.2x=4原混合物中含Cu的质量为5-4=1(g)答: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4g;含铜1g。

二、差量法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某一状态的物质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的关系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差量法。

在化学反应中,虽然从整体上看存在着质量守恒的关系,但某一状态的物质(例如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会发生反应(增加或减少),这一差值称为差量。

差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有着正比例关系,通过这种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与之相关的待求量。

因此,寻找差量,正确建立差量与待求量的比例关系,是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

在有沉淀或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常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例2. 某学生将16g氧化铜装入试管中,通入氢气并加热。

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是14.4g。

问有多少克氧化铜被还原?分析:本题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失去氧的质量。

抓住这一差量,找出差量与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便可求解。

解:设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g,CuO+H2=Cu+H2O,固体质量减少80 64 80-64=16x 16-14.4=1.6所以80/16=x/1.6所以x=8答:被还原的氧化铜有8克。

思考与练习:试一试用差量法计算(例1)。

三、关系式法在涉及多步化学反应的计算中,根据起始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的关系式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关系式法。

化学反应中,有时会涉及到多步反应: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第二个反应的生成物又是第三个反应的反应物。

对多步反应的计算题,用通常的方法从已知数据到求得最终结果要根据每个化学方程式一步一步地计算,相当繁琐。

由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

只要找到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即可一步计算得出结果,从而化繁为简,提高解题效率。

关系式法适用于多步反应的计算,其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多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建立起始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例3. 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将产生的氧气用于红磷的燃烧实验。

要制得五氧化二磷15g,所需氯酸钾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克?分析:从题意可知有两步化学反应,由第一步反应制得的氧气再与红磷发生第二步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根据氧气与五氧化二磷(已知量)、氯酸钾(待求量)的关系,建立五氧化二磷与氯酸钾的关系式,即可列出比例式求解。

解:设需氯酸钾的质量为x g。

由2KClO3=2KCl+3O2↑①4P+5O2=2P2O5②将①×5,②×3,有关系式:10KClO3~15O2③15O2~6P2O5④由③,④得:10KClO3~15O2~6P2O5即5KClO3~3P2O5。

由以上推导可见,在建立起始反应物(如KClO3)与最终生成物(如P2O5)的关系时,中间物质(如O2)的化学计量数要相同(将①×5,②×3的目的是将③,④中的O2的化学计量数都为15)。

5KClO3 ~ 3P2O55×122.5 3×142x 15所以5×122.5/x=3×142/15所以x=21.6(g)答:至少需要氯酸钾21.6克。

信诺,让孩子更优秀!化合价与化学式初中常用:(金属在化合物中都为正价)口决一:一价氢锂钾钠银二价钙镁铜钡锌三价铝和铁四价碳五价磷铜一铁二列亚军口诀二:一价氟氯溴碘氢,还有金属钾钠银。

二价氧钡钙镁锌,铝三硅四都固定。

氯氮变价要注意,一二铜汞一三金。

二四碳铅二三铁,二四六硫三五磷。

口诀三: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以二价最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