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桥梁抗震规范、指南编写工作

合集下载

桥梁防震工作方案

桥梁防震工作方案

桥梁防震工作方案
背景
桥梁作为城市道路和铁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时往往是易受损的结构物。

近年来,地震带来的灾害不断加剧,为了保障桥梁的安全,防震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目标
本方案的目标是保障桥梁在地震时的安全,并减少地震对桥梁造成的损害。

方案
1. 优化桥梁的设计
对于新建的桥梁,在设计时应当考虑地震的特殊影响,比如加固桥墩、使用特殊材料和增加支撑结构等措施。

能够通过设计减少桥梁在地震时的破坏程度,从而保障通行安全。

2. 检查和维护已有桥梁的状态
已有的桥梁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桥梁材料的疲劳程度、桥梁连接部分的锈蚀程度等。

对检查结果不理想的桥梁需要及时维修和加固,从而保障桥梁在地震时的稳定性。

3. 考虑地震时桥梁的荷载容量
在地震中,桥梁所能承受的荷载将大大降低。

因此,需要在桥梁设计和维修时考虑地震时的荷载容量,确定桥梁的合理承载能力,防止桥梁发生塌陷和垮塌等事故。

4. 国际经验和技术的引进
国际上已有不少成熟的桥梁防震技术和方案,可以引进国际经验并在国内适用。

例如,可以使用减震器、支座和阻尼器等设备,增加桥梁对地震的抵抗能力。

5. 加强桥梁的监测和预警
在桥梁中设置地震监测系统,能够及时获取桥梁在地震中的反应和状态,并可以进行预警,从而提前通知交通部门和公众,防止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结论
桥梁防震工作需要从设计、维护、荷载容量、国际经验和监测预警等方面加强措施。

实现这些措施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支持,但保障公众的安全是必然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建造更加安全可靠的桥梁。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说明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说明

丙类 1.0
3.3 抗震设计方法分类 3.1.13.1.3 参考现行国内外相关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对于位 于 6 度地区的普通桥梁, 只需满足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要求, 不 需进行抗震分析, 本规范称此类桥梁抗震设计方法为 A 类; 但对 于位于 6 度地区的甲 B 桥梁, 7 度、 8 度和 9 度地区的丙类桥梁, 本规范仅要求进行 E1 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计算,并满足相关构造 要求,这类抗震设计方法为 B 类;对于 7 度及 7 度以上的甲 B 和乙类桥梁, 本规范要求进行 E1 地震和 E2 地震的抗震分析和验 算, 并满足结构抗震体系以及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要求, 此类抗 震设计方法为 C 类。 3.4 桥梁抗震体系 3.4.1 本条规定是在吸取历次地震震害教训基础上, 为提高桥梁 结构抗震性能, 防止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整体倒塌破坏, 切断震区 交通生命线而要求。 3.4.2 美国最新编制的 《AASHTO Guide Specifications for LRFD Seismic Bridge Design 》明确提出了 3 种类型桥梁结构抗震体 系,类型 1、类型 2 和类型 3。其中类型 3 主要是针对钢桥结构, 由于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混凝土桥,不引用。因此,参考美国 《 AASHTO Guide Specifications for LRFD Seismic Bridge Design》 ,明确提出 2 类城市桥梁抗震体系。类型Ⅰ结构抗震体
3.5.1 刚度和质量平衡是桥梁抗震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 对于上
8
部结构连续的桥梁, 各桥墩高度宜尽可能相近。 对于相邻桥墩高 度相差较大导致刚度相差较大的情况, 水平地震力在各墩间的分 配一般不理想, 刚度大的墩将承受较大的水平地震力, 影响结构 的整体抗震能力。 刚度扭转中心和质量中心的偏离在会上部结构 产生转动效应,加重落梁和碰撞等破坏。美国《AASHTO Guide Specifications for LRFD Seismic Bridge Design》规范明确 给出了连续梁桥墩间刚度要求,本条款直接引用。 3.5.2 梁式桥相邻联周期相差较大的情况会产生相邻联间的非 同向振动(out of phase vibration),从而导致伸缩缝处相邻 梁体间较大的相对位移、 和伸缩缝处碰撞。 为了减小相邻联的非 同 向 振 动 , 美 国 《 AASHTO Guide Specifications for LRFD Seismic Bridge Design》给出了规定,本条直接引用。 3.5.3 为保证桥梁刚度和质量的平衡, 设计时应优先考虑采用等 跨径、等墩高、等桥面宽度的结构形式。如不能满足,也可通过 调整墩的直径和支座等方法来改善桥的平衡情况。 其中, 调整支 座可能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了, 效果也很显著。 当采用橡胶支座 后, 由墩和支座构成的水平刚度串联体系的总的水平刚度为: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XXXX)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主编单位:同济大学参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二○○九年三月1目次1 总则 (4)2 术语和符号 (6)2.1术语 (6)2.2符号(略) (8)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9)3.1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水准 (9)3.2地震影响 (10)3.3抗震设计方法分类 (11)3.4桥梁抗震体系 (11)3.5 抗震概念设计 (13)3.6抗震设计流程图 (15)4 场地、地基与基础 (19)4.1场地 (19)4.2液化土 (22)4.3地基的承载力 (26)5地震作用 (27)5.1一般规定 (27)5.2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27)5.3 设计地震动时程 (29)5.4地震主动土压力和动水压力 (30)5.5荷载组合 (32)6抗震分析 (33)6.1一般规定 (33)6.2建模原则 (35)6.3反应谱法 (38)6.4时程分析方法 (39)6.5规则桥梁抗震分析 (39)6.6能力保护构件计算 (44)26.7桥台 (47)7 抗震验算 (48)7.1 一般规定 (48)7.2 E1地震下抗震验算 (48)7.3E2地震下抗震验算 (49)7.4支座验算 (53)7.5 能力保护构件验算 (54)8 抗震构造细节设计 (56)8.1墩柱结构构造措施 (56)8.2结点构造措施 (58)9桥梁减隔震设计 (61)9.1一般规定 (61)9.2减隔震装置 (61)9.3减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分析 (62)9.4减隔震桥梁抗震验算 (66)10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 (67)10.1一般规定 (67)10.2抗震概念设计 (67)10.3建模与分析原则 (67)10.4性能要求与抗震验算 (69)11抗震措施 (70)11.1一般规定 (70)11.2 6度区 (70)11.3 7度区 (71)11.4 8度区 (72)11.5 9度区 (74)31 总则1.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城市桥梁经设防后减轻结构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工程直接经济损失和因交通运输中断或阻滞导致间接经济损失,特制定本规范。

桥梁防震技术规程

桥梁防震技术规程

桥梁防震技术规程一、前言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程,承载着交通运输的重任。

然而,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桥梁的安全性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震措施。

本文将从桥梁防震的原理、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提供一份全面的桥梁防震技术规程。

二、桥梁防震的原理桥梁防震的原理是通过减小桥梁在地震中的变形,从而减小桥梁的应力和变形能量,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具体来说,桥梁防震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增加桥梁的刚度,提高桥梁的自振频率,从而减小桥梁在地震中的振动幅度。

2.通过设置减震装置或隔震装置,将地震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小桥梁的应力和变形。

3.通过设置防震支承系统,调整桥梁的刚度和阻尼,从而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三、桥梁防震设计1.桥梁防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结合桥梁的设计要求和地震特征,制定合理的抗震设计标准和要求。

(2)根据桥梁的结构类型、材料性质和地震作用的特点,确定合适的防震措施和防震设计方案。

(3)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防震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检验和验收,确保桥梁的抗震性能符合要求。

2.桥梁防震设计的具体内容(1)桥梁的地震分析对桥梁进行地震分析,确定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地震分析应考虑地震动力学效应、桥梁结构的动态特性和地震场地条件等因素。

(2)桥梁的抗震设计根据桥梁的地震分析结果,确定桥梁的抗震设计方案,包括增加桥梁的刚度、设置减震装置或隔震装置、设置防震支承系统等措施。

(3)桥梁的抗震验收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抗震验收,以评估桥梁的抗震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抗震验收应包括计算验收和实验验收两种方式。

四、桥梁防震施工1.桥梁防震施工的基本要求(1)施工前,应进行桥梁的地震分析和抗震设计,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防震设施的质量和稳定性。

(3)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防震设施的调试和验收,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解析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解析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解析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本文将对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解析,并探讨其中的关键内容。

一、设计基础要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核心要求是保障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桥梁所处地区的地震状况,包括地震烈度、地震波频谱、地震活动性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桥梁的使用功能、所处环境等因素,确定设计的设计地震烈度等级。

二、结构设计要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师在结构设计中采用适当的抗震措施,确保桥梁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

具体要求包括:1. 合理选择桥梁结构形式,使其具备良好的刚度和强度。

在桥梁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力学分析,确保结构能够承受地震作用带来的横向力和纵向力。

2. 结构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关键。

对于抗震设计来说,采用高强度材料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合理安排构件的连接方式和施工工艺,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能。

3. 桥墩和桥台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地震的影响。

规范要求加固桥墩和桥台,提高其抗震能力,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布置剪力墙、加筋柱等构件。

三、地震荷载计算在桥梁抗震设计中,地震荷载的计算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地震荷载计算主要包括地震作用的分析和地震波的选择与输入。

设计师需要根据桥梁结构形式和地震烈度等级,确定适当的地震波,并进行地震反应的分析。

同时,还需要考虑桥梁构件的非线性行为和耐震性能,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

四、抗震设防目标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了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旨在保障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抗震设防目标主要包括等级、烈度、设防水平等。

不同地区的桥梁抗震设防目标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设计师需要充分理解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并在设计过程中予以落实。

五、桥梁抗震监控与评估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还要求加强对桥梁的抗震监控与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桥梁抗震问题。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城市桥梁在地震发生时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是一份关于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参考内容,共计1000字。

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城市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性能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畅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保证桥梁的抗震能力,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抗震设计规范。

一、抗震设计基本原则:1. 桥梁抗震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确保桥梁在地震时的安全性能。

2. 桥梁的抗震设计应考虑地震影响的概率、破坏形式、震害程度等因素,采用合适的抗震措施。

3. 桥梁的抗震设计应满足国家规范和标准,并充分考虑当地的地震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

二、桥梁抗震设计参数:1. 桥梁的设计地震烈度等级应根据当地地震活动水平和环境条件确定,参考国家规范和地震烈度分区图。

2. 桥梁的工作状况分为正常工况和地震工况两种情况,正常工况下的设计参数应满足桥梁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地震工况下应满足桥梁的抗震安全要求。

3. 桥梁的设计参数还应考虑地基条件、桥墩、桥面板等结构部位的特点,确定适当的抗震设计参数。

三、桥梁抗震设计要求:1. 桥梁结构应具备适当的韧性和延性,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减小地震震害。

2. 桥梁结构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防止倒塌或发生严重损坏。

3. 桥梁结构应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确定合适的抗震措施,包括加固设计、抗震支撑和防震装置的设置等。

4. 桥梁结构应考虑地震荷载和非地震荷载的相互作用,确定合理的设计工況和荷载组合。

5. 桥梁结构应设有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地震情况,采取紧急措施保护桥梁和人员安全。

四、桥梁抗震设计的具体内容:1. 桥梁的结构类型和布局应符合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对易受地震作用的部位采取加固措施。

2. 桥梁的基础设计应满足抗震安全要求,采用适当的抗震设计参数和工艺措施,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市政工程是指由政府主导和管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中桥梁设计是市政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地震频率的增加,对于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桥梁的抗震能力,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可以有效抵御震荡力,保障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就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进行探讨。

一、抗震设计原则市政桥梁设计的抗震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桥梁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抗震能力。

是结构的合理布局。

桥梁结构要合理布局,考虑到桥梁在地震中可能受到的横向和纵向振动力,确保结构的稳固性和抗震能力。

是材料的选择。

抗震设计需要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钢结构等,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不会轻易受损。

还需要考虑桥梁的整体性能、变形能力和破坏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从而确保抗震设计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二、防震设计方案市政桥梁的防震设计方案是保证桥梁在地震中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针对不同类型的桥梁,设计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防震设计方案。

一般而言,包括增加结构强度、设置局部防震措施、提高桥墩和桥台的抗震能力等。

增加结构强度是一种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案,通过提高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地震力的作用。

设置局部防震措施是指在桥梁的结构关键部位设置专门的抗震构件或装置,以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而提高桥墩和桥台的抗震能力则是通过加固和加固构件来提高桥梁桥墩和桥台的抗震性能。

这些抗震设计方案的采用将有效提高桥梁抗震性能,保障其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三、抗震设计实施市政桥梁的抗震设计实施是指设计方案从理论到实际的一系列操作。

在抗震设计实施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包括抗震设计的模拟分析、实验验证、结构设计和施工监管等。

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模拟分析,通过现代工程软件对桥梁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确定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

需要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对抗震构件的试验和检测,验证抗震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桥梁抗震规范

桥梁抗震规范

桥梁抗震规范1. 简介桥梁作为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发生时承受巨大的力量和振动。

为了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桥梁抗震规范。

本文将介绍桥梁抗震规范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主要内容。

2. 桥梁抗震规范的基本概念桥梁抗震规范是指为了保证桥梁在地震中具备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其中包括桥梁的设计、施工、监测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以及相应的地震动参数、荷载计算和结构分析方法等。

3. 桥梁抗震规范的目的桥梁抗震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运行和灾后恢复能力,从而减少地震对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的破坏。

具体目的包括:•提供合理的抗震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确保桥梁结构能够在地震中承受合适的地震作用力;•确保桥梁结构和材料的抗震性能符合要求,避免桥梁倒塌或损坏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强化桥梁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桥梁受到地震影响的情况;•制定有效的抗震维护和修复措施,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和恢复能力。

4. 桥梁抗震规范的主要内容桥梁抗震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1. 设计参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包括地震动强度、频谱形状、地震动时间历程等;•设计地震烈度:根据地震区划确定桥梁所处地区的地震能力级别;•地震分组:按照地震活动性质将桥梁划分为不同的地震分组,确定相应的设计参数。

4.2. 结构设计•地震力计算:利用地震参数和结构特征计算桥梁所受地震作用力;•结构选择和布置:根据桥梁的跨度、形状和功能,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布置方案;•抗震构造措施:采用适当的抗震支撑、隔震和减震等构造措施,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4.3. 施工和监测•施工要求:包括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抗震措施、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监测系统:建立桥梁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桥梁受到地震影响的情况。

4.4. 维护和修复•抗震维护:定期检查桥梁的抗震设备和结构状况,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部件;•恢复能力评估:在桥梁受到地震破坏后,评估桥梁的恢复能力,并制定相应的修复和加固方案。

城市建筑防震规范高楼和桥梁的抗震设计要求

城市建筑防震规范高楼和桥梁的抗震设计要求

城市建筑防震规范高楼和桥梁的抗震设计要求城市建筑防震规范——高楼和桥梁的抗震设计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防震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特别是对于高楼和桥梁等大型建筑物,其抗震性能更是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就城市建筑防震规范中高楼和桥梁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论述,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固和安全。

一、高楼抗震设计要求高楼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物,其抗震设计要求首先要考虑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以下是高楼抗震设计要求的几个关键方面:1. 建筑结构高楼的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结构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2. 基础设计高楼的基础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的地质勘察,以获取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地震活动相关参数,并据此确定合适的基础设计方案。

基础的承载力要能够满足高楼的重量和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要求。

3. 结构剪切墙和加强策略高楼的结构剪切墙是提高抗震能力的重要部分,应按照建筑设计要求进行加固和加强。

例如,在结构柱和梁之间设置剪切墙,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4. 抗震隔震设计抗震隔震是指通过在结构和地基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将地震减震效应传递到隔震层,从而减小建筑物的震动。

高楼可以采用抗震隔震设计,提高抗震能力。

5. 室内装饰和设备固定在高楼的室内装饰和设备固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地震作用条件下的稳固性。

装饰材料和设备应采用轻型材料和合理的固定方式,以降低地震作用对其的影响。

二、桥梁抗震设计要求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设计要求同样十分重要。

以下是桥梁抗震设计要求的几个关键方面:1. 桥梁结构桥梁的结构应选择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如钢结构桥、钢筋混凝土桥等。

结构的合理设计和加固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2. 桥墩和桥台设计桥墩和桥台是桥梁的重要支撑部分,其稳定性和承载力需满足地震作用下的要求。

桥墩和桥台的剪切墙加固、墩身加筋等措施都能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3. 弹性支座设计在桥梁设计中,可以采用弹性支座来降低地震作用对桥梁的影响。

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道路和桥梁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道路和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抗震设计规范成为道路和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抗震设计规范的背景和意义道路和桥梁的抗震设计规范是为了在发生地震时保证道路和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

地震作为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可以引发土体液化、地基沉陷等问题,对道路和桥梁的结构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适当的抗震设计规范,对于确保道路和桥梁的安全运行,减少地震灾害对交通运输系统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道路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1. 岩石基础安全性分析:在道路工程中,岩石基础的安全性是抗震设计的重点。

工程师需要通过对基础岩石的地质勘探和试验分析,评估岩石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道路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2. 硬质路面设计:硬质路面是指由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构成的道路表面。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采用合适的路面结构和材料,确保路面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减少沉陷和断裂的风险。

3. 桥梁设计:桥梁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震作用下最容易发生破坏的结构之一。

在抗震设计中,工程师需要考虑桥梁的几何形状、材料的选择以及梁柱的布置等因素,确保桥梁在地震时能够保持稳定。

三、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1. 桥梁基础设计:桥梁的抗震设计从基础开始,工程师需要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强度,确保桥梁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 结构设计:桥梁结构设计是抗震设计的核心。

在桥梁设计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地震力和结构的动力特性,合理选择桥梁结构的形式和尺寸,确保其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充分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

3. 钢筋混凝土设计:钢筋混凝土是桥梁结构中常见的材料。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配筋方案,确保桥梁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和变形能力。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标准、方法与实例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标准、方法与实例

5 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抗震评估
6 医疗、通讯、消防抗震评估
7 重要建筑工程抗震评估及防灾要求
8 新建工程抗震规划要求
9 城区建筑评价与改造
10 地震次生灾害估计
11 避震疏散场所和及通道设置评估
工作区类别 一 二 三四 类 类 类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地区的大城市
乙类模式——中等城市和位于地震烈度六度地区的大城市
丙类模式—— 其它城市
依据:城市规模、 城市规划要求、 城市地震灾害环

四类工作区
最低要求
一类工作区—— 甲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
近期建设用地
二类工作区—— 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
对“点”的分析采用定性评 价,提出薄弱环节
对网络中薄弱环节和抗 震基础设施进行评价
地震和场地评价 信息,特殊要求地 震动输入
根据抗震性能评价,找出各子系统的抗震薄弱环节、制定相对减 灾规划,确定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
基础设施(生命线)系统技术分析路线示意图
内容回 顾
次生灾害源的调查
火灾
水灾
爆炸、毒气泄漏
城市规划发展要素分析与评价
建立灾害影响场空间数据模型
建立城市抗震能力空间数据分析模型
地震地质危害性评价
建(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 系统分析与评价
避震疏散评价
城市规划不同发展阶 段防灾评价
直接灾害、间接灾害、次生灾害、社会影响的评价与分析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基于GIS的城市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标准、方法与实例 精品

城市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标准、方法与实例 精品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一
城市用地
主要内容
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抗震适宜性评价
层次确定
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一、二类工作区—— 规范方法(GB50011) 各类工作区 —— 简化地质方法
场地类别
主要地质和地貌单元
I 松散地层小于3~5m的基岩分布区
II
二级及其以上阶地分布区;风化的丘陵区;河流冲积相 地层小于50m分布区;软弱海相、湖相地层3-15m。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编制标准、方法、实例及系统
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北京城市与安全减灾中心 2008年4月25日
内容安排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规划编制方法 实例及系统简介
第一部分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过程
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专项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 防灾规划
三类模式
甲类模式——位于地震烈度七度及以上地区的大城市
乙类模式——中等城市和位于地震烈度六度地区的大城市
丙类模式—— 其它城市
依据:城市规模、 城市规划要求、 城市地震灾害环

四类工作区
最低要求
一类工作区—— 甲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
近期建设用地
二类工作区—— 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
(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存在难以整治场地地震破坏因素的潜在危险性区域或其他限制使用条件的用地,由于经济 有条 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尚未查明或难以查明: 件适 (1)存在尚未明确的潜在地震破坏威胁的危险地段;
宜 (2)地震次生灾害源可能有严重威胁; (3)存在其他方面对城市用地的限制使用条件

桥梁防震工作方案

桥梁防震工作方案

桥梁防震工作方案背景桥梁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震工作极为重要。

地震是桥梁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加强桥梁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出行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加强桥梁的防震能力,保障桥梁在地震中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从而提高公路的安全性。

工作内容1. 加固桥梁的基础桥梁基础是支撑桥梁的重要部分,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性。

因此,在地震前,必须要对桥梁的基础进行加固,增强其承载能力。

具体的加固方法包括:•在基础周围挖深井•在地面下方增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支撑•对桥墩增加加固钢筋•杜绝桥墩被汽车碾压,造成桥墩破坏的现象2. 对桥梁的结构进行加固桥梁的结构稳定性是关键问题之一,因此,必须对桥梁的结构进行加固。

在此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对桥梁的抗震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确保桥梁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加粗桥梁梁•加高桥梁墩的高度•采用SVS(Seismic Vibration System)系统来提高桥梁的防震性能3. 使用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桥梁加强技术也不断更新。

因此,需要采用新技术来加强桥梁的防震能力,包括:•使用高强度水泥和钢筋混凝土等高科技材料构建桥梁,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使用预制构件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提高施工质量。

具体实施为了给桥梁防震工作方案落实保障,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国家政策支持通过政府投入经费,对有关部门进行申报,以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相应的政策,才能确保工作能够落地实施。

2. 桥梁防震设施建设在各大城市的桥梁上,建立SVS系统,提高城市桥梁的安全性。

同时,也要在城市桥梁两端,或者相对位于桥梁的地面上加上碘化钠灯及光束投射器,为车辆和行人提供安全通行的环境。

3. 对桥梁进行定期检查在日常运营中,需要定期对桥梁的结构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同时,也需要对桥梁的防震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桥梁防震工作方案

桥梁防震工作方案

桥梁防震工作方案背景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于建筑物和桥梁等大型结构的破坏非常严重。

如何在地震时保证桥梁的安全性,成为了桥梁设计和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针对桥梁的地震防护工作成为了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地桥梁地震防护措施,提高桥梁的地震抗力,保证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方案选址和设计1.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基础设计。

在规划桥梁时,应根据局部地震特征和地质条件,选择在稳定、硬实、无论是岩层或稳定基础上进行选址。

在设计基础体系时,需要满足强震作用下的地震力与土压力、扰动力和液化力的承载。

2.针对不同的建筑设施形式,设计相应的防震措施。

例如:对于大跨度悬索桥,应采用有效的阻尼设计和增加桥面的硬度,使得桥梁结构成为刚性体系,提高地震抵抗力,同时也要为桥面设置腔隙,以防止水波引起的液化破坏。

对于支座桥,应选用有效的支座防震措施,以便承受更多的地震负荷。

筑构施工1.选用优质材料和先进的构造技术进行建设,确保桥梁在地震发生时的整体稳定性。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强度、刚度和韧性等较高的材料,并且要采用充满创造性和构建技术的极具影响力的建筑工艺。

2.对于大跨度的悬索桥或是斜拉桥等特殊桥梁,要采取行进法的施工方式,以便控制动荷载和减少施工期间的影响。

预测与预警1.通过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时间,为桥梁的运维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

2.通过第一时间获取预警信息并通知运维管理单位,进行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确保桥梁在地震发生后能够及时做出响应。

运维管理1.实行有效的定期检测和维护。

对于桥梁的主要构造部分、附属设施和尚未启动的设备,应检查其完好性,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2.通过有效的安全措施和紧急应对预案来响应突发事件。

结论本文讨论了针对桥梁防震工作方案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方案,包括选址和设计、筑构施工、预测和预警,以及运维管理。

通过有效的桥梁地震防护措施,桥梁的抗震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加强,从而提高桥梁的运营安全性,保证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

桥梁防震工作方案

桥梁防震工作方案

桥梁防震工作方案
背景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于建筑物和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为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我们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
设计阶段
在桥梁的设计阶段,应该将地震因素纳入工程考虑范围之内,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根据桥梁所在地地震烈度及压覆层、地基承载能力、风险分析、场地分类等基础数据,设计人员应综合运用现有的抗震技术和先进科学理论,规划出一个合理的防震方案。

施工阶段
在桥梁的施工阶段,应进行地基的检测和严格的施工检验,以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加固桥墩、桥塔、桥面及斜拉索等桥梁构件,以保证其能够承受地震的影响。

此外,还要对桥梁过程中的振动进行检测和分析,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运营阶段
在桥梁的运营阶段,应注意定期进行桥梁的检测和维护,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同时,可以采用监测系统对桥梁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对灾害影响的实时掌控,保证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结论
桥梁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程,在其生命周期中,防震工作方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只有在桥梁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科学制定出合理的防震方案,才能更好地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营。

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国内外抗震技术和先进科学理论,不断创新、改进防震工作方案,为桥梁的安全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又称设防烈度地震
抗震验算
• 地震水平I——验算结构各部件最危险截面的应力不能 超过材料相应的容许应力,保证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 下,处于弹性范围内工作; • 地震水平II——验算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连接 构造的安全,保证结构在设计地震作用下,整体进入 弹塑性区段工作; • 地震水平III——验算桥梁结构塔、墩危险截面的极限 强度和塑性铰区域的塑性转动能力。
桥梁抗震规范、指南编写工作
•1998-2000悬索桥抗震设计指南 •2000 双层高架桥抗震设计指南 •1998-2002 首编我国“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1997-2002 首编上海“城市桥梁抗震设计土、结构相互作用 • 墩柱延性试验研究 • 桥梁隔震支座试验研究
抗震设防分类
桥 梁 抗 震 设 防 分 类 甲 乙 丙 A B
大 跨 桥 梁 交 通 网 络 上 枢 纽 位 置 的 桥 梁 、 城 市 中 桥 面 六 车 道 以 上 的 桥 梁 城 市 快 速 干 道 、 高 架 桥 除 甲 A、 甲 B、 乙 三 类 桥 梁 以 外 的 其 它 桥 梁
抗震设防标准
否 (第一轮)
罕遇地震的性能准 则校核 是 抗震措施 (构造细节设计)
构件延性设计
结束
大跨度桥梁两水 平抗震设计方法 流程图


抗震概念设计
建立主、引桥耦连的空间计算模型
动力特性分析
地 震 水 平 II 的 地 震 反 应 分 析 校 核 地 震 水 平 II 的抗震性能

减、隔震设计 地 震 水 平 III 的 地 震 反 应 分 析 修改结构设计 校 核 地 震 水 平 III 的抗震性能
桥 梁 三 级 抗 震 设 防 标 准 桥梁类别
A 甲 乙 丙 B 63% ( 50 年 ) 63% ( 50 年 ) 63% ( 50 年 )

桥梁抗震规范

桥梁抗震规范

桥梁抗震规范桥梁抗震规范是为了保护桥梁在地震情况下的安全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桥梁可能承受来自地震波的冲击力和地震引起的地表位移等影响,如果桥梁的抗震能力不足,就可能导致桥梁的破坏倒塌。

因此,制定桥梁抗震规范对于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

桥梁抗震规范的制定应该立足于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首先,需要对地震的发生频率、地震动的特性和地震波对桥梁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科学准确的数据和模型。

其次,需要通过实际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对桥梁在地震情况下的破坏机制和各种抗震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验证。

只有基于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规范才能确保桥梁的抗震能力。

桥梁抗震规范中应包括抗震设计标准、施工要求和检测方法等内容。

首先,抗震设计标准应该规定桥梁在不同地震烈度和设计基准震动水平下的抗震能力要求,包括桥梁的地震烈度等级、基本设计地震分析方法、抗震设防要求等。

其次,施工要求应规定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抗震措施,包括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施工工艺的优化等,确保桥梁在施工中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最后,检测方法应规定桥梁的抗震性能评估和检测方法,包括桥梁的抗震监测、抗震性能评估的指标和方法等。

桥梁抗震规范应适用于各种桥梁类型和地理环境。

不同类型的桥梁在地震情况下承受的荷载和破坏机制不同,所以应该根据桥梁的类型和结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范。

同时,桥梁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震烈度也会对桥梁的抗震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规范中应包含对不同地理环境和地震烈度的适应性要求。

桥梁抗震规范的实施应该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强制执行。

相关部门应负责桥梁抗震规范的制定、宣传和培训工作,确保规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对违反规范要求的桥梁项目应及时予以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确保规范的严格执行和有效实施。

总之,桥梁抗震规范的制定对于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规范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包括抗震设计标准、施工要求和检测方法等内容。

桥梁抗震规范

桥梁抗震规范

桥梁抗震规范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基础设施和水利工程的需求增加了,而桥梁是连接不同地区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

然而,由于受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的影响,桥梁易受到地震的影响。

因此,抗震设计成为桥梁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

《桥梁抗震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桥梁的安全性,避免桥梁在发生地震时受到破坏。

本规范旨在制定适用于桥梁施工的设计要求,其中包括结构的抗震设计、抗震计算方法、抗震措施等。

首先,本规程明确了各类桥梁的抗震设计要求,例如桥梁的设计要求必须满足抗震性能要求,必须考虑抗震措施,同时还应考虑其他抗震要求,如施工中部件制作及安装质量、桥墩及地基处理要求等。

其次,本《桥梁抗震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桥梁,提出了不同的抗震计算方法,例如采用国家标准《桥梁抗震设计规范》(GB/T 20021-2005)的计算方法,采用《桥梁抗震计算手册》(FEMA 310)的计算方法,采用《桥梁抗震计算手册》(FEMA 350)的计算方法等。

最后,该规范还针对工程建设中的抗震措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包括建筑设计中的防震措施、桥梁施工中的防震措施以及施工调试中的防震措施。

这些措施既能够起到强化结构的作用,又能够减少桥梁设施遭受的损伤,使其能够抗受住地震的破坏。

以上,就是《桥梁抗震规范》的内容,桥梁抗震设计是桥梁施工中重要的内容,按照本规范设计和施工,能够有效地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保障桥梁的安全性。

另外,为了更好地改善桥梁抗震设计,目前国内外各种科学研究活动不断开展,例如在抗震设计中适应性设计的研究,地震动态响应分析的研究,基于非线性抗震模型的研究等。

总之,桥梁抗震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且伴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抗震技术在桥梁设计和施工中进行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造福人类社会。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规范解读设计一座桥梁时,抗震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抗震设计规范旨在规范桥梁的抗震能力,以保证桥梁在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不会倒塌或轻微损坏。

本文将解读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规范。

一、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设计中,桥梁的抗震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建立适当的耐震能力目标:桥梁的设计耐震能力要与场地特点和重要性相适应,以达到灾害损失控制的要求。

2. 充分考虑动力效应:桥梁在地震作用下所承受的力不仅包括静力荷载,还包括动力荷载。

因此,在抗震设计时,应对桥梁在地震中的动力反应进行充分的研究。

3. 选取适当的地震波:地震波是桥梁抗震设计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选择与实际场地相符合的地震波,能更好地反映地震灾害的损伤情况。

4. 均衡造价与耐震能力:建立可靠的抗震设计方案,尽可能达到规定要求,但也要考虑造价因素。

5. 要有系统的桥梁抗震设计文件:桥梁抗震设计文件需要详尽、清晰、全面地说明整个设计过程,以便建造方、监理方或审核单位审核和验收。

二、抗震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根据相关规范,进行桥梁的抗震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具体要求:1. 桥墩设计:与桥梁基础联结强度要求高,桥墩的纵向和横向的强度应适宜,特别是在桥墩土基础不良的情况下,要对桥墩加强抗震支撑和加固。

2. 桥面铺装设计:(1)桥面铺装的振动感应要素在桥梁的横向和纵向上的传递原则应有规定。

(2)桥面铺装的直接基础的作用范围是桥墩、上部结构和基础,后期在桥梁设计方案及施工中应考虑铺装的垂直和水平方向受震影响的设定。

(3)桥面铺装设计中的连接构件,如伸缩缝、支座、传动杆、角钢、焊缝、螺栓等,应有相应的规范,特别是在连接构件处的振动应力会引起硬件结构变形,对硬件的材料和工艺水平等要求较高。

3. 桥梁设计标准:(1)要求各种附属设施的设计、材料和施工,必须获得质量检验合格证书。

(2)在桥梁设计和制造中,对材料的选用和材料的变形、疲劳特性以及统计学参数要求非常的苛刻。

桥梁抗震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桥梁抗震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建设已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确保桥梁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稳定,提高桥梁抗震能力,我单位在桥梁抗震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背景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地震灾害,桥梁作为生命线工程,其抗震性能备受关注。

为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稳定,我单位高度重视桥梁抗震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抗震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推进各项工作。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桥梁抗震设计(1)依据国家抗震设计规范,对桥梁进行抗震设计,确保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2)优化桥梁结构体系,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3)加强桥梁材料的选择与应用,选用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

2. 桥梁抗震施工(1)严格执行抗震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抗震知识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抗震意识。

3. 桥梁抗震监测(1)建立桥梁抗震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状态。

(2)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桥梁结构异常情况。

(3)针对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桥梁安全稳定。

4. 桥梁抗震应急预案(1)制定桥梁抗震应急预案,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措施。

(2)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抗震合力。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桥梁抗震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2)抗震施工技术有待完善。

(3)抗震监测系统尚不完善。

2. 改进措施(1)加强桥梁抗震设计研究,提高设计水平。

(2)引进先进抗震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

(3)完善抗震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能力。

四、总结通过本次桥梁抗震工作,我单位在桥梁抗震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我单位将继续加强桥梁抗震工作,确保桥梁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稳定,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 A、 甲 B、 乙
地震 水平
多遇 设计 罕遇 多遇
反应谱法 (线性动力法)

线性动力时程法

非线性动力时程法



设计 罕遇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LiChu.Fan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LiChu.Fan
抗震设防标准
桥梁三级抗震设防标准 桥 梁 类 别
A 甲 B 乙 丙 63%(50 年) 63%(50 年) 63%(50 年) 10%(50 年) 10%(50 年) 10%(50 年) 2%(50 年) 5%(50 年)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LiChu.Fan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程目录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4.场地、地基与基础 5.地震作用 6.性能目标与抗震验算 7.梁式桥、高架桥和立交工程 8.大跨桥梁 9.桥梁减隔震设计 10. 抗震措施 附录A 主要城镇设计基本加速度和地震动特征周期分区 附录B 不同岩土的平均剪切波速值 附录C 区域修正系数Cs(略) 附录D 不同场地的标准强震记录(略)
LiChu.Fan
桩、土、结构相 互作用 (一)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LiChu.Fan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 (二)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建立主、引桥耦连的空间计算模型
动力特性分析
地震水平 II 的地震反应分析 校核地震水平 II 的抗震性能

减、隔震设计 地震水平 III 的地震反应分析 修改结构设计 校核地震水平 III 的抗震性能

抗震措施(构造细节设计)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LiChu.Fan
桥梁抗震规范、指南编写工作
•1998-2000悬索桥抗震设计指南 •2000 双层高架桥抗震设计指南 •1998-2002 首编我国“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1997-2002 首编上海“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性能目标
桥梁抗震设防的性能目标 抗震设计考虑的 地震水平 其它一般桥梁 桥梁类别 城市快速干道 立交工程、六车 大跨度桥梁 道以上宽桥 多遇地震 结构总体不损坏, (地震水平 I) 不需要整修就能维持正常运营功能 设计地震* 严重破坏,经临 有限损坏,经抢 轻微损坏,经一 结 构 总 体 不 损 (地震水平 II) 时加固,可恢复 修可恢复使用, 般整修即可恢复 坏,不需要整修 部分运营功能 永久性修复后恢 正常运营功能 就能维持正常运 复正常运营功能 营功能 罕遇地震 灾难性破坏,可 严重破坏,但不 有限损坏,经抢 不损坏或轻微损 (地震水平 III) 能 倒 塌 或 不 倒 致倒塌,经临时 修可恢复使用, 坏,经一般整修 塌,但无法修复 加固,可恢复部 永久性修复后恢 即可恢复正常运 分运营功能 复正常运营功能 营功能
否 (第一轮)
罕遇地震的性能准 则校核 是 抗震措施 (构造细节设计)
构件延性设计
结束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 始
LiChu.Fan
大跨度桥梁两水 平抗震设计方法 流程图
抗震概念设计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LiChu.Fan
墩柱延性试验研究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LiChu.Fan
桥梁隔震支座试验研究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LiChu.Fan
桥梁抗震(结合规范)研究工作
•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 • 墩柱延性试验研究 • 桥梁隔震支座试验研究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 始
LiChu.Fan
梁桥、高架桥、双层高架桥 、轨道列车高架桥等设计流 程图
概念设计 是
是否考虑采用减 隔震技术 否
桥梁减、隔震 设计流程图
计算构件在多遇地震(设防水准I)下 的地震力,并进行设计 多遇地震(设防水准I)的性 能准则校核 针对设计地震(设防水准II),校核支 座、连接装置的性能 是 是否规则性梁桥、高架桥等 否 罕遇地震(设防水准III)的抗震设计 否 (第二轮) 否
*又称设防烈度地震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LiChu.Fan
抗震验算
• 地震水平I——验算结构各部件最危险截面的应力不能 超过材料相应的容许应力,保证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 下,处于弹性范围内工作; • 地震水平II——验算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连接 构造的安全,保证结构在设计地震作用下,整体进入 弹塑性区段工作; • 地震水平III——验算桥梁结构塔、墩危险截面的极限 强度和塑性铰区域的塑性转动能力。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iChu.Fan
抗震设防分类
桥梁抗震设防分类 甲 乙 丙 A B
大跨桥梁 交通网络上枢纽位置的桥梁、城市中桥面六车道以上的桥梁 城市快速干道、高架桥 除甲 A、甲 B、乙三类桥梁以外的其它桥梁
I(多遇地震)
II(设计地震)
10%(100 年)
III(罕遇地震)
2%(100 年)
State Key Lab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LiChu.Fan
结构分析方法
各类桥梁的结构分析采用的方法 桥梁 类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