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HTO-LRFD SECTION32美国公路桥梁结构抗震规范
美国AASHTO LRFD 桥梁规范历史和目前现状
容许应力设计法 (ASD)
Qi RE/FS
Qi 荷载, RE 弹性承载力, FS 安全系数
荷载系数设计法 (LFD)
i 荷载系数,
iQi R
Qi 荷载, 强度折减系数, R 承载力
荷载和抗力系数设计法 (LRFD)
iiQ i R nR r
i 荷载修正系数, i 荷载系数, Qi 名义荷载效应, 强度折减系数,
Rn 名义承载力, Rr 乘上系数的承载力
A
8
规范特点-车辆荷载
标准规范 HS20卡车
• LRFD规范使用了新的载荷HL-93,它包括HS20卡车和一个均匀分布力; • 卡车考虑冲击系数,而均布力没有冲击系数; • 连续梁桥负弯矩区域内力和桥中跨支座反力,沿桥纵向放置两辆卡车, 两车相距15m,并布置均布力,所得到的结构内力和支座反力的90%作 为最终设计荷载。
上个世纪80年代,荷载和抗力系数设计方法被越来越多国家采用, 美国标准规范已经落后于时代要求。1986年安排了一个项目研究当 前世界各个规范特点和开发新规范的可行性;
1990年,第一版《AASHTO 荷载和抗力系数桥梁设计规范》发表 (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共4份草稿版本
美国从1921年开始编写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美国州公路协会于1931 年发表了《公路桥梁标准规范》(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Bridges),容许应力法(Allowable Stress Design) 被运用 这规范中;
上世纪70年代,荷载系数设计方法(Load Factor Design) 被加入的 这个规范中,该规范出版以来共有17个版本,一直到2002年停止更 新;
美国标准AASHTO中文版汇总
美国标准AASHTO中文版汇总NumberAASHTO LRFD SEIS section 1 AASHTO LRFD SEIS section 2 AASHTO LRFD SEIS section 3 AASHTO LRFD SEIS section 4 AASHTO LRFD SEIS section 5 AASHTO LRFD SEIS section 6 AASHTO LRFD SEIS section 7 AASHTO LRFD SEIS section 8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1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2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3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4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5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6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7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8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9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10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11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12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13 AASHTO LRFD DUS section 14 AASHTO GDHS-5 Chapter 1 AASHTO GDHS-5 Chapter 2 AASHTO GDHS-5 Chapter 3 AASHTO GDHS-5 Chapter 4 AASHTO GDHS-5 Chapter 5 AASHTO GDHS-5 Chapter 6 AASHTO GDHS-5 Chapter 7 AASHTO GDHS-5 Chapter 8 AASHTO GDHS-5 Chapter 9 AASHTO GDHS-5 Chapter 10 AASHTO GDPS-4 Part 1 AASHTO GDPS-4 Part 2 AASHTO GDPS-4 Part 3 AASHTO GDPS-4 Part 4 AASHTO HDG CHAPTER 14:2007AASHTO M 152M/M 152:2011AASHTO M 170M:2014AASHTO M 199M/M 199:2014AASHTO M 242M/M 242:2014AASHTO M 273M:2011AASHTO M 315M:2009AASHTO PP63:2009(R2014)AASHTO T 24M/T 24:2007(2010)AASHTO M 6:2008AASHTO M 31M/M 31:2010AASHTO M 32M/M 32:2009AASHTO M 43:2005AASHTO M 45:2006AASHTO M 57:1980AASHTO M 80:2008AASHTO M 86M/M 86:2009AASHTO M 114:2010AASHTO M 145:1991 AASHTO M 146:1991 AASHTO M 147:1965 AASHTO M 169:2009 AASHTO M 179:1984 AASHTO M 183M-183M:1998 AASHTO M 194:2012 AASHTO M 205:2011 AASHTO DDPG 1:2003 AASHTO EMS 1:2004 AASHTO EMS 2:2004 AASHTO ESC:2004AASHTO GSBR:1989AASHTO GSDPB:2009 AASHTO GSW 4:2004 AASHTO GTN:1993AASHTO HDG CHAPTER 11:2007 AASHTO HWPD:1990AASHTO M 249:2012 AASHTO M 268:2013 AASHTO PG 02:2006 AASHTO PG 06:2007 AASHTO PG 13:2009 AASHTO R 20:1999AASHTO RSDG 4:2011-11-12 AASHTO WL:2009MDT chapter 08AASHTO M 208:2001 AASHTO M 225M/M 225:2009 AASHTO M 247:2011 AASHTO R 5:2008AASHTO R 18:2010AASHTO R 39:2007AASHTO R 50:2009AASHTO T 2:1991AASHTO T 21:2005AASHTO T 23:2008AASHTO T 26:1979AASHTO T 27:2011AASHTO T 32:2010AASHTO T 40:2002AASHTO T 44:2003AASHTO T 48:2006AASHTO T 49:2007AASHTO T 51:2009AASHTO T 53:2011AASHTO T 59:2012AASHTO T 74—1986 AASHTO T 85:2010 AASHTO T 88:2010AASHTO T 89:2010AASHTO T 90:2000AASHTO T 96:2002AASHTO T 99:2010AASHTO T 106M/T 106:2012 AASHTO T 112:2000 AASHTO T 113-2006?AASHTO T 119M/T 119:2011 AASHTO T 126:2001 AASHTO T 127:2011AASHTO T 129:2012AASHTO T 131:2010AASHTO T 141:2011AASHTO T 166:2012AASHTO T 167:2010AASHTO T 176:2008AASHTO T 180:2010AASHTO T 191:2002AASHTO T 197M/T 197:2011 AASHTO T 198:2009AASHTO T 199:2000AASHTO T 201:2010AASHTO T 204:1990AASHTO T 224:2010AASHTO T 231:2005AASHTO T 256:2001AASHTO T 280:2006AASHTO HB-17:2002AASHTO S1AASHTO LRFDCONS-3-I2 AASHTO COMMENTARIES-2002 AASHTO M 203M/M 203-12 AASHTO M 204M/M 204-06(2010) AASHTO M 275M/M 275-08 AASHTO T 19M/T 19-09 AASHTO T 84-13AASHTO T 97-10AASHTO T 121M/T 121-12 AASHTO T 132-87 (2009) AASHTO T 134-05 (2009) AASHTO T 135-13AASHTO T 164-11AASHTO T 182-84(2002)AASHTO T 209-12AASHTO T 228-09AASHTO T 230-68 (2000) AASHTO T 269-11Title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载荷系数法抗震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一部分:引言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载荷系数法抗震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二部分:定义和符号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载荷系数法抗震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三部分:一般要求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载荷系数法抗震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四部分: 分析与设计要求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载荷系数法抗震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五部分: 分析模型与方法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载荷系数法抗震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六部分: 基础和支承设计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载荷系数法抗震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七部分: 钢结构构件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载荷系数法抗震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八部分: 钢筋混凝土构件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一章:概述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二章:总体设计和桥位特征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三章:荷载及荷载系数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四章:结构分析及评价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五章:混凝土结构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六章:钢结构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七章:铝结构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八章:木结构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九章:桥面与桥面系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十章:基础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十一章:桥台、桥墩和挡土墙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十二章:埋置式结构和隧道衬砌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十三章:栏杆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荷载系数法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十四章:接缝和支座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第1部分:公路功能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第2部分:设计控制和标准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第3部分:设计的组成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第4部分:横断面元件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第5部分:地方道路和街道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第6部分:汇集道路和街道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第7部分:农村和城市干线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第8部分:高速公路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第9部分:交叉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第10部分: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路面结构设计指南第1部分:路面设计与管理原则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路面结构设计指南第2部分:新建路面或重建路面的设计步骤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路面结构设计指南第3部分:现有路面修复的路面设计步骤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路面结构设计指南第4部分:机械实证设计方案涵洞检查、材料选择和修复指南在水凝水泥试验中使用流动试验台的标准规范钢筋混凝土涵洞、雨水排水管和污水管标准规范(米制)预制钢筋混凝土人孔部段标准规范D-荷载等级钢筋混凝土涵洞、雨水排水管和污水管标准规范承受公路载荷的盖板小于0.6 m的涵洞、雨水排水管和污水管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箱型截面的标准规范(米制)使用橡胶垫圈的圆形混凝土污水管和涵洞管接头的标准规范[米制] 公路涵洞和雨水排水管管道接口选择的标准规程混凝土钻芯和锯梁的获取和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水硬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的标准规程用于沥青铺设混合料的细集料标准规程混凝土配筋用变形钢筋和光面碳素钢筋标准规程混凝土配筋用光面钢丝标准规程路桥施工用集料尺寸的标准规程圬工砂浆用集料的标准规程路堤和路基用材料的标准规程水硬性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的标准规程无钢筋混凝土污水管、雨水管和涵管的标准规程建筑用砖(黏土或页岩制作实心砌块)的标准规程乳化沥青的标准规程用于公路施工的土及土集料混合物分类的标准规程与路基、土—集料和填料相关的术语标准规程集料和土—集料底基层、基层和面层用材料的标准规程冷加工碳素钢和合金钢的标准规程黏土排水瓦管的标准规程结构钢的标准规程混凝土用化学添加剂的标准规程垂直形成混凝土试验管柱用模具的标准规程设计图纸介绍指引制定环境管理系统的案例EMS,一座组织协调和交流的桥梁环境管理竞赛最佳实践桥梁栏杆规范指南人行天桥设计的LRFD指导性规范车辆重量与尺寸指南;第四次修订本交通噪音评估与消除指南,第三次修订本公路沿海岸带和lakeshores -第4版第11章沿海和沿湖地区的高速公路项目开发的有害废物指南白、黄热塑反射塑胶条标准规范交通控制用逆向反光板标准规范从业者手册 02 对环境影响报告意见的回复从业者手册 06 根据《国家历史保护法》第106 节规定进行协商从业者手册 13 交通部开发和实施雨水管理项目高速公路噪音测试程序标准规程第11章在街道和公路上安装信箱第12章低车流量公路街道的路侧安全道路作业设备警示灯的选择与应用指南MDT 岩土工程手册第8章地下勘探/现场试验阳离子乳化沥青的标准规程砼配筋中使用的变形钢丝的标准规程路面标记用玻璃珠的标准规程乳化沥青选择与使用的标准规程设立与实施建筑材料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荐实施标准试验室制作和养护混凝土试件试验的标准方法柔性路面结构集料基层的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实施标准集料取样的试验标准方法混凝土用细集料中有机杂质的标准试验方法圆柱形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现场混凝土试样的制作与养护标准试验法混凝土用水质量的标准试验方法粗细集料筛分分析试验的标准方法砖块取样和试验的标准方法沥青材料抽样试验的标准方法测定沥青材料溶解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利用克利夫兰敞杯法测定闪点和着火点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沥青材料贯入度的标准试验方法沥青材料延展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沥青软化点的标准试验方法(环和球装置)乳化沥青试验的标准方法测定碳酸分量及其残渣的比重的标准试验方法粗集料的比重与吸水性标准试验法土的粒径分析标准试验方法测定土液限的标准方法测定土的塑限和塑性指数的标准试验方法利用洛杉矶磨耗试验机磨耗及冲击小尺寸粗集料以测定其抗剪切性的标准实验法使用2.5-kg (5.5-lb) 的锤以及进行305-mm (12-in.)的下落来得出土的水分密度关系的标准方法利用硫酸钠或硫酸镁完善集料试验的标准方法液压水泥砂浆的压缩性强度试验的标准方法(使用50-mm 或2-in 的立方体试样)集料中土块和易脆颗粒的标准试验方法集料中轻质片块试验的标准方法水硬性水泥混凝土坍落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实验室混凝土试验样品制造和固化的标准试验方法水凝水泥的取样和试验用量的标准试验方法水硬水泥浆的标准稠度所需水含量试验的标准方法通过维卡针测定水硬水泥的凝结时间的试验方法新制混凝土取样的标准试验方法用饱和的表面干燥的试样做压实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的毛体积比重(Gmb)试验的标准方法热拌天然沥青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方法级配集料和土中的塑性细颗粒的试验标准方法(使用砂当量试验)用4.54 kg(10-lb)击实锤以457mm(18-in.)落高测定土水分-密度关系的标准试验方法用“砂锥法”测定原土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加州承载比的标准试验方法通过耐渗透性测定混凝土混合物固结时间的试验方法圆柱形混凝土试样劈裂拉伸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利用追踪指示器测定新制混凝土空气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天然沥青(人工沥青)动力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利用传动缸法现场测定土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土压实试验中粗颗粒修正试验的标准方法压顶圆柱形混凝土试样的实施标准路面弯沉测量试验的标准方法混凝土管道、人孔部分或瓦管的标准试验方法公路桥梁标准规范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荷载与抗力系数设计法桥梁施工规范第3版公路桥标准规范解读1996混凝土钢筋用无镀层的七根钢丝捻制的钢绞线标准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用无涂层除应力钢筋标准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用无涂层高强度钢筋标准规范集料的体积密度(单位重量)及孔隙度的标准试验方法细集料比重和吸收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混凝土弯曲强度(用三点加载的简支梁)的标准试验方法混凝土密度(单位重量),产量和空气含量(重量计算)的标准试验方法水凝水泥砂浆的拉伸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土壤-水泥混合物湿度-密度关系的标准试验方法压实水泥和土壤混合物的干湿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从热拌沥青混凝土(HMA)中定量萃取沥青结合料的标准方法涂覆和剥离沥青混合物的标准试验方法测量热拌沥青(HMA)的理论最大比重(Gmm)和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半固体沥青材料比重的标准试验方法(比重瓶法)测量沥青集料混合物路面压实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压实致密和松疏的沥青混合物中空隙百分比的标准试验方法。
中美巴公路桥梁设计规范荷载效应分析比较
美国标准[1]关于桥梁结构设计总体上是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采用荷载—抗力系数设计法(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and Design Method)
Wu ≤ ΦRn
(2)
式中:Wu 为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Rn 为结构抗力标准值,由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确定;Φ 为结构抗力折
减系数,如表 1 所示。
公路-I 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为 qk = 10.5 kN/m。集中荷载标准值 Pk 按下列规定选取: 桥梁计算跨径 L0 ≤ 5 m 时,Pk = 270 kN;桥梁计算跨径 L0 ≥ 50 m 时,Pk = 360 kN;桥梁计算跨径 5 m < L0 < 50 m,Pk 值采用直线内插求得。 计算剪力效应时,集中荷载的标准值应乘以 1.2 的系数。
2.2. 设计方法比较分析
中国规范[2] [3]设计方法采用以概率论为基础,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设计。
DOI: 10.12677/hjce.2020.91005
36
土木工程
蒙江鹏 等
γ0S ≤ R
(1)
式中:γ0 为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按公路桥涵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取用 1.1、1.0 和 0.9;S 为作用(或荷载)效应(其中汽车荷载应计入冲击系数)的组合设计值;R 为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式(1)不等式左 1/γ0 相当于式(2)不等式右的 Φ,由表 1 知,当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时,1/γ0 与表 1 值 相比接近美标钢筋混凝土纯弯、轴拉、弯拉构件的折减系数,但比美标轴压、弯压和剪扭构件的折减系 数都要大。
3. 设计梁体类型的选取
本项目整体式路基对应的桥梁宽度为 24.7 m,即为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一、引言近十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M7.0)、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M6.7)、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M7.2)、1999年土耳其伊比米特地震(M7.4)、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M7.6)等等。
因此,专家们预测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随着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地震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地震灾害不仅是大量地面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的破坏和倒塌,而且次生灾害中因交通及其他设施的毁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
以1995年日本版神地震为例,地震造成大量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桥隧的毁坏,经济总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近几次大地震造成的大量桥梁的破坏给了全世界桥梁抗震工作者惨痛的经验教训。
各国研究机构纷纷重新对本国桥梁抗震规范进行反思,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工作。
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对结构抗震的基本问题重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十分重视减振、耗能技术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桥梁、道路方面的抗震设计规范已经重新编写,并于1996年颁布实施。
美国也相继在联邦公路局(FHWA)和加州交通部(CALTRANS)等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与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修订有关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ATC-18,ATC-32T和ATC-40等研究报告和技术指南。
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或指南无论在设计思想,设计手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大河的大跨桥梁、大型立交工程以及城市中大量高架桥的兴建,规范已大大不能适应。
但是目前所有国内的桥梁设计,对抗震设计均在设计书上标明的参照规范即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铁道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与国外如日本、美国的同类规范相比,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水准远落后于国外同类规范。
若不进行改进,则必将给中国不少桥梁工程留下地震隐患。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部分的抗震设计。
aashto指导性规范隔震设计(中文版)
aashto指导性规范隔震设计(中文版)篇一:AASHTO减隔震规定美国减隔震规范一规范思想:将减隔震桥梁等效为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然后用弹性反应谱理论来迭代求解减隔震桥梁的非弹性地震响应,其采用的假设如下:1桥梁上部结构视为刚体,其总质量即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质量:2忽略桥墩和桥台的弹性变形和质量,按刚体来处理。
3 假定减隔震支座的滞回曲线可用双线模型来表示或等效。
4各减隔震支座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能。
以上假定表明把减隔震桥梁的地震反应主要看成是减隔震支座的地震反应,而且整个减隔震桥梁的阻尼主要是减隔震支座发生非弹性变形的滞回阻尼。
二计算方法:1上部结构的总质量m,作为简化单自由度体系的质量,2 计算减隔震支座所在计算方向上的弹性组合刚度kec,作为简化单自由度体系的初始弹性刚度:nkec??kei?nke i?1其中式中n为减隔震支座总数,kei为第i个减隔震支座的弹性剪切刚度,根据上面4的假定kei=ke。
3 计算简化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固有周期Te:Te?2?2 4计算简化单自由度体系的位移延性系数u:u?xm xj 上式中xm为等效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位移,即减隔震桥梁的最大梁体位移:xj为等效线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屈服位移,即减隔震支座的屈服位移。
5计算等效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周期偏移Te Teq12Te?u? ???Teq?1??(u-1)?其中?为等效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硬化系数,也即是减隔震支座的硬化系数,如上图所示:6计算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阻尼比?0??)(u?1)?eq?2(1??0 式中?0为初始阻尼比,一般为0.05.7 用上式得出的等效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周期Teq和阻尼比?eq后就可用弹性反应谱求解最大位移相应xm:xm?9.79ASiTeqB其中A为地震加速度系数;Si数为场地系数,对于Ⅰ、Ⅱ、Ⅲ三类场地Si分别取1.,1.5和2.0;B为阻尼影响系数,用以调整阻尼比0.05的设计加速度反应谱值,当等效阻尼比?eq为0.02,0.05,0.2和0.3时,B值分别为0.8,1.0,1.2,1.5和1.7,且当?eq不为上述值时,允许线性内插。
国内规范与美国AASHTO LRFD规范汽车荷载对比
国内规范与美国AASHTO LRFD规范汽车荷载对比摘要: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不断向海外拓展,国外同行业规范标准越来越多的被我们所接触到。
本文通过对国内规范与美国规范关于汽车荷载标准的简单对比阐述了两种规范对汽车荷载标准规定的差异。
关键词:国内规范;美国规范;汽车荷载;对比近几年随着国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在亚洲、非洲等地承担了多条公路援建项目。
在这些国家中,美国桥梁结构设计规范(AASHTO LRFD)被普遍采用。
而美国桥梁设计规范(AASHTO LRFD)与国内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在一些标准规定方面存在着差异。
下面本文作者将根据所参与的一个国外项目对国内规范与美国规范汽关于车荷载标准的差异做简单对比。
在2012年参加了某国外援建项目的设计工作,根据当地政府要求考虑采用美国规范的相关标准规定作为本项目的建设标准。
为顺利完成本项目,我们对美国相关规范标准进行了深入学习,并对国内外规范标准做了简单对比。
下面是对汽车荷载标准所做的简单对比情况。
一、汽车荷载标准规定对比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3条规定汽车荷载分为公路-Ⅰ级和公路-Ⅱ级两个等级。
汽车荷载由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组成。
公路-Ⅰ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qk=10.5kN/m;集中荷载Pk根据桥梁计算跨径变化而变化。
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m时,Pk=180KN;当桥梁计算跨径大于或等于50m时Pk=360KN;公路-Ⅱ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qk和集中荷载Pk按公路-Ⅰ级车道荷载的0.75倍采用。
根据美国AASHTO LRFD规范3.1.6.2条规定,设计汽车活载考虑了三种荷载:设计货车、设计双轴、设计车道荷载。
设计车道荷载分别与设计货车和设计双轴进行效应组合,取最不利组合作为控制组合。
设计车道荷载为均布荷载qk=9.3kN/m;设计双轴为一对110KN的轴,轴距1.2m;设计货车分为HS 25、HS 20等型号,型号不同,总轴重不同。
美国AASHTO沥青设计方法
结构组合 基层:0~9英寸厚 底基层:0~16英寸厚 最厚结构:6英寸 HMA+9英寸 基层+16英寸底用于重载交通, 试验结束时2.6-3.6 PSI 最薄结构:1英寸 HMA,用于 轻交通
柔性路面最终试验结果:
大多数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包括最厚 结构部分也连续损坏; 大部分损坏出现在春融期,可见冰冻是主要 的破坏原因; 试验结果表明,较厚的基层及底基层有助于 减轻冰冻的损害程度。
基本
设计思路
3.根据交通量情况计 算出累计标准轴载作 用次数,再根据累计 标准轴载作用次数计 算出设计路面结构数 SN
4.根据路面结构数函 数( 路面结构层厚度 层位系数和排水系数 的函数) 计算出目标 结构层厚度
3
简明设计流程
1 土基条件修订 2 地区系数修订 3 编制列线图 4 结构组成设计
简明设计流程
• AASHO设计委员会于1961年先提出暂行设计指南,现已
有1972年修订、1986年版和1993年版。
现有耐用性能指数 PSI
累计当量轴载 ESAL 路面结构数SN 主要方程式
AASHTO设计方法采用现有耐用性指数( PSI)作为衡量路面使 用性能的指标,并将使用性能期内路面耐用性指数的变化量(∆ PSI) 作为路面设计的使用性能标准,并以AASHO试验路的观 测资料为基础,建立了路面现有耐用性指数的变化量(∆ PSI) 在 路面使用性能期内同路面结构数SN及标准轴载ESAL( 80kN) 作 用次数N18的经验关系式
aashto设计方法简介1累计当量轴载esal设计指标和基本方程2现有耐用性能指数psiaashto设计方法采用现有耐用性指数psi作为衡量路面使用性能的指标并将使用性能期内路面耐用性指数的变化量?psi作为路面设计的使用性能标准并以aasho试验路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建立了路面现有耐用性指数的变化量?psi在路面使用性能期内同路面结构数sn及标准轴载esal80kn作用次数n18的经验关系式路面结构数sn主要方程式现有耐用性能指数psi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单击此处输入内容现有路面耐用性指psipresentserviceabilityindex是根据路面使用性能对路面作log N log Co 1.5
中美混凝土抗震设计规范对比
中美混凝土抗震设计规范对比1概述近来我国在国际上承担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要求采用美国规范设计,因此有必要学习美国规范,并了解美国规范与我国规范间的差异。
本文对比了中美两国规范中关于荷载组合、抗震设计基本原则(主要对比抗震设防目标和水准、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这两方面的内容)、抗震设计方法这三方面的内容。
对比的规范介绍如下:1、ASCE/SEI 7-10:是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和结构可靠度理论编制的,统一了美国各种结构设计规范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荷载取值标准(包括地震作用的取值标准)及荷载效应的组合原则和计算公式、荷载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的取值规定等,类似于我国的荷载规范,并包括了类似于我国抗震规范中的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动参数及地震作用的取值标准等内容。
2、UBC 97:Uniform Building Code, UBC——《统一建筑规范》是美国第一个带有建筑抗震内容的规范,第一版于1927年出版,由“国际建筑官员协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Building Officials,即ICBO)出版发行,主要用于美国西部各州,是被广泛采用的规范之一。
3、IBC-2003:IBC规范第一版于2000年颁布,每三年修订一次,自此, 其他3本通用规范便不再更新, IBC 规范逐渐成为了美国全国唯一的通用建筑规范。
IBC规范的颁布与实施,取代了UBC、SBC和NBC等规范,从而使美国的新建建筑规范达到了统一。
在抗震设计方面,IBC大多引用了ASCE 7-10的内容。
可以把IBC视为一个规范门户,由它通向各个专门规范。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编。
按该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刘健博士-美国AASHTOLRFD桥梁规范历史和目前现状1
1990年,第一版《AASHTO 荷载和抗力系数桥梁设计规范》发表 (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共4份草稿版本
在结构设计中,由于涉及到不同时期的结构,不同的分析方法被运用。
新匝道包括桥面板,钢混叠合梁,支座,立柱和下部基础,使用 LRFD 设计方法,而旧钢桥桥台则使用 ASD 法复核其承载力,对于在旧高架上 的新叠合梁设计采用 LFD。
考虑到地震对新,旧桥的影响,开发了三维有限元模型,要求新桥设计 能符合抗震要求,对旧桥部分,提供抗震加固方案。
(1)标准规范设计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比LRFD大; (2)标准规范中斜桥斜度和跨径的影响没有考虑; (3)LRFD规范中,斜桥斜度越大,荷载分布系数越小; (4)LRFD规范中,跨径越大,荷载分布系数越小。
设计案例-背景
Gowanus 高速公路 拓宽改造工程
位于:美国纽约城 建于:1941年, 60年代拓宽 总长:约10公里 车道:双向4车道->双向6车道 车流量:约20万次/日 上部结构:钢混叠合梁,大部 分桥跨采用简支梁形式,部分 路段采用双层结构 下部结构:钢结构桥墩
高架位置
设计案例
设计案例
设计案例-拓宽措施
为了解决以上困难,主要做法有: 1)在立交处拓宽高架宽度; 2)使用快速固结混凝土浇筑桥面板; 3)充分利用中央横隔带的宽度; 4)每次只更换一条行车道的桥面铺装; 5)设计一条独立的车道分流交通。
B
A
B 平面图 截面 B-B
平面图 A
AASHTO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标准
封面作者:Pan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AASHTO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标准AASHTOPMG-1-2001路面管理指南PavementManagementGuideAASHTOGMPC-2-2002指导方法和程序,在合同维修GuideforMethodsandProceduresinContractMaintenanceAASHTOGHOV-3-2004指南高承载车辆(HOV)设施GuideforHigh-OccupancyVehicle(HOV)FacilitiesAASHTOGDPS-4-1993指南设计路面结构GuideforDesignofPavementStructures AASHTOGDPS-3V2-1986指南设计路面结构第2卷-补充-1998年GuideforDesignofPavementStructuresVolume2-Supplement-1998AASHTOGDHS-5-2004政策的几何设计的公路和街道-第五版PolicyonGeometricDesignofHighwaysandStreets-FifthEditionAASHTOGDC-1-2003准则设计constructibility-aashto/nsba钢桥协作-克12.1-2003GuidelinesforDesignforConstructibility-AASHTO/NSBASteelBridgeCollaboration-G12.1-2003 AASHTOGD-2-1965政策上的几何设计的农村公路-撤回所取代aashto老人科日间医院APolicyonGeometricDesignofRuralHighways-WithdrawnReplacedbyAASHTOGDHS AASHTOGCPE-1996指南订约,选拔,管理顾问公司在前期工程GuideforContracting,Selecting,andManagingConsultantsinPreconstructionEngineering AASHTOFRBL-1-2002交通运输投资在美国-货运铁路的底线报告TransportationInvestinAmerica-Freight-RailBottomLineReportAASHTOFHD-1-2004指南实现的灵活性,在公路设计AGuidetoAchievingFlexibilityinHighwayDesignAASHTOFCAH-3-1990信息指南剑击控制进入高速公路InformationalGuideonFencingControlledAccessHighwaysAASHTOESC-2004aashto中心环境方面的杰出表现-最佳做法,在竞争的环境管理AASHTOCenterforEnvironmentalExcellence-BestPracticesinEnvironmentalStewardshipCompetitionAASHTOEMCP-1992评价和维修混凝土路面EvaluationandMaintenanceofConcretePavements AASHTODS-2005一项政策的设计标准号州际公路系统5版APOLICYONDESIGNSTANDARDSINTERSTATESYSTEM-Edition5AASHTODIVISIONII11.7-N/A计量与支付MeasurementandPaymentAASHTODIVISIONI5.14-1996重力及半重力墙的设计,和悬臂墙设计-中期1997年GravityandSemi-GravityWallDesign,andCantileverWallDesign-Interim1997 AASHTODIVISIONI5.13-1996极限状态,负载因素和阻力因素,1997年中期LimitStates,LoadFactorsandResistanceFactors-Interim1997AASHTODDPG-1-2003设计图纸介绍指引DesignDrawingPresentationGuidelines AASHTOCSS-1-2005中心环境方面的杰出表现最佳做法,在上下文敏感的解决方案CenterforEnvironmentalExcellenceBestPracticesinContext-SensitiveSolutionsAASHTOCSD-1-1998不断变化的状态点TheChangingStateDOT AASHTOCOMMENTARIES-2002评标准规格为公路桥梁2002年第十七版CommentariestoStandardSpecificationsforHighwayBridges2002-17thEditionAASHTOCM-4-1990施工手册公路建设-第四版ConstructionManualforHighwayConstruction-FourthEditionAASHTOCA-3-2006通勤在美国三-第三次国家报告对通勤的格局和趋势CommutingInAmericaIII-TheThirdNationalReportOnCommutingPatternsandTrends AASHTOBPCSS-2006aashto中心环境方面的杰出表现-最佳做法,在上下文敏感的解决方案AASHTOCenterforEnvironmentalExcellence-BestPracticesinContext-SensitiveSolutions AASHTOAU-5-2005一政策对住宿的水电费与高速公路右侧的双向APolicyOntheAccommodationofUtilitiesWithinFreewayRight-Of-Way AASHTOAPPENDICES-2002附录标准规格为公路桥梁2002年第十七版AppendicestoStandardSpecificationsforHighwayBridges2002-17thEditionAASHTOAPH-1-2005合作伙伴手册PartneringHandbookAASHTOAPD-1-2005加快工程交付。
AASHTO柔性路面
AASHTO法美国各州公路及运输工作者协会(AASHTO)所推荐的方法是以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在渥太华、伊利诺伊州进行的AASHTO道路试验得到的大量试验成果为基础的。
AASHTO设计委员会于1961年第一次出版了暂行设计指南,1972和1981年又作了修订。
1984~1985年,路面设计委员会和顾问小组根据NCHRP项目20-7/24的研究情况对指南作了修订和扩大,并于1986年出版了现行指南。
AASHTO道路试验所得到的经验性能方程,在现行的指南中仍用作为基本模型,但是作了修正和扩大,使其能适用于美国其他地区。
应注意,初始方程是在给定的气候条件下,针对某种特定的路面材料和地基土推导出来的。
试验地点气候温和,年降水量约为864mm(34in)。
平均冰冻深度约为711mm(28in)。
地基土属于A-6和A-7,排水条件不良,CBR值为2~4。
一、设计变量本节介绍一些与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都有关的一般设计变量。
其他变量如有效路基土回弹模量和结构数将分别在11.3.3和11.3.4中介绍。
(一)时间约束为了充分利用可能获得的资金,AASHTO设计指南鼓励对交通量大的工程采用较长的分析年限,至少包括一次大修期。
因而,分析年限应等于或大于工作年限,如下所述。
1、工作年限工作年限是指初建的路面结构至需要大修以前的时间,或者是两次大修之间的时间。
它相当于新建的、重建的或经过大修的结构,由其初始服务能力,损坏至最终服务能力所经过的时间。
设计者必须在部门的经验和政策所规定的最小和最大允许范围内选定工作年限。
工作年限的选定受如下因素的影响:路面的功能等级,维护的类型和水平,用于初期修建的资金,寿命周期费用和其它工程上的考虑。
2、分析年限分析年限为任何设计策略所必须包括的时段。
它可以和选用的工作年限相同。
然而,由于实际工作制约,对所需的分析年限,可能要考虑分期修建或者计划大修。
过去,路面常按20年工作年限进行设计和分析。
中美英桥梁规范桩基承载力设计对比研究邓翔
中美英桥梁规范桩基承载力设计对比研究邓翔发布时间:2021-10-20T08:01:53.803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9期作者:邓翔汤要[导读]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对比了在同样地质情况下,英标桩土承载力计算的嵌岩桩以及摩擦桩相较于中美规范均较小,基于美国AASHTO桩基规范计算得嵌岩桩和摩擦桩值最大,而中国桥涵设计规范值偏于适中。
在同样地质条件下,运用美标进行嵌岩桩设计时,其桩土承载力计算结果最大;英标计算结果最为保守。
邓翔汤要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对比了在同样地质情况下,英标桩土承载力计算的嵌岩桩以及摩擦桩相较于中美规范均较小,基于美国AASHTO桩基规范计算得嵌岩桩和摩擦桩值最大,而中国桥涵设计规范值偏于适中。
在同样地质条件下,运用美标进行嵌岩桩设计时,其桩土承载力计算结果最大;英标计算结果最为保守。
关键词:桩基承载力;BS5400;AASHTO 2012;侧阻与端阻;对比分析1 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基建企业也大量走向海外,承接了大量海外道路、桥梁、港口、码头等设施的建设。
其中东南亚地区如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老挝等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等,采用的规范多而杂,从目前接触的工程来看,桥梁设计使用美国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英国BS5400系列、欧洲EURO CODE 规范体系,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加强,部分东南亚国家如柬埔寨,尼泊尔等也可以接受中国规范标准设计工程。
国内工程设计人员往往对国内规范体系更为熟悉,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会往国内规范设计标准套用对比,然而部分地区监理多为发达国家工程人员,对中国规范不了解,而对欧美规范应用较多。
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地市场,必须对欧美规范加以学习并掌握,现就个人接触的部分工程桩基设计部分作总结介绍,以供各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美国结构设计规范简介
13
2. 整体稳定设计要求(继续)
整体稳定设计: 1. 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有支撑框架(Braced-Frame)和剪力墙系统; 刚接框架(Moment Frame); 重力框架(Gravity Framing)系统(即摇摆柱,其侧向 稳定需要以上两种系统提供); 组合系统。 2.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分析方法: 有效长度系数法(Effective Length Method); 直接分析法(Direct Analysis Method); 一阶弹性分析(First-order Analysis Method)
31
4. 节点设计概述
螺栓设计的其他考虑: 1.构造要求: 螺栓开孔,间距(min 2 2/3 d,3d preferred),边距等要求
32
4. 节点设计概述
螺栓设计的其他考虑: 2.荷载偏心设计考虑: 二种方法:
瞬心法(塑性法)
弹性设计法
33
4.2 焊缝连接设计
焊缝类型: 熔透焊(CJP) 半熔透焊(PJP) 角焊缝(fillet weld) 焊缝计算的几个问题: 焊缝强度:焊条FEXX =70 ksi (相当于E55型焊条,适用于A572) 设计强度为0.6 FEXX , f = 0.75 (LRFD)
Extended End-Plate Moment Connection
42
常见的连接形式:
栓焊连接
Flush End-Plate Moment Connection
43
常见的连接形式:
铰接连接:
端板连接
双角钢连接
刀板连接
44
三、抗震相关内容简介
地震反应修正系数 (Seismic respons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R >3
AASHTO 美国国度公路与运输协会标准
AASHTO 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标准AASHTO PMG-1-2001 路面管理指南Pavement Management GuideAASHTO GMPC-2-2002 指导方法和程序,在合同维修Guide for Methods and Procedures in Contract MaintenanceAASHTO GHOV-3-2004 指南高承载车辆(HOV )设施Guide for High-Occupancy Vehicle (HOV) FacilitiesAASHTO GDPS-4-1993 指南设计路面结构Guide for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s AASHTO GDPS-3 V2-1986 指南设计路面结构第2卷-补充-1 998年Guide for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s Volume 2-Supplement - 1998AASHTO GDHS-5-2004 政策的几何设计的公路和街道-第五版Policy on Geometric Design of Highways and Streets-Fifth EditionAASHTO GDC-1-2003 准则设计constructibility -a ashto/ n sba钢桥协作-克1 2.1-2003 Guidelines for Design for Constructibility - AASHTO/NSBA Steel Bridge Collaboration-G 12.1-2003 AASHTO GD-2-1965 政策上的几何设计的农村公路-撤回所取代aashto老人科日间医院 A Policy on Geometric Design of Rural Highways-Withdrawn Replaced by AASHTO GDHS AASHTO GCPE-1996 指南订约,选拔,管理顾问公司在前期工程Guide for Contracting, Selecting, and Managing Consultants in Preconstruction EngineeringAASHTO FRBL-1-2002 交通运输投资在美国-货运铁路的底线报告Transportation Invest in America - Freight-Rail Bottom Line ReportAASHTO FHD-1-2004 指南实现的灵活性,在公路设计 A Guide to Achieving Flexibility in Highway DesignAASHTO FCAH-3-1990 信息指南剑击控制进入高速公路Informational Guide on Fencing Controlled Access HighwaysAASHTO ESC-2004 aashto中心环境方面的杰出表现-最佳做法,在竞争的环境管理AASHTO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Excellence - Best Practices in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Competition AASHTO EMCP-1992 评价和维修混凝土路面Evalu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oncrete PavementsAASHTO DS-2005 一项政策的设计标准号州际公路系统5版 A POLICY ON DESIGN STANDARDS INTERSTATE SYSTEM-Edition 5AASHTO DIVISION II 11.7-N/A 计量与支付Measurement and PaymentAASHTO DIVISION I 5.14-1996 重力及半重力墙的设计,和悬臂墙设计-中期1997年Gravity and Semi-Gravity Wall Design, and Cantilever Wall Design-Interim 1997AASHTO DIVISION I 5.13-1996 极限状态,负载因素和阻力因素,1997年中期Limit States, Load Factors and Resistance Factors-Interim 1997AASHTO DDPG-1-2003 设计图纸介绍指引Design Drawing Presentation Guidelines AASHTO CSS-1-2005 中心环境方面的杰出表现最佳做法,在上下文敏感的解决方案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Excellence Best Practices in Context-Sensitive SolutionsAASHTO CSD-1-1998 不断变化的状态点The Changing State DOTAASHTO COMMENTARIES-2002 评标准规格为公路桥梁2002年第十七版Commentaries to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Bridges 2002-17th EditionAASHTO CM-4-1990 施工手册公路建设-第四版Construction Manual for HighwayConstruction-Fourth EditionAASHTO CA-3-2006 通勤在美国三-第三次国家报告对通勤的格局和趋势Commuting In America III - The Third National Report On Commuting Patterns and TrendsAASHTO BPCSS-2006 aashto中心环境方面的杰出表现-最佳做法,在上下文敏感的解决方案AASHTO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Excellence - Best Practices in Context-Sensitive Solutions AASHTO AU-5-2005 一政策对住宿的水电费与高速公路右侧的双向 A Policy On the Accommodation of Utilities Within Freeway Right-Of-WayAASHTO APPENDICES-2002 附录标准规格为公路桥梁2002年第十七版Appendices to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Bridges 2002-17th EditionAASHTO APH-1-2005 合作伙伴手册Partnering HandbookAASHTO APD-1-2005 加快项目交付。
中美规范中公路挡土墙设计方法的异同
中美规范中公路挡土墙设计方法的异同摘要:对比中美规范下公路挡土墙设计的异同,包括设计理论的异同,现行规范发展变化的对比。
表明中美挡墙设计规范的发展方向一致。
关键字:主动土压力、容许应力法、荷载系数法、分项系数法、可靠度设计1前言挡土墙作为公路工程中的常见构筑物。
中国公路挡墙设计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1]中5.4节挡土墙;美国公路挡墙设计见AASHTO(美国公路与运输协会)编制的《AASHTO LRFD Bridges Design Specifications》(8th,2017)[2]中Section11 《Walls Abutments and Piers》。
本文对两国规范中公路挡土墙的设计进行分析对比。
2 公路挡墙规范的发展变化自从美国州公路协会于1931年发布了第一版的《公路桥梁标准规范》(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Bridges)起,美国标准规范中运用的是容许应力法设计。
1980年后,荷载系数法开始被引入美国路桥规范中,一直到2002年为止[4]。
1990年起AASHTO引入了荷载与抗力系数法(LRFD法),形成了现行的规范标准《AASHTO LRFD Bridges Design Specifications》,该规范以可靠度理论设计为指导,体现了美国工程设计的理念与今后规范开发的方向。
我国现行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中第 5.4节挡土墙中,该规范中挡土墙结构设计采用的是以极限状态设计的分项系数法为主的设计法。
规范中附录H式(H.0.1-1)、(H.0.1-2)中的设计基本变量通过概率分析取其代表值,以分项系数来反映它们的变异性。
然而由于现行公路工程设计规范中,涉及岩土工程的设计部分仍然采用容许应力法。
部分国外设计规范对土压力计算中荷载系数的取值规定与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的取值对比见下表:表1各规范中土压力荷载系数取值表荷载系数活载或换算附加土体荷载填土的主动土压力垂直力水平力美国标准*0.75~1.51.0~1.350.9~1.5英国标准**1.5(1.0) 1.5(1.0) 1.5前苏联标准***1.2(0.7) 1.4(0.7) 1.4注*.《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BS5400《钢桥、混凝土桥及结合桥第二章荷载规范》***.《公路、铁路、城市道路桥涵设计规范》****. 《极限状态法混凝土结构新规范算例》*****.当土压力增大对挡土墙结构起有利作用时,表中系数取小值;当土压力增大对挡土墙结构起不利作用时,系数取大值。
美国公路桥梁抗震初步评定方法及实例
地震加速度系数, 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重力 加速度的比值 , 也就是 以重力加速度为单位 的地震
收 稿 日期 :07—1 —1 20 1 2 作者简介: 陈海 全 (92 , , J 安 人 , 东 博 士 , 要从 事 工程 结 构 振动 控 制 和 工 程 项 目管 理 研 究  ̄7 一)男 l l  ̄) 广 山 主
在美 国 , 公 路桥 梁进 行抗 震评 定 , 多采用 的 对 大 方法 是美 国高 速公 路管 理局 建议 的评 定 方法 …。本 文将 通 过实例 , 体介 绍其 中关 于初 步评定 的方 法 , 具 对 于详 细评定 方 法将另 文介级评定 , 只有 那些 必须 进 行 加 固 的桥 梁 才 需 要 进 行 抗 震 加 固 设 计 。对桥梁结构 的抗震评定 是一项较为 复杂的工 作, 如果对 某一 地 区 的全 部 桥 梁 都 进行 严 格 的抗 震 评定 , 作量则 极 为庞大 。因此 , 需要 在对 桥梁 结 工 就 构进 行正 式抗 震评估 之前 , 采用 一种 简易 的 、 速 先 快
Ke r s h g wa rd e ;p l n r es c e au t n;s imi aig;c s y wo d : ih y b g s r i a ys imi v l ai i e mi o es c rt n ae
1 概 述
在对 既有 桥梁 结 构 进 行抗 震加 固之 前 , 先 应 首
n e o e b d e t b erf t .A c s f h s p o e s i p e e t t h n fti p p r e d frt r g e r t i e h i o ot d a e o i rc s s rs n e a e e d o s a e . t d t h
AASHTO指导性规范隔震设计(中文版)
致AASHTO隔震设计第二版指导性规范的读者说明AASHTO隔震设计指导性规范第二版已作了临时修订。
本期包含修订页。
本书已设计有可替换页面,并有相应的编号。
页边空白处的垂直线表明在2000年已经通过AASHTO桥梁和结构小组委员会批准。
为了保证您的规范是正确且实时更新的版本,请用本期的页面在书中做相应更换。
隔震设计指导性规范由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出版华盛顿套房249西北区国会大厦街444号,20001电话(202)624-5800隔震设计指导性规范由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出版华盛顿西北区国会大厦街444号,20001电话(202)624-5800版权,2000年和1999年,归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所有保留所有权。
在美国印刷。
本书或其中的部分内容未经出版方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
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执行委员会1997-1998有投票权成员官员:会长:David L.Winstead,马里兰州副会长:Dan Flowers, 阿肯萨斯州秘书/财务部长:Clyde E.Pyers,马里兰州区域代表:区域:I.Anne Canby, 特拉华州Glenn Gershaneck, 佛蒙特州II.Elizabeth Mabry, 南卡罗莱纳州James C,Codell,III,肯塔基州III.Charles Thompson, 威斯康星州James Denn, 明尼苏达州IV.Dwight M. Bower, 爱达荷州Thomas R. Warne, 犹他州无投票权成员前任主席:Darrel Rensink, 爱荷华州执行总监:Francis B. Francois, 华盛顿1998年AASHTO 桥梁和结构小组委员会主席:David Pope, 怀俄明州副主席:James E. Roberts, 加利福尼亚秘书:David H. Densmore, 联邦公路局阿拉巴马,William F.Conway 田纳西,Ed Wasserman阿拉斯加,Steve Bradford 德克萨斯,Richard Wilkison亚利桑那,F. Daniel Davis 美国运输局,David Densmore(联邦公路局Nick E. Mpras (美国海岸警卫队)阿肯萨斯,Dale F. Loe加利福尼亚,James E.Roberts 犹他,P.K. Mohanty科罗拉多,Stephen W. Horton 佛蒙特,Warren B. Tripp康涅狄格, Gordon Barton 弗吉尼亚,Malcolm T. Kerley特拉华,Chao H. Hu 华盛顿,Myint Lwin华盛顿,Donald Cooney 西弗吉尼亚,James Sothen佛罗里达,Jerry Potter 威斯康星,Stanley W. Woods佐治亚,Paul Liles 怀俄明,B. Patrick Collins夏威夷,Donald C. Ornellas爱达荷,Matthew M. Farrar 亚伯达,Dilip K. Dasmohapatra伊利诺,Ralph E. Anderson 英属哥伦比亚,Peter Brett印第安纳,Mary Jo Hamman 马尼托巴,Walter Saltzberg爱荷华,William A. Lundquist 马里亚纳群岛,John C. Pangalinan堪萨斯,Kenneth F. Hurst 新不伦瑞克, Garth Rushton肯德基,Stephen E. Goodpaster 纽芬兰,Peter Lester路易斯安那,Norval Knapp,Wayne Aymond 西北领土,Jivko Jivkov缅因,James E. Tukey 新斯科舍,Stan Nguan马里兰,Earle S. Freedman 安大略,Ranjit S. Reel萨斯喀彻温省,Herve,Bachelu马萨诸塞,Alexander K.Bardow 马萨诸塞城市区委员会,David Lenhardt密歇根,Sudhakar Kulkami 新泽西州高速公路管理局,Thomas E. Margro 明尼苏达,Donald J. Flemming 纽约,新泽西港口管理局,Joseph K. Kelly,Joseph Zitelli密西西比,Wilbur F. Massey 纽约州桥梁管理局,William Moreau密苏里,Allen ffoon 印第安纳事务管理局,Wade F. Casey蒙大拿,William S. Fullerton 美国农业-森林服务部,Nelson Hernandez内布拉斯加,Lyman D. Freemon 军事交通管理局指挥,Robert D. Franz内华达,William C. Crawford, Jr.新罕布什尔,James A. Moore新泽西,Harry A. Capers, Jr.新墨西哥,Jimmy D. Camp纽约,James M. O’Connell北卡罗莱纳,William J, Rogers北达科他,Steven J. Miller俄亥俄,Brad W. Fagrell俄克拉何马,Robert J. Rusch 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Paul C.T.Tan俄勒冈, Terry J. Shike 美国海岸警卫队总部,Jacob Patnaik宾夕法尼亚,R. Scott Christie 北安普敦郡郡理事会,R.T. Hughes波多黎各,Hector L. Camacho罗得岛,Kazem Farhoumand南卡罗莱纳,Randy R. Cannon南达科他,John C. ColeAASHTO T-3 工作组James E. Roberts-主席,加利福尼亚运输部Roberto Lacalle/Li-Hong Sheng-工委主席/联合主席,加利福尼亚运输部Myint M. Lwin-华盛顿运输部Ralph E. Anderson-伊利诺运输部专家John F. Stanton-华盛顿大学专家Michael C. Constantinou-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专家James M. Kelly/Ian Aiken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Ronald L. Mayes 博士,会长-动态隔离系统Victor A. Zayas博士,会长-抗震系统Paul Bradford-R.J.沃森有限公司Hamid Ghasemi博士-联邦公路管理局页码目录前言 (7)引言 (9)1.适用范围 (9)2.定义和符号 (15)3.加速系数 (20)4.抗震性能类别(SPCs) (22)5.场地影响和场地系数 (23)6.响应修正系数(R) (23)7.分析步骤 (24)7.1均匀载荷法 (27)7.2单模谱法 (31)7.3 多模谱法 (32)7.4时程分析法 (33)8.隔震系统设计特性 (35)8.1标准设计特性 (35)8.2 () 系统特性修正系数 (36)9.间隙 (37)10.SPC A设计力 (38)11.SPCs B,C和D设计力 (39)12.其他要求 (40)12.1非地震横向力 (40)12.2横向恢复力 (41)12.3垂直载荷稳定性 (43)12.4转动能力 (43)13.隔震系统所需试验 (44)13.1系统特性试验 (44)13.2样件试验 (46)13.3系统特征确定 (49)14.弹性橡胶支座 (53)14.1概述 (53)14.2隔震设计剪切应力部件 (54)14.3载荷组合 (55)15.弹性橡胶支座-结构 (56)15.1总要求 (56)15.2质量控制试验 (56)16.滑动支座-设计 (58)16.1概述 (58)16.2材料 (58)16.3几何结构 (59)16.4 载荷及压力 (60)16.5 其他细节 (62)16.7 材料指南 (62)17.滑动支座-结构 (63)17.1总要求 (63)17.2质量控制试验 (63)18.其他隔震系统 (65)18.1范围 (65)18.2系统特性试验 (65)18.3设计步骤 (66)18.4建造,安装,检查以及维护要求 (66)18.5样件试验 (67)18.6质量控制试验 (68)参考书目 (69)附录A……………………………………………………………………………………………A/1A.1 滑动隔震系统………………………………………………………………………A/1A.2弹性橡胶支座……………………………………………………………………A/4前言在1995年,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AASHTO)桥梁和结构小组委员会委托新的T-3隔震设计技术委员会负责修改1991年隔震设计指导性规范。